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感民间思想家文选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1-5-20 18:03:48 | 只看该作者
“送温暖”不要搞成领导做秀

文/羽扇


春节将届,寒冬腊月,雪中送炭暖人心。一年一度送温暖又开始热闹了,领导开始忙碌起来,电视台当然也就忙着播放送温暖的新闻。让生活在窘迫之中的人家也欢欢喜喜过个年,自然是大德善举。
    送温暖不要给自己送“风光”。不要总有一群电视台和报纸记者之类的媒介人员如影随行,不要老是想到要在当地媒体上增添如此“送温暖”风光,不要以为这“风光”就是美。百姓一方面老是看到一些满脸红光、脑满肠肥的“公仆”访贫问苦的特写镜头,听他们体恤民情、千篇一律的暖人话语;另一方面看穷困百姓生活不堪的境况,听贫穷百姓说着雷同的“答谢词”。如此作派,难道就能为自己树立“为民”、“亲民”形象了吗?百姓会问,为什么平时咋就见不到这些领导的身影?平日找到他们的“衙门”里,怎么就对咱冷若冰霜呢?他们是真的把百姓放在心里,还是作秀?媒体上的形象是有了,殊不知更真实更可贵的形象是在百姓口碑里呀。
    年关送温暖,当然有必要,但只是让部分贫困百姓过年也像个过年的样子,是治表之为。要懂得,真正的送温暖是为了不再送温暖。年年送温暖,以为送温暖是“公仆”的亲民形象,而不去切切实实制定扶贫、脱贫计划,就难说是真正的送温暖了。如果三年五年都是给那部分贫苦人家送温暖,其实正说明那里工作是失败的。真正关心贫苦百姓,是要平日就积极帮助他们提高致富本领,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好就业的门路,积极帮助他们开辟致富之路,这才是送温暖的根本。能够逐年减少送温暖的对象,直到不需要再去送温暖,这才是送温暖的本意。
    有些地方个别领导干部给困难群体“送温暖”,并非出于真情实感,只是应时、应景、应付的“格式化”,只是“例行公务”的即兴行动,只是遵命从事不得已而为之,了无“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的真情实意。有的美其名曰“送温暖”,实则为给照相机、录像机提供镜头,打造“形象工程”,这就应了人们的“送温暖”为的是“表演”、“作秀”之说。至于利用给困难群体“送温暖”之机,营私舞弊,中饱私囊,那就罪不容赦了。
    所以,我们亟需建立“送温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各类困难群体确定明确的救助条件和救助标准,公平公正公开,并实行“阳光救助”,凡符合救助条件的居民,都可自行按时到指定地点领取不同标准的“温暖”。这样,既可让领导避免兴师动众上门“施送”之劳和“作秀”之嫌,也可使施助对象解除了惊扰尴尬的心理压力。再就是,“送温暖”不仅要体现在钱、物救助上,更应该体现在扩大社会就业上,给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多送知识、多送技术、多送岗位。
42#
 楼主| 发表于 2011-5-24 00:34:49 | 只看该作者
依靠制度约束官脾气任重而道远

文/石头光泽



  

    据《大河报》报道,河南宝丰县一辆涉嫌套牌轿车因闯禁行在郑州街头被交警拦下。当交警准备对车辆作暂扣处理时,车上下来的一个领导竟咆哮“整死交警”。这让我们不禁联想到前段时间网上热议的“西北风”书记,两者如出一辙。对此,不得不诘问,我们的干部到底怎么了?
    笔者认为,无外乎是部分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事业观、权力观在作怪。尤其是权力观,它直接“操纵”这干部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权力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只能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和条件,不能变为向人民“伸手”的筹码。权力只能作为为民谋福的公器,不能成为为己谋利的私器。玩物足以丧志,谋私必将失德。然而,又有多少领导干部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也许,有一部分认识了,但却过不了自己那一关,换言之,也就是在自律环节上容易出差错,这就要求依靠他律—制度来约束领导干部的权力,让干部摒弃管脾气,洁身自好、与民共乐、为民谋福。


    制度的制定是基础,制度的落实是关键,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贯彻执行。制度一经制定,其组织中的任何成员都应该服从,任何成员都没有超越于制度之上的特权,任何违背制度的行为都要受到相应的制裁。制度只有这样真正落实了、执行了,制度才有用,才能起到保证作用。否则,制度就只成了一纸空文。胡锦涛同志曾强调,要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执行各项制度,作执行制度的表率。
    当然,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比之下,执行和落实制度比制定和出台制度更加困难。尤其是在已有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的时候,其执行越发显得困难重重。当前真正“管用的”、“管得住”的制度还相当缺乏,不少制度主要还是“要求性”的,不准这个、不准那个,真正够得上“制约性”的,即使人们想为而“不能为”的还不多。因此,一方面要着力解决“无制度可用、制度不管用、有制度不好用”的问题,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重点解决“不认真执行制度、不贯彻落实制度、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问题,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一些制度不落实,执行不得力,没有发挥应有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及时受到查处,好人主义盛行,应该严厉惩处的没有严厉惩处,甚至包庇。有的地方和单位对违规违纪违法的行为,特别对领导干部带头违反制度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闻而不动,重人情,轻法纪,重情面,轻规范,重潜规则,轻硬规定,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立法与执法,制度制定与执行,成了“两码事”,变成“两张皮”,照章办事不如照长办事,按规矩办事不如看领导眼色行事。在这种情况下,好好的制度被扭曲,制度的实效大打折扣,也就不足为怪!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只要触犯了制度,都必须依纪依法处理,绝不能姑息迁就。越是领导干部违反制度,越是要依纪依法从严处理。

    因此,要进一步约束官员权力、遏止官脾气,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章不循、有纪不守、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一言以蔽之,要约束官脾气,务必从约束权力上入手,必须紧紧抓住“制度的执行和落实”、“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和执行制度,作执行制度的表率”这两个关键问题,并且下大力气解决好,如此,才可以树立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尽管此处任重道远,但只要落锤有音,何愁不能扭转目前的局面!
43#
 楼主| 发表于 2011-5-30 09:06:29 | 只看该作者
扛不住的时候,就吼几声
文/甘武进

  生活如天气,今天晴空万里,明天也许会阴天下雨。

  孩子考进理想的大学,你跟孩子一起高兴。然而,当“宝马副教授”说“教师用不着讨好学生” 时,当他认为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时,你的心里是否已凉了半截?

  高州市的一小所学,因接连发生两起学生命案,竟请来风水师作法“驱鬼”。校方不问“管理”问“鬼神”的做法,让教育蒙羞,令斯文扫地,也令你的心全凉了。

  然而,还有令你抓狂的事。有奶便是娘,清华大学多了一个“真维斯楼”!想想学术早就“出台”了,教授早就“走穴”了,连自己学生论文真伪都失声失语的大学,做楼怎会装什么纯?算了,都是食人间烟火的,既然清华爱上了真维斯,就成全了他们的“爱情”吧。

  心情再不好,比起重庆农妇吴远碧用菜刀剖开了自己的肚子,你还是要幸福得多。不过,你的心情还得接着郁闷:局长大人发言:“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这“雷人雷语”真把人“雷”得外焦里嫩外带肝肠寸断了!他的张狂,你的无奈,真让你有点扛不住了。

  哲人说:“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看来,人要自足常乐,宽容大度,什么事情都不能想繁杂,否则,心灵的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忧人。那么你就定期地对记忆进行一次删除吧,把不愉快的人和事从记忆中摈弃。

  说到摈弃,你不妨到商场、超市逛逛。大包小包地购物可要免了,这不,联合利华闷声涨价了。抑制通胀,有关部门只“约谈”非垄断企业而不“约谈”资源类企业,想起来就可笑:不肯拿自身利益开刀,又何以严格要求企业?

