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彭杉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近年研读过的散见于报刊的教育叙事理论文章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8-29 09: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的人物、事件、情节对话和氛围,从而形成一个生动的教学故事。这在研究论文中是不存在的。二是“现场叙事文本”,即研究者对这种鲜活的现场情景,经过精心选择之后作有意义的书面表述所形成的文本。这在研究论文中也是无须有的。三是“研究文本”,就是研究者对叙述的故事在理性反思之后所作的点评,以阐述某种教育理念或观点。
     即使是最简单的教学叙事也离不开这三个要素的重组。请看一位青年教师写的一则“教学叙事”:
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要学生用“我愤恨”(“我敬佩”“我叹息”)说说对书中人物的感受。
生:我敬佩孙悟空,他不怕困难,坚定不移,誓与白骨精斗到底。
师:说的好。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我愤恨的是白骨精几次三番想尽办法害人,心肠太狠毒。
师:好,有道理。(问似有不同意见的另一学生)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
生:白骨精也有我敬佩的地方,她遇到困难与挫折不灰心,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师:(略一惊疑)噢!你想得与别人不一般,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很了不起……
作出这样的反应,当时闪入脑海的只是“创新思维”“个性化阅读”这些词,事后反思觉得这样教学不妥:个性化阅读也需要价值引导呀,怎能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三、思维方式的重构
    教学叙事研究不仅是研究方法的重构,也是思维方式的重构。这是因为重新兴起于世纪之交的教育行动研究(如“教师是研究者”“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师资培训”“校本教研”等等)正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即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境性、临场性与丰富性不能完全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概括得到表现。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缺少当事人的主体参与,脱离现实的多样性背景,未能在微观层面上对个别事物进行细致、动态的描述和分析等等,正因为如此,教学叙事研究才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另一方面,教学叙事的兴起,在思维方式上也是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是体现了批判和反思的精神气质,以及对不确定性和异质性的追求。从根本上说就是强调多元性和异质性。反映在教育理念上就是重新认定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消解教师中心、学生边缘化以及教师课堂的话语霸权。
思维方式的重构正表现在特别强调教学与人类生活经历和经验,就无法生成个体的生命体验。而提倡教学叙事也正是教学生活话的这一思维方式的体现。
四、话语体系的重组
    在教师的教学研究中运用叙事的方法之所以受欢迎,关键在于重组了表述的话语体系。以叙事的语体让教师说说自己的教学故事,使教师感到亲切、易写也爱读。这比之运用抽象逻辑的论证来阐说教学问题,更接近教师的教学生活。应当说,它与当前国内外人文社会学科所盛行的反思观点是相一致的,也完全适合复杂多变的教学实际的研究要求。教学叙事的话语体系确实是一种合适教师表达,能更好地呈现乃至穿透教学经验的语言方式。
    当然,我们强调教学叙事作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思路重构,并没有否定教育理论的重要作用。教育理论的概括之深邃,导向之明确,对教学实践永远充满着无穷的魅力。实际上提倡教学叙事,从本质上说仍然是教育理论发展的时代需要。
(作者系浙江省绍兴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科副主编)
</P
12#
发表于 2008-9-20 19: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克纳叙事艺术中的时间和空间形式
[url=]管建明[/url]
  美国作家福克纳一生都在不断地对小说的形式和技巧进行创新和改革 ,一往无前地拓展小说表现的新领域 ,对现代小说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和创造。这些都可以在他独特的叙事艺术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他对意识流技巧和时间错置的创造性使用 ,多重叙事角度和多情节线索所形成空间上的并列对照的手法丰富了小说这一传统文学体裁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 ,大大拓展了现代生活表现的新领域及其复杂丰富的内涵 ,对传统性的叙事也构成变革性的挑战
【作者单位】:[url=]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南京210093[/url]
【关键词】:[url=]福克纳[/url];[url=]叙事[/url];[url=]时间形式[/url];[url=]空间形式[/url]
【分类号】:I106.4
【DOI】:cnki:ISSN:1000-5544.0.2003-04-019
13#
发表于 2008-9-20 19: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叙事角度中的传统和现代意识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onsciousness in the narrative angle<<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05期
管建明

传统的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事角度有其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违反客观生活真实和角度固定单一的不足.在从传统视角向现代视角的转变过程中,西方现代作家们的“非人格化”,审美中心内移以及追求叙事多角度和多层次反映客观真实等文学审美观点在克服上述不足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17:34 , Processed in 0.10743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