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端午:我梦中的香草美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9 11:3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最具文学气质的节日就是端午节。我一直想,历史上很多文化符号总是被颠来倒去地歌颂或批判,如孔子。为何屈原就一直是个不倒翁呢?它就像一个宗教一样,从庙堂、江湖、到墙头草的历代知识分子,没有人敢去涂鸦。一个失败的政治家,一个流浪的诗人居然毫无争议地被膜拜了2288年!不能不说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独此一例的奇迹,可算是历代战战兢兢的知识分子共同制造的最成功、最伟大的公关事件。
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这一回对楚辞、尤其是对《离骚》的出色解读,显现了书生们的狡猾、智慧以及前所未有的空前大团结。
从推广营销角度,面向最广大的受众群体,用实用的吃粽子、划龙船、祛灾病来做传播,聪明之极。然而,“香草美人”才是把大家团结起来的核心传统。
屈原爱香草,史上无人能出其右。“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各种香草成为屈原诗歌中最突出的意象,其奋发自励、决然独立的人格被渲染的淋漓尽致。
而屈原的爱美人可不是现在通称的美女。她要么比喻君王,“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要么自我况喻,“众女嫉我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其忠贞爱国的美人政治理想表现的哀婉缠绵如泣如诉。
香草、美人若各自单独发展,绝对成就不了屈原,更成就不了那个文化公关形象。两者加在一起,才构成一套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
在飘渺迷离、谲异神奇的楚地,一个曾是楚王后裔、高官厚禄的老头,为了抗争昏君佞臣虽九死不悔,行吟呼号。他忠君,所以历代朝廷喜欢这样的知识分子;他爱民,所以老百姓用吃粽子来纪念他;他永不妥协,腰挂香囊,怀石投江,以生命的最极端形式诠释了他“求女”失败后的愤怒、傲岸、不屈,这也是读书人望着窗户发呆的梦想啊……
多么令人遐想的理想图景。它完美得令人颤抖。它符合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任何一个社会阶层的根本利益。最珍贵的是,它悄悄保留了知识分子关于人格的一颗火种、一丝梦想,甚至是行为方式的一种仰望标准。
神话为什么能够恒久流传,原因就在于它普遍性地直击人心。神秘而妖娆的浪漫主义,更为它插上华丽的翅膀,扑打着我们柔软的湿地。
我每读《离骚》,心中皆有泪下。如今失眠的窗早已不是自己的坚持,粉尘玷污了窗台上杂交的兰草,镜里的美人亦面目全非,绰约不可辨摸。
诗意黯然。我们没有诗歌,我们失却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幸好还有梦中的端午。好好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0 01:59 , Processed in 0.23083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