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班主任工作顾问]专栏6年来一直关注‘班主任专业化’问题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41:20 | 只看该作者
孝感市体育路学校冯凤蓉
冯凤蓉,女,1970年10月出生,湖北孝感市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1988年毕业于宜昌师范学校,1991年函授于武汉大学,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我校小学数学教研组长,湖北省小学数学学会会员,我校湖北省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计算教学”课题研究组主要成员,孝感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湖北省“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先进个人,我校多年优秀班主任。
26年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自1990年第一次担任班主任,至今已担任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
她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志,深受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好评。在教育学生方面,遵循“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大胆创新,严慈有度,尊重和热爱学生,并常和家长沟通,共同商讨教育方法;在教学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不断尝试,做到精益求精。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工作突出,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和“先进工作者”; 2011年获“孝感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的荣誉,2011-2012年获湖北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一、 走进孩子的家中,走进学生的心田,架起孩子心中的爱心桥。
自2011年9月省教育厅召开“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动员大会后,冯老师便积极投身这项工作,积极开展教学比武练兵活动,将“比教学”活动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家中,将“访万家”活动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这一活动,将“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常态化,纳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既促进了个人的专业成长,也密切了与家长和学生的关系,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极大的提高。
(一)、深入每一个家庭,走近每一个家长,架起家校连心桥
去年下年,冯老师担任五(二)班班主任,全班共有52名学生。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以往的班主任工作中,她几乎每学期要家访一半的学生。在去年自9月中旬开展的“课外访万家”活动中,她走遍了全班52名学生的家庭。利用晚上时间或双休日,或只身前往,或与搭班老师同行,或由爱人陪伴,深入到每一个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了解家长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交谈,与孩子进行交流,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情况、校园建设情况、教师情况和本班的情况以及本人带班的理念、举措;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和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走访每一个孩子的家庭,她全方位的掌握了学生在家庭中的动态,以便在班主任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品德教育工作,组织切合学生个性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快乐健康成长。
冯老师班上有个叫王鑫贝的同学:不管什么时候总是板着脸,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显得心事重重,好像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对什么都无所谓……小小年纪像一个迟暮的老人。为了能走进这个孩子的心灵,与他做朋友,冯老师与他交谈了许多次,收效并不大。几次提出去他的家里,他都显出为难的神情。好不容易根据他提供的地址,找到了他奶奶家,并把他的妈妈也喊来了一起谈论孩子的情况时,他的奶奶和妈妈却只一味地指责对方的不是,恨不得拳脚相交,让冯老师不禁心疼他所处的生活环境…他的妈妈工作较忙,脾气有点急,陪孩子的时间不是很多;爸爸在外地上班,长年不在家,孩子缺乏父母的关怀和心与心的交流,他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因此与父母的感情反而没有与爷爷奶奶的感情深。但爷爷奶奶与妈妈的关系不和睦,对孩子的教育在理念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平时不沟通,出现问题就互相指责。在这种局面下他觉得很孤独,很压抑。后来冯老师几次与他妈妈的单独交谈,他妈妈也认识到了孩子性格上的缺失,积极配合老师寻找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同他一起运动,一起做事,在活动中逐渐了解孩子的喜好,走进孩子的内心,融洽母子关系,让孩子有个快乐健康的心态。
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学生,叫徐诺,是个留守学生,家住汉光小区。父母在外做生意,家中经济条件较好,跟爷爷奶奶生活。因为“隔代”的关系,爷爷奶奶从小比较溺爱,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都不强,依赖心很重,学习缺乏动力,比较懒散。家长在经济上对孩子管得也比较宽松,孩子养成大手花钱的毛病。在家访中,冯老师了解了这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后,与家长就孩子的教育与培养交换了意见,共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这次家访后,徐诺同学在学校的学习和班级活动中有了明显的变化:上课爱发言了,作业比以前认真多了,各项活动踊跃参加,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冯老师说:家访让我受益非浅。通过家访使我认识到,加强孩子的生理、心理教育刻不容缓,我们在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在今年上半年的进一步深化“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中,冯老师又逐一回访了52个学生家庭,进一步增进了与家长和学生的密切联系和感情,转变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看法。
由于在“访万家”活动中表现突出,冯老师被评为湖北省“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先进个人。
(二)、“课内比教学”活动身先士卒,展示教学个性和风采,起表率作用
作为一个有二十多年教龄的中年教师,同时又是学校小学数学组的教研组长,在这次全员参与的教学比武活动中,冯老师身先士卒,不仅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方案的制订与实施,还在教研组发挥了组织者和带头人的作用。在小组比武活动的基础上,冯老师代表本组参加学校的教学比武。在学校教学比武活动中,冯老师进一步钻研和领会新课改理论,研究课题,研究学生,大胆创新大胆设想,精心准备教学预案向全校教师展示了一堂具有探讨性的公开课,并荣获学校教学比武活动一等奖。
孝感市教育局为进一步深化“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在市直中小学开展了“校际教学比武”竞赛,冯老师代表学校赴玉泉小学参加市直小学数学教学比武,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 、用爱心呵护雏鹰展翅飞翔,中队建设结硕果,所带班级五(2)中队被评为省先进中队
体育路学校五(2)中队是一个温馨和谐、团结友爱、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集体,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有着强大凝聚力的集体,被授予“湖北省先进少先队中队”的光荣称号。五(2)中队之所以能取得这一崇高荣誉,源自于拥有一位优秀的辅导员,她就是五(2)班班主任冯凤蓉老师。冯老师以中队为阵地,以活动为载体,以特色创新为重点,根据学校特点和班级实际,结合时代要求,设计并组织少先队中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了一个优秀的团队。
(一)、精心打造中队,培养班干部,发挥班干班的带头作用,加强班级自我管理,形成班级合力,建设和谐班集体。一个中队就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少先队员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帮助、照顾、鼓舞,那么它便是温馨的、温暖的。五(2)中队就是这样一个家。冯老师用她的热情、激情、爱心、耐心激发每个少先队员思想上的共鸣,共同营造着这个温馨、快乐的家,使这个家庭充满着强大的凝聚力,充满着无限的活力和创造力。走进五(2)中队,摆放整齐的课桌凳,干净的地面,整洁的教室,整齐洪亮的读书声,课间操整齐的队列、规范有力的动作,无不让你感受到这个集体强大的凝聚力和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这一切,都归功于中队干部队伍的团结协作、坚强有力。在班干部建设中,冯老师结合班级自身特点,开展了班干部每月竞选制,让更多的队员获得锻炼的机会,也为每个队员提供为大家服务和展示管理能力的机会。通过每月班干部竞选,当选的班干部处处以身作则,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知心朋友。每个队员各尽其能,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大显身手,为班级荣誉去拼搏。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团结向上的凝聚力形成了,各项活动我们就能创造佳绩。我班的体育单项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的,但在每次的运动会上我们都能取得团体一等奖,文艺汇演中我们的条件不是最好的,但每次都能获得一等奖,这些都源自于队员们团结合作勇于拼搏的精神。在2010年秋季、2011年春季运动会上我们都夺得团体一等奖,今年的庆“六一”“红歌献给党”活动我们荣获一等奖,我们还多次荣获流动红旗和先进班级。一次次的活动,队员们不仅得到了锻炼,展示了自己,也增强了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一次次的荣誉,让我们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自我管理促进每一个队员不断进步,也促进班集体变得更上进更和谐。这一切,都凝聚着冯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二)、爱心育雏鹰,培育队员们的美好心灵,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担任辅导员工作之后,冯老师坚持以身作则,要求队员们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好榜样。她不只是关心、爱护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而是更多地从他们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宽容他们,忽略他们偶尔的小错误,才能深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赢得他们的尊重、喜爱,使他们乐于接受教育,自觉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品质。在她带领的中队中逐步形成了从自尊自爱到关爱他人的高尚品德,从队员们在爱心捐助活动中的表现便可见:学校组织给市实验中学的一位白血病重症同学捐款时,她带领的中队同学积极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捐款。在给灾区捐款和其它的一些爱心捐款时,同学们也都踊跃参与。当然,队员们都表示这些捐款来自他们平时的积累,代表了他们的一份真心。
作为少先队中队辅导员,她对每一位队员倾注了无限的热情和关爱,尊重他们并以诚相待。她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处处为学生着想,时间一长,自然成了孩子们的知心朋友。在开学初,她每天坚持花点时间和孩子们讲校纪校规,深入浅出地对孩子进行行为规范训练。由于她工作能深入到细微处,在她的引导和帮助下,在接班后的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班的孩子们就已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上课遵守纪律,集体观念基本形成,几乎没有迟到等不良现象。
她关心学生从点滴做起。留守儿童蓝永泉,父母离异,现在跟姨婆生活在一起,性格比较偏激,以前曾因一些小事家长意见不合而离家出走。冯老师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对他在生活和学习上处处关心,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并召开一次队委会,发挥中队的力量关心他,帮助他,并在全班为他创造一个宽松、温馨的环境,让他深深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怀。现在的他,时时把班级当作他自己的家,自己是这个家的小主人,主动为班级的管理献计献策,现在成为老师和同学眼中的阳光朝气的好少年。周雨澄同学平时不大主动与同学交往,也不举手发言,有轻微的自闭倾向。于是,冯老师发动同学们在课外主动找他玩,跟他一起打羽毛球;冯老师也主动同他对练,上课遇到简单的问题点他起来回答,从生活和学习上处处关心他。现在他也能主动为班级搬牛奶、打扫卫生,每天放学都会主动跟老师和同学告别。
冯老师就像春风吹拂面庞,像雨露滋润心田,像阳光温暖生活,用爱心唤起每一个孩子心灵深处的缕缕真情,以心灵浇灌心灵,以尊重赢得尊重,以她的人格魅力陶冶学生们的美好情操。
(三)、倾力打造特色中队,特色创新显风采。在学校创特色中队活动中,冯老师结合中队实际和自己的特长,在五(2)中队创建了“特色腰鼓”。腰鼓进校园可以说是我校的一个独创,而五(2)班将腰鼓作为中队特色,也创立了我校的一大特色。在创建过程中,冯老师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精心挑选鼓手,专门到校外请腰鼓辅导老师,还不辞辛劳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并陪同队员们一起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冯老师和辅导老师的精心调教和指导下,五(2)中队的腰鼓队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在2010年孝感市首届中小学“大家唱,大家跳”艺术节活动中,五(2)中队代表学校表演的“特色腰鼓”荣获特色项目一等奖,显示了我们的特色和风采。
五(2)中队每一次的成功都凝聚着全体队员的智慧和力量,每一个荣誉都闪耀着队员们创新的火花。而五(2)中队成绩的取得,也同样凝聚着冯凤蓉老师的心血和智慧。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担负着塑造少年儿童灵魂的重任,寄托着家庭和社会的重望,承载着美好而光明的梦想。身为一名中队辅导员,她自豪;献身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她无怨无悔。
三、投身新课改,教学教研取得丰硕成果。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当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没有知识的支撑是不能成立的。为了让学生能得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冯老师参加了孝感市体育路学校湖北省小学数学 “教学有效性案例研究”,和湖北省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计算方法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并成为主要成员。2013年5月为了加强自身教学素养的提高,她还参加了“国培计划”湖北省小学教师研修班的学习。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冯老师多次荣获孝感市或学校优质课竞赛一、二等奖,教学设计、教学论文一、二等奖,给学生做学习的表率。
“一花独放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冯老师说:我很愿意成为教育大花园里的小小的花蕊,让更多像蜜蜂的孩子来拮取我的所有。冯老师先后多次送教下乡:到孝昌的汤砦小学、孝感市开发区的红光小学送教,得到了各级领导和老师的好评。
说句实在话,做班主任工作真的很辛苦,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给每一个学生进取的动力,带出一个优秀班级不仅需要智慧,更多的是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付出。虽然我们一无桂冠,二无光环,但却是捧着一颗心收获天下桃李;也许,我们平凡的如同大海中的水滴,但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也许,我们普通如沙漠里的尘埃,但尘埃也有排山倒海的力量。这光芒,这力量,就是缘于学生的变化成长!
    冯老师说:我奉献,因为我是一名班主任;我快乐,因为我是一名班主任;正因为我是一名班主任,让我承担使命,肩起希望,追求卓越。


