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记·2015===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01:27:03 | 只看该作者

光荣与梦想

  一些人享有荣光,一些人追求梦想。这是2015年的中国。

  一袭紫衣的屠呦呦站在了斯德哥尔摩的一个领奖台上,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奖章。她始终成长在中国本土,做的是中医药研究。这梦想的张力,足以让世界惊叹。

  一个20年未曾启用的表彰,被授予了102位县委书记。郡县治,天下安,带着“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荣誉,他们回到群众中去,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在贫穷与发展之间,继续在国家政权结构中做好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中国模式的成败兴衰,既考验理念的先进程度,更考验执行的扎实与否。

  回想这一年,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一群老人。时隔数十年,他们的光荣终于来临。

  在九月的阳光下,抗战老兵们挺直腰板,以行军礼的姿势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和平曾是这些人最大的梦想,如今他们迎来了理想中的时代。天空中战斗机喷着彩色烟雾划过,地面上先进的装甲车隆隆驶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最高领导人向世界大声呐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那一天,社交网络中反复刷屏二战后麦克阿瑟的一句话: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不知不觉间,“中国梦”已提出三周年。个人有梦,国家亦然。一些梦想在2015年变成现实图景,更多梦想在这一年变成具体可操作的清单。

  就说路吧。从兰州坐高铁去乌鲁木齐,欣赏着戈壁、雪山与树木,在“青海长云暗雪山”的辽阔景致中,9个小时就能抵达。而从贵州六盘水新修建的机场出发,飞过一个又一个低矮的山头直上云霄,3个小时内就能到北京。从上海到昆明,一条温暖如春的高铁线路,在2015年底传来即将全线通车的消息。

  再说说人。张家口人这小半年很兴奋,自从7月底与北京一道申冬奥成功,这座小城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从2015开始的七年,他们铆足了劲。喜欢孩子的夫妇也有理由高兴,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全面二孩”终于放开。

  同样不知不觉间,“四个全面”也已提出一年。作为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在这一年间大幅向前推进。这是一国之梦,而我们正在大踏步实现的路上。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一年,郑州一位女老师在辞职信中写下这样一句话。2015年行将结束之际,我们表达不舍,然后坚定前行。2016年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4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01:59:18 | 只看该作者
汉语盘点2015:你的年度关键词是什么?








  互联网+、二孩、阅兵、反恐......2015年,哪个词影响了你的生活?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选出的2015年度十大候选字词出炉,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年度关键词。
  二孩
  
  全面放开二孩,一夜刷爆朋友圈。你还生不生?成为熟人间的问候语。在经济起飞阶段,“只生一个好”曾是不二选择,二孩政策是发展新阶段适应性的改革。但如何让人敢生能生,同时保障独生子女权益,公共服务要跟得上。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人口政策一头连着每个家庭的生计,一头连着民族繁衍生息的未来。
  阅兵
  
  阅兵是国之大事,也成了民之乐事。人们为老兵的登场流泪,为高清震撼的精良装备欢呼,为30万裁军的举措点赞,为兵哥哥兵姐姐们的英姿折服。阅出来的不是戾气,而是安心,更是全民参与的嘉年华。因为这支军队早已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他们的衷旨正如同那句响亮的应答那样:为人民服务!
  习马会
  
  66年太长,熬白了少年头,望穿了海峡水;66年也短,岁月斩不断文化血脉,冲不淡骨肉亲情。离别时的话先不要再提,最重要的是携手面朝远方。伸过海峡的两只大手一旦紧握,就不惧什么力量能够将心灵分隔。那些无法归乡的灵魂若是泉下有知,也定会由衷地道一句:你好,先生!你好,中国!
  互联网+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互联网+”渐成燎原之势。互联网不仅仅是工具,而且是提升传统产业如医疗、出行、媒体、农业、金融等领域的孵化器,可望带来新一轮生产力的泉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众包众筹众创,站在互联网的风口,这一代年轻人带着鼠标正在飞起来。
  新常态
  
  2015是中国经济艰难的一年,下行趋势明显,在“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中,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八项规定”和反腐风暴未有穷期,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官场的政治生态正在重构,官员心存畏惧,凛然自律,这也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新常态”。
  打虎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揭秘当年国民党“打虎”功败垂成的旧事。这是“建丰同志”(蒋经国)历史深处的叹息:“我们失败了,也许我们国民党、我们国民政府,都很快写入历史。”今天共产党人严惩不收敛不收手的领导干部,“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定能走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创业
  
  从北京的“车库咖啡”到深圳的“柴火创客空间”,创业成为激动人心的青春鼓点。为经济下行打造新的增长引擎,也是为了给每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搭就一显身手的舞台。当年的“个体户”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破冰,今天让底层青年才俊有向上流动的通道,这是转型期社会活血化瘀、固本安邦之道。
  股灾
  
  2015注定是股民难忘的一年。在超过半年的单边上涨牛市行情之后,自6月份以来,股市频繁上演深“V”反转与暴跌行情,短短三周财富蒸发超过18万亿,相当于10个希腊GDP。政府重拳维护市场稳定,公安部调查恶意做空线索,不是越位,也没有出界,毕竟强力防范金融风险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雾霾
  
  雾霾不散,空气污染,提示“全面小康”遭遇最大短板,环境生态保护迫不容缓。雾霾治理考验政府的担当,治理不力无需“提头来见”,但需要为政者良心的付出;同时离不开全社会的配合,从少开私家车、多用公共交通做起,从规范餐馆油烟排放、减少工地扬尘做起。穹顶之下,呼吸之痛,你我都不能置身事外。
  反腐
  
  反腐无禁区,对腐败零容忍,朝中有人也不行。中央巡视组走遍大江南北,发现一个查处一个。“老虎”“苍蝇”纷纷落马,境外“猎狐”织就“天网”,让贪官无处可逃。反腐利剑所向,斩尽枯枝败叶为民心施肥,为制度性防腐赢得了时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廉洁政治,是执政党的历史责任。
  上榜的热字
  实、跌、拼、廉、稳、强、灾、改、梦、创
  除了国内的热词、热字,研究院还针对国际大事件选出了国际热词和热字。
  上榜的国际热字
  悲、恐、乱、廉、法、俄、难、呦、战、变
  上榜的国际热词
  反恐、一带一路、伊斯兰国(ISIS)、难民、亚投行、巴黎恐袭、共赢、包容、空难、和平
  解读
  根据国内语言资源调查研究中心显示,网友钟爱“跌”“稳”“二孩”“股灾”等和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字词,而凸显今年时政热点的“实”“互联网+”“阅兵”“习马会” “创业”等也备受推崇。
  “廉”“反腐”“雾霾”“新常态”等去年的十大字词今年再度入围,反映了大众对环境保护、腐败治理等社会问题的持续关注。
  “互联网+”这个词在2015年“登堂入室”,无论哪个行业,如果不触网,不与互联网融合,似乎都会被时代抛下。毋庸置疑,它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互联网+”渐成燎原之势,互联网不仅仅是工具,而且是提升传统产业如医疗、出行、媒体、农业、金融等领域的孵化器,可望带来新一轮生产力的泉涌。
  国际字词方面,“悲”“恐”“难”“乱”“反恐”“伊斯兰国(ISIS)”“巴黎恐袭”等入围字词描绘出2015全球被恐怖主义和战乱争端笼罩的悲凉基调。“恐,已成为世界面临的大课题、大考验。
  此外,“呦”和“一带一路”这两个独具中国特色的字词入围,预示着中国将对未来世界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2015年还剩最后半个月,年复一年,时光飞逝,你还记得那些年被我们热捧的年度关键词吗?
2006年
  
