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关主题资讯专帖:教育博客写作与教师专业成长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32:00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博客——语文教师成长后花园(转载)
2011年3月28日
    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的时代,是一个网络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网络地迅猛发展,博客技术的推广和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近年来通过博客工具来进行交流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紧跟时代步伐,为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适应新世纪教育的研究型、思想型、高雅型、学者型教师,正确加以利用,博客将对教师自身的成长起着莫大的推动作用。
    一、教育博客为语文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新的读书平台。
    博客作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信息交流世界,更为我们的终身学习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和通道。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网络平台,加速自己的成长。而读书和博客的结合是信息时代的强强联合。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论学问》一文中说:“学问能陶冶人的性格。” “历史能使人聪慧;诗歌能使人灵秀;数学能使人精细;自然哲学能使人深沉;伦理学能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学能使人善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读书对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说过: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这是教师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基础和源泉。这一点与我们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要做一个读书人”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而博客信息储存量的巨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我们教师要树立起“我要学习,我要读书”的愿望和意识,并且,不间断,持之以恒,必有收获,正如同曾国藩曾说过:“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读书,则家塾亦不能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 而我们利用博客操作简单、持续更新、开放互动、展示个性的特点,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或自己阅读积累,或转载他人阅读成果,或整合不同读书心得等方式,真正做到“小博客,大天地”的境界,让博客为教学和教师的发展服务。
    二、教育博客为语文教师搭建了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的平台。
    博客这样一个近似“零壁垒”的网络新技术,博客为教师提供讨论问题的平台,可以让一大群志趣相投的教师博友走到一起来。新课程改革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教师个人力量能完成的了的,我们应该通过博客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探究活动。
    由于传统的校内教研模式,受个体背景因素、操作模式、流程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很难使所有人互动参与以及建立起真正平等、合作、开放的教研关系。博客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博客中,不管你的年龄、经验、背景等只要有共同的话题博客之间就可以进行交流。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博客之间实现了深度交流和沟通;通过博客,使得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被保存和传播,年轻的教师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博客最大功能应该是它的适时性和交互性,利用它组建一个个团队,一个个研究的实体,共同参与某个教研课题的研究。通过交流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制定弥补的措施手段,因为有大家的支持与帮助,你会走很少的弯路。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更大范围、更多层面上开展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因此,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改变传统教研模式,利用博客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三、教育博客为语文教师写作提供独有宽广的空间。
    语文教师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思想性、移情性等特点,使他们在塑造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职责。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理智的最大潜能。现今已经很少有人否认读书的重要性。我想说的是,写作应被置于与读书同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不会写作的教师不是优秀教师。写作最能反映一个教师的综合素养。对于教师来说,如果读书是信息的输入和思索的凭借,那么写作就是信息输入后的内化过程,是信息加工后的自我思想的表达与输出。教师教育博客真正发挥语文老师动笔能力强的特点,让语文老师做生活的有心人,或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或歌颂人间的真善美,或批评社会上的假恶丑,或放飞自己的梦想,或平淡回忆曾经的脚步,或激扬自己的灵感抒写爱的真谛等等。博览群书、丰富积累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地强调读书而不去写作,那么我们大脑中那些沉淀就不会活起来,就是一朵朵干花,随着时间的流逝,花朵将消了颜色,散了芬芳,因此结合博客的记录历程功能,记录自己每天突然爆发出来的想法,记录自己每天生活工作情感的发生,记录自己对事件的思考,对问题的探索……生活每一个小小的思考都会撞出我们思考的火花。而将这点点思考后通过日志来表现出来了。记录自己,也等于给自己将来能够有个美好回忆提供一个激发点。通过参阅自己先前那些日志,可以看到成长的每天,成熟的痕迹。谱写博客就是一个记录生活,描写历程的过程。通过写日志,留下一道浅浅的思考的花痕,留下一丝浓浓的情感的芬芳,留下一股淡淡的生活的飘香。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语文老师就应该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丰富的人生,这是语文老师发展不可缺少的途径,同时更要明白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才更好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语)让教师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读书、写作的岁月将使他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他的道路会更加宽广,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走向理想的彼岸。
    四、教育博客是语文教学的后花园。
    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潜心工作处处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博客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净土”和“天堂”。
    首先,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促进师生新同盟的形成。博客这样一个近似“零壁垒”的网络新技术,博客为教师提供讨论问题的平台,可以让一大群志趣相投的教师博友走到一起来。新课程改革的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教师个人力量能完成的了的,我们应该通过博客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探究活动,因为“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吕氏春秋》;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德.叔本华语)。博客成员是互动的,你的问题我关心,他的问题你关心,我的问题他关心。在每个人的博客中几乎天天都有思想的碰撞。博客不仅是教育者的联盟,也是师生间的桥梁。"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把一种教学方法比作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活'"。(教育家吕叔湘语)。博客就是其中一中“鲜活”的方法,让师生走的更近。教学专家李吉林老师也曾指出:"情感是语文教育的'渠道'、'灵魂'和“根”。教材-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老师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因此师生通过博客相互交流,彼此沟通,激扬文字,撞击情感,最终达到升华思想,净化灵魂,扩大语文学习的外延,深化语文学习的内涵深化,真正做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新形势下大语文教学需要师生更多的心灵的碰撞和精神荡漾。
    五、教育博客——便于教师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博客,这一方式将改变教师的孤军奋战的状况。博客技术充分支持“对话、合作、共享”的时代理念,可以说,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促进了资源的共享。以往教师上一次公开课,都要做不少的准备工作,诸如课件的设计等。现在,博客的出现,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师利用互联网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促进了资源的共享。这些教师有共同的爱好与追求,更有一种极强的事业心,他们在交流分享中共同进步,以期形成“教师博客群”。
    博客,这一形式还将引领孩子科学运用互联网无尽资源。孩子上网,沉迷于游戏,令许多家长焦虑,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教师博客的出现,在许多不知名的教师引导下,小网迷将感受到别样的互联网的魅力,共享许多专业教师的共同辅导。取代游戏的将是有趣的知识系统化。
    六、教育博客便于激活课堂教育,尤其语文课堂教育。
   “上一辈子杀了人,这一辈子教语文”,语文教育的危机已经喊了多日,语文失去了年轻人,不能全怪社会风气,我们必须反省汉语教育本身是否有问题。然而,看看网上的博客,热得烫手。大家都在读、都在写,而且大部分是年轻的一代,这难道没有给我们的语文教育提供机会吗?
    博客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改变这些痼疾。博客作为一种网络工具,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受的限制,使人们可以通过跨地域、跨国家、跨领域的学习,来得到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十分便于激活课堂。上了博客,不管是读是写,都是一种非常好的语文训练。里面有许多精彩文章,比报刊上、书本上的许多东西更有想像力、创造力。一个受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会把博客用于于激活语文课堂。
    结束语
    指舞键盘上,悠然博一回。
    教育博客,教师学习的好老师,工作的好帮手,思想沟通的好载体,专业成长的后花园!我们要以教师教育博客为新的天空和新的起点,依然“望天涯路”,不悔“衣带渐宽”,更期待“灯火阑珊”!                                                             (文:刘香芝)
4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32:34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博客:助推教师专业成长(转载)
2011年4月16日
    博客是当前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一个主要通道,并且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影响着各个行业。教育博客也不例外。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从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到中小学培训,甚至到专家之间的交流,博客都被广泛应用。博客以其简单易用、及时发布、及时更新、管理方便的特点,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逐步被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中。
    一.教育博客的类型
    教育博客根据使用对象主要分为三类,即班级博客,教师博客,校园博客群。
    (一)班级博客
    班级博客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的一种教育博客,它能实现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密切交流。在班级博客里,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网上完成,教师也在网上批复;学生在课堂没争取到发言机会的,还可以继续在网上互相回复、发表评论,形成了浓厚的民主交流、团结协作、互相促进的氛围。班级博客为教师、学生和家长开拓一种新的、易于被接受的沟通方式。
    (二)教师博客
    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中数量最多、使用最广的一种,它的内容大多以教育叙述为主。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上,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侧重点,内容各有不同。有教育实践反思,有师生交流,有家长沟通等等,还有包含大量其他综合信息资源,如读书笔记、生活记录、个人爱好等。
    (三)校园博客群
    在常见的校园网站上,增添博客模块功能,教师的博客在校园网上发布,形成校园博客群。
    二.教育博客对教师的影响
    新兴的教育博客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在教师使用的过程中,博客也在慢慢地促进教师在信息时代的行为变化。
    (一)由传统教学型转向反思教学型
    在教育博客中,教师往往会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件,对学生的教育方向以叙事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就是博客中最常见的叙事类博客。它们是教师的亲身经历,具有真实性和情感性。有许多教师在博客中为学生写日记,记录学生的点点滴滴,有平凡的,有值得高兴的,有令人生气的,句句篇篇见真情。教师在记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思考,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品格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教学事件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孟子》中有云:“行之而不著焉,习焉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全方位地反思是教师不断发展的关键。教师不仅可以在博客里记录学生的故事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能将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经验都写入博客。在教育博客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记录了自己5次试教的全过程,他在回顾思考的同时,其他教师也给予了回复,有支持的,也有指出不足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别人有相同看法时教师会去思考,与别人有不同意见时,产生思维的碰撞更能引发思考,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唤起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通过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来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思路,适应外部环境,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二)从单一个体融到博客群体
    在以往的教师生活中,教师之间的交流往往是通过研过会、专题讲座、外出参观等方式进行。这些常常受到时间、空间、经费等物质条件的限制,而博客就给教师交流搭建了一个新平台,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能上网就能分享到其他教师的思想、经验、方法,以共同学习借鉴。中小学教师是需要专家引领的,专家们通过自己的博客对教师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引领,教师在博客上学习、研讨、交流,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当教师自己碰到教学上的疑惑时也可以发在博客中,恳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帮助、解惑。特别是现在许多教育专家纷纷带头建立自己的博客,象黎加厚老师、庄秀丽博士等,他们合理地运用博客并进行博客上的指导,起到了模范作用。在这样宽松的协作环境下,教师们在工作中共同遇到的问题,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自由探讨,研究对策。教师们由一个封闭的个体,融到教育博客群体,相互协作,共同分享,大家各得其所,形成了一个教师群体思维互动的平台。
    (三)从单一角色到多角色
    教师的角色转换一直是教育界关心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虽然也努力地去尝试各种角色的转换,但由于外部环境的种种影响,特别是职业初期的教师,转换角色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学校多以单一的知识传授型角色出现。教师与学生角色的差异和年龄的代沟往往使学生难以与教师交流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在博客中师生之间无角色隔阂,可以敞开心扉,轻松随意地交流,能带来比现实中更顺畅的交流效果。博客营造了相对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教师不仅成为了学生的引导者,还能成为知已朋友。在傅松波老师的班级博客中,她对学生网迷们“疏而不堵”,进行启发诱导,孩子们渐渐地被博客里的风景吸引了,慢慢淡化了游戏的兴趣。教师在管理博客的同时也起到班级管理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并且在实施时比平时要方便和容易得多。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也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项大任务,现在大多数中小学采用家长联系本的形式,在学校学生发生的一些细小事情多数被忽视,而往往这些小事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在博客中有意识地记录这些事情,及时向家长反馈,家长们通过博客能更具体地了解孩子在班级的成长情况,随时和教师进行沟通。而教师也能从家长这方得到更多信息,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教师在博客中与其他教师沟通,向专家请教学习,在一对一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获得了平时难得的学习机会,成为一种学习者的角色出现在这里。另外,教师在博客中的表率作用,又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可见,博客中的教师能自然地转换各种角色,更好地开展班级教育教学工作。
    (四)从隐性到显形
    在平时的班级生活中,教师应该是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而学生往往觉得教师高不可攀,对教师的了解甚少,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了解也很少。许多教师其实很有想法,但他们原来都把想法写在了自己的本子上,而不被别人知道。在博客中是一个完全公开的环境,谁都可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说博客本身就是一种开放性的技术工具,这种开放性使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特点以及工作需要来凸显教育智慧。
    (五)从共同化到个性化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个性化的教师。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呼唤个性化、有特色的教师。博客的出现也迎来了教师张扬个性,形成特色的新时空。在教育博客中,倡导的是属于自己的天空,可以直抒胸意,不必在意遵循某种格式,不必在意是否笔下生辉,博客作者有创作文学的,有搞摄影的,有绘画的……展示多种多样的才艺。他们的各种风格吸引着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人曾这样评论博客:“博客像一个巨大的超市,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这个超市里寻找适合自己的个性的东西。”这样超市化的博客,不仅使师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建议与对策
    博客的出现给教育信息化注入新鲜血液,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形象,博客将成为普及教育信息化的一个极有前途的生长点。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教育改革中,没有哪一种技术可以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可以适应所有的教学内容。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立足点是教育而不是技术,特别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博客技术,必定有不可避免的不足。因此我们在给予教育博客热情支持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如何合理利用教育博客。
    目前教育博客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参与教师在庞大的教师队伍中还是很少的一部分,而且这些博客多数在教育较发达地区发展,如江苏、山东、广州等,而其他地区的应用较少。网络上的教育博客大多“安家”在不同的网站,彼此之间相对独立,除了一些彼此熟识的博友们会相互“串串门”之外,更多的博客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与博客“个人传播”和“深度共享”的宗旨相违背。因此我们在鼓励和支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研究中使用博客的同时,也应该提倡建立大型教育博客平台网站。
    庄秀丽博士的看法:教育博客个体之间“互联的程度和规模将直接决定思想互联的生命系统整体的功能结构”。教育博客跨区域推进有利于教育博客们同济互助,优化博客这一生命系统整体的功能。像在浙江新兴博客群嘉实博客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很多教师加入到其中,扩展到一个地区,发展到一个省,联系到全国……使这个团体不断壮大。
    博客的应用并不适合任何学科的每一个教师。有的教师的性格与习惯也不适合博客的工作方式,可以寻找其他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另外许多学科的教学也并不适合在博客环境下开展。从目前来看,在文科教学中应用较多,特别是语文、地理、历史等学科涌出许多优秀博客。许多其他学科只能把博客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辅助手段,像数学、物理、化学必须要经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亲身尝试和体验后才能获得,单单依靠博客信息呈现和交流共享,并不能使学生对系统知识的全面理解。教师在利用博客的过程中,不要盲目跟从。
    教育博客中资料无序堆放,内容空洞。教师在书写博客时不受主题的限制,可以将教学内容、教学心得、生活感悟记录到博客中,这是博客自由的优点。但与此同时,大部分教育类博客内容广泛,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这样就没有相对集中的主题,可能会造成博客中大量资源的无序化堆放。只有量化,而没有质化,不但不利于教师查阅利用,最后还可能阻碍信息正常流通。另外,博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人日记,是对一个教育活动的反思,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博客除了是写给自己看以外,还要考虑到所写的内容是否对别人有益。有些博客的内容就像个人生活的流水帐,既没有思维深度,又没有明确的主题,访问者面对这样的大杂烩,岂不浪费时间?要写就必须写出思维的深度,体现原创的内涵,这对于教师个人水平提高也有帮助。教师在注册博客时应尽量将博客与学科结合,建立分学科专业化博客网站,形成专业化学习团队,这对于学科教师之间教学研讨和协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博客的发展受师生信息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局限。现在教师和学生们的信息技能如计算机操作水平、打字速度、信息搜集能力等参差不齐,无法有效地使用博客。特别是在初中和小学,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较弱,如果将教学重点放在博客上,会导致教学进度缓慢。调查表明,目前中小学生上网主要是聊天、玩游戏或者看新闻,很少有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如何使学生也在博客中活跃起来,并能坚持使用博客学习,也是一个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问题。此外,师生的行为习惯也会制约博客的应用和发展,直接用键盘的敲写还没有被很多人们所接受,这样博客的更新速度也受到了限制,但更新迅速又是博客的一大便利特点,博客的潜在能力就难以发挥出来,正如CNBlog上所说的“中国还是一个善于书写的国度……”要让教师学生持之以恒地书写博客也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克服的困难。
4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32:59 | 只看该作者