82#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41:47 | 只看该作者
武汉市水果湖第二中学班主任雷唯房

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雷唯房老师一直在湖北省水果湖第二中学从教,虽然时间不算太长,但他勤奋耕耘、踏实做人,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虽然所带班级在变,但他的教学理想、育人激情始终不变。武汉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湖北省初中数学优秀课比赛一等奖、全国数学中小学建模比赛一等奖、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及“创新杯”全国数学竞赛优秀教练员,连续三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沉甸甸的荣誉,记载了他8年来兢兢业业钻研教学的成绩,也见证了他6年班主任呕心沥血的奉献。
雷唯房老师工作8年来,担任班主任工作6年,长期带两个班的数学。每天不少于3节课,每周3套卷子、5次作业,每天300多页的批改量……虽然工作量超负荷,但他一直激情满怀。他的班主任工作立足于孩子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努力做到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株幼苗健康成长。
一、科学管理,民主治班
(一)科学管理班级,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个班级50多人,小而言之,是学生的大家庭;大而言之,就是一个社会。学生在班级体中如同生活在社会中一样,首先必须遵守公共的规则和秩序。作为班主任,首要的工作是使整个班级的管理进入有序的良性运行——建章立制。
1、师生共同制定规章制度。雷老师带班,从初一开始便与学生一起制定了一套班规,至下而上,形成条文,人手一份,通过操行量化打分落实。他班上的《个人操行量化暂行规定》,共11大块60条,分为考勤、自习、上课、作业、清洁、体育、学科学习、竞赛及社会实践等等,以操行量化分数的加减为奖惩,学生操行量化总分作为评先、入团、行为规范标兵评比的重要依据。培养初中学生遵规守矩的规则意识,雷老师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将有利于孩子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遵守规则,良性竞争。
2、建立适合学生的管理机制。他连续带的两届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好,都比较优秀。根据班级特点及学生心理,他创造性地推行值周班长制度。班上的具体事情均由值周班长处理与协调本周工作,常务班长对他工作进行督促,其他各部部长具体执行。常务班长及各部部长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稳定性,值周班长轮流上岗。它使全班同学最大限度地得到锻炼,既增强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人性管理班级,营造“家”的氛围,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学生毕竟是孩子,让学生爱上学习是雷老师一贯管理班级的理念。雷老师在推行科学管理班级的同时,也有意识的把一个班级作为一个“大家庭”来建设,使之充满温馨的氛围,让每个孩子爱上学习。
1、不断强化“家”的意识,培养学生纯真的爱心。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缺乏合作精神,在他的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关爱他人精神品质便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每一届组班的第一天,雷老师都会告诉全班学生,我们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这个集体就是我们每个同学的家,同学之间应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互助,和睦共处。所带2012届学生实行给每个学生过生日的制度,既活跃了班级氛围,也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
2、提倡互助精神,在学习上实行导师制。由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担任导师,基础较弱的同学自己自愿挑选导师,即一个同学用自己的优势(学习、表现或性格)去影响、带动另一个同学,他们制定了计划并定期作总结并进行奖励。实践证明,在班集体实行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可以培养学生纯真的爱心,让独生子女更多地感受到来自彼此的兄弟姐妹般的关怀和体贴,获得人生的美好情感体验,很好地消除了因学业竞争带来的冷漠和敌视等消极心理,而且一个学生在帮助另一个学生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又进一步严格要求了自己,而被帮的同学也在别人的帮助、督促下取长补短,取得了进步。
2、布置自己的“家”,营造温馨宜人的氛围。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室的环境,可能左右学生心情,也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雷老师都会定期组织学生,家长一起来美化自己的教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温馨宜人的环境。家长捐赠图书架,同学们带有益的书组成图书角,定期轮换,由全班同学制定借书制度,让他们学会把好的东西与别人分享。每学期由十名同学带不同的植物摆放在教室里,并由这十位负责平时养护,既美化了教室,更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墙壁上挂满了学生自己创作的字画,班级获得的奖状、锦旗等。温馨优雅的环境既充满着家的温情,又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氛,散发着浓郁的书卷气息。走进教室,学生心灵就平静、满足。
二、身体力行,润物无声
(一)身教潜移默化
雷老师深知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面对未成年的孩子,面对心智、情感正在成长、成熟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成长而言意义巨大、影响深远,他也深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道理,所以他总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勤奋踏实的工作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和巨大的投入,使年纪轻轻的他颈椎出现变形,为了不影响一节课,他连结婚婚礼都无暇顾及。雷老师长年以水二中为家,中午基本都不回家,要么在教室,要么在办公室,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或交流谈心,不让一个灵魂流浪。所带2012届的学生李启琛、余子玉在初二出现严重的叛逆,作业根本不做,学业一落千丈,家长也无所适从。雷老师主动化解这场危机,要求家长给孩子送饭,他每天晚上陪着这两个孩子完成作业,并利用这个时间引导两个孩子,一做就是一个学期,最后他们都顺利考入华师一附中。老师的行动影响着学生,当然孩子们也看在心里,雷老师的学生无论任何时候,总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他带的班集体,无论任何时候,总是一派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任课老师都喜欢这种班级气氛,愿意在他的班上公开课。
(二)活动无形熏陶
学生思想、情感的成熟是别人无法替代、包办的,它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去实践、体验、感受。为此,雷老师精心安排一些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经历,获得深刻的人生体验。
    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师生关系的转变,雷老师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很多集体活动安排师生共同参与。在2011年冬季集体长跑比赛中,雷老师全班学生一起跑步,学生备受鼓舞,获得一等奖。在学校运动会、军训、课外实践活动中,雷老师全程参与,用相机和心灵记载孩子的汗水和笑靥,及时把照片和视频上传家长QQ群,让家长们共同分享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对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闪光点,他提炼升华,积极引导,在家长会上分享感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丰富了课余生活,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学会了团结协作。
    雷老师的爱心、责任心、事业心,时时刻刻感染、浸润着学生,实际的情形往往是这样:三年下来,学生身上总能找到他的影子,充满爱心,富有责任,热爱学习,积极向上……
三、与时俱进,育人为本
雷老师是把班主任工作当做事业来对待,而一个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干的人,常常会忘记自己,忘记个人的荣辱得失,而一心只看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一)突破“小我”成“大家”
他常常有意识的邀请班级任课教师及学生家长帮自己教育学生,根据某一个任课教师的特点、特长去做有针对性的工作,开展专题讲座或者主题报告。比如语文老师人文底蕴丰厚,就让语文老师多进行思想人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比如英语老师风趣幽默,经验丰富,就让她多关注班上整体的动态等等。对于有些个性的孩子,还利用家长进行引导。所有这些,他都不会在意其他老师尽情发挥、尽兴展现才华的事实是否会降低自己的威信,为了学生的发展,他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做班主任,不在“小我”的世界里兜圈子,突破“小我”,成就“大家”。
(二)与时俱进,育人为本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学生也应经常对自己的行为、思想进行反思,以不断取得进步。雷老师给学生统一印发了《成长的脚印》,每天先记录下当天作业,做完作业后对当天的行为进行反思。《成长的脚印》雷老师每天都收上来批阅,有针对性地写上批语,在学生自我教育的同时也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雷老师与时俱进,为了拓展班级工作的时空,建立了班级QQ群,搭建了老师、学生、家长的联系纽带。
     对于学生成长中点滴感受、切身体验,雷老师会及时的加以总结,汇编成册,见证学生成长的足迹。他带的2012届学生结集了一本刊物《这三年》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学生和家长非常欢迎,认为这将是学生人生旅途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很多家长都记得,2012年8月31日,是2012级学生报到的日子。这一天,很多刚毕业的学生自发到学校看望和感谢雷老师,并告诉学弟学妹们,能在雷老师班上度过初中三年是人生的莫大幸福。家长们早就口碑相传,以孩子入读雷老师班级为幸事。
作为一名年轻的班主任,雷唯房老师还在用他的激情延续着他的教育理想,用汗水和智慧为每一个孩子搭建梦想的平台。


83#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42:14 | 只看该作者
黄冈市蕲春县青石中学班主任朱桂生
走进学生,他如同一朵融入大海的浪花;走进学校,他却如同一颗晶莹的露珠。从朝气蓬勃的浠师骄子到“黄冈市十佳班主任”。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感人肺腑、叹为仰止的育人事迹。他就是“湖北省课内比教学先进个人”、“黄冈市优秀教师”和“黄冈市十佳班主任”——黄冈市蕲春县青石中学(原黄侃中学)青年教师朱桂生。
无怨无悔,一颗痴心育桃李
当时光倒流到1997年7月,蕲春农村小伙朱桂生刚从浠水师范学校毕业,在当年的全县公推公考乡镇干事名单中,他榜上有名。然而执拗小伙朱桂生老师打定主意,不顾父母强烈反对,放弃从政机会,顶住父母的不理解和责骂,硬是选择到蕲春北部偏远山区的青石中学当上了一名“孩子王”。
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喻为春蚕、老黄牛,放在朱老师身上一点也不为过。 朱老师一直担任学校班主任工作,为了心爱的学生,他一日三餐基本是陪着学生吃在食堂,中午就陪学生们趴在教室课桌上休息,天天与学生摸爬滚打在一起,天晴下雨从未间断。他视班上所有学生为弟妹,关怀备至、呵护有加。学生退步、有情绪或有思想包袱了,他扮演心理咨询师角色,以心交心,轻声细语交流;晚寝查班,他扮演父母角色,总是等学生睡熟了才悄然离开;学生病了,他又扮演医生角色,买药倒水、量体温,做的比父母还要好。朱老师对得起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子女,可最对不起的是自己的12岁儿子。读小学的儿子每周总有那么二、三顿是自个儿用方便面打发的。小小的男孩就学会了自己做饭,有时晚上等朱老师下晚自习回家,孩子早已趴在饭桌上睡着了。每每说起此事,远在60里之外乡镇卫生院上班的妻子总是潸然泪下。最愧疚的还是前几年病逝的老父亲,为了陪同学生到黄冈中学参加理科实验班招生考试,父亲临终前没看上儿子最后一眼。为此他身感欠父亲太多,但他更清楚”忠孝不能两全”的道理.
一路风雨一路情。为了班上学生每一个都不少、每一个都成人成才,朱老师寒来暑往,不知走访了多少学生家庭,不知劝留了多少学生,双脚不知丈量了多少家访路程。只知道他跑遍山区农村的每一个旮旯,只知道他的班巩固率100%,升学率100%. 18年来,他矢志不渝、任劳任怨,一直勇挑重担,超负荷工作,始终担任两个班的数学课和班主任工作;18年来,他每一天都是“宿舍——教室——食堂”的“三点一线式”俭朴生活,乐此不疲,倾心投入;18年来,他桃李满天下,脚印千家万户,家访走遍了辖区43个村的垸垸寨寨;18年来,昔日的同窗有的风光无限,而他依然还是那么清贫、那么执着。长期超负荷工作,使得身体健康严重透支,三十出头便大病一场,后去省城动了大手术。出院前,医生反复叮嘱他要休息、调养,然而心系学生的他,一出院就不顾家人劝阻,匆忙去上班,不顾身体虚弱,毫不犹豫地挑起班主任这副重担。

