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友[孝感骑迹]的邀友召集帖//单车骑行与户外摄影交流活动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15:11:29 | 只看该作者



骑累了,歇哈。到[茶艺坊]喝茶。。。。。。
72#
发表于 2010-10-27 16:57:11 | 只看该作者
强帖必顶!








白领新时尚学茶艺[zt]




  在喧闹的大都市,你要想找一处清静的所在,茶馆也许是最好的选择。拨开繁忙的都市人群,寻一处优雅僻静的茶馆,坐下来斟上一杯馨茶,一切凡尘俗务任其埋没在茶香中了。这也许正是在咖啡、可乐盛行的今天,茶文化仍能负隅独尊的原因。除了能在茶艺馆里寻找一丝幽静,不少白领一族还爱上了学茶艺。于是,学茶艺又不知不觉地热了起来,成为这 个夏天的休闲新时尚。这个周末,你何不暂时放下总也忙不完的工作,亲自泡上清茶一杯,在悠悠的茶香中,品尝淡淡的乐趣呢?

文/记者陈晶晶实习生赵欣、/记者颜士然

  学茶艺成为白领新时尚

  学茶艺虽说是近几年才热起来的休闲时尚,但其实茶艺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
  那么,究竟茶艺是什么?据广州市流花茶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培训师吴槐忠介绍,通俗地说来,茶艺的范围可以很广,采茶、制茶、泡茶、品茶等这些与“茶”相关的活动,都可以称之为茶艺。吴老师说,现在许多白领一族,都开始对茶艺感兴趣了。茶艺培训中心开设的兴趣班,分了五个级别,从初级到职业技师,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茶艺水平来选择不同的兴趣班。来培训中心学茶艺的除了从业人员,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生活水平高、时间宽裕的妇人;一种是对中国茶艺很感兴趣的外籍人员,以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居多;另外一种就是时尚的白领一族,认为品茶是一种很好的交际方式,希望通过学茶艺来休闲放松,同时也对茶有更深入的了解。

  泡出好茶要先了解茶

  会识别和挑选出好的茶叶,是泡出好茶的前提。正如茶艺师所说:“你不了解茶,又如何能泡出好茶呢?”吴老师说,在茶艺兴趣班里,他会教学员用四种方法判断茶叶的好坏:外形、色泽及香气和味道。好的茶叶,外形完整,碎茶不会太多,每一条都卷得比较紧结;抓一把手里不是轻飘飘的,而是有一定的重量。从颜色上看,干茶的色度要适中;而冲泡出来的茶透明而有光泽,同时还很均匀。从香气上说,干茶要无杂味、异味,还散发着一股鲜嫩茶叶特有的自然清香。而干茶冲泡出来的茶汤,喝起来的味道要很纯正,有足够的浓度、厚度,还要有爽口的感觉。符合这四种条件,就是上好的茶叶了。
  专门来兴趣班学茶艺,最主要的就是学如何泡茶。老师说,泡茶的时候,不但要掌握茶叶鉴别、火候、水温、冲泡时间、动作规范等等,泡茶过程还要有艺术美感,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茶艺其实也分两种,一种是表演茶艺,这种的要求比较严格,泡茶程序比较复杂,对艺术美感要求很高;而生活型的茶艺则较为随意一些,也比较容易入门。

  茶与茶具也讲搭配艺术

  瓷质、漆器、金属、陶质、玻璃……各种质地的茶壶、茶杯都做得十分精致,特别是中外闻名的紫砂茶具,简直就是精美的艺术品。许多“茶艺迷”的家里,都有一套上好的紫砂茶具作为珍藏品,只有来了贵客的时候才拿出来泡茶。
  不过,据说,不是喝所有的茶都是用紫砂茶具的,不同种类的茶还要搭配不同的泡茶器具。绿茶、黄茶的观赏性较强,通过透明的玻璃器皿,可以观赏茶叶在水中舞动,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乌龙茶发酵程度较高,可选择保温性较强的紫砂器具,有助于茶香的散发;红茶适合做调饮茶,与果汁、牛奶等搭配饮用,可选择精致细腻的镶金瓷器,平添一份高雅、华贵。
  据茶艺师介绍,由于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所以各个地区都形成了自己一套的饮茶习惯,饮不同的茶需要的茶具也有不同。如潮汕人喜欢喝功夫茶,真正的功夫茶泡茶工序很繁杂,需要的器具要求也很高,连烧水所选用的炉、水煲、烧火材料都有讲究。不过,一般比较随意的生活茶艺,一套简单的茶具就足够了。一套煮水设备,一个盛茶具的茶盘,加上盖碗、公道壶和一套品茗杯,简单而实用。

