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3日 小组交流汇报•刘良华教授讲座•教师代表
就教师专业发展交流
一、上午8:30—9:00,各小组组长发言,汇报昨晚各组讨论情况
●第一小组组长湖北学员管季超发言记录:
我们这个组昨晚的分享与讨论活动是这样进行的:
——第一个环节,是小组成员作自我介绍,相互认识。
按照学员就座的自然顺序,转圈发言。一般是先介绍姓名、工作单位、任教学科、任教年限。再用几句话简要介绍自己的“职业成功点”。
在这个环节中,有许多老师都将养成了人文阅读、教育阅读的良好习惯,自己所上的课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作为“职业成功点”。杨其老师将学生在毕业后仍然眷念老师、与老师保持情感联系作为自己的“职业成功点”;李兵(君山)老师长期担任班主任,非常注重留存能记录学生成长足迹的实物资料,坚持写《成长日记》;张文玉老师说自己的学科背景是美术,但是为了服从学校工作的全局需要,先后承担过几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每做一件工作都努力去通过自学适应“角色”的工作需要。范婷婷老师坦率地表达了至今尚未充分地感受到教师职业幸福的当下困惑。
我们这个组,外地的学员少,岳阳本地的学员多。学员在教育职业分担的“角色”比较多样化:有区教研室副主任、学校办公室主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教师,其中有超过半数学员担任班主任工作。
“角色”的多样,带来的是思考和表达的差异性,大约40分钟时间的自我介绍环节,呈现出有限的丰富性。
——为了聚焦研讨话题,也为了真实地考察学员撰写“教师成长叙事”作品的实际能力,第二个环节我们留出了大约50分钟时间,约定大家当场撰写一篇“教育叙事”。由岳阳楼区教研副主任、小语教研员吴群同志和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小学语文教研员、《语文报/书法版》特约编委管季超老师从这些“叙事”作品中选出了几篇相对完整质量较高的代表性作品,由作者本人当众朗读,小组长作简要的评点,与会者共同来体会:好的教育叙事作品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1、岳阳市东升小学吴迪老师没有上过师范,是由退伍军人直接担任体育老师的。吴老师的教育叙事:《老师,我想看》,讲述了他和一位“潜能生”之间发生的小故事,生动地展现了老师经由这个故事在“学生观”上发生的转变。
2、李元君、周求知、徐婷这三位老师是岳阳市优秀的小学教师。他们撰写的教育叙事作品向我们证明: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图景。
3、长沙谢娟老师的教育叙事作品《一次难忘的习作课》,长达千余字,讲一位学生的母亲去了一趟马尔代夫,带回一瓶马尔代夫的海水。谢娟老师让这位学生将这瓶海水带到班上来,作为“体育实践——交流——习作”三步教学模式的一个教学资源。谢老师先让学生看图片——然后猜颜色——再尝海水——最后让学生将体验过程写下来。
整个故事的叙事非常完整,有机融入了作者对小学习作教学的一些思考。
4、株洲市实验小学帅慧娟老师以《回归•体验》为题的教育叙事作品,通过叙述送教下乡的课堂上发生的一个非常细小的教学故事,传达出这样的理念:真正懂得关注学生的体验与发展,回归真实自然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才是能进入学生心灵的成功的教学。
5、长沙市沙子塘小学林丽霞老师当场写的一篇文章 《作文其实很简单》,显然不是一篇教育叙事作品,但为了鼓励她在小学作文教学上所作的思考和努力,我也请她口头将这篇论文朗读给大家听。
6、来自福建省龙岩一中的邱静芳老师,养成了随时以教师的眼光观察与思考日常生活的习惯。她在研修班前三天的时间里,个人博客的文字更新量就已有数千字。昨天晚上,她在短短40分钟时间里,写下了两篇有关本次“研修”活动的教育叙事短文,观察、思考、行动、写作成为她教师职业生活的常态。
各位研修班学友:
在听完我对昨晚由学员现场撰写的教育叙事作品的介绍之后,我们不妨作出这样一种美妙的设想:
假如我们学习和借鉴李树英博士介绍的课堂学习研究的理念和操作,更细腻地去研究学生在课堂中是如何学,如何学会的;假如我们尝试着用教育现象学对看似平淡的教育现象不断追问从而深究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的方法;假如我们将目光投注到看似庸常的教师日常生活,用叙事的方式尽可能保留实践中的情境、机缘、感受和应对,邀请同行一起倾听故事,并以此作为基础展开对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理解;假如我们借鉴教育社会学的某些观念审视和调整我们的职业生涯;假如我们能像许锡良先生、刘铁芳先生、刘良华先生那样站在一个更为宏阔的理论背景之上去不断解构与重构我们对教育的体认——那么,我们从平凡琐细的教师职业生活中,一定能体验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最后,允许我做一个“广告”:欢迎各位学友访问我的个人网站《教师之友网》(xnjyw.5d6d.com),百度汉字可搜获。谢谢大家!