繁荣背后的隐忧(转载)
——对教育博客运用现状的反思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 唐晓勇
刊载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第7期
                                         2011年4月16日
   在2007年,博客对于广大师生来说早已不再那么神圣与陌生。也可以说到2007年还不了解教育博客,那他就太“落伍”了。经过几年的运用发展,在广大师生眼里博客已经不仅仅是一门网络技术,它所承载的更多的是终生学习、合作交流、分享反思、坚持不懈这样的一些精神与理念。也正是这些精神与理念让更多的师生开始运用博客来进行学习活动。
    回顾教育博客在国内运用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零技术”的博客对教育教学的促进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
    从2003年起,国内部分高校教师和一线先行教师就开始运用博客进行教育研究活动。在这个阶段,博客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还是很陌生、神秘的。2004年开始,国内部分中小学校开始开展校园博客群的运用研究,“零距离关怀”的博客逐步被广大师生所接受。2005年,国内对教育博客的运用研究逐渐趋于“白热化”状态,区域性教育博客群、课题研究博客群、教研博客群开始陆续出现,并涌现出了众多的优秀“教育博客”,正是这些优秀的博客群和个人博客带动了更多师生的参与。需求产生运用,运用推动发展,在实践中,师生也在不断赋予博客新的内涵,挖掘博客新的运用方式,教育博客运用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实践证明,教育博客对于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建构新型的学习型组织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目前,国内教育界对教育博客的运用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面对教育博客的繁荣,我们是否沾沾自喜?繁荣的背后是否隐藏危机?目前一些被称道的校园博客和区域性教育博客,表面看似繁荣,但沉下心来阅读,却让人感到一丝忧虑。从某个很出名的区域博客群的发帖和回复的数据统计看,活跃的教育博客仅仅10来个,进行深度对话、讨论的更是寥寥无几,这对于区域博客群来说是很不相称的。大部分区域性博客群中的教师博客还仅仅是个人行为,如何让个人行为成为集体行为,形成合力,让每一所学校的发展真正得益于“教育博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只有理性、清醒地认识教育博客运用发展现状,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博客的作用让其真正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教育博客=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的热门话题。信息时代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博客“零距离”的关怀给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教育博客的自身特点也决定了博客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就目前的现状看,很多专家和老师把教育博客等同于教师专业发展,这有失偏颇。实践证明教育博客≠教师专业发展。博客只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跑器。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关键还是教师的主体意识的觉醒,要让教师意识到自己要成长,要不断完善。拥有教育博客并不断书写博客不等于自己的专业就一定会得到发展。教育博客的运用关注点、运用方式,以及书写博客的形式和书写质量都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目前看,很多教师书写还比较随意,思考缺乏深度,同时一些博客群,特别是校园博客缺少专业引领,这很容易让教师的运用出现“偏差”。如果我们只从形式上大谈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不去深度研究教育博客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去推动博客在教育中的核心运用,那教育博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成了“海市蜃楼”。
    功利性取向,让教育博客走入迷途?
    随着教育博客运用研究的深入,博客越来越显示出自身对促进教育发展的独特魅力。因此,很多地区和学校开始开展教育博客的实践研究活动以推动区域信息化研究的水平以及学校的自身发展。教育博客的蓬勃发展无疑对区域和学校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教育博客实践、研究、推动过程中出现的越来越强烈的功利性倾向,又在损害着博客运用的研究成果。对一个区域也好、对一个学校也好,还是对一个教师也好,教育博客一旦成为追求声誉、利益的手段,其过强的功利性,必然会限制和阻碍人们的思考,并极大地影响教育博客的真正效能,很容易让我们的运用走入歧途,迷失方向。
    目前,一些地区和一些学校过度夸大教育博客对教育的促进作用。在运用实践中只重“形”而轻“神”,缺乏有效的管理与引导。在现实中,急功近利式的运用推动正以各种方式影响和干扰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前,一些学校和教师正处在一种博客运用的亢奋过程中,亢奋让人们的思路变得混乱,亢奋更让教师难以静心思考,要想有深刻感悟、体验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就更难了。
    教育浮躁、浮夸之风,是教育博客功利性取向的根源,它让我们的运用很易走入迷途!
    教育博客究竟为谁服务?
    学校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教育博客的运用最终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运用重心看,目前大部分教育博客还仅仅停留在自我发展的层面上。在如何运用博客促进学生的发展方面的实践和研究较少。这与我们对博客运用研究的引导以及各个学校的软硬件环境的差异密切相关的。让教育博客的重心下移并作用于整个教育过程,把博客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相关联,运用博客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让博客真正为学生发展助力。因此,我们就应该在利用博客开展在线学习、专题探究、主题拓展、主题阅读、深度对话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把博客作为师生之间教和学的互动平台,开展基于博客的深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
    只有把教育博客与学生的发展关联起来,教育博客才更具活力。
    书写博客,我们的激情还能保持多久?
    从教育博客们的实践历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每个教育博客都要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兴奋期。初次接触博客充满好奇和期待,并极力用各种方式宣传自己的博客以扩大其影响力。第二阶段:加速发展期。随着自己的不断积累,博客浏览量的增加,以及关注者的增多,书写者体验到了分享的乐趣,书写的激情高涨。第三阶段:倦怠期。书写毕竟是一件并不轻松的事,虽然没有对高质量稿件的强烈追求,但是写多了依旧会有累的时候,慢慢就会不再具有当初狂热的激情,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疲倦。这个时期是很危险的阶段,如果我们没有及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让这种倦怠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慢慢退出博客。
     目前,大多数教育博客还是个人行为,属于 “发烧友”式的自主研究。教师仅仅凭一腔热情开展教育博客的研究,教师的这份激情究竟能坚持多久?现实告诉我们,很多早年有名的教育博客们,因为激情的消退,书写的欲望越来越低,已经逐渐淡出教育博客的“舞台”。如何让老师们永葆激情?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有效的“疏导”。在实践研究中适当借助行政管理力量,充分发挥管理作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把教育博客的运用与教师日常工作相关联,把教育博客的运用与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联系,让教育博客常态化运用成为可能。
    网络成瘾,阻碍教育博客的健康发展?
    博客的自身魅力深深吸引着广大教师,其分享发布的功能让教师把自己的学习与周围的群体交流结合在一起。在群体学习中,教育博客之间彼此交流、彼此关注,满足了教师的心理需求,这让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有价值。脑科学研究证明,当人受到关注和赏识的时候,大脑中会分泌快乐的神经递质,刺激大脑,让人快乐地学习和工作。被关注,被赏识无疑会让教师乐于接受博客并满怀激情,这也是教育博客能在广大师生中广泛运用的关键。但,现实中有些教育博客过度关注自己,过度沉迷于博客,有的老师一整天挂在网络上,不是为了上网浏览新的信息,而是随时关注自己博客的点击率,发帖留言,呈现“孤芳自赏”,与现实严重脱节的现象。博客成瘾已经成了阻碍博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技术层面讲,博客仅仅是一门工具。要让工具发挥应有的作用,赋予其丰富的内涵,关键是我们运用者。因此,我们应该清醒、理性地面对教育博客的“繁荣”现象,用心去挖掘其功能,让教育博客促进教育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4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33:36 | 只看该作者