  本是一种烹调方法的“炒”字,在2006年被更多的赋予了“炒作”“炒房”“炒股”......与“炒”字一起成为热词的还有”房奴“,而网络词“博客”也被是当年的热词之一。
2007年
  
  2007年,衣食住行的价格“涨”声四起,让人喜忧参半的“涨”字成为了国人在2007年最深刻的体验。同时,“民生”问题也成为了当年民众最关心和政府工作的聚焦点。
2008年
  这一年,中国人民经历了大地震和雪灾的考验,是谓“人心和”;北京奥运向世界展示中国和谐文化,是谓“宇内和”。经历过金融危机、大地震等生死考验的中国人更加明白了“和”的意义。
2009年
  
  2009年,是“被”时代元年。“被xx”一时成为万能句。这个字反应了太多的复杂感情,一切不合理不文明的社会现象开始受到了更多人的质疑。
2010年
  
  继2007年后,“涨”字再次当选年度热词。人们感受最直接的自然是物价、房价等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但是与此同时,“涨”字也在综合国力上得到了体现,我国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2011年
  
  有涨就有“控”。2011年,“控”字反应了政府的努力和百姓的期盼。“控”的流行,折射出了一种节制的生活状态,国家调控层面上更体现出一种斑斓的语言景观。
2012年
  
  2012年,我国在各方面都有大突破,“奥运梦”“飞天梦”“诺贝尔奖梦”“航母梦”等中国梦不仅属于国家也属于每一个中国人。
2013年
  
  “房”在每年的年度汉字中都备受关注,这一年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史无前例。“房”当选2013年年度汉字,是逆袭却并不意外。
2014年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法治”为主要议题,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第一次。无论是“治”国、倡“廉”、抗“霾”、建“网”......“法”都是前提和保障。
2015年
  2015年已经余额不足,哪个大事件让你印象最深刻?你认为最能代表2015的年度关键词是什么?快去评论中告诉大家吧!
(本文内容综合人民网评论、央视新闻,图片来源于网络)


4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1:33:14 | 只看该作者
刘汉俊:祝福掌声中的祖国——致2016
来源: 人民日报 刘汉俊

  制图:蔡华伟

  今夜,我恭敬地把中国地图捧放在桌前,请辛苦了一年的祖国,接受我虔诚的礼拜。这一年,祖国是蛮拼的,人民是值得点赞的,梦想在多彩的版图上绽放。西域的长歌东海的舞,北疆的风情南国的鼓,宽宽的掌声为今夜的中国响起,一个七彩霓裳里的新娘,袅袅婷婷地走向新的一年。
  我祝福我的祖国,永远是鲜花的世界、色彩的海洋。
  中国的地图,是缤纷的世界。山川岛屿、草地高原,我的祖国一年四季花开不败。一夜花千树,十里不同香,花是诗词国的公主、画笔下的葳蕤、乐谱上的灵动。风有信,花有期,正月水仙标清骨,二月幽兰挺芬芳。看桃之夭夭,杏之灼灼,李白桃红春光好,莺飞燕翔柳色新;听牡丹花开富贵,芙蓉蕊放朝晖;闻八月桂花遍地开,九月秋菊处处香。紫荆繁,蔷薇浓,照眼榴花灿灿问;海棠眠,莲花睡,寂寞玫瑰羞羞答。凌霄花的结,紫丁香的怨,人面桃花相映红,心花对对开。莫道凉风木槿篱,暮雨槐花枝,更有寒冬腊月红梅赞,迎春花儿早报春。神州岁岁如花样,祖国年年有花衣,幸福像花儿一样开放。
  春种夏耕,秋收冬藏,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中国地图天天被彩妆刷屏。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绿是春之声;雨打芭蕉叶,春拂江南岸,春是绿之魂。三月风在现场直播春笋拔节的声明、蓼花抽穗的问候、春雨滴答的应答,于是葱绿翠绿茶绿铜绿挤挤密密,松石绿孔雀绿秋香绿叽叽喳喳,一同出席绿的专场;紫云英在微信里转发了自拍照,薰衣草、紫罗兰、紫丁香、鸢尾花在朋友圈里矜持贵气地点个赞;清明雨滴是春天的文字,接到请柬的龙井雪芽碧螺春竞相拔尖,黄山毛峰、信阳毛尖、太平猴魁争献心香,挤挤的,萌萌哒。三山五岳披绿挂,五湖四海起碧波,千里牧场铺翠毯,万顷竹林响苍涛,一个个希望的板块扬起绿色的信号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喜看稻菽千重浪,金黄是收获的色调。银杏的本色,秋桐的成熟,向日葵的谦逊,像一幅幅精致的封底,只等快递的冬雪来刷白。黄灿灿的金桂藏绿叶,黄澄澄的瓜果挂枝头,黄油油的蔴花惹乡愁。酌一盅端午的雄黄酒啊,抿一口陈年的普洱茶,在深黄的琥珀里摇动茶马古道的马帮响铃,在苍翠的神女峰下辨听远去的川江号子。夕阳把金黄的桂冠献给神圣的布达拉宫,夜归的渔歌唱晚辛苦地拉一网酱紫,生活的味道浓浓稠稠。洞庭湖秋水的浩荡,兴安岭秋意的喧闹,塞罕坝秋色的热烈,九寨沟秋韵的浓厚,挤满金色的秋画,把个欧阳修的“秋声赋”涂成“秘密花园”般的斑斓。我愿我的祖国,年年如画,岁岁如歌。
  我祝福我的祖国,永远是诗经的故乡、文化的圣殿。
  中国的地图,是文化的画谱。经典如山,华章似海,我的祖国流光溢彩。大红的中国结牵起亿万儿女的千千心结,高悬的红灯笼守望拳拳游子的眷眷挂念。红福双喜排排坐,迎春对联家家贴。大花轿中谁在坐,红盖头儿谁来掀?出阳关,走西口,一曲衷肠几多愁。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条黄河走半边。陕北的秧歌安塞的鼓,一根根的腰带红火火。龙狮翻舞闹花灯,采莲船儿走千村,一家有酒千家醉,万家灯火一样红。看京戏、听越剧、学南音、唱昆曲,采茶舞曲翩翩起,黄梅戏里来对花。南谒泉州开元寺,东访台湾妈祖庙,西拜喀什清真寺,北望崂山太清宫;八卦阵、太极图、万字符,深奥无底智慧无边。贺兰山的岩画、雷山的天书,谁人能破译?莫高窟石像浑厚中显雄奇、精美中见深刻,佛眼洞穿千年烟云,真谛与谁语,莲花为谁开?应县的木塔赵州的桥,乌镇的水巷岳阳的楼,哪一处不是文化的标题历史的根?青花瓷,红漆器,蓝田玉,紫砂壶,精致的高洁与完美的高贵,是中国文化的气质。古运河的桨声秦长城的砖,未央宫的瓦当紫禁城的门,煌煌巨构是文化的高标,巍峨高墙是历史的重量。中国馆、团结柱、中国印、和平尊,是历史留给今天的红胎记。
  一部中国地图,满幅人类足迹,读得你青丝褪尽,明眸浑浊。看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在周口店的山洞用石斧吃烧烤,看数千岁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在黄河长江边散步;在苍苍蒹葭中听2500多岁的孔子吟诵诗经。在孤帆远影的江岸邂逅送客转身的李白;看北宋的张择端坐在汴京的城墙根下画《清明上河图》,看东晋的王羲之在会稽山阴曲水流觞作《兰亭集序》,看清初的八大山人遁迹空门在青云圃描山水花鸟。残黄的卷帙,风干的典籍,挂在滕王阁的廊壁,秋水一色,意象万千。老子骑青牛,紫气东来;孔子闻韶乐,不知肉味。半部论语治天下,一部史记评天下,谁执牛耳?柳岸一叶舟,桃江半支桨,浊酒一壶家万里,乡关何在,谁有点点愁?东望长江,周郎赤壁山前战火烈,岳飞黄鹤楼上空悲切;北望长空,匈奴玉门关前旌旗偃,汉将交河故城烟尘灭。黄沙尘封的历史,打开来依然惊心动魄、泪如泉涌。喀斯特地势奇崛,像一柄柄干戈耸立,叙说被溶蚀的战争题材;丹霞山色浪漫,像一条条岁月流光,刻录下一首首经典红歌;雅丹地貌雄浑,像一尊尊苍老的英雄列阵,等待考古发掘的深度报道。长风如铁,岁月如磐,额济纳胡杨把坚强凝成雕塑,腾格里骆驼把刚毅走成永恒。卫青李广霍去病,驰骋大漠铸忠诚;抗金名将岳飞、抗元名将文天祥、抗倭名将戚继光,忠义智勇垂青史;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冯子材奋力抗法,左宗棠收复新疆,爱国丹心照汗青,英雄不老,精神不朽。我愿我的祖国,本色不改,气韵长存。
  我祝福我的祖国,永远是生动的画卷,焕新的容颜。
  中国的地图,是梦想的平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执彩练当空舞,我的祖国是七色光的荧屏。南湖红船的霞光,点燃了茅坪八角楼的松油灯、长征路上的小马灯、延安窑洞的煤油灯、西柏坡的电灯、天安门城楼的大红灯笼,栉风沐雨,明亮如昔;映红了五星红旗、锤镰党旗、八一军旗、冲锋战旗,像风云漫卷,猎猎有声。滚烫的铁水、飞溅的钢花绽放橙色的礼花,旋转转的锅庄、泼辣辣的篝火打起橙色的节拍,点燃激情、传递梦想的奥运火炬在接续橙色的信念,神舟号飞船迸射的橙红色火焰升腾起一个民族的信号弹。冲进火海的消防服、防汛大堤的救生衣、地震废墟的救援服、城市保洁的反光衣,橙色是守护神的颜色;城市里某个寒冬的角落,橙色的环卫马夹正和他幼小的希望作亲密的拥抱。落日下的油井勾一身金边,朝霞里的高铁披一溜金衣。铁道旁工棚里微弱的小桔灯,隧道里深远处引路的钠灯,夜海上礁石滩闪烁的航标灯,一团昏黄几多温暖!CCTV颁奖现场“感动中国”四个金黄大字一遍遍被泪水刷得锃亮。手术衣的绿,创造生命的奇迹;马班邮包的绿,是山歌落地的种子。地毯上的国防绿玉树临风,城楼下的中国红亭亭玉立,迎八方来客雍容大方,握天下巨擘真诚有力。迷彩绿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威武的方队是坚固的长城,每一句坚实有力的问候,都得到排山倒海的呼应和忠诚坚定的宣誓。青砖青瓦青石路,青藤青草青云天,青色是故乡的模样、乡愁的碎片。青山绿水红日子,是雾霾消退、扬尘不兴,是洗净了的空气里弥漫青青芳草的味道。把北京蓝、APEC蓝、阅兵蓝、博鳌蓝、西藏蓝,调和成中国蓝,请白云在上面狂草几笔作标题。让中国战机巡视蔚蓝,让神舟飞船驶向深蓝,让航空母舰守护蓝色国土,让蛟龙号潜水器探测蓝海奥秘。看“互联网+”发布经济蓝讯,看北斗导航发射科技蓝光。国家博物馆里的一声宣告,让世界倾听北京的声音,一个古老的民族循着蓝图展翅,在创新中争奇斗艳,在协调中姹紫嫣红,在绿色中郁郁葱葱,在开放中万紫千红,在共享中活力迸发。我愿我的祖国,阳光普照,绚丽竞放。
  今夜的中国地图,灵动而鲜艳;今夜的祖国,是盛装中的新娘。请接受我最热烈的掌声和最隆重的祝福!



