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陡岗镇小教师读书小组行动计划----管季超只[!!]使用《教师之友网》发布信息!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0-11-18 09:27:54 | 只看该作者
教师必读50书籍转载


01.《教育新理念》周宏 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6
02.《做智慧教师 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文学荣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01-07
03.《义务教育管理》 周宏 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
04.《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申继亮 李虹 夏勇 刘立新编 浙江教育出版社
05.《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影响现代比较教育类理论]
06.《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专业必读书目]
07.《明日之学校》(杜威著,赵祥麟、王承绪编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08.《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09.《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10.《教师新素质》周宏 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6
11.《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2.《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吴文侃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13.《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3
14.《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15.《创造教育全书》周宏 等,经济日报出版社 中国物质出版社,1999.8
16.《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7.《多元智能》[美国]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8.《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著颜真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19.《教育诗》[苏]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三七作家,专门在2003-02-13的《南方周末》上推荐此书)
20.《21世纪教育新概念全书》周宏 等,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12
21.《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2.《教育论》(英)斯宾塞《教育论》HerbertSpencer1820--1903),19世纪下半期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胡毅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
23.《让每个孩子都学会学习》周宏,长城出版社,2000.10
24.《教育漫话》(汉译世界教育名著丛书)[英] 约翰•洛克著/ 徐诚、扬汉麟译/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1999
25.《成功智力》[美国]R.J.斯腾伯格俞晓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26.《人的教育》,福禄倍尔(福禄倍尔:幼儿教育之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7.《春天的翅膀》左昌伦 著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8
28.《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海南出版社,1977年版,王传璧译,邵道生校
29.《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单中惠杨汉麟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
30.《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主杨鑫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31.《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获得国家图书奖
32.《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吕静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3.《爱心与教育》1999年,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出版,这本书同时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和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李镇西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34.《顺生论》(张中行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望道杂纂——顺生论外编》(张中行著。2000年3月由群言出版社出版),(建议张中行将两本书合一)
35.《科学家论教育》(苏州大学教授周川著,江苏教育出版社)[马上出版]
36.《教育——财富蕴藏与其中》1996年,教育科学出版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37.《课程改革》周宏 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6
38.《第五项修炼》[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杨硕英/审校.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02年8月1日
39.《向瑞吉欧学习什么》(《儿童的100种语言》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08-
40.《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英)埃德蒙•金著,王承绪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1.《有效的管理者》(杜拉克)求实出版社1985年版,吴军译,中译本12万字。
42.《中国教育思想史》郭齐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6[专著《中国教育思想史》曾先后在大陆和台湾出版,获全国第一届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及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著作优秀奖,以后又被外文出版社译成英文。]
43.《外国教育思想史》单中惠,陕西教育出版社,单中惠,朱镜人编著
44.《教育基础》(江苏教育出版社)
45.《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
46.《小学生家庭教育方法指导》 周宏 等,海洋出版社,1993年
47. 《发现母亲》王东华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48.《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美]劳拉•E•贝克著,2002年12月
49. 《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
50. 《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夏欣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7月
62#
发表于 2010-11-18 09:29:31 | 只看该作者
书籍是教师成长的阶梯转载


