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推荐广州花都区骏威小学屈太侠老师的一组文稿【附信】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27:30 | 只看该作者
2-17习惯成自然
    一位女生,我教她的时候,她读三年级。第一次见她书写,颇为吃惊。她的手腕钩得特别厉害,几乎弯曲成九十度。书写的时候,一笔一笔,全都是往自己怀抱的方向“戳”的。那一刻,我有些揪心:这几年,教她的语文老师都干什么去了?我问她的父母,得到的回答是:老师和父母,经常提醒她,要注意自己的书写姿势,可总是不见有什么起色。作为教师,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必须把她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从那天开始,我抓住她的小手,从一点一滴、一笔一画教起。三天后,她勉强可以用正确的姿势书写;一个礼拜,她基本适应;一个月后,她彻底告别了以前的错误姿势。
我国古代就倡导“蒙以养正”,意思是说,让孩童时代,就要辅以正确的教育。正确的教育,是传承文明;错误的引导,是误人子弟。现在的教师,学历有了很大提升,招聘小学教师,都要本科毕业生,甚至是重点本科院校。应该说,这些教师在知识储备方面,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在教学基本功,特别是书写能力方面,却是欠缺的。许多人书写不过关,更麻烦的是,他们不觉得书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孩子的书写出了问题,当然发现不了;即便发现了,也束手无策。
比如,书写姿势的问题,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难哪!讲明白也很容易,教会学生难哪。一个旱鸭子教练,站在游泳池边上,对着池子里的学员指手画脚,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前以“技能教育”为主的师范教育,更适合小学教学的特点。
人们常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有些事情,我们看起来觉得困难,是因为我们对它不了解。实际上,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前提是,你得去做,你得去研究。等你有兴趣,钻进去了,一切都迎刃而解。
中国有句俗语: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小时候养成的错误习惯,会根深蒂固地保留下来,进而深刻地影响人的一生。一个孩子用错误的姿势书写,如果教师不加以纠正,也许他会这样写一辈子。在我们看来,那绝对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当事人觉得,再正常不过了。人性中,惯常地具备一种“排他性”,如果没有外来刺激和变故,人们总是习惯用固有的方式做事,并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最省时省力的做法。最好,永远不变。
变化和变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错误的习惯,养成很容易,改正时却要花费数倍的时间和精力。要让先进的事物完全替代落后的事物,是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让孩子改变书写的理念,书写的习惯,不经过反复训练和长期坚持,是不行的。如果缺乏监督,孩子会很快会回到以前的老路上来。
在我看来,“放松”是很重要的事情,是一种书写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如果一个孩子,已经习惯在书写的时候,紧张起来。要让他彻底告别历史,书写时完全松弛下来,难度很大。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们正确的东西。小学老师,学生家长,请你们记住,你可以没教孩子写好字,但不能不教会他们放松。不会放松,就无法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无法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一样的。社会发展中出现问题,必须进行改革;人的成长出现问题,必须进行纠正。改革会带来阵痛,也会带来新一轮的发展。人在矫正错误的时候,会显得无所适从,甚至出现明显的“退步”,这是正常的。只要目标是正确的,暂时的黑暗终将过去,迎接我们的,是黎明。

4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28:11 | 只看该作者
2-18尽早脱离铅笔

我经常因为一个问题和家长发生分歧。在指导孩子书写的过程中,我要求孩子学会放松,家长并不认可。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孩子放松后,几乎不会书写,写出来的字比以前更丑陋了。练习书法的目的,不是让字越来越漂亮么?让书写变丑的方法,肯定是有问题的;第二,孩子轻轻地书写,写出来的笔画太淡,甚至有些模糊,没有用力书写出来的字鲜亮。同样是字,颜色越鲜亮越好。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会不厌其烦地解释。第一点,是正常现象,任何一个人改变了以前的做事方式,都会有些不适应,做事的效率和质量,都会出现暂时的下降或者退步。这一点,符合事物辩证唯物主义波浪式发展,螺旋式上升的变化规律。等适应过来后,进步得更快。