  休闹学堂

  品茶要闻香、观汤、品味

  泡茶的程序比较繁杂,而品茶也不是把茶一饮而尽就可以了,同样有所讲究。会泡茶,更会品茶,这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呢。在未泡茶之前,首先要鉴赏茶叶散发出来的清香,这叫“闻香”;泡茶时欣赏茶叶在冲泡时上下翻腾、舒展的过程,再看茶叶冲泡沉静后的姿态,这叫“观汤”;茶泡好了,闻闻茶香,再慢慢品尝茶汤的色泽与滋味,这叫“品味”。闻香、观汤、品味都做足了,这才叫做品茶的乐趣。

  泡茶最好用泉水

  水是影响一道茶品质的关键;总是听“茶迷”们说,泡茶要泉水或溪水才好,而江河水、湖水和井水次之。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原来,水还有“软硬”之分,以每升水含有8毫克以上钙镁离子的称为硬水,反之为软水。用软水泡茶,茶汤的色、香、味三者都佳;用硬水泡茶,则茶汤变色,香味大减。山泉水和溪水是水质很好的软水,虽然还不是纯正的软水,但胜在无杂质。唯一含有的“杂质”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在烧煮过程中会形成“水垢”沉入壶底,此时山泉水和溪水就变成上佳的泡茶用水了。

  不要长时间泡茶

  一套完整的泡茶茶艺,包括清具、煮水、置具、冲泡、斟茶和奉茶;其中以冲泡环节最为关键。冲泡时首先要知道怎样投茶,就是下多少茶叶最合适。然后是要控制水温,茶艺师介绍,除了绿茶以外,其他的茶水温控制在100℃左右为好。最后是要调整好出茶时间,每一种茶的出茶时间都不一样。
  大多数人泡茶有两个误区:洗茶和长时间泡茶。并非所有茶都需要洗,严格说来,只有乌龙茶由于其品质特殊,所以要洗茶才能泡出茶味;其他的茶是不需要洗的。另外,长时间泡茶是不对的,泡茶时间过长,一是口感不好,另外过浓的茶对身体也没好处。

  泡茶过程优雅艺术

  茶艺的核心是泡茶艺术,因而泡茶每个不同的步骤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像“群鹤沐浴、请君入瓮、高山流水、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鲤鱼翻身、鉴赏汤色、闻香通灵、三啜甘露、赞许回报”等。伴着优雅的背景音乐,面带微笑,展示茶具、浇烫茶壶,玉指轻拈,如行云流水,泡茶者为大家泡出一杯杯香茗。
  高山流水,春风拂面:用毛巾将茶壶擦干后,舀入一勺乌龙茶叶。然后将开水壶高高提起,沸水沿着壶壁直泻而下,壶内茶叶随着水浪翻滚。接下来,茶艺小姐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表面的白色泡沫。
  祥龙行雨,凤凰点头:将茶汤快速而均匀地来回巡斟就像祥龙行雨,甘霖普降。为了使每一杯都一样多用点斟的手法就像凤凰点头向在座嘉宾致意。“茶到七分是敬意,留下三分是情意”。
  鉴赏汤色,喜闻高香:轻轻提起温香杯绕品茗杯口一周称为花好月圆,这是对客人的美好祝愿。双手轻揉杯身,闻其幽香,这是一种大自然的芳香。观其汤色,清澈亮丽成琥珀色这就是优质茶的汤色。
  在整个泡茶过程还有很多艺术蕴藏其中,要真正体会必须去学一学,试一试才能真正体会。

  “茶迷”心得 学茶艺当茶王

  张先生是一间日资企业的高级主管,同时也是一位“茶迷”。由于工作关系,他经常和一些来自日本的生意伙伴打交道,而这些日本朋友大部分都喜欢茶,对中国的茶艺也很着迷。本来对茶一窍不通的他,因为交际需要而参加茶艺兴趣班,逐渐对茶有所了解,后来还爱上了茶艺,成为了“茶迷”。
  张先生说,喝茶是一种很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学习茶艺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放松自己的过程。学茶艺能让人颐养性情,沉静身心。平时的工作压力很大,休闲的时候,好好地为自己、为家人泡上一道茶,别有一番情趣和满足。
  张先生还告诉记者,学茶艺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从中能体会到不少的乐趣。他以前觉得茶叶贵得不可思议,有的上好茶叶一两就要几百块钱。后来他在兴趣班里亲身参加了一次采茶活动,就觉得好茶叶贵得很值得。从上山采茶叶,到选茶、炒茶、制茶;他辛辛苦苦地干了一天,才有区区二两茶叶的“成果”,做出来的干茶质量还差强人意。他这才意识到好茶叶的难得。在泡茶、品茶中,他同样有不少的体会。现在和朋友喝茶,他讲起“茶经”来就滔滔不绝,有时候见日本客户还会给他们做茶艺表演。“我的朋友现在都管我叫'茶王'了。”张先生笑着说。




















73#
发表于 2010-10-27 17:07:53 | 只看该作者
74#
发表于 2010-10-27 18:51:39 | 只看该作者
深秋十月哪里去? 红色大悟看乌桕。。。。。。