4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4:58:1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教育报2015年度十大教育锐评
2015年12月31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教育投入“全浪费论”站不住脚

  【原文摘要】

  教育在缩小贫富差距上确实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但不能由此倒推出贫富分化加剧就是教育投入的过错的结论。一些专家对教育在改变社会不平等上寄予厚望,甚至有些恨铁不成钢,这可以理解,普通人也多有同感。但把因果关系搞颠倒,那就有负专业学养了。

  当前中国的教育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各种矛盾错综复杂,问题也层出不穷。纾解这些矛盾,既要有静下来的耐心,也要有解难题的智慧。专家随口抛几个激起网络舆论的话题容易,但要真正解决教育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恐怕不是信口开河就能奏效的。(2015年1月7日1版 顾骏)

  请相信,这仍是一个拼能力的时代

  【原文摘要】

  消除“拼爹”成为社会主流的假象,必须封堵“拼爹”的各种制度漏洞,让大学生在更健康的环境中拼能力和汗水,真正还他们一个健康公平的竞争环境。

  我们欣慰地看到,放肆的权力正被重新关回笼子,“拼爹”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有些“拼爹”成功的典型正成为“坑爹”的典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对国家有着良好预期,七成多对“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拥有信心。数字背后既有大学生对这个时代和社会的信任,更有对拼能力成为未来社会纯粹追求的期许。我们不可辜负年轻人心中的美好。(2015年1月15日1版 张树伟)

  别急着给高考改革定性

  【原文摘要】

  对于任何高考改革方案,不能只看它是否毫无瑕疵,而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其有没有进步意义。如果有积极意义,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应该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包容,这是谈论问题的基本起点。否则,高考必然陷入一场困境。

  坦率地说,目前的高考改革远非完美,改革方案还需要审慎实施,需要根据中小学和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高度关切公众心声,在改革过程中进一步优化。但是,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夜间或短期内成功,因此,不因噎废食,不过早地给教育改革定性,宽容地看待改革,给改革一定的时间,才是当下最需要的态度。(2015年3月4日2版 别敦荣)

  谁来捍卫儿童的“被遗忘权”

  【原文摘要】

  面对这些日后可能产生争议的“不雅画面”,如何让孩子忘掉过去,健康成长,这便涉及国际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权利概念——“被遗忘权”。“被遗忘权”是指任何公民可以要求把网页上可能会令人尴尬的内容删掉。“被遗忘权”是人的一种权利形式,目的是保障每个个体自由地健康成长。在儿童缺少主体行为意识的前提下,这些画面被成人有意炮制并推向网络,这不就是对儿童的一种侵权行为吗?