第二点,就更不是问题了。书写,是为了留下痕迹;训练,是为了把字写得更好。至于颜色深不深,不是主要因素。只要看得清楚,就行,没有必要追求颜色的鲜亮。有些孩子的字,颜色很深,麻麻麻麻一大片,看得人头昏脑胀,有什么好?颜色淡点,请清爽爽,多好!再说了,等孩子上了三年级,使用中性笔、钢笔书写的时候,只要笔具下水流畅,用力不用力,书写出来的笔画,在颜色上并没有太大差异。担心孩子写出来的字,颜色不深,看不清楚,实在是杞人忧天。

有人问我: 屈老师,你觉得用铅笔书写容易,还是用中性笔书写容易。我的回答是后者。也许你会说,一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开始使用铅笔书写,肯定使用铅笔书写,难度比较小了。其实,这样的理解,是臆断猜测。使用铅笔,主要考虑低年级的孩子,书写质量不高,经常需要修改,使用铅笔,擦拭起来比较方便,并不是铅笔书写柔软舒适。

我们不妨考虑一下,使用中性笔的种种好处:首先,不用担心颜色太浅。只要笔的质量好,再轻的力量,也可以写出清晰的笔画;其次,不用担心会把笔头压断。低年级的孩子,思维是单一的,往往顾此失彼。学习的内容越单一,效果越好;在此,中性笔不需要随时调整书写的角度,也不需要经常性地刨笔。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使用铅笔的书写难度是最大的。

我一直有一个设想,在一二年级,让孩子先使用中性笔书写。到了三、四年级,再开始使用铅笔。如果实在不行,让孩子越早脱离铅笔越好。也就是说,不一定非要等到三年级,才开始使用中性笔。我曾经做过实验,那些优秀的孩子,经过半个月的集中训练后,完全可以使用中性笔书写。

使用中性笔,还有一个好处,容易养成孩子认真写字的习惯。写坏了,擦拭起来比较麻烦,换个角度想,也是一大优点。孩子为了书写整洁干净,在书写的时候,就变得小心仔细起来。我们回头来想,许多不良的书写习惯,都是从“随意”开始的,都是从一、二年纪开始的。写错一个字,轻轻松松就能擦掉,犯错的代价实在太低了,书写的随意性也就得以滋生。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左手拿橡皮,右手握铅笔,写得很快,写了擦,擦了写,长此以往,怎么能认真起来?

不可否认,有的孩子一开始就使用中性笔,改正的难度大,卷面会有些糟糕。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降低起点,悉心指导,逐步提高要求。认真的习惯,必须从一开始就加以培养。习惯和暂时的卷面整洁,那个更重要?你自己选吧?

