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马建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近年研读过的教育叙事研究类专著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0-9-29 12: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2#
发表于 2010-10-23 20: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3#
发表于 2011-7-16 05: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本值得推荐的书籍(转载]

1.[美]亨特著:《心理学的故事》(海南出版社)

推荐理由:如果要选择一本心理学的入门读本,可以把本书作为首选。它讲了大量的严肃的“心理学”的故事,又以“有情节的故事”形式呈现出来。与之相关的推荐书目包括朱晨海编著的《天平上的心灵———实验心理学的故事》

2. [美] Harre著《他们改变了心理学—50位杰出的心理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了解某个领域最好的办法是从了解本领域的著名人物开始。本书精选了几个重要心理学分支的50位有影响的心理学家的生平与研究,如皮亚杰、弗洛伊德、维果茨基、杜威、巴甫洛夫、斯金纳等。

3.Hock著的《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推荐理由:这本书所收集的著名的心理学研究个案,既告诉你心理学的问题,也告诉你心理学的方法:你不仅可以由这本书了解心理学研究在研究什么问题,而且可以因此而了解心理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

4.杜威著:《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

推荐理由:了解教育学的简单办法是“吃掉”、“消化”教育学领域几个著名人物,这个领域著名人物当然首推杜威。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其实并不是一本书,而是几本书的合并。这几本书也并不是杜威最有理论地位的书,但这几本书讨论的都是当时美国社会变化与教育变革的大是大非问题。从社会转型的状态来看,中国当今的社会状态与美国当时的状态类似,中国当今的教育状态与美国当时的教育状态也比较类似,这使本书特别适合现时代的中国教师阅读。

5.[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在教育学领域的著名人物中首选杜威的之后,接下来人们往往会想到苏霍姆林斯基。该书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并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一些精彩条目,仍然保持“100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感动过中国教育界的几代人,他的建议和相关的故事现在仍然有持久的魅力。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杜威和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已经成为过去的“文献”。如果要在当代教育文献中推选一本经典性的教育名著,《学会生存》会会成为很多读者的首选。书中提出培养学生“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学”、“终身教育”等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永恒主题。相关材料可参考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7.[加]范梅南著:《教学机智》(教育科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告诉教师什么是“教育机智”:比如“保留孩子的空间”、“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润物细无声”、“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通过语言”、“通过沉默”、“通过眼神”、“通过动作”、“通过气氛”、“通过榜样”……。选择这本书,同时也选择了一种“教育写作”的方式。

8.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算不上名著,但教师可以借此了解国际教育领域不断产生的“新经验”和“新思潮”:“多元智能”、“后现代主义教育”、“终身教育思潮”、“合作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掌握学习理论”、“发现教学”、“范例教学”、“发展性教学”、“交往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校本课程开发”等等。相关材料可参考商继宗主编:《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

推荐理由:中国教育理论界曾经大量地制造教育学的“理论”和“体系”,惟缺少真实的、个人化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本书是“另一种言说教育的方式”,是中国教育界普遍流行的“社论体教育言说方式的突围”。相关书目有《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岳麓书社)、《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麓书社)。

10.张文质著:《唇舌的授权:张文质教育随笔》(福建教育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是了解张文质这个人的最好的途径,该书副标题其实可以置换为“张文质教育自传”。相关的书目有《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的十字路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你可能会因此而关注他谈论的“生命化教育”,但可能更喜欢他谈论教育问题的形式与文采。

11. 刘铁芳著:《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刘铁芳教育讲演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刘铁芳的书与肖川、张文质等几位老师的书可以一起汇聚为“人文教育”以及相关的生命化教育、公民教育的潮流。相关书目有《古典传统的回归与教养性教育的重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守望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走在教育的边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生活的永恒期待》(湖南教育出版社)、《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12.刘良华著:《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以“与众不同”的方式讲述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题与途径。相关书目有《教育自传》(四川教育出版社)。

13. 周勇著:《大师的教书生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的主题就可以引起阅读的饥饿感。本书介绍了顾颉刚、沈从文、鲁迅、钱穆、陈寅恪、朱自清做教师的日子,古旧馨香、历久弥新的教育生活。相关书目有《跟孔子学当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4.薛涌著:《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新星出版社)

