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雷锋是当年成功人士:长相清秀嘴甜受女人欢迎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20:32:00 | 只看该作者
他们,像雷锋一样  通过践行雷锋精神,师生中也涌现出不少雷锋式的人物。尽管他们做事并不一定以雷锋的名义,但是不可否认他们曾经受到雷锋精神的感召。
  “只要在这里一天,我就想多教给孩子们一点知识。”四川省巴东县教师谭定才用质朴的话语和28年独自坚守山村小学的行动,诠释着雷锋的“螺丝钉精神”。谭定才以代课教师的身份,撑起山里孩子们求知的空间,即使双腿残疾,每天拄着拐杖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我永远是一座桥,能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我就心满意足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汪金权向我们证明,什么叫做甘于奉献。当年,大学毕业的汪金权被分配到家乡最好的中学——黄冈中学任教。一年后,他主动申请调到地处偏远农村的蕲春四中。20多年来,汪金权恪尽职守、教书育人、任劳任怨,并拿出自己大部分工资,帮助无数贫困学子圆了求学梦。
  “我和她是最好的朋友,从小一起长大,从记事开始她就这样了,照顾她是应该的。”90后、北京女孩,这些标签不会影响北京顺义区杨镇二中学生雒梦妍助人为乐。八年如一日,不论刮风下雨,雒梦妍每天背着个头和自己差不多的患病同学上学、放学,从小学背到中学。
  “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不怕牺牲,挺身而出”,长江大学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做到了,他们在求生的机会面前实践着“先人后己”。听到落水少年的呼救,正在江边游玩的大学生毫不犹豫地跑向江边,手挽手组成一条向江心延伸的生命线。
  2010年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郎坤,走到哪儿就把公益和志愿的精神带到哪儿。从大一开始,她便和同学到一所打工子弟小学支教,一干就是4年。本科毕业后,郎坤远赴贵州山区支教一年。在那里,她为自己的学生组建雏鹰志愿服务小队,将助人为乐的种子播撒在留守儿童的心里。郎坤说:“我时常反思,这样一群本身就需要别人帮助的农民工子女都把自己的爱给了同样在困难中的小伙伴,更何况我们这些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呢?”
  长期以来,教育界各类优秀典型层出不穷。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教育系统占12位。在第一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有9位大学生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在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有3位大学生当选全国道德模范,8位大学生荣获提名奖。这一切不是偶然,在雷锋精神的激励下,榜样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
  雷锋精神,时代的呼唤
  今年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49周年。几代孩子心目中的雷锋叔叔,已成为现在小学生口中的“雷锋爷爷”。这些90后,甚至更年幼的孩子,面对的是比以往更多的物质刺激、文化冲击和激烈竞争。
  当人们为扶不扶倒地老人而争论的时候,当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事件频频威胁食品安全的时候,当“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精神滑坡”这样的字眼儿频频进入人们视线的时候,我们是否还需要雷锋?我们该怎样教今天的孩子认识雷锋、学习雷锋?
  李耀臻肯定地说:“雷锋精神没有过时,学雷锋活动的开展过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生动过程。在大学生中开展学雷锋活动,可以给青年学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道德标杆。”
  有媒体在杭州10所中小学开展调查显示,超过九成学生表示,雷锋精神不过时。天津市对10所高校500名学子学习雷锋精神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的被调查者认为,尽管时代不同了,但是依然还要学习雷锋精神。
  我们可喜地发现,在学子的心目中,雷锋的形象已经不再被定格在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雷锋精神也超越了时代得以流传。
  这种超越的力量,来自于雷锋精神本身。重读《雷锋日记》,会发现一个个我们熟悉的热词:爱国、忠诚、坚强、乐观、奉献、敬业……这种超越的力量,来自我们的国家、社会、教育界对雷锋精神的大力弘扬和提倡。这种超越,也来自于乔安山、郭明义等一个个“新时期雷锋”对雷锋精神的诠释与丰富。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
  去年年底,南开大学制定了《素质教育实施纲要》,首次明确提出致力于培养“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的优秀人才”。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认为,“实践证明,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格与南开始终秉持的‘允公允能’教育理念高度契合”。
  “学雷锋,不仅仅是做好事,更不是让现在的孩子把雷锋做过的事再做一遍。”北京雷锋小学校长刘淑银对此有着自己的思考,“雷锋应该成为一种精神引领,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每天做到讲文明、爱学习、知感恩。”
  “学雷锋,不仅要从小事做起,更要从内心做起。”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10级本科生伍叶露说。刚刚参加完学校组织的和雷锋班班长座谈,伍叶露被一种质朴纯真、坚毅执著的品质所感染。
  一场新的学雷锋活动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道德的力量正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中不断生发。(记者 高靓)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3日第1版
42#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20:32:59 | 只看该作者
郑水泉教授:道德多元的当下如何弘扬雷锋精神   作者:李薇薇 刘洪飞 刘海峰 杨申 张继华  来源:中国教育报
道德多元的当下如何弘扬雷锋精神 
——对话中国人民大学思政教育研究学者郑水泉教授 
冯英杰 绘
  ■本报记者 李薇薇 
  记者: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与上个世纪60年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学习与弘扬雷锋精神成为当今的主旋律,但新时代有新课题。在大学校园热烈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同时,也有一些思考的声音——该如何看待学雷锋做好事不求回报?有激励才有动力,提倡学雷锋讲奉献,讲敬业的同时是否应进一步完善社会激励机制?等等。 
