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遥看天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孝感管季超/武汉王景应和‘陈振濂书法蒲公英计划’公益行动!

[复制链接]
491#
发表于 2010-12-11 00:18:18 | 只看该作者



























































































































492#
发表于 2010-12-11 14:58:11 | 只看该作者
“水墨茶道”书法大赛征稿启事

  一、活动缘起
饮茶追求朴素、廉洁、宁静、清雅、淡泊、去欲、和睦、互敬。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文人雅士无一不喜好饮茶。茶在生活中的地位,由疗疾的良药、提神的佳饮、交友的雅物一直上升到事艺的清品,出现了诸如“以茶代酒”、“陆纳杖侄”等佳话,在唐代,茶文化已经上升到茶道的境界了。
  爱品茗者,欲达高雅之境界;善水墨者,兼修宽厚之操德。修身,养性,二者缺一不可。
  为倡导书法艺术生活化,发掘书法与茶文化的丰富关系,本报联合福建安溪五府茶业有限公司,特举办“水墨茶道”书法大赛。
  
  二、征稿要求
  1、内容为与茶文化相关的诗、文、联、赋等,可以是历代作品,亦可以自我创作。
  2、书体、形式不限,作品尺幅不限。草书、篆书须附释文。
  3、每人投稿最多不超过三件,不退稿。
  4、作品请勿装裱。请用铅笔在作品背面右下角工整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年龄、性别、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及邮编。以挂号或特快专递方式寄出,信封上注明“水墨茶道征稿”字样。

  三、征稿对象
  海内外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均可参加。

  四、作品评选
  1、特邀专家组成评审会,负责评选工作。
  2、设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优秀奖50名,颁发奖牌、证书,并赠送精美茶礼品。
  3、评审结果在《书法报》和书法艺术网上公布。
  4、《书法报》开辟“水墨茶道”专栏,选刊优秀书法作品。
  
  五、征稿时间
  自即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以当地邮戳为准)。
  
  六、收稿地址
  (430077)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路翠柳街1号书法报社
  收稿人:谭琴文
  电 话:027-86772833 86790577
  传 真:027-86797177
493#
发表于 2010-12-11 19:03:00 | 只看该作者
494#
发表于 2010-12-12 17:53:26 | 只看该作者
  湖北省首届书法节高校教师书法展,于2010年12月10日(周五)上午十点在江汉大学美术馆开幕,展出作品120余件。

495#
发表于 2010-12-15 09:31:13 | 只看该作者
刻字古时候人们用刀在木头或石头上掉可出文字,而当今的人们能用多种方法在多种材料上雕刻各种字体,如:石材,木材,   玻璃,瓷砖,甚至在金属上都能雕刻。

发展历史
  
    刻字,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已有六千多年之久,起源与古代文字的形成同步,但一直以来,它只是书法的附属艺术,到了封建统治走向崩溃之时,也伴随着走向衰落。   八十年代中期,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沉没,刻字才在书法艺术复兴道路上被一些书家重新进行研究,介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它大多只局限于自娱,如今科技与社会的进步,现代都市文明冲击下的文化生活,人们已经越来越远离古老的传统艺术,终于,我们才意识到把书法和刻字的结合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才能给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与时代的创新。   

    刻字主要分为传统刻字与现代刻字。前者主要表现为书法的翻刻、复制、和书法神韵的再现,也是书法的再度创作,使书法更具有立体美、材质的肌理美及高雅的色彩装饰美;而现代刻字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刻字艺术特有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是一种“表现”艺术,同时,现代刻字也离不开书法,也是以书法作为第一媒体的艺术创作,这就要求刻字家不但要有书家的功力和情性,还要从篆刻、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体味其表现汉字书法情性和思想内容的章法、刀法、色彩等形式,去创作经过迁想妙得出来的具有丰富艺术意蕴,深邃艺术意境和生动艺术意趣的作品

    近年来,刻字作品在日本国内自不待言,就是在文化迥异的外国,也得到了深切的关心和理解。
   
    刻字有悠久的历史,而现代的刻字则是生活于现代的人们的书法表现形态。自己书写、雕刻,用眼也动手。由强烈的手部感触传来激动,这就是现代的刻字书法。刻字的作品作为现代生活的室内装饰要素而得到很高评价,可以说是由于动人的立体造型美所使然吧。

一、 刻字的历史回顾

    刻字作品是近几年才兴盛起来的,然而翻阅书法史,见到其中大量的刻字,就会使人惊异得好象现在才知道似的瞠目而视。
书写用具发明以前,在太古时代,刀是世界上共同的书写工具。特别是书法史看到的金石文字,大部分是使用刻刀的手艺。作为金石学研究对象的刻文和碑文,是以刻字为基础而存在的。

