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世界经历了荣耀和灾难,也见证了成就和悲伤。
忽硬忽软的朝鲜面对全世界“耍花枪”;封闭多年的伊朗小心谨慎向西方世界打开大门;因“棱镜门”得罪盟友、因医改失信于民的美国政府,于内外交困中左支右绌;不断发展的中国在新领导层的带领下,描绘出改革蓝图;波士顿爆炸案、印度强奸案和台风“海燕”带来的伤痛,尚未挥去,苦难中的埃及和叙利亚依然难以走出阴影。
本报综合多家外国媒体的评选结果,筛选出的2013年世界“十大热点事件”,按时间顺序呈现给读者。
朝鲜局势扑朔迷离
朝鲜2013年的局势变化,可谓“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2月12日,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并于随后将拥核法律化。面对联合国的严厉制裁、韩美大规模联合军演和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朝鲜坚决撕毁停战协定,退出六方会谈,硬碰硬地摆出“不惜一战”的架势,声称将以核武器打击韩国、日本,甚至美国本土。一时间,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国际社会忧心忡忡。
可5月份之后,朝鲜的态度突然大变,不仅主动提出无条件重启六方会谈,恢复开城工业园区运转,领导人金正恩还接见美国篮球明星罗德曼。尽管朝韩双方口水仗不断,局势已有所缓和。
习惯了被世界瞩目的朝鲜,并没在平静中送走这一年。12月12日,金正恩以颠覆国家阴谋罪,处决朝鲜前二号人物张成泽。人们相信,这位80后领导人惟一而崇高的统治地位,由此被进一步确立。
(评选媒体:美国雅虎新闻网、英国《经济学人》杂志)
波士顿爆炸案震惊美国
4月15日,一场马拉松比赛在美国波士顿举行,可就在人群聚集的终点线附近,两起高压锅炸弹爆炸案相继发生,3人死亡,264人受伤。
19岁的焦哈尔·查尔纳耶夫和他26岁的兄长塔梅尔兰,是爆炸案的袭击者。兄弟俩此举既是受到激进的“网络圣战”的影响,也是在表达“对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不满”。而且,他俩都是美国公民。
波士顿爆炸案是恐怖袭击吗?美国人用了不短的时间,才艰难地为它画上句号。这意味着,让美国人闻之色变的恐怖袭击,已不再一定来自伊斯兰世界,而是在逐步本土化。
(评选媒体:雅虎新闻网、英国《每日邮报》、美国《华尔街日报》、谷歌)
美国关不上的“棱镜门”
5月20日,30岁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以休假名义偷偷离开美国,将一场令全世界诧异、愤怒或尴尬的间谍大戏留在了身后。
6月6日,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率先披露NSA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听项目,监视对象遍及全球,甚至包括盟国政要和本国民众。一向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美国,这回却被发现肆无忌惮地侵犯个人隐私,窥探他国机密。
此后,越来越多触目惊心的信息被披露:盟友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手机遭窃听长达11年,巴西总统罗塞夫在联合国愤而指责美国“冒犯”其国家主权。随着“五眼”联盟的神秘面纱被逐渐揭开,世界各主要国家相继被卷入监听或被监听的漩涡,几乎无一“幸免”。
12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呼吁保障各国民众电信及网络通信的隐私权。美国怎么努力也关不上的“棱镜门”,其深远影响也许才刚刚开始。
(评选媒体:美国《时代》周刊、英国《经济学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华尔街日报》)
伊朗翻开新篇章
显然,6月15日当选的伊朗温和保守派新总统哈桑·鲁哈尼,在尝试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治国策略。他希望能在这个传统的伊斯兰国家,建议一个“充满智慧和希望”的政府。
9月23日,他在联合国大会上透露善意,希望向世界展示“伊朗的真实面孔”。9月27日,他与奥巴马进行了历史性通话,大胆破冰两国外交。11月24日,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在日内瓦达成阶段性协议,同意遏制核项目,以换取停止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经济制裁。
伊朗是否真的“浪子回头”?怀疑者比比皆是,以色列便是其中的领军者。不过,至少这个能影响整个地区的伊斯兰大国,在开启与西方友好关系的过程中,努力过了。
(评选媒体:《时代》周刊、CNN、《华尔街日报》)
埃及动乱:政变还是革命?