  郑水泉:这些问题的提出,反映了校园人对雷锋精神时代价值的追问与思考。要回答这些问题,核心的是如何认识社会道德的先进与广泛、多元与主导、“实然”与“应然”的问题。 
  在复杂的社会中,社会成员道德状况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有的先进,有的落后,有的普通。就整个社会而言,先进总是少数, 社会多数人奉行的是普遍性、广泛性、基础性的道德规范,同时还存在少数落后的社会群体。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新形势,社会的道德状况更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道德的先进性与广泛性、乃至落后性并存的现象非常突出。例如,我们的社会既有一大批像当代活雷锋郭明义式的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也发生了像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这样反面的案例。 
  因此,我们今天非常有必要开展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活动。针对当前的现实状况,我们要强调道德要求的先进性,坚持道德的理想追求,同时要考虑道德要求的广泛性,包容道德的多元,还要鞭挞落后的道德,谴责和惩罚不道德的行为,为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记者:一些人认为,随着社会道德多元现象的发展,应降低道德要求,更有人提出要“否定崇高”、“远离崇高”,甚至渴望堕落,在他们眼里学雷锋似乎是一个过时的命题。 
  郑水泉:这是完全错误的。社会道德越是多元,越要倡导先进、学习先进、践行先进。我们承认道德现状的多元,但决不是鼓励落后,鼓励人们长期在低层次道德上徘徊不前,而应当引导、激励每一个社会成员沿着道德的阶梯不断向上攀登。这些年来,广大人民群众对道德的期待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小悦悦”事件就引起全国上下的广泛讨论和反思,它表明,人们急切期待社会道德的改善和提升。 
  提倡学习雷锋,就是鲜明地树立我们社会的道德标杆、道德目标,它表明我们社会道德的旗帜在哪里,道德的方向在哪里,否则就会丢掉道德的旗帜,社会道德的基础会不断受到侵蚀、瓦解,道德水准会不断下滑。历史证明,道德既要适应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思想觉悟程度,保证社会大多数成员能接受与做到,又要倡导先进性,对广大群众起到感召、激励、航标的作用,从而使社会道德不仅能起到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而且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必须始终倡导。 
  记者:社会成员有先进落后之分,为了更好地倡导先进性,是不是在社会道德的实践上对社会的先进群体、先进个人要提出高标准、严要求? 
  郑水泉:就社会整体而言,“学雷锋做好事不求回报”,不是要求社会成员人人都是雷锋,都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是要求社会的先进群体、先进分子应当模范地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应当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推进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建设,要在全民范围内坚持具有广泛性、普遍性的道德要求的同时,应在全体共产党员中坚持、在广大群众中倡导以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先进性要求。共产党员应当在道德追求上体现先进性,应当在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记者:保持先进性是时代的高端追求,在学雷峰活动中,我们是否应也尊重和理解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以体现广泛性? 
  郑水泉:今天,社会道德的多元已是客观现实。广泛性、普遍性的道德规范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我们要勇于承认道德广泛性要求的合理性、合法性、合义性。如果只讲先进性,否定道德要求的广泛性,不加区别、不分层次,把所提倡的道德追求作为社会整体的道德规范,用不可能人人都达到的先进性标准来要求所有的人,就会曲高和寡,脱离群众,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例如,市场经济要求等价交换,工人上一天班,要求老板给一天工资,这是合法、合理,也是合道德的。我们提倡学雷锋,是倡导学习雷锋身上体现出来的高尚道德,而不是简单地硬性要求社会所有成员都做好事不求回报。 
  早在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就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倡导学习雷锋精神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激励机制,对践行先进性要求,对不谋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要尽可能地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和补偿,努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道德环境,让先进事迹得到肯定,让英雄模范受到褒奖。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条例,对见义勇为者予以奖励,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就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雷锋,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今年的三月,轰轰烈烈。“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热潮席卷神州。 
  初春的大学校园,生机勃勃。“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清澈,学雷锋活动热火朝天。 
  与此同时,校园里关于新世纪怎么学雷锋,如何赋予学雷锋新内涵的话题讨论也此起彼伏。本期邀请有关学者、企业家及大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如何看学雷锋做好事不求回报”的校园热议话题,以引导读者能更深层次、更多元角度接受雷锋精神的洗礼。海纳百川,不拘细流,只有如此,先进的道德观才能影响更多的人。  




  “不要让雷锋穿破袜子”
  ■刘洪飞 
  从更深远的意义上看,雷锋精神对中国人来说不只是一种美德,而是两千年儒家文化“道德治国”的缩影。 