早点脱离铅笔,早点使用中性笔,让放松身心、自然书写成为一种可能。孩子需要关注的事情少了,注意力才能更集中,才能把身心放松的要求落实到位。我的判断究竟对不对,您不妨试一试。
4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28:42 | 只看该作者
2-19身教重于言传
  老师经常批评孩子:我已经告诉你无数遍了,看看你的书写,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太令人失望了。无论怎样,单从教师的描述中,我们就发现存在不少破绽。既然无数遍都没有效果的事情,还有重复“告诉”的必要?是不是该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另外,“告诉了无数遍”,有没有问题?告诉,是必要的,但是仅仅有告诉,还远远不够。教孩子写字,说千遍,不如规规整整写一遍;范写十遍,不如手把手,细致入微地教一遍。
身教重于言传,这是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这句至理名言,适用于品德培养,更适用于技能训练。
书写,是个熏染和陶冶的过程。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字写得好,态度严谨,天长日久,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崇拜教师的书写能力,才会不断地效仿。让孩子地身上,带有老师的影子,是教师的成功。
学校引进了某位书法家的书写同步视频,字写得尚可。但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书写的过程中,书法家几乎把吃奶的劲都使上了。用粉笔书写的时候,已经掰得极小的粉笔头,不断被他压断,挤烂,近镜头下,雪花似的的粉笔末,纷纷扬扬;在使用钢笔书写的时候,笔画又粗又黑,墨迹在纸张上氤氲开来,渗透的痕迹,清晰可辨。
看过几遍后,我发誓不再用他的视频来辅助教学。他不知道,这样的示范,意味着什么?会给缺乏判断力和思考力的小学生,带来怎样的危害?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教孩子,全班没有几个孩子的书写姿势,会是正确的。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他在书写的时候,用力为何会那么夸张?是为了显示他书写的功力吗?还是他想当然地认为,书写的过程,天经地义就应该如此。或者,在他看来,汉字的力度,来自于书写者施加的力量。
我很想知道,他用这样的力度书写,一次可以坚持多长时间?书写的速度能达到怎样的程度?书写是否具有连贯性。也许,他经过常年的训练,体力,不是问题。可我们必须明白,我们面对的是,身体很柔弱的小学生,他们每天都有几个小时的书写量。一味地“下死手”,孩子可以坚持多久?
我要求学生书写的时候,身心放松。我在书写的时候,就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书写节奏,调整好自己的书写力度。最可怕的,是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嘴上讲的要轻松书写,却常常压断粉笔头,教育就是无效劳动。严格要求的结果是,书写的速度会受到限制。字是死的,人是活的,课堂上可以将课堂结构更优化点,板书更简洁点,保证书写质量。
一位教师,无论你的书法理论多么厚实,无论你的口才多么好,无论你描述得多么生动与准确,都不可能解决好书写训练中的所有问题。书写,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很私人化的事情,每个孩子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现得尤其重要。技能,不是讲明白的,而是练出来的。比如,我们光嘴上说放松,是远远不够的。怎样放松,放松到怎样的程度,松与紧之间的分寸如何拿捏,完全出于个人经验;更何况,人与人之间,具体情况也会有所差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更为细致的要求。
多年以来,经常可以听到班级管理的神话,也可以见到教学成绩的奇迹,却鲜有让班级中每位孩子,掌握正确的书写技巧,人人写出一手好字的传说。说白了,要让人人写一手好字,教师得下苦功夫。书写存在障碍的孩子,得手把手,一点一滴地教。这个过程,实在是太漫长,太辛苦。一般的老师,吃不了这份苦,受不了这份罪。至少在目前,没有多少人认为,书写笔阅读和作文,更有价值。付出和收益之间,不成正比,“聪明”的教师,不会在写字教学方面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然而,要想实现“人人写一手好字”的目标,教师必须迎难而上,持之以恒。每天的书写时间,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逐一进行指导。每天,手把手教上两三个学生。一个月下来,就有一个轮回,人人都有被老师手把手教的经历。一个学期,一年两年,班级的整体书写水平,一定会有巨大的变化。在指导孩子的过程中,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会逐渐成长起来。
让孩子熟悉你的气味,感受到你的手部温度,甚至倾听到你的呼吸和心跳,是很奢侈的事情。手把手教孩子写字的经历,会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里,陈伟他们求学生涯中最温暖温馨的回忆。甚至,深刻地影响他们的一生。
4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29:10 | 只看该作者
2-20平静自然
中国人热衷于检查评比。领导脑袋发热,制定几项方案,颇有点“春种”的味道;过一段时间,来个大检查,似乎是“秋收”。可是,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工作——“田间管理”。整天坐在办公室,不深入一线,不体会基层的酸甜苦辣,陶醉于一大堆虚幻的数字,能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真正的成绩,不是检查评比出来的,而是执行者自愿接受,并主动内化为自身行动的结果。
书写活动,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不是半会的绚烂之极,而是要贯穿人的一生。学习的时候要书写,工作的时候也要书写,即使退休了,也要笔耕不辍。有句老话“活到老,学到老”,用在学习写字上,很恰当。不要奢望一年半载,就能写出一手好字。真正成功的书法家,是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融入艺术之中,一生都在不懈追求。