                               ——大悟乌桕观看/拍摄指南

                                                文/鹰上飞
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1000617.html

        被誉为“乌桕之乡”的湖北省大悟县,乌桕遍布在19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50万株乌桕树,12万亩规模种植,年产量达到500万千克,具有500多年种植历史,面积、品种、规模、产量位居全国之首。1987年3月18日,大悟县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乌桕为大悟县县树。

       乌桕具有喜光好湿、吸渍耐旱、抵病抗虫、自生成林、高产速生之特点,更具有树龄高、寿命长之优势,从茁壮小苗到参天大树,有如戈壁沙漠的胡杨经久不老、经久不倒、经久不朽,可谓世间又一沧桑之木。更为迷人的是深秋时节的乌桕树叶,大自然随着季节的变换,似“变脸”魔术一般,让人沉醉,使人痴迷,令人兴奋。迎着深秋的朝霞,放眼漫山遍野的乌桕树叶,随着秋风的摇曳,放出熠熠的红辉,耀眼夺目,光彩照人。枝头的乌桕籽似珍珠,如繁星,银光闪闪,楚楚动人。乌桕叶嫣红烂漫,似锦被,如彩锻,令人心旷神怡,五彩斑斓的色彩与蓝天、白云、山川、河流、村镇、农舍构成一幅幅醉人的金秋画卷。

       放眼大别山,群山环抱,青峦拔翠;拥抱大自然,鲜红的乌桕叶点缀其间,彩蝶纷飞,百鸟争鸣,梦幻般的红叶让人陶醉;走进乌桕叶染红的大地,不经意之间使所有的跋涉者、旅游者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情感得到一次升华,因为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里可以让摄影爱好者采风取景,书画爱好者挥毫泼墨,文学爱好者触景吟诗,赞美自然,赞美秋色,赞美如诗如画的壮丽景观。

      大悟县全境基本上都有乌桕树,尤以新城、彭店、刘集、夏店、丰店、四姑等乡镇居多。建议拍摄路线为:自县城出发,到新城,转到新府管理区,往彭店水库方向,到彭店,转四姑镇,到刘集镇,返夏店、归新城。也可以自新府管理区转到丰店镇。还可由新城到芳贩水库。这一片区域是乌桕的主产区。主要拍摄地:新城严河、毛集、朱湾、长岭;四姑横山、彭店青松岭;刘集店岗。

        主要拍摄时间,每年从8月到12份,黄金季节集中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
         欢迎各位色友前来拍摄~













深秋红叶多诗情
   文 / 月光美柔

  


金秋赏红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以前,早在金代就有:“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的壮丽诗句描写红叶的景观。以往看红叶只能到香山去观赏,而现在随着愈来愈多的山峦伴随着秋风的来临,也掀起片片红
观赏红叶有三种意境:一看红叶彩斑斓,层林尽染,在各种彩中有一种秋的韵味。二是看红叶如火如荼,红叶在秋风中蹁跹起舞,婀娜多姿的倩影。三看红叶落叶飘丹,在飒飒的秋风中红叶尽显“落红不是无物,化作泥更护花”的悲壮与洒脱。即由点化而,都是加深一层描写了“虽九死其未悔”的执著精神。
在金秋送爽,露冷霜寒,红叶点彩的季节,我和朋友观赏那满山遍的红叶,把大地装扮的分外娆,这时的红叶露出笑脸灿烂的笑脸,晚霞与红叶浑然一体,片片红叶或鲜红似火,或闪烁生辉。在光照耀下,绚丽多彩。有道是“停车坐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绝句。每逢秋霜寒风中,在璀璨的秋光下,有些树林叶子好像喝了酝酿醇厚而浓郁的美酒,忽地红得各有千秋。有的是呈现桃红、紫红、嫣红、猩红、降红、鲜红、酒红等。真是彩缤纷,变化多端,令叹为观止。秋令红叶,美如云霞,娇似太,红艳如,光彩照的红叶,素与动篱秋菊,不老青松,傲雪独立枝的红梅争香斗艳相互媲美。却在深秋苍劲神韵,依然美艳如花,冷艳幽香,旖旎壮观,它是一种馨高洁的叶子,赢得千古诗的赞赏。这不正是:“只言能娇物,不道秋霜更媚”。
红叶之美,古代无数*墨客,倍加钟,题诗咏。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的歌颂红叶诗词雅句。杜甫的:“含风翠壁孤云细,背丹枫万木凋。”正是逢飒飒的秋风,万木凋零。正逢丹枫燃之季,诗道出了红叶经寒耐霜,更显得红叶傲霜的精神。正是红叶品格高贵之所在。杨万里的“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与丹枫”。描写了如火如荼,红叶似的山村秋景图。还有他的另一首《红叶》诗云:“小枫一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大概是因为杨万里嗜好酒的缘故,他把枫叶形容是饮“天酒”染红的。真是神来之笔。王实甫曾在《西厢记》里写道:“西风紧,北燕南飞,晓来谁染枫林醉”。诗中就一个小小的“醉”字,把枫叶颜活灵活现展现们的眸子中。宋代赵德《红叶》诗云:“黄红紫绿岩峦,远近高低松林间,山未应秋后老,灵枫方为驻童颜”。此首诗把枫叶夏绿秋黄后泛红的各种颜,一一写出来,这就是名垂后世的“五枫”。历代诗描写红叶增秋景之美的诗,也举不胜举。唐代诗李益也有:“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倚红楼”之句;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还有“遥看一树凌霜满天,好似衰颜醉里红”、“独叹枫香林,时好颜”、“一坞深林,枫叶翻蜀锦”、“万片作霞延丽,几株寒露苦霜”等,在这众多的红叶诗中,最著名要数晚唐诗杜牧的《山行》:“远寒山石经斜,白云生出有家,”停车坐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已清雅动的笔墨,描写一幅云绕山恋,枫叶火红,夕与红叶相映趣的晚秋的画卷,从而为千古传诵的篇章,映天醉地的片片红叶,无不勾起们感怀的忧思,以及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的由衷感叹。“西山红叶好,霜重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当我年少读到这首诗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那时便在心中发誓,此生定要目睹北京香山红叶的风采。然而现在的诗更是出手不凡,匠心独特。鲁迅赠本友的诗云:“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却折垂杨送归可,心随东棹忆年花。”还有郭沫若访问本时,也作了一首红叶诗:“红叶经霜久,依然恋故枝。开窗聆晓鸟,俯首拾新诗”。这两首诗虽然都是恋故乡感怀之作,但诗句流畅,句句行云流,妙笔天,确实有大手笔不同凡响之
每逢金秋,枫叶流丹,桕林喷火,恍若“万千仙子洗罢脸,齐向此倾胭脂”。游至此,映入眼帘的是流丹溢彩,层林尽染,万林似锦,红倾似万千红霞醉染山谷,似云霞缭绕,别具一番诗画意的韵味。你可以领略到“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醉貌如霜,虽红不是”的美景。但愿“我劝东君作主,永留清瘦雪霜姿”。尽与红叶,一醉方休。




