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水泉教授:道德多元的当下如何弘扬雷锋精神 作者:李薇薇 刘洪飞 刘海峰 杨申 张继华 来源:中国教育报 道德多元的当下如何弘扬雷锋精神 ——对话中国人民大学思政教育研究学者郑水泉教授 冯英杰 绘 ■本报记者 李薇薇
记者: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与上个世纪60年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学习与弘扬雷锋精神成为当今的主旋律,但新时代有新课题。在大学校园热烈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同时,也有一些思考的声音——该如何看待学雷锋做好事不求回报?有激励才有动力,提倡学雷锋讲奉献,讲敬业的同时是否应进一步完善社会激励机制?等等。
郑水泉:这些问题的提出,反映了校园人对雷锋精神时代价值的追问与思考。要回答这些问题,核心的是如何认识社会道德的先进与广泛、多元与主导、“实然”与“应然”的问题。
在复杂的社会中,社会成员道德状况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有的先进,有的落后,有的普通。就整个社会而言,先进总是少数, 社会多数人奉行的是普遍性、广泛性、基础性的道德规范,同时还存在少数落后的社会群体。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新形势,社会的道德状况更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道德的先进性与广泛性、乃至落后性并存的现象非常突出。例如,我们的社会既有一大批像当代活雷锋郭明义式的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也发生了像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这样反面的案例。
因此,我们今天非常有必要开展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活动。针对当前的现实状况,我们要强调道德要求的先进性,坚持道德的理想追求,同时要考虑道德要求的广泛性,包容道德的多元,还要鞭挞落后的道德,谴责和惩罚不道德的行为,为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记者:一些人认为,随着社会道德多元现象的发展,应降低道德要求,更有人提出要“否定崇高”、“远离崇高”,甚至渴望堕落,在他们眼里学雷锋似乎是一个过时的命题。
郑水泉:这是完全错误的。社会道德越是多元,越要倡导先进、学习先进、践行先进。我们承认道德现状的多元,但决不是鼓励落后,鼓励人们长期在低层次道德上徘徊不前,而应当引导、激励每一个社会成员沿着道德的阶梯不断向上攀登。这些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道德的期待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小悦悦”事件就引起全国上下的广泛讨论和反思,它表明,人们急切期待社会道德的改善和提升。
提倡学习雷锋,就是鲜明地树立我们社会的道德标杆、道德目标,它表明我们社会道德的旗帜在哪里,道德的方向在哪里,否则就会丢掉道德的旗帜,社会道德的基础会不断受到侵蚀、瓦解,道德水准会不断下滑。历史证明,道德既要适应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思想觉悟程度,保证社会大多数成员能接受与做到,又要倡导先进性,对广大群众起到感召、激励、航标的作用,从而使社会道德不仅能起到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而且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必须始终倡导。
记者:社会成员有先进落后之分,为了更好地倡导先进性,是不是在社会道德的实践上对社会的先进群体、先进个人要提出高标准、严要求?
郑水泉:就社会整体而言,“学雷锋做好事不求回报”,不是要求社会成员人人都是雷锋,都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是要求社会的先进群体、先进分子应当模范地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应当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推进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建设,要在全民范围内坚持具有广泛性、普遍性的道德要求的同时,应在全体共产党员中坚持、在广大群众中倡导以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先进性要求。共产党员应当在道德追求上体现先进性,应当在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记者:保持先进性是时代的高端追求,在学雷峰活动中,我们是否应也尊重和理解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以体现广泛性?