  扛不住的时候,你就吼几声吧。人生的天空永远不会是晴空万里,人不能左右天气,但能左右自己的心情。看看国外,你的心里一定会平静很多。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要求也门总统离职,利比亚东部部落拒承认反对派政权,巴基斯坦发生自杀式炸弹袭击……

  人生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有些人往往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别一个极端。正因为踌躇满志,才坚信自已完美得无所不能,如果受到一点挫折,就变得极度自卑,甚至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

  其实,生活如天气,今天晴空万里,明天也许会阴天下雨。那么,就为自己找一个准确的定位,享受生活乐趣。扛不住了,就大声地吼几声,一种新的所得往往来自不经意之中,而失望的尽头也总会有新的希望产生。
44#
发表于 2011-6-7 19:02:36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小市民对孝感经济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
文/楚城子

也许这些事情不是我等小市民所考虑的,但怀着对家乡的那种热爱和期待,也是为了自己不再无休止地在异常漂泊,还是希望孝感能快速发展起来。由于本人在孝感呆的时间并不多,想法可能有些片面,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这几年来,每年回孝感时,看到家乡都有新的变化,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但总体发展速度,似乎离我们想象的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如我们所关心的工资待遇,创业环境等,还远远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倒是消费却逆市上涨。所以自己回家发展的时间表也只能往后拖延,毕竟像我们这样的夹芯层,上有老,下有小,虽然在外地每月五六千元的工资算不上太高,但起码还算稳定,基本可维持一家人的开销。如果回家了,在孝感上班,每月一两千元,面对孝感的高物价,是否还够维持家用呢?
说到创业,其实在外打工的游子,包括在孝感的很多有志之士,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但这边的创业环境怎样呢?目前孝感引进了不少的企业,但缺少大的行业龙头,可以带动整个产品链的,外资的规模效应也没有体现出来。刚改革开放时,广东这边的基础比现在的湖北情况差多了,但他们靠沿海有利位置和国家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然后本地企业给外资厂搞三来一补的配套加工。刚开始都是小作坊式的,等发展壮大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并且发展起来很多本地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很多上下游的工厂企业。像深圳就发展起来很多大的龙头公司,早期的如招商银行,深发展银行、平安保险(现总部搬到上海)、万科、康佳、创维、华为、中兴通讯,这些年发展起来的腾讯,比亚迪、研祥、大族激光等。这不仅与国家政策倾斜和深圳良好的地理位置有关,还包含着深圳历届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帮扶,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早期的三资企业,带来了他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带动了广东的经济发展。
但如今,广东这边大力扶持高科技企业,那些靠剥削工人劳动力的企业在这边不得宠了,还有因为这边的人力成本和水电土地等资源费用上升,于是想着向内地迁移。刚开始我们内地的经济底子薄,硬件软件都不成熟,也享受不到像重庆两江新区那样的优惠政策,所以也不要一下子对外来投资者提那么高的要求。还记得刚改革发放时老邓说的“不管白猫黑猫,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现阶段只要对发展孝感经济有利的,就要全力去争取。即使是像富士康这样的血汗工厂,虽然他们是靠剥削起家的,但短期内对发展经济有利,我们就应该欢迎。虽然深圳高科技企业多了,对富士康这种企业不感冒,但98-04这些年,还是为深圳做了不小的贡献,不仅是为深圳的进出口产值和GDP做出了贡献,还带动了一大批模具、塑料、钣金等行业的发展,还为深圳培训了很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像现在深圳的一些大的制造企业,如比亚迪、中兴、华为很多管理和技术人员都是从富士康跳槽过来了。所以我们应该多吸引珠三角,长三角的企业向孝感转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培养本地人才,然后逐步培训自己本地有竞争力的企业。
除了向国家、省里争取更加优惠政策,充分利用现在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的有利时机,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同时政府应该积极地进行商业引导,发展本地的国有、集体和私营企业。我记得刚来深圳那阵,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上每天都有免费的商机信息,提供国内外的各种商品需求信息,并且还有政府机构免费帮你去接洽联系,提供法律咨询等。鼓励各乡镇、管理区、村等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兴办有自己特色的产业,鼓励海内外人员回乡创业,提供投资引导及优惠贷款支持等一系列措施。
孝感也有很多优势,如靠近武汉这个华中重镇,有良好的铁路、公路运输网络,更加可贵的是我们有几百万勤劳朴实的孝感人民,只要充分发挥现有优势,政府多借鉴些沿海发达城市如中山、佛山、东莞,苏州等地的发展经验,还是可以更加快速地把孝感经济搞上去的。
45#
发表于 2011-6-7 19:04:00 | 只看该作者
也说“能上不能下”
文/秋水蓝
  “上下”作为方位概念或者作为矛盾的统一体,是同时存在的,有上必又下,有下必有上,这是太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把“上下”去掉了一半,盯住上,放弃下,谁愿意下呢,在我们童年没有电的日子,有“清油灯”就不错了,哪家用上“罩子灯”了,就不会再用“清油灯”,有了电灯以后,谁也不会再去用“罩子灯”,偶尔停一下电都感到极度的不舒服,这就是人,永远在追求“上”。
     官场上更是如此,当百姓的想当官,当了小官当大官,当了大官绝不会再当小官,这恐怕也是必然,谁愿意自己的官越当越小?我曾经遇到一个经商的朋友在街上闲逛,我说,怎么今天没有活动?朋友笑笑说,“麻将基金”输光了,我说为什么不玩小点,朋友说,看你说的,你当市长了,叫你再当局长你干不干,一句调侃的话把我给噎住了,原来麻将场如同官场,也是能上不能下的,可以试想我的这位朋友如果当官了,他会轻易下来么?
   追求“上”是人的天性,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把小日子过的滋润一点,是完全应该的,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但有一个地方是千万不能“只上不下”的,那就是“官场”,因为在那里不是在为自己干事,是在为社会干事,在为百姓干事,你干的每一件事都要问问是不是对百姓有利,是不是对社会有利,你工作干得好不好,不是个人的事情,那么,对那些不想把事情干好,不愿把事情干好,不会把事情干好的官员,就要让他换位或者让位,这也是太正常不过的。但在我们的国家似乎做不到这一点,提拔一个人很容易,要处分一个人就难了,对犯了错误,甚至违法的“官员”也会在“保护干部”的旗号下得以避重就轻,逃过惩罚,对那些不想干、不愿干、不会干的官员则更是睁只眼闭只眼,遵循着“能上不能下”的潜规则。对这类现象,百姓是满腹牢骚而无所作为,骂我们的官员“思想觉悟太低”,挤在位子上不愿下来。
    我在为官场“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不齿的同时,也在为挨骂的“官员”叫屈,谁不愿意走阳关大道要去过独木桥?谁有这么好的思想,把自己的“官位”主动让出来?我不敢说我们的官员中没有,但不多或者说极少。当这些骂人的人走到了“领导”这个位子,不想“下”的心态更强烈,因为这个问题的根子不在这些在位的官员思想好不好,而在我们的管理机制和制衡机制。
   我们的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官员是“任命制”,被任命者对任命者负责,这是天经地义的,部门采取的是首长负责制,对首长负责也是天经地义的;再看监管,我们官员的工作做的好不好,不是老百姓说了算的,是由“上级”在评判,任命者也是最后的裁决者,这样怎能有百姓喜欢的官员呢,又有几个人来为百姓着想呢。
   现阶段百姓与政府的对抗情绪越来越大了,一个小小的突发事件都可能酿成群体事件,足以说明百姓对政府的信心在缺失。我们的执政者必须高度重视百姓的感受,加快民主进程,完善用人机制,和监管机制,让百姓真正成为“主人”,使那些能够为民办事的人走入官场,让那些只考虑个人私利的所谓“能干”官员,远离官场,“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是颠扑不破的。
46#
发表于 2011-6-7 19:05:29 | 只看该作者
依靠制度约束官脾气任重而道远

文/石头光泽

  

    据《大河报》报道,河南宝丰县一辆涉嫌套牌轿车因闯禁行在郑州街头被交警拦下。当交警准备对车辆作暂扣处理时,车上下来的一个领导竟咆哮“整死交警”。这让我们不禁联想到前段时间网上热议的“西北风”书记,两者如出一辙。对此,不得不诘问,我们的干部到底怎么了?
    笔者认为,无外乎是部分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事业观、权力观在作怪。尤其是权力观,它直接“操纵”这干部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权力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只能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和条件,不能变为向人民“伸手”的筹码。权力只能作为为民谋福的公器,不能成为为己谋利的私器。玩物足以丧志,谋私必将失德。然而,又有多少领导干部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也许,有一部分认识了,但却过不了自己那一关,换言之,也就是在自律环节上容易出差错,这就要求依靠他律—制度来约束领导干部的权力,让干部摒弃管脾气,洁身自好、与民共乐、为民谋福。


    制度的制定是基础,制度的落实是关键,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贯彻执行。制度一经制定,其组织中的任何成员都应该服从,任何成员都没有超越于制度之上的特权,任何违背制度的行为都要受到相应的制裁。制度只有这样真正落实了、执行了,制度才有用,才能起到保证作用。否则,制度就只成了一纸空文。胡锦涛同志曾强调,要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执行各项制度,作执行制度的表率。
    当然,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比之下,执行和落实制度比制定和出台制度更加困难。尤其是在已有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的时候,其执行越发显得困难重重。当前真正“管用的”、“管得住”的制度还相当缺乏,不少制度主要还是“要求性”的,不准这个、不准那个,真正够得上“制约性”的,即使人们想为而“不能为”的还不多。因此,一方面要着力解决“无制度可用、制度不管用、有制度不好用”的问题,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重点解决“不认真执行制度、不贯彻落实制度、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问题,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一些制度不落实,执行不得力,没有发挥应有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及时受到查处,好人主义盛行,应该严厉惩处的没有严厉惩处,甚至包庇。有的地方和单位对违规违纪违法的行为,特别对领导干部带头违反制度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闻而不动,重人情,轻法纪,重情面,轻规范,重潜规则,轻硬规定,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立法与执法,制度制定与执行,成了“两码事”,变成“两张皮”,照章办事不如照长办事,按规矩办事不如看领导眼色行事。在这种情况下,好好的制度被扭曲,制度的实效大打折扣,也就不足为怪!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只要触犯了制度,都必须依纪依法处理,绝不能姑息迁就。越是领导干部违反制度,越是要依纪依法从严处理。

