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余映潮微文辑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55:22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10)
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这简短的话语点示出了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
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教师有能力去改进教学方法,而改进了教学方法,优化了教学细节,使课堂教学活起来,美起来,巧起来,趣起来,就能真正有效地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要做科学的务实的研究,而不仅仅只是喊出一些像口号一样的东西。
我认为,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必须立足于两个基点。一是让学生有充分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活动中经受历练并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积累与一定的能力训练。离开了这两个基点,所谓的“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研究就失去了根本方向。
如何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是一个需要经久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看来,为了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需要进行如下最为基础的研究:
1.学生课堂学习中知识积累的科学性与丰富性的研究
2.学生课堂学习中阅读能力训练的层次、角度与细节的研究
3.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实用教学设计研究
4.教师的教材研读技能与教材处理技能的研究
5.优化教师阅读教学的个体素养与教学艺术的研究
研究这样五个方面的问题,其实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问题。道理很简单,有教学业务精湛的教师,就有好的课堂教学。没有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没有教师的教学素养的提升,所谓“高效课堂教学”很难实现。
我观察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就“增强教学效果”而言,大致有如下所谓“标准”:
1.看是不是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
2.看是不是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
3.看是不是给学生安排了足够的实践活动的时间。
4.看是不是比较充分地利用了课文文本的教学教育价值。
5.看是不是很重视着眼于全班同学所进行的集体训练。
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我所认为的高效课堂教学应该具有这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3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55:40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11)
懂得课文研读的重要性
确保语文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个人独立的多角度的课文研读。
课文研读,就是品析、欣赏课文;课文研读,伴随着每位语文教师的一生。
课文研读,就是提炼、整合课文教学资源,就是科学而又艺术地分析教材;这是阅读教学所要做的最基础最细腻的工作。
中学语文教材,是文质兼美的、经过精选的语言精品,是美丽而博大的知识海洋,蕴藏着精粹的知识宝藏。
深入细致的课文研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开端与基奠,课文研读的领悟程度,
影响着教学设计的质量;只有确有心得的阅读才能成就有质量的课。
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
课文研读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语文教师的这种功夫,表现在能够读出课文的味道。
课文研读不仅仅只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艺术。从常规的视角去分析课文,从一般备课的角度去理解课文,都不大会有精致的结果。教师的课文研读必须是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否则发现不了“真金”。
课文研读要深究一个“内”字,即着力于课文的内容去进行研读,读《我的叔叔于勒》,可以用课文内容印证非常多的“文学知识”: 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情节,细节;背景,场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心理描写;波澜,巧合;虚实,抑扬;伏笔、照应;详写,略写;顺叙,插叙……从而多层次多角度地指导学生的阅读。 
课文研读要勾联一个“外”字,即课文可以给你牵连出很多课文之外的知识。研读《行路难》,得弄清楚什么是乐府诗、乐府古题、典故、映衬、警句、炼字、炼句、诗眼……等,以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课文研读要坚守一个“细”字,细细地品味,细细地欣赏。读《夸父逐日》,如果注意到文中的分号与句号,便能够立即感受到本文的情节结构。你会发现,《夸父逐日》37个字中,有:故事的开端:夸父逐日。故事的发展:渴,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故事的高潮与结局:未至,道渴而死。故事的尾声:弃其杖,化为邓林。37个字中,有着波澜壮阔的英雄故事,有着永远的雄壮与悲壮。
课文研读要讲究一个“美”字,要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进行妙要列举。读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你会感到它的美妙绝伦:首联语势豪迈,总领全诗,高度赞美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颔联写山,写红军对山的征服。写山是明线,写红军是暗线;全联用语新奇,境界阔大。颈联写红军对水的征服。“暖”字温馨,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尾联抒发喜悦之情。诗的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如果能确有心得地进行课文的“精读”,教师对教学的内容便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在教学上便能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反过来说,一位连教材、课文都无法进行独立阅读、欣赏的语文教师,一定设计不出有训练价值的语文课。

3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56:05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12)
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任务
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知识的积累。
积累,就是打好基础,就是丰厚底子。
如果语文教师不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与知识积累,那叫什么语文教学?
学生如果没有或缺少语言积累,将如何追求发展?