  毛泽东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尤为重视道德在治党、治军、治政、治国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到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都把道德建设提高到了“治”的地位,肯定道德是可以育人、可以治世的。马克思曾提出,国家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使每个社会成员把个人的目的变成大家的目的,把粗野的本能变成道德的意向,把天然的独立性变成精神的自由。 
  但过于强调道德奉献,而忽略制度法规的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文明停滞,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原因之一。 
  学者黄仁宇在其著作《万历十五年》中总结道:“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我们再来从世界的范围看。如果说雷锋精神标榜的是个体道德,那么“慈善事业”就是把众多有奉献精神的的人组织起来,做更大的好事。近年来,我们常常在媒体上看到,巴菲特、比尔·盖茨等美国富豪,热心于慈善事业,把高达几百亿美金的财产用来做慈善基金。他们的举动让中国企业家无比汗颜。而西方世界之所以慈善基金盛行,是因为遗产税高达55%,很多富豪为了过世后能让子女继续掌控财富,选择慈善基金的方式避税,也确实造福了不少世人。 
  可以说,是税法制度“逼迫”了西方慈善事业的盛行,因此说制度有助于美德的盛行,不能为过。 
  作为一个公司管理者,每天都是在与人打交道:对内要激励员工,对外要让客户和合作伙伴满意。如果标榜让员工发扬奉献精神,不与公司计较利益,短期是可以的,但长此以往,员工难免会感觉上当受骗——凭什么老板赚钱,让自己奉献?员工就算自己发扬风格,还让他们家属也跟着风餐露宿?给予员工等价回报,是企业基业常青的基础。 
  同理,一个学校的管理者也要认识到,是不是给那些愿意服务别人的学生,如学生会成员、社团志愿者,更多的精神层面的鼓励,以利于学生更有热情、后顾无忧地投入到奉献中去。 
  学生迟早要走上社会,成为职场人士。而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靠竞争。管理学家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竞争的本质,就是商业模式的竞争。”什么是商业模式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激励制度。 
  举例来说,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在成立之初的收入模式一直是给门户网站做技术支持,获取劳动报酬。这种收入模式,激励作用有限。而百度CEO李彦宏创新性地提出“竞价排名”的方式,让企业收费对象由门户网站,变成了成千上万的国内企业,一下子扩大了企业的市场规模,企业的创造力被空前释放,收入连年成倍增加。 
  另外一家值得称道的企业,是华为。华为是世界企业500强中为数不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创始人任正非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华为全员持股的激励制度。在华为,表现优异的员工有权购买公司的股份,一旦购买后,员工就可以享受企业的分红和股权的增值。这样一来,掏出真金白银的员工,就把自己的财富和企业未来挂钩,拼命工作,让投入的财富不要亏损。靠着激励制度的创新,华为从一家默默无闻的企业,仅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就在高科技的电信领域,打败了思科、西门子等国际巨头,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不让雷锋穿破袜子!”是任正非提出的口号。这句口号也生动地说明了,给予干得好的员工合理回报,正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 
  把企业范围再扩大,就是社会。一个社会,要想有生命力,就要让努力奉献的人,获得合理的回报。 
  大学生刚刚走上社会时,可以先不计较短期得失,以多奉献来换取锻炼机会,为的是个人价值提升,赚取更长远的收益。但切记不要只“学雷锋、做好事”,而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还是以华为为例,他们每年都会招收相当多的应届毕业生。不少大学毕业生肯吃苦,爱钻研,通宵加班,办公桌下面就有床垫,甚至为了给客户调试设备,一连几天睡在机房!正是这种“床垫文化”的奉献精神,造就了华为名震天下的业绩。而促使大学生们这么做的,是华为股票的高额回报,成就了数以万计的百万富翁,锻炼出无数的企业家。其中最知名的人莫过于研发总监李一男,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华为,短短8年后离开时已然是千万富翁,并在百度、移动12580等多家公司担任高管。这就是“不让雷锋穿破袜子”的魅力。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盛大公司。他们是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游戏企业。在企业内部,盛大用游戏的方式激励员工。谁完成了一件工作,就加多少“积分”;谁做了一次好事,就给予一个“宝贝”。员工的一举一动,都会像做游戏一样记录起来,而每季度的员工评定,就及时给予“游戏积分高”的员工以现金激励。 
  如此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本质上就是:要对好人好事,予以认真记录,及时反馈激励。这样才会迅速形成企业、学校、社会积极向上的风气。 
  (作者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现为无锡买卖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富润屋 德润身 
  ■刘海峰 
  雷锋已成为特定时代奉献精神的一个符号,是中国传统行善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表现。雷锋精神有许多方面,如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等等。这里着重就助人行善与道德重建方面谈一点看法。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了道德滑坡现象,“厚黑学”盛行,过去比较单纯的人际关系,往往被赤裸裸的利益关系所取代。现在亟需重建道德秩序,崇尚道德行为,贬斥失德现象,引导人们知是非界限、明荣辱之分,增强道德荣辱感和道德判断力。 
  然而,学好如登,学坏如崩。要使社会风气逐渐好转,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努力。简单的道德说教对年轻人效果有限,因此不仅要宣传灌输,更重要的是探寻春风化雨的途径。最近媒体还原了一个更为真实的雷锋,在生活中,雷锋也是一个爱美、爱照相、易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这就在高大的形象之外,让人感受到一个更具亲和力的雷锋。 
  在目前大学校园重塑文化精神的时候,笔者认为提倡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也无不可。要像雷锋那样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确实很难,但有人这样做或想这样做应该值得肯定。有人做好事是希望善有善报,然而确实也有人做好事不求回报,只因助人为快乐之本。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帮助了别人的同时,自己精神上也得到一种满足或快乐。 