  如何从源头上回应儿童的“被遗忘权”困扰,还孩子们一个没有暴力伤疤的童话世界,这不单单是成人需要时刻反思的消费伦理问题,更是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需要迫切跟进的公共治理问题。(2015年3月26日2版 刘涛)

  过去的中师

  【原文摘要】

  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忽然消失,必然会在该系统中引起链式反应。中师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消失后,自然会对教育系统的结构及运行产生影响。

  作为一名教育人,笔者对中师心有依恋。有依恋,就是不希望中师终结,不希望中师的办学特色断档。在这里只能提点希望:一是希望“后中师”在升格后不要丢了自己当年的看家本领,因为那些本领,是让几代中师人领业内风骚数十年的资本;二是希望“后中师”不要向高等师范大学靠拢,办有自己特色的学校,比如,按照中小学的实际需求制定教学标准,开设更多的选修课,培养农村学校急需的“全科”或“多科”教师。(2015年6月18日2版 李曜明)

  是大学让我们变得平庸吗?

  【原文摘要】

  进入大学的我,离之前那个构想中的自己越来越远,离那个曾经不屑和讨厌的自己越来越近。不是我,是我们。怪罪大学也许显得有点推脱责任。但大学就好比一个巨大的鸟笼。要想不被局限于这只鸟笼,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一个如果你挑战成功便可以为自己感到自豪的挑战。但事实是,大多数人并没有打算和意识去挑战,这样的消极和妥协也阻碍了那些积极的因素去感染更多的人。

  最终,我会说,也许是大学让我们变得平庸。因为事实是,我们每个人的无形参与,造就了大学这样一只鸟笼。(2015年6月22日5版 沈柯)

  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也要向“钱”看

  【原文摘要】

  据调查,过去十年,教师工资绝对增长较快,但相对增长缓慢。特别是在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和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后,由于配套不力,不少地方出现了教师薪酬明增暗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教师信心和工作积极性,也削弱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精神负担也远大于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教育观发生偏差,以及教育管理更加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压在教师头上的“大山”多了何止十座?

  在无法有效减轻教师工作强度的情况下,实行教育公务员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大幅度提高教师待遇,或许才是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的良方。(2015年7月3日2版 姚跃林)

  免试入学不该有“特区”

  【原文摘要】

  在一些人看来,相对于“免试入学”,考试分数是一个更能体现公平的标尺。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将其置于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恢复义务教育招生考试,既不符合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也不利于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

  写入义务教育法的“免试入学”是一个普遍和硬性的约束,不应有法外特区。如果有的免试,有的考试,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缓解择校等美好的愿望就可能沦为空谈,动辄“场面震撼”也有负面的舆论效应。今天的义务教育学校,如何更好地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一味地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这一点很值得学校管理者深思。(2015年7月8日2版 汪明)

  别被热点“舆情”牵着鼻子走

  【原文摘要】

  热点舆情事件经常能够挑动人们的敏感神经,但是一些所谓的新闻事实或舆情事件似是而非,背后是存在预设条件的。如果预设条件不成立或存在问题,整个新闻事实或舆情走向就失去或减弱了应有的传播价值。

  预设是逻辑学的一个概念,又称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为保证观点、事实的合适性、准确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在舆论场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看待一个观点或事实时,厘清其预设条件,对于认清事实真相,避免被“忽悠”,大有裨益。(2015年11月9日2版 杨国营)

  期待严肃而有含金量的教育批评

  【原文摘要】

  教育上连国运,下连每个家庭,只有尽力倾听各方批评和建议,不断吸纳更多智慧,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实上,这些年来,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正是在和社会舆论的良性互动中实现的。但对教育的批评,尤其是诉诸公共媒体的批评,最好是严肃的和有含金量的,才更有利于教育工作的改进,也更有利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那种随意性极大的、偏执的和情绪化的游戏式批评,不但降低了公共批评的品质,也对改进工作无益,甚至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负能量。(2015年12月18日1版 张金岭)

    《中国教育报》2015年12月31日第2版





4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5:01:19 | 只看该作者
致敬2016:用理性声音呼唤理想的教育
 2015年12月31日 作者:本报评论部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这是一个所谓“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对于评论人来说,这是难得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说是机遇,是因为观点多元、思维碰撞,更容易擦出智慧的火花;说是挑战,众声喧哗中,保持理性的态度需要更足的定力,发出理性的声音需要更大的胆识。

  有人说,时评是易碎品,短短一篇千字文,往往经不起时间的洗涤、思想的锤炼。但愈是如此,那些能够不因时光流逝而轻易褪色,能够深刻在人们脑海中的好声音,愈显出其难能可贵。

  “免试入学不该有‘特区’”“谁来捍卫儿童的‘被遗忘权’”“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也要向‘钱’看”……盘点2015年我们刊发的一些教育好声音会发现,它们之所以能葆有旺盛的生命力、持久的影响力,源于一个共同的基石:理性。

  理性意味着尊重事实。年初,当个别社会人士信口抛出所谓“教育经费全浪费”的论调,用权威的数据、清晰的事实证明这种论调“站不住脚”,是一种有力度的理性。

  理性意味着传递正气。当有调查显示,为数不少的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认为“现在找工作主要就是‘拼爹’”,我们第一时间发出“请相信,这仍是一个拼能力的时代”的强音,是一份有温度的理性。

  理性意味着彰显专业。2015年两会期间,在对浙沪高考改革乃至整个高考改革方案的讨论中,有人简单地对高考改革方案予以定性,粗暴地加以质疑,资深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别急着给高考改革定性”观点的提出,是一份有高度的理性。

  在我们这个时代,理性几近成为一种稀缺的品质。在教育舆论场,亦是如此。其实,理性也好,偏颇也罢,公众围绕教育热点展开的争议,不同的是观点,相同的是心情,那就是对理想的教育的渴求。

  何谓理想的教育?学生、家长、教师、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媒体抑或其他公众,因为身份、认知等不同,观点和立场难免有所差别。但在向着理想的教育前行的大方向层面,我们应该能够达成一些共识,比如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打破“一考定终身”,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比如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不断缩小教育差距,等等。

  2015年适逢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评估结果显示,纲要确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总体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仅以2015年为例,各项教育改革亮点不断: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启动,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大幅调减……桩桩件件都昭示着改革的决心,展现着行动的力量。

  虽然,在奔向理想的教育的征程中,问题还有很多,困阻依然重重,但我们仍须大步向前,古人有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今人也说过“进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2015年,倏忽而过。抚今追昔,我们向过去一年中,那些富有理性精神、充满建设价值的声音致敬,向勇于发声、坚守理性的写作者致敬,向默默支持、与我们一起捍卫理性的广大读者致敬!

  2016年,以理性为精神圭臬,以专业为思想大纛,以兼容为观点准绳,仍将是我们作为教育评论人的一份不变的坚守与追求。用理性声音呼唤理想的教育,我们矢志不渝,并期待与您携手同行,见证中国教育的新改革、新进步。

  众声喧哗,一朝散尽;理性之音,终将长存。(本报评论部)

    《中国教育报》2015年12月31日第2版





4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5:22:33 | 只看该作者
全面放开二孩,教育咋“接招”?
作者:赵秀红 万玉凤 柴葳 

  五中全会公报建议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专家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新增人口9000万到1亿——

全面放开二孩,教育咋“接招”?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昨天下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的新政甫一公布,立刻引发社会热议。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

  人口政策的变化,影响深远。那么,未来可能会增加多少新生人口?教育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是否能满足新的人口形势?