郑水泉:今天,社会道德的多元已是客观现实。广泛性、普遍性的道德规范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我们要勇于承认道德广泛性要求的合理性、合法性、合义性。如果只讲先进性,否定道德要求的广泛性,不加区别、不分层次,把所提倡的道德追求作为社会整体的道德规范,用不可能人人都达到的先进性标准来要求所有的人,就会曲高和寡,脱离群众,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例如,市场经济要求等价交换,工人上一天班,要求老板给一天工资,这是合法、合理,也是合道德的。我们提倡学雷锋,是倡导学习雷锋身上体现出来的高尚道德,而不是简单地硬性要求社会所有成员都做好事不求回报。
早在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就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倡导学习雷锋精神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激励机制,对践行先进性要求,对不谋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要尽可能地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和补偿,努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道德环境,让先进事迹得到肯定,让英雄模范受到褒奖。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条例,对见义勇为者予以奖励,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就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雷锋,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今年的三月,轰轰烈烈。“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席卷神州。
初春的大学校园,生机勃勃。“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清澈,学雷锋活动热火朝天。
与此同时,校园里关于新世纪怎么学雷锋,如何赋予学雷锋新内涵的话题讨论也此起彼伏。本期邀请有关学者、企业家及大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如何看学雷锋做好事不求回报”的校园热议话题,以引导读者能更深层次、更多元角度接受雷锋精神的洗礼。海纳百川,不拘细流,只有如此,先进的道德观才能影响更多的人。
|
“不要让雷锋穿破袜子” ■刘洪飞
从更深远的意义上看,雷锋精神对中国人来说不只是一种美德,而是两千年儒家文化“道德治国”的缩影。
毛泽东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尤为重视道德在治党、治军、治政、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到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都把道德建设提高到了“治”的地位,肯定道德是可以育人、可以治世的。马克思曾提出,国家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使每个社会成员把个人的目的变成大家的目的,把粗野的本能变成道德的意向,把天然的独立性变成精神的自由。
但过于强调道德奉献,而忽略制度法规的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文明停滞,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原因之一。
学者黄仁宇在其著作《万历十五年》中总结道:“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我们再来从世界的范围看。如果说雷锋精神标榜的是个体道德,那么“慈善事业”就是把众多有奉献精神的的人组织起来,做更大的好事。近年来,我们常常在媒体上看到,巴菲特、比尔·盖茨等美国富豪,热心于慈善事业,把高达几百亿美金的财产用来做慈善基金。他们的举动让中国企业家无比汗颜。而西方世界之所以慈善基金盛行,是因为遗产税高达55%,很多富豪为了过世后能让子女继续掌控财富,选择慈善基金的方式避税,也确实造福了不少世人。
可以说,是税法制度“逼迫”了西方慈善事业的盛行,因此说制度有助于美德的盛行,不能为过。
作为一个公司管理者,每天都是在与人打交道:对内要激励员工,对外要让客户和合作伙伴满意。如果标榜让员工发扬奉献精神,不与公司计较利益,短期是可以的,但长此以往,员工难免会感觉上当受骗——凭什么老板赚钱,让自己奉献?员工就算自己发扬风格,还让他们家属也跟着风餐露宿?给予员工等价回报,是企业基业常青的基础。
同理,一个学校的管理者也要认识到,是不是给那些愿意服务别人的学生,如学生会成员、社团志愿者,更多的精神层面的鼓励,以利于学生更有热情、后顾无忧地投入到奉献中去。
学生迟早要走上社会,成为职场人士。而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靠竞争。管理学家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竞争的本质,就是商业模式的竞争。”什么是商业模式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激励制度。
举例来说,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在成立之初的收入模式一直是给门户网站做技术支持,获取劳动报酬。这种收入模式,激励作用有限。而百度CEO李彦宏创新性地提出“竞价排名”的方式,让企业收费对象由门户网站,变成了成千上万的国内企业,一下子扩大了企业的市场规模,企业的创造力被空前释放,收入连年成倍增加。
另外一家值得称道的企业,是华为。华为是世界企业500强中为数不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创始人任正非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华为全员持股的激励制度。在华为,表现优异的员工有权购买公司的股份,一旦购买后,员工就可以享受企业的分红和股权的增值。这样一来,掏出真金白银的员工,就把自己的财富和企业未来挂钩,拼命工作,让投入的财富不要亏损。靠着激励制度的创新,华为从一家默默无闻的企业,仅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在高科技的电信领域,打败了思科、西门子等国际巨头,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不让雷锋穿破袜子!”是任正非提出的口号。这句口号也生动地说明了,给予干得好的员工合理回报,正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