    “很大一部分教师都不读书”这已经成了人们一致的判断,我们辩解说:教师的工作量大,自由支配的时间少,无法在工作之余坚持阅读,与书本做思想的深层次交流。在我看来,我们不是没有时间读书,而是没有动力读书。读书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而是要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不少教师只是为了工作所需而阅读,也只是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很少静下心来,毫无功利心地读书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涵养。
    一、为什么读?
    “开卷有益”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教书者必须先读书,对于为人师表的教师来说,阅读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积累和更新,更与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紧密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阅读也是教育事业发展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古人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读书的后果就远不止“面目可憎”了。新时代,不读书的老师怎么能教好学生?教师只有广泛阅读,才能使自己更有思想,更有品味;教师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每天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准确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对学生进行心灵和精神上的引领;教师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从更多角度和更宽的层面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广泛的阅读,对课程内容深度的发掘、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课堂环节的设计、课堂氛围的营造等都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
因为我们选择了教师职业,我们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和智慧与孩子的成长捆绑在了一起。育人先育己,要提升自己要有养料,就要读书。
    二、读什么?
    托尔斯泰告诫我们:“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所以,我们阅读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一句话,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才是最好的阅读。
    1、读教学参考书是首选。
    参考书是教师的好帮手,书中收集的丰富的资料对于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教材,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大有裨益。针对教学参考类书籍成为教师阅读首选这一现象,专家指出,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过于依赖整齐划一的教学参考书,不利于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是个性化很强的过程,这个个性化过程需要通过教师如何教、学生的如何学来体现。教师必须深入文本,在研究揣摩参考书的过程中对文章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和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正确解读教学参考书,首先,要有质疑的精神,不盲目跟从权威;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要注意吸收lANG="EN-US">使其为我所用。其次,对课文的解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教学参考书上的观点只代表作者的看法,并不是御定的标准答案,无法代替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认识。教师要通过反复深入的研读弄懂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意思。有时同一个问题教学参考书会列举出若干种观点,这些观点也许是互不相容的,有的还可能是不够恰当的,教师必须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取舍。
    2、读教育类书籍,学习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教育类书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理论书籍、教育家书籍、教育刊物、学科专业书籍……一个出色的教师且不讨论他读了多少经典名著,且不讨论他的为人品格如何,他一定读过很多专业化教育类书籍。一个阅读丰富的老师身上会自然而然流露出独特的教育行为的魅力。因此,想当好老师就必须要有专业的食粮──教育书籍。教育书籍的阅读虽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日积月累中一定能带你领略一番教学上的别有洞天,为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积累更丰厚的资本。
    我们面对的课程改革不是换一套教科书那么简单,而是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此背景之下,教师必须通过阅读教育类书籍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3、读文学著作
    文学著作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练,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年轻人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精神的依托、人生的可能。
    读历史类著作,使人理性地分析问题,深刻地洞察事物,以人性的眼光审视人和事,给教师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注入人文的内容,让课堂焕发现代文明的活力;读哲学、经济学、美学类书籍,书中的思想能支撑起教师赖以自由呼吸和直立行走的脊梁,教师充满智慧的声音和眼神、活跃的思想将展示教学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读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进入人性的复杂境界,对自身和他人的情感、精神、思想、灵魂,有一个比较直观的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能丰富人的情感,培养人的想象力,让我们富有同情心。“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阅读文学著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审视和剖析的过程。每个专心阅读名著的人心灵都能得到净化和提升。一个带有浓浓书香气质的教师,在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
    4、网络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随之而出。我们阅读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一本本书籍,相对而言,网络阅读信息容量更为庞大,更新更迅速。因而网络阅读已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工作之余我们可以光顾“新华网”、“新浪网”等大型网站,了解更多时事新闻及其他各种信息,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可以浏览“教育在线”、“人教论坛”、“lANG="EN-US">K12”、“新课程在线”等教育网站,有意识地搜索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和资料进行阅读;一些教师文集、教育博客等网络资源因其原汁原味、包罗万象、更新极快也成为教师网上阅读的一个亮点;可以通过教育论坛在网络平台上与名师对话、交流、学习,教育论坛因其观点丰富、讨论深入、自主参与强而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的喜欢;可以下载各种文学书籍,进行免费阅读。通过网络阅读带动教师成长的事例屡见不鲜。
63#
发表于 2010-11-18 09:30:23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专业阅读转载


国际教育援助研究——理论概述与实践分析(明日教育文库)靳希斌  安雪慧 闫国华  周玲  著            2008-04-01
边缘学生(明日教育论坛总第四十辑)黄旭  张文质  主编                                             2007-12-01
教育的思考与言说——一位教育学者的演讲录(闽教书香文库.我的教育演讲)郑金洲  著                  2007-11-01
教师培训的反思与展望(明日教育论坛总第三十九辑)黄旭  张文质  主编                               2007-09-01
格言、校训和学校文化(明日教育论坛总第四十一辑)黄旭  张文质  主编                               2008-01-01
生命教育(明日教育论坛总第四十二辑)黄旭  张文质  主编                                           2008-03-01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上课(明日教育论坛总第三十八辑)黄旭  张文质  主编                                 2007-06-01
教师博客现象(明日教育论坛总第三十七辑)黄旭  张文质  主编                                       2007-04-01
寻找教育的大智慧(明日教育论坛总第三十五辑)黄旭  张文质  主编                                   2006-11-01
十字路口的中国基础教育(明日教育论坛总第三十辑)明日教育论坛编委会编                              2005-10-01
野花集:教育——未来社会的希望(闽教书香文库.我的教育随笔)顾明远  著                            2008-04-01


保卫教育的公共性(教育人文学术丛书)金生鈜  著                                                     2008-04-01
我们为什么做教师(大夏书系教师教育精品译丛)[美]尼托主编郑明莉译                                  2008-05-01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课程系列教材.选修模块)叶一舵  严由伟  编著                                 2008-01-01
课堂教学技能(教师教育课堂系列教材.必修模块)王晞  等编著                                        2008-03-01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教师教育课程系列教材.选修模块)黄仁贤  洪明  编著                             2008-03-01
教育即解放——弗莱雷教育思想研究(教育人文学术丛书)张琨  著                                     2008-04-01
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刘铁芳教育讲演录(大夏书系教育讲演录)刘铁芳  著                         2007-12-01
杜威教育文集  第5卷吕达刘立德邹海燕 主编                                                      2008-01-01
杜威教育文集  第4卷吕达 刘立德邹海燕主编                                                       2008-01-01
杜威教育文集  第3卷吕达 刘立德 邹海燕  等主编                                                    2008-01-01
杜威教育文集  第2卷吕达 刘立德邹海燕等主编                                                     2008-01-01
杜威教育文集  第1卷吕达 刘立德 邹海燕  等主编                                                    2008-01-01
教师日记丰子恺  著                                                                               2008-03-01
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大夏书系教育讲演录)张文质  著                                 2008-01-01
教育:思想与对话(第二辑)金生鈜  著                                                             2007-07-01
学校后勤财务规范化操作与管理实务全书(1CD+配套手册四卷)李金明  主编 