对于语文教学,国家教育部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如下精深的指导。
课标说: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句话,从前所未有的高度给语文课程下了定义,高屋建瓴地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极有力地告诉了我们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
课标说: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这段话,阐释了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着力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教学重点,点示了语文课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重大意义。
习得语言,学用语言,增回知识积累,是语文教学的重大任务。
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共有约20次直接提到“积累”一词。其中关于语言积累的说法也多次出现。高中课标的力度更大一些,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应该继续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和思维的发展”,“积累优秀散文中的名言佳句,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素养,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学语文“积累”教育的重视。
什么是语文教育教学中的“积累”呢?
广义的解释是,从显性和隐性的角度,在语言储存、能力培养、方法养成、情感熏陶、思维培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而切实的训练,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
狭义的解释是,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存,丰厚学生的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更高层面的意义上对“积累”进行了反复强调。
1.“积累”是作为“素养”提出来的:课标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节中说道:“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2.“积累”是作为“策略”提出来的。课标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这一节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3.“积累”是作为“基础”提出来的。课标在“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中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4.“积累”是作为“目标”提出来的。课标“总目标”的第七点说道: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5.“积累”是作为“要求”提出来的。课标在“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6.课标也并没有在“评价”中忽略对“积累”的要求。它在“评价”这一部分中说道:“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这样的不厌其烦,这样的强调力度,表现在课标之中,给我们以深刻的警示与提醒:语文教学要非常关注学生的积累;不注重积累的语文教学,首先是不符合语文的课程标准的。

34#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56:55 | 只看该作者
[tr][/tr]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13)
                      学生的能力培养
语文教学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形成、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一个人的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主要是在课堂训练中培养出来的。
就课文教学而言,无数的话题与无数的讨论只是集中在“教懂”二字上,我们几乎不研究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与训练学生的能力。
其实,“教懂”课文不是目的,培养与训练能力才是目的。
文章是教不完的,一个人有了阅读能力,才能解读无数的文章。
在初中学段,如果大面积上的语文教学都能够关注如下所列阅读能力的训练,那就真正说得上是高效阅读教学:
一、基础辨识能力
1.辨识各种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2.辨识各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等。
3.辨识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4.辨识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5.辨识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6.辨识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7.辨识说明的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
8.辨识论证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9.辨识小说的要素:人物形象(主人公和次要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10. 辨识各种描写方法: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神态等);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
二、基本分析能力
1.分析各种文体文章的整体结构。如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
2.分析文章的层次,分析文章的思路,分析文章的顺序。
3.分析文章某个部分或某个段落的层次、结构、思路、顺序、主次、详略。
三、整体把握能力
1.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部分的大意。
2.整体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寓意,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
3.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点。
4.整体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
5.整体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