把企业范围再扩大,就是社会。一个社会,要想有生命力,就要让努力奉献的人,获得合理的回报。
大学生刚刚走上社会时,可以先不计较短期得失,以多奉献来换取锻炼机会,为的是个人价值提升,赚取更长远的收益。但切记不要只“学雷锋、做好事”,而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还是以华为为例,他们每年都会招收相当多的应届毕业生。不少大学毕业生肯吃苦,爱钻研,通宵加班,办公桌下面就有床垫,甚至为了给客户调试设备,一连几天睡在机房!正是这种“床垫文化”的奉献精神,造就了华为名震天下的业绩。而促使大学生们这么做的,是华为股票的高额回报,成就了数以万计的百万富翁,锻炼出无数的企业家。其中最知名的人莫过于研发总监李一男,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华为,短短8年后离开时已然是千万富翁,并在百度、移动12580等多家公司担任高管。这就是“不让雷锋穿破袜子”的魅力。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盛大公司。他们是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游戏企业。在企业内部,盛大用游戏的方式激励员工。谁完成了一件工作,就加多少“积分”;谁做了一次好事,就给予一个“宝贝”。员工的一举一动,都会像做游戏一样记录起来,而每季度的员工评定,就及时给予“游戏积分高”的员工以现金激励。
如此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本质上就是:要对好人好事,予以认真记录,及时反馈激励。这样才会迅速形成企业、学校、社会积极向上的风气。
(作者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现为无锡买卖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
富润屋 德润身 ■刘海峰
雷锋已成为特定时代奉献精神的一个符号,是中国传统行善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表现。雷锋精神有许多方面,如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等等。这里着重就助人行善与道德重建方面谈一点看法。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厚黑学”盛行,过去比较单纯的人际关系,往往被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所取代。现在亟需重建道德秩序,崇尚道德行为,贬斥失德现象,引导人们知是非界限、明荣辱之分,增强道德荣辱感和道德判断力。
然而,学好如登,学坏如崩。要使社会风气逐渐好转,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努力。简单的道德说教对年轻人效果有限,因此不仅要宣传灌输,更重要的是探寻春风化雨的途径。最近媒体还原了一个更为真实的雷锋,在生活中,雷锋也是一个爱美、爱照相、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这就在高大的形象之外,让人感受到一个更具亲和力的雷锋。
在目前大学校园重塑文化精神的时候,笔者认为提倡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也无不可。要像雷锋那样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确实很难,但有人这样做或想这样做应该值得肯定。有人做好事是希望善有善报,然而确实也有人做好事不求回报,只因助人为快乐之本。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帮助了别人的同时,自己精神上也得到一种满足或快乐。
中国有格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或曰行善不求回报,才是真善。从助人者来说,施恩不求回报,为善不欲人知,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从受助者来说,我们也应该提倡报恩或懂得感恩。
当然,与现实社会中多数人的道德水平相适应,还是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更为可行。今天你帮助了别人,说不定哪天别人也会帮助你。中国古人认为行善能够积德,积德是行善的必然结果。积德甚至对身体健康都有好处,所谓“富润屋,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等说法,都说明修德可以养寿。
在提倡学雷锋、做好事的过程中,笔者觉得应充分发掘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资源。老百姓喜闻乐见、民间流传很广的读物中,便有许多道德教育的内容,而且当时提倡善的方式还是潜移默化的。例如,“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等等,都是提倡行善积德的格言,在社会上流传很广。这与雷锋精神中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相通的。
(作者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心存大爱才能无私奉献 ■邵亚闻
这是一部十六年前的老片子——《离开雷锋的日子》。没有精致的图像,没有高清的画面,没有令人赞叹的技术效果,然而,因为雷锋对战友的无私帮助,因为乔安山的不畏权势,因为老人及家属诬陷乔安山,因为乔安山之妻那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因为青年志愿者们积极践行雷锋精神,笔者几乎是含着眼泪度过这一个半小时的。往往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发生在身边的平凡小事。
整部影片没有正面叙述雷锋身前的事迹,而是以他最亲密的战友乔安山助人为乐的小事为主题,让观看者体会到雷锋精神的真谛。影片刚开始时,乔安山失手伤害了他最敬重的班长——雷锋,为此,他的身上背负起了或许永远也卸不下的包袱。在关禁闭期间,那封他家中寄来的信湿润了我的眼睛。雷锋一直都在默默地照顾着乔安山的家人,鼓励着他早日戒烟识字,这种胜似家人的情感不仅是乔安山,我相信所有人都会为此而感动。
三十多年来,乔安山一直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他曾暗下决心,将与人为善作为终身的追求。他的雷锋之路是坎坷的,在还不是完美无缺的社会中,他遭遇了各式各样的阻碍。面对陈站长的无理要求,乔安山公私分明,维护道义,坚决与恶势力作斗争。笔者相信雷锋精神已溶于乔安山的血液,行善事已不再是他报答学习雷锋班长的行动,而是他发自内心的声音。
