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诊断的基本理念评述 胡远明 【提要】我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2010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开展“学校诊断”活动。此举是对薄弱学校突破瓶颈、提高质量、创建特色、扩大优质资源的一项长效举措。本文中,笔者试图对学校诊断的涵义、目的与意义、特点、内容和步骤等几个方面进行评述,以期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找到新的出路,服务于我市教育均衡发展。 一、学校诊断的涵义 诊断一词来源于医学,其本意是对人们的精神和体质状态作出的判断。学校诊断,可以通俗地比喻为给学校看病,是保证学校健康发展的一种手段。对学校进行诊断,如同人体需要医疗保健一样,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看病治疗,二是健康检查,即有病治疗、无病保健。 目前,关于学校诊断研究成果较少,其中对学校诊断概念界定最权威的是四川教育学院姚文忠教授关于学校诊断的界定:“学校诊断是关于认识学校状况和满足学校发展需求的方法和具体理论的总汇”。通俗一点讲,我们认为学校诊断的涵义就是诊断人员深入受诊学校现场,直接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系统分析,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具体、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进而指导方案的实施,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活动。 通常情况下,学校诊断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学校自我诊断和第三者诊断。所谓学校自我诊断,是指学校管理者依照正确的教育思想,采用科学方法,按照科学的操作程序,针对学校出现的某种现象或面对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抓住新机遇,及时调整发展目标,并领导学校改变学校状态、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所谓第三者诊断,是指若干名既熟悉相关业务又有研究专长的专家、科研员或教研员,以笫三方的身份进入学校现场进行的诊断活动。第三者诊断的目的是形成学校领导自我诊断的能力,为自我诊断的形成搭一座桥。相对于学校自我诊断而言,第三方诊断帮助学校有效克服了“当局者迷”的尴尬,突破了自我认识的局限性,能客观深入地剖析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 二、学校诊断的目的与意义 发展是学校的根本性问题。一所学校没有发展就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就不能在激烈地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为了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学校发展,就要对学校现实的状况进行分析,对促进学校发展的条件、优势、机遇及困境都要做出准确地判断,从而确定学校发展的目标和策略。学校诊断就是这样一个分析、判断、明确学校发展思路的过程。 当前,学校竞争的焦点已从硬实力比拼转向由办学思想、办学策略、办学质量、办学个性等构筑的软实力角逐。要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和优势,就必须拿出具有个性的学校发展策略,走出培育优势的技术路线,这须得依靠有效诊断发现学校的“弱点”,找准“亮点”,做足“卖点”,构筑起持续的学校发展竞争力。无数案例彰显了学校诊断的价值:作为教育决策前提和依据的学校诊断,它以独特的认知视角、办法和手段,提供了学校发展的思路和策略,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管理者的发展。 三、学校诊断的基本特点 学校诊断是一项较为完备的系统工程,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具体表现在: (一)诊断内容的广泛性 一般而言,每一次具体的学校诊断只能针对个别或局部问题,而不能寄希望于在一次诊断中解决学校的所有问题。但从长远和学校整体发展而言,学校诊断可以指向学校的任何方面和任何问题,既可以是学校高端的决策,也可以是基层的局部某个问题。因此,诊断内容具有较强的广泛性。 (二)诊断过程的完整性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校诊断,其工作的程序一般由三个阶段构成: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包括求助者和诊断业者双方的准备。求助者准备包括:思想准备——指主动要求诊断的意识;资料准备——针对诊断问题提供相关文本等信息;组织准备——指选定求助学校相关人员。诊断业者的准备包括:对受诊学校诊断的目标、任务、内容、日程安排进行商量,听取受诊学校的情况介绍,收集整理受诊学校的内外部信息。第二个阶段是诊断阶段:这是学校诊断的关键环节,也是诊断方案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有:对学校存在的根本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作深度调研,并筛选出重要问题,确定要解决的问题;遵循学校诊断的原则,提出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改革方案,形成学校诊断报告书;举行学校诊断报告会。第三个阶段是指导阶段。对求助学校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和帮助他们落实诊断任务,达成诊断目标。以上三个阶段相互联系,环环相扣,构成了学校诊断的完整过程。 (三)诊断方法的多样性 这一特点是由学校诊断内容的广泛性、过程的完整性直接决定的。