育人为先,做学生成长阶梯
  谈起时下初中生的管理,可是一个很头痛的事情。可朱老师就是不信邪,他摒弃那种严、狠、死的“三板斧”传统管理法。在班级管理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班级管理模式,即“三主动、四注重”模式。此班级管理模式曾被多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以及他的个人教育博客《白果树》被湖北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一等奖,点击率达到30多万人次。
“三主动”:一是人人任班干,实现自主管理。通过竞选产生班干,订立责任目标,定期评议考核,完善学生自主管理体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二是树立榜样,让学生主动展示。每周都要评比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和卫生之星等,进行亮点展示,形成崇尚先进、学习模范的氛围;三是开展各种形式的家访,与家长主动对接。每个星期,朱老师都会利用飞信、QQ、微信和家长主动交流,把学生在校情况在班级博客中晒一晒。既让家长随时了解子女在校点滴变化,又能让学生或家长与老师交流谈心、交换意见。
“四注重”:一是注重能力培养。班内很多事情,朱老师都交给学生去完成,以此来培养学生管理能力,并适时授以工作技巧和方法,看谁完成的更好;二是注重全面发展。他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具有民主和法制观念、有责任感、讲文明礼貌、宽容尊重他人、竞争意识、效率观念和具有健全的人格等内容,而不是以分数高低来评定学生;三是注重个性培养。为了突出学生个性化发展,他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是注重终身发展。注重激励学生优化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诚信意识;重视开展节庆教育,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发挥学生群体互动性,形成懂礼仪、重仪表、讲规范的好风气,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和公益活动,在参与中增长能力,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快乐成长。
每个星期,朱老师所任教学班都要围绕量化考核细则,每个学习小组都要评选进步之星、学习之星、纪律之星和卫生之星等。“星级学生”要戴大红花、拍照片,还要上传到班级网站“博客群芳谱”,家长见了高兴,学生见了欢喜。每到周末,班主任朱老师还要忙着在个人博客《白果树》、班级飞信群、微信群中上传每一个学生在校动态信息。大到评优表彰、学校活动,小到学生穿衣、放假,与家长们共同见证学生成长历程。2013届毕业生晶晶的父母受无后为大的传统思想影响,女儿晶晶刚出生,就将她就送给别人抚养。小学五年级时,才将女儿才接回家抚养。十多年的隔阂,让懵懂初开的女儿极度仇视父母。家长无奈,只好求助于班主任朱老师。朱老师为了解开这个“结”,一边让家长不断写书信给女儿,借助QQ增进亲情。一边让该同学换位思考、理解父母,融入集体生活,才让晶晶同学逐渐阳光起来、走出阴影,被当地重点高中录取。
潜心教学,三尺讲台竞风流  
2009年11月,朱老师受所在学校派遣,远赴山东、江苏课改名校学习课改经验。原本就酷爱学习的他如饥似渴、如虎添翼。在返校后的教学中,他认真探究,在实践中勤于反思,创立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四步教学法”,人称“朱桂生模式”。
“四步教学法”即目标引入,自主学习;目标深化,交流探讨;目标展示,反馈评价;目标达成,拓展提升。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在他的组织引导下,能够自觉主动学习,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重要的是解放了学生脑、口、手,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时间和课堂都真正还给了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造高效课堂,让个个学生有学习收获和提高。
当年底,“朱桂生模式”在蕲阳大地广为推崇,掀起了蕲春县“课堂教学改革旋风”,累计有20余所学校、850人次观摩学习了他的精彩数学课、班会课和家长培训课。“朱桂生模式”还吸引了《中国教师报》、《黄冈日报》、《鄂东晚报》和《黄冈教育网》等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2012年8月底,《中国教师报》以《课改的名义》一文对富有乡土气息的“桂生模式”充分褒扬。2012年10月,朱老师在全省“课内比教学”比武活动中,一举夺得黄冈市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和省三等奖,并获得了全省“课内比教学先进个人”表彰。为此他于2013年11月被省教育厅选派到北京师范大学参加“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省外高端培训”。
天道酬勤,万紫千红春满园
18年来,他年年都是优秀、模范班主任;18年来,累计有20余篇论文、教学设计和课件获国家和省市一等奖;18年来,辅导学生50多人次在国家和省市级学科竞赛中获奖。18年来,他由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到不惑之年,他总是激情飞扬、神采奕然,为学生心无旁骛,为教学全力以赴。
有同事劝他,“教书如此清贫,你累死累活的图个啥?”他却说:“教书很累,但育人是一种责任。身为教师,我不为闪光的虚名,只图干好一件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事,如有下辈子,还愿当孩子王”。倾心教育、坚守清贫、甘于奉献、无怨无悔,全是因为朱老师对学生、对教育有着浓浓的爱,常人又岂能理解。
作为蕲春县关工委首席家庭教育讲课教师,朱老师去年被中国教师研修网和中央电大聘为国培辅导老师。他还是湖北省课内比教学先进个人、湖北省数学会员、黄冈市优秀教师、黄冈市骨干教师、黄冈市十佳班主任,还以最佳班主任入编了《黄冈教育百佳风采录》。2001届毕业生陈艳青为了感恩班主任朱老师当年的精心培育,正在谋划注册成立“朱桂生基金会”,旨在弘扬朱老师对教育、对学生的大爱无私,奖励母校品学兼优学弟学妹。  
一组组枯燥而又鲜活的数字,一本本沉甸甸而又浸润心血的烫金证书,满满镌刻了班主任朱桂生老师的育人足迹。然而,面对鲜花、掌声、荣誉,他依然是那样的平凡,依然是那样的激情迸发,不懈跨越新的征程。


84#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42:44 | 只看该作者
武汉市武昌实验中学班主任李艳
我从教23年,一路走来回眸深深浅浅的脚印,最让我自豪和幸福的是:自己虽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班主任,却成为孩子们生命成长的奠基人。我可以快乐着学生的快乐,幸福着学生的幸福。因为有了一届又一届孩子们的相伴,我的人生旅途不再孤单;因为有了一届又一届孩子们的相伴,我的人生才更加灿烂。从选择当班主任那一刻起,幸福就开始守在门外,时时都在敲我的门。真的,我是一名幸福快乐的班主任。
   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从不曾停下对“幸福教育者”探索的脚步。我坚信教育是一种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创造性劳动。“教师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希望。”在我的眼中,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件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我要用诗意的手法精雕细琢。有时我觉得我不像在教书,更像是一个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更像是一个摆渡者,在生命的长河里,是个幸福的教者、歌者、行者。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班主任
   庄子说过:“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高中三年正是学生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和成长的时期。在他们生命成长之路上,我陪伴他们,滋养他们,并在不知不觉影响着他们。我的角色如此重要,该如何教育他们呢?正如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试着以一种柔软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去拨动心弦、去触摸心底,去鼓励、去鼓舞、去唤醒,期待把这种生命的偶遇变成一种师生双方的幸福相遇。
   我从一些国际知名公司培训管理人员有一个“讲故事计划”的做法中受到了启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是否能为我的学生讲故事呢?故事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而且能增进对抽象道理的理解。故事就像一个鱼饵,吸引学生接收信息,思考故事中传达的观点。
   “静静的校园,晨光初露,一个高三的矮个子女生就已经借着微弱的晨光,在走廊上演算起数学题目了。120分满分的数学试卷,她每次只能考60来分,距离高考只有不到一百天的时间了,她能不着急吗?数学老师说她知识点背的滚瓜烂熟,但是从理论到实践还有一段距离,要她多刷题,找题感。每天有限的睡眠时间又被她狠狠心缩短了一个小时,她强迫自己早上早起一个小时,赶在早自习前,利用脑袋最清醒的时候刷数学题,一定要找到做题的套路。真的是一分辛劳一分才,那年高考120分的数学,她硬是考出了115分,惊讶的不仅仅是她的同学们,还有各任课老师。快三十年过去了,那位女生早已步入不惑。她坚定地教育自己的学生们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成功一定属于用心刻苦的人。”班会课上,我向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他们静静地听着,仿佛一下子悟出点什么,眼里闪着激动而又惊喜的光彩。我相信学生们听懂了我的故事。每一届我接手的班级,绝大多数都是一个普通文科班,学生进校成绩参差不齐,大多数孩子学习数学有困难。作为班主任,我和数学老师一起探讨方法,针对学生数学基础能力差的特点,每天中午的自习时间,请数学老师布置几道习题,我们称之为“快乐午练”。为了减轻科任老师的负担,我亲自耐心地为每个孩子批改,辅导。这如同润物无声的细流,温暖着孩子们的心,他们懂事地纠错题,找盲点。长期下来,学生的数学成绩大幅提高,良好的学风和班风也促进了其他学科的成绩提升。家长们感动不已,都说:“把孩子放在李老师班上,就是放心!”
   2012届当时班上两个优秀的学生干部竟然在高三关键时期,擦出了爱的火花。双方家长急了,高度一致地当法海,棒打这对小鸳鸯。家长们向我投诉:此时的他们可以说油盐不进,抵触情绪很大。难道就真的没有办法了吗?我给当事女生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2006届班上有一位女生,父亲是个成功的房地产商人,当然也沾染了社会上所谓成功男士的毛病,家里战火纷飞,孩子的成绩一落千丈。她为了报复父亲在外面的滥情,故意在网上和一位27岁合肥男网友网恋,当孩子的母亲哭着告诉我这些家庭隐私时,当母亲阻扰女儿去合肥与网友见面受挫时,放下电话我当机立断赶到武昌火车站,和她母亲一起硬是把她拖出车厢,带回我的家里慢慢劝导。家访是根本看不到这位女生的父亲,只有泪水涟涟满腹艾怨的母亲,怎么办呢?面对这种情况我和这个女生一次又一次谈心:出身在什么样子的家庭由不得自己,但是排除干扰走自己的路却是可以自己选择的。有时候一个关键的节点走岔了,可能会毁掉自己清清白白的一辈子。自己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可以改变一切的!为此我安排这位女生住读,一方面把她约束在我的视线范围内,另一方面让她能在集体的怀抱中感到温暖。如今在加拿大留学的那位女生念念不忘她的恩师,每年教师节、圣诞节和春节都给我寄贺卡,以此来表达我的敬意“。讲完了故事,那个当事女生哭了,她说只是因为高考的压力太大了,为了减压两个人因为谈得来才走得近了点,结果两边的父母不依不饶,非要定性为”早恋“,他们很逆反才故意扭着来。原来症结在这里,双方的父母可能也因为孩子高考患上了焦虑症,从而弄得草木皆兵。这件事情很快迎刃而解,两个孩子高考成绩优异,分别考上了中山大学和中央财经政法大学。
   我经常这样打开记忆的阀门,把我的故事和我往届学生们的故事梳理出来,从中采撷一两段精彩的故事,在学生们需要的时候就讲给他们听。通过讲故事,我发现这种方法与严厉的批评和冗长的说教相比,这种方式是最易于接受、最生动和最有说服力的。
将爱进行到底
   马克思说:“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很多人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等词联系在一起。其实,我常说:“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我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充分发展。因为我相信每个孩子将来都是社会的有用之才!因此一个教师要学会拥有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微笑与宽容的心。
   首先要以平等的身份去触动学生的爱。
   一个班主任,怎样才能受到学生的信任,得到学生的爱戴呢?只有平等地与学生相处,平等地走进学生心灵,心灵与心灵相撞才能产生信任的火花。记得那年我刚送走2006届学生,马上又接手2007届高三毕业班,班上有个男生绰号叫“青面兽”,我当时还纳闷呢,他的脸上没有胎痣呀,干嘛这么叫他?每次考试成绩总是倒数。通过侧面了解这个男生和以前的班主任老师闹别扭还不说,还利用自己的一点点“江湖地位”纠集一帮男生和原来的班主任过不去!不学习再加上家庭的原因既自负又自卑得很。怎么办呢?于是我就试着寻找他的闪光点,发现他真有不少优点:比如,爱劳动,每天帮值日生做清洁;懂礼貌,每次见到科任老师总会笑嘻嘻地打招呼,而且篮球水平不错。于是只要一发现他做了好事,我便在每天晚上晚自习前的“班主任的十分钟”里表扬他,甚至让他当班级清洁委员。还别说,每次全校量化评比,我们班的清洁卫生都是满分!2007年元月,这个男生没来上学,他的哥们儿马上向我汇报:原来是他家里出了大事,离家出走多年的孩子妈妈借了高利贷,被追债的人砍断了脚筋,他嚷着要去报仇。时值寒冬腊月,我在先生的陪同下扔下自己的孩子到处打听找人,终于在他舅舅家里找到了他,当时已经凌晨2:00多了。看到孩子单薄的衣服、瘦弱的身材,我自己也流泪了,没说一句抱怨和责备的话,由于不放心他处在这样环境里,我就连夜把这个男生带回自己家,要我的先生陪他。第二天买来了新棉袄和毛衣,微笑地给他换上新衣,没有一句责备。从我的目光里这个大孩子读到了母亲般关爱,事后我和颜悦色和他分析事情利弊,这个莽撞小子终于回到了学校并完成了最后几个月的高中学习。几年过去了,有一次学校某位老师打的上班,正巧是那个男生开车,他把这位老师送到目的地坚决不要车钱,他说:他一辈子都感激省实验中学的李艳老师,李老师在关键时候救了他,所以只要是省实验中学的老师坐了他的车,他都不收费。当这位老师转述给我听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他终于长大懂事了,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我就是这样用无私的爱赢得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在2009年10月12日的《楚天都市报》佳作欣赏栏目刊登了我学生的文章《我的老师像妈妈》。
   再者以丰富的形式去唤醒学生的爱
   李老师所带的班级无论是班会、团会都成为了一个学生教育自己的主阵地,成为学校的一个特色班团会的班级。2011年11月武昌区德育年会在省实验中学召开,年会上的重头戏之一就是我所带班级高二(11)班的现场主题班会“我们眼中的时代”。这节班会课受到与会各级领导和老师们的好评,录制的光盘在校史馆保存。由于平时用心用情带班,学生的一点点细节我都记在心上。同一个月孩子过生日我一定集体买礼物送给每个小寿星,孩子们在成长日记里记录下自己的每一点感动。过圣诞节了,熬了几天几夜,李老师给每个孩子一封情真意切的手写信,这些无言的大爱把家长都感动了!2009年12月26日《楚天都市报》刊登了《班主任的爱:62封手写信》。
   每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为每个学生精心准备笔谈日记本。起初,也有学生怀疑、观望、应付甚至不屑。可是就算是看到日记本上只有那么一两句话打发我,我仍然每天每本都一字一句的认真回复每个人。而且由于我的每句话都能说到他们的心坎上,教育的实效性很强,慢慢的,学生们开始愿意用笔向我“倾述”了。2013年11月,我事先买好了全班的电影票,带着孩子们去看大片《斯大林格勒》。周末看完大片,周一交上来的成长日志,全班写的都是影评,最令人称奇的是有37个孩子写到了前不久才结束的期中考试,从这部影片中,他们体会到了我为什么要带他们看这部影片的深意了。“我一定要让这次期中考试成为我高中阶段的转折点,从此一路高歌直至高考胜利。”“或许这次期中考试我就像苏联卫国战争的前期战况一样,节节溃败。但是我不甘心,我要痛下决心,改变现状。下一次月考,我要我的斯大林格勒!”每天的笔谈是我针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抗拒成人的唠叨说教,却渴望解除困惑的现状而实施的一种为学生进行心理导航的方式。因此,我发现学生反感的不是教育,而是教育的方式,只有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教育的内容才会起到作用。2013年9月10日我参加完武昌区教育局教师节表彰大会后,报社记者采访我,我也提到了班主任要有与时俱进的有效德育措施。
    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说:“感觉自己存在,这比知道自己存在具有更大的意义”。我们的古人不也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我每带一届学生都要把他们带出学校走进自然,在旅行中感受生活无处不在的正能量。2010年7月,我带着11班全体学生62人到上海参观世博会。因为我的英语口语出色,同年暑假作为带队老师带着37个学生到英国进行了游学活动。2013年7月我又带着新的一届学生沪杭行,学生们回来后,或制作PPT或写成文章或写成通讯稿,分别发表在报刊、学校大屏幕滚动。事实证明,以丰富的形式开展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去看、去听、去体验、去感受、去共情,这样带给学生的触动远大于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
   最后以优异的教学业绩去赢得学生的爱。
   作为一名教师,我是学校不可多得的双料教学教育骨干,10年带了8届高考,尤其是2012届的高考成绩斐然,文科上600分以上的学生人数在湖北省的占比高达2.46%。被评为全国高中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教练、湖北省对口扶贫送教下乡专家、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高考优秀主讲专家、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优秀教师,武汉市高素质人才、武昌区委优秀共产党员、武昌区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武昌区学科带头人、武汉市百优班主任、武昌区十佳班主任等称号。所带过的班级多次荣获武汉市先进班集体、武昌区先进班集体、武昌区先进团支部等称号。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用自身的党性修养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历年来所带班级发展的学生党员是全校最多的。特别是我作为入党介绍人发展的孙悦同学和周寅捷同学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就学期间由于各方面成绩突出,先后受到了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总理和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我经常说:“教书教得好只能要孩子们记住你一阵子,教育人得法却能让孩子们记住你一辈子。”对学生严而有度,与学生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学生们都认为我是值得信赖的好老师、亲密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李妈妈。同学们总喜欢上我的课,任课班级教学成绩始终位于同年级前茅,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好评。在所带的班级建立了家长群、学生群和班级博客。刚开始学生害怕老师在群里监督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们在群里不再把我看成监工,反倒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无话不谈;向我倾诉他们的烦恼,甚至是个人感情私密问题,有什么快乐和我一起分享!
   2010年元旦,我生病住院期间,孩子们自发地写下对李老师的61个祝福,班干部把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即便没有班主任,各项评比样样第一。学期末评选优秀班主任和文明班级之星,我和所带的班级高票当选。我带的每个班级自组建以来,无论什么级别的考试,始终全年级第一名,无论什么集体活动或比赛,一定是奖状锦旗每次不拉下。其他班上的老师和学生们说:“流动红旗到了李老师班就不流动了。”各方面评比总是第一也让每个孩子都为自己的班集体骄傲自豪。
   2013年7月,我的父亲患了癌症,作为女儿,我忙前忙后尽孝膝下,班上48个孩子得知后,在班团委干部协调管理下。孩子们强烈要求我上课后就去医院照顾爷爷,他们会尽心尽职地做好班级工作。班级日记天天有人记载,学生们每天交的成长日记天天有人批阅,量化评比要检查的学生干部找不出一点瑕疵。由于我经常要参加武汉市和武昌区教育局的公派活动,有时候甚至一周都不能到班管班,所以在新生进校的第一天我就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我深知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比如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学习习惯都有细致严格的要求,在我和同学们自己制定的各类公约或自治计划方案,长久的有10余种,为配合活动制订的短期规定本学期已累计近20种。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级的树状管理,条理清晰,责任到人。只有规矩立好了、立详细了,才能为学生规范行为提供依据,才能为班级事务处理提供依据。
   世界上最充满智慧的爱是师爱!只有用心去引导孩子们自主管理才能步入美好的未来!



