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余映潮微文辑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06:40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24)
整体阅读教学
“整体阅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
教材处理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就是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教学。课标着重指出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什么是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呢?
不对课文进行肢解式讲析,而将课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的过程就是整体阅读教学。运用朗读、提问、讨论、概括、复述、品评、赏析、改写等方法或手段,将学生深深地带进全篇课文之中,让他们从头至尾地阅读课文、反复认真地咀嚼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教学,就是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
整体阅读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读课文并大致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从课文整体的角度去理解课文的情节、课文的脉络、课文中的人物、课文中的事件、课文表情达意的手法等等。
整体阅读教学是阅读教学改革中的一种“策略方法”,它从教学理念与具体方法上带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改革:教师要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整体赏析课文。
    整体阅读教学的主要设计思路,就是确定地解决课文一至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这一至几个关键的教学问题,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文本之中。    在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之中,可以灵活如下一些教学手法:
    对优美的短文进行有创意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之中感受与感悟课文内容。   
对课文进行“概括”,进行“信息提取”,进行“思路”分析,进行“语言板块集聚”,用这样的方法将学生引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对精短的课文,用多角度整体赏析的方法,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引入课文,在欣赏课文不同角度的美点之中,对课文进行多角度的整体理解。
    分析提炼课文的写作模式,在分析提炼之中发现课文构思与写作的奥秘,并以此作为学生构思写作的范本。
    用读文写文的手段,或对课文进行创造性改编,或将课文进行有特定要求的缩写,以牵动学生的思绪,在课文内容的“再表达”之中达到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用课文比较阅读的形式,深入地发现和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
用设置“主问题”的方式,给学生以“抓手”,让学生在“抓手”的导引下通过阅读文本得到真正深刻的阅读体会。
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问,让同学们在自由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的感知与理解。
用“探求”、“发现”作为教学要求,用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作为手段,在探寻、交流、讨论中整体理解课文。
……
这样一些教学形式,可以基本避免条分缕析、碎问碎答的缺陷,将整体阅读教学的面目比较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5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07:47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26) 
教学创意讲究“新”
事物的“新”主要体现在“角度”二字之上。因为“角度”好,“角度”与众不同,便有了个性,于是就叫做“创意”。
对于“角度”二字,我是深有体会的,我说过:
“角度”这东西,不经过“山重水复”的跋涉,是看不到它的;不达到“千呼万唤”的地步,它是不出来的。为了它,必须付出时间,必须耗费心力。
在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寻求新的角度来进行创新,实在是非常困难的事。
而付出时间,耗费心力,苦读教材,寻求新颖的教学创意,就是非常认真的教学设计过程,就是提高教学设计水平的过程。
比如,我曾经无数次倾听名家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朗诵录音,从中提取朗读此诗的规律,然后形成“情在抑扬中”“情在起伏中”“情在疏密中”的朗读训练方案。
这种训练方案的角度就是全新的,有创意的,非常生动的。
比如,《说“屏”》是篇幅很短的说明文自读课文,在实际的教学中一般只是让学生读读课文。我在反复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就课文的文意把握和顺序理解,设计了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训练话题: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讨论如下话题:假如没有这一段……
同学们讨论所得是:
假如没有第一段,我们不会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如何出现在面前的,不会
对第一段的写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假如没有第二段,我们不能了解到“屏”的作用。假如没有第三段,我们不知道解“屏”的分类。假如没有第四段,我们不能了解“屏”的用法,假如没有第五段,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不能显现。
这个话题的讨论,不仅让同学们很有兴趣、很快捷、很深刻地理解了文中各段的表达目的与表达效果,更是让同学们弄清楚了这篇课文严密的逻辑顺序。
这个话题把同学们深深地引入课文之中,形成了一次对课文进行多角度品析的研读活动,表现出“一问能抵许多问”的教学魅力。
其实,这就是设问“角度”的魅力,这就是新颖的角度的魅力。

