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陡岗镇小教师读书小组行动计划----管季超只[!!]使用《教师之友网》发布信息!

[复制链接]
174#
发表于 2011-8-22 19:11:45 | 只看该作者
闫学:教师阅读重在完善知识结构    

众所周知,教师应该读书,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但有一个问题需要思考:教师应读哪些书?

有人认为,教师应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也有人认为,开卷有益,不论读什么,只要读就行了。其实,教师不同于一般的读者,读书不能完全凭兴趣,随心所欲,而应有明确的“功利”目的,即通过阅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似乎不那么“时髦”——现在经常有人提倡读书的“非功利性”,也曾见知名作家表白“愉快是阅读的基本标准”,但教师阅读的“功利性”是由教师的职业属性所决定的。为人之师,本来就不是一个能随心所欲的职业,哪怕放在读书这件事上也不例外。

大量优秀教师的成长案例表明,真正的优秀教师应该具备3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缺乏任何一个板块的知识,都将限制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是否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最终决定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能够走多远。美学家朱光潜认为,“宇宙本为有机体,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关,牵其一即动其余,所以研究事理的种种学问在表面上虽可分别,在实际上却不能割开。”他认为,读书“尤其是一种训练,一种准备”。作为教师来说,如果只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势必会造成自己知识结构的欠缺,出现大片的知识空白,使教育教学成为一门“孤立绝缘的学问”:在知识容量上没有做好足够的“准备”,在思维方法上便没有受到应有的“训练”。这样的教师站在讲台上,又何谈专业底气?

由朱光潜先生的话可继续思考教师的阅读兴趣问题。有的教师虽然不只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但读书只凭个人喜好,兴之所至,没有计划,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书,哪怕明知其是公认的经典作品,也敬而远之。有兴趣的阅读当然是好事,但对于教师来说,因为阅读是一种训练和准备,绝不能只凭兴趣。有些书也许一时读不下去,甚至不能读懂,但只要是值得读的,就一定要硬着头皮读下去,也许山重水复,但只要坚持,往往就会柳暗花明。

广博而有计划的阅读是一种长远的眼光,是建立在普遍联系与宏观综合的视野下的自我锤炼。事实上,真正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取得成就的教师和学者,无不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正是完善的知识结构开阔了一个人的思维与视野,打破了封闭,学会了贯通,避免了单一,关照了多种生长的可能性。

不论我们原有的知识背景如何,完善知识结构都应成为每一名教师基本的读书方向。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闫学
173#
发表于 2011-8-22 18:46:07 | 只看该作者
对话窦桂梅:读书,最需要的是行动    

唯有读书,身为语文教师的你,才能真正笑傲课堂,指点江山,才能自如应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刁难诘问,每天引得学生人欢马叫,教室里艳阳高照。

教师要有一颗柔软的心

记者:教师的知识结构影响教师的阅读层次。你认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最缺什么?最需要阅读哪些方面的书籍?

窦桂梅:小学教师欠缺的主要是人文素养和学科专业素养。现在很多老师的心不够柔软。我们今天看到媒体报道了部分教师毫无人情与底线的行为,这反映的首先是这些教师作为一个人,应当拥有的正义、平等、博爱等最基本的素养是缺失的。当然,这背后有小学教师工作的特殊性:负担普遍很重,白天就像上满了发条的钟表,没有片刻的喘息,这是不从事教职的人们所无法理解和体会的。于是,相当数量的教师不看新闻、不读报纸,更不读书。对于这样的教师,只要能捧起书本,哪怕读读文摘小品、掌故趣闻,也算是修身养性了,总好过逛街、打牌。而对于在教师队伍中的“有良心和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们”,我想不用我的推荐,他们也一定能够自觉地丰实自己的思想。

关于学科专业素养方面的阅读,可以分成两种,一是教师应当读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等方面的读物,特别是当一个成熟教师到达高原期的时候,回头来看那些曾经读过的书,也许就会有许多新的领悟,觉得“诚哉,斯言”。另一种就是教师应当读的所教学科的相关读物。以语文教师为例,起码得系统读过文艺理论、中外文学史、古代现代汉语,以及相当数量的作品文选。

不论是阅读哪种类型的书籍,经典和原典都是首选。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代表作家作品本来面貌的原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建立读书与教书的联系

记者:语文教师要成为杂家。对于如何更好地吸收文学、历史、心理等学科知识,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为教育教学所用,你有什么样的经验或建议?

窦桂梅:其实不单是语文老师,所有的教师都应当成为“专才和通才的结合体”。关于语文教师的阅读,我想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循序渐进,量入为出。我们知道,引导学生阅读时,第一步是培养兴趣、请君入瓮,其实教师读书也是这样,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书籍。如果觉得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无趣,不妨先从孙绍振、王先霈的文本细读指导丛书读起。觉得《万历十五年》太过理性,《明朝那些事儿》足够通俗易懂。《存在与时间》太有挑战性,《苏菲的世界》、《思想的盛宴》也是不错的速成替代品。凡有所得,必成学问。

第二,逼着自己养成读书习惯。好的习惯需要重复练习方能形成,如果以前没有读书的习惯,那么逼着自己每天抢一点、占一点、挤一点时间,就像薛瑞平老师说的“恋爱的人总有时间拥抱,想读书的人永远都有时间”,逐渐形成习惯后,手边没书的日子,反而觉得分外空寂。

第三,学会建立读书与教书的联系。虽然书中有黄金屋、千盅粟,但死读书的结果就是读死书。语文教师在读书时,心里要有一根弦,那就是书中的内容是否与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关,凡是好的素材要注意积累,说不上什么时候的偶然得之,会为你增光添彩。