85#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43:16 | 只看该作者
赤壁市第二实验小学魏瑞华
宽容,给孩子一个绿色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孩子们的心灵是稚嫩的,如果教师的批评方式不当,就会使他们受到伤害。因此,教师如何把握好批评的尺度和分寸,让学生以一种愉悦的心态接受教师的教育就显得很关键了。对于内心尚存教育良知的教师,只有真正做到“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才会产生自我满意感,才能享受到职业的幸福。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即使是“差生”,也不会浑身是错,这就要求班主任做生活的有心人,蹲下身子,看高学生,发现闪光点。在我的教育生活中,也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个故事。
三年级的时候,魏瑞华班来了一位新同学叫刘琦,别看他人小,本领还蛮大,才上几天课,同学就给他取了个雅号“孙悟空”。
上课第一天,预备铃已打,魏瑞华拿着书朝教室走去,还没走到教室,远远就看见一个小脑袋在门口窥探,她定眼一看,原来是那个新生刘琦。语文课上,刘琦居然在抽屉里打起了陀螺。下课后,还在课桌上蹦来跳去,手舞足蹈,洋腔洋调学周杰伦,同学们笑得前俯后仰,把教室里弄得一团糟。班委会的干部找刘琦谈话,他的理由一大把,谁都说不赢他,把班长弄得尴尬万分,简直就是个“刘铁嘴”。面对这样的场面,魏瑞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了解了刘琦的“本领”如此大,魏瑞华决定“治治”他,如何去“治”他?让她脑袋都想大了,想了好几天,没有好办法。终于有一天,机会到来了,但魏瑞华却决定不“治”他,要用宽容之心去对待他,要好好的“用”他。
“文明礼貌月”到了,学校决定要开展一次“争当文明小天使”主题班会活动,到时还要邀请家长和教研网的学校来听课。把一切程序安排好了以后,魏瑞华在班上推荐了刘琦当主持人,而且还表演其中的一个小品。班委会不赞成,同学们更是不同意。魏瑞华便利用晨会时间,在班上公开表扬刘琦。说他口才好,说话不用打草稿,当主持人不在话下,下课学周杰伦,那是他热爱文艺,有表演天赋。并加大语气夸:“主持和表演,非他莫属!”刘琦听了魏瑞华的话,低着头,手脚不自在,偶尔偷偷瞧我一眼。
放了学,刘琦找到魏瑞华说他不想参加这次活动。魏瑞华问他:“为什么?”他说:“怕主持不好,影响这节课的质量,丢您的脸。”魏瑞华鼓励他放下思想包袱,迎着困难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魏瑞华讲了夜郎自大,半壶水响的典故,开导和鞭策他,说得他口服心服,回到班上做准备去了。班会活动的那一天,刘琦主持得非常成功,表演也很出色,魏瑞华的这节课也因此受到了老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魏瑞华抓住这一机会,又在班上表扬刘琦,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课爱做小动作变成了爱提问和爱回答问题了,下课无理闹喳喳变成了与同学们争论课题了,过去的“孙悟空”变成了班上“勤劳的小蜜蜂”。现在,刘琦已是我们班上一名出色的班干部,还准备竞选学校播音员。教师的宽容给学生的心灵带去了一片清新的绿荫,让学生的心理获得一种情感的滋润。时隔多年,如今他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具有独特的能力,每位学生都会犯错。面对学生的过失,教师不应是训斥和责备,而是因势利导、理解和宽容,让其心灵经受洗涤和震撼,同时让学生在一种期待、理解和信任中感受老师的温情和关爱。

真诚,给孩子一片蓝色的天空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间最微妙的接触。学生的心灵世界是一个淳朴,天真而又丰富多彩的天地,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的心灵进行真诚的交流,这样才能实现双方心灵互动。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十几年来,魏瑞华努力的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真诚的关心孩子,热心的帮助孩子。她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教师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爱!感受孩子们的心灵之语,便是她最快乐的一件事!
杨小洁同学自我约束能力差,爱演独角戏,上课废话特别多,严厉的批评后,看着孩子满脸的委屈,魏瑞华又气又心疼!一次语文课上,杨小洁又深情的演绎着自己,魏瑞华悄悄走到她跟前,摸着她的头,对她说:“老师在等你!”一节课下来,她表现出奇的好!事后,魏瑞华又表扬了她。魏瑞华改作业的时候,发现了一张小纸条,是杨小洁写给她的悄悄话,“老师,我上课只顾抢话,你不让我说,我还使劲嚷嚷,您今天没说我,还摸了我的头,说要等我,我特别高兴,我想你一定很喜欢我,老师,我也喜欢你,以后我再也不抢话了。”
平日里,学生病了,魏瑞华会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把学生送回家;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魏瑞华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每每读到学生们发自真心的感激之语时,她总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充盈心头。可见,真诚的爱会带给学生欢乐和幸福,好似一江春水,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当教师走进学生的心里,与学生心灵真诚互动时,才是教育的最佳状态。真诚,成为推动孩子健康成长,努力进取的强大动力,也给了孩子一片蓝色的天空!