美国学生课外作业集锦(美国教育新干线丛书)胡庆芳季磊  等编著                                       2008-04-01
教学设计应用指导(大夏书系•现代教师技能)谢利民  主编                                            2007-11-01
班主任叙事(德育新思维丛书)韩东才  主编                                                         2008-03-01
品悟:行走的风景(基础教育课程丛书——今日如何做教师)郑琰  主编                                 2008-01-01
传道:让教学更有效(基础教育课程丛书——今日如何做教师)郑琰  主编                               2008-01-01
理想的课堂——把思维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艺术武建英  著                                           2008-01-01
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丁钢  著                                                                 2008-03-01
中国基础教育舆情报告2007郑金洲  主编                                                            2008-03-01
素质决定成绩王极盛  著                                                                           2008-01-01
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钱理群  刘铁芳  编                                                             2008-04-01
乡土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教育人文学术丛书)刘铁芳  著                               2008-04-01
反思型教师的成长(共五册)牛冬梅  主编                                                           2008-04-01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育课程系列教材.选修模块)叶一舵  严由伟  编著                                 2008-01-01
6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13:38:22 | 只看该作者
孩子怎样读中国书?(节选) 陈 洁

    孩子读中国书,还涉及到“童真”问题。这是我在挑着讲《弟子规》时发现的。其实对于我家性情机巧浮躁的孩子来说,课以谨、信,要求“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也算对症下药。但他要真全盘做到“步从容,立端正”、“缓揭帘,勿有声”,我只怕要长歌当哭了,那还是孩子吗?传统教育中竟好像全然没有“童真”的立足之地,三字经说得直截了当:勤有功,戏无益。《小学诗》要求“一切要安详”、“形容须静正”,中国历来的观念是不可狭戏狎昵,以“十五贯”为代表,旧小说里“善谑跳脱”每每是惹是生非闹官司的由头,当事人也少不得吃苦遭冤,好像快乐玩笑是一种罪过。林语堂翻译“humour”,中国压根没这意思,只能音译做“幽默”。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是不能容忍天真烂漫、童真和孩子的民族,孩子理所当然会做的事(墙上涂画、蹦跳笑闹),会被家长理所当然地喝止,而习惯性喝止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家长担心别人认为孩子没教养,因而丢面子。也确实有太多的大人,不能欣赏也不能容忍孩子的顽皮和“闹”,规矩才是教养。孩子渐渐学会死气沉沉、蔫淘和闷骚。而我呢,我宁愿他玩时疯跑,在墙上撞破鼻子,或端着东西洒了一半,也不要他时时做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
    一方面,传统的规范和规矩会教给孩子沉稳和教养,另一方面,也需要冲淡古书对他的一些负面影响。我曾和孩子讨论这个问题,他说,他们班女生都嫌男生幼稚,但他觉得幼稚比较好,小孩子那么成熟(他用的词是“早熟”)、就像大人一样,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他觉得这样不好。孩子能这么认识,我很欣慰。但我觉得家长在引导孩子读中国书的时候,心里还是要有这么一根弦,注意规矩、教养和童真、天真之间的动态平衡,不可偏废。
    客观地说,《幼学琼林》、《弟子规》整体都还行。“父母教,须敬听”、“出必告,反必面”是要的,当然,到了“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就过了,而且父母无论如何就是不纳谏呢?最后也没说怎么解决。我曾跟孩子分析,传统文化的不足之一,总是在说“如果这样就好了”,相对缺乏“如果不怎么能怎么办”的对策。很多道理都只讲一半,深入不下去。孔子教诲“无友不如己者”,可见朋友要比自己高明,那他跟你交往,不是“友不如己者”吗?《菜根谭》说“休与小人仇雠,小人自有对头”,貌似有道理,但仔细一想,要是人人都不与小人计较,那小人还不被纵容得独步天下、横行无忌了?经史子集都讲上报君,下忧民。且不论“民”是个复合名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能以一个“民”字总括。就说“忠君爱民”,要是君和民对抗上了呢?君要与民争利,或民要拥立新君呢?瞎了不是!
    在这些问题上,我会提醒孩子加深思考,而不是听了道理的一面就完事。同时,仍然注意接受这些道理的合理一面。学道理和交朋友的原则是一样的,有优点就学习,见贤思齐、见而内自省。如果求全责备,那么人无完人,就交不到任何朋友了。可是不分好歹一切以朋友为判断核心,那是黑帮兄弟的“义气”。

更多见《书城》2010年11月号
6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5 13:43:31 | 只看该作者
在阅读中追求高品质生活
苏立康