推荐理由:对中国教师来说,最紧迫的任务是了解“别国的教育”,而不是简单地排外。本书是介绍“别国的教育与别国的教师”的一份出色的文献,还包括《精英的阶梯》。与之相关的推荐书目有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我在美国教高中》(珊伊著)等。

15.李泽厚著:《论语今读》

推荐理由:如果说第一紧要的任务是为了理解“别国的教育”,第二紧要的任务则是了解“自己的文化”,包括中国古典文化,尤其需要从老子、孔子、孟子等人开始。相关书目有《道德经》,二者虽然在很多观点上有冲突和张力,但可以正因其相反,乃可以相成。

16.黑柳彻子[日]著:《窗边的小豆豆》

推荐理由:对学者来说,可以直接由学术著作和调查报告来研究“别国的教育”和“自己的文化”,但是,对大众而言,需要借助于“文艺”的道路。在教育领域,较少有“教育文艺”,但也不是没有,比如卢梭的《爱弥尔》、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

17.张民生、于漪著:《教师人文读本》(上下修订本)

推荐理由:如果说中国教师第一紧要的任务是理解和领会“别国的教育”,第二紧要的任务是立足于“自己的文化”,第三紧要的任务是进入“教育文艺”,那么,第四紧要的任务便是承担“教育启蒙”,包括“自我启蒙”与“启蒙他者”。

18.王小波著:《沉默的大多数》

推荐理由:既有“教育启蒙”的意义,又有“教育文艺”的形式。相关图书包括“周国平散文”、“余秋雨散文”等等。

19. 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教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为教师提供有关“自由”、“民主”、“平等”等“人文精神”的基本资源。相关书目有《大学人文读本:人与国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人文读本:人与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鲁迅著:《鲁迅杂文精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中国教师需要不断以阅读鲁迅的方式保持长久的自我反思状态。 “时至今日,鲁迅杂文仍是我们认识中国人、认识中国社会、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最切实可靠、最生动深刻的文本”。
4#
发表于 2011-9-4 14: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本黑皮书


――读刘良华的《教育自传》之“前言”
醉蜗牛

  http://blog.cersp.com/7896381/1101260.aspx

  不是第一次读这本黑皮书。

  第一次,也是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扉页上的记录是2007年1月27日。一个寒冷的冬季。一气呵成。一个念头萌生:记录生活,写一本书。

  而后,又几次读它。不厌的是它的言说方式。迷恋的是它的自由回忆和自由想象。是的,“草药可以治疗身体,读传记和写自传可以解放身体。”或躺或卧,或笑或诧,在刘良华老师从容地叙说事实的链条中热闹地想象。

  和成长博客中的很多人比起来,我是缺少福分的。我没有亲自感受刘良华老师妙趣横生的讲座,尽管我偷偷地在远程培训的时候聆听了他的“严肃”的有关教师成长的报告;当一个个忠实教育,渴望进步,积极成长的教师从刘良华老师手中接过他亲笔签名的《教育自传》时,我从网上购了此书,尽管,我一样对他充满崇敬和畏惧。(这两个词合起来应该就叫做――敬畏吧。)曾经,一个朋友对我说,刘良华不是个不可亲近的人物,他是那么热心,热情,热忱,热烈。我说,我只在他的文字间无尽想象啊。

  黑色,该是刘良华老师的最爱吧。瞧,一袭黑衣,写的一本黑皮书。上百度检索,第一条即给出了黑色的定义。“这是一种具有多种不同文化意义的颜色。在西方文化中,黑色一般代表贬义,如:黑色的日子,表示凄惨、悲伤、忧愁的日子,像“黑色的星期五”;黑色在绘画、文学作品和电影中常用来渲染死亡、恐怖的气氛;黑色是哀悼的颜色,人们常穿黑色衣服参加葬礼。但有时黑色也有褒义,如:在时装界,黑色代表稳定、庄重的样式;口语中,“新黑色”代表最新时尚潮流;在财经方面,“黑字”代表入超,证明没有欠债。在中国民间,有时黑色的食物被认为对身体较好,例如黑猪肉或乌骨鸡比较营养等。”阅读至此,不妨斗胆给出刘良华老师这样一个描述:一个沉稳的黑衣人言说着黑色幽默,引领着中国教育界的最新时尚潮流,以自己的厚重与丰富来润泽芸芸教师。

  尽管这本黑皮书与教育有关,却几乎与宏大的教育理论没有绝然的关系。没有艰涩的语言,有的只是鲜活的生活场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形象就这么在不经意间走向你,走向我。

