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身教重于言传 老师经常批评孩子:我已经告诉你无数遍了,看看你的书写,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太令人失望了。无论怎样,单从教师的描述中,我们就发现存在不少破绽。既然无数遍都没有效果的事情,还有重复“告诉”的必要?是不是该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另外,“告诉了无数遍”,有没有问题?告诉,是必要的,但是仅仅有告诉,还远远不够。教孩子写字,说千遍,不如规规整整写一遍;范写十遍,不如手把手,细致入微地教一遍。 身教重于言传,这是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这句至理名言,适用于品德培养,更适用于技能训练。 书写,是个熏染和陶冶的过程。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字写得好,态度严谨,天长日久,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崇拜教师的书写能力,才会不断地效仿。让孩子地身上,带有老师的影子,是教师的成功。 学校引进了某位书法家的书写同步视频,字写得尚可。但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书写的过程中,书法家几乎把吃奶的劲都使上了。用粉笔书写的时候,已经掰得极小的粉笔头,不断被他压断,挤烂,近镜头下,雪花似的的粉笔末,纷纷扬扬;在使用钢笔书写的时候,笔画又粗又黑,墨迹在纸张上氤氲开来,渗透的痕迹,清晰可辨。 看过几遍后,我发誓不再用他的视频来辅助教学。他不知道,这样的示范,意味着什么?会给缺乏判断力和思考力的小学生,带来怎样的危害?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用这样的方法去教孩子,全班没有几个孩子的书写姿势,会是正确的。直到现在,我都不明白,他在书写的时候,用力为何会那么夸张?是为了显示他书写的功力吗?还是他想当然地认为,书写的过程,天经地义就应该如此。或者,在他看来,汉字的力度,来自于书写者施加的力量。 我很想知道,他用这样的力度书写,一次可以坚持多长时间?书写的速度能达到怎样的程度?书写是否具有连贯性。也许,他经过常年的训练,体力,不是问题。可我们必须明白,我们面对的是,身体很柔弱的小学生,他们每天都有几个小时的书写量。一味地“下死手”,孩子可以坚持多久? 我要求学生书写的时候,身心放松。我在书写的时候,就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书写节奏,调整好自己的书写力度。最可怕的,是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嘴上讲的要轻松书写,却常常压断粉笔头,教育就是无效劳动。严格要求的结果是,书写的速度会受到限制。字是死的,人是活的,课堂上可以将课堂结构更优化点,板书更简洁点,保证书写质量。 一位教师,无论你的书法理论多么厚实,无论你的口才多么好,无论你描述得多么生动与准确,都不可能解决好书写训练中的所有问题。书写,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很私人化的事情,每个孩子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现得尤其重要。技能,不是讲明白的,而是练出来的。比如,我们光嘴上说放松,是远远不够的。怎样放松,放松到怎样的程度,松与紧之间的分寸如何拿捏,完全出于个人经验;更何况,人与人之间,具体情况也会有所差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更为细致的要求。 多年以来,经常可以听到班级管理的神话,也可以见到教学成绩的奇迹,却鲜有让班级中每位孩子,掌握正确的书写技巧,人人写出一手好字的传说。说白了,要让人人写一手好字,教师得下苦功夫。书写存在障碍的孩子,得手把手,一点一滴地教。这个过程,实在是太漫长,太辛苦。一般的老师,吃不了这份苦,受不了这份罪。至少在目前,没有多少人认为,书写笔阅读和作文,更有价值。付出和收益之间,不成正比,“聪明”的教师,不会在写字教学方面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然而,要想实现“人人写一手好字”的目标,教师必须迎难而上,持之以恒。每天的书写时间,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逐一进行指导。每天,手把手教上两三个学生。一个月下来,就有一个轮回,人人都有被老师手把手教的经历。一个学期,一年两年,班级的整体书写水平,一定会有巨大的变化。在指导孩子的过程中,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也会逐渐成长起来。 让孩子熟悉你的气味,感受到你的手部温度,甚至倾听到你的呼吸和心跳,是很奢侈的事情。手把手教孩子写字的经历,会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里,陈伟他们求学生涯中最温暖温馨的回忆。甚至,深刻地影响他们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