    编者按: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阅读生活,因而阅读能够承载一种人生经历和时代记忆,当你在某个年龄段蓦然回首时,不仅会说在那个年代我们读了什么书,还会感叹,阅读使你记住了那个年代、理解了那个年代,甚至会隐隐感觉到那个年代的阅读造就了你今天的心智状态和精神世界。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热爱阅读,就在于阅读能够消解生活的平庸、无奈与荒诞,能够为人生明确坐标和方向,能够在大时代对小人物的挤压中为我们支起心灵的庇护所。由此可见,带有年代印记的阅读又能够超越年代、统领年代,使每个年代都带有阅读的脉温。
  对热爱阅读的人来说,他们从来不会在岁月流逝和时代更替中感到虚空和失落,因为他们对过去的日子只有充实的记忆和由衷的感激;他们从来不会在代复一代的年轻人面前感到落伍和穷蹙,因为他们始终能够在阅读中保持青春的活力和激情;他们从来不会悲叹人生多艰和生命苦短,因为阅读已经为他们打开了辽阔、澄明的生命境界。
  所有这些阅读的“好处”,我们都能够从苏立康教授的人生经历、阅读经验以及她那激情昂扬的言辞中感觉到、体会到。令人感佩的是,她不仅是一个执著的阅读爱好者,还是一位有责任感的阅读推动者。在苏立康教授看来,阅读是一项贯穿人生始终的生命化实践活动,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增进知识,还在于提升精神境界和生活品质。
                 在阅读中追求高品质生活
          ——一个好的精神底子会对一生产生影响

