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感地方传奇系列[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8 13:3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告孝感读者:
  孝感历史悠久,孝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可是,今人若不将它发掘、整理出来载入历史史册,它将失传于孝感民间,或湮没于故纸堆里,对于弘扬孝文化将成千古憾事。基于以上想法,本人愿意将自己这多年来,研究、考证、创作的《孝感地方传奇系列》奉献出来,从今天起开始在“槐荫论坛.孝感风情”栏目上连续发表,希望读者喜欢!

之一:                    “孝感”历史渊源的传奇  
  湖北孝感,地处中原腹地,南临大武汉,北枕大别山,是鱼米富饶之乡也!这里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人文荟萃,尤其是“孝”文化源远流长。此地早在东汉时期就闻名于全国。
   《“孝感”历史渊源的传奇》,这一朴实悲壮、美丽动人的故事,就是本人考证《中国通史》、《孝感市志》以及有关资料整理而成的。
                           东 汉 灵 帝 出“ 孝 子”
     公元167年,东汉灵帝刘宏登位,这个才12岁的小孩岂能治理天下?一任听凭宦官张让,赵忠、曹节等人的摆布,把个朝廷弄得乌烟瘴气,政治腐败不堪。天下百姓群雄,实在不能容忍这些骟了阳物的家伙骑在头上作威作福,于是揭竿起义。规模最大的,要数张角在山东青州等地发动的黄巾起义。义军同时也遭到了东汉王朝军队的血腥镇压,被屠杀的农民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人祸又遇天灾,百姓简直无法过活,有的地方甚至屡屡发生人吃人的惨剧。《通史》载云:“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著名的孝子董永,十四岁就挣扎在这兵灾战乱、百年大旱的死亡线上,为了生存,小小年纪,就随父离开了山东青州府千乘县(今博兴县)董家庄,而外出逃难。这董永的确命苦,初出娘怀,其母便产后而亡,从小父子俩便相依为命。这次逃难,一路上跋山涉水,餐风露宿,沿门乞讨,历尽了千辛万苦,不觉过了两年,才从渤海岸边的千乘,辗转流离,来到了中原腹地的安陆(孝感古称安陆县)。
    这一天,董父饿昏倒地。董永手足无措、惊慌忙乱的哭喊声,惊动了路边村庄一户善良的汤姓父女,连忙从家中端来了开水、剩饭,将董父救醒过来。董永也吃了一节焦湖莲藕(此藕九孔,后为宫廷贡品)倍添精神。
    当汤姓父女得知他们是落难来此的异乡人,又见父子俩蓬头垢面、破衣烂衫、面黄肌瘦的,实在可怜,顿生恻隐之心。便说:“我这湾地处王母湖滨,名叫汤家老屋,辖属湖广江夏的安陆县。你们看:此处稻浪翻滚,绿树成荫,远处湖水茫茫,莲荷飘香,是个谋生的好地方。前面有座寒窑,若不嫌弃,我愿帮衬你们在此安家落户,岂不强似终日无着落的到处流离奔波”。临危望救,求之不得的董永父子一听此言,感动得连声道谢。在热心的汤姓父女及其左邻右舍的帮衬之下,寒窑里平添了锅碗瓢盆、破被旧床,锄头铁锨等日常应用之物。也是合该天无绝路之人,饿倒此地的机缘巧合,使董永父子从此便落藉定居于此。此时已是汉灵帝中平年间(公元184—188年)。
     董永自幼与父相依为命,逃亡中又患难与共,感激父亲含莘茹苦中将他抚大,因此十分孝敬父亲。父亲下田劳作,他就外出砍柴摸鱼,为父分忧。父亲收工回窑,他的热饭、热菜、热水便端至面前,让父亲享受天伦之乐。父子二人起早贪黑,勤扒苦做,总算勉强糊口。一次董父饭后发现,董永站在灶边捧着一碗菜汤正呼呼地喝着,不觉老泪纵横,哽声说道:“你也不可只顾孝顺为父,不顾自己啊”!
