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 学 作 文 教 学 研 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7 18:5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 学 作 文 教 学 研 究

- 作者:方理农   
第一讲: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一、
小学生作文的习作性:
1、
小学生作文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启蒙;(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
2、
小学生作文是学生开始尝试把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用书面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扩大、深化学生对世界的科学化、艺术化认识,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注意帮助学生书面语言的学习、积累与鉴赏。)
3、
小学生作文是学生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运用,清楚两种语言规律性的区别与联系;学习语言的规范性、逻辑性、形象性。)
4、
小学生作文是学生认识世界与表达世界的心理链接;(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认识世界与表达世界的兴趣、意志。)
5、
小学生作文是养成学生认知世界、语言表达良好习惯的开始。(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坚持养成学生观察、分析、体验、结构、表达的良好习惯;养成活泼、诚实的写作品质。)
二、
小学生作文的综合性:
1、
知识的综合性:一方面是扩大学生对客观生活的认识积累,另一方面是阅读、听读的积累。
2、
能力的综合性: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表达力(连话成段、连段成篇、细节刻画、景物描写、形象塑造、情感抒发、事理阐述……)等。
三、
小学生作文的独立性:
1、
小学生作文的内容反映了个体对世界的认识;
2、
小学生作文的语言反映了个体语言的表达习惯;
3、
小学生作文的写作是个体表达能力的反映;
4、
小学生作文的品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四、
小学生作文的创造性:
1、
叙事过程的合理性创造:事情发展顺序的安排、细节刻画上的合理想象、开头与结尾的理想化述说等等;
2、
人物塑造的理想化创造:人物肖像、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神情心理等等;
3、
景物描写的独特性创造:自然世界、社会生活是多彩缤纷的,即使一事一物在不同人的眼里也是各不相同的,即使一人去看一事一物,在不同的场合或不同的时间也是有区别的。
4、
情感抒发的个性化创造:情感的心理、情感的表现、情感的表达、情感的发生发展、对情感的评介等等都是极端个性化的客观存在。

第二讲小学生作文指导
一、
阅读教学中的作文因素:
1、
阅读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主要包括三个大的方面):首先是语言表达的审美(用词造句、结构技巧、逻辑思维、描写刻画、抒发议论等),其次是客观世界的审美(景物、事理、形象),第三是情感的审美(爱憎好恶、喜怒哀乐)。这些为学生的再阅读、对学生观察、感悟生活以及自己的习作提供了认识、鉴赏、创造最经典的范例。缺乏审美情趣的培养,是绝对不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将直接导致作文教学的失败。
2、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积累:语言的积累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储存,而是分析、领悟、记忆的过程(没有分析、领悟的记忆将是积累一堆无用的垃圾)。语言的积累可以是词汇、可以是句子、可以是段落、可以是篇章(关键是要让学生有兴趣,积累什么、积累多少单位必须要在他们自己的兴趣基础上发生)。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帮助学生分析、领悟,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语言的积累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成功的前提条件。
3、
阅读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阅读教学的逻辑思维训练首先存在于一句话,存在于句子与句子之间,存在于段落,存在于段落与段落之间;其次再存在于作者的布局某篇的技巧上。这种训练表现在学生的作文里就是把话说通写顺,使文章顺畅、连贯。简单地说,阅读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训练就要求学生学习别人是如何把话说通写顺的。
4、
阅读教学中的形象思维训练: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形象思维比较突出,也是区别其他课程的标志性特征。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研究地帮助学生做好做实形象思维训练。形象思维主要是通过“想象”与“联想”来完成的。阅读文章是一个很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对文章中的景物、事件、形象、情感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想象与联想(文章中的景物、事件、形象、情感等要素是我们指导、激发学生形象思维的基本点)。教师的任务是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或联想,不是替代、统一他们的想象或联想。但教师可以教会他们想象和联想的方法:分析——理解——想象或联想。对于学生的习作来说,他们在阅读教学中想象和联想的成果就是今后作文的生动鲜活的积累,同时也会成功而有效地驱策他们在观察生活和作文时展开更加生动鲜活的想象或联想。
5、
阅读教学中的评介训练:阅读教学中的评介主要包括:语法评介、修辞评介、篇章结构评介、表达方式评介(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表现手段评介(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节刻画、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等)。阅读教学的评介必须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循序渐进地进行,先要让学生模仿、评介把话说通,再讲究把话说好,再学习把一段、一篇文章写通写好,再学习把所写的人、事、物、情、理说生动、形象、感人、透彻。这是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也是不同年级的作文要求。通过阅读教学的评介,我们就可以以典范的课文为例让学生逐步领会和掌握一些成功规范的作文方法,在自己习作的过程中运用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达到培养写作能力的目的。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四点:首先,教师要吃透课文,有计划、有重点的指导;其次,阅读评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集体讨论为基础,个别独立评介为主要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提倡百家争鸣;第三,坚持课程标准,坚持课文,坚持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第四,及时把阅读评介与小习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获得的感知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