6.对某个文段的各个方面内容的整体的多角度的把握。
四、概括提炼能力
1.对文章或文段的中心、大意、主旨进行整体概括。
2.对文章的要点(如段意,层意)进行概括。
3.对文章的写法或思路进行概括提炼。
4.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概括。
5.对文章的某种表达规律进行概括。
五、语言品味能力
1.品味词义,揣摩句义,品析文段。
2.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句的深刻含义或言外之意。
3.品味词或句或段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六、文学欣赏能力
1.具备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能对文章的基本的表达手法和写作技巧予以辨识,理解,分析,欣赏。
2.对文章的语言进行赏析,对文章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评价与欣赏,对文章中的景物或环境描写进行欣赏,品味文章内涵,欣赏文章美点。
3.对诸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联想、先抑后扬、铺垫映衬、巧设悬念、正反对比、正面侧面、明线暗线、实写虚写、详写略写、巧用修辞等表达技巧有敏锐的感知与得当的欣赏。
七、感受评价能力
1.表达阅读感受,评价文章的情感倾向。
2.评价文中的人物,结合语境表达自己的看法。
3.探究文章的难点,表述自己的见解。
4.结合文中的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八、阐释解说能力
1.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再说明(或解说,或解释)和再表达(或下定义,或画表格,或作图形)
2.对文章,文段,文句的含义进行说明。
3.对一切阅读品析活动中的“答题”理由进行说明。
可以说,目前大面积上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懒散的教学,不愿意下力气、不深入细致地研究读写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就是懒散。


3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57:44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14)
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
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课标中,“实践”一词一共出现了40次。
频率之高,次数之多,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强调,突现着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
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课标中还有两句话值得品味:
1.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2.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两句话的“眼”分别是“大量”和“广泛”。
让学生在大量、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是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
它点示出来的是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本质性的特点,是大方向。据此,在课堂教学方面,从理念到手法,从教案的整体设计到细节的精心安排,从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关系到课堂教学结构,都必须而且应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组织与开展属于学生的大量语文实践活动。
这就是所谓“学生活动充分”。
“学生活动充分”,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充分占有时间的前提下进行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能力、训练思维的学习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充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这种境界能够表现出教师教学理念的时尚,同时又需要教师适应新的教学形式来形成熟练的教学技艺。
设计与组织语文课堂学习实践活动,要注意两个“关键”词。
一是“种类”,一是“层次”。
学生实践活动的“种类”要多。要让学生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学到不同的知识,形成不同的能力。如:活动时间较长的层次清晰的朗读活动、独立进行的积累资料处理信息的阅读分析活动、思考比较充分阅读比较深入的品析活动、目标较为明确话题比较集中的课堂交流活动、用成“块”的时间来进行想象、探究或创造的活动以及学生独立进行的长时间的读写活动等,都是可以是合理地进行设计与组织的。
学生实践活动的“层次”要高。例如,学习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课与课之间的多角度比读,长篇课文的信息提取,课文阅读中的话题论证,课文学习中的美点欣赏,从课文中学作文,文体写作规律的发现与提炼等等,都是具有一定能力层次与思维层次的实践活动。
如此去做,就是关注到、落实了有质量的课堂训练。
另外,“学生活动充分”也讲究形式的雅致、丰富与灵动。一定不要将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永远机械单一地设计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甚至单调与僵化到连“小组”活动的人数都永远不变的地步。
有的地方,有的学校,有的班级,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成年累月地相对而坐,面面相觑,这也是一种悲哀。
形式大于内容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的课堂教学。

3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58:09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则(015)
语文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
语文教师要有教学技术,要讲究教学艺术,要用艺术的教学设计优化课堂读写教学。
对于教学艺术,人们有如下一些说法:
教学艺术是娴熟的教学技术。
教学艺术首先是爱的艺术、鼓励的艺术、影响人的艺术。
教学艺术是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特征的艺术。
我以为,从“教学”二字来看:
创意优美、角度新颖、细节生动、手法巧妙、激趣益情、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设计技巧与教学技巧就是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具有美感、富有情味、因势而异、省时高效的高层次教学技术。
教学艺术的特征非常鲜明。
特征之一:创造性。