对埃及首位民选总统穆尔西而言,从高高在上的当权者到垂首听审的阶下囚,不过一年时间。
7月3日,埃及军方领导人塞西告诉全国民众,穆尔西已被废黜,因为他在执政过程中,“只是利用自己的地位巩固穆兄会力量”。此时,距离穆尔西上台一周年,只有短短3天。
如今,埃及政局看似尘埃落定,军方和新政府已牢牢掌控政局,但不同派别民众之间的对抗,还在撕裂着这个国家。8月14日,军方支持的临时政府袭击穆兄会领导人及其支持者,造成数百人死亡,此后,又有数百人先后丧命于大小冲突。
现政府说,埃及回归了民主,而一度贵为执政党的穆兄会,在10月9日被取缔后又于12月25日被定性为恐怖组织。有人说,埃及革命戏剧性地回到了原点。
(评选媒体:《时代》周刊、《经济学人》、CNN、《华尔街日报》)
化武阴云笼罩叙利亚
从矢口否认到互相攀咬,叙利亚化学武器的真相,在政府与反对派的反复交锋中逐渐明晰。
8月21日,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郊区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沙林毒气袭击,造成至少1429人死亡,中东脆弱不堪的和平,再次被笼罩在阴霾下。
化武“红线”被叙利亚一踩再踩,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时间难以平静,打算对叙发起军事攻击,但在公众舆论的坚决反对下作罢。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则在亲密支持者俄罗斯的说服下,接受联合国小组调查,同意在叙境内消除化武,危机似乎峰回路转。
10月31日,禁止化武组织宣布,叙政府已销毁了所有其宣布的化武生产和组装设施。12月29日,联合国发表声明称,12月31日将化武运出叙利亚的计划无法按期完成,糟糕的天气和不断爆发的武装冲突是罪魁祸首。
2014年初,有关叙化武问题的日内瓦和谈即将举行,阿萨德决定参加。可世界似乎很难相信,和平这么容易便能实现。
(评选媒体:《时代》周刊、雅虎新闻网、《经济学人》、CNN、《华尔街日报》)
美国政府关门
2013年,似乎是美国的“多事之年”。“棱镜门”让奥巴马在世界面前尴尬不已,而在国内,他力推的医改也遭到了重重阻碍。
10月1日,由于对医改方案的分歧,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没能在2014财年开始前,就政府预算案达成一致,于是,美国政府陷入停摆状态,直到10月16日才恢复运转。
很多人因此指责共和党多事,但结果是,失去民众信任的奥巴马自己,最感到焦头烂额,政府瘫痪的恶劣影响也向全世界蔓延。
12月28日,两个多月的讨价还价后,奥巴马签署了两党间预算协议,未来两年,美国政府的减支力度将缩小650亿美元,驴象两党僵局暂止。可比起高达17万亿美元的债务而言,这点钱只是杯水车薪,美国政府关门的噩梦,并不一定就此终结。
(评选媒体:雅虎新闻网、《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谷歌)
台风“海燕”肆虐菲律宾
11月8日,台风“海燕”袭击菲律宾群岛,风速高达每小时170英里(约274公里),让5000多人丧生,近200万人流离失所。自1991年以来,这是菲律宾遭遇的最致命风暴。
面对惨痛的灾情,世界各国慷慨解囊,为菲律宾提供物资和人力救援。然而,在为罹难者哀悼的同时,人们也在反思,如何提高菲政府的抗灾救援能力,以及应对越来越多极端气候的出现。
(评选媒体:《时代》周刊、英国《每日邮报》、《经济学人》、CNN、《华尔街日报》)
中国大胆描绘改革蓝图
11月9日至12日,中国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
目前,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正处在发展转型的关键期,新领导层宣布了“几十年来最大胆的改革”,无疑为实现大国梦绘制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预示着市场将在经济调控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改变计划生育政策、废除劳教制度,意味着中国比以往更关心“人”的问题;房地产市场、就业、农村等问题的讨论,体现出政府对民生的重视。
在新领导人的带领下,正在崛起的中国初露峥嵘,正坚定地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评选媒体:《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
印度强奸案泛滥
12月24日,一名20岁的印度女子在开利开尔遭到绑架轮奸,让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在“强奸之国”印度层出不穷的性犯罪上。此时,2012年12月16日的德里黑公交轮奸案一周年纪念日,刚过去8天。
黑公交轮奸案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13年,直到2013年9月,对6个嫌疑人的审判、量刑和裁决,才最终完成。而在此期间,又有数起新的案件发生。
强奸案在印度的屡禁不止甚至是泛滥,不仅让印度女性人人自危,也引发了民众的大规模抗议,他们要求保护女性和司法公平。对这个父权社会的国家而言,学会重视妇女权利,还是一条漫长之路。
(评选媒体:《时代》周刊)
执笔 高珮莙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