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寻根】以教育为信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2 19:3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般教育者都承认学生的知识是不完足的,但很少的人知道学生的品格也是不完足的。其实“完人”是没有的;所谓“不完足”,指学生尚在“塑造期”,无一定品格而言;——只是比较的说法。他们说到学生品性不好的时候,总是特别摇头叹气,仿佛这是不应有的事,而且是无法想的事。其实这与学业上的低能一样,正是教育的题中常有的文章;若低能可以设法辅导,这也可以设法辅导的,何用特别摇头叹气呢?要晓得不完足才需来学,若完足了,又何必来受教育呢?  学生们要学做人,你却单给以知识,变成了“教”而不“育”,这自然是偏了。为学生个人的与眼前浮面的功利计,这原未尝不可,但为我们后一代的发荣滋长计,这却不行了。机械地得着知识,又机械地运用知识的人,人格上没有深厚的根基,只随着机会和环境的支使的人,他们的人生理想是很模糊的,他们的努力是盲目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只能乱转一回,不能向前进行。“做人”是要逐渐培养的,不是可以按钟点教授的。所谓“不言之教”、“无声之诲”,便是说的这种培养的功夫。要从事于此,教育者先须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他的人生的理想,不用说,也应该超乎功利以上。所谓超乎功利以上,就是说,不但要做一个能干的、有用的人,并且要做一个正直的、坦白的、敢作敢为的人!——教育者有了这样的信仰,有了这样的人格,自然便能够潜移默化,“如时雨化之”了;这其间也并无奥妙,只需在日常言动间注意。
  但这个注意却不容易!比办事严明、讲解详悉要难许多,第一须有温热的心,能够爱人!须能爱具体的这个那个的人,不是说能爱抽象的“人”。能爱学生,才能真的注意学生,才能得学生的信仰;得了学生的信仰,就是为学生所爱。那时真如父子兄弟一家人,没有说不通的事;感化于是乎可言。但这样的爱是须有大力量,大气度的。
  正如母亲抚育子女一般,无论怎样琐屑,都要不辞劳苦地去做,无论怎样哭闹,都要能够原谅,这样,才有坚韧的爱;教育者也要能够如此任劳任怨才行!这时教育者与学生共在一个“情之流”中,自然用不着任法与尚严了。
  法是力量小的人用的;他们不能以全身奉献于教育,所以不能爱——于是乎只能寻着权威,暂资凭借。但权威是冷的,权威所寓的法则也是冷的;它们最容易造成虚伪与呆木的人!操行甲等而常行偷窃的学生,是各校常见的。循规蹈矩,庸碌无用,但能做好好先生的学生,也是各校常见的。这都是任法尚严的流弊了。更有一件,权威最易造成或增加误会;它不但不能使人相亲相爱,反将使人相忌相恨!
  我以为权威绝对用不得;法则若变成自由的契约,依共同的意志而行,那还可存;总之,最要紧的还是人,是人的心!我对于那些号称贤明的教育者所持的功利见解,不以为不好,而以为不够;我希望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我的意思,再简单地说一说:教育者须对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我斥责那班以教育为手段的人!我愿我们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为信仰的人!(朱自清)
  (选编自《朱自清语文教学经验》,题目为编者所加)
2#
 楼主| 发表于 2008-6-2 19:38:28 | 只看该作者
在信仰中感受教育的力量
“教育者须对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对他的上帝一样;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朱自清先生在《教育的信仰》一文中如是说。
  真正的教育必然建立在教育信仰之上。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教育恰恰是这种把人类的幸福和教育者自身的完善密切结合起来的事业。教育者如果认为他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就不会为任何沉重负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作出牺牲”;因为有了这种信仰,他们在付出时,心里会盛满爱和幸福;因为有了这种信仰,教育行为本身也会更加温暖,更加有激情,也就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假如教育者不对教育事业心存敬仰,而是将其看作名利的阶梯,忙于钻营和应酬,那么他就体会不到教育这一崇高事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且可能教出同样把教育看作“阶梯”的学生。如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彼此都披了‘教育’的皮,在变自己的戏法”,教育行为本身也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或者,假如教育者空有满心的热情和坚韧的毅力,而不能从心里感悟教育真谛,把教育简单理解为辉煌的成绩单、整齐的队列、严明的纪律;过于看重功利,而忽视了学生作为“血肉之人”的丰富性,忽视了教育“培养完整的人”的人本精神,那么这种教育就是“跛的教育”,势必不能远行。
  只有真正把教育之高尚渗透到心灵的人,真正用教育之高尚砥砺自我的人,才能在教育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才能用大力量、大气度的爱去感化学生、引领学生,才能时时处处把爱彰显在自己的教育行动中,才能教育出独立而完整的人。
  四川地震中的英雄教师谭千秋正是以教育为信仰的楷模。在地动山摇中,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学生,用无私的爱诠释了什么是有信仰的教育。1978年,谭千秋在考上湖南大学时就对好友说:“我要做名教师,毕业后回家乡或者偏远的农村支边,用我所学的知识改变孩子们的命运。”毕业后,他推辞了留校任教的邀请。工作数年后又婉拒了朋友推荐的待遇更优厚的工作,在四川不发达的地区一干就是27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爱生如子”是人们对他的教育的评价,危急之际,更显大爱无边。谭千秋经常教育学生:“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社会责任感。”他牺牲后,湖南大学校园网上的一段感言说:“我们会永远记住你张开双臂的姿势。流完这滴泪,我决定不再哭了。因为,从这一秒开始,我要像你一样,做一个勇敢的、恪尽职守的、大爱无声的人!像你一样,在危险面前绝不颤抖。”谭千秋,一个真正以教育为信仰的人,生前身后都在以大爱的教育照亮世界,教育信仰的力量正体现在其中。
  朱自清先生说:“我斥责那些以教育为手段的人!我劝勉那班以教育为功利的人!我愿我们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为信仰的人!”有志于教育者当以此为共勉,坚守“教育的信仰”!(北京师范大学 王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7 21:04 , Processed in 0.11241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