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史:-小语-课标教材第12册教学研讨会=网络教研案例-2010。4。15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0-4-26 10:13:29 |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10-4-27 20:17:58 | 只看该作者
1,欢迎全区城乡各小学1至6年级语文教师按市教科院文件要求自行上传案例稿。接受公示证伪/同行评点。

2,我和评委可暂不发言。请本站注册会员自由发表评点讨论意见。实名最好,网名亦可。言之有礼[貌]有[道]理,均予存帖。

3,李丹老师的附言邀评态度诚恳,同行们不妨跟帖。赞拍皆可,善意友好就行。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110-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110-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110-1-1.html
43#
发表于 2010-4-27 23:03:45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com/thread-8713-1-1.html



欢迎你参加

实名登陆本站/按市院文件要求上传原创案例[案例教案有区别]稿

    本站学术性交流/以互相尊重的‘类书面语’方式进行/与其它[论坛]不同/管季超今年47岁,不可能像[槐荫学苑]匿名发帖者那样不庄不重/请谅解
44#
发表于 2010-4-28 09:42:54 | 只看该作者

抚摸春天 珍爱生命

抚摸春天  珍爱生命
                                              《触摸春天》的教学案例
                                              西河镇中心小学  汪宝丽
情景说明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真切的描写了一个叫安静的盲童在春天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由于本课的话题凝重、深沉,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如何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就成为这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细腻的眼光通过盲女的细小动作揭示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样深刻的道理,怎样让学生理解这一意味深长的哲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因此,我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品味语言触发感悟——朗读课文抒发情感的教学程序,旨在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让学生在品读感悟中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这世间有一些特殊的人,他们虽然看不见湛蓝的天;看不见清澈的水;看不见芬芳的花。但是他们的心灵却是亮堂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盲女孩安静的心灵,看看她是怎样触摸春天。

二、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做了一件怎样震惊的事?
生:安静的手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

三、品味语言触发感悟。
师:你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吗? 
生:是!作为正常人也很难捕捉蝴蝶。上次,我看到一只蝴蝶很漂亮就想去抓,但还没等我走近,蝴蝶就飞走了。而安静是盲童,却能抓住蝴蝶,我觉得是一个奇迹。
师: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真是一个奇迹?能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谈一谈吗?
生:“安静的手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生: “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师:此时作者被安静的举动震撼,小女孩神奇的灵性竟然创造了一个奇迹。还有比这更神奇的吗?的确是个奇迹。听出来了,你特别突出“极其准确”,为什么?
生:因为这个词让我感觉到了不可思议。
生:我认为安静抓住那只蝴蝶,不是一个奇迹。因为,盲人虽然失去了视觉,但他们的听觉、触觉要比正常人更灵敏,安静把手伸出去的时候,一定非常快、非常轻,轻得连蝴蝶也没感觉到。
   生:安静整天呆在花丛中。我想,她身上有花的香味,所以蝴蝶才不会飞走。
   师 :你能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谈一谈吗?
生:“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生:“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师:她,一个盲童,为什么走得如此流畅?
生:因为她对这儿很熟悉了。
师:是什么促使她整天流连其中?
生:是浓郁的花香。
师:看不见鲜艳的花朵,只能闻到浓郁的花香,却整天流连在花丛中,她爱的是什么呀?
生:春天。
师:是啊,这奇迹就源自她对春天的热爱。
师: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她对春天的那份爱吧。

  [分析]注重引导学生对含义深刻的句子质疑,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解疑,才有了对“奇迹”那五彩缤纷的理解和感悟;才有了学生谈自己作为正常人也难以捕捉蝴蝶的无奈,从而佩服盲童那神奇的“灵性”;才有了学生大胆地认为那不是奇迹,是盲人所特有的举动。的确,只有把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说的时间让给学生,才能让我们聆听富有个性的感悟与理解,才能生成课堂精彩。