    因此,要进一步约束官员权力、遏止官脾气,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章不循、有纪不守、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一言以蔽之,要约束官脾气,务必从约束权力上入手,必须紧紧抓住“制度的执行和落实”、“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和执行制度,作执行制度的表率”这两个关键问题,并且下大力气解决好,如此,才可以树立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尽管此处任重道远,但只要落锤有音,何愁不能扭转目前的局面!
47#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17:18:48 | 只看该作者
探寻《道德经》中“见素抱朴”的当代价值
作者 湖北省孝昌县白沙镇政府 刘少峰


    内容摘要:老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应函谷关关令尹喜的请求写下了传世不朽的经典《道德经》,尹喜得老子《道德经》后,辞官归隐武当山。道教圣地武当山是道家思想的传承地和发展地。“见素抱朴”是道家的人生追求和道德信念,是一种治国方略,是一种修身养性之道,是一种廉政之道,是一种精神超越。历史上,众多的伟人没有被功利所拘役,获得了更多精神上的财富,这其中有道家的文化基因的影响。在当前物欲横流,人的精神日益被功利异化的社会形势下,挖掘和弘扬“见素抱朴”的道廉文化内涵,就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道德经 见素抱朴 道廉文化 精神异化 反腐倡廉
     老子(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是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大约在距今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老子应函谷关关令尹喜的请求写下了传世不朽的经典《道德经》。尹喜得老子《道德经》后,辞官归隐武当山,以武当山为得天独厚的悟道气场,在漫长的修炼过程中,对“非常之道、非常之名”做了生动而深刻的理解和诠释。
    以《道德经》为代表的武当山道家文化讲究见素抱朴的人生追求、知足不辱的行为原则、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柔弱不争的处世之道、身心双修的养生之法。其深厚的廉洁、廉政思想,为当今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充分的营养。如果说《道德经》是中国道家思想的灵魂,那么道教圣地武当山则是道家思想的传承地和发展地。“见素抱朴”是道家的人生追求和道德信念,因此,挖掘“见素抱朴”的深刻内涵,就显得十分必要。
    “见素抱朴”是一种治国方略。素是没有染色的丝,朴是没有雕琢的木,见素抱朴就是用朴实的原本表现自我,这是老庄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易经》上说:“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1],朴则是器之上的道,也是器的本来。老子很重视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2],他认为朴是让天下归正的工具,“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朴也是一,天得一以清,失一则裂,地得一以宁,失一则发,神得一则灵,失一则歇。这里的“素”和“朴”即是“道”。2500年间,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之治的辉煌,都与老子的“见素抱朴”思想密切相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说:《道德经》是“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3]。 清朝著名思想家魏源说:“《老子》是一本救世的书。”鲁迅先生也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可见,《道德经》蕴藏着巨大的人类智慧,其中“见素抱朴”则具有哲学层面的意义。
    “见素抱朴”是一种修身养性之道。《道德经》十二章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这说明,过分的欲望将会有害于人的身心健康。老子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所以,要顺其自然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4]。他不主张去欲、无欲、绝欲,但是,对于自然之外的人为欲望,即人们常说的身外之物,如声色犬马、财物名利之欲,就必须减少到最低程度,只有根绝了过多的私欲,才可以达到安静的地步。《道德经》第七章载:“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段话告诉人们,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遭到危险。老子说要“致虚极,守静笃”[5],就是让这种虚达到顶点,实实在在地守住这个静。虚者,心空也,心空方能灵动,灵动则智慧通达,心机活泼,神通变化;静者,心定也,心定则神不外游,精不外泄,元气来归。这六个字就是丹功的法诀,就是长寿成仙的途径。如何才能达到常清静呢?这就要践行老子说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可见,纯真素朴的心态是保养生命、体现生命价值、提升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老子想尔注》要求学道之士“于俗间都无所欲”,“不劳精思求财以养身,不以无功劫君取禄以荣身,不食五味以恣,衣弊履穿,不与俗争”。 故庄子也说:“道之真,以持身;其余绪,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馀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东晋葛洪认为:“学仙之法,欲得恬愉澹泊,涤除嗜欲,内视反听,尸居无心。”[6]《清静经》称:“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道教的《太上老君养心诀•养生真诀》中也说:“且夫善摄生者,要先除害,然可保全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财货,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历代道家都主张“清静无为,抱德养身”,这不但是老子思想的重点,也是道家道教修炼的核心思想。所以,古代的修真之士薄帝王将相而不为,视功名富贵如粪土,绝不会因身外之物而动摇自己的心性,而专以修身养性为乐事。老子养生之道的核心或基础是“清静”,清静指的是内心清静,要的是悠然自得的心境,这跟外部环境的清静并无太大的联系,而纯粹是一种长期磨炼、苦心修行的结果,也就是道教所推崇的常清静。古人修行讲究闹处炼性,静处炼命,提倡“大隐于市廛,小隐于山林”。因为真正有根基的人即使身在红尘也能够不为物欲所动,却可以借此来磨炼和巩固自己的定力;而只有根基较浅的人,唯恐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性,才远离繁华,“不见可欲,使心不乱。”[7]但是这种消极的退避所得来的清静往往是经不住考验的。过分的私欲是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私欲的膨胀使人们的心性不再清静,从而远离了养生修身之道。所以,遣情去欲,少私寡欲是道教修炼的基本要求。
    “见素抱朴”是一种廉政之道。《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中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不欲以静,天下自正”[8]。在这里,老子精辟地道出了为官者节制个人欲望的社会意义。他高度概括了人与财物名利的辩证关系:“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9]。庄子也认为“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也”。唐、宋以降,很多士大夫对老子的清心寡欲理论表示赞赏,应该说,老子的这一理论充满了生活的辩证法。《容斋随笔》中说:“士之处世,视富贵利禄当如优伶之为参军。盖谓上场有下场时也。老去、病去、降职去、升迁去,终有一去”。清代学者汪辉祖解释这段话时说:士人立身处世,对于富贵利禄应该看淡薄一点,得到一官半职,只当是唱戏的演员在戏台上扮演参军一样。无论治身,还是治国,人们都不能盲从于自我主观欲念,要克制自我,去其贪妄,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老子的道法自然、守静抱朴、少私寡欲、身重于物的处世哲学,清白做人、冷静处世的人生准则,有助于调节人们的心态,使处在当今商品经济大潮之中的人们的心灵找到精神寄托和慰藉,而不对腐败现象趋之若鹜。
     “见素抱朴”是一种精神超越。儒家用礼乐文化来塑造精神文明,可儒家的教化理论无法克服礼乐文明的异化而带来的虚伪,不能挽救由此导致人的灵魂失落,难以根除文明掩饰下的假文明。道家正是在消解礼乐文化的异化,克服它的弱点上,显示了高度的超越智慧。道家指出,真正的文明道德是以“本真”“自然”为本质特征的,失去了“本真”“自然”,一切文明道德都不复存在。仁义礼法在“雕琢”出人的文明理性的同时,也使人渐渐失去真性、个性和自然,使天下“失其常然”,“莫不奔命于仁义”[10]。道家的“复归”就是要找回人失去的真性和自然。庄子提出“既雕既琢,复归于素朴”[11],这就是说经过“仁义礼法”的修养和规范,最终还要返朴归真。因为“朴”和“真”才是道德修养的极致,才是文明的最高境界。道家针对儒家以仁义教化天下的弊端,提出了“无仁义而修”[12]。道家之所以提出“无仁义”,其目的主要是消除倡导“仁义”的负面作用,超越礼法的异化,达到本真、自然的道德状态,这种“复归”是归向“与道为一”的纯朴和自然,它的实质是人性的升华、心灵的净化,是从异化回复到本真的超越,它是一种大进步、大理想。它实际上促进了社会风尚的净化,建立了一种更高尚更美好的人际关系,它对人的精神生活的创造,乃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把功名的实现视为人生价值的体现。道家则在这种普遍的追求中,发现了“人为物役”、 “人为物累”的人的异化现象,道家正是在对人的异化现象的批判中,提出了对现实功名价值的超越。它要改变“物役”“物累”所造成的人的心灵的闭塞、僵化和腐败,它要打破人们对“物”的崇拜,它要使人自身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无功”、“无名”不是否定功名,而是否定功名价值的异化,否定追求功名的负面作用。“无功”、“无名”不是把人导向虚无,而是超越功名的束缚,以“无”达到“有”。庄子通过“无”达到“有”的思想,最能体现道家的超越智慧。这里的“无”是一种超越功名的束缚、杂念、压力的干扰后所带来的宁静、空灵、放达、自由的心灵状态。在这种心灵状态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创造出人生的大功名、大辉煌。“无功”、“无名”也不是“出世”的思想,而是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即功名的获得并不完全等于人生价值的实现。如果以丧失人的主体精神、独立自由、健康快乐为代价去获取功名,则功名的获得就成为无价值无意义的事情。这种价值观是基于对人自身价值的高度重视,它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生存意义的真正关怀,是对人的终极关怀。道家超越“物役”、“物累”的思想智慧,对于涵养人的精神,塑造理想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充分发挥人的个性才能和创造力,培养我们民族魂中的浩然正气,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它是对现实中“物欲横流”现象的批判和遏制,使人们在对物质的追求中而不致灵魂无所归依。过去,人们认为道家有避世的倾向,对政治抱有一种厌恶感和疏离感。实际上,道家是对统治者以私利、贪心、权力欲治天下所造成的政治黑暗的厌恶和疏离。
    历史上,众多的伟人没有被功名利禄所拘役,获得了更多精神上的财富,他们的身上有着道家的文化基因。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以生活俭朴而传为美谈,他文章中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两句话,已经成为人们传诵的名言。而清朝贪官和珅疯狂敛财,最后被抓,落下“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笑谈。道廉文化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私念越少、欲望越低,就越能朴实俭约,看淡金钱名利,内心世界就越能平静似水,精神境界就越高尚。这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所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宋朝著名词人和道学家吕本中在《官箴》的开篇即说:“为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清朝王夫之对此评注曰“清者,其本也”。其实,道家所倡导的道法自然、见素抱朴、知足常乐、大道从简、不守金玉等道德准则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彼此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道教讲究阴阳太极,这是一种辨证思想,当权力和欲望极度膨胀时,看似荣华富贵、风光无限,其实这种肆无忌惮和逞狂无度的行为通向的正是穷途末路,正所谓“物极必反、盛极而衰”。而人们一旦走进了贪欲的怪圈,就很难自拔。因此,践行“见素抱朴”的道德信条,对于加强和提高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树立廉洁奉公的理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物欲横流,人的精神被日益异化的社会形势下,挖掘和弘扬“见素抱朴”的道廉文化内涵,就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2000年1月14日召开的中纪委笫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江同志引用了老子的名言:“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惨于欲得”(罪恶没有比放纵欲望更大的了,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惨痛的了),以此来教育各级干部。湖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黄先耀在武当山调研时指出,要加强“道廉”文化理论建设和载体建设,把廉政文化建设和景区景观建设、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努力将武当山道廉文化工程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廉政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他的话很有现实针对性,其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因此,领导干部应当发扬道家的从政理念——“虚怀若谷、不图私利”,要自觉地践行“见素抱朴”的人生信条,不断调节个人思想和言行,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时刻警惕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同时,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侵袭,不滞于名利而柔弱灵动,不羁于物而奉献付出,达到“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思想境界。从这个角度看,吸取道廉文化中的精华,挖掘和弘扬道廉文化里具有当代价值的精神元素,这对于建设好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防止人们的精神被物质异化,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将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易》中《系辞上•十二章》
[2]《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3]《 明太祖文集》卷十五
[4]《道德经•第八十章》
[5] 《道德经•第十六章》
[6]《 抱朴子•内篇卷之二》
[7] 《道德经•第三章》
[8] 《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9] 《道德经•第四十六章》
[10] 《庄子•骈拇 》
[11] 《庄子•山木 》
[12] 《庄子•刻意》
48#
 楼主| 发表于 2011-7-1 10:48:47 | 只看该作者
多元等级评价是应试教育下的“蛋”