7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09:30:11 | 只看该作者
7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09:32:14 | 只看该作者
海峡两岸摄影家合拍西藏摄影作品在台湾展出
2006-12-10  中国新闻网
    由海峡两岸三十七位摄影家合作拍摄的《雪域圣境》摄影展九日起在台北、台中同时展出。参展摄影家包括台湾的庄灵、钟永和,香港的王苗,澳门的郭敬文,大陆的觉果(藏族)、格桑吉美(藏族)、格桑达瓦(藏族)、车刚、贺延光等。
  中新社台北十二月九日电  由两岸四地三十七位著名摄影家合作拍摄的《雪域圣境》摄影展九日起在台北、台中同时展出,同时举办的西藏文化的讲座也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先后展开。
  主办此次活动的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中国西藏》杂志社社长张晓明介绍,二00五年,台湾、香港、澳门和大陆的三十七位摄影家奔赴西藏,在二十四个小时内,拍摄了几百幅精彩的照片,结集成册。此次展览,从中选择了最精彩的一百六十幅照片在台湾展出,希望通过这些照片,介绍西藏的雪域风光和民俗风情,让台湾同胞了解西藏的发展和变化。
  据她介绍,展出的作品多出自两岸三地著名摄影家之手。包括:台湾的著名摄影家庄灵、钟永和,香港的著名摄影家王苗、刘阳、朱建辉,澳门摄影家郭敬文,大陆著名西藏摄影家觉果(藏族)、格桑吉美(藏族)、格桑达瓦(藏族)、丹多(藏族)、车刚、贺延光等。
  展览除了在台北中山堂广场展出外,摄影展还在台中市同时展出部分摄影作品。整个展览持续到十二月底结束。
  从今天开始,主办方还将先后在台北、台中、台南、高雄举办一系列围绕西藏文化的学术讲座。包括:西藏摄影艺术、两代人眼中的西藏、西藏经济社会现状、西藏旅游。
  在展览广场上,记者看到,一些台北市民在展览前驻足观看,一些市民则还拿出相机翻拍自己喜欢的照片,还有一些民众在展览的大幅照片前合影留念。
7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09:32:5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中国老摄影家协会(对外称:中国资深摄影家协会—CHINA SENIOR PHOTOGRAPHERS ASSOCIATION 缩写:C.S.P.A )是文化部主管、民政部注册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由有造诣的老摄影家、老摄影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自愿组成的全国性一级社会团体,是非营业性社会组织。 1984年8月24日,经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批准,成立了中国老年摄影学会。名誉会长萨空了、吴印咸,会长石少华,副会长有黄翔等。老年摄影学会成立后,联合著名摄影家出画册、组织会员办展览、搞观摩、座谈交流等。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基本信息成立时间  1993年1月15日 登记证号  社证字第4439号 宗 旨  团结全国和海外资深摄影家、有成就的老摄影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为繁荣社会主义摄影事业、营造文明科学的社会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业务范围  开展摄影创作活动;
  推动摄影理论研究,总结交流经验;
  举办各种形式的摄影作品展览,编辑出版摄影作品和摄影理论;
  积极发现和培养新生力量,促进摄影教育事业的发展;
  开展境外摄影交流活动。 主要成员及通讯地址  名誉主席:吕正操
  主 席:张德勤(法定代表人)
  常务副主席:张家骅
  副 主 席:卢学志 张家琪 严瑞藩 尚进
  秘 书 长:彭光明
  地 址:北京市宣武区马连道路11号一商大厦摄影城北—06甲 邮编:100055
  电 话:010—63342585 传真:010—63342585 重大活动  举办第二届老摄影家摄影作品展览,出版了大型画册《世纪回顾——珍贵摄影作品鉴赏》,编辑出版内部刊物《摄影文史》14期;多次和有关单位合作举办摄影比赛、讲座、展览,并主持多种类型摄影比赛的评选工作,与其他单位联合开办摄影培训班;坚持在京会员的春节聚会和春、秋季的采风创作活动,合作组织省级摄影创作活动等。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简介  1990年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向文化部申报审批成立新的社团组织;1993年1月15日,文化部批准成立中国老摄影家协会;1993年2月,中国老摄影家协会向民政部申报社团登记;1993年10月25日,民政部批准中国老摄影家协会社团登记,并颁发了社会团体登记证书。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理事会成员,由原岗位或现岗位的新闻单位、电视台、报刊、出版界、文化艺术界及其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资深摄影家、知名人士和有关领导组成。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首届名誉主席:吕正操、吴印咸
  主 席:石少华
  副主席(以姓氏笔划为序) :陈 勃、苍 石、严瑞藩、罗光达、袁毅平、高 帆、曹兴华
  秘书长:陈娟美
  副秘书长:张家琪
  1997年,经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增聘黎枫为常务副主席,张家骅为副主席兼总经理,改聘陈娟美为副主席,张家琪为秘书长。
  1998年10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政部下发了《关于清理整顿社会团体审定和换发证书工作的通知》,对社团清理整顿工作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1999年8月13日,文化部下发了《文化部关于下一步清理整顿社会团体工作的通知》,社团清理整顿工作进入了审批程序,中国老摄影家协会按照规定上报了审批和换发证书的全部文件。