出示课文插图
师:看看安静的动作,想一想,安静拢住蝴蝶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安静放飞蝴蝶时又在张望什么?
生:“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分析]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确实很难。而句子中所折射出来的盲女孩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则难上加难。怎样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呢?在学生的概念中,盲人看不到任何东西,他们的世界是黑暗的。可句子却说“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这是学生无法理解的。其次,学生没有作为盲人的体验,他们无法体会面对黑暗是一种什么滋味,更感觉不到看不见东西、又想看到时的那种渴望。如果仅让学生徘徊在这些文字上去读去悟,恐怕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因此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资源,抓住“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这个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设身处地地从盲女孩安静的角度去思考:她最想张望什么?最想看到什么?这样巧妙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中的主人公对话,从而使学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的精神内涵,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水到渠成地理解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
   师:你认为“张望”这个词用得准确吗?
  生1:我认为“张望”是“看”的意思,应该用在正常人身上。安静是盲人,她看不见东西,所以不能用“张望”。
  生2:我觉得可以用“张望”,虽然安静看不见东西,但从“张望”这个词中,我可以感受到她是多么想看见东西呀!
  师:尽管安静是盲童,但她仰起头来张望。假如你就是安静,你想张望什么呢?
  生1:我多么想看到蝴蝶长什么样子啊?
  生2:我很想看到蝴蝶是怎样飞翔的?
  生3:我想看看美丽的花园是什么样?
  师:是呀!她多么希望能看看蝴蝶展翅高飞的姿势,多么希望看看那条划过天际的美丽弧线。
齐读第六自然段。
生:她看到了,她用心看到了,从书中“一定”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师:世界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的视觉,那可能是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在安静丰富的内心世界,她感受到了春天的颤动,飞翔的快乐,美丽的人生,这就是一道美丽的弧线。
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者看到盲女孩安静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了美丽的春天,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分析]这句话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所在。盲女孩安静的故事已经让学生有了朦朦胧胧的感受,那就是:虽然安静是个盲人,但她同样能用心感受春天,她的内心世界同样可以多姿多彩。然而,一个例子还很难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其实,生活中这样“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如果能把这些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大量地阅读、拓展,并借助课外相关资源来理解和领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师:盲女孩安静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感动了作者,并使她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出示《千手观音》VCD)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群特殊的演员,他们近乎完美的表演,打动了所有观众的心。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1:我感到这些盲人虽然眼睛失明,但他们心灵的窗户没有关闭。
  生2:我感到这些盲人在用自己全部的身心来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
  生3:这些双目失明的人真可怜,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这种劲头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更加地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我还想去帮助身边那些盲人朋友,帮助他们更多地去了解他们所无法看到的一切。
  师:他们是聋哑人,在听不到任何音乐的情况下,能表演出这么完美无缺的舞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师:(出示海伦•凯勒的简介)读完这段海伦•凯勒的故事作品,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四、拓展
   打开你的心灵之窗,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分析]本环节我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使学生在感悟的同时感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从而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残疾人也不例外。当最后出示引领全文的这句话时,使学生感到道理自在其中,自然地突破了难点。同时通过写所思所想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读、写很好的融入到语文课堂中。

五、课后延伸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2、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读后感。
3、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黑板报。

板书设计:
17        触摸春天

热爱生活
关爱生命


教学反思:
    捧读课文,我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解读,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涵的道理非常深刻,而四年级学生对盲童的生活缺乏体验,很难体会盲童言行的困苦、内心的孤寂以及精神的无助;对生活的思考也缺乏经历,也就难以产生深刻的感悟。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学生、文本、生活等学习资源,尝试着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孩子走进盲童的内心,感悟盲童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让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从而感悟文本的真正内涵。对此,在教案的设计中我力争体现出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在一步一步地踏实走来,最终明白课文蕴藏的道理。孩子的思维是鲜活的,智慧是跳跃性的。只有把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说的时间让给学生,才能让我们聆听富有个性的感悟与理解,才能生成课堂精彩。教学中,我没有就句子解释句子,而是根据这句话,拓展了大量相关的学习资源,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千手观音》,那些聋哑人同样创造了令正常人发出惊叹的奇迹。他们虽然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但他们同样能创造缤纷的世界。同时,又向学生介绍了海伦•凯勒,她那身残志坚的精神,再一次让学生明白残疾人也可以生活得那么快乐。而“阅读链接”中海伦•凯勒所写的那段话,她对植物细致入微的感受,又一次让学生领悟到“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生命的真谛。
 