  年轻的时候多读一些书,就会形成一种好习惯,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信念,甚至成为你性格的一部分,让你终生受益不尽
  青春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阶段。我在给大家介绍个人的阅读经验时,就不能不提到我的青春时代。上个世纪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那是一个充满英雄主义教育的时期,也是一个很浪漫的时期。那个年代其实留下了许多非常值得回味的东西,印象最深刻的是阅读和歌曲。
  当时国内尽管出现了一批新的文学作品,但总体比较少,我们读的大多是苏联文学作品,比如《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普通义兵》、《青年近卫军》、《古丽雅的道路》以及《共青城》,等等。当然影响最深的还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被喻为“一代人的生活教科书”。尽管内容讲的是苏联国内革命战争,但是保尔的形象还是非常生动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还有那段让我们热血沸腾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可以说,我已经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当然我们也读俄罗斯文学作品,比如托尔斯泰的作品就读了不少。即使在上高中的时候,平时也有时间读书,假期更是集中地读,废寝忘食地读了大量的书。现在回头看看,这些书对我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比如,保尔的那段话就讲了一个人应有的生存状态和生命目的,那就是不能浪费时间,不能碌碌无为。读了这段话,我就想我每天的生活都要过得有意义。
  什么样的生活才有意义?那个时候同学都有计划地过日子。除了上课,排在第一位的任务当然是做功课,其次是做一些社会工作。解放初期我们都去扫盲,到街道找一些家庭妇女,教她们识字。有时我们也去看电影,或者开展竞赛……我们尽量让每天的生活过得都很有意义。晚上写日记的时候,经常想,我今天有没有浪费时间。如果有哪些时间用得不好,那么第二天一定要改一改。
  总之,年轻的时候多读一些书,就会形成一种好习惯,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信念,甚至成为你性格的一部分,让你终生受益不尽。
  在我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过程中,读书是一条捷径
  我从个人经历说起,实际上是想谈一个问题——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谈青春成长的时候,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可能是我们应该追求什么品质的生活,追求一种什么样格调的生活。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周国平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他说,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一个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是能够思想的。当然我们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力量,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差异,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两千多年前,罗马军队攻进希腊的一座城市,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在沙地上专心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古代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他死在罗马军人的剑下。当刀剑朝他劈来时,他说:“不要踩坏我的图。”也许在他看来,这个图高于他的生命。更早的时候,征服了欧亚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遇到一个正在晒太阳的哲学家,便问他:“我能替你做些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在这个哲学家看来,与阳光下的沉思相比,亚历山大大帝的赫赫战功显得无足轻重。这些例子表明古希腊优秀人物对于灵魂生活的热爱,他们爱思想胜于爱一切,把灵魂生活看得比任何外在的事务包括显赫的权势更加高贵。
  周国平在这篇文章里面还写道:有一回我乘车旅行,看见一个少年全神贯注读着一本书。他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记着什么。好像完全听不见周围嘈杂的人声。望着他,我心中充满了感动,想起了自己青春年少的时代。那个时候只要拿起一本好书,就会忘记一切。周国平说,如今我自己是一个作家,出了好几本书,可是我却羡慕这个少年,有时候也想同样地追求我们的青春岁月。
  据我观察,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却会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活的压力,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可悲的事情。我暗暗祝愿他们保持纯正的追求,不要走上这条可悲的路。
  他这篇文章的思想,我想大家都能明白,是说人的高贵在于精神的不同,在于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的不一样。他特别肯定的是那些有非常纯正、执著的精神追求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呢?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
  冯友兰先生说人生有四种境界:一种叫自然境界,一种叫功利境界。自然境界是最低的境界,你饿了就得吃,人为了繁衍后代,你就得结婚生子。然后就是功利的境界,就是有目的。第三种就是道德境界。第四种是宇宙境界。当然宇宙境界跟我们对整个世界、整个自然界的理解有关系。
  拿我来说,或者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宇宙境界。比如我们不懂得人和自然的关系、生态的平衡以及人类的和谐相处,很多东西我们过去不懂,比如地球村的概念。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让我们懂得的更多。在我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过程中,读书是一条捷径。
  阅读也改变了我们的精神,我们不仅获得新的经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丰富、改造了自我
  书籍可以概括整个世界和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这就在于它是对前人精神遗产的保护。文化的继承和精神遗产的继承是通过书本来完成的。应该说,这是唯一的途径。
  当然,你说其他的途径有没有?通过其他途径传递的文化也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读物,是书的记载。书籍能带给人很多东西,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读史明知,读诗使人灵秀,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杨绛先生有一篇文章叫做《读书苦乐》。她说,读书好比串门,隐身的串门。要参见亲爱的老师,或拜见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
  这些文字虽然非常质朴,但是告诉我们书籍是什么——是作者精神劳动的产物。书籍所负载的经验、知识、情感态度……所有这些都是作者精神的产物。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去理解、接受作者的经验和知识。书中的东西,有的会引起我们的共鸣,有的会使我们产生新的见解,有的可能会和我们发生碰撞,在碰撞当中我们可能会更深入地理解它、接受它。阅读的过程其实是阅读者精神劳动的过程,我们在阅读中获得的东西同样也是我们精神劳动的成果。从这点上讲,阅读也就改变了我们的精神,我们不仅获得新的经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丰富、改造了自我。因而,阅读使我们进入一种新的精神状态。