  2000年12月14日,民政部通知领取《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中国老摄影家协会社团清理整顿、重新登记工作宣告结束。
  2001年1月12日,举行常务理事会会议,通过了中国老摄影家协会第二届名誉主席、名誉副主席、顾问、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名单:
  名誉主席:吕正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任铁道兵司令和铁道部部长,在革命战争期间曾拍摄了大量珍贵照片)
  主 席:张德勤(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全国政协委员,对摄影事业一直关心、支持)
  常务副主席:张家骅(原人民画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副 主 席:卢学志(原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
  严瑞藩(中国正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摄影家)
  张家琪(原中国摄影家协会国际部主任)
  尚 进(原中国摄影家协会展览部主任)
  秘 书 长:彭光明
  副秘书长:吕国民
  常务理事(以姓氏笔划为序):于天为、卫元理、王新庆、冯惠中、纪志诚、陈 铎、郎毓祥、袁汝逊、郭志全、简 捷
  名誉副主席(以姓氏笔划为序) :陈 勃、陈娟美、 苍 石、袁毅平、高 帆、曹兴华、黎 枫
  顾 问(以姓氏笔划为序):王光美、方 弘、田 野、刘建章、朱穆之、何信泉、吴化学、吴寅伯、张文彬、李公剑(澳门)、李凯亭、杨永斌、邵 华、邹健东、陆青山、陈兆初、陈达瑜(泰国)、陈明义、陈石林、陈复礼(香港)、单昭祥、周志刚(台湾)、周海婴、周鹤辉(台湾)、周鑫泉(台湾)、庞炳庵、林光霖(新加坡)、金石声、曾建徽、洪礼艺(菲律宾)、赵羡藻(美国)、 徐肖冰、钱万里(香港)、梁光明(美国)、黄金树(日本)傅崇文(台湾)、童小鹏、舒宗侨、韩克华、简庆福(香港)、裴 植、潭启汉(澳门)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的宗旨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的宗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团结全国和海外的老摄影家、有成就的老摄影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为发展我国摄影事业,为我国改革开放,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服务。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的主要任务是为繁荣社会主义摄影事业,营造文明科学的社会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1、开展摄影创作活动,提高作品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
  2、推动摄影理论研究,总结交流经验;
  3、编辑出版摄影作品和摄影理论的出版物;
  4、举办各种形式的摄影作品展览;
  5、积极发现和培养摄影创作、摄影理论等各方面的新生力量,促进摄影教育事业的发展;
  6、开展境外摄影交流活动,加强和港澳台摄影家、海外华人摄影家以及外国资深摄影家的友好联系;
  7、保护会员正当权益,举办为会员服务的各项活动。
  申请加入中国老摄影家协会要具备以下条件和履行必要手续: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赞成本会章程、愿意参加本会活动、主动交纳会费;
  2、具有25年以上摄影经历、又有一定造诣的老摄影家、老摄影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
  3、申请入会需提供四幅能代表本人实际水平及特点的摄影作品,摄影理论工作者可选送理论著作或其他摄影工作成果的材料;
  4、对摄影事业发展有较大贡献或对我会作出较大贡献者;
  5、申请入会者必须符合以上条件,填写入会申请书,由我会会员介绍,经会员资格评审小组讨论通过后,即成为本会会员。中国老摄影家协会在全国共有会员1100余人。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自成立以来,举办了第二届老摄影家摄影作品展览,出版了大型画册《世纪回顾——珍贵摄影作品鉴赏》,编辑出版了内部刊物《摄影文史》13期;多次举办摄影比赛、展览,并主持多种类型摄影比赛的评选工作,与其他单位联合开办摄影培训班;坚持在京会员每年春节的聚会和春、秋季的采风创作活动,并与外地有关单位合作组织省际摄影创作活动;不少会员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老摄影家访谈节目。
  中国老摄影家协会为老摄影家、老摄影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新的园地,新的寄托,与时俱进,为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7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09:3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忆与见证
鲍昆