  中国有格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或曰行善不求回报,才是真善。从助人者来说,施恩不求回报,为善不欲人知,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从受助者来说,我们也应该提倡报恩或懂得感恩。 
  当然,与现实社会中多数人的道德水平相适应,还是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更为可行。今天你帮助了别人,说不定哪天别人也会帮助你。中国古人认为行善能够积德,积德是行善的必然结果。积德甚至对身体健康都有好处,所谓“富润屋,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等说法,都说明修德可以养寿。 
  在提倡学雷锋、做好事的过程中,笔者觉得应充分发掘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资源。老百姓喜闻乐见、民间流传很广的读物中,便有许多道德教育的内容,而且当时提倡善的方式还是潜移默化的。例如,“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德,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等等,都是提倡行善积德的格言,在社会上流传很广。这与雷锋精神中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相通的。 
  (作者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心存大爱才能无私奉献 
  ■邵亚闻 
  这是一部十六年前的老片子——《离开雷锋的日子》。没有精致的图像,没有高清的画面,没有令人赞叹的技术效果,然而,因为雷锋对战友的无私帮助,因为乔安山的不畏权势,因为老人及家属诬陷乔安山,因为乔安山之妻那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因为青年志愿者们积极践行雷锋精神,笔者几乎是含着眼泪度过这一个半小时的。往往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发生在身边的平凡小事。 
  整部影片没有正面叙述雷锋身前的事迹,而是以他最亲密的战友乔安山助人为乐的小事为主题,让观看者体会到雷锋精神的真谛。影片刚开始时,乔安山失手伤害了他最敬重的班长——雷锋,为此,他的身上背负起了或许永远也卸不下的包袱。在关禁闭期间,那封他家中寄来的信湿润了我的眼睛。雷锋一直都在默默地照顾着乔安山的家人,鼓励着他早日戒烟识字,这种胜似家人的情感不仅是乔安山,我相信所有人都会为此而感动。 
  三十多年来,乔安山一直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他曾暗下决心,将与人为善作为终身的追求。他的雷锋之路是坎坷的,在还不是完美无缺的社会中,他遭遇了各式各样的阻碍。面对陈站长的无理要求,乔安山公私分明,维护道义,坚决与恶势力作斗争。笔者相信雷锋精神已溶于乔安山的血液,行善事已不再是他报答学习雷锋班长的行动,而是他发自内心的声音。 
  在看到乔安山救起的老人点头指认他为肇事司机时,笔者的心凉了一大半。都说好人有好报,而当做好事沦为他人利用的工具时,试问还有谁愿意付出真心?看到这段时,笔者的心中泛起了一阵阵涟漪,不断地问自己:如果在马路上遇到了同样的事,自己是否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答案是“会”。纵然当今社会失德现象常现,但笔者依然坚信不计回报地热心帮助他人是值得树立的一种高贵品质。我相信坚持与人为善,无私奉献,总有一天那些滑落在道的边缘的人会被我们所感染,让雷锋精神能够代代传承下去。 
  影片最后出现的青年志愿者们是国家的希望,更是雷锋精神的继承者。他们虽然稚气未脱,却拥有海一般宽阔的胸襟。昨天的他们正是我们的今天,如果每个人都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为他人多多着想而不仅仅在“雷锋日”这一天,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处处洋溢着玫瑰的芬芳。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电信学院本科生)  


  14年唱响同一首歌 
  ■通讯员 杨申 张继华
  日前在中宣部举行的“践行雷锋精神”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文明办主任雒树刚介绍,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是一个创新也是能够把学雷锋活动落到实处和常态化的重要举措。大学各类社团中聚集着最有热情、最有抱负的志愿者,无疑,他们将担负起这个创新使命。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每年初春,扬州大学商学院红色讲解团招募新志愿者时,都会教唱、重温这首久远的老歌《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声是红色讲解志愿者队伍的集结号。每当学唱完毕,赴扬州、江都等地烈士陵园义务讲解的工作也就开始了。从1998年社团成立至今,志愿者们一茬茬地进来,又一茬茬地离开,歌声却一直流传下来,响彻菁菁校园。 
  奉献之歌 
  “太高兴了,终于迎来咱们班的第一次春游。墨涵你真的不去吗?”面对舍友的询问,扬州大学商学院2010级学生陈墨涵坚定地点点头。 
  其实,来自外地的陈墨涵很想参加班级春游,和大家一同领略扬州美景。但看到桌面那好不容易争取来的义务讲解员标牌,还是咬牙放弃了春游的机会,选择去扬州烈士陵园义务宣讲英雄革命烈士故事。 
  墨涵说要成为一名称职的讲解员其实并不容易,最重要的是要有奉献精神。讲解员上岗前要经过严格的训练,不仅要熟背演讲稿,还要反复练习语音、语调、语速、表情和形体等,力求尽善尽美。上岗之后,每天面对来到烈士陵园祭扫的不同的客人,要保持严肃的表情,清晰地表述和重复讲解同样的内容。所有这些,都需要志愿者们能够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地付出。 
  责任之歌 
  “一个对工作有责任的人,无论从事什么,都没有人会不尊敬信任他。”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相海妮谈起自己的讲解经历,感触很多。 
  相海妮是来自内蒙古的姑娘。去年三月,相妈妈来到扬州看女儿,顺便想领略一下扬州的美景。但让相妈妈吃惊的是,自己的女儿竟然只有晚上的时间才能陪自己,而且还带着一身的疲惫,常常不能按时吃饭,这让相妈妈特别心疼。 
  原来相海妮并没有因为妈妈的到来而推掉讲解工作。“虽然妈妈来一次不容易,我也特别想好好陪陪她。但既然已作出选择,就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这也是对父母之爱的回报。”相海妮说。 
  章咪是与徐明珠是同一批讲解员,现在在扬州一家银行工作的她坦言:“红色讲解员讲的不仅仅是烈士背后的故事,讲的更是文化的传承,讲的是责任。讲解过程中要求记住烈士生平事迹的每一个年份和每一个细节,这样反复的重复更考验了我的耐心,也让我更能胜任现在的工作。” 
  创新之歌 
  2009年,国家号召文明祭扫。红色讲解团专门组织了精通几个计算机技术的的志愿者,帮助扬州有关部门建设网上烈士陵园。清明前夕,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在全省率先开通了网上祭扫功能,只要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向革命先烈献花、点歌、点烛。 