5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08:07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27)
教学创意讲究“简”
教学中的繁复过程,往往是因为备课中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整合,缺乏对学生知能训练的思考所致。
繁难的教学不便深入,艰深的教学设想不好展开,可能都不是好的“创意”。好的“创意”能够让人一眼看出它的简便易行,能够让人一下子感觉到它的逐层推进,于是它就“可用”、“有用”。“创意”离开了“简明有用”几个字,可能只是“畅想”。
由于教学创意讲究“简”,于是思路便很清晰,步骤便很简单;从浅层意义看,非常便于教师操作。
而实际上,追求教学过程的“简”,是真正地把握了教学的真谛——训练的形式很扎实,训练的目标很集中,同时又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历练。
进行思路简明清晰的教学设计,其过程也并不是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因为它还要追求教学内容丰厚的境界。
只有充分地考虑到整合教学内容,充分地发挥教材的训练作用,充分地酝酿学生的训练活动,才有可能在简化的教学过程之中达到教学内容丰厚的目的。
下面请看课文《蚊子和狮子》:
蚊子和狮子
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我比你强得多。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我的教学创意是:利用课文训练高层次的阅读分析能力。
教学的过程简简单单,但训练的力度很大:
活动一:练情节分析能力
活动二:练语言赏析能力
活动三:练寓意解析能力
简单的流程,集中的目标,充分的活动,到位的训练,这就是比较规范的以学生的充分活动为手段的教学创意。
可以看出,这个教学创意所表现出来的“一课三练”,都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实践活动。就教师的备课而言,这是对学生的“训练”,就学生的课堂学习而言,这是自己的“实践”。
像这样的创意,虽然简明,然而厚实。
“教学创意讲究简”的真正含义是:讲究“简中求丰”。

54#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08:28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28)
教学创意讲究“实”
所谓“实”,就是在课堂上老老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在教学中实实在在地开展活动,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习语文、得到训练。
所谓“实”,就是实在地充分地发挥教材的教育教学作用,实在地有效地把学生带到课文之中,脚踏实地地进行阅读分析,进行课文欣赏。
讲究课堂教学的“实”,与教师的理念、手法都有关联。教师要少用一点通俗手法,少搞一些花架子,少站在自己的本位上进行教学设计。
讲究课堂教学“实”,需要教师比较好解决如下问题,如:
要知道教材最有训练意义的地方在哪里。
要知道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积累和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来开展对学生的知能训练。
下面是《登高》的教学创意,它综合地考虑了“新”“简”“实”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教学创意:学写诗联赏析
教学思路:吟诵体味,品析鉴赏
吟诵体味:指导学生吟读课文,用“一句话点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登高》——写悲,景物、身世、心境悲。
《登高》——一首流浪者的心曲。
《登高》——一种老病孤愁。
《登高》——一种景情交融。
《登高》——一种忧国伤时的心境。
《登高》——整首诗是一种深沉的叹息。
《登高》——全诗意象深沉悲凉。
《登高》——表现出苍凉的意境。
《登高》——登高远眺的壮阔图景。
……
品析鉴赏: 学写诗联赏析,用“一段话表述”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一联诗的体味欣赏。
教师指导:写“诗联赏析”,主要有8种取材角度:
联意阐释  层次分析 
  字词品味 意象解说
 画面欣赏 手法理解 
 情感体味 意境探求 
教师举例,同学们进行“诗联赏析”的写作活动,课堂交流,老师的评点穿插其中。
这个教学创意,角度很新,思路很简,训练很实在。这样的训练不仅仅只是“实”,更带着“富有文气”的味道,对学生真正地进行了诗歌欣赏能力的训练。