教学艺术,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的具体体现。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离不开两个方面的重要条件,一是时代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理念的指导,二是教师自己的勤于钻研、善于思考与勇于实践。如下面教学思路设计的创造性,就离不开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学理念的支撑和教师对教材的个性化的研读与处理。
特征之二:审美性。
语文教学艺术的创造性首先就是审美的创造。因为审美的创造,因为美的力量,教学艺术才能够益趣、益智、益情,才能够更好地激趣、激智、激情。缺少美感的形式与内容谈不上有着这样的艺术力量。我们常常说某节课好听、好看,就是因为它的美感。
教学艺术的审美性既表现在教学的整体策划上,也表现在教学的局部之中,更多地则表现在教学细节之上。细节之美闪现出教学艺术美的亮点,细节之美的汇聚形成了教学的整体之美。
特征之三:实用性。
各种形式的教学艺术都应该而且必须能为广大教师所熟悉、所喜爱、所欣赏、所运用,不能引起教师共鸣的教学艺术往往只是空洞的纸面上的“艺术”。所以,在实用性、普及性上多做一些有益于广大语文教师的工作,让教学的艺术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一个基本境界。
这个境界的实现,带来的是无数具有魅力、富有情味的语文学习课堂。
教师的教学艺术,造福于学生的课堂学习。

37#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4:59:58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16)
教学创意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这样解释的:创意——创造性的设计、构思等。
根据这种解释,我们试着来定义“教学创意”:所谓“教学创意”,就是充满新意的、有个性的、带有一定创造性的教学构想,就是准备实施教学的新点子、新角度、新思路、新方案、新策划。
“教学创意”与“教学设计”不是同等的概念。“教学创意”侧重于创新,侧重于构想,侧重于独特性,侧重于表现个性。而“教学设计”更多地表现为平实,详实,厚实。或者可以这样说:“教学创意”是“教学设计”的先行。
创意,表现在教学设计上,体现出来的是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智慧。从教师的备课工作来看,每一位语文教师每天都要构想,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可以说是教学设计的发明家。
不仅仅只是整体的策划或者构想,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创意,因此我们可以说,语文教学方案的构思,一定是“创意无限”。
教学创意讲究“新”。
“新”字主要体现在“角度”二字之上。因为“角度”好,“角度”与众不同,便有了个性,于是就叫做“创意”。
如笔者《说“屏”》教学第一个主要板块的创意,就是别人从来没有用过的“角度”: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如下话题:假如没有这一段……
假如没有第一段,我们不会了解到本文的说明对象,不会对第一段的写法产生浓厚的兴
趣。假如没有第二段,我们不能了解“屏”的作用。假如没有第三段,我们不知道解“屏”的分类……这样,同学们就很快捷、很深刻地理解了文中各段之间的关系,理解了这篇课文严密的逻辑顺序。
教学创意讲究“简”。
繁难的设想不好深入,艰深的设想不便展开,可能都不是好的“创意”。好的“创意”能够让人一眼看出它的好,于是它就“可用”、“有用”。“创意”离开了“有用”二字,用褒义词来评价,可能只是“畅想”。
如笔者《说“屏”》教学的另外一个“创意”:
读写结合,课文内容再表述。
课堂教学思路是:
(1)要点式表述――请同学们提取这篇课文的要点,以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2)解说式表述――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对课文要点进行解说,以进一步将学习过程深深地引入课文研读之中。
(3)提炼式表述――请同学们综合全文内容,简说什么是“屏”,这是利用课文来训练学生的提炼与组合能力。
这样的角度也是人家从来没有用过的而又是可用可行的,于是它就是创新的。
教学创意讲究“活”。
所谓“活”,就是灵动,就是有变化,就是不局促不呆板。如上面所述《说“屏”》两个方面的创意,就是“活”的具体表现。
优秀教学创意的产生不指望、不追求灵机一动。好的教学创意的产生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
一是教师对课文文本的精细研读和深刻体会。
二是反复认真的思考、提炼、比较与修改。
三是新的带有时代特点的教学理念的支撑和与课文教学有关的丰厚参考资料的支撑。
所以,在“教学创意”上多下力气,对于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极有好处。

3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00:20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17)
课文研读
  
课文研读,就是品析、欣赏课文;课文研读,伴随着语文教师的一生。
关于课文研读,笔者有如下一些“警语”:
阅读教学要做的最基础最细腻的工作,就是科学而又艺术地分析教材。
中学语文教材,是文质兼美精选的语言精品,是美丽而博大的知识海洋,蕴藏着精粹的知识宝藏。
教师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
钻研教材,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挖掘以求深,辨误以求真,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
连类以求趣,探幽以求奇。
课文的阅读应该是一种别出心裁的阅读,我们可以运用文本拆分法、妙点揣摩法、探究发现法、反复评点法、资料助读法、论文写作法等方法深化我们的课文研读。
我们可以用8个字来概括教材阅读的科学方法,那就是“上下求索,左右勾联”,这8个字所表现的品得美、读得深、联得宽的境界,才是对教学、对教师最为有益的阅读境界。 可以说,如果没有教师的精读,则一定没有精彩的教读,没有生动的课堂交流。
也可以说,有了教师的精读,不能肯定有精彩的教读,但经过努力可能会有精彩的教读;或者说为精彩的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文研读不仅仅只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艺术。从常规的视角去分析课文,从一般备课的角度去理解课文,都不大会有精致的结果。教师的课文研读必须是个性化的、有创意的,否则发现不了“真金”。
深入细致的课文研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开端与基奠,课文研读的领悟程度,影响着教学设计的质量;只有确有心得的阅读才能成就好课。
课文研读是语文老师的第一功夫。语文教师的这种功夫,表现在能够读出课文的味道。
对于课文,我们必须精读、深读、细读,领会、赏析、体味,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进行品评欣赏,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
课文研读要深究一个“内”字,即着力于课文的内容去进行研读,读《我的叔叔于勒》,你可以用课文内容印证非常多的“文学知识”: 主要人物、次要人物、情节,细节;背景,场景;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情描写,心理描写;波澜,巧合;虚实,抑扬;伏笔、照应;详写,略写;顺叙,插叙……从而多层次多角度地指导学生的阅读。 