严格,给孩子一个金色的未来
今年,魏瑞华接手的是毕业班,学生进入叛逆期,很不好管理。面对学校的三风检查,头一个月四次评比,班级成绩总是很稳定——倒数第一。这让她感到很困惑:学生年龄不小,怎么会连最起码的自理能力都没有?各人管好自己的一片小天地的卫生,都还有这么困难?习惯决定命运,多一个好习惯,多一次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会多一份成功的信心。为此,她决心放下一切,先抓好行为习惯。
一方面她利用晨会课,教育学生应该有班级荣誉感。你丢下的一片纸屑,不仅丢掉了自身的人格,而且也丢掉了六(8)班的颜面。要想洗心革面,它需要全体同学经过数月的努力才能恢复元气……在理论方面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请做得好的同学讲讲自己的方法,并多次在班会课上以奖励孝雅卡,铜卡,评比校园校雅星等多种奖励方式,促进他们改正缺点。在老师的多次行规训导和表扬中,很多同学的习惯都得到了规范,但总有几个屡教不改的学生。于是,我请中午负责教室卫生的同学将有垃圾的座位用照相机拍下来,把垃圾装进塑料袋,在黑板上写上“失物招领”,学生根据座位,垃圾对号入座,面对铁的证据,他们哑口无言,再狡辩也无用,个个可怜而又羞愧的流着泪领回“失物”,面对此情此景,我并不心软,坚决按照班规没收孝雅卡,取消本月的孝雅明星资格。在学生领取物品时,也会给他们一个写着温馨提示的“收据”,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反复训练和教育,学生讲究整洁的习惯渐渐形成,我们班也多次被评为“最美班级”和“明星班级”。学生在她的这种特殊的宽严教育之中,领悟到了正确的人生道理。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魏瑞华注重家校合作互动,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以爱育爱,让爱散发出恒久的芳香。
工作中,魏瑞华特别注重家访。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家访工作常“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她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经长时间的接触发现,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家里什么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做,甚至学生自己的事都由家长一手包办,只要孩子开口没有不答应的。这样的学生在学习、劳动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懒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学生”。


86#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43:45 | 只看该作者
武汉市武昌第二十五中学班主任谭文进
“刚刚送走的那一届学生的笑脸还如三年前一样鲜活地在我的脑海中显现。我又迎来了我的新生,他们稚嫩的脸上满是对初中生活热切的期待,当然其间也夹杂着初来乍到的些许迷惘。
   凭着多年的经验,我也发现了部分学生的异样,包括他们的行为举止,他们的服饰,他们的眼神。我知道这三年我将又一次和他们摸爬滚打,我将又一次帮助他们完成成长过程中美丽的蜕变,尽管我知道这种蜕变过程是辛苦的,但是我相信他们和我都能成功。”
    这是谭老师在迎接初一新生时教育手记中的一篇。在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教师谭文进看来,做班主任有三重境界。
   能将班级的各项事务管理好,完成学校和上级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这只能是“门槛班主任”的要求。
   能让班级保持稳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这也许是“合格班主任”的标准。
   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生不断成长,让学生能阳光、自信地走向未来的学习与生活,这才是“好班主任”的追求。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对于“好班主任”的追求,在34年的班主任生涯中,谭老师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一份教育信念,不断激发着自己的一份教育智慧,长久保持着自己的一份教育情怀,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武昌区十佳班主任”、“武昌区优秀班主任”、“武昌区最受学生喜爱的优秀女教师”、“武汉市优秀教师”、“武汉市普通中小学首届‘走进每一个家庭,关爱每一名学生’家访工作‘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湖北省骨干教师”,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荣获“武汉市优秀班集体”和“武昌区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
   
         有一种教育信念矢志不渝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别人的灵魂前,教师必须让自己的灵魂在现实面前保持冷静与恬淡,把握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对谭文进老师而言,她的这份“精神家园”就是她教育信念的执着和对班主任工作的热忱。
   
坚守班主任岗位——三十四年不曾离开
  当谭老师数次拔下针头从医院赶往学校时,当谭老师忍受着腰椎间盘突出的痛苦依旧穿梭于办公室和教室之间时,谭老师指导过的一位青年班主任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谭老师,您真有毅力!如果是我,我可能会向学校申请辞去班主任工作。”可谭老师却淡淡地说:“说真的,我不是靠毅力去做的。当一名班主任仅仅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工作乐趣的时候,那她真正意义上的班主任工作也就结束了。我这样做是因为我感到很快乐,所以我做了。”是啊,自1979年走上教师工作岗位,谭老师就一直坚守在班主任工作岗位上,至今已有34年了。然而熟悉她的人却依然惊诧于她的教育激情。学校拍摄的所有教育专题片中,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谭老师,您怎么总是不知疲倦呢?”一位同样是谭老师曾经指导过的青年班主任曾经这样问道。“班主任工作就是我的舞台!要想让学生的眼睛里充满兴奋和喜悦,你自己能没有激情吗?”谭老师如是说,而这种激情已经持续了34年,并将继续持续下去。
   
         坚守教育信念——三十四年等待花开
   在一次班主任座谈会上,一位青年班主任的一句似乎与主题无关的向谭老师的问话,引起了在场班主任们的关注。“谭老师,我仔细观察过了,您带的班里也有让人头疼的学生,可三年了,我一次也没有看到您对他们发火。您脾气太好了吧 ?”“哈哈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我自己倒是没注意过,也许我对他们发火的时候你们没看到吧!”谭老师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对于你所说的让人头疼的学生,我倒是没有把目标定得太高,扶着帮着他们吧。每一朵花苞都会开放,只是先后时间有所不同,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会捧着它,给它们适当地浇水、施肥和呵护,耐心地等,终究会闻到花香的。如果只有‘火’的话,我想它们会枯萎的。”座谈会的现场突然出奇地安静。班主任们似乎都在思索,思索这位做了34年班主任工作的班主任的即席发言。
    “我会捧着它,给它们适当地浇水、施肥和呵护,耐心地等,终究会闻到花香的。”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信念。谭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对学生的尊重、关爱、信任和平等也始终浸润在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之中。
   
         坚持课外访万家——三十四年如一日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运用,在“家访”这个曾经作为教师最经常性的工作已经逐步为电话、短信、QQ留言,电子邮件所取代的时代,谭老师却始终保持着她的一份执着。因此在2012年当“课外访万家”几乎成为当年教育领域高频词之一的专有名词时,在谭老师眼中,这只是自己34年来最平常的一项工作。因为她始终坚信“家访”不可替代。每当有人对谭老师为了一点“小事”而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家访而询问“您那么忙,为什么不打个电话呢?”,谭老师总是那么从容:“不一样的,和打电话不一样的,我要看到家长,看到学生。”学生小琴的家长在谭老师的家访手记反馈中这样写道:“我们住得这么远,可没有想到谭老师已经是第三次来到我们家里,我很庆幸我们的孩子当然也还有我们和谭老师有缘。孩子说是谭老师激发了她的小宇宙,我觉得谭老师也点燃了我们对孩子新的希望……” 是啊,不管学生的天资如何,学业如何,家庭背景如何,每带一届学生谭老师都要用心去叩开每一名学生的家门。她的家访成了暖心、爱心、交心之旅,拉近了家长与学校的距离,延伸了学校教育空间,营造了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氛围,换来满园桃李香……
                                                                                     有一种教育智慧焕发光彩
   
   在校内的一次青年班主任校本培训课上,谭老师说:“我今天面对的可能还是昨天的那些学生,但我今天却从这些学生身上发现了不同于昨天的新东西;我希望每天看到自己的教育智慧在这些学生身上得到验证,并体会这种验证给我带来的成功感。”经历若干年的班主任工作之后,也许每一位班主任都能形成一套驾轻就熟的工作方法。但谭老师追求的却是要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风格,展现自己独特的教育智慧。为此,她不断地在寻求和探索。
   
           三面镜子——汇聚成爱的镜子
   跟学生相处多年,谭老师总结出当班主任要带“三面镜子”:对于学生的优点,用放大镜来看,总是看到学生的闪光面;对于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用显微镜来瞧,这样总能看到学生在不断的向好的方向发展;对于学生的前程,用望远镜去看,这样总能看到学生的远大前程。正是在这三面镜子下,谭老师能看到学生的希望,学生们也看到自己的希望,从而能够获得新生。这三面镜子其实都是一面镜子,那就是爱的镜子,她将爱的阳光悄悄的播撒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田,她将温暖的笑容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孩子。
   小华,性格内向,胆子小。一次公开课上他勇敢地举手答问,因答案不够准确,没有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课后他懊悔地说:“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是不会再举手的。”谭老师听后一惊:虽然华的发言还有些不足,但他能走上讲台展示自己,这就是成功。这个闪光点应该得到赏识,谭老师意识到:“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就要用多把尺子去度量,为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创设展示的平台,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爱的阳光才有可能真正滋润他们的心田!”于是在班级设立“星星榜”,即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即可成为明星!华众望所归地成为了明星人物——勇敢之星。“星星”虽小,但呈现的却是谭老师那一颗永远为学生跳动的智慧丹心。
          
          正行教育——让习惯成为力量
   2012年9月,学生小勇的妈妈到学校里来找谭老师,倾倒自己的苦水:“这孩子,就是没有个正行。这都怪我,小时候没让他把习惯养好!”而这样的家长并不是只有小勇家长一位。而此时的谭老师则总是显得胸有成竹,因为从2011年开始在她的手里有一样法宝——《21天正行日记》。
   谭老师坚信学生错过了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并不意味着不能再形成良好的习惯。2011年起她开始尝试以《21天正行日记》的形式,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纠偏与矫正。小勇在21天的周期里,以连续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摒弃迟到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作息习惯整个过程的体会、感悟、和行动。小勇,小勇妈妈和谭老师都是《21天正行日记》的记录者。矫正是艰辛的,它需要谭老师对小勇连续21天乃至更长时间的关注;矫正也是必须的,学生只有在不断的校正和调整中才能不断前行;矫正更是成功的,它为谭老师继续转化向小勇一样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案例。
   “我从来不担心学生有坏习惯,我担心的是学生的坏习惯得不到矫正。作为班主任要切切实实研究学生从现在通往未来的教育着力点——让习惯成为学生前行的保障。” 翻开一沓厚厚的教育手记,谭文进老师的正行教育思想清晰的呈现在眼前。
   
           笔耕不辍——让教育瞬间定格
   谭老师不仅在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积极探索,自身的坚持学习和长期的德育科研也是她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有着34年班主任工作经历的老班主任,谭老师有着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但是她对班主任工作的精细追求却没有止境,她时常说:“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思维开阔,个性鲜明,敢作敢为。我虽然有一些教育经验,但面对今天的90后仍需学习,仍需努力。”
   一方面,即便是成为了武昌区“十佳”班主任,她依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班主任工作研训;即便是在武昌区成为颇有影响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她依然积极参加武汉市随班就读骨干教师培训。另一方面,她捕捉一幕幕班主任工作实践的美丽瞬间予以整理定格,成为一笔笔不菲的教育财富。近年来德育论文《如何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九年级学生考前心理调试方法浅谈》先后荣获湖北省教育学会阳光教育研究中心“阳光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在湖北省第四届学习学优秀成果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随班就读班级心理辅导途径与方法初探》发表在《教育大创新》(山东教育出版社),《树立一体化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表在《中国一体化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参与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性基础教育课题改革实验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武汉市教育学会教育科学《基础教育课改与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课题教育研究》。
      
   
有一种教育情怀温暖人心
   
   作为学校首届“阳光班主任”,谭老师始终以她的一颗阳光之心去照亮她的每一名学生。在学生对她评价语之中,“温暖”、“幸福”、“完满”永远是使用频率最多的关键词。
   
代理妈妈——弥漫教育的温馨
    2012年9月,本就有些管不住自己的学生小敏的爸爸妈妈因家中的突发事件要离开武汉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小敏将成为事实上的“留守儿童”。然而就在小敏的爸爸妈妈离开武汉短短2天后,细心的谭老师就发现了小敏的异样,在谭老师的再三追问下,小敏才道出了实情。谭老师毫不犹豫的掏出电话和小敏的家长取得了联系,并将小敏接到了自己家中。有教师不无担心地提醒谭老师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这样的责任太大了,风险也太大了。可是谭老师却说:“在这样一个年纪,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如果让我的孩子独立生活一个月,我不会放心的,更担心她偏离正常生活的轨道。这一个月小敏在我身边,我放心。”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谭老师俨然成为了小敏的代理妈妈,而小敏则感受着谭老师师爱与母爱双重的爱。小敏在周记中写到:“每当我回到现在的家,我都感到格外温馨。面对谭老师我都分不清是老师还是妈妈了,谭妈妈的番茄炒鸡蛋和妈妈的不一样,因为里面有老师的味道;谭老师给整理的床铺让我睡得格外香,因为其中好像经历了妈妈的手……”当小敏的妈妈回汉后读到这篇周记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激,而更多地则是表示要竭尽所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配合谭老师促进小敏不断进步。这也成为了谭老师所说的这辛苦一个月做代理妈妈给她带来的最大的收获。
   