         1840年至1842年,英国和中国之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的直接结果,除了英国迫使中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和进行战争赔偿之外,就是中国对香港岛的割让了。紧跟着在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又将九龙半岛的一部分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强迫中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以租借的形式将香港及九龙租借99年,直至1997年回归中国。在这一百五十多年的时间内,香港是一个英国的殖民地,其政治和文化也大异于中国大陆。香港作为19世纪最发达国家英国在东亚的桥头堡,也无疑成为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开始在亚洲撬动现代性进程的重镇,是中国最早全球化的区域。相比于香港背靠的中国大陆,众多代表未来中国的事物率先在香港出现了。摄影,也是其中之一。
         从某种程度上说,香港是中国摄影最早的滥觞之地。1859年,港人赖阿芳在皇后大道开设中国第一家"摄影社",以拍摄在香港的中外人士肖像为经营。赖阿芳的摄影社因之也是中国照相馆业的鼻祖。可贵的是,赖阿芳的摄影并未完全局限于肖像,他同时还拍摄大量的港粤两地的风情照片作为纪念品销售给西方人士。也因此,赖阿芳还是中国最早的纪实摄影家。他的这部分照片,现在是和英国探险摄影家约翰·汤姆逊所拍摄的早期中国社会景观摄影一样珍贵的文献资料。在赖阿芳之前,还有记载更早的香港摄影家,比如佳锡、周森峰、王老秋等,只是他们没有留下可兹证明的作品。
         进入20世纪,经过近五十余年的战争动乱,东亚地区开始了全面的现代化转折。香港作为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交汇的殖民地,无疑处在这场变革的先锋之地。摄影也是在香港开风气之先的事物。殖民地宗主国英国风行多年的沙龙影展制度为香港的摄影铺垫了最好的平台,众多香港的企业家和医生、公职人员纷纷在这一平台上玩起了摄影。1937年成立的香港摄影学会就是秉承英国沙龙摄影组织精神建立的。沙龙展览比赛制度是欧洲以英国为代表的一种艺术体制,香港摄影学会秉承了这一传统,而且有所发展。比如,最初的香港摄影学会是由外籍人士发起的,所以规定参会的会员必须能够操流利的英语,这一规定就决定了参会会员的社会阶级身份。这是一个殖民地社会的特殊现象,它一方面排斥了摄影这一现代公众性媒介的大规模发展;一方面从阶级归属和文化身份上刺激了富有阶级的参与,因为它是一个社会等级的标志。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一些热爱摄影和怀有民族文化感的摄影人聚集在一起,成立了没有社会门槛的中华摄影学会。中华摄影学会让广大的各种身份的摄影爱好者平等地参与,极大地推动了香港摄影的发展。在它之后,各种形式内容不同的摄影组织出现,让香港的摄影呈现异彩纷呈的格局。富裕起来的香港,摄影人越来越多,跟风而起的摄影刊物也如雨后春笋,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迄今,粗略估计有近二十余本摄影杂志在不同时期发行。
香港殖民地自由港的社会环境,造成其文化既有前卫新潮的时尚特点,也有因循保守一面的双重特征。香港长期作为中国大陆内地与世界沟通的唯一出口,资讯发达,世界各地的信息可以通畅无阻地在本港传播,但香港只是一个因贸易而崛起的新兴城市,并无与之相对应的完整城市文化性格,舶来的英国文化所控制的只是上层的资产阶级社会,而下层社会则还是以中国传统的岭南文化为主。加之香港在制度上虽然相对自由,但由于香港区域的细小和狭窄,现代化的传媒业也不能十分有规模的发展,所以20世纪早期由美国兴起的传媒摄影在香港也很难规模性地发展起来。于是,以资产阶级为主的摄影爱好者只能以英国舶来的艺术制度和画意摄影的美学风格作为参与摄影的路径。从上世纪前期开始,一大批以"打龙"路线为圭臬的香港摄影家在国际摄影沙龙的比赛上不断胜出,奖牌不断,于是香港在上世纪中叶俨然成为国际沙龙摄影界的重镇。如果我们把摄影作品以在艺术馆墙上展示和传播作为一个时代划分的话,那么后来依托于印刷传媒传播的摄影展示则是另一个时代。沙龙摄影恰恰是艺术馆时代墙上展示的产物,是和早期经典艺术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美学风格。香港的摄影很长时期走的就是这一路线,也造成了沙龙画意摄影较长时期统辖香港摄影的重要原因。
         在战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拓展之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和台湾、韩国、新加坡共同成为资本主义骄傲的亚洲四小龙,经济和社会市场化获得高速的发展。令世人瞩目的香港摄影也在这时达到辉煌的巅峰。飞速发展的经济,促进了香港城市化的深入,城市的富裕促进城市中产阶级的大规模形成,摄影这一典型的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爱好也开始在香港大规模地兴起。与此同时,现代印刷术也促进了传媒业的发展,传媒摄影在香港逐渐形成气候,开始打破沙龙画意摄影一家独大的局面。一些年轻的摄影人也主动开始走出香港,去欧美等地学习更为先进和专业化的摄影知识。当这些年轻人学成归来之后,迅速融入香港正在崛起的商业广告摄影和传媒摄影与摄影教育之中。此时香港沙龙画意摄影和商业广告摄影齐头并进,在亚洲处于除日本之外的领先地位。
         上世纪末,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政策下,经济获得翻天覆地的变化,长久因政治制度和经济水平原因落后的摄影在器材和观念上也逐步跟上国际潮流。此时,西方艺术市场也正在向资本化转型。大陆的摄影凭借"中国概念"的优势,被西方艺术商人热炒。相当一部分的大陆艺术家在市场的诱惑下也纷纷拿起摄影这个媒介进行转型,当代艺术范式下的"观念摄影"开始在西方策展人的蛊惑下大行其道,其市场价格不但在传统的华语圈香港、台湾、东南亚名声鹊起,而且远远超过艺术水准比中国优秀的俄罗斯和东欧艺术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大陆的艺术取得了什么了不得的进步,而是一个国际艺术资本化市场统辖下的"后殖民"话题。相形之下,港台等地的艺术家和摄影家有些迷茫,以为大陆的艺术开始领先。这个幻觉是不需要的,港台两地的摄影无论从专业性和还是观念性并不落后于大陆艺术家,某些方面甚至还保持先进。在价格表面上的落后其实是市场的原因,而不是本质性的艺术创造力原因。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的爆发,大陆艺术市场疯狂的幻象已见衰落的端倪,就是最好的证明。

