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余映潮微文辑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12:50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35)
                    “主问题”研究的意义
1.“主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课堂提问的训练性研究。其着眼点与着力点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
2. “主问题”是经过教师的概括、提炼的,“主问题”教学现象对教师把握教材的水平和课堂对话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问题”的广泛运用将从大面积上提高语文教师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研读课文的水平。
3.“主问题”的设计与运用有利于课堂上“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主问题”的提出,是教师的“预设”;由“主问题”而形成的课堂活动,是学生的“生成”。
4.由于“主问题”往往呈“话题”的形式,所以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品读活动一般不是表现于细碎的“答问”而是表现于师生之间的“对话”,这将从大面积上改变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习惯,带来流畅扎实的效率较高的课堂教学过程。
5. 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不一定是“提问”,不一定要用“提问”的方式来呈现。“主问题”,实质上指的是需要学生进行阅读实践的、在课文阅读中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重要的提问、问题、话题、任务、活动。
6.从学生活动的角度看,“主问题”在教学中表现出这样一些明显特点:
(1)在课文理解方面具有吸引学生进行深入品读的牵引力;
(2)在过程方面具有形成一个持续较长时间教学板块的支撑力;
(3)在课堂活动方面具有让师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4)在教学节奏方面具有让学生安静下来思考问题、形成动静有致课堂教学氛围的调节力。
也就是说,“主问题”的设计与安排,其实就是学生课堂活动的实践与安排。

62#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13:23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36)
                “主问题”其实就是“活动设计”

“主问题”所表示的,其实就是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

“主问题”的设计就是学生的阅读品析能力、欣赏能力训练的活动设计。一定要注意“利用课文进行训练”而不是“就课文教课文”。如有位教师《信客》的教学第一次提问是:信客这一职业工作苦,要求从业的人德行高,并且收入低。那这位年轻的信客能不能胜任这种工作呢?第二次提问设计是:这个年轻的信客有没有坚持到底呢?为什么?这两次提问其实是同一层面的提问设计,是一般的、缺乏整合与提炼的提问,这样的提问将教学视点停留在了课文解读的层面,或者说停留在课文理解的表面,缺乏品析的深度。现在我们重新进行设计:请同学们“品美句”,发现、欣赏课文中写“信客”的美句,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赏析课文语言的表现力。这样的设计,将教学的重点落实到“语言”上,并训练学生品析语言的能力。教学《信客》而不引导着学生去品析余秋雨作品的语言特点,那就基本上近乎于白上了课文。

“主问题”的设计就是学生课堂阅读实践活动的设计。所以,“主问题”的提出要考虑到它训练性,要关注到训练的力度,要关注到训练的角度。比如某老师《信客》教学的第一次提问设计是: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圈画出有关信客工作和生活的文句,从中体会一下信客这种职业有什么特点?这个提问从训练性来看基本上没有力度。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写100字左右的文字“说信客”。这样的设计,话题很集中,线条很单一,既训练概括提炼能力,又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既形成集体的训练活动,又让每个学生都经受了难度较大的阅读训练,既使每位同学深入到课文品读之中,又使教学呈现出“静”态的活动场面。

“主问题”的设计,同时也能表现出教师利用课文进行高效教学的技能。设计有一定的有训练力度的主问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长文短教、难文浅教、短文细教、浅文深教。依凭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主问题可以发挥更加有力的引导作用。如《信客》的教学,在进行了“说信客”、“品美句”的活动之后,最需要进行的就是精读训练,这就是“析精段”。我们可以把精读训练的视点放在课文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极好地表现了两代信客的精神世界,是课文中写信客生活的最生动最富有情感的部分,可设计这样的至简至美的主问题:课文第二部分美点赏析。这样的主问题设计,再一次将学生集体地引向字里行间,引向深入品读,引向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

    “主问题”设计研究,能够综合地提升语文教师的教材研读能力与教材处理能力,研究与实践的过程充满美趣、奇趣、理趣。希望有更多的同仁来研究它、运用它,让我们的学生更多一点地享受到学习过程中探究的乐趣。


