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陡岗镇小教师读书小组行动计划----管季超只[!!]使用《教师之友网》发布信息!

[复制链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2 06:58:01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5:44:2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农村教师的读书观
作者:方助生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04年8月5日第4版



    从动力源头解决“为何读书”问题、探寻“教师阅读”不同于大众化阅读的独特规律和模式,当前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读书的教师越来越多。无论从政策上还是舆论上,主张、鼓励、敦促教师读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阅读中的许多教师却开始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迷茫和困惑:面对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和新情况,面对理论界花样翻新、令人应接不暇的新理念和新术语,尤其是,当读书似乎不能对实际工作起到立竿见影的功效时,许多人不由得动摇起来。“读书真的有帮助吗?”、“怎样读书才能尽快见成效?”,诸如此类的问题不断困扰着阅读中的教师,使他们深陷苦闷和彷徨——“读,还是不读?”

  要尽早走出阅读的低谷,唯一有效的途径仍然只有借助阅读行为本身。调整战术必须考虑战略的重新设计。同样,阅读技术的矫正还有赖于阅读理念的澄清。因此,从动力源头解决“为何读书”的问题、探寻“教师阅读”不同于大众化阅读的独特规律和模式,当前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首先,教师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读,而是应当为着切实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业成长而读。因此,“为学生读书”是教师阅读的第一推动力。众所周知,教书育人强调高度的道德责任,教师阅读也只有建立在道德性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和足够的政策支持。靠着强大的道德支撑,教师阅读方能除脱“职称”、“待遇”的俗气,洗净浮躁急进的铅华,实实在在地帮助教师朝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格境界稳步前进。

  落实到具体的阅读行为上,“为学生读书”使教师阅读获得了明确的方向,增强了阅读的针对性,在宽泛的阅读领域中一下子便找到了自己得以立足和展开的中心。虽然书籍浩如烟海,但具体到特定的教师个人,亟待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总是相对清晰的,总是可以分清轻重缓急、可以予以梳理并形成矛盾的网络结构的。依据这种网络的建构,教师阅读可望在丛生的矛盾和无序的理念中很快找到自己特有的路径,从而开创出有条不紊、卓有实效的教师个人化阅读。假设你是语文教师,如果仅凭自己单方面的兴趣而不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一开始选偏了方向——比如,学生明明需要教师关注其独特的学习心理或思维方式,而教师却从“加强文学欣赏”上下功夫——纵然旁收博览,你可能永远也只能徘徊于“丛林边缘”,越读越不得其门而入;而假设你选准了矛盾的切入点,你会发现每条路的尽头都指引着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方向,同时,你阅读的每一个成果都将成为一个鲜明的路标。当“路标”由路的某个起点渐次扩展至路径所涉及的整个区域时,你就看到了自己的专家知识系统。可以想象,更多互相链接的知识系统构筑起来的,将是一幅多么壮观的“知识地图”!

  教师阅读的第二个方向是“基于行动而读书”。与“扶手椅上慵懒的阅读”不同,教师阅读完全没有消遣意义上的轻松,更不是静态的“随便翻翻”。教师阅读完全类似某种高强度的劳动。但是,它导致的并不是身体的疲乏,而是思维紧张运转之后达到的某种豁然开朗的境界,与王国维所谓的“第三境”极其相似,即“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教师阅读一旦指向行动,必然带来阅读策略的彻底革命。这种新的阅读策略可简单总结为四个“没有”:1、没有预设的期待和先期的见解不读书;2、没有同教育教学实践相伴始终的链接不读书;3、没有批判不读书;4、没有评估不读书。

  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该具有较明确的阅读期待,即希望通过文本指导哪方面的实际问题。假如提前知晓了文本主旨,则不妨代替作者作一番预设:怎样确定观点,会有哪些支持性材料,分作几个步骤展开阐述,重点集中于何处等等。只有充分作好预前工作,教师阅读才可望形成个人独有的深刻见解,从而避免使自己的头脑为大量互不干涉的思想原料所淤塞。阅读过程中,教师时时都要保持“我要找什么”、“这使我想到了什么”的良好监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阅读的悟性,掌握阅读的主动,避免陷入文字和材料的泥沼。阅读结束,教师完全可以给文本评分定级,同时,加注上自己的理由。阅读之下,没有权威;经典理论也好,专家理论也罢,不过都是批判目光下的素材。而阅读的成果,正好就是经由批判建构的意义!最后,如果只用一两句自己的话能够抓住文本精要,则足以说明阅读是有效果的。