          一个都不能少——彰显教育的温情
   小强,2004年的9月谭老师班上来的一位特殊的学生在谭老师班里“随班就读”。这里的“随班就读”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简单“跟       班学习”,而是让三类残疾儿童(视障、听障、弱智)进入普通学校,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活动,共同进步的一个全国性的实验项目。尽管这一年,对于这样一类学生的教育,谭老师还是一个新手。但她将对普通学生的爱同样移植到了这位特殊学生的身上。尽管每次这名学生都有了些许进步,但她还是很难从孩子父母的眼神中看到惊喜。她明白,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没有止境。虽然作为一名教师,她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无愧于一名合格的教师;虽然这一名学生在她所带的学生中只是一个微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比例,但为了让这样的学生重拾微笑,获得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为了让这样一些孩子的家庭走出绝望的阴霾,谭老师又走入了一个她原本并不熟悉的领域——特殊教育。2005年她参与《基础教育课改与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研究》,获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2007年她参编《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手册,当年发行一万册。2009年她参与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获武汉市成果奖。2006年论文《课堂教学中对残疾学生心理辅导探究》获武汉市论文大赛一等奖。
    最终,这名学生顺利地进入了一所省级中专就读。在这名学生之后又有近10名这样的学生从谭老师这里走上了最适合他们就读的高一级学校。这是教育的温情,更是教育的力量,“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在这里得到了升华,从教已经被带向一个超越职业之上的伦理境界。
    
         两个百分之百——传递教育的温暖
   若干年前作为自己孩子的母亲谭老师参加的一次家长会让她难以释怀。孩子的班主任“设身处地”对着全体家长说道:“每一名学生对我而言可能就只是几十分之一,但对你们家长可是百分之百啊!”尽管作为教师她知道这位老师是出于“好心”,想让家长引起重视,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好学生,但同时作为家长她却万般滋味涌上心头。因为在谭老师心目中,每一个孩子对家庭而言是百分之百,但每一名学生也都是自己的学生,在她眼里同样是百分之百。
   2010年的一天,谭老师所带的班里来了一个特殊的学生,迷恋上网,甚至向家长提出要买柴油发电机以便在停电时发电上网。接收该生后,谭老师没有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这个学生,而是深入细致地了解情况,最终发现该生行为表象的本源是:他认为在过去的学校,在老师、同学面前他一直得不到重视,该生种种不可思议的举动实际上是他没有感受到关注的极端反映。在向全班同学介绍这位新同学时,谭老师对这名同学的过去只字未提,而是向全班同学作了正面介绍,在后续的班级学习和生活中也是创造机会让他展示自己,并及时地予以肯定和赞赏。点点滴滴使其感受到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教育,处处体会到班主任的爱护关怀,感受到同学的友情和赞许。他很快融入到集体之中。经过一学期改掉了沉迷网络、无理取闹的不良行为。思想感情的变化带来学习成绩的提高,仅两个月的时间,该生的成绩飞速上升。这名学生的外公来开家长会临别时紧紧握着谭老师的手说:“是谭老师救了这块顽石,救了我们全家!”。是啊,作为班主任,谭老师付出的是她的时间、爱心和耐心,但转化的却是活生生的学生,温暖的是一个个家庭,以她心目中的百分之百成全了每一个家庭的百分之百。
   34年,足以让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成参天大树;
   34年,足以让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成熟稳重的有为青年;
   34年,会有太多的改变,然而在这34年中谭文进老师却始终如一的朝着她的教育梦想执着的努力,不改初衷。
   在谭老师的教育世界里,教育指向了全体学生,教育没有被遗忘的角落,教育真正使每一名学生沐浴阳光,健康成长。我们对这样一位“好班主任”怀着深深的敬意,只因为她那份矢志不渝的教育信念,那份焕发光彩的教育智慧和那份温暖人心的教育情怀。


87#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44:12 | 只看该作者
荆门市实验小学班主任饶红群
如果心中眷念一片蓝天,便会插上梦想的翅膀,让希望在这片蓝天上自由地翱翔;如果心中挚爱一片土地,便会播撒爱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地耕耘,荆门市实验小学就是饶红群老师挚爱的蓝天热土。
20年来,她把班主任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当作自己的人生舞台,用爱心播种,用智慧浇灌,静心守望每个孩子成长,她也深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赞誉和领导的好评,多次当选“群众最满意教师”。学生说:“您是我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家长说:“把孩子交给饶老师,我们非常放心!”

多一次爱心的奉献
就多一种幸福的体验

“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一生着想,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一生奠基。”饶老师认为:自己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阵热情的掌声……都是爱的播撒,她所带的班级始终洋溢着一股爱的暖流,浸润到每个学生心田,她整日穿梭在其间,尽情享受着做班主任的幸福。
饶老师当了20年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对学生而言,她既是严师,也是慈母,更是挚友。每接一个新班,她都会深入到学生家中开展“暑期家访”,这正是她开学第一天就能叫出全班学生名字的原因。学生在校有了进步,她会第一时间告知家长,与他们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学生思想上有了波动,她也会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寻找对策,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她用自己的关爱开启学生的心灵,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真诚的爱可以像火山,暖化冷漠的心。在饶老师的班里有一名留守学生,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过早的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变得沉默寡言,看着她形单影只的背影,饶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对她总是关怀备至,格外用心。这个学生缺少的是亲情的关爱,饶老师就给予她这种爱,用浓浓的母爱暖透她冰冷的心,让她重展笑颜。上课了,看她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讲,饶老师冲她赞许的一笑;看她自信地举起小手,饶老师立刻给予她发言的机会;看她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饶老师悄悄给她送上一份奖品……一次次心灵的接触,一次次温暖的关爱,孩子的脸上见到了难得的笑容,变得开朗起来。看到她的变化,饶老师也体验到了付出的快乐,决心一直做 “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为了给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她对教室进行了精心布置,在四周的墙壁悬挂激励学生读书的名言警句,张贴各具特色的“智慧树”、“采诗园”、“读书大家谈”、“新书推荐”等栏目。教室的图书角设计新颖,独具特色,让学生自己命名,自己管理,定期统计藏书目录,不断丰富藏书量,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他们自主阅读的愿望,让教室成为了一道亮丽的书香风景线。
为了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饶老师在班上建立“悄悄话信箱”,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课余,为了更好地融入到学生当中,她不耻下问,跟他们学会了吹葫芦丝、打球、下棋……她坚持和学生一道写成长日记,每周认真批阅,虽然多了一些忙碌,但她却乐在其中。她还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经常给学生购买五花八门的奖品,向家长发喜报,让孩子们在激励中成长,在赏识中进步。
平时,饶老师密切关注儿童发展的动态,善于捕捉最新的教育信息,探索富有时代气息的德育新方法。不经意间,她看到湖南台有个《洞穴之光》的节目,那“以孩子影响孩子”几个字,一下子抓住了她的心。后来她让学生观看这个节目,同样的天空,相似的年纪,迥异的生活,同龄人的经历打动和感染着学生,让他们从中受到的震动,远远胜过了重复说教的效果。?
她还抓住学生爱看电影的特点,经常向他们推荐好片子,和他们一起看《小鞋子》《上学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等——因为有电影,她不再婆婆妈妈地说教,也不再威严愤怒地批评,看着学生在光影之中渐渐长大,渐渐懂事,她也感到无限的满足。?

多一项科学的管理
就多一份育人的智慧

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饶老师大胆实践着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级自治理念,民主选举班干部,建立班干部负责制、班级日记制、学生星级量化考评制。她注重指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引导学生参与管理,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管理能力。
她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成长在线”栏目中看到一个文化访谈节目《在童谣中快乐成长》,之后就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创编童谣,并把枯燥冗长的德育内容融入到童谣之中,让学生易学易记,轻轻松松地掌握了许多“健康童谣”。她组织学生创编的《班规歌》《写字歌》《活动歌》等在全市学生中广泛推广,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益心益智的新童谣,既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又提升了他们的人文修养和思想素质,给他们留下难忘的童年回忆。饶老师倡导的“探索校园新童谣的‘魔力’”这项新举措在省、市德育工作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多次被荆门电视台、《荆门日报》《素质教育论坛》《荆门晚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起到了很好的引领辐射作用。
饶老师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涤荡学生的灵魂,促进优良班风的形成。她精心设计的《和好书好报交朋友》《自主评价 自主管理》和《文明礼仪育雏鹰》的主题班会课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她还尝试着营造班级管理的网络平台,通过班级博客、个人邮箱和QQ聊天室等一系列情感交流的直通快车,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家长、教师在网络空间中交流沟通,为班级管理插上飞翔的翅膀。她除了在班级博客上通告班级活动外,还会向家长推荐一些有意义的教育文章、书籍和电影,比如《孩子,你慢慢来》《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地球上的星星》等,引导家长学会与孩子相处,她也渐渐体会到真正的家校合力。?
一位家长写道:“我在外地工作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非常渴望与您交流。看到‘幼芽班’的博客,我和孩子都很激动,我觉得这个博客不仅给我们和老师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而且对我们教育孩子有很大帮助。我相信您建立这个班级博客,一定是与孩子们情到深处,不是父母,胜似父母!”

多一份辛勤的耕耘
就多一些成功的收获

饶老师潜心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力求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开心辞典”,为了寻求这智慧与乐趣的结合点,她一直孜孜不倦地实践着、求索着。她每天坚持给学生读经典美文,如今她的课堂已经成为学生乐此不彼的精神追求和享受。她执教的优质课八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一、二等奖,承担省、市级示范课、观摩课十多次,均受到好评。
每年学校组织征订报刊杂志,饶老师的征订量总是名列榜首,因为她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的教师不能是“匠”,而应是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的“师”,应该随时为自己“充电”。她积极参与课改实验,主持开展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研究,承担全国教育科学国家重点课题“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研究”、 “小学生命教育的研究”、 “小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矫正策略的研究”和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课题,均已顺利结题。
她善于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笔耕不辍,主编《小学生阳光作文》《小学生作文全辅导》《小学生最新名校作文》《作文好方法》等书籍,参与《三维课堂》《自主·创新·发展》《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艺术》《小学心理健康教材》等二十多部书籍的编写工作。有三十多篇论文在《中国电化教育》《中国德育》《中国校外教育》《中小学教学参考》《教师之友》《新课程研究》等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近八十篇教学论文及教案设计在国家、省、市级竞赛中获奖,其中《爱的音符在“班级博客”中流淌》《倾听成长声音 放飞成长梦想》在全省德育论文比赛中获一等奖,还应邀在颁奖典礼上做典型发言,好评如潮。
她特别注重班主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升,喜欢读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她心里扎根。她积极参加全国骨干班主任培训学习,在学习期间表现优异,被评为“全国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优秀学员”,还被省教育厅聘为“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教师,多次为全省的骨干班主任开展《班主任专业成长》《用智慧科学管理班级》的专题讲座,反响深远。
秉承着一份执著与热情,饶老师在为学校的发展奉献青春与智慧的同时,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写作教育骨干教师”、“省先进女教师”、 “市十佳教师”、“市模范班主任”、“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市教育科学研究名教师”、“市优秀团员”、“市优秀辅导员”。
20年来,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省级雏鹰中队”、“市级先进集体”、“文明班”,一批批小作家、小发明家、小朗诵家、小画家、小舞蹈家脱颖而出。她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出版个人专著《我要飞翔》,指导学生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作文评点报》《小学生作文》《我们爱作文》《读写算》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习作两百多篇,因设计“供暖靴”而获得国家专利证书的小发明家罗楠、独唱《太阳花》曾在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播出的“十佳歌手”丁雨桐同学都是从她所带的班级中飞出的一只只金凤凰。
昨天,饶老师还在蚌贝中磨砺成长,今天,她已是一颗闪亮的珍珠。一路走来,既有酸甜苦辣,也有欢歌笑语,在取得令人羡慕的成绩背后,都是她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她用青春的力量追逐着教育的梦想,孜孜不倦地奉献着诚挚的爱,在她的守望和关注下,一棵棵小树苗正在茁壮成长。