  如何看待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控制数量的同时关注人口素质的提高

  很多人觉得,“全面放开二孩”的消息来得有些突然。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看来,这一决定体现了我国的人口发展战略。30年前,《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中,号召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是基于当时人口增长过快、过猛的一时之策。而当前我国生育率已出现下降趋势,生育率是1.6。有研究表明,生育率在1.8才有利于经济长期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老龄化社会、劳动力供应、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等方面的问题,都呼唤人口政策的调整,所以国家在取消生育间隔、双独二孩、单独二孩政策之后,宣布全面放开二孩,这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经开始政策的调查研究。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认为,在单独二孩放开两年后,就决定全面放开二孩,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改善人口结构,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过快问题,80后是生育主体,90后人群比较少,既然目的已经明确,早放开比晚放开好。二是政府让老百姓在私人领域有更多选择自由,把越来越多的与个人有关的选择权利,交由老百姓自己来决定。根据他们调研的生育意愿来看,全面放开二孩与当前个人生育意愿基本吻合,一般家庭最多只生两个孩子。

  国家卫计委中国人口发展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许颍特别提示记者,要注意公报中“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的表述:“我国人口发展战略早在2004年就推出,按照既定战略和人口形势的变化,要对生育政策不断调整与完善。人口战略是国家战略的基础,人口发展战略的大方向与提高人口素质、构建人力资源强国、创新能力大国紧密相关,这需要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市场经济结构调整等的通力配合,在控制数量的同时,关注人口素质的提高。”

  未来会新增多少人口?

  专家预计“十三五”将新增人口9000万到1亿

  2013年底,我国提出“单独二孩”政策,从现在总体的情况看,截至今年6月底,目标人群中有153万人申请了单独二孩。据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介绍,整个目标人群测算有1100万。当时,在全国范围内针对6万对符合政策的夫妇,他们做过一个意愿调查,只有60%的人愿意生。也就是说,大概有600多万的人愿意生,申请人约占15%左右。

  全面放开二孩后,未来会新增多少人口,即将来会新增多少学龄人口?

  翟振武向记者提供了两个数字,用以估算新增人口。据统计,2014年只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妇女有1.45亿,抛开现行的已经可以生二孩的所有情况,比如说,双独二孩、单独二孩、第一个是女孩的农村家庭等,整个全面放开二孩新政策的目标人群大概在9000万上下。这其中,40岁以上的育龄妇女占一半。他不太同意之前“单独二孩”遇冷的提法,人口估算是个渐进过程,需要四五年的释放过程。

  张许颍说,中国人口发展与研究中心做了大量研究与测算,总的判断是出生人口会增多,不太可能像有些专家所说的出现人口减少。但是增加多少呢?受制于人口数据、经济数据和参数设置等,估算只能是个区间值。据研究,综合2013年单独二孩以及这次新政的影响,预计在“十三五”期间新增人口在9000万到1亿之间。

  张许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出:“九五”期间我国新增9562万人口,“十五”期间新增8158万,“十一五”期间新增7971万,“十二五”期间预计新增8300万(因为2015年的数据尚未统计出,截至2014年,新增人口6565万,按照增速算,预计为8300万)。

  也就是说,如果新政使得“十三五”新增人口为中间值9500万的话,预计比“十二五”期间多1200万新增人口。

  人口增加教育该如何调整?

  教育结构调整非常必要

  是否拥有一批高素质年轻人,是未来大国竞争或文明较量的重要筹码。人口政策变化后,教育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否跟得上?

  彭希哲认为,生育政策调整对教育可能带来两方面影响,一是因学龄儿童数量变化而带来的变化,二是因对教育需求的提高而带来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人口出生高峰,每年平均大概出生2000万人左右。生育政策调整后,根据符合条件的育龄人数,再考虑到生育意愿,每年出生总量最多也就是恢复到2000多万人的规模。大家对政策稳定有预期,一般不会出现抢生或扎堆生。但是,现在家庭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提高了,在上世纪80年代,可能是大班额,而现在都追求小班教育,这会带来新的挑战。政府应提前做好规划和配套工作,目前在教育资源配置上,还有一些不均衡的地方,如中西部地区对教育的投入远不及东部沿海地区,而全面放开二孩后,受惠人群也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基本来自小城镇、农村或少数民族地区,中西部在教育投入上会面临困难,要适当考虑中西部新增人口对教育投入的需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霓认为,全面放开二孩,将使得城市户籍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因此,在“十三五”以及今后的社会发展规划中,各级各类学龄人口的预测和教育规划就显得更为关键。在做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保障的同时,还应将户籍人口的突破性增量作为经济发展、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提前做好布局。在未来5年内,要重点考虑幼儿教育发展的需求,在幼儿教育资源的布局和发展上提前做好规划。同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比如,通过鼓励兴办民办幼儿园、向民办园购买学位的方式,满足幼儿教育增量需求;适时依据人口发展预测做好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规划,通过民办教育发展为人口发展服务。

  张许颍认为,教育服务基本能满足人口的变化,“十三五”期间新增人口9500万的数字,并不比“九五”期间的新增人口高,教育部门经历了人口峰值的考验。他表示,到“十二五”末期,0至5岁的学龄前人口是增加趋势,而6至12岁的小学人口呈现下降趋势。所以,托幼机构、学前教育等公共服务面临的挑战会比较突出,特别是考虑到人口流动和新政的叠加影响,教育结构的调整非常必要。 (记者 赵秀红 万玉凤 柴葳 10月30日发自北京)

  《中国教育报》2015年10月31日第1版




4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19:03:55 | 只看该作者
♡新♡年♡快♡乐♡!♡幸♡福♡永♡远♡!
4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1 22:29:31 | 只看该作者
年终盘点太多了,看不完就直接看这里吧

季宁静 蔡琳





2016年快到了,你是不是被各种年终盘点给刷屏了?是不是根本看不过来?为了给你节省时间,我们来盘点一下各家媒体的年终盘点都回顾了些什么。

大事国事娱乐事事事关心

先来个全面回顾,腾讯新闻2015年用户阅读报告盘点了年度十大新闻:天津爆炸事故、纪念抗战胜利阅兵、长江沉船事故、习近平访美位列前四位,浏览量都在20亿以上,人均超过一次,看来澎友们还是很关心国家大事的呀。




《南方周末》评选的2015中国高频词也是包罗万象,既有“反腐”、“习马会”之类的时政词汇,也有“优衣库”、“网剧”等社会现象。




最后来看看这一年网络空间的关注点,微博统计出十大流行语,你都还记得吗?