  前不久,我读到济南实验中学的一位学生写的一篇读后感。他写道:语文课本使我有幸拜读余秋雨的大作,与作者一起进行人生的思考。精神抖擞的学者,纵览中华文明的五千年,比如讲百里城、苏州小城,甚至到大漠……中华文明在他的挥手之间剖开。我是一位读者、一位旅行者,我是在跟从一位老师去看万种风情,去品尝中华文化,岳阳楼上的感叹、废墟上的默哀……我与一位心胸开阔的文人慢慢走过。
  这段话里面并没有刻画余秋雨的形象,只说站在巅峰之上,指点江山,纵览中华文明,这是一个形象的概括。这实际上是作者的一种智力活动,是一种概括的形象思维活动,而这应该说是很高级的思维活动。然后他看,他体察,他凭吊,最后充实了知识和情感。我读这些文字时很感动,因为读后感实际上展现了一种心灵成长的过程。阅读就是一个长期浸染和积淀的过程,这种东西浸染得多了,接受得多了,量的变化就会带来质的变化。
  文化经典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思想,这些东西应该认真地去读,一个好的精神底子会对我们的一生产生影响
  对中学生来说,一定要多读一些常识性的书,广泛地读。中学时代的积累并不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比如《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讲的都是常识性的知识,但是很有意思。当你形成一个比较宽广的知识面的时候,就会对很多东西感兴趣。当你升入大学、面对专业选择的时候,可能更容易选择你真正喜欢的专业。
  另外就是要阅读经典。高中课标建议我们读的文化经典著作有很多,比如论语、孟子、庄子,等等。大家都听过于丹讲论语,她用很多例子来讲她对论语的理解。这也说明,面对经典,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读出自己的理解来。
  大家可能不知道杨振宁读孟子的故事。高二时,父亲给他请了一个老师专讲孟子。杨振宁后来说,孟子对他影响太大了,包括在研究当中碰到难题的时候,孟子的思想都对他有直接的启发。
  阅读经典还有助于我们打好精神的底子。院士杨叔子有一篇文章里谈到阅读经典,他说古代诗歌曾经对他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杨叔子小时候还是抗日战争时期,那个时候他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唐诗三百首》。读到李白的《静夜思》时,父亲跟他说,我们的故乡被日本人侵占了,这些你不要忘记。以后一读唐诗就会想到这些。他说当念到诗经里面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就深感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精神;当读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赞叹这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文化经典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思想,这些东西应该认真地去读,一个好的精神底子会对我们的一生产生影响。
  我曾请北京四中的一位老师帮我做了一个调查,了解现在同学们在读什么书。他调查了两个班的读书情况,然后跟我说,他们读的没有一部是经典,鲁迅、矛盾、巴金、沈从文这些人的书在同学们读的书目里没有,国外的雨果、海明威等人的书也是同样情况。其实,这些经典是值得我们认真阅读的。什么是经典?经典是几百年、上千年积淀下来的精神财富,是经过人们阅读的过滤,经过细密的思想的网筛选出来的精华。我们的时间那么紧张、宝贵,我们只有很少的时间来读书,当然要挑最好的书来读,从中获得精神滋养。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读书。熟读深知,有些书里有值得回味的文段,要反复去阅读。而且不动笔墨不读书,书中总有一些让你怦然心动的句子,它们也许在跟你讲一种深邃的思想,也许在告诉你一些深刻的生活经验,也许作者的描写、抒情让你感到那么美,那么受到打动。这些给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东西,你应该把它记下来,不仅仅是摘要,还要写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要让它在你的头脑里有一个消化过程,这样才能真正把书读好,而不是读后就成为过眼烟云。
  最后要说的是诵读,诵读是读书的一个重要方法。有一位先生对诵读有一个非常好的说法,他说语文学科不应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还可以运用口与耳来学习。吟诵的时候,对于书中内容,不仅是理智的了解,而且有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终生受用不尽。我觉得这个“不知不觉之间”值得我们好好体会。读得多了,反复地读,那么这些东西逐渐就成为你的语言的一部分,也成为你思想和生活的一部分,那个时候你就真正地融会贯通,真正地让自己的语言、思想和情感丰富了起来。
  (本文作者为: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市模范教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特聘主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21日第5版
66#
发表于 2010-11-30 15:24:50 | 只看该作者
王蒙:读书要趁早 多读点经典
  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当代作家、学者王蒙4月16日做客由由人民日报总编室文化新闻版、人民网文化频道联合推出的“文化讲坛”,以“我们的时代,我们的阅读”为主题开讲座。
  王蒙在讲座中给爱书的朋友提了一些建议。
  第一个建议,就是读书要趁早。一个从年龄来说,越是年轻,读书印象越深、好处越大。从反面来说,好像我读书的时候不是最早,我回忆我之前读书的时候,我想到的是我小学时期、初中时期和高中时期的读书环境。”
  王蒙说:“现在,我有时候还写旧诗,有时候不完全合乎规则,大致合乎规则。我想来想去还是靠小时候背诵唐诗三百首等等的成果。中国的古典诗词,我称之为‘中国的文化树’,它是一棵大树。现在喜欢中国古典诗词的朋友非常多,特别是有些老同志,退休了以后,我们也还有组织诗词协会,但是其中有一些诗词写的不算特别理想,你一看诗词,你就感觉到他连唐诗三百首基本上都没有看过,如果你唐诗三百首看过,而且能够背诵出其中20%,也就是能够背20首,我想你写出来的不是这样子。很多古典的和中国经典的东西我都是小时候背的。”
  第二个,超前读书。就是你要读一点你费劲的书,你一下子不完全懂的书。读书可以有各种选择,各种目的就是你怎么舒服怎么读,这种读书我一点都不反对。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场合,这个场合就有好几位科学院的院士和文学界的朋友,科学院的院士包括大院士,生物化学博士他们都说我们也很喜欢看小说,我们常看小说,我说你常看什么?几乎百分之百的回答:“我看的是金庸小说,它也有各种文化的积淀在里面。”但是我们毕竟读书不能够仅仅限于娱乐性、消遣性、趣味性。最好我们也能够读一些费点劲的,要掌握一些它里面新的知识、观念、信息这样的书,不要怕费劲,费劲读的书往往是最有趣,是一种更深的趣味,也是一种积累,而不仅仅是消遣。所以我说要加码读书,加码读书我们中国有一个词,叫做“攻读”。攻就是进攻。攻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不加油你读不下来,攻不下来,跟攻城一样。我们说攻读,有抱着一种作战的英勇和把全身心紧张起来读。
  对于这样的阅读,我还特别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读来读去要读经典,经典是久经考验的。
  第二,我们要掌握足够的工具书。字典、辞典、辞源、辞海、牛津字典、百科全书。
  第三,如果有可能的话,读一点外文书。读一点外文书和不读外文书在精神状态上都有一点差别。就是说你变的头脑更开放,你多了一双眼睛,你这双眼睛不仅能够看得懂汉字,还能够看得懂一点外文字,你多了一双耳朵,你的耳朵不仅能够听得懂汉语,也能够听得懂外语。你多了舌头,你的舌头不仅能够说中文,也能够说一些某些少数民族的。
67#
发表于 2010-12-5 19:14:46 | 只看该作者
古人读书歌