文/甘武进

  22日,香洲区教育局在荣泰小学召开多元等级评价现场会,90多名家长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进行综合评分。全区各小学的主管教学副校长和语数英学科组长在现场观摩。据悉,多元等级评价将在全区进行推广(2月25日《珠江晚报》)。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日渐深入人心,有些学校的确改变了过去单一评价学生的模式,按照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推出了多元等级评价模式,试图从多个角度激发学生的潜能。这当然值得肯定。

  然而,以笔者的理解,实施多元评价,就应该离开“等级”两个字。如果在评价的过程中,还是在“等级”上做文章,这不仅达不到科学育人的目的,甚至比单纯应试评价更具欺骗性和危害性。再说,在现实中,应试教育沉重的精神枷锁仍然像梦魇一样拖拽着我们的双腿,吞噬着我们的灵魂。大家不能嘴上多说素质教育,私底下却狠抓抓应试教育。

  说到底,高考制度不改,对老师对学校的评价制度不改,这多元等级评价依然是应试教育下的“蛋”,只不过是换了个马甲罢了。
49#
 楼主| 发表于 2011-7-1 17:41:1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三汊镇发展前景的展望


文/沁园 春-雪


经济发展
  2006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49239万元,同比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10780万元,第二产业18729万元,第三产业19730万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1:19:20。;固定资产投资3040万元,同比增长8.8%;财政收入911.6万元,同比增长12.2%(含取消农业税减收部分3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43元,同比增长8.8%。
  三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五岳传感器有限公司、万丰米业有限公司、艾克尔有限公司3家。五岳传感器有限公司总投资1000万元,主要生产传感器、受送器和数显仪表,2006年11月被认定为湖北省高新技术75家企业之一。万丰米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精米加工,日产精米80吨,公司开发出的孝丰系列优质米、512特优米、孝丰优质糯米等产品,通过了国家QS质量认证。艾克尔有限公司是中日合资高科技企业,生产的聚四氟乙烯制品全部出口日本、美国。?
  湖北秦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华中锦龙物流园”项目,投资15亿元,近期规划占地700亩,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汉正街物流仓储主要基地,同时将提供3000人的就业岗位,税收将增加1000万元。远期规划占地1200亩。
  多方筹措资金5000万元,规划建设张湾工业园占地500亩建设,加快形成以电子、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区,目前已完成征地400亩,已签约环保高效工业企业5家;引进鑫阳光建设集团投资10亿元,在孝汉大道以南、丁砦村以东建设一个占地1500亩集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会务于一体的大型三产业集群,规划建设的商业步行一条街,将极大提高集镇品位和档次。
  一心一工业园开工建设,目前签约的有湖北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湖北联盟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德胜科技有限公司.大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丰田4S店的进驻。
特色产业
水产
  三汊是孝感市四大水产养殖基地之一,是孝南区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2005年三汊镇取得湖北省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认证面积1万亩。2006年三汊镇水产养殖水面积1.5万亩。2007年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迁至三汊镇三汊河水产农业生态园。?
黄沙
  三汊黄沙经营规模较大,常年在上海、苏州从事黄沙交易的人达1200多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三汊人进军上海经营黄沙生意,鼎盛时期开设码头20多个,上海黄沙供应几乎全部来自三汊商人。目前,三汊商人仍然是上海黄沙的主要供应商。2005年后,三汊人又开辟了苏州黄沙市场,业务遍及长江三角洲。
建筑业
  2006年建筑业总产值9599万元,三汊镇有二级资质以上的建筑企业1家,为湖北中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具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能力,其主要业务在武汉。三汊建筑业业务遍及武汉、北京、东北,有大小建筑工程队50多个,从业人数8895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人数1200人。
花椒
  花椒原产于我国重要的调味品、香料及木本油树种之一,它分布广,易栽培、好管理、用途广,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古人云:叶青、花黄、果红、膜白、籽黑、禀五行之情”高度概括了花椒的生动形态。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该镇群众栽培花椒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掀起花椒致富的热潮,花椒便成了农民群众致富聚财的“摇钱树”,栽椒热带来了科技热。目前该镇花椒种植面积260亩,主要品种为大红袍。
  大红袍花椒,以其穗大粒多,皮厚肉丰,色泽鲜艳,品质优良而文明全国。春天盛开白花和绿色相映衬,引人入胜,秋天果实累累压满枝头,果红如火好似绿色帏幕上缀满了无数颗无数闪烁着红光的珍珠玛瑙,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得益彰。
现代农业
  结合三汊外出打工农民较多、农田抛荒面积较大的实际,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伟业春晖米业有限公司,一次性流转8个村、2300余户、12000亩土地由春晖公司进行规模化经营,农民每亩收入承包费310元/年,按照自愿还可参加田间管理,年收入可达1万多元。同时按三汊镇与春晖伟业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3年内土地流转达到2.5万亩。这样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外出经商打工,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招商引资
  优惠政策:①客商兴办工业项目,对当期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5000万元的,每投资1000万元,镇政府无偿提供 10 亩土地;固定资产投资达 5000 万元的,镇政府无偿提供 100 亩土地;对当期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每增加投资1000万元,镇政府再增加无偿提供10亩土地。②引进兴办工业企业,在依法经营的前提下,分别享受国家、省税收优惠政策,从开始纳税年度起,镇政府实行三年财政扶持,扶持金额按企业每年上缴税收的10% 计。③对引进客商到该镇投资兴办工业企业的中介人实行奖励。以企业建成投产为前提。以客商当期实际投入的固定资产投资为依据,从投资500万元开始计奖。投资500----1000万元,奖励5000元;投资1000万元的,奖励1万元;投资1000万元以上,每增加1000万元,奖金增加1万元,10万元封顶。奖金按计整弃零计算,一个项目奖励一次。水电资源丰富。
  境内有与长江、汉水贯通、纵贯南北的三汊河,有水面都在2万亩以上的王母湖、野猪湖两大湖泊;有110千伏和350千伏变电站各一座。基础设施齐全。有与各大城市联网的光纤通讯网络、5000 门程控数字传输电话、5座移动电话发射机站;有有线电视差转台和覆盖全镇的电视信号网;有方便快捷、诚信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
  2009年全镇引回资金9031万元,引进企业达13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分别是孝感市中宇建材有限公司,孝感中亚动平衡机设备有限公司,连同以前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五岳传感器有限公司、万丰米业有限公司、孝感市艾克尔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孝感市禾丰复肥厂,使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家。
交通及区位优势
  东距武汉天河机场26km ,武汉市区45km ,西距孝感市区12km 。交通优势独特。横跨南北的京港澳(G4)高速公路和连接东西的福银(G70)高速公路在此互通,并开有出入口,建有服务区。京广电气化铁路和孝(感)天(河)公路(S110 湖北省道)贯穿全境。距107国道、 316国道仅10 km 。连接孝感和武汉的孝汉大道从镇区穿过。现有四等火车货运站一座,三汊站。并有8路公交车连接市区和三汊镇区。立足大交通,发展大流通,孝南区已将三汊综合物流园区和工业园建设列入“十一五规划”。
农村发展