博客舞步添翼教师成长
《中国教育报》记者 徐启建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博客显然在其他领域还并没有被人充分利用和定性,只是单一地、肤浅地充当着个人展示的工具,而在教育领域,它却让我们忍不住连连感叹“它好像是专门为了教育而开发的一种互联网技术一样”,博客的“教育之路”似乎走得格外畅达和有力
  11月份,中国博客大会在上海的召开以及前后由新浪、搜狐和博客中国组织的博客大赛,几乎让所有的网民都激动了起来,一时间“今天你‘博’了没有?”之类的口号风靡天下。但与这些骚动和热潮无关,一个务实的博客群体正在不为人注意地悄悄涌现,当成千上万的人在“博客”里痛苦、兴奋、孤独、无奈,展示着百般情绪时,他们在自己的博客上展示的却是对工作以及职业人生的思考。这个群体的名字叫——教师博客。
  写进政府文件的“博客建设”
  今年6月29日,山东省淄博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淄博人民会堂三楼会议厅召开,到会的有淄博市各区县教育局及省、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领导、教师等300余人。会上下发了一系列文件的征求意见稿,让人惊奇的是其中一件竟是《关于推进淄博教育博客建设的意见》。
  在这份征求意见的文件中,淄博市的教育博客建设目标被明确提出:“依托淄博教育网,以高中学科教研博客建设为主,并辐射学前教育;区县依托各自的教研部门和教育信息中心,以义务教育段学科教研博客建设为主;学校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支持学校管理为主题的博客网站。力争用一到两年时间,把教育博客建成全市教育资源的平台、教师自我学习的平台,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支持平台,教师同伴互助的环境,引导课程改革发展的论坛。”
  文件中不光有思路和目标,还有明确的通报表彰机制:“对于博客创建情况要及时总结、通报,形成建立博客数通报、访问量通报、日志数通报的机制,并与各区县、各学校的办学综合考核挂钩。博客资源是全市网络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市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评审委员会定期评选精品博客资源,纳入资源表彰奖励范畴,定期评选各学段优秀学科博客。”
  显然,这是一份完整的、深思熟虑的教育部门工作文件。这份文件出台之前,淄博市教育局专门派团考察了浙江海盐教师博客建设。
  据浙江当地媒体报道:“海盐教师博客”从今年2月启动至11月,已经注册1365个博客,发表日志7358,回复9174。海盐在职中小学专任教师2700名左右,已经有近二分之一的教师注册了教师博客,还吸引了一些来自北京、上海的教育系统的博客。在县教研室的积极倡导下,其中,只县里的天宁小学,90%以上的教师都拥有了个人博客,逐渐形成了一个优秀教师博客群,涌现出了像《阿汤的味道》、《雨中漫步》、《爱书女子》、《清风几许》、《依山傍水》、《紫烟若水》、《杨柳依依》、《回首往事》等等一大批较优秀的教师博客。在日前刚刚结束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5年年会上,“海盐教师博客”荣获主题网站类浙江一等奖。
  本来还在众多的领域里吵吵嚷嚷并未走上台面的的新技术和新生事物,如今却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学校,走进了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教师博客到底有着什么样的魅力?
  一个教师被博客改变的生活
  淄博高新区南石小学的曹永老师是被别人“拉”进博客世界的。他先后在blogcn、yourblog和淄博网络教研上申请建立了blog——“正在发生的历史”。取“发生在今天的事情,过去之后就会成为‘历史’,记录下现在自己的所思、所感,也就是记录下自己人生的历程”之意。刚开始时,他所写的内容还不是以教学和工作为主,后来逐渐用来记录在学习工作中的一些感受、想法。没想到“通过它,自己接触到了很多教育教学领域的老师、专家、教授”。
 除此,他的整个教育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自己的学习只是阅读有关教育理论,却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阅读其他教师的blog,使自己看到了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于是在我的blog上就有了关于理论的思考,也有了对实践的反思。而它对自己最大的影响就是使自己勤于思考。”
   博客不只是使曹永养成了思考和反思的习惯,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的“学习方式”。
  首先是学习态度的转变。从接触博客以来,他在网上结识了很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有一线的教师、有高校的教师、教授,教育科研人员),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先进的理念,睿智的思想使自己深受感染,激发了自己学习的渴望。另外,当有了疑惑时就会去别人的经验中寻找答案,当自己的头脑中闪现出思想的火花时就赶紧去捕捉住它,并随时记录下来。这当然就渐渐养成了一种好学深思的态度。
  其次是学习的效率的提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的工作是比较繁忙的,四年级的语文课,三个班的信息技术课(每周共六节),另外还有学校校园网的日常维护、总务处的日常工作等。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便成了很重要的问题,而博客使他能迅速有效地分享别人的经验,无疑就节省了学习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对于“被博客改变的生活”,曹永津津乐道的还有他由此改变的工作习惯。他归纳为三条:
  “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写博客带来的一大转变,就是用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工作。在实践中思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反思中寻找问题的答案,纠正自己的错误。当一天的工作结束,或某一项任务完成的时候,总要想一想出现过什么问题,在解决问题当中明白了什么,然后再到自己的博客上去细说一番。”
  “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写文章都讲究要有条理,由此想到如何使自己的工作有条不紊,那就要对各项工作合理安排。平时来的任务随时做好记录,有什么要求,在什么时间内完成,需要调查什么,了解什么人等等。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什么时候自己有空余的时间,可以安排什么样的工作,都要进行考虑,以使自己的工作条理清晰,使自己头脑清醒。”
  “养成积累的习惯。自己参加工作已经八年多了,但却发现除了一个个早已逝去的日子,其实自己是两手空空的。能向过去的八年索要些什么呢?它又能给予我什么呢?回答是否定的。每天我们的工作中都会发生一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自己产生了什么想法,一点点地积累起来,对自己来说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博客就为你存储这些财富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平台。”
  享受着“幸福博客生活”,曹永很是陶醉:“它就像是自己的一位朋友,为你承担着你的喜、怒、哀、乐,记录着你的探索、疑惑、所思、所得。”
  博客的“教育之路”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博客显然在其他领域还没有被人充分利用和定性,只是单一地、肤浅地充当着个人展示的工具,而在教育领域,它却让我们忍不住连连感叹“它好像是专门为了教育而开发的一种互联网技术一样”,博客的“教育之路”似乎走得格外畅达和有力。
  还是在那个淄博市教育局的文件中,博客在教育中的作用是这样被描述的:
  “对教师个体来说,基于博客平台共享自己的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课件、生活感悟等,在进行知识梳理、思考、学习与积累的同时,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在分享和交流中不断展现自我、激发灵感、开拓视野、获得业务支持,促进自身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和价值。而对学生来说,博客用于对于教学的反馈、社会实践活动记录、研究性学习、学习资源收集整理等,支持学生更好地阅读、批判性地思考和积极主动地写作。这种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学习者参与到群体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成为学生成长历程的记录和人生档案。”
  一位网名叫网悠的教师则特别看重博客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作用:
  “教育叙事是教师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是去写那些连自己也不理解的概念性论文,而是基于学校真实生活,去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事情,寻找其中有意义的细节,然后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可以说,这更符合广大教师的实际,给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研视野。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对于一线的中小学教师来说,Blog特别适合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撰写教育叙事。一个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个是全球化的数字化的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掀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江苏省兴化市教师进修学校的颜景林老师认为,博客除了能帮住教师改变学习方式,养成反思的习惯,最重要的是它特别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首先,博客之间实现了深度交流和沟通。博客的出现既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又创造了一种与现实保持一致的交流形式,它顺应了作为“人”的社会性交往的需求,架构了跨越时空的信息技术支撑的学习环境,使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切磋和研讨能够更加经常、有效和深入。
  其次,博客使教师能够突破身份、地域和学科等方面的界限。通过群组,许多教师可以对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或共同参与某个教研课题的研究。
  第三,博客有助于养成利他的共享的开放精神。博客的精髓不是要表达个人思想,而是以整个互联网上的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利他的共享的开放精神。教师通过访问其他博客得到帮助,体味博客文化的内涵,将会逐步克服保守心理和对版权的狭隘理解,养成开放的心态和合作共享的精神。
  有人说,教师博客的出现就像一个“救星”,它使我们的许多困难在很大程度上迎刃而解,像一直因为缺少互动而推行艰难缓慢的“教育叙事研究”,又比如我们一直倡导但深受人力、财力所限的“跨地域大范围交流合作”。这样的局面让我们“始料未及”,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对于博客的利用也许刚刚开了一个小头,它到底能够走多远?能帮教师成长有多深?能改变教育教学面貌有多大?我们不能不怀着深深的期待。