元·翁森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晖。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谂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四季读书歌

民国熊伯伊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
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
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
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
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
农村四月闲人少,勤学苦攻把名扬。

秋读书,玉器凉,钻科研,学文章。
晨钟暮鼓催人急,燕来雁去促我忙。
菊灿疏篱情寂寞,枫红曲岸事彷徨。
千金一刻莫虚度,老大无成空自伤。

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
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
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
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

一日读书歌

杨沛郁


晨读书,记忆强,空气清,精神爽。
淡山丽水着晓露,茅屋竹舍亦芬芳。
早莺争飞青天外,新燕斜穿薜荔墙。
大好时光勿虚度,休将春色付梦乡。

昼读书,日正长,立课题,写文章。
多元智能强素质,人本建构育栋梁。
知识技能打基础,过程方法不可忘。
情感态度价值观,自主合作探究忙。

晚读书,目十行,四野静,好思量。
绿衣红楼情寂寞,陆游荷马品周详。
未名湖畔风光好,兴安岭上玉露凉。
信息时代尚须勤,与时俱进莫轻狂。

夜读书,天气凉,钻科研,实验忙。
网上点击向世界,电邮频频夜生香。
晨钟暮鼓勤学苦,雁去燕来诗成行。
今人应学熊伯伊,读书一曲天下扬。
6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4 07:22:09 | 只看该作者
2011年给孩子们推荐的十一本书



    一:英国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张健译本。“小人国”和“大人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但你要看全译本,还能看到好多其他有趣的内容。
http://union.dangdang.com/transf ... ?product_id=9164686




    二:英国作家R·吉卜林的《丛林之书》,推荐文美惠译本,过去有漓江“诺贝尔丛书”版,现在有长春出版社版。经典中的经典,莫格里在丛林中,莫格里在岩蟒卡的怀里,莫格里在狼族的兄弟,以及莫格里率领丛林英雄们大战红毛狗,都令人无法放下这本杰作。
http://union.dangdang.com/transf ... product_id=20690047



    三:瑞典童话女王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的《淘气包埃米尔》,李之义翻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在瑞典北部的斯莫兰省,有一个叫做埃米尔的小男孩,你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淘气的家伙,而且,你也从来没见过这么淘气这么善良这么有趣的家伙。
http://union.dangdang.com/transf ... ?product_id=9192842




    四:还是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的《绿林女儿》,出版信息同上。从前瑞典有两伙强盗,他们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誓不两立。他们的孩子却成了好朋友。
http://union.dangdang.com/transf ... product_id=20285263  
  




    五:我女儿强烈再推荐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的《吵闹村的孩子》,出版信息同上。这本书她看了好多遍。只要你翻开这本书,看到小姑娘丽莎的哥哥拉赛和布赛等人的奇思妙想,就可能产生废寝忘食的副作用了。
http://union.dangdang.com/transf ... ?product_id=9352656



    六:美国文学大家E.B·怀特的《夏洛的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任溶溶译。一只名叫夏洛的谷仓蜘蛛,在她的网上织出四个非常特别的词:some pig(王牌猪),terrific(了不起),radiant(光彩照人)和humble(谦逊),挽救了她的好朋友小猪威尔伯,让这只本来会变成熏肉的春猪,看到了冬天的下雪。感人至深的友情,深刻而细腻的哲理。
http://union.dangdang.com/transf ... product_id=20671920



    七:E.B·怀特的《吹小号的天鹅》,出版信息同上。吹号天鹅路易斯天生不能发声,他跟小学老师学会了拼写,当上了夏令营的管理员,救过一个天生不喜欢鸟类的小男生平果,依靠出色的吹奏技巧挣了大笔的钱,用美妙的音乐打动了天鹅小姐塞蕾娜的芳心。但路易斯最喜欢的还是自由,以及自由的飞翔。
http://union.dangdang.com/transf ... product_id=20904954



    八:莫里斯·梅特林克的六幕戏剧及其夫人乔治特·梅特林克改写为童话的《青鸟》,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李永毅译。迪迪和福迪兄妹两人在圣诞夜遇见仙女,去各处寻找青鸟,因为找到青鸟就能找到幸福。他们找遍了所有的地方,都没有成功,最后,却在自己的屋子里看到了青鸟。
http://union.dangdang.com/transf ... product_id=20859063




    九:意大利罗大里著、任溶溶翻译、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天上掉下个大蛋糕》。这个蛋糕不是一般的大,而是像一座城镇那么大,从天上掉下来,随便所有的孩子去狼吞虎咽,大吃特吃。他们甚至吃出了一个隧道,啧啧。
http://union.dangdang.com/transf ... product_id=20255748



    十:想来想去,还得推荐《小王子》,不过这次特别推荐最新最好的译本——旅德儿童文学作家程玮翻译、长春出版社出版,原作者此处译作:安东·德·圣埃克修佩利。
http://union.dangdang.com/transf ... product_id=20690049



    十一:瑞典汉学家林西莉教授的《汉字王国》,李之义翻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我们竟然要通过林西莉教授的眼睛,再次发现汉字之魅,我感到十分惭愧。我迫不及待地强烈地反复地推荐这本书给我们中国的小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大家要一起读,不断读,天天读,月月读,年年读。作为补充,可以再看看《流沙河认字》。
http://union.dangdang.com/transf ... ?product_id=9247352
6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17:14:05 | 只看该作者
2010年十大提名读书人物的读书感悟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如果说读书是为了学习知识,为了陶冶情操,为了获得内心的宁静,那么,推广阅读则是教人学会另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教人以恬淡的方式感悟世界和人生,让更多的人通过阅读提升生活和生命的质量,用与众不同的方式爱自己,爱他人,以及爱这个世界。