  三汊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至2006年底,以中心村陈榨湾为样板,初步完成了易咀、王母、李巷、中兴、丁砦5个试点村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村级阵地建设和卫生服务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中兴村陈榨湾村庄建设规划20年不走样,房屋布局整齐,路网设施配套,成为全市、全区新农村建设典型,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昌尔,孝感市市长梁惠玲等领导多次到中兴村视察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08年4月7日在湖北省委书记罗清泉、省长李鸿忠和孝感市委书记黄关春、市长梁惠玲的陪同下,深入孝南区三汊镇,考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和农村集贸市场,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解决重点民生问题进行调研。 7日上午,李克强风尘仆仆来到孝南区三汊卫生院。正在紧张忙碌的医护人员和排队候诊的农民一阵惊喜,李克强亲切地与大家打招呼。见一楼门诊大厅洁白的墙壁上,整齐地悬挂着诊疗公告和“新农合”工作运行示意图表,李克强停下脚步,驻足观看,不时提问。他问当地负责同志,“新农合”工作是从哪年开始的,目前运行情况如何,参合农民多不多,报销比例多大,审批程序繁不繁琐,药价高不高,农民是否满意,并让工作人员拿出台账报表,打开电脑数据,仔细查看。 正在病床上接受治疗的刘公元,见李克强副总理亲自看望他,很是激动。他因骨伤在三汊卫生院动了手术,花去费用4500元,其中2000元是向亲戚借来的。他说,“新农合”制度很好,在这里住院可报销70%,报销后就可以还上向亲戚借的钱了,自己花费也不太多。李克强关切地询问他的病情,祝他早日康复。李克强说,“新农合”盘活了基层医院,规范了医疗市场,方便了群众看病,促进了卫生事业发展。发展“新农合”,要建立健全城市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合作机制,加强人员培训,加快设备更新,推进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李克强十分关心市场物价和“菜篮子”。离开卫生院,他又来到三汊农贸市场。赶集的人们看到李副总理到来,一下子围拢过来,鼓掌欢迎。市场上,农副产品十分丰富。李克强来到摊位前,见萝卜、菜薹、茄子、莲藕等蔬菜琳琅满目,很高兴,亲切地与摊主攀谈。他指出,当前我国粮食储备充足,农产品市场供应有保障,我们完全有能力保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历史沿革
  三汊具有悠久的历史。
  三汊镇东北的拾墩村神隍墩就是殷商时期的文化遗址。
  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三汊镇东北的三汊埠(现为埠镇村)就是一个水码头镇。历史上因为东杨店河、西产川河、南野猪湖支河(1975年后叫三汊河)在三汊埠处交汇成为一个“丫”字型,此地又是水埠码头镇,故得名“三汊埠”。自唐、宋、元、明、清,三汊埠一直处于县辖水埠码头镇位置上。三汊埠拥有水陆交通之便:水路经野猪湖、王母湖达寰水、府河,连接长江、汉水,沟通汉阳、汉口、沔阳、天门“四县”,陆路连接邹岗、周巷、杨店、朋兴、黄陂的李集、泡桐 “六区”,几百年商贾往来不息,贸易兴旺发达,至近代素有“小汉口”之秤。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三汊埠,其主街南北长1余华里,东西宽300余米,街面宽4米,全用条拾铺地,分东西南北4门出入,内设寿昌门、拱昌门,全街居民300多家,除2家务农,全以经商为业。街上设立杂货铺17家、布店6家、百货3家、花庄4家、药铺1家、参燕号1家、屠案10条、木料行12家、糕店酱园4家、饭馆客栈7家、土布行2家、米行17家,兼有陶瓷、煤炭、油料作坊,其他小商小贩一应俱全。每天客商小贩运来各地特产,贩走此处经营地京汉杂货、小百货、纺织品,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当时三汊埠首富周太和,开设花庄当铺、粮行作坊杂货铺,固定资产达30万银元,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营业面积1万平方米,雇员140多人,业务遍布上海、河南、江苏、四川、武汉,风光一时。
  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三汊埠久为兵家必挣之地,饱受战乱兵祸之灾。特别是日军入侵后,在三汊埠驻扎日伪军,日伪军的强取豪夺,给三汊埠带来灭顶之灾。当时经营者有的携资逃跑,有的被鲸吞破产,就巨商连周太和也因战乱火灾破产。战后三汊埠经济有所恢复,但远没有重现往日风光。
  清朝末年清政府修建京汉铁路时,铁路取道三汊埠西南的赵陈湾,并在赵陈湾设立火车站。当时人们将火车站命名为“三汊埠火车站”,用的就是五华里外的“三汊埠”的名秤,足见当时三汊埠的影响巨大。从那时起,虽然三汊埠依然据水路之便、市场之强独领风骚,赵陈湾却因火车站的设立不可阻挡地走向发展。解放后,因修建野猪湖大堤,将三汊河进长江、汉水的水路切断,三汊埠失去了水码头的优势,经济日益萧条;赵陈湾却因火车站贸易发展,渐成集镇,发展成为三汊镇镇政府的驻地和主城镇区。因为三汊埠历史悠久、名声远播,1983年底设区建乡三汊与祝站合并为祝站区,把原赵陈、诸赵合并设立区辖镇时,新镇被命名为“三汊镇”,以三汊埠为中心的三汊乡被命名为埠镇乡,1985年7月25日以区辖三汊镇为中心设立市辖三汊镇时,大镇依旧被命名为“三汊镇”,“三汊”成为整个三汊地区的统一名秤。老三汊埠名秤变为“埠镇”,现是一个行政村,是三汊镇的一个村级集市。
  民国初年,三汊镇域为江汉道孝感县诸赵乡,国民党统治时期为第二区,1938年抗日时期改名三汊区。1945年-1949年又改名“中正乡”,“新民乡”。1949年后秤三汊区。1955年三汊区与祝站区合并为祝站区。1975年2月撤区并社时,将祝站区的赵陈、三汊、草店、诸赵公社和龙店区的涂店公社合并为三汊人民公社,下辖赵陈、三汊、草店、诸赵、涂店五个管理区。1983年底设区建乡时三汊人民公社与祝站人民公社合并为祝站区,原三汊地方分别设立区辖三汊镇(赵陈、诸赵合并)、埠镇乡、涂店乡、草店乡。1985年7月25日设立市(县级)辖三汊镇,下设三汊街道办事处、埠镇乡、涂店乡、草店乡。1987年撤区建乡时仍为三汊镇,下辖赵陈、诸赵、三汊、涂店、草店五个办事处(五个办事处在1992年后改为五个管理区,2000年9月管理区撤消)。
历史事件
  李巷村民抗击日伪。1939年3月23日(农历)上午,阴云密布,黄沙浊雾。李巷村男女老幼正在忙着抢插早稻。此时由地方土顽勾结汉奸金龙章带来的日伪大部队,在日本军曹指挥下,由三十多个日本鬼子打头,几百个匪兵随后,形成三个梯队,从南向李巷村进攻过来。放哨队员迅速敲铜锣报警。村长李树生从水田一跃而起,挥着大刀,一面组织村民疏散转移,一面指挥自卫队主力队员上阵阻敌。李树生让儿子李应田扛着大旗冲在前面,其余队员挥舞大刀紧随其后,抢占有利地形,沉着应战。此时,空中浓云密布,地下黄沙滚滚,十来米外就看不清人影。日本鬼子漫无目标地用火力侦察进攻,队员们利用地形掩护,冒着敌人枪弹,挥刀奋进,终于将敌人第一梯队打退了数十米。战斗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突然,一颗六O炮弹落在队尾,有三名队员负伤,接着又有一发炮弹落在队伍中间,有十几个队员相继倒下。“敌人有钢炮、枪榴弹,而我们只有大刀长矛,武器的悬殊太大,我们不能硬拚”,李树生一声令下:“撤”!,队员们迅速退回村里。鬼子们乘势扑了过来。还没来得及背走的伤员们,全部被日寇残杀了。
  这次战斗,李双、李汉、李保清等十九人壮烈牺牲,八名队员负伤。地上的鲜血,激起了李巷村人民胸中的无比仇恨。为了继续反击日本侵略者,李巷村人民重新扩大了武装,坚持不懈地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洪流中。
  开发三汊河。1975年2月,三汊人民公社成立,三汊组织全社社员开垦野猪湖北岸,开挖新河三汊河,将野猪湖支河裁弯取直,建成三汊河垸、一心一垸、邹陈垸、湖西垸,造田2万余亩,其中三汊河垸7900亩,全部格田化,沟渠路配套,当时号称:万亩格田万头猪,十万水杉千担鱼。三汊河成为三汊人民的鱼米之仓。
  设立三汊镇。1985年7月25日,孝感市设立市辖三汊镇。新设立的三汊镇辖三汊街道办事处、草店乡、埠镇乡、涂店乡。驻地赵陈车站街。
  撤消管理区。2000年9月,三汊镇撤消赵陈、埠镇、草店、诸赵、涂店五个管理区,直辖到村。
风景名胜
城隍墩
  原是一座古庙,座落在三汊镇石墩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根据原孝感地区文化局考古队鉴定,城隍墩为殷商文化遗址。在这里,每年春节都要举行龙灯会。
三元宫
  清光绪元年(1874年),全省武举人“会试”,三汊埠大黄湾人黄兆晋技压群雄,被誉为“武会元”,同乡秦应奎、屠仁礼也分别中了文会元和贡士,同年入京分别中了文武进士,三家相距不足十里,当时三汊埠集周围百姓为纪念他们,捐资在三汊埠集兴建了一座“三元宫”,为三人塑生身像,供人们膜拜。现有遗址为三元宫泵站和三元宫电站。
石板沟景观农业生态园
  地处三汊镇东部,东、北分别与祝站镇、杨店镇相邻。石板沟景观农业生态园辖彭桥、石板两个村和石板沟水库。共9个自然湾,400多户,2100多人,现有国土面积6973亩,总耕地面积3983亩,养殖水面800亩,林果、花卉苗圃3000亩。该园由武汉市私营业主杨文武投资2500万元开发的景观农业项目,租赁承包期为69年,现已投资200万元,开发山岗、荒地、水面3000亩,栽植各种林果、花木50多个品种10多万株,水库除养殖传统的青、草、鲢、鲤鱼四大品种外,还养殖了鳜鱼等特色品种。在招商引进之前,三汊镇还先期投资近20多万元,组织劳力3000余人次,实现了该园水、电、路三通。
  该园长远目标建设为高新景观农业示范园,产业定位为发展以早蜜桃为主的旱作农业、节水农业;以石板沟水库为重点的水产养殖、特种水产养殖和以石板沟区域为目标的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景观农业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现代农业。
三汊河水产农业生态园
  三汊镇三汊河位于野猪湖以北、镇区以南2公里处,中部有孝天公路贯穿,并距京珠路立交桥800米,孝感市12公里,东距天河机场26公里区位优势、交通迅捷。周边共有十三个村,总面积达12.65平方公里。
  由于该地区地势低,容易受渍,三年两不收,不适宜粮食生产。上世纪80年代中期镇委、镇政府响应国家“退耕还湖,退耕还林”的号召,结合实际为改变该地“人种天收”的状况,制定了“万亩格田万头猪,十万湖桑千担鱼“的发展思路,开始对三汊河进行水产养殖开发。镇政府首先筹资100万元开发改造鱼池500万亩,成立三汊镇鱼场,在政府的鼓励带动下,周边各村先后采取大户自建、农户自改的行式,进行零星开发,三汊河水产基地初具雏形。
  上世纪90 年代中期,镇委、镇政府仅仅围绕“两湖一河建鱼池的发展思路,继续采取招商引资、大户自建、农户自改、反租倒包和统建发包等形势,进行大面积水产基地建设。截止目前为止,镇政府、村集体、养殖户共投入资金3000万元,开发鱼池15000亩,其中精养鱼池12000亩,形成了集鱼种培育、规模养殖,特种水产为一体的水产养殖体系,年产鲜鱼600万公斤,实现产值3000万元,母产收入2000元,比生产粮食增产收1200元。
  目前110 省道东西横贯三汊河,交通便利,来此钓鱼休闲的人常年不断。镇委、镇政府从2002年开始,先后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对三汊河的路、电、桥、涵、渠等进行了配套改造。目前,三汊河水产养殖基地已形成规模,养殖结构为以青、草、鲢、鳙、鲤、鲫、鳊、鲂为主,套养鲴、鲶、乌蘴、鲮、鳜等优特品钟为辅,兼以网箱养鳝的品种结构体系,鱼质鲜美无污。垂钓休闲名声响彻武汉孝感等地,三汊镇委、镇政府将把三汊河水产基地建设成为一个集水产养殖、鱼种培育、特种水产、垂钓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园区。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三汊镇位于孝感市东南部,东与祝站镇接壤,西与新铺、毛陈相邻,南与毛陈隔河相望,北与西河、扬店交界,地跨东径114°00′至114·06′、北纬30°52′至30°59′,南距武汉45公里,西距孝感城区10公里。
地形
  三汊镇地形由北向南倾斜,南部东依野猪湖、西临王母湖,大面积是河湖平原,最高点永福村刘祭庙海拨47米,最低点三汊渔场海拨18.9米。北部主要是岗地,宜于发展林果药材业;中部是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适宜于种植水稻;南部为“两湖”相夹,一河贯穿(东有野猪湖、西有王母湖、中有三汊河),水质清新、水中鱼类饵类生物丰富,是发展水产业的天然宝地。
气候
  三汊镇属湿润亚热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2℃,平均降雨量为1128毫米(主要集中在4—7月),无霜期247-270天,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土地资源