相关链接
  什么是博客?
  WEBLOG是WEBLOG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BLOGGER(博客)则是写BLOG的人。
  具体说来,博客(BLOGGER)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贴子(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他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像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writer。
  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此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
  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始于1998年,但到了2002年才开始流行,而教育系统真正开始流行是2004年,2005年是发展壮大的一年。
 博客有何特点?
  如果拿Blog跟个人网站、BBS论坛等相比,共同特点是提供了人们表达和展示的平台。
  不过和个人网站不同,Blog显然没有技术的门槛,就像无需自己造纸也有纸用,Blogger无需掌握建站的各种知识,就能拥有自己的Blog网站。当然现在也有许多傻瓜式的网站模板供个人建站,但二者的内容及组织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Blog强调了微内容在时间上的积累和延续,而前者更多的是以类别的方式,对正规的内容或文本进行组织。
  至于和BBS比较,更不一样了,BBS算是一个公共的地方,比如酒吧、广场等,而Blog则是私人的小书房、小花园,在自己的地盘上,想要表达什么、如何表达,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规约、没有各种等级制度来限制你。再说,和BBS中到处散落的文本相比,Blogger的内容能很好地从整体上展示自己。
  什么叫教师博客?
  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edublog)中的一种,是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的博客(blog)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摘自方兴东、王俊秀博客论1.0版)
  《中国教育报》2005年11月24日第5版
4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34:06 | 只看该作者

第867篇:再话我的博客生活

2011年6月24日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阅读积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友建立了自己的教学博客,越来越多的交流都在博客上进行。而我,早已习惯了用微机写作、用博客积累和交流的生活。如今,不再挑灯夜战去爬格子写论文和随笔,不再去一遍遍翻查那堆积如山的资料,不再手酸胳膊疼地去抄写读书笔记,可以说,现今的读书学习和积累已经离不开博客了。
    回想起自己建立和充实博客的生活,也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历程。自2007年5月我建立自己的网易博客至今,已经过去了4年多的时间。其实我真正的博客生活,还得从2004年4月从我在学校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个人读书网站算起,实际上我的博客生活已经过去了7年的时间。现在,写下的教育随笔放在博客上,记下的读书笔记和感想发在博客上,阅读到的非常有借鉴和学习价值的文章资料也转载放在博客上,自己的各种资料也交给博客保存。为了使用方便,根据各类博客的特点,我先后建立了网易读书博客(存放自己转载的教育资料)、新浪读书博客(我的综合读书博客)、苏霍姆林斯基研究博客(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专业博客)、开心博客(与寿光本地开心网友交流的博客)、百度博客(我的休闲养生博客)等。博客改变了我读书积累的方式,博客提高了我读书积累的效率,博客也加速了我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早饭后到了办公室,打开微机之后,先登录自己的博客主页,看有没有网友的留言,回复留言之后才开始一天的工作。抽时间及时把自己的读书收获、所感所想,及时用微机记录下来。在读书学习时间之余,也常常打开博客上个人中心栏目,欣赏一下网友们发表的精彩文章,遇到有价值的美文,就转载保存下来。有时在博客上和网友们就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如果有时一天太忙,实在没有时间去写点东西,就把自己最喜欢的别人的文章转载下来,算是自己的学习内容。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装饰一下自己的博客主页,各种栏目也越来越多,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主页上,先后链接上了“老朋友的家”、“名师专家博客”、“语文与读书网”等,还有“我的作品超市”、“记忆深处”和“佳作推荐”等栏目,使自己的博客内容越来越丰富。每天在撰写博客文章的同时,我还经常阅读名家名师博客上的文章,欣赏闫学老师的枫叶荻花,拜访窦桂梅老师的玫瑰有约,走进李镇西老师的新家,赏读吴非老师的教育杂文,感受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潮,走进张志勇厅长的思想会客厅,领悟卢志文校长的杏坛絮语……阅读名家的教育文章,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提升了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升华了我的精神境界。
   非常喜欢自己写博文的幸福感受。每当夜深人静或白天闲来无事,正是我写博文的时候,端坐在微机桌旁,时而凝神寂思,时而翻查资料,时而快速敲击键盘,一个个思想在头脑中产生,一行行的文字在键盘中流出。当自己修改完文章的最后一个标点时,常常是已是连续撰写了好几个小时,此时的心情也是满怀成功之喜悦。有时一个念头在脑际闪过,但还没有成形或没有时间写下来,就把标题或要点先记下来。有时眼看一天就要过去,还是没有教育日记的内容可写,就干脆在博客主页上随便写上点文字,算是先占下今天的博客空间,待第二天或以后有时间时再写出来更换上。就这样日积月累地坚持下去,博客上的文章在一篇篇增多。   
    教育博客改变了我们读书积累的方式,扩大了我们阅读与积累的空间。为了吸引大家阅读,我还注意定期更换模板和界面,为每篇文章选择上一幅精美的相关插图。许多网友在博客上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果他们喜欢我撰写或转载的文章,我会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大家。
    我每天抽时间都在更新自己的博客。因此受到了广大网友的欢迎,连续3年获得了潍坊市教师博客评选一等奖,也带动和影响了本地与外地的一大批干部和教师。
    教育博客,已成为我读书学习中最亲密的朋友。