  网站开通后,当时的小分队队长王鑫还带领自己的成员走进社区,帮助老人、残疾人开展网上祭扫活动。一位因为身体不便而通过学生帮助在网上对战友进行祭扫的老党员王华老人动情地说道:“今天我在网上祭扫看到了我们党的昨天,而从这些小孩身上看到了党的明天。” 
  对于今年的讲解,团长徐明珠又有了新主意:“每年都会有一些外国友人来烈士陵园参观。今年我们打算增加英语讲解员,专门向外国友人讲解。”  

  校园达人:见义勇为的张亚丽 
  ■北京化工大学 冯宽昕 王命财  
  清晨的北京化工大学,沐浴在初升的霞光中,宁谧清新。 
  张亚丽保持着每天晨跑的习惯,这天也不例外。 
  晨跑结束后,她走进了东校区3号学生公寓,一个背着黑色挎包的陌生女子迎面走来,穿着打扮不像学生。 
  张亚丽出于好奇地盯着陌生女子多看了一会。就在此时,一个同学对陌生女子说:“我看你刚从我们寝室走出来,你是找人的吗?”陌生女子没有回答,只是加快脚步往前走。那位同学又重复问了一次,此时,陌生女子惊慌失措,拔腿就跑。 
  接着,楼道里有人大喊:“坏了,我的电脑没了!”张亚丽意识到,这是入室盗窃。来不及多想,她立刻迈开双腿,疾步如飞地跟了出去,小偷拼命奔逃,她穷追不舍。追到了学校南门口,张亚丽急中生智地想起门口正在执勤的保安。她用尽全身的力气,大声呼喊“抓-小-偷——”终于,在几名保安的协助下,该小偷连同校门外前来接应的同伙一起被抓获。 
  之后,派出所的民警告诉她,此次抓捕的盗窃团伙近期在北京高校频繁作案,却一直逍遥法外,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栽到了一个女学生手里。 
  【达人档案】 张亚丽:23岁,新疆人。北京化工大学2011级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曾获北京奥运会优秀志愿者、北京市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校级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5日第8版
43#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20:37:39 | 只看该作者
雷锋精神跨越世纪的财富 2012年03月03日  作者:本报评论员   
  雷锋,离开我们50年,他的名字被人们铭记了半个世纪。今天,从南国椰林到北国草原,无数人都在寻找自己心中的雷锋。人们高兴地看到,汶川、玉树地震中,大学生伸出的援助之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志愿者展露的动人微笑。扎根大山支教的徐本禹、跳进冰窟救人的徐伟、15年如一日资助老人的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还有无数不为人知的好青年、好少年,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雷锋。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雷锋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新人,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战略部署。雷锋精神以其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鲜明价值取向,赢得了几代人的崇敬。雷锋精神具有穿越时空的长久生命力和感动社会的永恒魅力。
  雷锋精神跨越两个世纪。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它把体现民族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融入其中,不断丰富和升华。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甘当“螺丝钉”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雷锋精神的核心。今天,经历了时代变迁的雷锋精神与中华传统美德相融合、与时代进步节律相衔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其实质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主流价值和道德追求,传递给社会。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透过《雷锋日记》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我们能看到一个坚强、乐观、奉献的亲切形象。雷锋精神从来都不是拒人于千里的教条,而是通过每个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主流价值观,可触可感、可学可做。雷锋精神无须仰望,贵在践行。教师对讲台的坚守、学生对功课的钻研,这些看似平凡的事,其实就是在践行雷锋精神。
  学校是育人的重要阵地,青少年是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点群体,让学雷锋活动大众化、常态化、机制化,让雷锋精神内化为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令,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要在教育战线大力提倡雷锋精神,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把雷锋精神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在大中小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使雷锋精神永驻校园,必须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实践。抓教育,就是要推进雷锋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挖掘雷锋精神中所蕴含的符合当代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内容,使雷锋精神真正为青少年所感知、所认同,进而成为一种自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抓实践,就是要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努力做到让雷锋精神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要不断设计推出青少年乐于参与的实践新形式,使雷锋精神载体更新颖、内涵更丰富、影响更持久。
  雷锋是永远的榜样。让我们行动起来,把学雷锋活动推向新高度,让雷锋精神焕发出新光芒,成为社会走向和谐、民族走向复兴的坚不可摧的巨大力量。(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3日第4版




 2012年03月03日  作者:本报评论员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雷锋,离开我们50年,他的名字被人们铭记了半个世纪。今天,从南国椰林到北国草原,无数人都在寻找自己心中的雷锋。人们高兴地看到,汶川、玉树地震中,大学生伸出的援助之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志愿者展露的动人微笑。扎根大山支教的徐本禹、跳进冰窟救人的徐伟、15年如一日资助老人的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还有无数不为人知的好青年、好少年,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雷锋。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雷锋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新人,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战略部署。雷锋精神以其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鲜明价值取向,赢得了几代人的崇敬。雷锋精神具有穿越时空的长久生命力和感动社会的永恒魅力。