63#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13:51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37)
                     “主问题”运用的实例
 课文《说“屏”》教学设计
一 教学创意
提问设计:用三个“主问题”组织起三次课文研读活动。
交流形式:无提问式,对话式。
教学角度:课文内容再表述:用一个“选”字来牵动文章的教学。
二 教学内容
主要教学板块为:
1.选句——引读课文
2.选句——概述要点
3.选句——介绍事物
三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课文学习。
第二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第一段,感受作者“从‘我’说起”的写法。
朗读第二段,感受作者在文段中举出的不同的事例。
朗读第三段,感受作者是怎样巧妙地写屏的分类的。
朗读第四段,感受从正面从反面来表达自己看法的写法。
朗读第五段,感受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心。
(顺势解决字词教学的问题。)
第三步:运用“主问题”将学生引领到深入品析的教学意境中。
教学创意:选几个句子说一说。
教学板块一 选句——引读课文
师:我们在读课外美文的时候,往往会发现编辑老师从文中选出一句话或几句话,放在这篇文章的最前面,让读者还没有看到文章标题时就先看到了它。这一句话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叫“引读”。而那文章呢,则因为这话语的作用而显得格外吸引人,仿佛有了一种特别的韵味。
从文章中选出“引读”的话语,这就是“选句”。
在做这事儿的时候,你俨然就是一位编辑老师;在做这事儿的时候,你实际上就是在整体阅读课文;在做这事儿的时候,你也许会悟到:外观形式的巧妙变化,能够给事物锦上添花。
下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自选一个句子,作为全文的引读句。
选出来之后,还要说说道理,这样一个句子放在文首,有什么好处。
教学板块二 选句——概括要点。
师:概括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或文段进行概括,一种是主要引用课文的原文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概括。
下面请同学们再选句,看哪些句子能够概括这篇文章的要点。
学生发言:
“屏”——“屏”,我们一般都称“屏风”,是一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
屏的作用——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屏的种类——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教学板块三:选句——说明特征。
师:现在我们将课文浓缩,选用课文的语句来说“屏”。
这是一种提炼式的选句,也就是综合全文的内容进行表述。我们要综合全文的内容,用100字左右的篇幅,说清楚什么是“屏”。
提炼式表述的要求是——准确。要从各个方面说出屏的特点。
学生活动,写“‘屏’的特征”。
 从《说“屏”》教学设计和这个课堂教学片断可以看出,“主问题”教学设计的关键点就是把学生深深带到课文中去并组织起课文品读中的对话与交流。
用“选几个句子说一说”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的活动就是对课堂预设效果的有力佐证。学生敏感的发现、多视点的解读、有理有据的阐述,把自主学习活动推向深入。而老师最后的综述,是很新颖的课中小结,使学生的自由学习有了完美的知识性结论。

64#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14:07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38)
  