但是,无论如何,读起来才是最重要的。唯此,身为语文教师的你,才能真正笑傲课堂,指点江山,才能自如应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刁难诘问,什么公开课、评优课统统纳入你的五指山中,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文武昆乱不挡,每天引得学生人欢马叫,教室里艳阳高照。

校长阅读打开另一扇窗

记者:从普通教师到校长,你的阅读内容和方法想必发生了改变。你认为,作为校长的阅读与作为教师的阅读,有什么不同?作为校长的阅读,你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

窦桂梅:担任校长之后,角色转变了,有太多从来没有经历过、没有学习过的事情要去面对。所以,此时的阅读不再仅仅是个人意义上的爱好,而是带有责任、有所担当的阅读。因为,你也许会因为阅读而改变学校的航向,作出自己的决策。

金克木老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将阅读分为以下几类:跪着读的书——神圣经典;站着读的书——权威讲话;坐着读的书——为某种目的而进行阅读;躺着读的书——文艺类书籍;走着读的书——能自身与之对照,与之谈话的书。

如果说当教师时更多的是跪着读、站着读、躺着读,那么做了校长以后可能更多的就是坐着读和走着读。坐是思考的姿态,依靠它,我学着在未知的领域里通过阅读获得宝贵的经验,比如对经济学、管理学书籍的阅读。走着读,代表行动与实践,不论印证、对话,还是比照、反例,都为我提供一面照出自己的镜子、一条坦途之外的小径。比如说,我曾经读过教育论,如今站在校长的角度回顾,有些曾经我不理解的问题,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似乎觉得就是理所当然。一些没有读过的课程论,进入我的视野后,我所思索的就是这本书带给学校的意义,而非仅仅限于曾经任教的学科。

尽管这个过程可能放弃了一些曾经吸引我的愉悦,但也为我打开了一扇未曾开启的窗。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张贵勇
17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03:46:46 | 只看该作者
24、傅佩荣(1950——)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著有《儒家哲学新论》《中西十大哲学家》等。
  中年期事业已有基础,生活品质成为关心的焦点,以至于最需要文学与艺术的滋润和舒缓。从前视为无用的东西,现在却是妙用无穷的宝贝。小说、戏剧、诗词、音乐、美术,可以展示生命的不同处境和格调,善加品位,更可印证个人的心得。
171#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03:46:01 | 只看该作者
   23、蒋子龙(1941——),曾任天津市作协副主席。代表作有《新站长》《乔厂长上任记》等。
   读书的功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这类书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供奉物。
  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身不懈的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社会这部活书。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同样,读印刷的书也不能代替读它。
170#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03:45:09 | 只看该作者
  (2)所谓“闲书”,我想指的是课外书籍。一般文艺作品、小说、诗、戏剧、散文等,都该算在里面。我总认为人非草木,更非机器,一点滋润灵魂的东西总是需要的。如果他看过一些闲书的话,谈话内容一定会丰富一些,性情会优美一些,见解也会深刻一些。
169#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03:44:29 | 只看该作者
   22、赵书侠(1931——),旅欧瑞士籍华人作家,曾任美术设计师、电台编辑。至今有小说、散文计约五百万字在中国、新加坡、美国、德国、瑞士出版。
   (1)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书的狂热渐渐淡下来了,化为理性的、求知性的需求,兴趣也有小说与戏剧扩大到历史、人物传记、古典文学、政治性的文章,近年来对哲学书籍的爱好胜过一切,读多了,就成了“读家”,没书读不行,有书读而书不好也不行。无论书评怎么捧,书商的广告做得多大,好坏在我心中自有标准。所谓欣赏力、品鉴力、无非是在长时期的阅读经验中积累而成的。
168#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03:43:51 | 只看该作者
   21、牟世金(1928——1989),教授,《文心雕龙》和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家。发表论文近九十篇。著有《雕龙集》《文学艺术民族特色试探》等。
   我正是零敲碎打、兼收并蓄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在读书学习中的体会,养成一种自己的读书习惯,或可谓之读书法;简单说来,就是“友、敌、师”三字。
167#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03:43:12 | 只看该作者
 (3 ) 像现代这样,处于眼花缭乱的动荡思想之中,千万不要没有主见,对波主流。精读一本书,可使你得到帮助。
   精通一本书,把它作为人生的基干,其结果,必然使你亲近万本书。手边经常有一本书,信手翻阅,最低可以促使你思索一些问题。
   一位哲学家说过:“没有书籍的人家,如同没有主人。”精读一本书如同一本万利,使你立于不败之地。
166#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03:42:38 | 只看该作者
(2)言论自由的时代,促进作品质量的提高,广大读者最有责任。支持民主主义社会的柱石是贤明的群众。贤明者少,愚蠢者多,这个社会必然会堕落下去。尼采说:“现在所有的作品中,我最喜爱的是那些用血写出来的书。”作者用自己的生命著述的书,必然引起读者的深刻的共鸣,我希望所有的读书人,都应该去寻找优秀的作品,对庸俗、轻薄的作品嗤之以鼻。
165#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03:41:58 | 只看该作者
20、池田大作(1928——),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被誉为世界著名的佛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作家、国际人道主义者。代表作有《与自然对话》等。
    (1)知识的源泉,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问题在于怎样识别真伪、良莠,把其中正确的东西摄为己有。有位学生说:“一种是想读书而热心读书,一种是为了消遣才找有趣的书读,这两者根本不同的。”这话儿一点儿不错,读书正在于采取什么态度。
  那么,什么是读书的正确态度呢?取决于什么呢?我认为应有强烈的人生意愿,保持主动性,有健全的顽强的生活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08:39 , Processed in 0.09411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