  第三,教师阅读不仅仅是出于课改或专业成长的需要。“为教育者的尊严读书”,将赋予教师阅读行为以崇高的理想主义色彩。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教师日渐淡忘自己作为“知识人”的使命。当教师的尊严猝然遭遇韩寒式的嘲弄和反诘时,他们的回答往往显得底气不足。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树立起知识化人生的可敬样板,那么,其教育行为必然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其为师之能与为师之智亦将招致不可避免的质疑。为了教育者的尊严,教师应该高举理想的旗帜——通过阅读增值人生,通过知识获得解放!不断致力于“人所具有的于我皆不陌生”(马克思),在更为广阔的人文生活视界下,拆除职业与生活的樊篱,构建起自己富于教育意蕴的人生智慧,从而使自己超越课堂与校园,更好地融入社会。

  个人的精力极为有限,唯其如此,教师不应该将宝贵的注意力过度投放于“三步一练”、“五步一测”之类的书籍,甚至不应该仅仅只对带“教育”字样的书籍感兴趣。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文化领域,各门类的知识无不蕴含着教育智慧的宝藏。当然,教师不可能将阅读的触角伸及人类生活一切重要的领域,唯有独具慧眼方能别有慧心。如果教师深深地沉浸于浓郁的教育学氛围,思绪时时为实际教学中的疑惑与困扰所萦绕,那么,即便是一本武侠小说,甚至,一本平凡的菜谱,都可能是他参悟教育智慧的契机。循着“教育”和“智慧”的向导,教师将看到,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管理学……一道道陌生的大门渐次洞开,以无限的风光邀请他徜徉其中。和走出书斋后的浮士德博士一样,历经灵魂的冒险,教师终于找回了一卷卷教案、一堆堆试卷之下尘封日久的自信和自尊。这时,他合起书,说:

  “真美啊,请停一下”。

  我的“暑期必读”

  一、教育类

  1、《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加)迈克·富兰 选择理由:一本令人折服而感动的雄辩之作,将赋予教育者极大的信心与尊严,使读者满怀激情憧憬教育未来的同时,深刻思考教育变革严峻而复杂的现实。

  2、《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英)马克斯·范梅南 选择理由:震撼人心的教育哲学著作,其中,“教师的替代父母关系”、“生活于知识中”等观念,令人似曾相识又觉耳目一新,“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学问”之类睿智而细腻的现象学阐述,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上乘的教育机智。

  3、《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选择理由:世界教育的经典文本,中国内地农村基础教育的“未来学”著作,抓紧读完还不算太晚。

  4、《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选择理由:六十年前中国人自己的《学习的革命》。雄文再读,教师从中可以发现知识原理,校长可以看见学校文化,行政主管于行业管理亦可大受启发。

  5、《安妮·莎利文教学手记》 选择理由:谈论教学的个别化,我们不妨将莎利文老师引为楷模。倾其一生,她为美国培养了海伦·凯勒这位传奇英雄。仅此一点,足以令人肃然起敬。

  6、《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选择理由:为了良知、理想和热情。

  二、管理类

  7、《第五项修炼》彼得·圣吉 选择理由:对“学习”的迫切需要和透彻理解竟然来自据说“充满铜臭”的企业界,这可能令我们许多“圈内人士”大跌眼镜!

  8、《彼得·杜拉克管理读本》 选择理由:涉及对“知识社会”、“知识生产”作精辟阐述,现代很少有人超过了杜拉克;而论及基于“知识人”背景下的学校教育,仅“一个人受的教育越多,就越需要进一步受教育”一句,则远胜于教科书的千言万语。对一个农村教师而言,读这本书,你会清晰地看到十年后很可能置身其中的未来。

  三、经济类
  


    9、《制度经济学》[德]柯武刚 史漫飞 选择理由:当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谈论“机制问题”或“制度创新”时,普通教师也有必要了解“制度”的秘密。

  10、《艾略特波浪理论》 选择理由:本书告诉我们,事物演变的方式往往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以“进三步退两步”的曲折形式为主导。大到人类历史,小到学生学业成长,明白这个道理有助于我们保持“知其所在”的理性。

  四、哲学类

  11、《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罗伯特·所罗门 选择理由:一本以朋友的立场而非教授的观点写就的、旨在促成以哲学方式处置生活问题的专业著作,极富亲和力,特别适合不愿远离智慧的教育从业人员。

  12、《哲学的慰藉》阿兰·德波顿 选择理由:仅仅出于“寻求适合儿童学习的教学”的目的,阅读本书都将大有收获。本书按生活指向创造性阐释哲学原料的方式,本身就是“新课程理念”很好的一个示范文本。

  五、社会学

  13、《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费孝通 选择理由:林崇德先生说:“好好了解今天中国西部农村教育状况,这体现着名师之德”。不了解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历史,只能是“两眼一抹黑”的“所谓名师”。