学一点实实在在的学习方法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说,工匠要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要使自己的工具精良。其实学习也是一样,好的学习方法就像是精良的工具,能够很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如果能够掌握一点实实在在的学习方法,进行一些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活动,将于自己的语言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大有好处。
这里给同学们介绍其中的一种好方法——“课文集美”法。
课文集美,指的是以语言学习为重头戏,通过同学们创造性的劳动,将课文中比较美的内容“浓缩”、“集中”,使之形成新的短文。形象地说,就是从原文中抽取精华的内容,用原文中的话来“写”新的文章。可以说,课文集美,是一种对文中美好的语言材料进行细致组合的过程,是使自己得到审美感受、语言积累、学习技能训练以及思维训练等多个方面收益的有效读写活动。
“课文集美”适用于语言生动优美的散文、说明文或者议论文。最基本的活动过程:第一是抽取,第二是组合。其美妙之处就是“组合”,抽取的语言不同,组合的内容也就不一样,就像万花筒一样,“一摇又是一朵花”。
下面请看课文《紫藤萝瀑布》的“集美”:
                          短文一篇
  从未见过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我伫立凝望,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我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里形成的是一篇与课文原文结构相似的微型散文。它集中了课文原文中最优美的语言,易记好背,既是语言积累的极好材料,又是微型作文的好范本。
再看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集美”:
日记一则
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我们毕业生坐在前八排,我又是坐在最前一排的中间位子上。
今天是我最后一天在这学校里啦!
当当当,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
韩主任上台了。他很正经地说:“各位同学都毕业了,就要离开上了六年的小学到中学去读书,做了中学生就不是小孩子了,当你们回到小学来看老师的时候,我一定高兴地看到你们都长高了,长大了……”
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这则“集美”的材料可真是奇妙。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篇优秀“日记”的美好面目,同时,更加重要的,它让我们知道了,课文中写“毕业典礼”有两个作用。一是从“上学”的角度写自己长大了;二是作为一条线索,“串起了”文中的故事。作者运用插叙手法,淡写眼前的事,而用浓重的笔墨回忆往事,展示出了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
下面给同学们设计一个练习。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一则从课文《丑小鸭》中提取出来的材料,看看自己能否从其它课文中再找出类似材料,组成一幅与禽类有关的“群像图”:
那只雄吐绶鸡一生下来脚上就有距,因此他就以为自己是一个皇帝。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来势汹汹地,瞪着一双大眼睛,脸涨得通红。

65#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14:38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39)
文章阅读一法
               
语文学习非常讲究方法,文章阅读非常讲究方法;每一位热爱语文学习的人,都应该有自己喜爱的方法。
学习语文讲究方法,其好处是提高学习的效率,并让自己保持长久的浓厚的兴趣。
我常常用一种“读中学写”的方法来进行我的语文学习,进行我的阅读体味。
这种方法不仅仅只是阅读欣赏了文章,更带给我以文章写作技法方面的精美收获。
如,中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其实都表现了一个生活体验的角度,其取
材内容可以说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于是我我常常进行这样“提炼”:
回忆童年的色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表现稚嫩的童趣:《童趣》
记录成长的脚步:《孤独之旅》
抒写至爱的亲情:《背影》
眷念深挚的母爱:《荷叶 母亲》
表现真切的友情:《社戏》
抒发淡淡的乡愁:《春酒》
怀念心中的师友:《藤野先生》
歌吟美丽的山水:《周庄水韵》
描摹地域的风情:《端午的鸭蛋》
探索自然的奥密:《月亮上的足迹》
……
仅此还不行,还可以换一换角度,运用新的说法:
  一种悠然的陶醉:《醉翁亭记》
  一次深沉的叹息:《登高》 
  一抹淡淡的哀愁:《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叶飘飞的思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角奇异的风光:《三峡》
一湾理想的仙境:《桃花源记》
一缕深沉的相思:《夜雨寄北》  
一阕美丽的心曲:《岳阳楼记》
……
  还可以更加细腻地品析欣赏,看文章到底是如何展开的,如:
童年梦痕 《再塑生命》: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再接着一个故事  
生活情味  《雪地贺卡》:从一件新奇的事引出又一件新奇的事
少年世界 《走一步,再走一步》:从细腻的“叙“写到大段的“议”
生活感悟 《生命 生命》:叙议结合,少叙多议,反复进行
怀念亲情 《背影》:从略写到详写,从记叙到抒情
青春抒怀 《行道树》:拟人自述,警句穿插
人生境界 《雨之歌》:诗意的手法,诗意的结构,诗意的语言
  天方夜谭 《渔夫的故事》:主要用对话的方式将故事铺叙开来
……
于是,奇妙的收获就伴随着一次次的阅读而产生,于是,文章就读得深、读得美,读得别有韵味。