45#
发表于 2010-4-28 09:45:22 | 只看该作者
                  爱是无声的语言 
                                           ——《可贵的沉默》教学案例
                                              西河镇 中心小学 屠志英
情景说明:
     本教案注重学生读的实践,它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本教学设计围绕“亲情,爱”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爱是奉献”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歌,(课件:生日快乐歌)听到这你会想到什么?(全班学生都举手)
师:同学们,老师来问你们好吗?爸爸妈妈知道你们的生日是哪一天吗?生日那天爸爸妈妈给你们祝贺吗?知道、祝贺的请举手。(全班学生都举手)
师:你们的爸爸妈妈多么爱你们呀,你们好幸福呀!
师: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请举手!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沉默一会)举手的同学我非常羡慕你们的爸爸妈妈,他们能有你这样一个懂事、孝顺、可爱的孩子。
师: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大家齐读课题。
生:17、可贵的沉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沉默”是什么意思?
生:为什么沉默?
生: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师: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是老师告诉你们答案还是你们自己来解决?
生:自己解决。
师:有什么方法解决?
生:读书。
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师:课前你们多读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我们就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课文,读完后简单说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师:谁来说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生:课文先讲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接着讲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为不懂得回报父母的爱而感到羞愧,最后讲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以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三、读中感悟,理解内容:
师:课本图一上画的是哪个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图一画的是当老师问“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时,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回答问题的情景。
师:从书上找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句子,小声读一读。
师:谁来读一下你找的句子?
生1:他们骄傲的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的左顾右盼。
师:你读得这么好,说说你注意了句子中的哪些词?
生:我注意到了“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
师:这些词能说明什么?
生:这些词能说明孩子们非常兴奋、骄傲。
师:我们来齐读这个句子。
师:谁再来读一下你找的句子?
生2: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的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
师:你们过生日的时候你的爸爸妈妈都为你准备了些什么?
生:生日蛋糕
生:我喜欢的玩具
生:我喜欢的书
生:漂亮的衣服。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和他们一样高兴。
师:你能把你的高兴劲读出来吗?老师来配合你们读这一部分,好吗?看老师的手势,一抬起来你们就读,别忘了刚才说的要读出你的高兴劲。
师: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的请举手!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啊,这么多啊!我的情绪迅速的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
师:刚才我们配合得很默契,我们再来一遍好吗?
师:多么幸福呀,从孩子们的表现可以看出,父母的爱,孩子们都已经感受到了。(板书:感受父母的爱)
师:孩子们会感受爱了,这还不够,老师还要寻找蕴藏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的孩子们和上一幅图上有什么变化?
生:他们沉默了,第一幅图上孩子们的高兴劲没有了。
生:他们有的低着头,有的向别处看。
师:他们为什么沉默了?
生:他们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所以不好意思了。
生:父母那么爱他们,他们却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而感到羞愧。
师:找出写孩子们沉默的句子读一读。待会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多给大家听。
生:“霎时、、、、、、沉静地举起了手”
师:哪些词能体现孩子们沉默了?
生:“安静、依然安静、沉静”能体现孩子们沉默了。
师: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师:谁再来交流一下你找的句子?
生:“教室里寂然无声、、、、、、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师: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大家感到教室里寂然无声吗?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教室里静悄悄。请同学们把教室里这种静悄悄的感觉读出来。自己试试。
师:谁想来读?
师:谁来给他评一下?
生:他读的声音太大了,应该读得轻一点,才能感觉到教室里的寂静。
师:请你再来读读好吗?
师:谁还想来交流一下?
师:他们继续沉默,连追逐我的目光都躲开了,这是为什么?
生:他们此时感到非常羞愧,不好意看老师。
师:你能体会到他们此时的感受吗?好,我们齐读这一段。
师:我们把刚才找的句子再读一下,注意边读边体会教室里的沉默已经及孩子们的内心。
师:就这样“沉默了足足一分钟,、、、、、、可爱恰恰在那、、、、、、神色之中”。问“为什么犯了错误还说他们可爱?”
生: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师:在沉默的这一分钟里,他们可能在想什么?
生:他们可能想:回家后一定要问爸爸妈妈生日是哪一天?
生:爸爸妈妈那么关心我们,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生日,也没有向他们祝贺,真不应该,真对不起他们。
师: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什么?
生:孩子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的爱。
师:是啊,在沉默中这些小家伙终于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了。(板书:回报)
师小结: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的爱,所以这种沉默是可贵的。课一开始有同学提出的“为什么沉默是可贵的”,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师:那么孩子们是怎么样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的呢?齐读第16自然段。
师:同学们不但懂得回报父母的爱了,更重要的是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读到这我想知道你能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吗?举例说明一下好吧?(生畅谈)
师:你回报父母的爱了吗?以后准备怎么做?
生: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生: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让父母高兴。
师:我想你的父母一定会为你而感动, 我也相信你能说得到做得到。

四、总结延伸,感情深化:

师:通过读书学习,互相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要回报父母的爱。
生:我从这篇课文中积累到了很多的好词。
生:我以后不但要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师:这就是蕴藏在同学们心灵深处极为珍贵的东西。老师期待着大家的行动。
师:同学们,爱是永恒的,爱也是相互的,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希望同学们都能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我们不仅爱父母,还要爱周围的人,在这次玉树大地震之后,我班同学自觉捐款,钱虽不多,但表达了对灾区人民浓浓的爱呀!爱是无声的语言啊!  