    相关阅读:1、电脑时养个BLOG   2、我的博客生
4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35:44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专业成长二题(转载)
2011年8月4日
1、教师成长不可依赖“快餐”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陈  力
    一、快餐助长:饮鸩止渴
    教师的成长本是个古老的话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这个话题又一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从涉及教师专业成长的报刊文章到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快餐式”的内容和应急性的技术训练比比皆是,相比之下更具根本性和长远意义的职业理想激励和职业规划的导引却常遭冷落。
    我们生活在一个讲速度、讲效益的时代,速成心理和“快餐”文化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也影响着一线教师和所有关心教师专业成长的人们。大家都希望教师能快速成长,迅速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能手。但是人们似乎忘了教育工作的特有规律,忘了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欲速则不达。那些依赖外力的思想、抱怨环境的论调、速成功利的快餐心理等,其实样样都是教师成长的绊脚石;拔苗助长式的短平快集训,对术语理念和技术技巧的片面追求等等对教师的成长无异于饮鸩止渴,从长远来看害多利少!
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自身的内在力量,靠升华了教师职业理想、靠科学的职业规划、持久的学习思考以及踏实自觉的实践积累过程。
   (不同视角:饮鸩止渴一说有点过了,快餐固然不好,但它毕竟能助长,那也比厌食、绝食强。)
    二、心中有:教师职业的灵魂
    教师要成长,首先必须让自己的职业理想得到升华。在回答“我为什么要当教师?”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假如一个教师仅仅把它看成一种谋生手段――事实上这样的教师不在少数――那么他倒不如及早放弃,去从事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其他工作。陶行知先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工作是一种艺术,教师的使命是去塑造一个个有灵魂的生命,而不是去装配硬邦邦的机器零件。这一根本特点,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仅仅依靠理论和技术来工作,也就是说教书育人的工作必须有“灵魂”,这个灵魂就是“爱”。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有了爱,教师才有灵魂。
    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心底充满爱的教师:他爱学生、爱自己、爱职业、爱思考、爱创新……其中最根本是爱学生,爱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需要来思考问题,这是教师成长的基点。脱离了学生的需要,孤立地谈教师发展是没有意义的,更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我们去用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哪一个优秀教师不是把学生成长作为自身职业发展的出发点?我们常说“教学相长”,其中也有这样一层意思,就是教师的成长是建立在学生成长和发展基础上的。不爱学生,教师就不可能爱事业;不爱事业,教师也就很难在教学实践中用心思考、追求创新。如果一个教师不是用口号,而是能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需求就会成为教师本人的需求。
    既然“爱”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教师的灵魂,那么“爱”的教育也当然应成为教师培训的灵魂。教师培训不仅要学习理论、训练技术,更要启迪“灵魂”。理想得到升华的教师也许不需要太多的培训,帮助学生成长的强烈愿望会变成对知识和能力的强烈渴求,驱使教师寻求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能力。教师有了这种升华了的理想,他就不再等待,不再依赖外力的督促。他会自主发现身边一切有益于教学的信息和资源,他会在身边的点点滴滴中汲取成长的营养。相反,没有灵魂,仅靠培训恐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发展的问题。因为理论也许可以灌输,技能也许可以培训,而爱,却只能在灵魂深处滋生。
  (不同视角:都在强调教师心中应该有“爱”,但说实在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如何让教师心中有“爱”,这个问题很少有人去探讨,难道仅仅依靠人的本性和良心?)
    三、职业规划:教师发展的蓝图
当我们询问一些年轻教师“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的时候,他们一般都会很自信地说:当然想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但是当我们继续追问这个“优秀教师”的具体所指的时候,他们往往就不那么有把握。优秀教师的内涵非常丰富,在个体上表现出来也有不同的类型。很多年轻教师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想做什么样的教师,也就是他们的榜样(用现在的话说叫“偶像”)是什么样的人,不清楚自己跟偶像之间在各方面的具体差距在哪里,比如在学科知识和素养、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素养、教学经验和课堂操控能力、科研能力、了解学生、跟学生打交道的能力、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等等方面偶像到底有哪些绝活是自己还不具备的。对这些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的老师们来说,虽然他们有的是进取心,但由于目标是不清楚的,他们只能在朦胧的憧憬中浪费青春年华,最终贻误了成长和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无论这个目标是一个偶像还是一个综合的模型,还是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后定下来的一系列子目标,最关键的是它要能“看得见”,能真正激励着自己去努力,模糊的目标几乎等于没有目标。阅读教育大师的作品、了解同时代教育名家的思想、观察分析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等都是形成明确成长目标的有效方法。
    有了目标之后自然要寻找通往目标的路径,目标越明确这个路径也越容易找到。实际上目标和路径两者是互相影响的,而且在实践过程中,目标和路径也总会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在选择目标和规划实施计划的时候,目标的逐层分解、具体的时间表、可能遇到的困难、自我激励和内省、获取帮助等策略都是必要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应该跟学校教学的需要和整体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相互促进、并能及时得到帮助和监督。另起炉灶的做法往往事倍功半。
  (不同视角:要想让教师心中有“蓝图”,你必须给他们勾勒出美好的愿景,这样,他们的生活才会有奔头,才会自觉主动地描绘心中的蓝图。)
    四、且学且思:教师发展的路径
    孔夫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的成长多成同样离不开“学”和“思”两个字。教师要发展,不能闭门造车、孤陋寡闻,而要有开放的心态和学习的习惯,不断进行理论学习,留心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学”可以向书本学、向前辈学,也可以向同行学、向学生学……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留意,生活工作中可以学习的地方处处都是。
    学习理论忌讳“本本主义”。教育不断地发展,各种各样的理论和主张层出不尽。这些理论各有特色,有些主张之间甚至针锋相对。因此,理论学习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不可盲目接受,人云亦云。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面对各色各样的理论时,很多人抱着“厚西薄中”“厚今薄古”的成见。认为“国外的”“最新的”“现代的”理论就是好的、先进的;认为传统的、本土的理论理念就是过时的、不好的,其实也是未经理性思考的表现。
    借鉴实践经验也不能生搬硬套。比如对公开课的观摩学习,课改以来的多数公开课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小组活动、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活动等都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新课程的特征。这些课堂教学形式如果运用得当,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但也有的教师观摩此类课之后,不经认真思考和分析,就把公开课当成“样板”全面接受下来,搬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更糟糕的是,少数人可能根本没有理解这些课的精华,反倒把一些花哨的形式学了来,反倒把课上得面目全非,背离了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诸如此类的不加思考的“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
    五、用实践:教师发展的落脚点
    “学”来的理论、“思”得的感悟,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其价值。无论是读书、参加培训还是借鉴他人经验,都必须跟自己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一方面,任何一项理论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局限,理论是否有价值只能在实践中逐渐得到验证。另一方面,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决定了我们无法依赖某一两种理论来解决所有问题,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不断反思。在实践中实现理论的价值,实践中借鉴他人经验的精华,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
    一个教师的教学实践是否丰富不是看他教过多少学生、多少门课程,也不是看他当过多少年老师,而是要看他在教学实践中所付出的心思和所领悟到的独特感受。一个有十几年几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假如他仅仅是把教书当成糊口的职业,假如他疏于学习、懒于思考,那么他的几十年教龄本质上也不过是一年教龄的几十次重复。拿他跟一个用“心”、用“爱”来勤恳工作的年轻教师来比,其实践经验的质可能还远比不上年轻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远大的职业理想需要在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中实现,学习和思考也不可能依赖于几个假期的短期集训,而应该作为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作为一种终生的习惯,融入教师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人应自觉远离功利的“快餐”,时时告诫自己“宁静”才能“致远”。
    (不同视角:没人天生就喜欢“快餐”,谁不想享受饕餮盛宴,“快餐”流行必然有它的外部环境决定了的,盛宴不提供,快餐又不让吃,那只能看着我们一天天消瘦下去。)