66#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14:54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0)
学会段落精读      
要非常看重精读的训练,以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
利用精段阅读来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不失为不一种好方法。原因很简单,精段短而精,往往是一篇具体而微的小文章,读起来很省时,又能很好地训练我们的读写能力。
如下面的一段: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此段文字分为两层,先总后分,层次明晰。具体描述的部分非常讲究展开的顺序,由近及远,由眼下到远方,由清晰到模糊,语言准确,描述生动,细细写来。
这样一段文字,不仅能够训练我们阅读分析能力,而且告诉了我们如何展开一个登高远望段落的描写。
又如下面一段: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这是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首段,虽然同学们已经学过,但细读起来,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训练的力量:内容概括、字词积累、层次划分、语言品析、作用欣赏,在阅读此段时都可以进行。
它紧扣课文标题,用生动的语言有序地描述纷繁的物候现象。
它语言生动。用“翩然归来”描绘燕子的轻捷、洒脱,用“簌簌地”写出树叶纷纷飘落的动态,用“衰草连天”写出深秋景象的荒凉,用“风雪载途”写出严冬的酷寒。
它语言典雅。“次第”、““翩然归来”、“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雅致、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
它的“年年如是”的“是”字,起着非同一般的概括的作用。
它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如同展现四季风光画卷,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它在课文中的重要作用是诗意地艺术地引出了“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话题。
像这样的阅读品析进行得多了,何愁阅读水平不能提高。

67#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19:11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1)
“撷取”的方法阅读   
所谓“撷取”,就是精选、提取、提炼,以此来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让精华沉淀在自己的语言仓库里。
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各种有趣有味的阅读。
如,用提取关键词的方式浓缩文章内容: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则寓言的关键词是:赫耳墨斯 尊重 问 值多少钱 白送
用这几个关键词说一句话,就能全面地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
  如,发现语言表达的规律:
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四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这段美文摘自季羡林先生的《夹竹桃》。它告诉我们如何有序地生动地用描写的方式展开一个段落:先总写一笔,然后按时令的先后展开。作者这里铺陈院子中的四季群芳,写出了繁花争艳的热闹,运用了多种方式表达开花的意思,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68#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19:30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2)
     课文集美  
    课文集美,是精选课文中的美句、美段,在一种“作文”的创意下有机地组合,形成一篇新的短文,用于积累、背诵或作文范例。
如,用创造微型美文的方法浓缩课文精华:
紫藤萝瀑布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我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是根据课文《紫藤萝瀑布》中的美句“集”成的一篇微型散文。它条理分明,虚实结合,有花有人,有景有情,令人赞赏——此时的美句集锦,已是阅读智慧的结晶。
  如:从课文中巧取作文范文:
观舞记 
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
帘幕慢慢地拉开,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
卡拉玛•拉克希曼出来了。真是光艳地一闪!
她向观众深深地低头合掌,抬起头来,她亮出她的秀丽的面庞和那能说出万千种话的一对长眉,一双眼睛。
她端凝地站立着。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卡拉玛开始舞蹈了。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这篇“短文”是从冰心的《观舞记》中“取”出来的。
这是一篇多么美妙的作文范文啊!
它的开头是那样的美丽而自然,极好的“一句话开头”的方式。
它的场景是那样的美丽而庄严,一个小小的段落,在文章中起着生动的烘托作用。
人物的出场描写就是一次美妙的特写。
但并不急着写人物的舞蹈,还要再进行音乐响起来的铺垫。
足够的铺垫之后面是略写,舞蹈家开始了她的旋舞。
接着是详写,抒情式地描写,美好的语言组合,尽情地表现着舞蹈家的艺术和作者的赞美。
最后是评价、议论、抒情。
这样的“范文”,既有形式美,又有内容美。这是一篇有着层层精细的铺垫和详略有致的精彩描写来表现人物、赞美人物的好范文。
在这样的欣赏中,我们享受了很有趣味的阅读过程。

69#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20:06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3)
     整体反复  
                             