课后反思:
      《可贵的沉默》一文主要讲的是在老师的启发教育下,孩子们懂得了怎样向父母回报自己的爱的事情。通过课堂教学中的这件小事,告诉孩子们,要学会理解和关爱。
  现在的孩子觉得父母对他好,关心他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日常生活中从不注意去留心、去感受父母的爱,更无从谈起去回报父母的爱了。整堂课都是在读文与悟情中进行。通过对重点词句和重点段落的读来体会文中的孩子前后不同反应的根源所在,通过读,学生主动理解了沉默的可贵之处,这时抓住时机联系实际谈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以及如何回报父母的爱的,学生的反应极其强烈,所谈的内容极其感人,在这次向玉树大地震捐款的行动中,同学们自觉捐款,陈力同学拿出了自己积攒的65元4角钱全部捐给了灾区人民。他再一次证明了爱是无声的语言……谁说孩子小不懂事,谁说孩子小不懂感情,谁说孩子小不会善解人意,会的,懂的,无论是性格内向的还是外向的,无论是善于表达的还是不露声色的,他们全懂,全会。这堂课对我对孩子们都是“可贵”的。”
46#
发表于 2010-4-28 13:47:46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孝南区城乡所有小语教师
实名登陆
本站/按市院文件要求自行上传原创案例[案例教案有区别]稿


今日看到西河两位老师上传之案例稿,帮其重新排版/刷红。

区教研员和评委暂不评议。

欢迎全国各地坛友和区内同仁证伪/评议。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20664&extra=&page=1

上一链接为本站在一周之内点击率过5000人次的热帖
47#
发表于 2010-4-28 14:54:15 |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10-4-28 16:47:06 | 只看该作者
27# 钟裕华



响应号召,履行工作,如有不妥,还望见谅。

钟老师的这篇课例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围绕这次习作教学的三个片段展开反思,有分

有总。连参考文献也备注齐全。所有体例基本符合要求,如果将第一部分的情景说明板

块作更清晰的表述,将其训练目标和教材地位做更清晰一些的说明会更好。总评反思时

能更扣课例主题核心词一些会更好。
49#
发表于 2010-4-28 16:55:55 | 只看该作者
激发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低年级《两个名字》课堂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
设计人:毛陈镇第二小学
陈泽民
本教材重难点:识字教学
教材设计目标:进行词语积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阅读 ...
教师之友网 发表于 2010-4-25 19:11


建议陈老师再读一读文件要求,按照标准体例再改一改。
按说形式不是最重要的,但缺少了基本的体例,表达会受限制。现在所有刊物上课例的标准形式均如文件所言。

此外,反思的深度还要斟酌一番,毕竟是代表孝南区参赛,多找一找理论支持,由例子延展开去会更好。
50#
发表于 2010-4-28 17:09:28 | 只看该作者
激发阅读期待    提高课堂质量
                                         ---《学奕》教学案例

                               孝感市孝南区祝站学区李畈小学       李丹
                    
     学生是语 ...
赏心悦目 发表于 2010-4-27 19:59


李老师的课例是认真上课后的反思。这样先上课再反思得方式在我们日常教研活动中颇为常见,也是应大力提倡的方式。课例题目取得较好。三段反思也较精彩,如果能有一个统领题目的总反思来表达自己的执教思想,并适当延伸迁移,形成观点就更好了。



西河镇的两位老师的课例都不错,从体例上来讲,汪老师的更合要求一些。只需将“分析”改为“评析”即可。课例主题以内容命名也未尝不可,只是作为教学研究目的的课例题目最好也与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相关联为佳。

屠老师的文章加上些过程性点评会好一些,最后的总反思扣教学更紧些会更好,教学课例不要让人误会成是德育课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4:53 , Processed in 0.0630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