在看到乔安山救起的老人点头指认他为肇事司机时,笔者的心凉了一大半。都说好人有好报,而当做好事沦为他人利用的工具时,试问还有谁愿意付出真心?看到这段时,笔者的心中泛起了一阵阵涟漪,不断地问自己:如果在马路上遇到了同样的事,自己是否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答案是“会”。纵然当今社会失德现象常现,但笔者依然坚信不计回报地热心帮助他人是值得树立的一种高贵品质。我相信坚持与人为善,无私奉献,总有一天那些滑落在道的边缘的人会被我们所感染,让雷锋精神能够代代传承下去。
影片最后出现的青年志愿者们是国家的希望,更是雷锋精神的继承者。他们虽然稚气未脱,却拥有海一般宽阔的胸襟。昨天的他们正是我们的今天,如果每个人都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为他人多多着想而不仅仅在“雷锋日”这一天,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处处洋溢着玫瑰的芬芳。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电信学院本科生)
14年唱响同一首歌 ■通讯员 杨申 张继华
日前在中宣部举行的“践行雷锋精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雒树刚介绍,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是一个创新也是能够把学雷锋活动落到实处和常态化的重要举措。大学各类社团中聚集着最有热情、最有抱负的志愿者,无疑,他们将担负起这个创新使命。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每年初春,扬州大学商学院红色讲解团招募新志愿者时,都会教唱、重温这首久远的老歌《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声是红色讲解志愿者队伍的集结号。每当学唱完毕,赴扬州、江都等地烈士陵园义务讲解的工作也就开始了。从1998年社团成立至今,志愿者们一茬茬地进来,又一茬茬地离开,歌声却一直流传下来,响彻菁菁校园。
奉献之歌
“太高兴了,终于迎来咱们班的第一次春游。墨涵你真的不去吗?”面对舍友的询问,扬州大学商学院2010级学生陈墨涵坚定地点点头。
其实,来自外地的陈墨涵很想参加班级春游,和大家一同领略扬州美景。但看到桌面那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义务讲解员标牌,还是咬牙放弃了春游的机会,选择去扬州烈士陵园义务宣讲英雄革命烈士故事。
墨涵说要成为一名称职的讲解员其实并不容易,最重要的是要有奉献精神。讲解员上岗前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不仅要熟背演讲稿,还要反复练习语音、语调、语速、表情和形体等,力求尽善尽美。上岗之后,每天面对来到烈士陵园祭扫的不同的客人,要保持严肃的表情,清晰地表述和重复讲解同样的内容。所有这些,都需要志愿者们能够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地付出。
责任之歌
“一个对工作有责任的人,无论从事什么,都没有人会不尊敬信任他。”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相海妮谈起自己的讲解经历,感触很多。
相海妮是来自内蒙古的姑娘。去年三月,相妈妈来到扬州看女儿,顺便想领略一下扬州的美景。但让相妈妈吃惊的是,自己的女儿竟然只有晚上的时间才能陪自己,而且还带着一身的疲惫,常常不能按时吃饭,这让相妈妈特别心疼。
原来相海妮并没有因为妈妈的到来而推掉讲解工作。“虽然妈妈来一次不容易,我也特别想好好陪陪她。但既然已作出选择,就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这也是对父母之爱的回报。”相海妮说。
章咪是与徐明珠是同一批讲解员,现在在扬州一家银行工作的她坦言:“红色讲解员讲的不仅仅是烈士背后的故事,讲的更是文化的传承,讲的是责任。讲解过程中要求记住烈士生平事迹的每一个年份和每一个细节,这样反复的重复更考验了我的耐心,也让我更能胜任现在的工作。”
创新之歌
2009年,国家号召文明祭扫。红色讲解团专门组织了精通几个计算机技术的的志愿者,帮助扬州有关部门建设网上烈士陵园。清明前夕,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在全省率先开通了网上祭扫功能,只要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向革命先烈献花、点歌、点烛。
网站开通后,当时的小分队队长王鑫还带领自己的成员走进社区,帮助老人、残疾人开展网上祭扫活动。一位因为身体不便而通过学生帮助在网上对战友进行祭扫的老党员王华老人动情地说道:“今天我在网上祭扫看到了我们党的昨天,而从这些小孩身上看到了党的明天。”
对于今年的讲解,团长徐明珠又有了新主意:“每年都会有一些外国友人来烈士陵园参观。今年我们打算增加英语讲解员,专门向外国友人讲解。”
校园达人:见义勇为的张亚丽 ■北京化工大学 冯宽昕 王命财
清晨的北京化工大学,沐浴在初升的霞光中,宁谧清新。
张亚丽保持着每天晨跑的习惯,这天也不例外。
晨跑结束后,她走进了东校区3号学生公寓,一个背着黑色挎包的陌生女子迎面走来,穿着打扮不像学生。
张亚丽出于好奇地盯着陌生女子多看了一会。就在此时,一个同学对陌生女子说:“我看你刚从我们寝室走出来,你是找人的吗?”陌生女子没有回答,只是加快脚步往前走。那位同学又重复问了一次,此时,陌生女子惊慌失措,拔腿就跑。
接着,楼道里有人大喊:“坏了,我的电脑没了!”张亚丽意识到,这是入室盗窃。来不及多想,她立刻迈开双腿,疾步如飞地跟了出去,小偷拼命奔逃,她穷追不舍。追到了学校南门口,张亚丽急中生智地想起门口正在执勤的保安。她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声呼喊“抓-小-偷——”终于,在几名保安的协助下,该小偷连同校门外前来接应的同伙一起被抓获。
之后,派出所的民警告诉她,此次抓捕的盗窃团伙近期在北京高校频繁作案,却一直逍遥法外,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栽到了一个女学生手里。
【达人档案】 张亚丽:23岁,新疆人。北京化工大学2011级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曾获北京奥运会优秀志愿者、北京市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校级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5日第8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