  雷锋精神跨越两个世纪。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它把体现民族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融入其中,不断丰富和升华。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甘当“螺丝钉”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雷锋精神的核心。今天,经历了时代变迁的雷锋精神与中华传统美德相融合、与时代进步节律相衔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其实质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主流价值和道德追求,传递给社会。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透过《雷锋日记》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我们能看到一个坚强、乐观、奉献的亲切形象。雷锋精神从来都不是拒人于千里的教条,而是通过每个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主流价值观,可触可感、可学可做。雷锋精神无须仰望,贵在践行。教师对讲台的坚守、学生对功课的钻研,这些看似平凡的事,其实就是在践行雷锋精神。
  学校是育人的重要阵地,青少年是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点群体,让学雷锋活动大众化、常态化、机制化,让雷锋精神内化为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令,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要在教育战线大力提倡雷锋精神,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把雷锋精神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在大中小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使雷锋精神永驻校园,必须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实践。抓教育,就是要推进雷锋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挖掘雷锋精神中所蕴含的符合当代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内容,使雷锋精神真正为青少年所感知、所认同,进而成为一种自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抓实践,就是要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努力做到让雷锋精神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要不断设计推出青少年乐于参与的实践新形式,使雷锋精神载体更新颖、内涵更丰富、影响更持久。
  雷锋是永远的榜样。让我们行动起来,把学雷锋活动推向新高度,让雷锋精神焕发出新光芒,成为社会走向和谐、民族走向复兴的坚不可摧的巨大力量。(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3日第4版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雷锋,离开我们50年,他的名字被人们铭记了半个世纪。今天,从南国椰林到北国草原,无数人都在寻找自己心中的雷锋。人们高兴地看到,汶川、玉树地震中,大学生伸出的援助之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志愿者展露的动人微笑。扎根大山支教的徐本禹、跳进冰窟救人的徐伟、15年如一日资助老人的河北农大毕业生群体,还有无数不为人知的好青年、好少年,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雷锋。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雷锋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新人,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战略部署。雷锋精神以其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鲜明价值取向,赢得了几代人的崇敬。雷锋精神具有穿越时空的长久生命力和感动社会的永恒魅力。
  雷锋精神跨越两个世纪。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它把体现民族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融入其中,不断丰富和升华。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甘当“螺丝钉”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雷锋精神的核心。今天,经历了时代变迁的雷锋精神与中华传统美德相融合、与时代进步节律相衔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体现。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其实质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主流价值和道德追求,传递给社会。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透过《雷锋日记》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我们能看到一个坚强、乐观、奉献的亲切形象。雷锋精神从来都不是拒人于千里的教条,而是通过每个人的行为体现出来的主流价值观,可触可感、可学可做。雷锋精神无须仰望,贵在践行。教师对讲台的坚守、学生对功课的钻研,这些看似平凡的事,其实就是在践行雷锋精神。