    由古代甲骨文开始的刻字历史,也是书法的历史。
   
    写字的人进行临摹时,是把碑版法贴当作典范。这些大部分是用刀刻的。各种各样的碑贴起到了永久保存真迹的作用,它的存在价值是很大的。
用笔写的原作,其笔意以刀意为媒介转入碑刻,得以流传到今天。

    我们临摹碑版法贴时,把刀意转变为笔意的情况是很多的。可以说,碑刻有把笔意变为刀意这一面;临摹则有把刀意变为笔意的另一面。由笔意产生刀意,由刀意产生笔意。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刻字大概是以下三种情况:不起稿在材料上直接刻字;在材料上起稿刻字;取出稿的双钩字贴在材料上刻字。

二、 笔和刀的相互关系

    无论所谓的笔锋还是锋尖,都是把笔比作刀。书法作品中也常使用锐利的线条,刀切似地流畅的线条等话。这显示了笔和刀、笔意和刀意潜在关联的一个例子。 由过去表现深入而有力的笔画的锥画沙这样的话,以及表现笔画切入之深之强的入木法这样的话,可以认为书写活动不只是局限于写,也暗含着刻下、刻入、楔入等等作用。 此外,篆刻家把篆刻刀或印刀别称铁笔,而另一面也有把笔比作刀的。

    这样看来,笔和刀有极密切的关系。因此,把书法的领域只限于笔墨纸砚是不全面的。在广义上把书法的世界扩大到包括刻字在内,是极其自然的。

三、 刻字作品的性格与结构

    例如把颜真卿《祭侄贴》的草稿(笔写的)与刻本作比较,取出第三行蒲州二字来看,特别是从对枯笔的处理来看,刻本下了怎样的功夫是不难了解的。
如果说原作是原型,那么可以说,刻本就是显型。原型的笔意以刀意为媒介成为显型而感染我们。显型中,显示出具有原型特征的浮雕文字。

    原作中不清晰的线条,在刻本中通过刻刀表现出毫不含混的清晰线条。即便是枯笔,其高超的处理手法,也使我们的视觉得到严密吻合的感受。

    我们临摹在上述原作和刻本都有的情况下,用刻本进行临摹反而容易,这不是由于显型化的特征易于抓取吗!

    这就是制作刻字作品的极为重要的原因。然而,在一般墨写的书法作品中,有渗洇、飞白、浓淡等特征。例如在和纸(又名唐纸)上行笔,笔画周围的渗洇,对笔画有适当的掩饰作用。这是感觉上的一种妙趣。但如果换一种看法,则渗洇就成了笔画与空白之间的附加的晕缘,这会在情绪上引起暧昧的知觉印象效果。刻字则不允许这种情绪上的暧昧感。

    其实,要么尽量避开对渗洇较多的原作进行刻字,要么把它刻成实画。这种没有暧昧感,大胆直率的表现方法,可以叫它做显性的表现。

    飞白是半实半虚的线条。上述《祭侄贴》中州字的飞白部分,正是这种极漂亮的飞白手法。在刻字中,将原作这种墨写的潜性的表现,转换成显性的表现。但也并非是单纯的显性表现,而是把原有的潜性表现照原样变换为显性表现的地方,保持原作淋漓尽致的妙趣。

    如果做进一步的比较,与墨写时笔纸共有的柔性相反,刻字所用的刀和材料都是硬的。以两者完全相反的性质,在刻原作的柔软线条时,也能刻出视觉上感觉到的柔软性。

    还有,体现着忠于笔意的线条强弱、粗细以及抑扬,有时连藏锋、露锋,也都能明确地刻出来。
即使地采用全是刀意的刻法时,原型中仍然潜藏着笔意,看一看《龙门造像记》等作品,就清楚了。在刀意占上风的碑刻背后,可以说笔意还是它的根据。

书写和刻字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书写 原型 笔意 潜性的 柔纸 柔笔 湿性的
刻字 显型 刀意 显性的 硬板 硬刀 干性的

四、 现代生活与刻字

    无论如何,刻字作品在书法的领域里出现了,全日本刻字作家、刻字爱好者的人数正日益激增。
    刻字作品被广大的一般群众所接受,不只是在日本国内的地位如此,在语言、文字、风俗不同的世界各国,包括意大利、法兰西、西班牙、美利坚、巴西、夏威夷等地,也得到深刻的理解与共同感受,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雕刻是人类本能的表现欲之一。在古代世界的任何地区,都在石料上或者刻画,或者刻象形文字,或者刻原始文字。