书写训练,不是轰轰烈烈的热恋,而是柴米油盐的婚姻;不是麻痹神经的烈酒,而是润心醒脑的清茶。良好的书写状态,不是争分夺秒的百米冲刺,是一生一世的潜心修行。慢慢走,慢慢悟,慢慢积累,慢慢成长,最终,长成一棵大树。自我成长的过程不能省略,自我领悟的过程必不可少,否则,字写得再好,充其量是个“写手”,而成不了“名家”。
书写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考试多得分数,比赛获得个好名次,而是为了陶冶性情,增加生活的趣味,提高生命的质量。有的学校,企图通过搞几场专题培训,举办几场书法比赛,就能能形成特色的做法,靠不住。最有效的,是让每位老师品尝到书写的甜头,让书写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自觉自愿地融入之中。
我之所以反对检查评比,主要是因为评比时呈现出来的状态,泡沫太大,水分太重,呈现的是虚假繁荣。你想啊,上级来检查,每个人都会打起十倍的精神,把最好的状态展示出来。领导走了,一切如故,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如同家里来了客人,你把家里最好的食物全端上来了,满满当当一大桌子,令人眩目。可问题是,家里的生活水平究竟怎样,只有自己心里清楚。客人走了,你的小日子怎么过?
让学生书写时,身心高度紧张,把笔抓得紧紧的,写出墨色浓重的笔画,不是不可以,而是不能持久。给别人做做样子,可以;天天如此,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老师不能坚持的事情,就不要强迫学生去做。学生屈于淫威,暂时接受了,那也只是在大人面前做做样子,应付检查而已。
书写活动,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要把它从生活中割裂出来。书写,是生存的需要,就如同呼吸一样平静自然。做学生的,提笔写字,天经地义,如同呼吸一样不可或缺。真正学会书写的人,是把书写活动当成享受,而不是折磨。学习的时候,一点一滴,规规矩矩,不断研究和总结其间的规律。到了一定的层次和阶段后,就会把所谓的技巧忘掉,书写就成了下意识的活动。书写是个完整而连贯的过程,除了书写前的整体布局外,一旦动笔,就是一种感觉,不会写完一笔停下来,琢磨下一笔怎么写。呼吸的时候,我们不会考虑:我们该使用怎样的频率?每次应该呼入或是呼出多少气体……一切,都是身体所需,自然就好,舒服就好。
不要把书写演化成高强度的精神活动,更不要演化为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你想,无论是精神的高度紧张,还是肢体的高度紧张,都不是生活的常态,都不能持久。不能持久的事物,往往都不符合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我一再强调书写的时候,要放松身心,就是要让书法练习回归生活,回归常态。
4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29:45 | 只看该作者
2-21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业,欲举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以上的故事,名字叫《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中,最经典的一句是: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大方向出了问题,你越是努力,后果越糟糕。
这个故事,三年级就学过。真正领会个中要义,特别是运用于实践之中的,不多。许多人做工作,越来越累,越来越无趣,越来越没有成就感。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方向出了问题。比如,有的老师把自己的成就感,与学生成绩画上等号,但又不愿意钻研教学,搞题海战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学生的痛苦之上。后果是什么?你懂的。
书写是高精度的技巧活,需要一双巧手。我们的手如何能巧?轻,柔,软,绵,都是必要条件。书写之前,身体要彻底地放松。肌肉紧绷,关节僵化,手中之笔,到达不了那些细微之处。现实问题是,绝大多数孩子,一开始拿起铅笔,就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解决孩子 “紧张”的问题,是教师的应有之义。
如同故事中的“楚人”一个样,大多数孩子,在出发的时候,方向反了。书写,是放松运动,本应放松,却奔“紧张”去了。教师、家长不予以制止,还一个劲地提醒孩子:用力书写!脱离实际情况,追求所谓的力度,无疑是雪上加霜,火上浇油。以前,乡间有人得了小病,不去医院,求助于巫术。巫婆画符烧成灰,就着凉水,让患者服用。身体本来就虚弱,再喝上一大碗凉水。小病没医好,成大病了。
君不见,好多孩子,年级越高,书写质量越差?书写量、书写态度的因素除外,是不是,大方向出了问题?年复一年的锻炼,孩子手上的肌肉,逐渐发育完善,力量越来越大,控制起来,越来越困难。退步,情理之中的事。你想,一个顽劣的孩子,遇上一个刚烈的家长,结果是什么?这孩子的抗击打能力,越来越强。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换个温和的老师,常做心理辅导,结果却把他“软化”了。
有人说,孩子书写质量的滑坡,主要是教师的书写不过关。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是教师思维的懒惰,不去研究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跟着感觉去教孩子。方向出了问题,却毫不知情。讲起书写方法和技巧,一套一套的。对吗?来年自己也不知道。有句俗语叫“无知者无畏”,很有意思。无所畏惧,自我感觉良好的,往往是一知半解,或是压根儿什么都不知的人。方法技巧有问题,可能效率慢点,质量差点;要是方向错了,背道而驰,后果是可怕的。用老百姓的一句话来讲:你可以不作为,千万不要乱作为!
有个一年级的老师,把她的孩子带过来,书写了几个字,让我指点指点。孩子写完后,我问她:你觉得孩子什么问题最严重?她仔细审视一番,不自信地说:“用力大,颜色深,笔画太死板!”找得多准。我问她:你有没有研究过,让初学写字的孩子,全身心放松?她一个劲儿摇头。你看,问题就在这儿。许多老师,明明知道,这是个问题,又觉得它似乎并不重要,更没有当成难点,去研究它,解决它。