  国地面积84.6平方公里。2006年底耕地总资源65262亩,其中:常用耕地总面积42286亩(水田面积37244亩,旱地面积5042亩),临时性耕地22976亩。 淡水养殖总面积14520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12620亩(精养鱼池8820亩),河沟养殖200亩,水库养殖1700亩。
河流
  三汊镇主要有3条。一是三汊埠东河,也叫杨店河,发源于孝昌县周巷塘河,长约17公里,宽10米;二是三汊埠西河,也叫产川河,由扬店流入,流长约4.5公里,河宽8米;三是高埠桥河,由西河入境,流长约5公里,河宽10米。三汊埠东河、三汊埠西河汇入三汊河(野猪湖支河)流入野猪湖,高埠桥河流入王母湖。
水库塘堰
  三汊镇现有拾板沟、郑家堰、幸福、王家楼4座水库。
  拾板沟水库建于1957年9月-1958年12 月。小(1)型水库。大坝高12.2米,长368米,坝顶高程40.90米。水库承雨面积2.5平方公里,总库容21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99万立方米,调洪库容120万立方米,死库容34.5万立方米。
  郑家堰水库建于1959年9月-1959年12 月。小(1)型水库。大坝高6.2米,长214米,坝顶高程35.72米。水库承雨面积0.52平方公里,总库容61.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4.2万立方米,调洪库容19.8万立方米,死库容37.3万立方米。
  幸福水库建于1956年10月-1957年3 月。小(2)型水库。坝顶高程39.9米。水库承雨面积0.92平方公里,总库容41.2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3.5万立方米,死库容14.5万立方米。
  王家楼水库建于1959年11月-1960年3 月。小(2)型水库。水库承雨面积1.35平方公里,总库容39万立方米。
  全镇塘堰2920个,总面积4320亩,蓄水量530万方。
主要物产
  农作物:主要有稻谷、棉花、小麦、大麦、蚕豌豆、油菜、花生、芝麻、黄绿豆、红薯、甘蔗、荸荠、莲藕、大蒜、蘑菇、蔬菜等。
  动物:一是鸟类:家养鸟类有鸡、鸭、鹅等。野生鸟类有喜鹊、布谷、麻雀、斑鸠、啄木鸟、野鸡、野鸭等。二是兽类:家养有猪、马、羊、狗、兔等;野生有野兔、黄鼠狼、老鼠、水獭等。
  水产:常见鱼类60多种、13属,其中鲤科36种,鳅科、鲳科3种;养殖以草、青、鲤、鲫、鲢、鳙、鳜为主,特种水产以蟹、虾、螺、蚌、鳖、黑鱼为主;水生植物莲藕、莲角。
  植物:主要有早密桃、柿子、柑橘、板栗、枣、茶叶、黄栀子。
埠镇
  埠镇,原名三汊埠,解放前系孝感县城以东的一个重镇。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400米,距孝感城区习惯称三十华里。其东侧有一条小河,发源于周巷山区,西侧也有一条小河发源于杨店的浐川铺,这两条河汇流于埠镇南约三百米处,经三汊河注入野猪湖,形成一个“丫”字形,故名“三汊”。因三汊埠缘于野潴湖之阳麓,“土阜为埠”,所以叫“三汊埠”。
  旧时野潴湖虽有堤,却是当地百姓自己筑的一个草堤,不经事,涨水期三汊埠东、南、西三面被水淹没,船由武汉、孝感等地可直达三汊埠南门口,农业上只能收一季小麦,故二百多户居民多为商贾、小贩,农业人口只有李、赵两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埠镇街有川南杂货店十五家,皮头号四家,糕点店三家,大药铺两家,西医诊所三家,中医诊所四家,粮食、山货行、柴行、油行、牛猪行大几十家,典当行三家,大烟馆三家,圆木作坊五家,铁铺两家,烟草铺两家,成衣店三家。至于饭馆、小吃摊贩则满街都是。其中有些特色小吃如“马云记”的苕丸子、“邱季升”的牛肉豆丝、“吴怡和”的软壳巴、“吴连记”的小笼蒸菜、黄耀章的炸豆腐烧锅及卤货、黄应增的抠炉饼子、吴奎清蒸糕、吴金奎的发糕、刘福娃的浮油包面等等,至今都为人们所称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粮食业,高日收购量达十六万斤,开往汉口运粮食的船只每日最高可达20艘。川南、布匹、杂货可算为如今孝昌、西河、杨店、朋兴、黄陂等地的中转站和批发站。木材、楠竹行三家销售着湖南的竹木,汉川的豆饼、麻饼,蔬菜(如冬瓜、红辣椒等)也在此集散。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三汊埠有“小汉口”之称。
  三汊埠在建国前属镇、乡级,设有镇公所、乡公所。教育有县二中、中心完小、私塾三家。是孝感城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日伪时期,由于三汊埠地处平汉铁路、武汉外围段,多为兵家争夺之地。1938年驻有日 本 炳 泽司 令部的一个辎重联队。后“游击队”金龙章总司令部、袁杰八旅、刘人铸皇协军也在此招兵买马。日 本人“西河者”为了收编这批“游击队”,也驻军三汊埠。直到1942年五、六月间,“游击队”反水弃三汊埠逃往周巷山区。
  抗 战 胜利后,行政区划为“新民乡”。1945年10月,三汊埠驻有国 民党军一个“别动队”,日 军一个联队约一千人在此缴械投降。1947年驻有县保安队的三、四、五中队,经常到现杨店周围巡哨,与新 四军的地方 武装为敌。
  解放后,由于当时大环境的变化,武汉商家停止了在三汊埠的收购活动,各地相继成立了供销社。此时三汊埠这个商业重镇也组织了农业合作社,居民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除留有近百户吃“供应粮户”外,其余约267户人家组成了农业生产大队,下分九个小队,一个蔬菜排,人口约1300多人,社员工分值在周围大队中算较高的。行政区划,开始属十二区,后属祝站区,1958年改为三汊人民公社的一个管理区,张立春任书记,黄德华任主任,刘合明、王炳元任副书记,后改为埠镇管理区,2001年撤销管理区直属三汊镇。
  文化教育方面:1951年抗美援 朝伤兵疗养院设在三汊埠商人周生记旧房中,撤走后,孝感师范由安陆迁来。1953年师范迁入孝感城区后,孝感高中在此设过分校。1956年孝感县政府委派袁堃、刘焱波、管立群等人于5月1日来三汊埠开办孝感四中,开始时招了5个班,275名学生,1959年下季就成为了省“红旗学校”,后合并到武汉市。1960年定为全省11所重点学校之一,当年9月由当时的副校长刘焱波赴省开重点学校校长工作会议,会上贯彻了“调整、整顿、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孝感四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从此走上精雕细刻的轨道。三汊埠这个藏龙卧虎之地在孝感四中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人材。据粗略统计,孝感四中学子中脱颖而出的有,政界:原武汉市委副书记程康彦、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詹锦云、深圳市政法处长程正华,国务院老干局局长盛其松、省农业厅副厅长徐长堤,湖北省贸易厅副厅长张忠保;军界:少将师长胡志平,北京军事博物馆馆长大校李云平、解放军大校黄小汉、湖北省交警总队政委汪昌铁、国防部师级军官江海洲。文化教育界:华师博士生导师、中 共党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良民、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忠云、同济医大教务处副处长李守国、广州大学教授陈合明、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铙胜文、陈汉峰留美后被聘为某大学教授、孝感市作协副主席胡仕华。孝感四中的教学质量一度在原孝感地区名列前茅,1970年孝感四中由初中改办高中,名为三汊高级中学,直到1990年底与原赵陈中学合并后搬迁到原华中农学院三汊分院校址,成为一所完全中学,三汊埠初级中学迁入高中校内,2006年初中改办为三汊埠小学。
  解放后,三汊埠小学属三汊中心完小,学区由当时小学校长梁荫仑兼管,管辖现毛陈一部分,三汊的全部及祝站北部两个大队的民办学校。
  宗教信仰方面:三汊埠群众笃信儒、释、道之教。“儒”有修本堂,信众有商人、店员和社会知识青年,全属义务,经费由当地商家以及慈善者自愿捐助。具体事务是:农历七月半讲善书,干旱时诵皇经、求雨露、施茶、施药、施棺木,掌 堂黄义盛。“道”有鲁王庙和关帝庙,两庙均在三汊埠南端,鲁王庙由木兰山金 道 人主持;关帝庙由何 道 人主持。鲁王庙1956年拆毁建成了三汊供销社,关帝庙至今犹存,但神像已毁,庙址作了仓库和牛栏。北门外有一座三元宫,属尼姑庵,由武汉江岸来的尼姑主持,1956年改建成三元宫变电站和泵站。
  街政建设:三汊埠是一条长为1000米、宽约3米的街道,原来是花岗岩条石铺成的。1959年修野猪湖堤闸时,因工程款不足,经祝站区委决定将街道石块撬起运往马溪河修了闸,从此三汊埠街道下雨时泥泞不堪。1990年在埠镇群众的要求下,成立了由原三汊管理区主任张水民任指挥长,退休干部刘焱波、朱海清任总顾问、社会老人吴必勋、黄帮俊、李进一、黄木桂等人任顾问的重修埠镇街集资指挥部,向外出干部、工人和知名人士致函,希望他们能捐款建设家乡,同时三汊镇人民政府组织原孝感市(现孝南区)二级单位和镇管单位捐款。共集资四万多元,修建了埠镇街水泥路面。1991年又由朱海清带头募捐,改建了西门桥。为了纪念这一功德,在北门建立了一座带有标志性的“三汊埠”门楼。
  三汊埠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曾经有过它的辉煌,但那些辉煌也只是冒险家的天堂,它并不是劳动人民的故乡,而是风尘中的他乡。只有在解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埠镇人民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从小小队到实行责任田到户,才大大解放了生产力。1990年以来,农业耕种、收割90%的农户实现了机械化,粮食、油料产量成倍增长。田间管理也实现了自流灌溉,从而腾出了大量劳力外出务工,有的还出国到俄 罗斯等国打工,每年每人挣回人民币数万元。老人、妇女在家搞田间管理,种蔬菜到附近菜市场营销。人们的荷包逐渐鼓起来了,如今的埠镇高档的冰箱、彩电、空调、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摩托车、电脑几乎家家都有,甚至汽车也进入了平常百姓家。据我所知,埠镇七户人家购买了面包车、大客车、大货车,做到了务工务农并举、客货运输兼营,人们的衣着也多样化了,现在走进埠镇人家,年青人、妇女和孩子的衣着与城市人没什么区别。十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百把万的也不乏户。从1991年到现在18年的时间,将近98%的人家改建扩建了新房,有不少的人家还修建了高大的楼房。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变了样,自1981年“8.18”行动以来,埠镇街的治安状况良好,尊老爱幼、邻里和睦之风日渐形成。党和政府还在埠镇修建了福利院,收养了众多的孤寡老人,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千好万好,没有共产党的政策好;情深义深没有共产党的恩情深。千百年来种田完粮是天经地义的事,可现在的农民种田不仅不完粮,还要领取政府发放的补贴。一个繁荣、昌盛、团结、和谐的小康埠镇正在逐步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50#
 楼主| 发表于 2011-7-1 17:43:28 | 只看该作者
省直管县,请自孝感始(转)