二、
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从作文的内容要求来说,“我手写我耳、写我眼、写我鼻、写我舌、写我肌肤、写我心”。就是要求学生写自己生活中的见闻、感受等。因此没有生活就没有故事、没有生活就没有道理、没有生活就没有情感。
1、
指导学生留心、积累生活中的语言:生活是词汇的海洋,是取之不尽的语言宝库,首先教材、书籍的词汇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词汇是无限的;其次教材、书籍中的语言是固定的,而生活中的语言是发展的;第三,教材、书籍中的语言是比较陌生的,生活中的语言是亲切的。
2、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物象、事理:观察不是简单的感觉,更不是简单的看;而是通过我们各种感觉器官对客观生活理性的、逻辑的认识。这个认识有两个境界,第一,有序的、特征性的认识;第二,规律的、本质性的认识。指导小学生观察生活一定要达到第一个境界,力争达到第二个境界。因为只有有序的、特征性的、规律的、本质性的认识才可以形成清晰鲜明的概念,才可以在头脑中储存起来;否则是毫无意义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认真研究指导计划、步骤、方法。缺乏科学的指导计划、步骤、方法是无法获得成功的观察的,只会徒劳无功。
3、
指导学生体验生活,积累对生活的情感与情趣:体验生活不可以虚假、不可以包办代替,需要学生自己独立的情感活动。体验生活是在观察而产生认识的基础上发生的对客观生活的情感、情趣和审美评价。观察是认识生活的“真”,体验就是发现生活的“善”和“美”。观察是获得作文的内容、肉体,体验是获得作文的思想、灵魂;观察可以基本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体验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与兴趣。因此教师研究“如何指导学生体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研究的。指导学生体验生活的基本原则是:第一,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指导体验;第二,激发学生情感的积极参与;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与评价;第四,关照的客观对象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三、作文课的指导:
(一)、命题:1、命题的内容要有空间有限定;2、命题的内容要适合学生已有的或可能理解的生活;3、命题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有新颖性;4、命题的形式要讲究扩展性、允许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跑道”;5、命题还要注意小作文与大作文的交互结合。
(二)、结合观察与体验确定写作内容:1、说自己的观察与体验;2、听别人的观察与体验;3、相互评价对方的观察与体验;4、拟出自己的写作提纲。
(三)、结合阅读指导学生布局谋篇:1、确定写作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等);2、确定写作的详略。
(四)、课堂作文:1、两头法(开头或结尾、开头和结尾);2、细节法(先在课堂上把主要细节写出来);3、主要内容法(基本完成作文的内容)。

第三讲、小学生的作文批改与评讲
一、
小学生作文批改与评讲的要点:
1、
指出错别字、不恰当的词语,或表扬精当、生动的用词;
2、
指出病句(语法的、逻辑的、修辞的),或表扬生动形象、精辟新颖的造句;
3、
指出段落里的“赘句”、“缺语”,或表扬事理通、语感畅的语段;
4、
布局谋篇:顺序、详略上的安排;
5、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的运用;
6、
表达手段(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节刻画、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等)的运用;
7、
段落、中心、思想。
二、小学生作文批改与评讲的原则:
1、
阶段性要求原则(不同年级、不同单元、不同文章类别);
2、
个别差异性原则;(不同学生的知识、经验、爱好、能力等的差异);
3、
参与性原则(可以让学生多参与作文的批改,特别是作文的评讲);
4、
批改作文以批促改、多批少改,批的明确、改的典型;
5、
评讲作文注重典型、激发兴趣,表扬成功者、批评错误事,多激发、少刺激;
6、
批改、评讲后的再次修改原则(学生在得到批改和评讲以后应该及时修改自己的作文,加深印象、及时消化、运用。)


终结语:作文教学的归旨

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养成习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3 13:48 , Processed in 0.1054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