“整体反复”是一种适用于大面积上语文教师掌握运用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设计手法。所谓“整体”,就是在每一步的阅读品析之中课文都可能以“全文”的面貌进入学生的眼底;所谓“反复”,就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由浅入深地多次地组织阅读品析教学。   
所以这种教学设计手法的关键词是:反复,多角;教学中的“反复理解”与“多角品味”紧紧相联。它适用于长篇课文的教学,更适用于精致的短篇,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传达出课文的丰富内蕴。
这种教学设计手法的着眼点是:关注文本,突出文本的教学价值,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话题,在有步骤的教学活动中引领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进入课文,反复理解课文,反复品析课文。
以《斑羚飞渡》为例,可以取如下角度:
角度之一: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课文。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引导同学们进入课文,说一说,议一议,谈谈对课文的感受与看法,老师再在同学们发表看法的基础上进行精粹的小结。这是对课文初步的大致的整体理解。
角度之二:让我们一起来概括情节。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让同学们再进入课文,读课文,看事件,理情节,作概括并进行充分的课堂交流活动。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的整体理解,也是在实践从“情节”的角度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角度之三: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飞渡”。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引导同学们又一次进入课文,以“飞渡”二字为线索,弄清楚课文里面飞渡原因、详写飞度、略写飞渡、补写飞渡、烘托飞渡的情节脉络。这是又一侧面的整体理解。
角度之四:让我们一起来评说作品。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激发同学们的评说热情。论题是:有人说,《斑羚飞渡》这篇小说是失败的创作,它表现的是人性中残忍的一面而不是羚羊们英勇自救的一面。猎人们这样长时间地看着羚羊们的无辜牺牲而不愿意后退哪怕是一步。你认为对本文这样的批评是有道理的吗?
这一次的教学活动,无疑地是从更高层面上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如果我们取以上两到三种角度组织学生讨论,就教学设计而言,就是“整体反复,多角理解”。
   

70#
 楼主| 发表于 2024-10-5 15:25:01 | 只看该作者
余映潮教学艺术经典语录百例(043)
     整体反复  
                             
“整体反复”是一种适用于大面积上语文教师掌握运用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设计手法。所谓“整体”,就是在每一步的阅读品析之中课文都可能以“全文”的面貌进入学生的眼底;所谓“反复”,就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由浅入深地多次地组织阅读品析教学。   
所以这种教学设计手法的关键词是:反复,多角;教学中的“反复理解”与“多角品味”紧紧相联。它适用于长篇课文的教学,更适用于精致的短篇,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传达出课文的丰富内蕴。
这种教学设计手法的着眼点是:关注文本,突出文本的教学价值,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话题,在有步骤的教学活动中引领着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进入课文,反复理解课文,反复品析课文。
以《斑羚飞渡》为例,可以取如下角度:
角度之一: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课文。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引导同学们进入课文,说一说,议一议,谈谈对课文的感受与看法,老师再在同学们发表看法的基础上进行精粹的小结。这是对课文初步的大致的整体理解。
角度之二:让我们一起来概括情节。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让同学们再进入课文,读课文,看事件,理情节,作概括并进行充分的课堂交流活动。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的整体理解,也是在实践从“情节”的角度分析理解文章内容。
角度之三: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飞渡”。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引导同学们又一次进入课文,以“飞渡”二字为线索,弄清楚课文里面飞渡原因、详写飞度、略写飞渡、补写飞渡、烘托飞渡的情节脉络。这是又一侧面的整体理解。
角度之四:让我们一起来评说作品。
这个角度的教学活动,是激发同学们的评说热情。论题是:有人说,《斑羚飞渡》这篇小说是失败的创作,它表现的是人性中残忍的一面而不是羚羊们英勇自救的一面。猎人们这样长时间地看着羚羊们的无辜牺牲而不愿意后退哪怕是一步。你认为对本文这样的批评是有道理的吗?
这一次的教学活动,无疑地是从更高层面上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如果我们取以上两到三种角度组织学生讨论,就教学设计而言,就是“整体反复,多角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0:06 , Processed in 0.0695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