         香港的摄影不但见证了香港的历史,也见证了大中华以摄影为表征的现代视觉文化史。由于香港的特殊历史地位,梳理这段历史,不但有利于香港摄影的发展,也是对近现代和当代中国视觉文化的区域性整理,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其意义非凡。由黎韶琪主编的《香港当代摄影家》一书,辑合了近五十位从香港早期摄影家和其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生代"摄影家,以及目前正在活跃的年轻摄影家的访谈文章,非常生动鲜明地勾勒出了近一个世纪的香港摄影史。这些访谈的人物包括有可称之为世纪老人的林伟群、陈复礼、邱良、陈迹、颜震东、黄贵权等,也包括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生但活跃在七、八十年代的冯汉纪、李家升、曾家杰、刘清平、水禾田、高志强、梁家泰等。对于正活跃在当下的苏庆强、伍振荣、岑允逸等年轻一代,也都有相当程度的兼顾涵盖。这些人物在本书中,都从自己的视角对香港的摄影做了经验的、理论的分析和描述。这些人物分属摄影的不同时代和领域,商业、艺术、教育、传媒都有,身份也是专业、业余都有。在每个人的陈述中,大量的细节回忆让历史显得极其丰满和厚实,让读者可以从个人对历史的观察陈述中看到一个大跨度的历史演进过程。我们可以从这个区域性的香港摄影史阅读中,延伸折射看到整个中国现代摄影文化史的许多有代表性问题和现象,如摄影和我们现代生活、文化关系的种种。如此大规模的视角和多样的回忆,在华语摄影圈中应该说是首开先河的,其文化上的意义应予充分的肯定。
         从1997年后,香港告别了长达百年多的殖民地状态,回归中国的怀抱已经愈十多年。区域归属的变迁和制度的更迭,让香港开始了不同以往的历史,文化亦如是。在这一巨大的背景转换之下,香港的摄影也必定掀开新的一页。祝愿香港的摄影朋友们仍然用手中的摄影,见证自己的内心,见证继续前行的香港,见证未来一定强盛的伟大中国。
2010-3-9
本文为写给《香港当代摄影家》一书的序言
7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09:35:15 | 只看该作者
我認識的中國資深攝影家-張寶源

