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94.3%青年表示微博已改变自己的生活 专家提醒博友,阅读微博时会有风险,不能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
2010年8月11日,重庆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大二学生王凯在接受媒体采访。王凯家住舟曲县县城,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他一直用手机上网,通过微博发布现场的灾情,引起广泛关注。 CFP供图 “微博让网友的心和我们舟曲紧紧地连在一起。”8月20日,重庆理工大学外语学院大二学生王凯,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自己的生活完全被泥石流和微博改变了。当他8月8日发出第一条微博时,根本没想到会受到那么多人的关注和鼓励。
在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王凯以“Kayne”为名发的微博成了网友甚至媒体了解灾情的重要信息源。仅8月9日一天,他就发了100多条关于灾区情况的微博,在网上被迅速转发传播,部分图片被各大网站转载。有媒体说,“他一个人就像一个通讯社。”现在,王凯微博上的“粉丝”数量已经超过1万人。
被微博影响和改变的不只是王凯,日常生活中上微博的人也越来越多。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清研咨询对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8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1.6%的人不超过40岁),92.4%的人上过微博,其中45.3%的人“经常上”。94.3%的人表示微博在改变自己的生活。
“微博的新闻不一定是最快的,但是我最想要的” 在中国外文局工作的丁洁,坦言自己一个月前开微博纯粹是“跟风”,但越上越觉得好玩实用。“我平时工作忙,没大段时间写东西,微博可以用一两句话把自己的感触表达一下。和同事、朋友分享信息也很有乐趣。”
最近,丁洁加了“有报天天读”、“三联生活周刊”等几个媒体的微博关注,基本不用再看网站新闻了。她觉得,微博的信息相对于一般媒体,有更强的指向性和可选择性,“它的新闻不一定是最快的,但是我最想要的。”
人们上微博通常做什么?调查中,“了解最新资讯”成为首选(73.5%),排名第二的是“参与感兴趣的话题讨论”(66.6%),第三是“了解朋友动态并保持联系”(52.1%)。
接下来的排序依次为:发布自己的近况、感想(50.0%);关注明星、名人(49.8%);关注各行业专家、拓展知识面(39.4%);提出问题、寻求建议(38.6%);消磨时间(37.1%);关注官方微博(30.6%);扩大交友圈(30.1%);关注客户等工作合作伙伴动态(22.7%)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