省直管县,请自孝感始省直管县的改革呼声,已经很久很久了,但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究其原因,可能是从省到市都感觉不好下叉,不知该从哪里着手,没有头绪。
当年天、潜、仙之所以能实现直管,是因为有荆、沙合并这个契机,但现在省内所有地市都合并完了,眼下不再具备这样的条件。
本坛曾有人建议武汉城市圈率先实行省直管试点,本人举双手赞成这一动议。因为武汉城市圈省直管,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政策优势,特区特区,就是要“特”一些,不然叫什么特区?而且,城市圈内城市离武汉较近,以后都有城际交通和放射状出口高速公路相连,圈内各县市到武汉办事很方便,“直辖”的行政成本较低。
但是,省里是否有这么大的胆量呢?尽管名义上是特区,但过去那种谨小慎微的思路已成了省里的习惯,短期内是难以突破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个容易上手的地方作为突破口,先行探路,则很有必要。
综观城市圈内诸城,天、潜、仙已然“直辖”,不存在这一问题;武汉、鄂州没有辖县,也不存在这一问题;唯剩黄石、孝感、黄冈、咸宁可供作省直管县的试验田。但黄石与大冶的建成区已基本连为一体,再单独将大冶省直管,很不现实,也不好操作。所以,实际上就是孝感、黄冈、咸宁三个由老地区行署改成的地级市,存在省直管改革遇阻力的问题。
再分析一下这几个地方,谁更应该、或更能实现省直管县,而改革成本、震荡最小,收益最大?个人认为,孝感最合适担当这个排头兵。

