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案:师生共用的探究学习载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18 15:2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案:师生共用的探究学习载体
■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 庄炳建
  能否把教师的教案,学生的预习、练习、笔记、评价等通过一种载体进行优化组合?能否使学生从繁多的教辅资料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的预习成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能否使教师从单兵作战和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能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面对这些问题,教学案应运而生。教学案是一种融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探究活动的载体。其核心就是从学生的当前情况出发,在教师占有大量资料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进行导学、导练、导结。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案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和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教学;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教学;最后是当堂进行达标测试,及时得到反馈,解决问题,完成第三次教学。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
  设计教学案对教师提出了三种能力的要求:一是教学设计中的“厨师”能力,教师必须用好教材,精选开发素材,精选认知策略,精设反馈渠道,选好教法学法,用好教学手段。在抓“重点”、突“难点”、解“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二是课堂上的“公关”能力,教学中教师必须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了解学生的知识需要与情感渴求。三是教学中的“导演”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恰当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需、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从而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要想设计一份好的教学案,就必须把课备好。备课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总体策划和设计的重要环节,是理顺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者之间关系的主要途径。教学案的设计要把好两关:一是学生关,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和主要困难,从而确定切实有效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关,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解决因材施教、“差异教育”问题等。要编制一份好的教学案,要求每一位教师能吃透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还要了解课标、考纲等,这单靠一个人很难把准脉、做到位,所以备课组教师必须合作互助、认真探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新的备课模式可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备课具体过程为:寒暑假备课,了解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主备教师备课,教研组长会同备课组长在开学初确定主备教师和审核人,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教学案修改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备课,组长初审教学案后至少提前两天将教学案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由备课组长召集组员集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教学案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教学案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教学案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教学案再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课后备课,上课后第二天师生共用教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教学案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经验得以积累,教训和问题便成了复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但过程完备,环环相扣,虽然看起来过细甚至繁琐,但它是务实的、有效的,是能操作的、可达成的。它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摒弃了传统形式主义的备课模式,追求的是实际效果;二是将集体备课落到了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达到了有机统一。一份好的教学案,教学思路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既有共同的教学目标,又有个人充分施展的空间;既加速了新教师、青年教师的成熟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又促进了中老年教师的进一步发展。由于精选习题,既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既体现了合作研究、博采众长,又留有了公平竞争的余地;既把备课时的隐性思维转化成了显性思维,把教师静态的个人行动转化成了动态的合作研讨,又为教师提供了个性化探究、建构的可能。由此,备课这一日常的教学业务工作便上升到了教学研究的高度,培训、教研、备课、上课,不再互相游离,而是逐步达到了合作互助,和谐统一,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相得益彰。
  要想让教学案充分发挥作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针对学生提出使用要求,课前学生要根据教学案内容进行预习,自行解决教学案中的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题,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合作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课堂上要注意做好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教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各科教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学生在使用教学案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中,必须学会合作互助,预习过程中的疑难之处在课堂上要先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互助进行解决,解决不了的再与老师合作解决。
  对教师使用教学案也有一定的要求。教学案除了是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外,还是学生的练习册,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用教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课本要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用教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的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充分展开思维来获得知识,暴露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第三,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另外,用教学案进行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
  使用教学案,可以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合一,能够激活日常教研,把校本教研日常化、真切化、生活化;减少教师和学生的无效劳动,减轻学生由于过重作业带来的身心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把学生“不待老师教,自己能自学”的自主性学习变成了可操作的程序。当然,教学合一的教学改革要想取得成功,学校还应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的内在机制,确切地说,就是教师、学生、家长、社区通力合作形成的支持教与学的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形成教改的力量,取得教学的高效。
  《中国教育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6 07:40 , Processed in 0.0721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