一些“振奋”:外交展国力 剁手买天下

正如腾讯盘点的那样,2015年可谓是悲喜交加、百感交集的一年。先来说说好消息。

2015年,习近平很忙,也很拼。凤凰网通过出访、两岸关系、国内考察、重要会议四个方面整理了习近平这一年的重要活动。



习近平2015外访足迹。制图:凤凰网资讯

除此之外,网购热潮继续升温,2015年的“买买买”发生在哪里?DT财经推出的2015中国剁手地图,用大数据告诉我们,土豪都在哪里。



图片来源:DT财经

图中颜色的深浅代表着剁(真)手(土)党(豪)的密度指数,也就是网购人数在当地总人口中的占比。颜色越亮说明网购覆盖率越高,买买买的更多。最亮的毫无意外地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不过东南沿海一带其实都很亮眼。另外,西藏及青海的两个县在广大的西部地区格外闪亮,但这个作品并没有解释缘由。

一些“沉重”:安全事故、养老、没品新闻

说完了好消息,我们来说点严肃的“话题略沉重”的盘点。比如无界新闻的《为平安而回顾:中国城市安全之金木水火土》。盘点了2015年的安全事件,分成金木水火土五个篇章,其中包括地铁事故、电梯事故、踩踏事件、轮船失事、火灾、渣土滑坡等。

再比如腾讯新闻的《年终策划中国式养老》,通过失独老人、同性恋老人、环球旅行等六种不同的方式介绍了中国养老方式,并还设置了小游戏“测一测你会如何养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为父母或者自己测一测。

在社会新闻方面,腾讯的新闻哥栏目也推出了自己的盘点,颁出“没品新闻”,比如最装逼过度奖“好友十年未见争买单大打出手致骨折”、最人生赢家奖“男子同时交往17名女友 生病时被包围探望”。

展望2016年

新年在即,也总有些媒体展望2016年的国计民生,比如搜狐财经的《2016中国经济十大预测》,替我们预测了明年的经济形势。比如京沪房价、生育政策、延迟退休等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内容。



图片来源:搜狐财经

以上盘点,如有遗漏,纯属意外。


4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 19:24:53 | 只看该作者
2015教育大事记

  1月8日

  教育部关于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为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领导、规划与管理,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等五部门,共同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协调、议事和决策机构。

  1月10日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通知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建设高素质普通高中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队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1月14日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体系和提高资助标准的通知

  奖学金根据中国政府与有关国家(地区)政府、学校及国际组织等机构签订的教育交流协议或达成的谅解备忘录而对外提供,用于资助到中国高等学校学习或开展科学研究的非中国籍公民,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普通进修生和高级进修生。

  1月15日

  教育部关于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通知

  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持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为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各地要加强对《规范》的学习和宣传,制订工作推进方案,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积极通过试点带动,示范引领等方式,推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走上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吸引多方力量参与,加强互联互通,解决好“信息孤岛”问题,有效提升信息使用效率与效益。

  1月31日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2015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调整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前进,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奋斗。

  2月6日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

要切实加强乡村学校教师补充,向本地生源倾斜,优先满足村小、教学点的教师补充需求,进一步提高村小、教学点特岗教师招聘比例,将做好村小、教学点的教师招聘工作作为2015年的工作重点。自2015年起,特岗计划设岗县(市)的县城学校不再列为中央特岗计划设岗学校,不再补充新的特岗教师。

  2月9日

  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

要重点对收支规模大、经济活动频繁的内部机构和下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和重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关注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控制机制的健全性、有效性。通过审计,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推动预算执行更加及时、规范。

  2月12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以支撑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有效机制的构建为引领,以“三通两平台”为重要抓手,全面深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大力提升信息技术安全保障能力,为教育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2月26日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教育督导报告发布暂行办法》的通知

教育督导报告分为专项督导报告、综合督导报告和年度督导报告。专项督导报告是教育督导机构就《教育督导条例》规定的一项或者几项督导事项,对被督导单位实施专项督导后形成的督导报告。综合督导报告是教育督导机构就《教育督导条例》规定的所有督导事项,对被督导单位实施综合督导后形成的督导报告。年度督导报告是教育督导机构根据一个年度内实施专项督导和综合督导的情况,总结形成的督导报告。

  3月6日

  教育部关于做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有关工作的意见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其外文译名应当与中文名称相符。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名称应当反映不同国别普通教育的性质、层次和类别,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世界”“全球”等字样,名称前应加上所在省份或城市的名称,同时,“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必须作为学校名称后缀使用。

  3月9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通知

免费本科医学生订单定向招生计划在有关学校的本科层次招生来源计划中单列编制,计划性质为“免费医学定向”。报考免费医学定向招生计划的考生均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实行单列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在本科提前批次录取,原则上只招收农村生源,在符合投档要求的考生范围内,优先录取定岗单位所在县生源。

  3月16日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学生志愿服务要遵循自愿、公益原则。学生志愿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普及文明风尚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公共秩序和赛会保障志愿服务、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以及面向特殊群体的志愿服务等。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4月1日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工作的通知

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国家专项计划)由中央部门高校和地方“211工程”高校为主的本科一批招生学校承担,招生规模为5万名。有关高校特别是中央部门高校要统筹好招生计划的增量安排和存量调整,综合考虑有关省(区、市)贫困地区生源比例等因素,合理安排分省计划,并向农村考生数量多、升学压力大的省份倾斜。

  4月13日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5月4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取得重要进展,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 

  5月4日

  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

  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学校、社会之间关系逐步理顺,但政府管理教育还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学校自主发展、自我约束机制尚不健全,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和评价还不充分。为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调动各方面发展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必须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厘清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权责关系,构建三者之间良性互动机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6月1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

  为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特制定乡村教师(包括全国乡中心区、村庄学校教师,下同)支持计划。

  6月3日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2015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坚决严明各项纪律和规矩,全面落实治理工作责任,切实解决补课乱收费、择校乱收费、违规招生转学、收受礼品礼金等突出问题,坚决遏制乱办学、乱招生、乱收费现象。

  6月11日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

  6月26日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印发《学位证书和学位授予信息管理办法》的通知

  自2016年1月1日起,学位证书由各学位授予单位自行印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制的学位证书不再使用。各学位授予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学位证书制发方式的调整工作,做好宣传解释,确保稳步实施。

  6月29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的通知

教育部将把治理有偿补课纳入督导检查的重点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各省级教育部门要开展自查,将治理有偿补课纳入专项督导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对《规定》中所列举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对典型案件予以曝光。

  7月13日

  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若干意见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作为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助学贷款经过多年探索和完善,逐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和高校特点的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确保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7月20日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7月22日

  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

  h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是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足球发展水平和成就中国足球梦想的基础工程。近年来,校园足球事业取得了积极进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校园足球定点学校达到5000多所,举办各种比赛10万多次,青少年足球人口不断扩大。但总体上看,校园足球发展还比较缓慢,发展不平衡,存在普及面不广、竞赛体系不健全、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

  7月23日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领导干部上讲台,是中央的明确要求,是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领导干部上讲台,有利于青年学生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了解国情、党情、社情、民情,有利于青年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青年学生坚定信仰,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7月27日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

  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事关意识形态工作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始终摆在突出位置,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7月31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工作的通知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落实咋样?先自查再抽查!教育部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于8月至10月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情况自查工作,自查工作要覆盖每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含教学点)。教育部将对部分地方进行抽查。 

  8月11日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经过各地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民族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素质稳步提升,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广泛开展,双语教育积极稳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人才,为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民族教育发展仍面临一些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整体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8月20日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的通知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中小学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根据学生发展的新特点,我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

  8月21日

  教育部关于印发《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

特殊教育教师是指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机构中专门对残疾学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标准是国家对合格特殊教育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特殊教育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8月28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要求,根据义务教育法有关规定,经国务院同意,决定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8月28日