  这一本黑皮书的美丽啊,也许是我所不能表达的。
5#
发表于 2011-9-4 14: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教育叙事源于家教\黑白之间

http://blog.cersp.com/7921002/1284085.aspx

   刘良华的《什么是教育叙事?》这篇文章告诉我,教育叙事可分为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三大类,而我从2006年开始的日记写作的习惯就是一种教育叙事,写我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的感受就是一种教学叙事,写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是一种生活叙事,写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点点滴滴就是一种自传式教育叙事。
    很久以前,当我对当今教育教学产生许多困惑亦或产生失望情绪后,也让我产生了一种创作的冲动,想把自己的经历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且渴望把它转化为文学作品,更希望转化为有深度的文字、有发表价值的作品。所以,开始了我新的阅读历程,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理论著作,希望通过这种阅读来积累创作经验,提高写作水平,也通过每天写一点的习惯去训练自己的写作水平,希望写出一部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或有价值的“自传”。现在想来真是在痴人说梦,不仅仅阅读的路艰辛异常,而且写作的路更是艰辛,提高写作水平更成了自己的“梦想”!

    当这种想写一部自己的“文学作品”的冲动转化为理想,当这个理想又转化为实际行动,当这个实际行动受阻而又转化为“梦想”“肥皂泡”之后,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带来了我对自己的深刻的反思,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没有大的进展,自己的课堂教学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让我感觉到我的教育教学很可能已经走到了尽头,再要前进是不可能的了。那么,既然教不好学生,总不能连自己的孩子也教不好吧?这样的想法让我把关注的重点由学生转移到了自己的孩子,我每天都去检查孩子的作业,每天与孩子进行交流,每天都去观察孩子的行为与思想变化。

    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应该说是写一段短文,就是仿写一篇童话故事。这件事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根本不知道怎么写。当我给她讲了写法后,她就去写,写了几句后又来问我,下面该怎么写?这给我出了个难题,怎样才能让她能够写出来呢?于是,想到了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写的办法。每个人都去写一篇,然后拿来比较,看谁写得好。这回女儿有了兴趣,很快地写了一大段,虽然写得很不好,但已经有话可写了,这就是进步。最终把我们三人写的文字进行了综合,让她自己整理了一篇童话故事,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

    第二天,我就写了一篇博文《与女儿一起写童话故事》(http://gswwmgf.blog.163.com/blog/static/1916733720061119533614)来记录此事。因为当时刚开博不久,还没有更好的可写的事,所以就写此事。

    从此,这件事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仅写女儿的事,还写学生的事,也写自己的感想,也写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开始时还写过英语学习的事,也写过C++程序设计的事。

    今天,当再次学习刘良华《什么是教育叙事?》时,才发现自己的写作是源于一种对教育教学的冲动,源于自己对女儿教育的冲动,源于对女儿的家庭教育!
6#
发表于 2011-10-4 23:24: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许锡良:也谈谈教师的“教育自传”

--------------------------------------------------------------------------------

作者:许锡良  

刘良华教授以一个不到四十岁的青壮年学者的身份,在国内作了一个首创性的工作,就是撰写自己的教育传记。(之前张文质先生也做过这个工作,但是他没有在书名上标明是自传。)刘良华教授的教育自传一出来,立即就遭受到一些业内同行的讥笑,说是不是就要准备开追悼会了。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偏见。我与刘良华教授交流,他坦然自信地一笑说,我写自传就是要打破一个传统,一是以为只有是名人伟人才有资格写传记,普通人就不行,二是要打破只有快死的时候才有资格写传记,只有盖棺定论才能够写传记,以为传记就是给人作结论的。我叹服良华先生的勇气,并且他的这本传记也收录了我的一些回忆性的文字。他的文笔轻松、幽默、诙谐,却又不乏富有启迪性的思想意义。这确实是一个普通平凡人的普通传记,但是正因为是普通平凡人的生活,因此也才更有普遍意义。换句前几年流行的话说,这是一个老百姓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