2、警惕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依赖症”(转载)
    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专业化成长对教育振兴的重要性。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满足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性化需求,满足了教师校本研修的需要,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然而,教师个体教育意识的失落、对自我教育生涯的整体性反思的缺失、对教育资源的依赖日渐凸显出来。它不仅降低了教师的独立性、创造性,稀释了教育的生机,而且使得校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传统越发稀薄,工具性、功利性日益膨胀,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品位。
    依赖网络,教师成为奴隶
    互联网可以使教师获得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更新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网络的确给个人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然而,电脑的普及以及校园网的创建使许多教师患上了网络依赖症,写论文、总结、计划、反思、案例分析等依赖电脑。如果哪一天停电,或者网络出了故障,真不知道该如何做。于是,一些老师成了网络的奴隶。
    万事依赖网络,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懒惰,使自己的才智越来越浅薄,使自己的工作停滞在浅表层状态。有些工作要先试着自己完成,再借鉴网上资源,琢磨一下他人的想法和做法的合理性,对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然后理智地分析取舍。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不能在任务来临之际,而应重视平时的留心,积极主动地进行网上资源的查阅、收集、归类、整理,日积月累,厚积薄发。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用网络资源给自己的专业成长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依赖教参,课堂失去灵魂
    曾问过好多老师:怎样备课、上课?老师首先想到的是看看教学参考书。如果自己上了一堂课,却没有看过教参,心中就没有底,怕自己讲错,怕自己抓不住重点与难点。于是,教学参考书成了教师行动的指南针。
    教师依赖教参,其思维棱角被它磨平磨光,习惯于依赖,懒于思考,疏于研究。我们只能是走老路、唱老调,教参怎样讲就跟着怎样说,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也就阻碍了教师独立驾驭教材的能力,使教师缺少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使我们的课堂失去了灵魂。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必须拥有研究精神。加强教学的全程研究,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能够在学生面前树立真实“自我”的形象,做教学的主人。
    依赖教辅,教学成为俘虏
    设计作业本来是做老师的一项基本功,是教学有效反馈的重要手段。它为后期的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可遗憾的是,教辅的兴盛使这项工作完全被教辅替代。于是,不再钻研教材,不再研究学生,也不思考教法。这样下去,又怎么能够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持续不断地得到发展与提高呢?教师完全依赖教辅,教学成了俘虏。内容重复,形式呆板,没有学生选择的自由作业,无疑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要重新认识和思考作业的意义、作用,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善于设计开放性的作业,寻找、创设可供学生实践的环境。
    依赖培训,折断飞翔的翅膀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讲实效的时代,速成心理和“快餐”文化影响着社会各行各业,也影响着教育事业和渴望专业成长的一线教师。当你询问一位教师“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的时候,他一般都会很自信地说:“当然想成为一位名师!”目前,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盼培训、等培训、靠培训的依赖心理。依赖上级教研部门开设培训班,依赖专家讲座,依赖外出观摩名师的课堂。每位教师都盼望自己快速成长为素质教育的排头兵或领头雁。但是,人们似乎忘了教育应有的规律,忘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那些依赖外力的思想、抱怨环境的论调、立竿见影的速成心理等,其实样样都是教师成长的绊脚石。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自身的精、气、神,靠教师的职业信仰、科学的人生规划、持久的学习思考。
    纵观所有名师的成长经历,发现其成长的历程却是惊人的相似:痴情教育,酷爱读书,勤于实践,善于研究,及时反思,并能随时随地记下那些闪动着灵性的教学故事。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如果缺失了自我发展的原动力,仅仅依靠外推力,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的职业倦怠随之潜滋暗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中实现。学习、思考、研究、成长也不可能依赖于几个短期的培训,而应该融入教师教学实践和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
4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36:1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六个追问
李振村
  2011年9月1日转
关于教师的发展,我想一起跟大家做这样六个追问,提出六个问题。
追问一:我的教学个性和特色究竟在哪里?我的优势和专长究竟在哪里?
这个世界上,所有成为“家”的人物,不管是在哪个领域,他无一例外都有自己非常鲜明的个性和特色。因此,各位老师,你一定要追问一下,你的教学个性和特色在究竟哪里?
今天听这八位老师的汇报,有的老师能看出一些特色,但是有些却不能。我感觉很多老师自己心里也不清楚自己的教学个性和特色究竟是什么。如果我们找不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我们就会迷失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我们说几个实实在在的例子,我们身边的韩兴娥,在全国小语界已经有很大的名气,为什么?因为她就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她十几年如一日做了一件事,就是改变语文课程结构,拓展阅读面,进行海量阅读,她成功了。另一个例子也是我们身边的,淄博的常丽华,她十几年如一日开展童书阅读,围绕这个主题,每年一个项目,每年一个侧重点,每年结集一本书。例如,有一年她做的项目是“农历天空下的诗词之旅”,她把一年24节气和与24节气相关的诗词都集中起来,每一个节气到来的时候,跟孩子们一起学习跟这个节气相关的诗词,这样让孩子们伴随着大自然的节律学习诗文,非常有创意,非常有特色。第二年再选个角度,但童书阅读的总目标是不变的。我们编辑部朱文君,她上课很好,演讲也好,文笔也好,她调到我们编辑部后,后来在一次会议上上了一节文言课,我感觉很有特色,就建议她:你以后你别的课就不要研究了,就研究这个小古文的教学,研究小古文的课程建设。几年以后,你就是全国小古文教学领域独一无二的专家。她就是这样做的,现在6年过去了,她的小古文教学、小古文课程、小古文的教法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非常完整的系列,现在已经有很多学校来报名参加这个项目。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可以成就伟大。
我想各位老师今天的会议结束以后,应该照自己的发言,反思一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我们的个性和特色,一定要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禀赋和特色的小的切入口,展开研究,你才能走得久远,走得深入,因为事物总是越具体越深入。
追问二:我如何从教学的个性和特色出发,寻找到专业发展的宽广路径?
譬如一位老师讲到“统合语文”,这个概念很好,但是“统合语文”具体是在做什么,“统合语文”的个性和特色是什么,没有充分展示出来。不是光有一个概念就可以的。就像我们讲的大课程意识一样,我们讲每一节课,都是给孩子开一个窗口,让他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对接文化、科学的大世界。我们自己也是一样的,我们必须寻找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然后拓展延伸开去,寻找自己发展的宽广路径。
追问三,:教育写作究竟对我的成功有哪些帮助?
几乎每一个老师都提到校长让大家写书,如果大家把写书看做校长安排的一个任务,那是很烦的,每天教学这么忙,还要写书,多烦人啊!如此一来,写作就不是你情感的需要,不是你表达的需要,是一种额外附加的任务,那你怎么能写得好?
所以我们现在要追问:教育写作究竟对我的成功有哪些帮助?我坦率的说,到现在大多数老师还没有认识到教育写作对专业发展的帮助,很多老师还认为是一种负担,还没有感受到教育写作的快乐,没有感受到通过协作带来的思维品质的提升。
高校长调到北京玉泉小学以后开了一个博客,我经常拜读,我就在想:高校长进入北京,的的确确进入一个新的成长阶段,这个成长阶段非常生动鲜明地体现在他的博客中:他结合北京玉泉学校的情况,结合他的阅读和思考,每天一个小题目,每个小题目有个小案例,每个小案例有个小感悟,一针见血,一剑封喉,创意无限。高校长不是对空冥想,不是愁眉不展,不是“为赋新诗强说愁”,不是有人逼着他写,是他自己有了真切的强烈的要对北京玉泉学校老师和孩子说的话,有些话不便于在大会上讲,怎么办?他就用博客来说。这种写作,发自他情感深处的需要,是他思考的结果,可以有效地推动他不断刷新对教育的认识。
李希贵校长为什么能成为教育家,也跟他的善于写作密不可分,如果没有他的教育专业写作,就没有他的今天。李老师到现在都保持着这个习惯,他的口袋里总是放着小硬卡片,这是我从十几年前认识他就是这样的,我们一起吃饭、一起喝酒,大家都谈得兴高采烈,有的人只关注酒,有的人只关注菜,他关注的是大家随意交谈中零星闪光的智慧语言,如果他感觉谁讲的话有启发,他立马掏出硬卡片,悄悄记下来,一开始还以为他是干什么呢,记录我们的不法言行?后来,他说你们说醉话也有很多闪光语言,我要记下来。回到家以后,他的书房里,各种卡片分门别类,逐一整理,从中吸纳智慧。他每做一个阶段都要写一本书,他绝对不是为了写书而写书,也不是为了约稿而写,他必须有了思考,有了丰富的实践,如此一来,教育写作对他就是一个概括总结,提炼升华,对他的成长促进作用太大了。
事实上,每位老师的课堂都有很多无穷尽的故事,因为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就有故事。你不写,就成为过眼烟云,流失了,多可惜啊!你不写,干几十年和干几年是没有区别的。如果写下来,就成了你成长道路上的一块块砖头,无数块的砖头叠加起来,就把你推向一个高峰。
当然这个教育写作一定不能带有太多的功利,带着强烈的功利心去做一件事情,是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境界的。李希贵老师在这一点就很了不起,他经常拒绝很多出版社和报刊的约稿,他认为不成熟的东西绝对不会往外拿。
当然我还要对今天在座的所有老师说,教育家工程人选不仅仅是这8个人,它的大门是对所有老师打开着的,每一位老师只要你有自己的专业个性和特色,只要体验到了专业发展的乐趣,只要你有追求和想法,你都随时可以进来的。每个生命都是奇迹,我们每个人都有无穷的潜力。我建议各位老师建个博客,把它当成是你们教育专业写作的平台,把每周每天发生在你课堂里,发生在你学生身上的,你的观察,你的思考,随时随地写下来,如此一来就有学生、家长关注你,他们的关注和跟帖,就给你一种无形的驱动力和压力,推动着你往前走。
追问四:专业阅读对我的成长究竟发挥了哪些作用?
这个问题换个角度,可以这样问:这一年,究竟有哪本书对我有很强烈的震撼?我感觉有些老师可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大家忙忙碌碌,十分辛苦,无暇读书。
其实,时间是有弹性的,我们在座的各位无论多忙,大概也忙不过北京十一学校的李希贵校长。他原先在潍坊市做教育局长,一个近千万人口的大地级市,千头万绪,那种繁忙是无法想象的,但是他依然看了那么多的书。有一次他的下属问他究竟什么时间看书?他举例说,我出差从潍坊到青岛,在路上,一本书可以看个四分之一,到了机场安检等一个小时又看了四分之一,到了出差地,从机场到旅馆又看了四分之一……一本书这样基本上就可以看完。
有一年我请窦桂梅去新疆讲课,她是晚上的飞机,我跟教育局长在机场等,飞机到了,很多人下来,有的在低头赶路,有的左顾右盼,只有一个人一边走一边专注地看书,这个人就是窦桂梅。我说你怎么走路还看书。她说在飞机上没看完,爱不释手,就边走边看了。这就是窦桂梅和我们的差异,这也是她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
所以说每个人要想拓开视野,就必须坚持一个月读上一本书,读两本更好。当然,读书不一定要读那种枯燥的,不愿意读的可以放一边,找喜欢读的就是,也不必一定都要读专业的书,其他方面的书都可以读,读书不要有太强的功利性。你只要在不断阅读,就意味着在不断吸纳,如果你一年读10本书,五年50本书,然后你一开口,就跟别人不一样;听讲座,你一听就觉得怎么这么浅。其实读书,不一定要做笔记,要摘抄名人名言,只要你在读,只要你坚持读,你就不知不觉地在吸纳,生命的成长和精神的发育都是不知不觉的。我们编辑部有个小朱,年轻人,很渴望进步,我建议她,你只要能够坚持三年读100本书,你就有了跟任何教育专家对话的资格。当然,这也是对我的自勉,因为目前我也没有做到这一点。我和大家一样要努力,再努力。
追问五:我是不是真的找到了专业偶像,从他的身上究竟吸取和借鉴了哪些元素?
我感觉人是应当有偶像的。任何人在他的专业发展道路上都应该有专业偶像,从他身上接受启迪,接受影响。李希贵,现在是很了不起的教育家,他在成长的道路上也有偶像,例如他在高密四中当校长时的偶像,就是上海建平中学的冯恩洪。高校长偶像就是他的老师李希贵。李虹霞的偶像肯定是她的师傅于永正。
但是,对于偶像不能仅仅崇拜,要研究他、琢磨他,要吃透他。你的师父是于永正,你对他究竟有多少研究,你现在能不能讲出几个十几个师傅的教学案例?能不能立马说出他的教学艺术和特色?只有热爱和崇拜不行,还要研究偶像的言行,研究偶像的教学实践,才能进步得快。
追问六:我是否真的有自信,是否真的想把自己打造成教育家
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个角度,也就是说,是我自己的梦想在推动着我在做这一切,还是被校长逼着在做?我感觉有一些老师可能是被校长逼着在做,而不是发自内心有这样的梦想。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自发主动的成长才能持久,才能走得久远。
高校长刚做校长的时候,我跟他交谈,在一个很嘈杂的小酒店,他请我喝酒,我觉得他很有想法,很有激情,我说你一定沿着教育家这条路走,一定要打造最有特色的学校。可是第二天,我到他的学校一看,心里凉了半截,整个校园破破烂烂,尘土飞扬。但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经过长达十年的努力,高校长终于成了公认的教育专家。高校长达到今天的高度,有外力推动,但最主要还是他自己的梦想在驱动他,是他自己想做事,有想法。现在,高校长也年过半百了,衣食无忧,也有了知名度,但依然每天坚持读书,写作,思考,为什么?因为他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召唤着他,鼓舞着他,吸引着他,让他不由自主地往前走。
一个人有没有想法,太重要了!于永正,贾志敏,窦桂梅,王崧州,薛法根,管建刚……多少名师,都是在梦想的驱动下走向远方。于老师七十岁了,依然在读书、写作,在全国各地奔走讲课,为什么?因为心中有梦想在,有追求在。
所以各位老师一定要认真问自己一个问题,究竟是校长逼着你前进,还是你自己的梦想在推动着你。如果真的是校长在逼着你,我觉得你就抓紧时间退出来。但是如果自己有想法,不甘于庸庸碌碌的这样度过一生,就要从今天开始,从六个追问开始,从反思今天的发言开始,从2011年的规划开始,开始卓越教师的成长之旅。
谢谢大家!

4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39:34 | 只看该作者
博客让生命更精彩(转载)

李茜      
    2011年12月18日转   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日子——2006年7月11日,那天我在郑州市教育信息网建立了博客。博名叫“心灵有翅膀”,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的心灵真的翩翩起飞了,如插上了翅膀。  
  建立博客已三年有余,这三年来,从没有一日离开过她,即使是出差在外、即使是工作忙碌,心也总在牵挂着她。时间非但没有让我和她淡漠,反而让我越来越爱她,这种爱,已经渗透到生命中,不曾改变,也不会改变。  

教育博客是我文字和图片的仓库   

从小喜欢写点小东西,但很多都丢失了。有了博客,我的欢乐我的烦恼我的工作我的生活就都被她包容和存储起来。1166篇博文记录着我平凡的生活和我的热爱我的感动。闲暇时,我会打开博客向前翻,那文字、那图片便生动地展现在眼前。看着几年前孩子的模样,想想现在的样子,我不禁莞尔;看看某一件伤心的事,想想事过境迁我坚强地挺了过来,我感慨万千;看着和亲朋好友一起出游,那开心仿佛还在眼前;看看孩子们在我创意和开展的活动中成长收获,我无限欣慰……每个学期结束,该写总结了,我会把“校园生活”里的每一篇文粘贴下来,稍作整理,一篇详实的工作总结便有了。

   教育博客是我们学校的宣传平台  

  我一直负责学校的少先队工作和信息宣传工作,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多被我以图文形式记录在我博客“校园生活”栏目里,写我们学校的活动,我都不忘打上全称,教育博客的朋友多,来自郑州市各个学校,这是多好的宣传机会,学校的知名度在博友的点击中提高了。有不少博友都说:“你的博客就是你们学校的宣传平台。”我高兴,因为我是学校的一员,让大家通过博客了解我们学校的工作,这也是在为学校做贡献呢!