    现代刻字作品的迅速发展,单只抓住从篆刻部门分化出来这个现象,是不能理解的。建筑样式的变化引起对书法作品需求的变化,例如高级公寓以及日本式住宅,都需要与之相称的装框式作品,这是刻字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有一种见解认为,现代触觉时代,或者叫做感觉时代,Feeling时代。这样,可以说从一向对书法作品只重视觉效果的一边倒,发展到要求有触觉的作品。
而且,在现代高度机械化的社会中,对手工制作的憧憬以及想得到完成后的喜悦,这种愿望支配着人们。毛笔的书写作品,依赖于托裱等装饰。与此相反,刻字作品不需装裱。完成一件作品,确实使人沉浸在从头到尾都是一手制作的乐趣中,能够体验到所谓真正手工制作的妙趣,或者叫作醍醐般的妙味。
就连不太关心书法的人,也会被刻字作品吸引住。这可以说是刻字的魅力。通过刻字,反过来能够对书法更加关心。

    这一点确实与通过显型来认识原型的作用仿。而且对一般人来说难以理解的书法作品的契机。

    如果广泛地想一想,不是可以说,刻字作品是生活图案的要素吗!
496#
发表于 2010-12-17 16:12:44 | 只看该作者
管老师的帖子总是有看头!
497#
发表于 2010-12-24 14:26:49 | 只看该作者
498#
发表于 2011-1-3 07:51:10 | 只看该作者
明天又开始上班了,刚好又是我值班!
499#
发表于 2011-1-6 17:55:10 | 只看该作者
本站资深注册会员/特约专栏作者王景书法论文选目
01、对东汉蔡邕书法理论美学价值的研究

02、东汉赵壹《非草书》理论价值的思考

03、东汉崔瑗《草书势》书法美学思想探微

04、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书法理论的研究

05、传东晋卫夫人《笔阵图》及其理论价值的思考

06、唐代欧阳询书论中的书法美学思想

07、虞世南书法理论中的美学思想

08、唐代孙过庭《书谱》理论价值研究


09、从“近取诸身”看孙过庭的书法主体论立场

10、唐代孙过庭《书谱》及其考释

11、孙过庭《书谱》对唐代草书发展的贡献

12、虞世南的君子气度与初唐书法艺术的历史选择

13、《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草书创作规律的揭示

14、钟繇书法艺术特点及其承前启后的史学意义

15、南朝虞和《论书表》中的妍质辨证观

16、黄庭坚论书跋语中书法美形态的认识

17、临与摹的深层思考——读南宋姜夔《续书谱》后札记之一

18、篆书的发生学阐释与其形质内涵

19、秦代书法发展的复线形态和意义

20、小篆在上古文字学和秦代书法发展中的双重意义

21、汉代隶书风格多样化形成的原因

22、书圣王羲之与其追随者之审美追求

23、《郑文公碑》的理性性格与尚法意识的开启


24、秦汉简牍书法在书法创作中的意义

25、碑刻隶书取法中墨法意识的调动

26、从石刻与墨迹谈书法取法之立场

27、阮元“南帖北碑”论的现代阐释

28、中国书法墨法意识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阶段

29、传统书法中“力”的表现途径

30、书法艺术载体的视觉选择和现代阐释

31、书法语言模式的提出:“永字八法”

32、从“九势”到唐代中锋理论的确立

33、书法笔法中笔锋运用二十例


34、书法临摹意识与主体意识的转换

35、书法临摹的现代转型:字帖媒介和多元阐释

36、书法临摹中主体介入对书法形象表达的侧重

37、静态临摹与动态临摹之比较


38、鬼神莫测的张旭草书《古诗四帖》

39、飞扬纵逸的傅山《草书千字文》


40、硬笔临古帖的现实意义

41、当代硬笔书法的未来取向

42、硬笔书法学习中几个基础问题的思考

43、硬笔书法临摹过程中的分析意识

44、影响硬笔书法艺术美感的几个因素

45、硬笔书法作为书法学分支学科的独立意义

46、对中小学生硬笔书法(书写)训练中界格使用规格问题的思考


47、关于天河中学师生书法(书写)基本能力与学习态度的调查报告及相关对策研究

48、对天河中学书法课题研究实施中学生学习环境的审视

49、天河中学《农村初中学生书法能力培养》课题第一阶段研究报告

50、由天河中学美术教科书循环使用展开的调查分析与反思
500#
发表于 2011-1-6 17:56:03 | 只看该作者
耐力——我艺术追求中的原动力(代序)
闲暇时,我很喜欢读《庄子》,尤其是喜欢他的开篇之作《逍遥游》,每次读都有一种感动,鲲鹏体大,却还要凭借风力,抟扶摇而上飞向更远方。我想,这定然是一种信念,而支撑这种信念的则是那股坚韧和执着的力量。我的所感、所悟,我的爱难释手,却也正因着这种力量,沁入我的心智、渗入我的胸怀。于是,耐力,也不期而然地成为了我艺术追求中的原动力。