但是,刘良华教授不但自己坚持写,而且在自己课堂上还大力向他的学生们提倡,并且将之作为教育学的作业来布置给学生来完成。我感觉这些做法都是富有创见,而且极有意义的。

那么,教育写教育自传有什么意义呢?我想,第一个意义就是,作为教师,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是研究者,而研究教育的人,却对自己的生命历程与生活经历完全没有清醒的反省意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也是一种遗憾。苏格拉底说过,未经省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个话尤其适合教师。一个经常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进行反思的人,他才会有可能对他的学生有生活与生命上的同情感。我记得我的朋友史国忠先生也曾经作为校长要求他们学校的教师撰写回忆自己学生时的文章,以唤醒一个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加强理解与同情学生的热情。课堂的高度就是生命的高度,而生命的高度是靠自己去建立,去唤醒的。而撰写自己的教育生活,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就是一种生命唤醒。第二个意义就是使自己的生命时时处于一种高度关注状态,可以避免犯大错误,少犯小错误。一个人通过日记的方式,或者撰写回忆录的方式及时地把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保留自己的足迹,这无疑就是一个安全阀门。大家知道,教育几乎是唯一犯不起错误的事业,教育上的每个失误都会留下千古遗憾,造成延续性的灾难。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转的,每一个微小的错误,都可能在脆弱的幼小心灵上留下终身的阴影。而这一点阴影又可能再通过家庭教育影响到这个学生的后代那里去。百年大计的涵义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现的。一个时时反省,不断学习,处处留心的教师,他就会把自己的教育错误尽量减小到最小,一个人要不犯任何错误是不可能的,但是,时时反省的教师,可以使错误最小化,或者趋于最小化。第三个意义就是爱撰写教育自传的教师,他对自己的过去有一种责任感,也有一种自信感。同时,也使他对自己的未来更加负责。如果想起将来写起回忆录来,自己做过那么多难堪的事情,甚至是不堪回首,现在怎么好做过份的事情?这样就可以唤起一个人的历史感。使人时时生活在一种历史的真实之中。我现在翻开我二十年前初为人师时写的日记,就感觉有一种历史沧桑感,同时也有一种历史责任感。想想我1988年接手一个初三毕业班,那些学生现在也已经是35到37岁了,我接手的第一个初一班的学生,现在也已经是32-35岁了。自己二十年的教师就这样一步步当过来了。留下一点文字,这是一种财富,至少表明自己的过去是没有白过的。第四个意义就是在撰写自己的教育传记的时候,还能够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吸收到一些对自己今后从事教育工作有价值的经验与教训。如果你觉得现在的学生难教,那么就回想一下自己的小时候吧,回想一下自己当学生时的情况吧。如果自己小时候讨厌一种教师,一种教育方法,那么我们现在作为教师是否将又之加到自己的学生头上了?这样一来,对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是很有帮助的。

准备做一个优秀教师的人就会留心自己的教育生活,撰写教育自传也就不成为一件难做的事情。据说一个良好的医生常常首先是拿自己的身体作为研究对象与实验对象的。神农之所以是神医,他是尝过百草的。李时珍懂得那么多的草药,是他常常亲自尝尝那些草的药性,这些都充满危险的。但是,作为教师首先来研究一下自己的受教育的生活及教育生活,既没有危险,又非常必要。作为一个出色的教师,把自己的生活及教育成长经历撰写出来,在激励自己的教师生活的同时,也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研究教育的活标本。我与刘良华教授几乎是同龄人,而且人生经历中有许多相似之处。他小学是差生,留级三次,他今天作为大学教授是非常优秀的,而这样当初富有潜质的优秀孩子怎么当初会变得那样差呢?一个小学要留级三次,这是什么原因促成的呢?是刘良华作为儿童需要反思,还是我们的教育及教育评价方式出了问题?我的小学初中生涯也很惨,曾经留级二次(少留级一次就少了刘博士的一些成就),而且经常遭受体罚,留堂饿饭,但是我看我初中时写的日记,其实已经具备了怀疑与批判意识的萌芽,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啊。但是当时的教育并不认为这些品质是优秀的教育品质,甚至认为是差生的重要依据,而且就是现在的基础教育体制也并不认为这些是重要的。但是,今天看来,一个优秀人才,这些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记记日记,写写教育自传,就能够给予我们这些反思。它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既活在过去,又活在当下,还展望着未来。时间终究是会流逝的,但是我们可以不让它流失。现实终究是会成为历史的,但是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生命注入,并且放出生命的光彩。

2008年2月25日
7#
发表于 2011-11-19 10: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8#
发表于 2011-11-30 05: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7 03:25 , Processed in 0.07167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