课文研读要勾联一个“外”字,即课文可以给你牵连出很多课文之外的知识。研读《行路难》,你得去弄清楚什么是:乐府诗、乐府古题、典故、映衬、警句、炼字、炼句、诗眼……以备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如果能确有心得地进行课文的“精读”,教师对教学的内容便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在教学上便能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3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00:39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18)
教材处理
下面的几种说法都属于“教材处理”所研究的内容:整体处理,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趣教,美文美教,一课多篇,选点突破,穿插引进,比较阅读,课文联读,专题研讨,一课多案……
简言之,教材处理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艺术地、机智地组织教学内容的艺术,就是提炼与组合教学内容的艺术。
教材处理的实质,就是充分有效地运用课文文本。
“教材处理”主要综合地研究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各类文章教学的角度。如教读课文与自读课文的处理、长篇课文与精短课文的处理、繁难文章与浅易短文、文体特征不同的各类课文的教学处理等。
第二,单篇课文的剪裁取舍。如全篇课文的整体式处理,知识内容的线条式处理,精
美之处的板块式处理,突现目标的要点式处理;还有我们平时所说的重点、难点、美点的选择与突破等等。
第三, 多篇课文的提炼组合。如比较式教学、联读式教学、穿插式教学、印证式教学
的教材处理;与课文阅读有关的单元复习课、期中期末复习课、专题复习课、综合性活动课乃至作文指导课的教材处理等等。
第四, 课文利用角度的选择。一般来讲,课文本身的利用角度主要依赖于文体,“文体”
因素是课文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因素。但在特别的构思之中,课文利用的角度也可以适当地丰富。如《大自然的语言》可从文体的角度设计为说明文的教学,但我们同样也可以将其设计为专门的“文章思路理解”训练课,设计为“读写结合”课,也可以设计成有着一定探究过程的“综合性学习”课。
教材处理是语文教师的基础功力。教师在这方面应该有一些基本的素养。如:能根据课文的篇章特色、文体特色、内容特色以及它在全册或单元中的“地位”等因素来动态地灵活地确定教材处理的角度。
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课标直接对教材编写提出了要求:“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同样是对课堂阅读教学中教材处理的要求。    教材处理的最为基本的要求是尊重文本,尊重文本的教学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将学生深深地引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反过来说就是,在课文阅读教学中不要动辄想到所谓的“迁移拓展”,好像是很有理由地给课文教学附加上大量的非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那些将教学活动表面化、将思想教育刻意显性化的教学手法其实冲淡了课文阅读教学的原汁原味。

4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00:57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19)
教学思路
思路,即思考问题的线索、脉络。
它的涉及面很广。就写作来说,叶老曾有过这样的解释:“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
就阅读教学来说,用“思路”一词来概括对教学进行思考、安排的过程,也用它来分析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思维走向。
于是我们就常常说到“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指对课堂教学所酝酿、所设计的教学流程,即这节课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文章写作之先所勾勒出的一个大致框架一样。可以这样说,教学思路就是教学的蓝图,它表现出来的,就是教学的步骤、层次。
教学思路的安排于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的“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就往往体现在这教学思路上。由于教学思路讲究教学过程的流畅之美,讲究教学内容的组合之美,讲究教学时空的造型之美,讲究教学双方的活动之美,所以不管是从“科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人们都可以从“思路”上看到设计者的水平、风格和特色。
策划教学思路,有两个基本要求:
一是思路要清晰。清晰的教学思路能够表现出一节课或者一篇课文教学的步骤之美,能够表现出教师教学思维的顺畅,能够表现出教师在教材处理上思考的周全。但清晰的教学思路并不仅仅是指在教学中安排出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等等,关键是看步与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是不是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二是思路要简明。简单明晰的教学思路既便于操作又显现出教学的层次之美。但越是比较简明的思路越是难以设计,这是因为我们在众多的教学内容面前往往无所适从。其实教学之中恰恰忌讳教学步骤过于细碎。如果一个课时中安排七八个教学步骤,可以基本肯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节课中的多个教学环节都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教学思路的策划,也有较高层次的要求:
   第一,教学思路要表现出内容灵动、线条简洁、板块清晰、步骤明朗、学生活动充分的教学安排。从这一点上说,课文阅读教学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依循的。
 第二,教学思路要因课而异。课文有文体的不同,有语体的不同,有长短的不同,有深浅的不同,有教学中的运用角度不同,应针对这些不同而精心运筹,巧妙组合,使各课的教学思路有各自的特色与个性。   第三,即使就一篇课文来讲,也可尝试设计几种不同的教学思路,也可酝酿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案。如果将其融会贯通,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就会更加灵活多姿。
    教学思路是在深入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产生的,其设计追求美、新、巧的艺术境界,运用优秀的语文教学思路,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22 21:26 , Processed in 0.0846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