  学校是育人的重要阵地,青少年是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点群体,让学雷锋活动大众化、常态化、机制化,让雷锋精神内化为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令,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要在教育战线大力提倡雷锋精神,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要把雷锋精神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在大中小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使雷锋精神永驻校园,必须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实践。抓教育,就是要推进雷锋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挖掘雷锋精神中所蕴含的符合当代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内容,使雷锋精神真正为青少年所感知、所认同,进而成为一种自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抓实践,就是要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努力做到让雷锋精神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要不断设计推出青少年乐于参与的实践新形式,使雷锋精神载体更新颖、内涵更丰富、影响更持久。
  雷锋是永远的榜样。让我们行动起来,把学雷锋活动推向新高度,让雷锋精神焕发出新光芒,成为社会走向和谐、民族走向复兴的坚不可摧的巨大力量。(本报评论员)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3日第4版




44#
 楼主| 发表于 2012-3-5 20:42:41 | 只看该作者
万名当代中学师生关于雷锋精神认知的调查报告  2012年03月04日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  1962年,22岁的年轻战士雷锋离开了人间,此后,他的名字成为回响在中华大地的一个传奇。
  50年过去了,如今的青少年对雷锋还了解多少?在他们心中,雷锋精神过时了没有?我们今天学雷锋又该怎么学?……
  为此,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在北京、山东、湖北、广东、海南等五省市13所中学开展一项当代中学生关于雷锋精神认知的调查,共发放问卷11813份,回收有效问卷11547份。这些学校既有大城市的一流中学,也有中等城市的普通中学,还有3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中初中生4241人,高中生7306人。
  同时,为了解当前中学教师们对雷锋精神和“学雷锋”活动的理解和思考,记者还对这些学校的217位中学教师做了问卷调查。
  半数以上学生对雷锋“非常”或“比较”了解
  调查显示,10.5%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44.5%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42.9%的学生表示“知道,但了解不多”,1.9%的学生表示“不知道”。调查还显示,43.9%的学生表示知道哪一天是雷锋纪念日,56%的学生表示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值得注意的是,从3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调查结果看,这些学校对雷锋“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6%和23.3%,仅相当于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知道雷锋纪念日和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3.1%和24.4%,尚不及平均水平的一半。
  当今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雷锋的呢?调查显示,49.5%的学生是通过电影、电视、报刊、书籍等,29.6%的学生是通过父母、老师介绍,此外是学校组织的“学雷锋”活动等方式。
  记者采访了部分中学生,他们大多对雷锋的名言、事迹有所了解。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的这句名言,我一直记在心里,‘虽不能及,心向往之。’”山东省济南市济钢高中学生郑文超说。
  那么,雷锋在学校教育中有没有被遗忘呢?从对老师们的调查结果看,16.1%的老师表示,过去一年没有向学生教导过雷锋或者雷锋精神,52.1%的老师表示教导过1至4次;31.8%的老师表示教导过5次以上。
  一些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承,当前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容易流于形式。调查显示,58.2%的老师认为,目前对雷锋精神的宣传“非常有必要,但形式很陈旧”。
  “教育学生‘学雷锋’也应该与时俱进。”北京市朝阳区宏善学校校长方泽顺说,“我觉得应该多挖掘雷锋人性的一面,让雷锋的形象尽量生动丰满,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当代中学生了解雷锋、学习雷锋。”
  近七成学生认为雷锋精神不过时
  雷锋离开我们已经50年了,如今的中学生怎么看待雷锋和雷锋精神?在他们心中,雷锋是否遥远?雷锋精神是否已经过时了?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当问及雷锋离自己是否遥远时,有41.4%的学生认为雷锋很遥远,“是60年代人的偶像”,“只存在于学习活动和课本中”,其余近六成学生认为雷锋并不遥远,“大家都很了解雷锋和雷锋精神”,“身边也有‘雷锋’”。
  “超过40%的学生觉得雷锋很遥远,这可能是因为雷锋过去多少有些被神化了,形象太‘高大全’,这样反而显得不太真实,容易让学生们产生距离感。”北京市石景山区华奥学校校长王桂云说。调查也显示,53.5%的老师认为,雷锋与学生之间有隔膜。
  但当问及雷锋精神是否过时时,68.6%的学生认为,雷锋精神没有过时。调查显示,84%的学生认为,雷锋是可以学习的榜样。
  那么,如今的中学生又是如何理解雷锋精神的呢?调查显示,对于雷锋精神最重要的内涵,73.2%的学生认为是“助人为乐”,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是“勤俭节约”或“集体主义”等。
  “我认为助人为乐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太功利,整个社会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学生郑锐敏说,“相反,如果每个人都怀着乐于助人的精神,我们即使陷入困境,也不会失去对未来的希望。”
  大多数学生依然认同“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但认同归认同,他们是否愿意践行呢?
  调查显示,对于过去一年是否参加过公益活动,26.9%的学生选择“没有参加过”,54.6%的学生选择“参加过一两次”。当问及“假设身边有雷锋式的人,你怎么看他/她”时,63.1%的学生选择“敬佩,并要向他/她学习”,30.4%的学生选择“佩服,但感觉自己做不到”。
  海南中学高二学生吴洋说,雷锋精神在当下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在中学生这一特殊阶段,正是培养青年人树立良好品格的阶段。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感觉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帮助别人的,比如学习时互帮互助。”
  半数以上学生认为身边缺少雷锋式人物
  青年学生代表着国家的未来。那么,当代中学生怎么看待当前的一些道德事件?在他们眼中,“雷锋”是越来越少了还是越来越多了?当今时代又该如何践行雷锋精神?