  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有关要求,落实国家有关职业教育各项决策部署,发挥管理工作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引领和保障作用,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自2015年秋季学期起,倡导践行“改变从今天开始”,实施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

  9月15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改进美育教学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美育提出明确要求。

  10月11日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工作开展的如何,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10月19日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

《行动计划》明确的任务和项目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载体,其中负责单位包含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高等职业院校的,各地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以省(区、市)为单位自主申请承担;负责单位包含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行指委)的,相关行指委可直接向我部提出申请。

  10月21日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10月24日

  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0月26日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年)》的通知

《办法》《目录》的印发实施,是关系我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一项带有全局性的重要举措,对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针对性和适用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学校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宣传、学习和贯彻工作,确保《办法》《目录》的顺利实施。

  10月30日

  关于推进教育领域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的通知

要严格执行教育领域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的相关规定。按照《信访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对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投诉请求,信访人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各级教育部门、各单位在处理信访投诉请求时,要严格遵循“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对信访人提出的投诉请求,能够通过法定途径处理的,应当向信访人详细说明,并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劝导工作,引导信访人通过法定途径按程序处理,不作为信访事项受理。

  11月10日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教育工作特别是提高教育质量作出了重大部署,体现了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把认真贯彻全会精神、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各项任务,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顺利完成教育规划纲要后五年各项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与科学制定教育“十三五”规划结合起来,努力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11月25日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

在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教育领域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重大举措。这有利于推动省级政府统筹教育改革,优化教育布局,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在更高层次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实现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12月7日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的通知

  对新建校舍和采购设施设备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出现重大施工安全责任事故,未严格履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程序出现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出现套取、挪用、截留资金以及举债建设、项目管理失职渎职等违纪违规问题的省份,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开展调查处理。对违纪问题线索,交由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调查,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12月14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教育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的通知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立即成立安全生产大检查“回头看”领导小组,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继续加大对安全隐患的整治力度,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余盲区,对于安全隐患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下大功夫、狠功夫予以解决。(刘继源 整理)





5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 19:26:51 | 只看该作者
他们丰富了时间的记忆:面孔2015  作者:高毅哲 

  他们在2015年给我们鼓舞、温暖和忧伤。感谢他们,丰富了时间的记忆——

  面孔2015

  屠呦呦·功成青蒿素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诗经·小雅·鹿鸣》

  诺贝尔奖对中国公众的精神折磨简直没完没了。以前拿不到奖,人们从头到尾心心念念,总是焦虑我们各种不行;后来莫言得奖,反思声音未绝,因为他拿的是文学奖,不是自然科学类奖;2015年,屠呦呦终于破了我们在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零的纪录,然而她的“三无”身份,依然在引发反思。有趣的是,在舆论持续的发酵中,屠呦呦并没有过多发言,一如既往的低调。

  “屠呦呦”这个名字,直到她2011年拿到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后,才大规模为公众知晓。那时她已80岁高龄。此前,即便在专业学术圈子里,她也长期徘徊在学术共同体之外。她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洋背景、没有院士头衔,没有在国外顶级杂志上发表过科研论文,长期没有获得过任何大奖。她所做的,不过是秉持脚踏实地的科研态度,用很普通的分离技术,千百次的尝试,一点点摸索出了青蒿素。

  如果仅有这样的背景,屠呦呦的传奇色彩还没那么浓,但似乎老天也一定要让屠呦呦成为一个大大的传奇,让她在中国古代炼金术士葛洪的只言片语中寻到灵感,最终完成伟业。诺贝尔科学奖代表着人类最顶尖的科学成就,中国人首次拿诺贝尔科学奖,便源自中国古老文化的“助攻”,实在值得玩味。

  青蒿素是“赛先生”和中国传统医学结合的一抹惊艳。屠呦呦得奖的最大意义,应在于此。东方文明没有产生牛顿,没有产生一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没有做到经验的事物科学化,是近代以来东方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绵延至今的中国文明留下的巨大宝库,究竟还有多少宝藏等待用现代科学进行挖掘?在中国学术界整体还在按照西方的学术路径前进的时候,是不是该有更多的人回头看看,那正默默等待的千年沧桑?

  杨璐菡·基因剪刀手

  我们所能经历的最美好的事情是神秘,它是所有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源泉。

  ——爱因斯坦

  对29岁的四川女孩杨璐菡来说,2015年,或许将是她真正开始改变人类命运的开始。

  这不是拍电影,这并不夸大。现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的杨璐菡,早在2014年就被福布斯杂志评为30岁以下30个科学医疗领域领军人物之一。2015年,她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团队利用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清除了猪基因组中可能有害的病毒基因,扫清猪器官用于人体移植的重大难关,为全世界需要器官移植的上百万病人带来希望,她也因此被称为“基因剪刀手”。

  据统计,如今世界上有200万人缺失器官供体,实际人数或许远远大于这个数字。特别是在亚洲没有器官捐献传统,器官供体缺失不仅是一个医疗问题,更是社会和伦理问题。杨璐菡研究的科学和社会意义,就在于此。

  杨璐菡的教育历程同样值得关注。在她就读的成都七中2004级9班中,有一批优秀学生,其中最出类拔萃的两位,年纪轻轻,却已成为有世界声誉的科学家。一位是杨璐菡,另一位则是同为29岁的华大科技首席科学家、首席执行官李英睿。两人在成都七中读高中时的班主任、生物老师谢华说,接受过国内基础教育、达到世界水平的高层次人才越来越多地出现,也说明国内教育倡导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已见成效,国内中学教育领域的一些成果,已经在杨璐菡和李英睿这一代学生的成长中体现出来了。

  长久以来,在和欧美的比较中,中国的基础教育界一直弥漫着一股自卑心理。这种现象在近年来发生改变,辩证看待东西方教育制度优劣的声音正在加强,而随着越来越多像杨璐菡这样大部分教育经历在国内完成的优秀科学家的出现,我们对中国教育的思考应该更加多元。

  能有机会改变人类命运的个人并不多见,29岁的女孩,就站在这个历史门槛前面。我们还不能妄言未来,但至少,如今杨璐菡已经可以让我们无限畅想未来。杨璐菡说:“科学家最本质的职责就是探索真理,推动社会科学进步。”她能造出那条“铜蛇”吗?让我们等待。

  刘芳·月光奏鸣曲

  残暴的时间和腐朽商议,

  要把你青春的白日变成暗淡黑夜。

  为了爱你,我将和时间对抗,

  它从你身上夺走的,我会重新嫁接。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如何让一个热爱生命的人,向世人展现出她对生命淋漓尽致的热爱?