不同的诊断内容有不同的方法,诊断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方法要求。具体而言,学校诊断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资料查阅法、对比研究法、专项研究法等。每种方法有自己特定的范畴及运用的特定要求,诊断者要能娴熟地掌握。当然,学校诊断方法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在一次诊断中所有的方法都要用到,而是要根据每次诊断的具体任务和内容做出合理的取舍。 四、学校诊断的主要内容 学校诊断究竟从哪些方面着手,是实施学校诊断过程中一个基本的出发点。学校诊断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学校的整体功能,而学校的构成则是诊断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据此我们认为,学校诊断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发展。学生是学校的工作对象或服务对象,也是评价学校最主要的因素指标。在诊断学生的时候,既要看学生个人和个体的方方面面,也要看学生群体,还要看学生集体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学生发展,指其全面发展的水平、历届学生的业绩、学习的抱负和成就感、学习风气、合作与竞争、社会表现、家校一致性等。运用 现行标准,则要进一步看学生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社会实践能力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达到的水平。 第二,教师发展。学校教育的成败和关键在教师,教师及其集体对学生是最直接、最经常、最强大、最持久的教育力量。所谓教师发展,主要是指教师教育教学的热情、能力与业绩,人生与教育的理想,对学生及家人的亲和力,文化科学素养,个人与集体成就的协调性等,这些因素发挥出来了,学生必然能够得到最大的受益者和发展者,还能惠及家庭和社区,学校也必然能够获得高度的信誉。 第三,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是灵魂的对话,是成熟的灵魂与渴望的灵魂之间的对话。正因如此,具有思想与文化底蕴的校长和教师最能打动学生,激起他们对学习的渴求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教育思想的厚重感与表达方式,学校对教育理念的需求,对教师素质的构想,对学生的期望与奖励标准,关于学校品位的设计与实施等,都是学校诊断中需要考虑的深层次问题。 第四,学校周边环境。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与其周边环境息息相关。从学校诊断角度来看学校周边环境的意义主要着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教育的影响,二是对学校管理提出的要求。学校周边环境主要包括学校与上级行政和学术部门的关系、与所在社区的关系、与友邻学校的关系以及周边的文化氛围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都成为学校诊断的基本切入点之一。 第五,学校管理。在这里,学校管理包括学校用人、决策、计划、指挥、执行和检查监督等,更具体一点则是运用、调度、协调、督促、形成结果和对结果加以反馈评价等。此外,管理规则与权限、管理指挥与操作、管理细则与特征、管理中的认知和情感、各种资源的投入、管理的基本常规等也应该成为学校诊断关注的对象。 第六、学校硬件。学校的硬件宏观上讲指学校的建筑、场地、设备、装修和装饰等,微观来讲硬件主要指包括教室、操场、图书馆、食堂、卫生间、校长及教师办公室等,这些都构成了学校的外在形象。学校诊断者可对学校硬件寻找并确定诊断的方向和思路。 五、学校诊断的主要步骤 一般说来,学校诊断离不开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一)确立诊断目标。凡事都应该首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学校诊断也不例外;目标明确、方向清晰是提高诊断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前提。对于学校诊断的目标,最好以诊断方案的形式来表现,在方案中明确表述诊断的目的、内容、对象、方法以及时间与过程等,以使诊断者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进行调查诊断。进行学校诊断的初始阶段主要是进行调查了解,诊断者应该随机进行调查,参加一些有组织的学习、交流和科研活动,到学校有关部门进行观察了解,如图书室、阅览室、教师办公室、多媒体教室等,到班级中、教师中、学生中去,与教师、班主任、学校领导等进行深度会谈。
(三)整理分析资料。在诊断过程中,诊断者要查阅学校所形成的大量资料,也要整理形成大量的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共同分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要注意从这些资料中筛选出能够体现代表学校文化的精华部分,注意在访谈、座谈、问卷等资料中提炼出多数人无意识中流露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并从中归纳出他们的共同观念和行为。
(四)撰写诊断报告。在对各种资料共同进行认真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要撰写出学校诊断报告。诊断报告具有结论书的性质,它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一般包括诊断活动的基本轮廓,对学校文化现状的描述、分析、评价判断、改进建议等几个方面。报告书的内容应尽量注意基本情况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突出关键的影响因素。 (作者单位:郑州市教科所学校与教师发展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