一、孝感所辖各县由省直管,条件成熟,优势明显
1、孝感县域经济相对均衡,直管不会给省里增加麻烦。
目前孝感下辖7个县市区,虽然其中既有汉川、应城等江汉平原小老虎,又有大悟、孝昌等国家级贫困县,看似差距很大,不平衡,但实际上孝感的县域经济在省内各地市中是最为均衡的,这从各经济指标的人均值即可看出。
以2007年人均指标(http://www.xgjmw.gov.cn/Publish/20080516090912381.shtml)为例: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汉川12286 357.72
应城12495 498.17
云梦12055 364.49
孝南10660 194.8
安陆9452 276.48
大悟5610 231.94
孝昌5778 160.58
总的看差别并不大。
尽管大悟的人均GDP仅相当于汉川的46%,不足一半,但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这个指标更能有效说明地方经济状况)却相当于汉川的65%,几近2/3,可见孝感各县的发展,相对来说是比较均衡的,差距还没有到天上、地下的地步。
这就给省里直管造成有利条件。因为,如果,差距太明显,省里将很难统筹政策。而差距不大,省里就可以放心制定相关政策,而不必过多地考虑县域差异。

2、孝感下辖各县市区与武汉距离很近,与省里的沟通很便捷。
这个显而易见,因此不多阐述。
而且,省直管后,各县的交通条件还会更加改善。距离最远的大悟,也有京珠高速,将来还有京珠高铁;看似盲肠的汉川,正在修通往武汉的一级公路,且荆武高速出口离汉川城关仅10公里,其他县市的交通条件也都很优越。
而黄冈、咸宁,则不具备孝感这样的条件。

3、孝感各县曾有“省直管”的历史渊源。
1959年11月,原孝感专署撤销,所属诸县并入武汉市。尽管当时并入的是武汉市,从表面看并非省直管,但实际上,当时普遍是适域市,市没有辖县的概念,县里的事务,基本上就是省直管。否则也就不存在后来反复的问题。虽然到1961年5月又恢复孝感专署,时间仅2年,但各县既然有这段历史,在文化心理融合上不成问题。

二、孝感所辖各县由省直管的具体操作方案
很简单,如果不考虑孝南区的问题(此问题下文再述),孝感现辖各县市实现省直管是非常容易的,孝感市直接将管辖权交给省里即可,没有任何震荡和冲突。
而且,从法理上讲,汉川、应城、安陆三市本身就是省直管,目前只是由孝感市代管而已。孝感放弃自己的代管权,只是履行一下法律形式,是件非常轻松的事。这三个市也就名正言顺地成为省直管了。
孝感一共才7个县级单位,三市由代管边直管后,这一下子就解决了一半,剩下的云梦、大悟、孝昌,可比照上述三市办理,由孝感市管辖,改由省直辖。虽然法律操作上可能比三市略多费些周折,但由于数量不(黄冈、咸宁就没有这样的优势),也很好实行。
至于孝南,解决的途径很多,既可以撤消,也可以索性再分设一个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采取哪种方式。

三、孝感各县市交省直管后,孝感的地位和出路
(一)孝感的区域中心地位不会受任何影响。
目前,孝感的定位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所辖各县被省直管后,这个地位会否削弱?
个人认为,省县直管,对孝感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没有丝毫影响。
因为,区域性中心的定位,不是谁想有就能有的,这是有多方面因素综合的。孝感之所以能跟襄樊、宜昌这样的强势城市一样,成为一方诸侯,没有一点优势,也是不可能的。
具体来说,孝感的地位不受影响,有几点现实理由:
首先,相关部门、垂直单位设在孝感的机构,仍会对原辖各县市行使管理职能。如政法机构,被省直管的县市仍需中级法院,另起炉灶就不如直接用原灶。即使是天、潜、仙,很长一段时间也是由荆州负责的,虽然后来成立了专门的汉江中院,但孝感本身就有中院,再成立新的中院管那几个省直管县市,必要性不大。再说,十堰中院也管神农架的事项。
其次,孝感的区位,决定了即使其不再管辖原有的县市,但与原县市的联系也不会切断,相反,某些时候、某些方面还会加强。如广水从孝感划出后,在很多项目上都与孝感方面开展双赢合作,包括老京广线改造等。甚至一些企业在设立地方性管理机构时,仍将广水纳入孝感管理范围。这是由孝感的区位决定了的。
再次,无论是武汉城市圈的小局,还是湖北省发展的大局,甚至中部崛起的宏观,在客观上都需要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作为支点。即使坚持武汉一城独大的思路,多几个区域性中心反而会巩固武汉的这种地位。饿饭孝感,是极具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潜质的。

(二)孝感的出路很多,前景很好。
孝感现辖各县市由省直管后,孝感市本级的发展将轻装上阵,优势更为突出。具体说来,孝感有多条出路可选择:
1、成为鄂州型适域市。
鄂州下辖三个区,孝感去掉6个县市后,剩下的孝南区的面积(1020平方公里,来源:http://www.xzqh.org/quhua/42hb/09xiaogan.htm)与鄂州(1504平方公里,来源:http://www.xzqh.org/quhua/42hb/07ezhou.htm
相当,人口(89万)只比鄂州少14万。因此,可考虑增设一区,实现城乡分治。荆门在沙洋设县之后,也把原东宝区一分为二。所以,城市增设市区,在湖北省内是有先例可循的。

2、成为东莞、中山型直筒子市。
撤消孝南区,由市直接管乡镇,实行扁平化管理。当年浙江湖州也没有设区,市里在管县市的同时,对原县级小市的乡镇,由大市直管。所以,这也是有先例可循的。只要是有先例可循的事,省里办起来就不会有太多顾虑了。

3、成为天、潜、仙型省直管市。
如果嫌孝感的地位不足以与鄂州相比,那么,在剥离各县市后,孝感成为与天、潜、仙并驾齐驱的市,应该不过分。尽管孝感的官员可能不爽,但初期可以给他们高配,等他们这一朝退休后,再按天、潜、仙的模式配相应级别的干部。这样,震荡也不大。

4、成为普通县级市,保持独立性,作为增长极。
由地级市降格为县级市,市民心理上可能接受不了。但普通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生活问题,如果省里能在项目上对孝感给予补偿,多投入发展资金,让老百姓得好处,那么,孝感降格也未尝不可。况且,孝感最初本来就是县级市。
而且,地级市降格,同样也是有先例可循的。远的,如云南的东川,是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老牌地级市,且云南全省长期只有昆明和东川两个地级市,但东川最后仍降格为昆明的一个区。与之类似的,还有省内的沙市,这对孝感来说,更是近在眼前的例子。所以,即使降格,也想得通。
再说,降格也不一定就是坏事,起码官员的级别低了,群众的负担也就跟着轻了。说不定因为此事的罕见,媒体能帮孝感炒出名呢。

四、省直管后孝感诸县的发展方向
向鄂州学习,朝城乡一体化方向迈进。
这个也不多阐述,因为鄂州已纳入城乡一体化试点(http://news.sohu.com/20081118/n260699849.shtml),将其经验拿来即可。
届时,省里相当于只多了7个直管单位,管理难度并不大;而孝感原所辖各县市的活力却大大释放,市县矛盾自然消除,市、县发展各得起所。
当年,谭嗣同有言:“自古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套用革命先行者的这句话,“未闻不牺牲地级市而能省直管县者,有之,请自孝感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7 01:07 , Processed in 0.0939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