  说来残忍,有时候,她需要的是失去。要想得到生命的色彩,先要失去生命的色彩。

  人生往往充斥这样的悖论。区别在于,强者把悖论活成生命的结论,弱者则在悖论中奔突,沉沦。

  刘芳属于前者。2015年,很多中国人认识了刘芳。这个被誉为中国的海伦·凯勒的女教师,早早迎来命运的审判,在10年里,一步步迎来注定的失明,又在黑暗中抓住光明,活出生命的色彩。

  眼前的黑暗和生命的多彩,已经相互缠绕,难解难分。

  在被媒体争相报道后,她又写了一篇《我是谁》,讲述没有被媒体报道的事情。

  原来,她没有一开始呈现给大家面前的那样坚强完美,她“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角”。

  但是,她可以享受孤独,“黑暗里的人不得不接受孤独,而我在黑暗中从不惧怕独自静默。灯光宠坏了黑夜,黑夜变得烦躁不安,黑夜里的人们也烦躁不安,我却能在彻底的黑暗中静下心来”。

  寂寞和孤独,是两回事。寂寞的人,渴望和别人说话;孤独的人,内心已经充盈到不需要跟人打太多的交道,因为你可以跟天地精神往来。

  刘芳的人格魅力,大抵来源于此。学生们那么认可她,根源也在于此。

  有时候,好的教育,真的不需要说太多。

  在贝多芬的著名作品《月光奏鸣曲》中,人们听到如水的柔情,也听到无限的愁思。当乐章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时,一切突然沉寂下来,但汹涌澎湃的心情并没有就此平静,依然冲击着胸腔。

  在刘芳的心里,一定有着属于她自己的一曲《月光奏鸣曲》。

  陈晓冬 吴辉· 父亲的家书

  云把水倒在河的水杯里,它们自己却藏在远山之中。

  ——泰戈尔《飞鸟集》

  2015年,两位父亲各自以一封家书的方式,在网上不大不小地火了一把。

  一位父亲叫吴辉,是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的副教授。他的女儿吴阳2014年考入西南林业大学。女儿高考后,吴辉把一封家书交给女儿,后来女儿把它贴到网上,引发网友竞相传阅。

  家书里,吴辉用平实的笔触,把自己关于道德、专业、知识、恋爱、竞争等大学生活诸方面的思考,充满人文情怀地向女儿娓娓道来。

  另一位父亲叫陈晓冬,是宁波的一名企业董事。陈晓冬的儿子一心向往去北大学化学。在无数的反对声中,儿子最终决定通过化学竞赛,考入北大。陈晓冬的家书记述了这一过程和内心的感悟。网友们看到了一个懂事、独立、对人生方向有着清晰把握的孩子形象,更看到了对孩子的选择理解、包容、尊重和支持的深沉父爱。

  两封家书引起了当事人都没有想到的广泛反响。我们要为两位父亲鼓掌。他们首先把子女当作和自己人格平等的对象,其次他们有足够的学识和涵养,使得他们可以和子女取得良好沟通。

  这并非易事。因为面对这两封家书,很多家长的声音都出奇一致:要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得当;说出了我心底所有想说又说不好的话……当下的中国,人们追求各自的社会角色,并在很多方面取得巨大成功,然而回到家中,却做不好最本分的角色:父母。当这一断裂体现在农村,我们更感忧虑:很多父母尚未在剧烈变革的社会中寻求到安身立命的角色,就又把这种茫然和孤独匆匆扔给懵懂的子女独自面对。

  关于社会财富,我们不患寡而患不均,并为此创造了一系列宏观干预工具,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但关于隐性、私密的父母与子女的亲情,社会依然办法无多。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亲情的贫瘠往往毁灭家庭,当这样的家庭广泛而真实地存在,撕裂的将是整个社会的躯体。对此,我们无法无动于衷。新的一年,我们期待面向妇女和儿童的社会帮扶体系更加完善,期待城乡社区干预力量能蓬勃生长,期待各种家长学校能有效运作,向那些仍处茫然之中的父母、子女伸出援手。

  孟瑞鹏·超越罗生门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北岛《一切》

  2015年2月26日下午2时30分左右,在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就读的大三学生孟瑞鹏因救两名落水女童,不幸遇难。原本清晰的事实,却差点演变成一场罗生门叙事:两名被救儿童在接受采访时说,三人是一同掉下水的,被救儿童的母亲也否认了孟瑞鹏的救人行为,称孟瑞鹏是意外落水。一天过后,落水女童的母亲承认,自己因为害怕担责任和赔偿,一时糊涂,选择说谎,但后来实在无法忍受良心煎熬,最终承认事情真相。对遇难的孟瑞鹏,对悲痛的孟家父母,这可算一点点安慰。

  如今再次翻开这条2015年年初的新闻,我们可以看到,对这样的剧情,很多人都对得救者进行了批评,不过,这些批评,都集中在道德层面。

  还记得张华吗?那个同样因为救人而遇难的大学生。时光倒回30多年,1982年7月11日,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为救跌入粪池的老农,不幸牺牲。

  当时,社会上也有激烈的讨论。但讨论的焦点是什么?是张华救一个老农值不值。那时候,得到很多人认同的观点是:大学生的社会价值比老农社会价值高,一命换一命对于社会来说是亏本投资,所以张华救老农不值得,是“金子”换“石头”。

  这样的讨论放在今天,想必会让很多年轻人觉得可笑。人的生命是平等的,这已经是社会常识。人们不会再说出一个老农民就该死、大学生就不该死的话,甚至人们已经树立这样的观念:在遇到危险时,年轻力壮的男性应该让妇孺老弱先撤离危险地带。人们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的文明准则,再去讨论这些问题会令人感到莫名其妙。

  我们不再讨论大学生救人值不值,我们只关注人性在考验面前能否守住底线。中国社会的进步,就这样悄然发生。

  我们要感谢张华、孟瑞鹏们。他们的纵身一跃,检验出了变革年代中的不变,也验证了变革年代的剧变。

  孟祥见·为科学殉职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2015年12月18日,北京正值深冬,万木萧瑟。就在这一天,从清华大学何添楼里传来的一声巨响,震破了校园的冬天,也震碎了孟祥见一家的人生。

  当天上午,清华大学何添楼实验室发生火灾、爆炸,32岁的博士后实验人员孟祥见不幸遇难。12月20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公安分局向孟祥见家属通报了事故现场勘查结果及初步结论:排除刑事案件可能,其实验所用氢气瓶意外爆炸、起火,导致孟祥见腿伤身亡。

  于家人来说,孟祥见的死是一场意外,家族的悲剧。孟祥见老家在安徽农村。由于家境贫寒,孟家曾经连续三年没有好好过春节,有一年只是买了2.8元的猪肉。父母给子女的生活费,也需要错开时间来给:上半个月先给一个孩子400元,下半个月再给一个孩子400元,不然凑不齐。

  孟祥见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曾跟母亲说:“一旦我毕业了,就不要你摆地摊了。”

  孟祥见对化学的热情,由来已久。高一时第一次化学实验课,做氢气的相关反应实验,孟祥见听得很认真。当时条件艰苦,可供参考的资料极少,孟祥见经常在课后找老师把资料借来再次研究。

  他先是在安徽念完本科,后来考到上海读研究生,接着又去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读博士。在清华做博士后的日子里,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10点半,朋友们要是打电话给孟祥见,他多半都是在实验室里。本来,博士后出站后,他应该去南京一所高校当副教授的。

  在清华大学学生们献给孟祥见的鲜花中,有一张纸片,写着“祥见走好,科学永远记得你”。在公众长久的意识里,“为科学献身”更多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口号,然而这一场事故,让人们明白,它也很有可能成为真真切切的现实。但是人们不会停下追寻的脚步。科研的魅力,源于人类从起源之时就萌生的对万物的向往。最骄傲的战士,永远倒在冲锋的路上。(中国教育报记者 高毅哲)

    《中国教育报》2016年1月1日第4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9:30 , Processed in 0.1041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