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关系略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18 15:3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史知识

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关系略说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段玉明
  根据教义的不同,中国佛教分为大乘与小乘两大系统。而根据传播线路的不同,又可分为汉传佛教(也称北传佛教,属大乘系统)、藏传佛教(属大乘系统)与南传佛教(属小乘系统)三支。和汉传佛教一样,藏传佛教绝不是纯粹的印度原始佛教。在其传播发展过程中,它已融合进了许多别的因素,尤其是内地文化的因素。
  圣山崇拜是藏传佛教异于印度原始佛教最为明显的部分。青藏高原几乎每一座名山都被赋予了宗教的色彩,都是信徒敬拜的对象。此一习俗来自苯教,是苯教被吸纳进藏传佛教后的产物。更进一步追溯,它又源于中国远古的山川崇拜。在《山海经》中,每一座山都被赋予了神圣的色彩。而在昆仑神话中,昆仑山则被赋予了通天达地的宇宙树特性。汉地著名的封禅泰山、五岳崇拜以及道教的洞天福地,本质上与苯教的神山崇拜没有区别,都是此一远古习俗的流变。佛教传入汉地后,受此影响则形成了所谓的“四大名山”(五台、峨嵋、普陀、九华),分别演为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的道场。就此而言,藏传佛教的圣山崇拜与汉传佛教的“四大名山”,应是同源异流的结果。
  依据藏文史籍的记载,西藏推行佛教始于松赞干布时期。松赞干布征服诸部后,迎娶尼泊尔赤尊公主与唐文成公主入藏。入藏时,两位公主分别携带了一批佛像并大量佛教经卷。这些佛像和经卷受到了松赞干布的高度重视,分别为其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佛教由是逐步在藏地传播开来。由此可知,藏传佛教的兴起实由两位公主一力促成。正如某些学者所指出的:松赞干布时修建寺庙之肇端,绝非是出于吐蕃人或松赞干布本人对佛的敬奉和信仰,而主要是来自尼泊尔和唐地的两位公主。那么,藏传佛教之初期形态实是印度佛教与汉传佛教共同的结晶。另据藏文史料记载,当时参与佛经翻译的僧人中也有汉人大天寿和尚等。
  其后,藏地佛教曾一度遭到轻视。至墀得祖敦即位,迎娶唐金城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后,获知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佛像被放于暗室,即命人请出,供在大昭寺正殿;又将尼泊尔公主带来的佛像移到小昭寺供奉。至今仍供奉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12岁身量铜像,通高1.5米,铜铸镏金,形象慈祥亲切,造型生动精美,据说就是文成公主带入的佛像之一。在金城公主的影响下,墀得祖敦意欲绍继祖先弘扬佛教的遗规,曾遣使到唐朝和于田迎请弘法大师和经典,并建立了拉萨喀扎等寺,安置各处请来的经典和大德。此时,从汉文译成的佛经有《百业经》、《金光明经》等,而其僧众则以汉僧和于田僧最为活跃。
  墀得祖敦去世后,藏地尚未完全成熟的初期佛教遭到了权臣仲巴结等人的压制。至墀松得赞长成,深为祖先弘扬佛教的事迹感动,遂与诸臣筹商复兴佛教。墀得祖敦时,曾派臣下桑希等人至内地学习佛法。临回西藏,桑希遇到一位高僧,授其《金刚经》、《十地经》(有作《十善经》)、《稻秆经》等三部经,并告诉他:“现在藏王已死,王子年幼,那些不信佛法的臣下,正在破坏先王法制,毁灭佛法。此时回到西藏,没有佛教事业可作。你等到王子大了,把这三部经呈上,并须请萨贺国的静命来藏弘法,那时佛法才能光大。”桑希等人回到西藏,正遇仲巴结等人灭法,便将从汉地带回的汉文经书千余卷藏于钦朴石崖之中。及墀松得赞有意复兴佛教,桑希认为时机已到,即将藏于钦朴石崖中的汉文佛经取出进呈藏王,并为略述大意。墀松得赞听后欢喜,即令桑希同汉人梅玛果、迦湿弥罗人阿难陀共同将它们翻译成藏文。如此,墀松得赞复兴藏传佛教时,应该吸收了很多汉传佛教的因素。
  墀松得赞时,藏传佛教兼收并举大小、显密、禅教、讲修,形成了前弘期的极盛时代。此一时期,从汉文转译的佛经即有《大般涅槃经》等大小二十四种、大乘注释如《解深密经大疏》等八种。不仅如此,据法国著名汉学家戴密微的研究,公元8世纪末,在墀松得赞的亲自主持下,汉僧摩诃衍与印度僧莲华戒还曾在逻些(拉萨)就禅宗问题开展过一场规模空前的辩论。更进一步地研究证实,以净众无相、保唐无住等禅师为代表的益州净众保唐禅派,在禅宗传入吐蕃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据学者考订,净众无相禅师(俗称金和尚)曾于公元750~760年间会见过墀松得赞的使者。
  朗达玛灭法后,经过100多年,复有卢梅等人前往西康学习佛法,回藏重集僧伽,弘扬佛教。此后至今1000余年,西藏佛教从未中断。相对于前弘期而言,这一时期的佛教名为后弘期佛教。后弘期佛教复兴与汉地佛教的关系不如前弘期密切。但已有的研究揭示,后弘期佛典中的显教部分几乎全是前弘期所翻译的,后弘期新译的很少。那么,前弘期汉传佛教对藏传佛教的影响应该一直延续到了后弘期。
  由上看到,藏传佛教在其自身的发展演变中,直接受到了汉传佛教的影响。其中,前弘期似较后弘期更为明显。
  元朝建立,受到中央政府的倡导与扶植,藏传佛教逐渐由青藏高原向蒙古和内地传播。截至明朝中叶,其影响曾经一度在内地和蒙古相当兴盛。皇室官贵灌顶成为一代时尚,带有藏式风格的佛塔遍见于中原各地,喇嘛庙先后在蒙古、京城与五台山等地大量修建。中明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藏传佛教在中原的影响逐步退缩,主要成了青藏高原各族与蒙古族的信仰。尽管如此,藏传佛教的许多文化因素却逐渐地被汉传佛教吸纳,一些藏文经典被转译成为汉文,藏式风格的佛塔成为汉地寺院常见的建筑之一,藏式造型的佛像堂而皇之地供奉在汉传佛教的殿堂之上。在元明以降汉传佛教的历史演变中,藏传佛教的影响已经成了不可忽视的因素。
  至于近世,由于汉藏政治关系及汉藏文化的进一步沟通,藏传佛教再次大举传入内地。康藏蒙古活佛喇嘛相继到内地传法,汉人赴藏学法求密者络绎不绝,藏传佛教各派教法皆传行于内地。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交涉状态。以太虚大师等为领袖的汉传佛教复兴运动,对沟通汉藏佛学、引藏革汉十分重视,除了先后派人入藏学习佛法外,1930年与1935年还分别在重庆北碚与上海创设了“汉藏教理院”与“蒙藏学院”,系统培养了一大批精通汉藏佛学的僧才,促进了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进一步交融。
  演变至今,藏传佛教已不再是局限于青藏高原的地域性佛教,也不再是藏族人民独有的信仰,而是所有信仰者(包括藏族、蒙古族、满族、汉族等)共有的宗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02:59 , Processed in 0.10655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