88#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44:37 | 只看该作者
仙桃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李鹏
   爱缺陷孩子,铁树开花写奇迹
   人们总是喜欢美丽的事物和优秀的人,而残障孩子,却是那样地容易被爱遗忘。他们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缤纷的世界、优美的音乐与他们无关,甚至父母的关爱与呵抚也成了奢望。是谁在用爱心为这些“受伤的天使”缝补翅膀?又是谁在精心培育着这些迟开的花朵,让他们拥有一颗绝不残缺的心灵?是特校的老师。李鹏就是其中的一位优秀代表。
   特校实行的是月假制,大部分学生一个月才回家一次,学生在校期间吃饭、洗澡、洗衣,都需要老师的帮助。所以在特校,李鹏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必须是孩子们的“眼睛”、“耳朵”。看到孩子们缺少生活用品了,李鹏主动帮孩子们买东西。助残日到了,他与学生一起走上舞台,自编自演,圆孩子们的舞台梦。孩子们的生日到了,他会给孩子们送上一份节日的礼物和一个温馨的祝福。刚入学的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鞋带不会系,大小便不能自理。为了教孩子生活,李鹏从为住宿学生洗头洗澡、穿衣梳头、扣钮扣、擦鼻涕做起,从蹲下身子为孩子系散开的鞋带开始,从给孩子掖好被角,为生病的学生喂药端饭做起……。像保姆一样一边耐心地帮助学生,一边细心地指导他们。这样长期坚持,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在家也能帮家长做些小事了。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特教老师只要像保育员那样,有爱心哄着孩子们玩就行了。李鹏却不这么认为:“除了爱,我还要用专业的知识,教会这些孩子一些基本的技能,让他们成为受尊重的人。”
小凯是李鹏班上的一名听障学生,在对他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无论让他读什么词,小凯总是发“妈妈”的音。为了让小凯读出“爸爸”的正确读音,李鹏老师拉着孩子的手摸着自己的喉咙一遍又一遍地不厌其烦地重复,让孩子体会“爸爸”这个词的发音特点,但小凯还是依然如故地重复着“妈妈”的读音。李鹏找资料,问同行,在网络上求助,终于找到了符合小凯特点的训练方法。于是,从基本的口腔训练开始,李鹏又带着小凯开始一遍又一遍地训练。课上的时间不够,就课下把小凯叫到身边来,边和他玩,边训练发音。几乎每天清晨、中午,李鹏都和学生一起在进行语言训练,晚上回家还对着镜子边发音边触摸自己的喉咙,苦苦琢磨训练方法。机械而枯燥的训练使李鹏和孩子的喉咙都沙哑了,唇角也裂开了口子。两个多月的日夜苦练,小凯终于发出了一个模糊的“爸”的音。虽然只是一个含糊不清的声音,但当看到孩子那兴奋、激动、快乐的样子时,李鹏笑了,笑得是那样的开心、那样的自然、那样的幸福。
“教听障学生学知识难,教智障学生学知识就更难了!”李鹏说。上课时,每过四、五分钟,就要整顿一下学习纪律,教学生认字时,有的孩子根本不跟着读,有的根本读不出声音。写字的时候就更难了,一个简单的字母或生字,往往要教上几十遍、上百遍。在教写“一”字时,李鹏手握着孩子们的手一个一个的教,几天后,大部分孩子都会了,但一个叫小宽的孩子却怎么也教不会。手把手地用笔在本子上写,不行;手握着手在桌子上写,还是不行。但李鹏没有放弃,握着小宽的手每天不厌其烦地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小宽终于写出了歪歪扭扭的“一”字。
爱特殊岗位,奉献青春育残苗
2001年的那个夏天,李鹏成为了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教师。当时,特殊教育事业还不太被人们所接受,特校教师也总会被大家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待。李鹏的选择让大家很不理解,亲戚、朋友和同学也替他惋惜。最初的几年,有不少亲戚、朋友曾主动提出帮他调到市区的普通学校和机关单位,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对此,一个关系特别好的朋友曾痛惜对他说:“你不为自己想,也要为家人、为孩子着想呀!”其实,面对他人的冷嘲热讽,面对亲友的关心爱护,李鹏也曾犹豫过;面对特校工作的清贫,面对优厚待遇的诱惑,李鹏也曾有过离开的念头。但最终坚守特教、扎根特校的决心让他还是选择了留下,他选择了最需要自己的岗位——特殊教育。转瞬间,13年过去了,默默坚守的李鹏也逐渐从一个特教新兵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特校教师。
2005年,李鹏主动要求担任培智一年级的班主任。新班级由12名中、重度智障孩子组成,他们平均年龄13岁,却大都只有三四岁孩子的智力水平。学生有的自闭,拒绝和外界交流;有的行为暴躁,发作起来歇斯底里;有的多动,难以自抑;有的脑瘫,走路都有困难……最初的几天,稍不留神,有学生就会偷偷地跑出去,在操场上手舞足蹈,任李鹏在身后追喊,他们也视而不见;有的会突然掀翻桌子,对着别人大吼大叫;有的会屎尿一身,搞得教室一片狼籍……于是,李鹏的工作重心就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矫正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李鹏知道,特殊儿童的教育和训练需要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短短几个月就能改变的,这需要持之以恒。小钰是李鹏老师班上的一名自闭症患儿,语言能力差,参与能力、模仿能力均有严重的障碍,并且拒绝与他人进行交流。根据小钰的特点,李鹏有针对性地对小钰进行一对一辅导训练,在训练时,李鹏及时用食物强化其好的行为和进步之处,并积极寻找学生喜欢的训练项目以作为强化,促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有更大的收获。在天冷时摸摸孩子冻僵的小手,到澡堂里为孩子洗一个舒适的热水澡。在孩子一个人孤独地躲在角落里时摸摸他的头,牵牵他的手,拍拍他的肩膀。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现在这个自闭症的孩子慢慢地敞开了心灵的窗户,能友善地和同学们相处,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了。有一次,李鹏老师生病了,下课时伏在课桌上休息,这时一双小手拍了拍李鹏,李鹏一看,小钰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水,含糊不清地说:“老师,喝水…好。”看到孩子的进步,李鹏内心深处感到了一丝欣慰。

爱使命光荣,真情换来百花艳
    在课堂教学中,李鹏一直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努力构建着充满活力的课堂、和谐的、高效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孩子们用笔抒写着自己的自强不息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他们的作文多次在《仙桃日报》、《仙桃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李鹏所带班级学生的成绩一直在荆沙片区名列前茅, 他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多次受到校领导、特教同行、家长的肯定和好评。
    十三年来,李鹏老师执教的公开课曾获省特教第三学会一等奖,撰写的论文有五十余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2007年被评为湖北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三学会“特教学科带头人”,2010年被评为仙桃市优秀教师,2012年被评为仙桃市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被评为仙桃“最美教师”。
    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固然值得欣喜,但更让李鹏高兴的是真情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学生真挚的回报。每天清晨,当他跨进学校大门的时候,学生总会围上来,争先恐后地向他问好;每逢教师节、春节等重要节日,也会有毕业多年的学生通过QQ、短信等方式给他送来节日的祝福。
    谈起李鹏老师,家长们无不竖起大拇指。“我家小辉的尿湿了裤子,是李鹏老师带到宿舍去帮着换的。”、“我家小伟上次生急病,是李老师背到医院去的。”、“我家俊俊以前什么事都不干,现在帮我洗碗、扫地,还知道关心我了,上个月假在家还帮我锤背了呢!”、“我家小朦就是在李老师班上毕业的。现在在外面打工,每年都能挣好几万。这个月又要涨工资了。你看,这是她刚给我发的短信。”、“孩子在李鹏老师班上,我们就放心。”……
青春献特教,爱心育残苗。十三年的苦心耕耘,换来的是赞扬一片。但李鹏并没有满足,对于自己心爱的特教事业,他如彩云追月,永不停步。正如他所说的一样:“我要把心中所有的温情化作无数份爱心奉献给我所热爱的特教事业、把爱与青春献给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