文/梁郁文(美國)
 新年伊始,筆者同美國紐約攝影學會會長雷益民先生等攝影家應邀請參加了在中國雲南紅河州舉辦的「百名中外攝影家走進紅河大型國際攝影采風交流活動」。有幸認識了本次活動的總策劃者張寶源先生,特別是在活動召開的場面既壯觀又熱烈的國際攝影高端講座堂上,台灣中華藝術攝影家協會名譽理事長周鑫泉先生熱情地向大會介紹了張寶源先生在今年一月,剛結束評選的台灣員林國際攝影藝術展中,榮獲一項大獎,隨著會場響起一陣熱烈祝賀掌聲時,使我進一步認識了張寶源先生。他在雲南影壇辛勤耕耘 0多年,不僅是一位攝影創作成果頗豐的中國攝影家而且是一位亞洲國際影壇知名的攝影活動組織家。他的名字和攝影業績早已載入中國和亞洲許多國家、地區的攝影史冊,甚至在澳洲和歐洲的一些國際著名攝影組織中,都記住了他的名字並有著友好的交往。
  張寶源先生長在中國西南邊疆的雲南省,從小喜歡看以雲南風光和少數民族生活為題材拍攝的許多電影。他深為雲南自然風光的無比秀美和少數民族的獨特魅力所感動。早在他擔任攝影記者和涉足攝影藝術創作時,就走遍了雲南的許多山水,拍攝了數以千計反映雲南風光風情的作品在報刊、雜誌和影展發表。許多作品還在國際和國家級的影展獲獎。在他擔任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和雲南省攝影家協會秘書長、副主席長達近 0年的組織領導工作中,充滿對雲南的一往情深,並及時抓住改革開放的有利時機,利用雲南這塊孕育攝影家的沃土,積極開展對外攝影藝術交流活動。用請進來和走出去的辦法,構建了一座雲南攝影通往世界的友誼橋樑,在雲南省文聯的支持下,從 年以來他策劃了先後在石林、元江、大理、麗江舉辦的四次「雲南國際攝影旅遊藝術節」,共有來自亞洲、澳洲等 0多個國家和州區的一千多位攝影家前來參加,其中有 0位對雲南攝影、旅遊事業作出貢獻的海外攝影家被雲南有關縣人民政府授予「榮譽市民」的稱號。從此,逐步掀起了一股海外多國、地區攝影家奔赴雲南各地進行攝影創作的熱潮。同時,他個人的雲南風光風情攝影作品,被邀請到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家、地區展出。為了廣交朋友,學習海外的先進攝影理念和技藝,他多次組織了雲南各地近百名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先後赴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澳門、台灣、澳大利亞、越南、緬甸以及瑞典、芬蘭、挪威、丹麥、法國等國家、地區進行攝影交流和創作、考察活動。與各國、地區攝影組織、朋友結下了深厚情誼。
  近年他退休後,仍不忘與雲南攝影的痴情與選擇,並踏上了一條更加成熟寬廣的旅程。006年,他創辦了雲南省第一家對外攝影藝術交流的專業機構-雲南高原國際攝影藝術中心,並紅紅火火地開展了國際間的攝影藝術交流活動。當年 月,他策劃舉辦了「心中的佛都」─百名中外攝影家走進大理攝影采風活動和「魅力大理-中外攝影家作品大賽、影展」,去年,他同有關單位組織了 0多名攝影家赴老撾、柬埔塞和貴州、四川進行攝影采風創作活動。去年八月,他邀請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地區以及國內的 0名攝影家的作品,在昆明雲南印象城成功地舉辦了「中外攝影名家作品邀請展」。今年一月,他同雲南紅河州人民政府策劃舉辦了「百名中外攝影家走進紅河大型國際攝影采風交流活動」。受到了美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台灣、香港、澳門等各國、地區前來參加活動的百名中外攝影家朋友的歡迎與好評。
  張寶源先生為人誠懇、影友眾多;才華超群,有一種做事不出成果不住手,欲求其成而在所不辭的拼搏精神,使他熱愛的攝影藝術事業,永注青春活力,越辦越好。因此,他的事業和成就,得到了海內外許多攝影組織同仁的認可和嘉勉。日前,他受聘擔任了美國紐約沙龍攝影協會顧問,加拿大溫哥華政府教育攝影學會名譽會長、澳大利亞悉尼藝術攝影協會顧問、馬來西亞影藝協會攝影技術顧問、泰國暹羅彩色幻影會博學會士(HON.FSCC)榮銜,以及香港、澳門、台灣等地區多家知名攝影組織的顧問、名譽會長等職。
  我們祝願張寶源先生永保影藝青春,不斷開拓國際影藝交流新路,為影藝的繁榮和發展作出新的成績與更大的貢獻。

8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1 09:35:49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23:56 , Processed in 0.17352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