5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09:20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29)
教学创意讲究“活”
所谓“活”,就是教学思路灵动,教学方式灵活,教学过程详略有致,课堂氛围有动有静,教学细节生动,教师能够适当地运用一点诗意的教学手法。
“活”的含义与做法非常丰富,如:
  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采用不用的教学创意,
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不同的教材处理,
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
多角度、多层次地利用课文进行读写训练,
教学创意本身具有灵动的构思又不失严谨的风貌,
课文教学组合形式丰富:一文多教,一次多篇,一课多案……
教材处理的方式不拘一格:多角反复,选点精读,课中比读……
   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激起学生思绪的浪花:趣读,美读,深读……
……
一个“活”字,能够很好地表现一位教师研读、处理教材的能力和进行教学创意的能力。
下面试举一例。
《济南的冬天》教学创意:文意把握,片段精读
教学活动一:文意把握
这个环节的活动,是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并基本上理解课文内容,为后续的“片段精读”作好铺垫。
为了回避常用的比较单调的概说课文内容的方式或整体朗读进行感知的方式,我运用如下一次提问:
    同学们,在课文中,“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语中,哪一个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这个提问就很“活”。
它的表述内容是灵活的,视点丰富,让人跃跃欲试。
它激起了所有学生进行思考的兴趣和表达观点的兴趣。
由它而形成的课堂学习氛围也是活跃的,不同的观点在课堂上交汇着,表述
着。
活跃的课堂,灵动的课堂,就是美的课堂,可爱的课堂,是学生爱学、乐学
的课堂。与那些强行规定的程式死板的所谓“模式”相比,它们在教学效率上、在表现教师的高雅素养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优胜之处。
“创意”表现在教学设计上,体现出来的是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智慧。在“教学创意”上多下力气,对于教师特别是年轻语文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极有好处,这种“好处”,归根到底是让学生受益的。
所以,我们应该尝试着从追求“创意”高度来进行教学设计;要让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创意,让我们的教学设计“创意无限”。

5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09:39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短论百例(030)
教学创意讲究“美”
教学中的美:审美品美,美读美写,在美好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审美的语文教学是高尚的教学境界,是高雅的教学境界,是脱离了平俗手法的教学境界,是摒弃了花哨手法的教学境界,是追求教材运用的美感、学生活动的美感、教师语言的美感的教学境界。
教学创意可以有着无限的“美”。
从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看:
美美地导入,美美地收束,美美地对话,美美地讲析,美美地范读,美美地范写,美美地讲析文学知识,美美地指导阅读分析与鉴赏……
从学生的实践活动看:
美美地认读,美美地说读,美美地朗读,美美地演读,美美地品析,美美地欣赏,美美地进行课中微文写作,美美地将课文中的语段变为小诗……
如《黄山奇松》的美读美写活动设计。
黄山奇松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美读活动:课中寻宝
寻宝指导:《黄山奇松》“浑身”都是“宝”。
如,雅致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巧的段落,生动的手法,清晰的结构……每一类都是一“宝”。 
请同学们自由寻宝,形成自己的语言积累卡片。
美写活动:青松素描
运用文中的词语,组合文中的句子,写百字左右的课中微文。
指导:可以选用、组合文中的佳词美句,如:
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这样的训练活动,美好,奇妙,学生收获丰美。

57#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10:08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31)
“提问”研究,事关阅读教学的全局
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第一表现是提问。从“提问”的角度来观察课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了解一位教师阅读教学理念与教学技能的高下。一位语文教师,如果执教之初就语言罗嗦、碎问不断、随意追问、开口必问,长此以往,将很难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更不用说练就优秀的教学技艺了。所以,一位向往着有教学造诣的语文教师,一位追求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学科教育的语文教师,要尽力克服“随口而问”的欲望与习惯,课堂上要少问,要少碎问,要问到精要之处,关键之处。更好的方法是,用设计学生长时间的实践活动的方式,用与学生进行对话的方式以及用课堂精讲的方式来减少碎问的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高雅的教学习惯。             
教师在意提问的设计,教师注重精心设计重要的课堂提问,应该说是一种很好的素质。
我想,如果每位老师的每一节阅读课的教学提问都能够在这些方面作比较深入的思考与实践的话,那么关于阅读教学的提问研究就会让我们喜不自禁了。
但事实上能够这样做的人数比例非常小。
只要常常关注课堂阅读教学的人都知道,多年以来的提问设计研究,并没有能够让大面积上的课堂阅读教学提问的基本手法——“碎问碎答”——得到一些改变。
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仍然习惯于在阅读教学之中不断地提问,大量地提问,随意的问和简单的答仍然充满着我们的课堂;即使那些高层次的教学大赛也是基本一样。
如果要求只用一句话来概括课堂上大量提问的弊端,我会这样说:频繁的提问让学生安静不下来,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得不到沉思默想和实践练习的大量时间。从表象上看,这与课标提出的“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从实质上看,则是大大削弱了“课堂训练”这种对学生而言的最及时最认真最有力的训练。
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问”的研究,事关阅读教学的全局,事关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

5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10:33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32)