我虽非鲲鹏,不敢奢望远方。但这绝不意味着我缺乏它的那种执着精神。在艺术世界十多年的游历中,我恰恰又似鲲鹏,心志高远。

读初中,我开始接触艺术,认认真真的练字、作画、读书。当同学们在聊天和游戏中打发时间时,我则躲在画室一角,如丑小鸭般涂画着心中的梦想,那份孤独因着对艺术的想往而伴随了我整整三年。

初中毕业考入艺术师范,是我人生重大的转折。而我对艺术理解也因着丰富的学习生活逐渐加深。每天教室、寝室、画室三点一线,白天画画,晚上练习书法;上午素描,下午色彩;回寝室也不厌其烦地翻着那一本本在别人看来枯燥无味,而我却对之如获至尊的理论书籍。寒来暑往,不经意间,我从学生变成了老师,我也由开始面对艺术的一般喜爱变成了衷爱,由兴趣变成了志趣。其间的孤寂与快乐,恐非有类似经历者难以体味,那份孤寂中的快乐又因着我对艺术饱满充盈的激情和神往而伴随了又一个五载。

成为教师后,我开始教育后学,在教育工作中我以百分之百的热情投入其中,让我的学生通过我的讲授懂得艺术、亲近艺术,能在文化学习之外,多一份对艺术精神的体验。而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余,我也不忘对艺术继续追求。对我而言,工作的稳定、工资的稳定、生活的无忧无虑并没有影响我作为艺术信徒对艺术的崇敬与追求。我几乎不分白天黑夜的读书、写字、画画、写作。于是,每一次疲惫被驱逐后,我都会发现书架的书多了、地上的书作堆高了、书案上的文稿加厚了。这时,我才可以说真正体会了什么叫读书至乐、什么叫孤独并快乐着、什么叫清苦、什么叫曲高和寡、什么叫付出就有回报……而这一切,归根结底,就是一股力量的支撑,只不过这股力量在我的身体和意志中不断发展变得强大。我就把这力量定义成耐力,艺术追求的耐力。诚如别人所说,耐力是一种不显山露水的执着,是一种不惧风畏雨的坚韧,有了它我们还有什么艺术高峰攀越不了?还有什么艺术困难不能解决?

今天下着雨,但我艺术的天空一片晴朗,当外面的世界渐渐沉睡时,你会发现有一个房间还有光亮。在那浅浅灯光的书斋暗角,你会发现一个我,在午夜的伴随下、耐力的祐护中,我又开始了艺术之旅的独行跋涉。心能想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不错的!

第二天清晨醒来,妻子告诉我,昨晚我讲梦话了,梦呓中能清晰可辨的只有语重心长的四个字:艺术万岁!




王  景

二零零八年五月二十七日于天河中学七(5)班教室







后   记

已经记不清楚是什么力量让我从事书法和教学理论的研究,只知道我的第一篇稍微正式的文章写于1999年。时至今天,我已陆陆续续完成了180多篇大小文章,发表了70多篇。该是总结一下的时候了。其实在这之前,我自己也汇编过几本小册子和三套完整的艺术论文集,自己打印、自己设计封面和版式、自己装订、自己欣赏,倒也显得其乐融融(当然,也可以说是孤芳自赏)。但是,回望自己的书架上,总是没有一个短小的精选本,于是,在繁忙之余,便有了这两卷旧作和新作的汇编。

按照我的意思,在我所有的文章中只选择了50篇,其中的近40篇已经发表于全国各类书法专业报刊和杂志,也是前面十年中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作品,虽然在行家眼里不足一谈,但对于我这样一位非业内人士而言,能坚持下来,实属不易。故而,便将此卷论文集算作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一种阶段性的总结。研究肯定会继续,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努力,多事学问,以勤补拙!

最后,要特别感谢给予了我启蒙之恩的张德全老先生,给予了我专业指导的已故前辈李井方老师,给予了我学术支持和动力的湖北美术学院王志新老师和沈伟博士。客观地说,没有他们的指导和鼓励,也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执着。当然,还要感谢我亲爱的父母和妻子,没有他们在生活和经济上的照顾我也不可能抽出大量时间和精力从事书画学习与研究。我想,我绝不会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因为,我正在向更高峰攀爬!



王景又记

己丑年腊月十一于愫雅斋北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02:37 , Processed in 0.0631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