  调查显示,当问及“你身边是否有像雷锋一样的人”时,27%的学生选择“有,很多”,54.5%的学生选择“有,但是很少”,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没有或不清楚。
  一半以上的人认为雷锋式的人很少,这个结果也许并不令人惊讶,但确实值得我们反思:是什么影响了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对于这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50.7%的老师认为是“市场经济背景下人们的物质欲望越来越强,做事情讲求回报”,42.4%的老师认为是“做好事往往吃亏,全社会缺乏促人为善的机制体制”。
  在这种时代氛围中,虽然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学生会敬佩雷锋式的人物,但当问及“你的偶像是哪类人”时,28.1%的学生选择“企业家,像比尔·盖茨、巴菲特”,18.6%的学生选择“明星,像周杰伦、姚明”,17.6%的学生选择“科学家,像爱因斯坦、钱学森”,13.2%的学生选择“领导人,像毛泽东、邓小平”,仅有7.2%的学生选择“道德模范,像雷锋、郭明义”。
  “学生们更愿意把企业家、明星当作自己的偶像,反映了年轻人对个人幸福的渴望,其实也无可厚非。”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王文章说,我们既不能忽视对理想、信仰和道德的培育,也要保障个人追求幸福的权利。
  王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前,我们过多地强调无私奉献,而忽视了个体的幸福。今天我们弘扬雷锋精神,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保障个人正当权益的基础上,褒扬善行,鼓励奉献。
  武汉外国语学校校长李鸿朗说:“学雷锋不一定要让大家去当英雄,更应从小处着手,立足于行为习惯、生活细节,培养大家的爱心和公益心。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有责任心、羞耻心,这个社会就是一个美好的社会。”(记者陈玉明、李舒、赵叶苹、廖君、郑天虹、陈灏、王思海、赵琬微)



45#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0:51:31 | 只看该作者
精神宣传还是形式主义?昆明“雷锋公交”惹争议(图)2012年03月06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顾一航




图为昆明公交车上的雷锋画像。任东摄
中新网昆明3月5日电(顾一航)恰逢雷锋纪念日,昆明的城市街道上跑起了印有大幅雷锋画像的公交车。在全社会上下掀起一年一度的“学雷锋”高潮时,“雷锋公交”也让昆明市民议论纷纷:这究竟是对“雷锋精神”的公众宣传,还是一种“形式主义”。
5日,记者在昆明市北市区公交车场看到了“雷锋公交”。K1路公交车车身上两侧均印有约4平方米的雷锋画像,以及“弘扬雷锋精神、倡导文明新风”的标语。据了解,昆明公交公司涂装了100台这样的雷锋形象公交车投入运营,分布在K1、23、169、208、210、C4等公交线路。
“在雷锋纪念日看到这样的公交车很应景,”在公交车站等车的老大爷刘建告诉记者,“这是对公众的一种提醒,在我们这个时代雷锋精神依然不可或缺。”另一位乘客高梅则对“雷锋公交”持另一种看法,“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感觉只是搞个噱头。”
自“雷锋公交”出现后,网友也对此议论纷纷,许多网友认为此种做法华而不实。苏里说:“100张公交车的装饰花掉了多少钱倘若这些钱花到真正的社会补助上,那才是真正深入民心的一种精神。”微红小炒也表示:“把雷锋放大在眼前,倒不如铭记在心里!”silira则直言:“形式这么重要吗”。
也有网友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东东9110说应该倡导多宣传雷锋,“现在年轻人不知雷锋是何人向雷锋学什么”法制小苑则说:“现在社会最缺的就是雷锋精神,弘扬雷锋精神重树社会正气,可贺!”
昆明公交公司负责人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公交是城市的缩影,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让大家能够再次重视雷锋精神,一起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完)
46#
 楼主| 发表于 2012-3-6 10:54:42 | 只看该作者
雷锋在美国也有影响力?西点军校曾挂雷锋照片2012年03月05日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张再青



昨天,马水泉顾不上喝一口水,他忙着给一拨又一拨来参观的人讲解雷锋精神。昨天一天,杭州市雷锋纪念馆的参观人数突破了1.2万人次。
说起马水泉,在杭州名气不小。他是杭州天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2006年有媒体报道:嘉兴老人李克孝,收集了4000多件雷锋纪念品,经常拎着大包小包挤公交车去各处讲解雷锋精神,他希望有一个固定场所通过展览雷锋纪念品来宣传雷锋。
马水泉看到这篇报道后深受感动,主动与李克孝联系,表示愿意免费提供场地。
一开始,展览安排在马水泉自己的天地农副产品市场,条件比较简陋。后来,马水泉租下了杭州城西山水人家小区的会馆酒店,把二楼最大一个区域改建成雷锋纪念馆。再后来,随着藏品的增多,他干脆把整个楼层都用来陈列雷锋纪念品。它是目前收藏雷锋资料最多最全的纪念馆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家由个人提供展品、民企出资创建的雷锋事迹纪念馆。而今,杭州雷锋纪念馆的藏品已增加到一万多件。
一提起学雷锋,马水泉就特别投入。他的纪念馆馆长本来是兼职的,但现在却成了专职工作,企业的事务都交给下属处理了。
马水泉还把雷锋精神宣传到了海外。去年,趁到德国参加世界农产品展销会的机会,他带着雷锋像和纪念品赠送给国际友人。今年2月,马水泉到美国旧金山参加世界农产品展销会,又随身携带了七八十公斤重的雷锋资料,在展位上展出。
为了求证美国西点军校是否挂过雷锋画像,马水泉抽时间两次飞往美国纽约。第一次,西点军校博物馆馆长David Reel接待了他们。Reel很年轻,并不知道雷锋的典故,但他很高兴地接受马水泉赠送的雷锋纪念物,并回赠了西点军校的校徽。随后,他到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请求联系再次到西点军校考察事宜。
这次接待他的是西点军校公共事务办公室的负责人Jim Fox。Jim Fox知道,雷锋是中国最著名的军人之一。Jim Fox证实,西点军校的汉语教室里确实曾悬挂过雷锋的照片。“可见雷锋在美国也是有影响力的,西点军校的学员,对于雷锋精神也是持友好的看法,他们也崇尚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马水泉激动地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6:45 , Processed in 0.06002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