关于减少课堂“碎问”的思考



我们不但要从“提问”的角度、从“提问”技术的角度来研究如何设计提问、如何提高提问的质量或者减少无效提问的数量的问题,还应该从另外的、非提问研究的角度来改善课堂教学碎问过多的状况。如果只把眼光单纯地盯在“提问研究”之上,可能还是不能解决很大的问题:“提问”二字上表现出来的是强大的“习惯”的力量,我们似乎真的无法让大面积阅读教学中的“碎问碎答”现象得到改观。

但是,如果我们从另外的角度、从非“提问研究”的角度来改善课堂碎问过多的状况,倒是有不少的做法可行,有的甚至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如:

研究学生课堂活动的设计。

此时的研究,活动为主,“提问”为次,研究的目光自然移到了“活动”之上。而且由于学生活动的开展,细碎的提问必然减少。

如,在《春酒》的教学之中设计这样一个重要的活动:课文中有很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感。请同学们进行三个层次的活动——找一找,读一读,议一议。

“找一找”的时候,课堂是安静的;“读一读”的时候,课堂上是热闹的;“议一议”的时候,先是安静的,然后是热烈的,教学的节奏很分明,师生的对话很充分。学生大量地占有了时间,教师之问自然减少。

变个角度,可以在无形之中改变“习惯”。

研究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

此时的研究,能力训练为主,“提问”为次,研究与实践的重点是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能力训练需要学生的活动,需要学生占有一定的时间,课堂的提问量会大大降低。

如《春酒》的教学,设计这样几次能力训练:

第一次:概括能力训练。请同学们分别从主题、从选材、从情感、从语言的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第二次:分析能力训练。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分析《春酒》首尾两段的表达作用。

第三次:欣赏能力训练。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欣赏它们的语言表现力。

换一种说法,这就是在“用教材教”,长此以往,学生阅读能力何愁不能提升。

研究教师如何进行知识讲析。

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对“教师讲析”的研究探求得比较少,可能是受所谓“淡化知识”的影响。教师不讲析的课堂,如何能让学生学得好知识?所以阅读课上的讲析一定不能少。教师的讲析多了起来,提问的数量一定会降下去。

如《春酒》的教学,在读读议议品品之中或者之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与课文后面的练习,是可以用“知识穿插式”的教学方案给学生讲析如下知识内容的:

什么是线索,什么是细节,什么是情趣,什么是语言特点。

   作为课堂教学来讲,教师讲析的基本要求是知识的丰厚性。像这样的讲析,我们现在是做得太少了。

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地、生动地、深入浅出地讲析着,“随口而问”能够基本绝迹。

研究课型的设计与创新。

所谓课型,就是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一种课堂教学结构。最简单的看法是是:一节课中,主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什么,这节课就可以称为是什么课型。如我们平时所说的“教读课”、“自读课”、“学法指导课”等。

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课文的阅读教学就必须是教读课或者讲读课。对于“课型”,人们并没有严格的合乎逻辑的划分标准。我们可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师生双方作用的不同来设计比较“新”的实用的课型。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春酒》是自读篇目,我们为此可以设计“自读“课型。

《春酒》的语言生动细腻,优雅感人,为此我们可以设计“语言学用“课型。

《春酒》结构优美,细节描写生动,又不乏说明内容的穿插,可以用来设计“课文作文”课型。

《春酒》内容生动,内蕴深刻,情深意长,可以用来设计“话题讨论”课型。

……

这样一些课型的设计,一方面深化了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与处理,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技能与技巧,一方面则能大大降低教师课堂上的频繁提问。有的课型,如“课文作文”课,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基本上能够“消灭”无谓的课堂提问。

下面是《春酒》的一个“话题讨论”课的大致流程:

第一步,教师指导,朗读课文,时间大约15分钟左右。

第二步,教师出示一句话,里面含有四个小“话题”: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童年之趣,母亲之善,民风之淳,故乡之恋。

第三步,同学们自选话题研读课文。 大约8分钟左右。

第四步:课堂话题讨论、交流、对话、小结。大约18分钟左右

第五步: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下面是《春酒》的一个“自读课”的大致流程:

1.建议你这样初读课文

2.建议你这样积累语言

3.建议你这样欣赏细节

4.建议你这样体味情感

像这样的课型设计和教学流程设计,能够极好地安排学生的活动,基本上没

有什么教学提问,更没有所谓的“碎问”,但教学的内容却可以做到非常深入。
5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10:50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33)
                     “主问题”的提出
“主问题”这个学术概念,是我在1993年第3期《中学语文》杂志中对徐振维老师《〈白毛女〉选场》的教例进行评析的时候提出来的。文章的标题是:只提了四个主问题——《〈白毛女〉选场》教例评析。
〈白毛女〉选场》的教学,教师提了四次问:
1.现在让我们攀登第一个坡,你能不能找出例子,说明人物的动作是符合他的身份和性格的?
2.现在我们来爬第二个坡,说明语言也是符合人物性格和身份的,不同的人物对同一事物都有不同的语言。
3.现在我们再来爬一个坡:从同一人物,对同一事物,前后不同的语言理解人物的性格在变化。
4.上面分析人物语言与身份性格的关系,都是通过一段一段的话,或者一句一句的话来进行的,能不能再从一个角度,即从人物的只言片语来分析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呢?
我的评析的主要内容是:
教者抓纲挈领,纲举目张,利用四个问题切切实实地把课文从整体上各有重点地挖掘了四遍,不仅文体教学的特征分明,而且教学容量之大,令人惊叹。
从教者所设计的四个主问题看,这节课呈现一种“板块式”的课堂教学结构。每一问题,都引发一次研究、一次讨论、一次点拨。四个主问题形成四个教学的“板块”,结构清晰且逻辑层次分明;每个教学板块集中一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既丰富、全面,又显得比较深刻。
从四个主问题本身看,既是提问,也是在告诉学生如何去分析剧本中的人物性格、身份,“问”中有丰富的知识暗示;既是提问,也鲜明地表现了教学思路和教学层次;既是提问,也是牵动对学生智力、能力进行开发的手段。课堂上学生紧张的阅读、探寻、答问、讨论、教师的引导、点拨,形成多方向、多层次的交流,教学气氛活跃,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求的热情。
在这里,我把“主问题”的设计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意义进行了初步的解析,同时提出了“板块式”这个教学概念。
从此以后,“主问题”“板块式”的研究作为全新的教学思维的研究,作为全新的高效教学手法的研究,进入了语文教育研究的视野,成为我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6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11:45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34)
                    例说“主问题”
“主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课堂提问研究。我在提问研究上的创意是: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
“主问题”能够非常好地解决这个方面的问题。
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指的是课文研读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我只用三个“主问题”来领起全文的教学: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创编“门庭若市”的成语故事。
2.请同学们用“比较辨析”的方法,编写课文“词义辨析”卡片。
3.讨论:课文中哪几个关键字既牵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表现了人物性格。
又如《生物入侵者》的教学,我设计了这样几个“主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组合要言——提取全文信息
让我们一起来论说理由——理解说明顺序
让我们一起来再下定义——明确事物特征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发现——品味语言特色
再如下面精彩的引领课文阅读欣赏的“主问题”:
《沁园春 长沙》:请同学们用“一句话品析”的方式,欣赏这首词中的字、词、句运用之妙。
《神奇的极光》:你能从课文中找出10个左右的句子并将它们组合起来,以说明什么是神奇的极光吗?
《我的叔叔于勒》:试将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并讨论每个部分的表达作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中有描写,有叙事,有抒情,在诗中各找出一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杜甫在这首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从上述提问或问题可以看出,“主问题”是课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理解、品味、欣赏、探究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是能够让阅读研讨深深进入课文的教学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这样概括“主问题”的特点、功能与作用: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主问题”教学现象对教师把握教材的水平和课堂对话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问题”的广泛运用将从大面积上改变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习惯。
   “主问题”有利于课堂上“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主问题”出现在课堂上,是“预设”;由“主问题”而引起的课堂活动,是“生成”。
   由几个“主问题”组织起来的课堂阅读活动呈“板块式”结构,每一个“主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形成一个教学板块的支撑力,都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主问题”最大的教改意义就是能用精、少、实、活的提问激活课堂、创新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对“主问题”的研究实质上是对课堂教学最关键的技术问题的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0-22 21:17 , Processed in 0.1256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