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陡岗镇小教师读书小组行动计划----管季超只[!!]使用《教师之友网》发布信息!

[复制链接]
151#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03:30:52 | 只看该作者
9、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新文化的主将。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呐喊》《彷徨》《野草》《华盖集续编》等。
    (1 )“随便翻翻”是用各种别的矿石来比地方法,很费事,没有用真的金矿来比的明白,简单。我看现在青年的常在问人该读什么书,就是要一看真金,免得受硫化铜的欺骗。而且一识得真金,一面也就真的识得了硫化铜,一举两得了。
15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03:31:44 | 只看该作者
(2)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甚至于称为书橱,早有人反对过了,时光不绝的进行,反读书的思潮也愈加彻底,于是有人来反对读任何一种书。他的根据是叔本华的老话,说是倘读别人的著作,不过是在自己的脑里给作者跑马。
  这对于读死书的人们,确是当头一棒,但是为其研究,不如跳舞,或者空暴躁,瞎牢骚的天才起见,却也是一句值得绍介的金言。不过要明白:死抱住这句金言的天才,他的脑里却正被叔本华跑了一趟马,踏得一塌糊涂了。
153#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03:32:36 | 只看该作者
10、弗吉尼亚.伍尔芙( 1882_1941),英国女作家意识流小说代表人物,20世纪女权运动的思想先锋。其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维洛夫人》《灯塔行》《雅各的房间等》。
   (1)、关于读书,一个人可以对别人提出的唯一指导就是不必听什么指导,你只要凭自己的天性,凭自己的头脑得出自己的结论就可以了。我觉得,只有你和我在这一点上意见一致,我才有权提出我的看法或者建议,而且你也不必受我的看法的束缚,以免影响你的独立性。因为,作为一个读者,独立性是最重要的品质;因为对于书,谁又能制定出什么规律来呢? 滑铁卢战役是哪一天打起来的——这种事当然会有肯定的回答;但是要说《哈姆雷特》是不是比《李尔王》更好,那谁也说不准了——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拿主意。如果把那些衣冠楚楚的权威学者请进图书馆,让他们告诉我们读什么书,或者我们所读的书究竟有何价值,那就等于摧毁自由精神,而自由精神恰恰是书之圣殿里的生命所在。我们在其他地方或许会有常规和惯例可循——唯有在这里,我们绝不能受常规和惯例的束缚。
154#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03:33:33 | 只看该作者
(2)、我有时会这样想象:到了最后审判时,上帝会奖赏人类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征服者、伟大的立法者和伟大的政治家 ——他们会得到上帝赏赐的桂冠,他们的名字会刻在大理石上永垂不朽,而我们,当我们每人夹着一本书走到上帝面前时,万能的上帝会看看我们,然后转过身去,耸耸肩膀对旁边的圣彼得说:“这些人不需要我的奖赏,我们这里也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只喜欢读书。”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03:34:13 | 只看该作者
( 3 )以深刻的理解力获取印象,只是走了读书全程的前半部。如果我们要获得一本书的全部真趣,就必须走完那后半部。我们必须对不可胜数的印象作出判断;我们必须把瞬息即逝的东西凝聚为一个坚实不移的印象。
    现在我们能够以书比书了,正如以楼房比楼房一样。但是这一比较,说明了我们的态度变了,我们不再是作者的朋友了,我们成了他们的判官。朋友之间,当然最同情不过。然而,身居执法重任的人,却是怎样严厉都不为过的。难道那些浪费我们时间和感情的书没有罪吗?难道那些散发着腐朽气息的邪书和伪书者,不就是社会最危险的敌人,不就是伤风败俗之徒吗?让我们判得严厉些吧,让我们把每本书和同类书当中最伟大的著作来做一番比较吧。
156#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03:34:54 | 只看该作者
11、鹤见佑辅(1885——1973),日本知名作家和评论家。主要作品是随笔集《思想.山水.人物》,曾由鲁迅先生译为中文(选译)。除此以外,还有《南洋游记》《欧美名士印象记》《拜伦传》等。
   明窗之下,倚净几而翻读会心之书,是人生至乐的一回事。读书之乐,融融泄泄,心中的苦恼,如白云浮动于夏日的天空,瞬息而归于幻灭。眼前一时丢失,像蛮触末争似的,自然消失无遗了。
  世途险峻,在这动乱的今天,浩然之气,尤其要紧。且快快地寻求会心的书以修养我们这颗荒寂的心灵吧。
157#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03:35:46 | 只看该作者
12、夏丏尊(1886——1946),名铸,字勉旖,后(1912年)改字丏尊,号闷庵,文学家,语言学家,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著作有《文艺论ABC》《生活与文学》《现代世界文学大纲》等。
  书籍到我的手里。我的习惯是先看序文,次看目录。页数不多往往通读,篇幅大的,只把正文任择一二章略加翻阅,就插在书架上。
  读书的时候。常把书上我所认为要紧的处所标出,线装书大概用笔加圈,洋装书竟用红铅笔划粗粗的线,经我看的书,统体干净的很少。
158#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03:36:34 | 只看该作者
13、陶行知(1891——1946),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著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古庙敲钟录》。
  (1 )书只是一种工具,和锯子、锄头一样,都是给人用的。我们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用书”。书里有真知识和假知识。读它一辈子不能分辨它的真假,可是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就显了出来,真的便用得出去,假的便用不出去。
   用书如用刀,不快就要磨。呆磨不切菜,怎能见婆婆。
  
  ( 2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在书里没有上过大当的人,决不能说出这样一句话来。连字典有时也不太相信。
159#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03:37:21 | 只看该作者
 14、胡适(1891—1962),字适之。现在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代表作《胡适文存》《胡适论学新著》等。
  为什么要读书?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160#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03:38:10 | 只看该作者
15、史密斯(1919——?)美国宗教学家,出版过多本宗教比较学专著。

   (1)书不在多,只要是好书便行,如果读书欲够强的话,有些书是谁能读懂的。因此首先要弄清楚的最重要之点就是,使我们得到书籍的,是我们对传统的尊敬和对书籍的爱好。正如寻求见识的欲望使书籍被写下来,被人阅读一样,这欲望本身也是由人感到一种缺乏而产生的。因此,让我们应付这个问题的根源,而且把这种“灌装的维生素”——书籍,贡献给人类正在忍受的各种匮乏症候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2 08:21 , Processed in 0.1013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