4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30:16 | 只看该作者
2-22放松三点
任何事情,都有重点和难点。做事,要分清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肯定效率低下。放松,很重要的事情。笼统地告诉学生一个概念——你们一定要放松。甭指望孩子有多大收益。书写时,哪些部位,习惯性地紧张?那些部位,最容易出问题?教师必须心中有数。聚焦重点,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教学价值最大化。
有教师说,放松啊,多大点事,用得着你花上三万字来啰嗦?在我看来,好钢用在刀刃上。花这么多精力来讲放松,值得。它实在太重要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做事,最怕“较真”;写字训练,你必须“较真”。
一般来说,躯干放松容易,胳膊放松比较难,手部放松更难。
让手部松弛,用正确的姿势,轻轻握住笔,不难。难的是,书写过程中的放松。书写过程中,手部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持住放松的姿态。这,就难了。写字,一点力气不用,不现实;力气用大了,肯定出问题。度的拿捏,很重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
小学老师,都有这样的教学经历。当我们讲解、演示握笔姿势的时候,绝大多数孩子,做得很标准、很规范;一下笔,手就不由自主地变形了;三五个字后,把我们强调的,全丢到爪哇国去了。握笔的时候,都是很轻,很柔的;书写的时候,恨不得把笔杆攥破。学生说,老师,我没想这样啊!可是,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情不自禁地这样了。错误,之所以难改,是因为错误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的。
在接触正规的书写训练前,孩子早已开始动笔书写了。他们已经习惯错误的姿势,错误的方法。这些错误,已经成为孩子的下意识行为,支配着学生的大脑,形成条件反射。“运动”与“用力”,成为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一抓起笔,就会莫名其妙地兴奋、紧张。
行为上的错误,易改;心理上的依赖,难纠。每一个早早戒奶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狠心的妈!我一再强调,书写,不只是老师的事,家长也要担负起重要的责任来。在学校靠老师,在家靠老师。老师和家长,都要严格要求。在书写姿势的问题上,没有半点商量余地。
放松,无非是关节和肌肉的事情。书写时,腕关节朝后弯曲,手部才能灵活;手指的所有关节,朝内弯曲,书写更自如。三个点,特别容易出问题:
一是腕关节。倒钩手腕,整只手,就会绷得紧紧的,无法轻松书写出规范、准确的笔画来。
二是中指的第一个关节。用力握笔,这个关节就会内陷,甚至发生严重变形。抓笔太紧,就“死”了。
三是拇指的根部。许多孩子书写的时候,拇指是直的,拇指的根部绷得很紧。
以上,是三个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在我们手把手教孩子书写的时候,要随时提醒他们。当然,我们也要提醒孩子,写几个字,用自己的左手,触摸一下这些部位,看看有没有变得很僵硬。
如果把书写姿势说得再精炼些,那就是:手指的所有关节向内弯曲,手腕则向后仰。正确的书写姿势下,手指基本不动,主要依靠手腕的力量。做到了这一点,就离成功就不远了。
47#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31:48 | 只看该作者
家长问答
1、多长时间,可以练一手好字?
答:书法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一个人的悟性和定力。用“有‘字’不在年高”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定力好、悟性强的孩子,很快就可以上手。我曾教过一些孩子,半个月时间,他们的字,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也许,这一类孩子,是遗落在沙漠里的优良种子,只要有合适的“土壤、水分、阳光”,他们马上可以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反之,自觉性差的孩子,训练的时间再长,效果也不见得好。这些孩子,往往与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总的来说,主要是如下两类孩子:一是被宠坏的孩子。家长过分溺爱,包办一切,孩子没有责任心;二是被管‘死’的孩子。孩子参加的兴趣班太多,疲于本命,什么事都随便应付。
正常情况下,坚持练习,科学训练,半年到一年时间,可以在班级中名列前茅,或是在同龄人中遥遥领先。