     光阴似箭,一晃过了两年。这年冬天,董永从田里回来,刚刚做好饭菜,便见父亲被人背进窑来。父亲脸色苍白,不能说话,双手抚胸,大口地喘着粗气。积劳成疾的董父从此一病不起。两个月来,董永虽然床前百般殷勤照料,汤药精心侍侯,可董父依然不见好转。最后,手抚孤儿,瞪着一双凹陷的大眼,不甘地撒手西去了。
    董永抚尸嚎啕痛哭之余,陡然想到父亲的后事安排:“我纵然苦一辈子,也不可一领被席卷着父亲,抛尸异乡野外啊!必须入乡随俗,披麻戴孝地抚着父亲的棺木下葬才是。可自己身居寒窑,一贫如洗,父亲医病又债台高筑,本就身无分文,何来银两治丧呢?虽然汤家父女已去发动乡亲资助,我岂忍心拖累他们呢”董永苦思一夜,终于想出一条救急之策。
    翌日清晨,董永拜见了当地首富裴员外,泣求日:“小人家父不幸去世,无力安葬,特来卖身为奴,望员外成全。”裴员外仔细打量董永,见他年轻有力,忠厚老实,暗忖此事划算。于是答应了董永的请求:一小块阴地葬父,五十两银子购置棺木和丧葬之物,自愿为奴抵债三年。当下,董永写下卖身文约,取了五十两银子回转寒窑。汤家父女见事已至此,也不好再埋怨董永,忙叫乡亲们一起张罗着把董父安葬入土。
     自此,董永便被乡人视为孝子,他行孝和卖身葬父的事迹也在安陆县内广为流传。
“董永卖身葬父”,这本是发生在当时当地较有影响的事件,人们为了满足善良美好的愿望,就加以神化和渲染,这一事件便编成了传奇故事。
     传说,董永人间行孝一事感动了天庭。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在灵霄宝殿之上,听到群仙赞口不绝地议论此事时,也说:“董永真是难得的大孝子”!七仙女从旁听得,便动了春心,背着父皇和母后,偷偷溜下凡间,挡在董永当日进裴府赶工的道上,逼着当地土地神化作槐荫大树,开口讲话作媒。忠厚的董永哪知是仙女作法,见树为媒,以为是天意难违,同时又被美貌七仙女的至诚所打动,便欣然应允,在槐荫大树下拜了天地,请来乡邻庆贺,入了“寒窑洞房”。
    第二天,为了早日抵清债务,七仙女便陪董永来到裴府赶工。不料裴员外见后便责董永“不守文约,首日就无端旷工”。当得知昨日便是董永与眼前的美女成婚之日,又有意为难七仙女:“既是前来赶工抵债,你有何能”?七仙女答:“我会纺纱织锦”!“那好,你若一夜能够织出十匹锦缎,我便退还文约,一笔勾销三年的为奴之期,否则,要么夫妻终身为奴,要么你就拿人来抵债,让你媳妇配我为妾”!不料七仙女却满口应承。董永暗暗叫苦不迭:“纵是天仙,一夜也难以完成啊”!
     董永无计可施,回窑便蒙头大睡,梦中求神相助。是夜,月朗星明之际,七仙女取出怀中的宝物,召来了天宫的六位仙姐,连夜帮她织成了十匹锦缎。天刚破晓,董永醒来,一见这五彩缤纷、霞光闪亮的彩缎,数了一数,惊喜万分地说:“一夜竟织成如此漂亮的十匹彩缎,娘子真乃神仙下凡啊”!
     裴员外一见这光彩夺目的十匹彩缎,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只好退还卖身文约,还了董永夫妇的自由之身。裴财主为了巴结官府,便取出其中八匹赠送安陆县令。恰逢汉灵帝南巡路过安陆,为求升迁,安陆县令又取出其中的五匹转献给汉灵帝。汉灵帝及其随员可是识货之人,得此价值连城之物,当然要追向此物来历,于是便牵出了董永卖身葬父,孝感动天,天仙配凡夫的事来。
     汉灵帝此时人过中年,颇通朝政,治国有方,听知此事以后,感慨地说:“董永的孝行真是难得,这可是孝感动天啊”!为了倡导天下行孝之风,对董永御赐宅院,诏旌门第,敕授董永入朝为官。虽然董永力辞不受,既未搬出寒窑,又未出仕为官,却天上人间都知道他是非常“难得的大孝子”。

[ 本帖最后由 少锋 于 2008-6-9 10:08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0 02:45 , Processed in 0.64437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