   博客提高了我的摄影技术

   常在我博客里走动的朋友都知道,我的博文大部分都附有图片,这些图片多是我拍摄的。记得刚建立博客的时候也发图片,但现在回过头去看,那些图片不是模糊不清就是主题不明。而对现在拍摄的图片,我自己也觉得技术越来越高了。有些博友回复时问我用的什么相机,我的相机是及其普通的超薄型家庭用的相机,现在用的这个已经是毛病百出了。我的包里天天带着相机,看到令我感动的画面或者大自然的变化我都会及时拍下。相机的利用率超高,当然坏得快了。我的愿望是买一个好相机,好相机一定会为我的博客增彩。  

  教育博客充满爱   

教育博客之所以那么深入人心,因为她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  

  忘不了2007年6月23日在紫荆山公园附近为患尿毒症的许昌的马爱玲义卖捐款的事情。马阿姨身患尿毒症却无钱住院,在病房走廊的椅子上等待每周一次的透析。博友们捐出了自己的物品去义卖,火辣辣的太阳把大家晒得黝黑黑了但没有一个人有丝毫怨言。舒馨来了、新华来了、兰心慧质来了、南方来了、小风来了、潇湘明月来了、简单来了、夏天带着女儿来了、颜色带着学生来了、太阳雨和心之舞带着学生来了,芳草地带着连夜赶制的爱心捐款箱来了、心灵花园的朋友也送来了许多书义卖,柳色青青委托兰心捐了50元,当然,这样的场合少不了默默拍摄的宏伟……到场的人不仅参加了义卖,还都进行了捐款。1235元不多,但送到医院时却让病中的马阿姨和她的女儿哭了……   

忘不了2008年5月28日的那次特殊的聚会。郑州教育局8楼,“地震无情,人间有爱”活动让每一个到场的人心情既沉重又温暖。每个人手腕上都系着象征对亲人祈祷和祝福的黄丝带,粉红的蜡烛摆成了心形,中间是大大的“512”,烛光映照在每一位博友的眼睛里,映照在每一位博友的心里。夏天带着信息网的工作人员朗诵的《我们都是汶川人》让全场肃静,歌者的诗歌朗诵《请铭记他们的名字》让全场动容,我们管城实验圈子的大小14位博友、高山流水、落霞、一江春水、神奇猪猪、萤火虫、激情飞扬、水云天、暗香等都加入到了朗诵行列。我们学校的孩子们当场义卖了精心绘制的福娃文化衫,心情颜色的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让我们更坚信中国是压不跨砸不烂摧不毁的……默哀、朗诵、歌唱、捐款,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一个“爱”字。福娃欢欢的学校当天正巧改卷子,活动还没开始,她就代表他们学校化学组的老师把捐款交给了主持人运涛……  


  忘不了2007年5月22日我姐姐把她的一个肾脏移植给了患尿毒症的姐夫,做手术前后,博友都纷纷在博客里为姐姐和姐夫祈祷祝福,简单还寄给我厚厚的一叠共23张儿童画让我转交给姐姐姐夫。那些画有着鲜艳的色彩,有着丰富的想象,饱含着浓浓的爱心。每一张画上都有字:“天天快乐!”“天天开心!”“叔叔阿姨早日康复!”……我把那些画转交给姐姐时,她也特别感动——为简单和孩子们的爱心。至今姐姐还存放着那些画。因为爱,姐姐和姐夫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育博客让我收获累累  

  建立博客,没有想到会得到什么,最初只为我小小的爱好。然而博客却回馈我太多太多,让我不知所措。
   1、收获朋友  
  朋友是一生中难得的财富。我一直这样认为。在教育博客,三年中陆陆续续结识了许多好友,有些朋友在博客聚会和博客活动中见到过,有的只是博上神交,但每一个朋友都是我生命长河中美丽的浪花。  
  我和运涛、颜色、小风、夏天、宏伟、德广、晁老师、寒月、欣馨花季、心灵花园、爱在蓝天、张胜、清凉室主人芳草地算是在博客里认识时间最长的了。运涛的才华让我折服,他的热情更让我感动,从博上相识,在生活中也得到了他不少帮助。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帮忙,他从没回绝过;第一次见颜色是在2007年4月22日的博友聚会上,鸵鸟园里,我们两个骑着双人自行车,她在前,我在后,风在耳边吹,颜色长长的卷发飘起来,我还拿相机拍了下来。她做团的工作,我做队的工作,团队是一家,今年三月,我们两个学校还一起组织了活动呢;每一次聚会,最忙的总是宏伟老师。他拿着大大的照相机跑前跑后捕捉精彩的瞬间,定格欢乐的场面,然后不负众望地在活动后展示给大家清晰的画面。他话不多,但他的微笑让人觉得温暖;每次遇到博客中的问题总会在QQ里给晁老师留言,每次晁老师都是热心答复或解决;欣馨花季是个爱说爱笑的妹妹,虽然有时因为忙她不常写博,但我总会在某一个早晨、午后,或者是某一个节日来临的时候收到她的问候短信。阅读短信的时候我一定是笑着的,那感觉,很享受;芳草地的快言快语让我感觉看她的文字就像她就坐在身边;张胜和清凉室主人是优秀的老师,他们的博客让很多老师受益;夏天的优雅和才气让我向往;小风的执著让我心疼……   

最初在博客里熟识的兰心慧质、操场上的耕耘者、黄角树、南方、新华、流星雨、香水味现在很少在博客出现了,但曾经的友情却是终生难忘的。                                                                                                                                                                                                                                                                     
太多太多,不胜枚举。太多太多,让我心怀感激。


   2、收获荣誉  

  在第一届和第二届博客大赛中,我分别获生活类的金奖和银奖,当我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我只是在真实地记录我的工作和生活,只是想若干年后我可以更生动地回忆我的过往岁月,然而教育博客却让我收获了沉甸甸的金秋。   


3、收获《心灵有翅膀》  


  我的诗集《心灵有翅膀》是2007年8月出版的,之前一个朋友推荐我的诗给在诗歌方面颇有造诣的王林栓老师。他看后赞叹不已,于是在他的帮助下,容纳197首诗歌的《心灵有翅膀》得以问世。这197首诗歌都在我的博客里,而且大部分都是我在教育信息网建立了博客后写的。教育博客让我勤奋,勤奋才有了这么多积累。2008年3月,《心灵有翅膀》获得郑州市市委宣传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

    我为教育博客狂   

每天不到教育博客转转我就会觉得少了许多。不午休为了博,熬夜为了博,起早为了博,第一次进网吧也是为了博。那是2007年10月的事了,我外出在云南,禁不住对博客的思念,我第一次进了网吧,一呆就到了后半夜,那次在云南,连着三天晚上去网吧,为的就是及时地把当天的见闻和感受发在博客上,为的就是到博友的博客小家串串门。之后在嵩山饭店开少代会、到广州学习,我都有多次到网吧写博品博的经历。说实话,去之前我总是忐忑,觉得那环境有些可怕(其实正规的网吧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可怕),可是我又总禁不住博客的诱惑。博客是我三年多来不变的牵挂,我为教育博客狂,这又有什么稀奇的呢?   

我是教育博客的宣传员  

  我爱教育博客,我也想让我身边的人都加入到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来。自然而然,我成了教育博客的宣传员,在五里堡小学任教的时候,好多同事都在我的感召下在教育博客开辟了自己的小园地,在实验小学,身边的同事们同样在我感召下纷纷开辟了自己的园地。即使不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只要问到我关于博客的问题,我都会细致回答。  

  两千多个日夜,我的博客从无到有,博客文章从少到多,我每一天都享受着博客带来的快乐。两千多个日夜,我从博友的文章中学会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在博客中切磋着教育方法。两千多个日夜,我在博友的鼓励中微笑生活,坦然面对一切……千言万语说不完对博客的感谢,感谢她让我的生命更精彩。  