4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32:17 | 只看该作者
2、写一手好字,最核心的因素是什么?
答: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在我看来,最核心的因素,是学会“放松”。在放松的状态下,能够流畅自然地书写,是书写活动中最重要的能力。如果不会放松,将难以保证正确的书写姿势,其它的,诸如笔画、结构、章法等,更是无从谈起。
“放松”不是具象的声音、线条、色彩,而是一种“感觉”。“感觉”,是个模糊的概念,需要体验和感悟。最好的办法,是家长、教师握住学生的手,一边讲解,一边轻轻松松地书写。当然,前提是,你自己得学会放松;并且,学生的手到了你的手里,也能情不自禁地放松。这是一种能力,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练就。许多 家长和老师,握住孩子的手后,俩人的手都非常紧,几乎无法正常书写。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家长和教师,不具备教孩子写字的能力。
这让我想起中国的陶瓷制作工艺。陶瓷的烧制,是一项高精度的技术活,也是一种个人经验和感觉。一个优秀的“窑匠”,需要10年以上的积累。能让自己放松,不易;还能让别人放松,更难。成为一名优秀的书法指导老师,也需要较长时间的积淀和感悟。
4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32:46 | 只看该作者
3、孩子的字写得太小,怎么让他放开一点?
答:的确。在日常教学中,我也发现部分孩子的字,写得特别小。这类孩子,大都是心思比较细腻的,以女生居多。字写得小,卷面看起来会比较干净、清爽。但是,过小的字,缺乏个体美感,阅读起来也比较费力。笔画挤得紧,粘连多,容易写粗别字,还发现不了。
     纠正这个缺点,可以有如下办法:
1)让孩子握笔高一点。大部分把字写得太小的孩子,握笔都在“一寸”以下。距离短了,笔尖活动范围小,很难把笔画写舒展。再说了,握笔太低,会挡住自己的视线,笔画写成什么样子,心里没谱。书写,只有依靠感觉了。感觉,有时候靠不住。
2)提醒孩子把“首笔”写长一点,写高一点。一般来说,书写过程中,后续笔画,都是以第一笔作为参照的。第一笔写长了,后续笔画要与之匹配,相应地也要写长一些,否则就显得不协调。所有笔画写长一点,整个字自然就大了。
3)可以选择格子比较小的方格本(或者稿纸)让学生练习。练习的时候,要求他做到“顶天立地”。也就是,写出来的汉字,一般都要与上下边框线接触(部分矮胖字型除外)。有了这样的强制性训练,学生自然会把汉字写大。
要注意的是,不是越大越好。比如,在田字格上书写,要求“顶天立地”,就不太适合。田字格已经很大,写出来的字太大,反倒显得别扭。
5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4:33:16 | 只看该作者
4、孩子的字写得太大,看起来很乱,怎么让他缩小一点?
答:由大变小,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可以尝试下面的方法:
(1)使用比较细的笔书写。用粗笔写小字,难度特别大。笔画粗了,占用的空间大,汉字自然显得庞大。有的同学喜欢用0.5的笔书写作业,看起来黑压压一片,比较脏。缩小后,许多笔画会粘连在一起,看不清楚。所以,必须让孩子使用0.38的笔来书写。这样,缩小后的汉字,依然显得很清楚。精细化化的工作,必须用精细的工具来完成。
(2)让孩子使用方格本书写。方格本比较小,对学生有一定的约束力。在书写的过程中,适度留白,特别注意的是不要触碰警戒线(边框或者下划线),否则重写作业。有了这样的严格要求,再加上方格本的格子比较小,学生会比较小心,写出来的字自然变小了,书写态度也会端正起来。
(3)可以进行对比,引起学生的重视。选择两本作业本,一本字特别大的,一本适中的,让学生观察:哪本作业看起来更舒服?为什么?有了直观的对比,学生就会自觉自愿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需要强调的是,放是一种能力,收也同样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能收能放,收放自如,是我们追求的境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23:10 , Processed in 0.10493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