●第二小组组长陈佳发言记录:
昨晚小组讨论非常热烈,记录有满满两大版。在老师们说着的时候不由起他们写过的教育故事,意犹未尽。
教育叙事写什么?老师们认为:不一定写结局完美的:写东西其实是一种习惯,刚开始是被迫,但是写多了以后就顺手了: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善于观察,有文字功夫,反思要有一定深度。也有人认为叙事就是叙事,不应加入观察的东西。有的将两者联系起来,教育叙事是不是就写教育现象呢?讨论最后重新达成了一致,好的教育叙事应该真实具体,最好还能传达出一些理念。
●第三小组组长陆燕舞发言记录:
昨天晚上大家都积极发言。教育叙事对于教师成长的意义:首先应该说让我们获得了一种学术尊严。
通过叙事促进教育生命的成长。包括内在和外在的成长。也就是说一篇好的叙事能够使读者能够有一种临场感,真切感到当时发生的事件当中的自己。让我们面对曾经失落、悲伤的自己,但是人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本能,面对自己是很困难的。我假装他不存在,但是假装不代表他真的不存在,他依然存在着。教育叙事要写好,必须真实地直面,获得心灵的历练,忍受疼痛,这样精神力量也变得强大。
面对他人。首要是面对学生,有一个关注和思考。我们和学生更多的矛盾和不愉快是源于我们对学生的误解。写教育叙事可以让我们会变得更加宽容和博爱。由面对学生、他人延伸到对所有人,这样对待别人的方式也发生变化。有一个学员说,写着写着孩子变了,老公变了,都变了,变得美好。教育叙事的研究过程使我们教师获得双重发展和提升。
叙事到底该写什么?写我们和学生的关系,老师和老师的关系,写我们平凡而又真实的生活存在。
什么样的叙事是好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的应该是能激发自己深刻的反思,渴望改变自己,找到突破口;能引起共鸣,激起我们的共鸣。
怎样写好?要有一颗敏感的心,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做生活的有心人。托尔斯泰说,“爱就是才华,谁会爱,谁就有才华。”阅读和写作不应该分开。写作是写出来的,“写”最重要。
●第四小组组长罗湘其发言记录:
我们这个组,首先李慧老师主动分享了其教育叙事,接着结合平常的经历讨论对我们成长的意义。
讨论对观点形成两派:一派认为叙事可以走进孩子的心灵,通过反思,使我们的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获得人格修炼,对偶然事件进行剖析,可以让无意识的变成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质疑派:教育叙事并非是必要途径,只要思考探究,就可以实现成长;很多老师说到一线教师的忙碌,无暇做更多写作的工作。
什么是好的叙事?老师们认为有好与不好的标准吗?
写教育叙事应该是自由的写作,享受教育的感觉,通过文字给自己一种精神的支撑,在内心中蓄积一种力量。后来大家分享了李政涛教授的文章《好的教育叙事应具备的特征》。应该关注教师学生生命、精神成长,反映“真”。不用过多渲染,教育叙事要有一个教育学立场,不应该基于自身管理的需要,或者其他的需要;需要关注到教育的艰难性,复杂性,不要每一个叙事结尾都是“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之后,我们组侯校长发言。他发表过一些教育叙事作品,在《中国教师报》连载过。他说很喜欢和孩子打交道,和孩子建立了更深刻的联系,也积累了和孩子沟通的技巧。还说到一点,他一直在警惕不要让自己成为写手,要让自己阅读、实践、思考、写作。他由内而外洋溢的幸福感感染着每一个人。
●第五小组组长罗炜发言记录:
岳阳严霞老师认为,叙事关键是真诚,如果不真诚的叙事不是好叙事。带有功利性的不是好叙事。再现生活,真实才是追求。
只关注善的不一定是好叙事,还要关注恶,遗憾。如果存在老师的价值判断,就不一定是好的教育叙事。
把昨天的讨论情况用现象学的方法分析一下。本组讨论时统计,应到43人,实到25人,到率率58%,发言率52%。这是讨论的一种教育现象,随机抽样,那么这样大概也能表现昨晚会场的概况,按照分析,可能的问题是:1、其他人为什么没来?2、来了为什么不发言?3、为什么有些人不主动?进一地问题:是否分组的形式是合理的?破冰行动是不是没有组织好?主持是否没有调动大家积极性?思考:大家都是自觉自愿来参加的吗?动机和目的是什么?
到会的每个人都希望成长,如果课堂教学也出现类似情况怎么处理?当然不管哪种情况,我们有一个共民前提,我们都是真诚的,不管讲的还是倾听的,都是怀着敞开的心来相互学习的。
■管季超按:需要说明一下的是,按照现场主持人的要求,每位小组长的发言时间都是6分钟。
发言者也都遵守了这个规定,都讲满了至少5分钟,也都没有超时。那为什么只有第一组管季超的发言记录稿长一些呢?
这就有必要作一个交代了:
本次“研修班”有一个非常好的做法,即由湖南一师李金国老师和岳阳市杨林老师等几位朋友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用几乎“同步”的速度,将“研修班”现场图文信息发布到刘铁芳先生的博客上。第一小组的发言代表管季超在前一天(7月12日)晚上已经在旅馆里写好了完整的发言稿,在上台发言之前已经将发言稿请李金国先录入备份,一俟发言完毕,立刻贴传铁芳先生博客。其他四个小组组长没有提供书面发言稿,全靠李金国老师现场用笔记本电脑作记录,当然记录稿就短一些了。其实大家的发言时间是一样长的。
这次到“研修班”讲课的李树英、刘良华、刘云彬三位老师也都将自己的讲纲或PPT留给了“研修班”,李金国老师也都在第一时间将这些资料上传到铁芳先生的博客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