  六、心理学

  14、《教师心理学》 选择理由:老老实实补课,先从明白自己做起。

  七、励志类

  15、《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奥格·曼狄诺 选择理由:避免高发的教师职业倦怠。

  16、《没有借口》理查德·泰勒 选择理由:当今国内,自称教改“小有成就”的教师不在少数;而但凡差强人意者,动辄又借口多多,诸如“评价体系未出台”、“资源匮乏”云云。阅读此书,当如迎头棒喝,有醍醐灌顶之功。

  八、谐趣类

  17、《天龙八部》金庸 选择理由:保持想象力。

  18、《大众川菜》 选择理由:“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对着枯燥的菜谱垂涎欲滴的人,通常也难以从眼前一间普通的教室里看到学生鲜明生动的未来。

  
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5:43:28 | 只看该作者
开展阅读背景下的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花溪区教育培训研究中心

一、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前期准备工作
2007年,我区承接了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子课题——《有效研修对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研究任务。本着认真、审慎的科学态度,课题组成员首先研读了五个“有效”课题研究系列丛书,加强了对课题研究意义的认知、体悟,并针对课题特点,选定行动研究法、经验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为了找准课题研究的“基点”,作好前期准备工作,我们从调查研究开始,拟制了“花溪区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教师情况调查问卷”,向我区2所农村中心完小(含19个村级小学)下发了230份问卷,紧紧围绕教师专业化成长需求,从“我的关注”、“我的感受”、“我的困惑”、“我的要求”四大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众多挑战和激烈竞争中,教师们迫切希望提升自己专业发展水平。
、找好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扎实有效开展专业阅读行动
课改初期,我们在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校本培训“见人不见事”,教研工作“见事不见人”的现象。为了使培训和教研取得实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我们逐渐以研修取代培训、教研,这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1、开展专题研训,体悟“研修”的真正内涵和意义
2008年暑假,课题组进行专题研讨,认识到“研”是琢磨揣测,“修”指整治提高;研修既对教学问题进行琢磨揣测,又对自身进行整治提高;研修既是对培训、教研的整合,又是对培训、教研的超越。我们将研修内涵形象化,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和专业素养的提高,重视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自我学习能力,注重教师的内化过程,把专业阅读跟专业实践结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很好的研修。
2、在明确概念的基础上开展研修行动
针对我区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的现状,我们决定“研修”首先从教师专业阅读入手,把阅读视为教师自我培训、自我进修和自我发展的最佳路径。
我们选取了两所地处偏远的农村中心完小(含19个村级小学)230余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通过专业阅读,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拓宽专业视域,厚实教师的文化底蕴,增强教学的内功,形成科学思想,审慎自己的教育实践。
我们推荐阅读书目,强调针对性,突出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又启迪思维;强调阅读要求:(1)做到有思考的阅读,作好读书笔记;(2)进行有效交流,分享阅读体会。
三、课题实验学校教师专业阅读行动稳步推进

2008
年7月,参与课题实验的两所学校接到课题任务后,分别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对教师阅读书籍的来源、图书分配作了具体安排,对教师阅读评价、阅读表彰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之后,又召开了全校教师动员大会,及时布置阅读任务,指导阅读方法,提出阅读标准,强调阅读效果,组织教师中开展自读、教研组共读,师生同读的读书活动,并鼓励教师在校园网上发表读书心得,分享学习成果。
从08年11月至今,花溪湖潮完小、孟关完小两所课题实验学校,先后开展了全乡教师阅读汇报交流活动,将阅读活动由教研组推及到全校、全乡,阅读者由几人、几十人发展到几百人。交流活动展出了优秀读书笔记及随笔、心得,各校还选出了读书积极分子,介绍他们阅读的收获。我们还通过《教师阅读汇报交流活动反馈表》,及时了解读书活动中深层次问题,并提醒学校思考:在教师专业阅读中,学校还需要什么样的支持或帮助?怎样使教师专业阅读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并建议学校:建立教师专业成长书架,制定教师读书交流制度,树立阅读就是备课的理念,把阅读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
2009年1月,我们又向学校开出了第二批阅读书目,要求学校组织、管理阅读过程,开展阅读专题研讨,撰写随笔、心得。
20093月上旬,我们又深入学校,和学校领导、老师交流,了解他们在实施课题研究中的困难和意见,为他们找到解决困难的对策、方法。我们还下发了“课题研究阶段任务安排表”,从研究的时间、目的、内容,研究问题设计、研究形式、责任人、存档资料方面,作了具体的安排、要求,为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真正的支持、服务和帮助。
四、实施阅读背景下的校本研修初见成效
1、专业阅读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阅读热情,有效缓解了教师的职业倦怠、专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不足等问题。
2、专业阅读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强力支撑。
3、打破了单一的教研方式一统天下的局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04:03 , Processed in 0.06724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