  2009年8月30日晚
4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41:11 | 只看该作者

博客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载《中学语文教学》2012年第4期  作者:杨建华
2012年4月26日
始终活在教材中的教师会加速自己的衰老!—— 一辈子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的老教师 吴义荣先生开博时如是说。
在信息化教育环境下,师生共同面对着瞬息万变的信息浪潮,共同分享着见仁见智的观点意见。面对这样的变化,如何当老师,即便是对学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都是新问题、新挑战。教育博客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教育博客即教育叙事技术,它的本质在于帮助教师寻找一种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话语方式或理论方式。语文教师一旦拿起博客这一工具,就可以用它来刷新课堂,反思得失,梳理自己的教育思想,评介当今语文教学的流派和风格,以博议教,以博促学,以博交友,快速引领自己的专业发展。
一、教学需要反思,反思需要博客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在博客没有出现之前,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的激励是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但是专业期刊门槛很高,篇幅有限,不是人人都能发表的。博客作为自媒体,没有门槛,可以挂自己最稚嫩的文章;篇幅不限,可以发表自己的系列习作。作为反思的最好的平台,博客具有全员性、草根性、针对性、实效性、经济性、全程性、灵活性等诸多优点。博客唤醒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意识,催生了教师新的学习、研究文化,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不断地去激发和唤醒教师研究和发展的欲望,锤炼教师的教育教学智能和技能。青年教师的成长尤其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满足青年教师自我提升的自觉冲动,更快更好地实现专业化成长。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思考和创造。正如吴义荣先生(博客名“晚秋亭话”)在点评山东省乐陵二中王淑敏老师(博客名“园丁”)的博客时说的那样:“一篇博文的字数是可以计量的,但渗透在一篇篇博文里的理性思考和生命的体验确是无法用有限的数字来计算的。这是一个孜孜前行者留下的思想轨迹和成长印记,这也是一个用激情加智慧抒写出的教育诗篇。留给我们的只是她一如既往奋力前行的背影,我想,一个优秀的教师生命就应该是以这样的方式趋于完成的。”博客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背后所内隐的思想,教师的生活故事当中所蕴涵的理念进行研究,站在教育科研的角度来审视,这些从教师自身实践衍发的案例、思考和经验具有专业理论研究无可比拟的针对性、真实性和情境性。这些鲜活的案例胜过任何枯燥的理论和说教,是促进教师成长、丰富自我的宝贵资源。
而这,正是教师博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
二、专业需要引领,引领需要博客
青年教师是21世纪教育的栋梁,有位伟人说过:“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今天的青年教师生活在祖国千年未遇的最好的时代,他们从参加工作起,学校和上级教研部门就为他们的成才创造了最好的条件。但是,一位青年教师要成长为具有渊薄的知识,广泛的爱好和兴趣,教学方法新颖独道,能随时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惑的良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决不是靠指导老师一到两年的传、帮、带就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不停地学习,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指导老师只能引领你一时,而名师的博客却能引导你永远。青年教师要想在课改大潮中逐渐成长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勤于学习、挑战自我,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除了坚持反思、坚持写博外,那就是阅读名师的博客。兼收并蓄,有所倚重,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用名师的博客引领自己的专业成长。名师博客的共同特点为:对语文教育的痴迷与琢磨,对语文教育的叩问与反思,对语文教育的改革与探究,对语文教育的坚信与坚守,始终没有停止过。名师的博客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学术、思想、文化型的,这是关注的焦点。吸收别人的营养来丰富自己,站在睿智者的肩上思考和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二是专业型的,同行的职业体验和感悟建立在彼此熟知和认同的语言系统之上,往往更能触发自己的灵感和遐想。许多名师的博客,自觉地把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俯身扶后学,高瞻拨迷航。阅读名师的博客,学习和借鉴他们丰厚的学养、成功的实践、精湛的教艺,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最少迂回、时间上最经济的捷径。即使是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要想在这个知识激增,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时代不落伍,也需要从同行博客中学习借鉴,刷新自己的知识和理念,切磋砥砺,交流提升。永葆学术的青春。
三.思想需要交流,交流需要博客
博客不同于纸质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博主与博主,读者与博主,博主与读者之间可以实时交流、互动。自从有了博客,过去多年没有谋面的师长续上了联系,平时来不及探讨的同事方便了切磋,更多素昧平生志同道合者纷纷来论道。写博、读博、评博,智慧与智慧碰撞,灵感与灵感交锋,常常让我们乐此不疲。例如:我写了博文《模特为什么不笑——谈读后感的写作》后,吴义荣先生马上写一篇博文,对我的观点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模特作为一个审美注意中心包括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可能导致指向性的偏移或泛化,尤其是模特的脸部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部位,任何放大的表情,都可能把人们的目光集中到与服装关联不大的脸部,而忽略了审美主体角色——服装,产生审美重心上移的错位,这就完全使服装美的语言表现失去了必须的关注。 模特与观众在T型台上下的无声对话和情感交流,完全借助于模特的肢体语言作用于观众的视觉而产生相应的审美效应,因此,模特的凝固般的端庄,冷艳,肃然的招牌表情也无异于是给观众一种心理暗示:请别看着我的脸蛋,这里没有风景!
                                     ——吴义荣《也谈模特为什么不笑》
现在的博客都设有评论和回复两大功能。有一次我在我的博客(博客名“情满乌江”)里向学生推介诗人屏子的新作《一顶草帽在麦海里欢唱》:
草帽、歌唱、唱片、唱针,多么熟悉却又十分新奇的意象,多么贴切生动的比喻,多么灵异的想象!诗人蕙质兰心全在这首诗里了。尤其是“在他金色的胸膛里/我是一根小小的唱针/在磨盘一样的唱纹里/快乐地旋转”的句子,简直是神来之笔。唱片里曼妙的歌声,只有唱针才能拾得,金色胸膛里的情怀,只有善解人意的她才能理解。妙哉!
贵州省德江一中语文教师朱克龙看了,就来跟帖道:
此诗的优点你解读很透,若鸡蛋里找骨头,我以为此诗有“隔”的毛病。韩愈写雪景的诗句“随车翻缟带,逐马散银杯”,可谓取喻奇巧,但诗意很“隔”;读白居易写雪景的诗句“隔牖风动竹,开门雪满山”,那是何等畅快!。也许,这对一般的诗人是太苛求了,但用这标准要求兰心蕙质的屏子不为过。
我当即回复:
当代诗坛是朦胧诗领军,你要是感觉到“隔”,那就对了。这正是朦胧诗的特点。比方说你喜欢喝茶,吩咐你夫人:“给夫君泡杯茶来!”如果用朦胧诗来表达,就要用这样的句式:“火焰呼唤海水,让叶化石在茶杯中复萌吧!”
他大乐,学生也乐。
又如:针对怎样听课和评课,我发表了博文《琢磨璞玉,利我前行》。吴义荣先生读后,当即留言道:
我以为,要形成自己区别于别人的评课个性和风格,应从以下几点的把握:1.应有一个较高的视点,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审视和解读;2.关注和捕捉闪光的鲜活的教学细节,剖析它在教育学、心理学上的意义;3.让教师上“自己的课”,不要把评课者的意志强加给执教者;4.敏锐地准确地抓住典型的共性问题和特殊的个性问题进行深入地归因分析,找出教学行为背后的思想理由;5.要言人之未言,言人欲言而不能言者;6.换一种视角去观照,换一种方式去表达,亮出“自己”来;7.要形成自己富于个性化的评课话语系统,让语言从内涵和质地上凸显个性;8.摆脱三种思维定势:从众定势、权威定势、经验定势。9.作好评课的思想准备和文化准备;10.体现出评课的层次性。
                    ——吴义荣《如何形成自己评课的个性特色》
通过博客交流,我们获益良多。思想在交流中升华,人情在沟通中练达。水平在切磋中提高,志趣在陶冶中高雅。博客作为实用、便捷的工具,既满足了教师们的教学需要,同时也引领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现代化程度不断地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博客辅助教育教学、成就教师的功能会越来越强,越来越有效。
5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8 05:41:41 | 只看该作者

博客,是一种力量
郑州市教育副局长 田保华
转自2012年5月23日《中国教师报》
2012年6月19日
博客,记录生活。博客让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意义的故事、感悟和反思,留存为美好的记忆,是教师展示研究成果和自由表达思想的平台。
博客,凝聚智慧。作为网络教研的一种方式,博客是教育反思的有效载体,也是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的沟通桥梁,对于传播教育思想、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成长,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
近日,郑州教育博客举行了以“网络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为主题的博客沙龙活动。沙龙现场,近200名博友都是自发赶来的一线教师、教研员和校长,还有几位在教育博客上安家落户的县区教育局长或副局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博友,不分职位高低,不论教龄长短,围桌而坐,对面论道,共同就“网络时代的教师专业成长”进行探讨。虽没有针锋相对、剑拔弩张,但现场也是观点鲜明、激情碰撞,通过热烈而倾心的深度交流,像春风化雨,与会者收获了满满的智慧心语和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品味。
现实中的沙龙一结束,网络上的沙龙再度接力,老师们在博客里对沙龙主题进行了深度提炼与生成。
“网络,教师专业成长的‘高速公路’;网络,教师学习提高的‘开心农场’;网络,教师抒发交流的‘星光大道’。”
“越贴近教师需求的反思越有效,越鲜活的反思越有效,越贴近教学实际的反思越有效。”
“成长,源自内需。在博客这个平台上,我积累,我反思,我成长。”
这些充满激情与智慧的语言令人回味!如此场景,我不由得写下这么一句话:博客,是一种力量!的确,博客与教育的完美联姻,就像“科技促进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一样,实现了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将营造一个“专业、和谐、幸福、共享”的信息化环境,不断自我完善,顽强攀升。这其中,不乏令人奋发向上的力量、博友赏心悦目的力量、博友凝聚智慧的力量、教师生命成长和升华的力量。
博客,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驱动力
如何突破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如何为教师的经验和反思搭建一个“发表”的载体?在网络环境下,博客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首选。
2006年1月,郑州教育博客依托郑州教育信息网正式注册运行,以其特有的群体和功能,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优秀的互动交流平台。短短几年,郑州教育博客从第一年400余名注册用户,发展成为如今的4万余众。
一线教师、教研员和教育管理者超越传统时空局限在博客上写作与交流,促进了自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既养成“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教育叙事习惯,又锻造了见微知著的敏锐眼光。他们不但反思,而且把反思变成行动,在行动中思考,用行动来思考,不断赋予博客以新的内涵,挖掘博客新的运用方式,使教育博客的运用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如今,郑州教育博客日均点击量已达70万余次,日发帖量达700余篇,教师间互访评论留言60余万条。郑州教育博客开创了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话语空间,充分体现了教师话语权的回归。
博客,提升团队同伴互助的凝聚力
教师日常工作和学习情境中的经验是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关键因素,也是推动课改走向成功的关键。郑州教育博客的内容以教育活动、教育反思、教育叙事为主,是构建动态、开放、互动、共享的网络教研和校本教研的新模式和新平台。
在博客里,大家即时互动式交流,通过参与回复、讨论,可以体验他人思想,分享他人经验,互动的网络教研资源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在这样宽松的协作环境下,教师针对遇到的问题,自由探讨,研究对策,由一个个封闭的个体,融入到教育博客群体,相互协作,共同分享,形成了一个教师群体思维互动的平台。
博客,打造专业引领的影响力
在博客中,教师体验着共享与交流带来的快乐,品味着写作与创造带来的收获,同时也提出自己的困惑,这就亟须专家给予及时的关注与点拨。郑州教育博客邀请各级教研员、名师等作为特邀编辑,根据博友的困惑发起热点话题,引导博友讨论交流。定期组织主题博客沙龙活动,针对沙龙主题,邀请有关专家、名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点燃自己教研的激情,感悟名师教学的思想精髓,品味交流过程中的精彩与智慧。
博客,在欣赏与碰撞中产生感染力
浏览博客其实非常简单,有那么多丰富的表情以及个性的标签,从竖起大拇指,来几下掌声,到抢个“沙发”,送几句赞誉,甚至简单地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可以。而写博客的老师却会从众多粉丝的欣赏里,得到对自我反思的肯定;在交流与碰撞中,得到无尽的鼓励、欢乐,充满信心和力量。
欣赏是一种美德。有欣赏,就有交流与碰撞,有了欣赏与碰撞,博主的思想与观点就会像点点星火,逐渐蔓延。这种蔓延与感染的力量,正是博客的精彩之处。
一株植物的健康生长,不仅需要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更需要自我生长的欲望和力量。而对于郑州教育博客来说,吸引教育人的是它提供了坚持反省的动力、不断成长的助力、突破自我的内力,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力和助推力,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教师自我发展的驱动力。
博客,是一种力量!既是教师成长的希望所在,也是教育博客存在的价值所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21:38 , Processed in 0.0775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