89#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45:00 | 只看该作者
襄阳市保康县龙坪中心学校班主任杨小英
保康县龙坪镇位于荆山山脉的聚龙山麓,这里平均海拔1345米,最高海拔1852.1米,是襄阳市的“屋脊”。龙坪镇中心学校老师杨小英在“襄阳屋脊”的讲台上一站就是17年,担任班主任 11年,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高寒山区的农村教育,用母亲般的炽爱温暖着聚龙山的孩子们。她先后获得“襄阳市乡村最美教师”“襄阳市学生最满意教师”、“襄阳市学科带头人”、“保康县优秀教育工作者”、“保康县优秀教师”、“保康县骨干教师”、“保康县师德标兵”、“保康县优秀班主任”等10多项荣誉。
看似文弱,其实志向无比坚定
龙坪镇是保康县海拔最高、地理位置偏远的乡镇。这里平均气温8.5℃,无霜期180天,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山外的人还在享受秋天艳阳时,这里的人们就早已穿上了毛衣和厚褂子,甚至是棉袄。雨雪后,龙坪街上一眼望到头,找寻不到一个人影,大家都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一个个被烟熏火燎得灰头土脸的。再加之,这里交通极为不便,通向山外的那唯一一趟早出晚归的班车,冰雪封山后出于安全考虑就会停运,此时的龙坪几乎与世隔绝。所以,龙坪镇中心学校就像一个驿站,迎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同样迎来送走了一个又一个老师。有的年轻教师初来乍到时充满兴奋与憧憬,但很快就被孤单、寂寞和恶劣的环境所淹没,许多就陆陆续续的离开了,而杨小英依然无怨无悔地在这里坚守着。
1996年8月,20岁的杨小英从襄阳师范毕业后,就志愿回到龙坪镇,到镇中心学校任教。这里是她的故乡,她从小就生长在这个地方,她深知这里孩子上学有多苦、多难。为了报达父老乡亲和这一方水土的养育之恩,她立志扎根家乡山村教育,努力让更多的山里孩子改变命运。
1997年春,学校把她送往襄阳市襄城东街小学学习。年末学习结束要返校时,因为她表现很出色,东街小学的领导一再挽留她留下。可她忘不了自己是大山的女儿,依然回到了大山的怀抱。
1998年,她结婚了,她的丈夫毛青龙远在宜城市工作。婚后,毛青龙一直在为把她调到宜城去而忙碌。可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梦,杨小英决定把家安在保康龙坪镇。每逢节假日,她都把丈夫接到龙坪来玩,给他介绍这儿山里人的纯朴、山里娃的可爱以及家乡的变化,总在有意无意间向丈夫透露着不想离开的心思。通过多次的软磨硬缠,最终毛青龙心软了,不惜放弃平原城市,把工作调到了她身边,与她一起并肩奋战。为此,杨小英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的磨难。丈夫毛青龙家在农村,在家里排行老大,也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当婆婆得知儿子瞒着她已拿到调往龙坪镇的调令时,大发雷霆,当面摔碗,责问杨小英:“你为什么要把我的儿子带到那么远、那么苦的大山里?我们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指望他来支撑这个家,你叫我们老两口以后咋办?……”这字字句句都敲击着她的心,突然间她感觉到自己的自私,为了自己的梦想,却没考虑公公和婆婆的感受和困难。为了弥补,她和丈夫总是抽节假日和春节回宜城看望父母。可回家的路太难!路程有130多公里,多是崎岖蜿蜒的山路,冬季冰雪覆盖,山高路滑,哪个司机都不愿冒险进山。有好几个年头,公婆在家里翘首期盼着儿子、儿媳和孙子们早点回去过年,可因为大雪封山,他们一家三口都被隔在山里,满腹期盼、挂念和孤独的老人望穿了双眼……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人都盖起了洋楼。看着家里的矮瓦房,公婆都劝说他们俩放弃收入低的教书工作,跟熟人出去打工,挣钱多一些,好改善一下家庭环境。可她每次听了都默不作声。尽管如此,公婆还是善待她、支持她。为此,她内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歉疚。她真的舍不得山里的孩子。
看似坚强,其实内心无比柔软
2007年冬季,龙坪镇遭遇了10年难遇的暴风雪,学校开水锅炉的进出水管在一夜之间都被冻裂了。由于大雪封山,修理工也无法来维修,学校只好通知停供开水。这可苦了学生,杨小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她组织班干部收集开水瓶,送往她家里,她用自家的火炉、水壶亲自为学生烧开水,长达40多天,从未间断。每个星期天,杨小英家里总是热火朝天,为啥呢?原来是学生们都在她家里烘烤鞋子。学生从家里到学校一路淌着雪水,鞋子都浸湿了,有的还带着冰凌。杨小英怕孩子们受冻,就把学生都招呼到家里,给他们烘烤,不嫌脏也不嫌臭,还熬姜汤给他们御寒。很多学生的手脚都不同程度冻伤了,为了给孩子治冻疮,每天晚饭时,她就把羊子油(能治冻疮的)烤得烫烫的,学生下课了她便赶快给他们擦一擦、烫一烫。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学生的冻伤很快就好转了,一个个又乐呵呵的。家长们很是感激,都说:“把娃儿交给杨老师,我们放心!”也正是那一年,有天晚上,杨小英还在学校照顾学生,她家里高高的柴堆突然坍塌,她幼小的女儿独自在家玩,险些被砸坏。
2011年,她又接手了一个新班,班上的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孤儿学生、残疾学生、特困学生、重新组合家庭学生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一半还多,没有哪个老师愿意接这个班的班主任。政教主任找到她协商,她一口应允了。她明明知道带这样的班,事务更多,责任更大,也更操心受累,但为了这群特殊的孩子,她愿意作更大更多的付出。
“杨老师,涛儿又晕了!”杨小英从椅子上弹起来,一个箭步冲出办公室直奔教室,边喊涛儿的名字,边掐他人中,好不容易涛儿才缓过神来,但人很虚弱。杨小英又急忙把他送到医院打点滴,并且像上次一样给他付了医药费。涛儿的家境很差,父亲是个游手好闲的赌徒,手里有不得半分钱,母亲智障,没有劳动能力,还有一个年幼的小妹妹,家徒四壁,一家四口人挤睡一张木板床。涛儿的生活完全靠救助,他病了也见不着父亲的身影,回家了还要屋里屋外的忙活。杨小英一心记挂着这个苦命的孩子,多次找到涛儿的父亲进行交谈,告诉他,涛儿患有严重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同时,他小时候因车祸脑颅受损留有后遗症,必须认真治疗,希望他能为两个孩子着想,负起家庭责任,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起初,他父亲总说:“没事,过一过他就好了,反正他又笨,我们将来老了不指望他养活。”这话听得让人很无奈很心酸。但杨小英没有灰心泄气,三番五次的找他交流,说涛儿在学校里各方面都在不断进步。通过多次苦口婆心的劝说,渐渐地,他父亲似乎看到了希望,也慢慢地发生了改变,每天早上把小女儿送到学校后,便去街上打些零工挣钱。同学们发现涛儿穿上了新衣服、新鞋子,脸上的颜色也红润了。
患癫痫病的小飞深夜发病了,杨小英急忙背着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小飞到镇医院打针,彻夜守护;班上唯一穿补丁衣服的阿军,在学校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杨小英每个月都要给他一些生活费,并为他申请了生活资助……
杨小英一直用浓浓的爱温暖着学生,花在学生身上的时间比自己的孩子还要多,学生在学校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等等,她几乎事事关心操心,她用母亲般的师爱为学生撑起了一片蓝天。
看似病弱,其实意志无比顽强
2009年的一节数学课上,杨小英发觉抬起手臂时,肩头会钻心的痛,根本无法写字。经检查,医生告知她患上了肩周炎。她不服,自己年岁又不大,怎么得这种病呢,只买了些膏药贴了贴。2012年秋,不间断的腰痛、腹痛、腿脚发麻,促使她不得不去做全面检查。结果诊断书上说她患了子宫肌瘤、腰椎间盘突出,都挺严重的。身体上的变故,着实给了她当头一棒。平时,哪儿疼哪儿痒的她根本就无暇顾及,而现在的病痛却折磨得她不能正常俯身,不能久站也不能久坐,行走不便。但由于学校人手紧缺,她也顾不上丈夫的强烈反对,只在家里休息了一天,都急得不行。她说:“我休息了,学生们咋办?”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思想动荡大,她毅然决定返回课堂。面对那一班准毕业生们,她每天奉上的是微笑,传授的是坚强。虽然每晚的疼痛使她只能断断续续睡四、五个小时,她仍然每天陪学生一起上操,晚上十点多还去查寝,听到学生们的鼾声了,她才放心回家休息。
杨小英带病坚持工作的顽强意志和拼命精神,也感染带动了全班学生。班上所有的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孤儿学生、残疾学生、特困学生,没有一名因各种困难而辍学。她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身教,激励学生的斗志,激发他们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找到目标、树立理想。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班主任工作,更爱自己的学生,杨小英用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呵护着山里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成长。“把每一名学生都送出大山,用知识改变他们的未来!”这是她的教育梦,在追梦的路上她将一如既往地坚定前行!

90#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45:25 | 只看该作者
武汉市青山区第四十九初级中学舒晓辉
教师不当班主任,教学工作做得再好,也是淡水一杯,索然无味
                                              ——题记
新教育改革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曾说:“做教师,就要做班主任。”茫茫人海,相逢是缘!在学生成长、发展的三年宝贵初中生活中,能够帮助学生进步,见证学生成长,是无比的幸福!在武汉市第四十九初级中学就有一位乐享班主任幸福的舒晓辉老师。在13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他带领着历届学生努力播种、创造“幸福的教育”,因此也和他的学生一起体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舒老师在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第三届、第四届武汉市百名优秀班主任;
武汉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
武汉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青山区劳动模范;
青山区十佳班主任;
青山区首届师德十佳先进教师;
所带班级12次被评为市、区先进班集体;
两次到北京参加优秀班主任培训和首批“楚天卓越工程”初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学习,并代表武汉市教师在200多人的教育论坛上做主题报告;
博爱众生为“幸福教育”奠基
人性最本质的特点是渴望被爱,爱是幸福的源泉。而“幸福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关爱学生。关爱学生就要尊重、欣赏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
舒老师的“幸福教育”是从关爱学生开始的。“越是有困难的学生,就越需要我们老师及时的关爱。没有对学生真诚的爱,老师就不会得到学生真诚的理解;只有用心地去爱学生,你才会发现孩子心中的另一片天地。”
舒老师深爱着他的每一位学生,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发展、成长和进步。他从2002年开始便不辞辛劳地用自己的摄像机和照相机记录下学生初中三年生活的精彩瞬间,然后剪辑制作成光盘送给学生或者上传博客,让学生能够从视觉、听觉上重新体会并欣赏自己的成长历程。舒老师说:“看着学生们一天天地长大,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品味成长过程是我最大的幸福。”

给困难者给予帮助,给自卑者带去信心,给悲观者送去笑颜,给奋斗者铺平道路,给成功者送上祝福已经成了他班主任工作的座右铭。

情商培养为“幸福教育”给力
德国教育专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舒老师就特别注重学生智商、情商的和谐发展,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情商。
学生情绪勤掌控,抓住时机巧沟通。2013年3月,学校组织春游。全班同学必须分组集体活动,结果全班只有平时爱说脏话的小宇同学没有小组要他。作为小组长的小祺同学跑到办公室给舒老师报告小宇同学哭着站在窗台直发呆,其他同学因为没有成功分组担心不能成行直着急。了解缘由后,舒老师就委派小祺同学去说服他的小组成员,并让小宇同学保证再也不说脏话,最后终于顺利成行。从此,小宇同学也慢慢讲礼貌,逐渐被大家接纳。
学生优点了于胸,激励赏识求进步。2005年初三4月调考后,小曦因为成绩不理想而产生了放弃的想法。舒老师开导她,和她一起回忆了在运动会800米赛跑中,最后的一圈赶上去获得冠军的难忘经历,鼓励她勤学多问。小曦重新找到了信心,创造了50天进步97分的奇迹。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地球。”
班会活动主题明,学会关爱传幸福。他抓住《感动中国》、《开学第一课》等契机,及时召开主题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幸福、创造幸福;他利用新团员鉴定会,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自励;在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感恩节等节点,他指导学生召开主题班会或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尊敬家长、孝敬老人、关爱他人、学会感恩、传递幸福。

创新管理为“幸福教育”护航
十多年的经验积累,他将初中三年分为三个阶段,各有侧重地去建设发展:一、初一开始量化管理,重在行规教育;二、初二着手文化建设,重在内涵发展;三、初三搞好中考备考,重在理想冲刺。舒老师不断探索创新,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去成就每一位学生。
“三线”管理模式成效突出。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舒老师把班级管理分为“思想行为”、“文化学习”和“文体卫生”三条线,再制定若干细则,赋以不同分值,实行全面并不断完善的班级“三线”自动化管理模式。“民主管理”和“以法治班”的有机结合,有力促进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大大提高了班组自主管理效果。
过程评价机制全面长效。他认为对于可塑性极强的学生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建立了班级管理过程评价的长效机制,更多地采取形成性评价,特别注重细节,注重过程管理。
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他总是注重学生思想的引领、习惯的培养、同伴的互助、人际的交往、体魄的健全、个性的张扬,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素质实践行”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他在课外时间经常带领学生进社区、入厂房、到福利院、深入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了解社会、体验人生、激发兴趣、开发潜能、促进学习,让学生在创新实践中成长。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都成了学生们青春成长的美好回忆。
自省反思智能稳步提高。他总是智慧地去处理学生问题,不做过多的说教,而是积极引导学生自省、反思、提高、进步,从而让学生学会了解自身、发现他人、尊重他人、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新型师生关系和谐阳光。他一贯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向学生传授“积极乐观、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争取进步”的生活观,把自己定位在“学生课堂上的老师和课外的大朋友”。他在欧洲留学的学生郭文菲在寄给他的明信片上写道,“You’re the best teacher I’ve ever met. And there’s no one of (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而不仅仅是其中之一) .”

自学研修为“幸福教育”添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教育教学技巧的提高,正是因为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
参加工作以来,舒老师学习了大量教育书籍和班主任专业杂志。2007年,他到北京参加了教育部关工委组织的优秀班主任工作培训班学习;2011年,他在北师大参加首批湖北省“楚天卓越工程”初中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学习,并代表武汉市教师在200多人的教育论坛上做主题报告,受到校长培训学院陈锁明院长的好评;他撰写的多篇德育论文获奖或发表被录用;同时,他多次在学区和全区中小学教师大会上发言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和方法。
现在,他又开始了网络学习。2013年他成为了“班主任行者论坛”的“名班交流”板块负责人,交流、分享全国各地知名班主任的成功带班经验。论坛成了他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他可以和李镇西、郑立平、郑学志、陈宇、黎志新、赵立平等知名班主任专家平等交流、探讨并积极组织开展话题讨论、案例分析、撰写书评、书写博客,提升教育专业水平。

“心思桢干洒热血,情系教坛写春秋”。在平凡的岗位上,舒晓辉老师一如既往地播种着幸福教育,默默地耕耘着,守望着,和他可爱的学生们一起创造、体验、享受着生命的精彩和教育的幸福,创造着留下美好回忆的幸福教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17:24 , Processed in 0.08122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