下列是2010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提名者的读书感悟:


★★韩兴娥读书感悟



山东潍坊北海学校语文教师,成功地从教材中“突围”,大胆进行“课内海量阅读”的实践探索。



我是一名极其普通的语文老师,没有好的口才,也不擅长写文章,教改的出发点仅仅是想让自己的教学不再有那么多烦恼。苏霍姆林斯基给了我启示:“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

我带领学生在“海量阅读”中识字,实现了教多本读物的大跨越。我们把课本当作一本极普通的“读本”,用两个星期就能学完,然后把海量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我的学生只用十分之一的课堂时间去学习课本,但基础知识扎实、成绩稳定。“腹有诗书”的学生们不但能挥笔成文,而且富有灵性与文采。

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师生共同在课堂上进行海量阅读才能让“轻负担高效率”的美梦落到实处。海量阅读走进课堂,使“腹有诗书”的孩子们“下笔如有神”。他们在大量阅读中所积累的丰富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内化为个人的文化素养,并自然而然地外化成写作时的妙语连珠。最重要的是,书香墨韵对学生心灵的浸润是一笔难以估价的财富。

★★俞正强读书感悟



  浙江省金华市站前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最喜欢给教师送书力主建设书香校园。

最初读书是件开心的事,后来有段时间会觉得读书很苦,因为有更多诱惑在身边。重要的是能坚持住这种阅读。捱过这段苦,读书就成了一件真正开心的事。一个好教师的意义,就在于缩短学生的苦,帮助学生乐观地捱过这段苦。

正心诚意是读书的起点,也是读书的归宿。心正,则书中皆为芝兰;意诚,则处世无不圆融。一个好教师的意义,就在于以自己的正心诚意,在孩子读书之前,启蒙出孩子的正心诚意。如此,孩子的心便会日益强大。读书则是一件造福人间的事。

教材只是书的一种,以罗列介绍人类知识为主,却非真正的书。因此,读书不可只限于教材。如果将读书只限于读教材,人生则已落于苦痛之中矣。

天下之书何其之多,人生却匆匆而过。因此,对书的选择十分重要。人生所以优秀,也许只因为选对了一本书。

书是人们对世间物态的观察与思考的记录。所谓的行走、交流、考察、远望,等等,无非是另一种读书。

读书,是一种惊诧的美丽。

★★黄绎霖读书感悟



  婴幼儿教育专家,阳光视界早期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快乐阅读推广人,婴幼儿分体创意阅读发起人。



人生这本书每人只能读一次,可书中的墨香却静待人们细细品味。培根说:“知识本身没有告诉人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智慧乃在书本之外”。这让我更深地领悟到向外学习在读书,向内学习在用书。

韩愈一句“学海无涯苦作舟”,让我置疑而后产生推动文学启蒙教育之念,因为我要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就爱上读书,让他们感到读书是件快乐的事。

也正是这句话不断警示我要提出适合孩子和家庭的阅读策略。当我把10年来指导婴幼儿家庭阅读的经验用在北川的小学生们身上时,当我让孩子们分角色把课文表演出来,用留句法让孩子们把诗歌画出来时,仅仅10天就让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喜欢上了诗歌,爱上了语文课!孩子们从不愿写日记到乐意用写日记的方式表达自己,这种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文学的力量!

读书让我明白:能创作不是自己多有才华,而是文学让我拥有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更让我拥有了聆听能力和创作灵感,我只是需要把听到的大自然最美的乐音记录了下来而已。

★★聂明智读书感悟



  山西运城新教育学校校长,特级教师,致力于“晨诵—午读—暮省”的校本课程。



阅读分好几类,有为消遣获取资讯和信息的,有为提升境界慰藉心灵的,有为研究专门进行分析阅读的。第一类专家谓称之不了读书,第二三类层次又太高,我还没能达到。我的读书介于两者之间,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读书对于我来说,有时像是在淘宝。

人只靠经验生活,恐怕提升较慢,教育的创新,不可能靠空穴来风。灵感来自学习,来自实践,来自学习和实践的融合。

别人的一个项目,可能不适合我,但可能对我有所启示;书中的一句话,不可能给我全部的智慧,但可能让我产生一些联想与想象;一个关键词,甚至任意一个词语,慢慢咀嚼,就有可能启发我,从而进入我的思想或理念。教育革新,仅仅有“理念”是不够的,这些“理念”,应当有故事、有更多的情景、有反复的语境帮助你去理解、感悟、同化,这时候的“理念”,才能真正变成你的理念,才能真正为你所拥有。甚至,成为你对教育的一种信念和信仰。这时候的书,才算真正变成了你的书。

★★张学青读书感悟

  

  江苏省吴江市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致力于儿童阅读课程研究与儿童阅读的推动工作。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和看电影、打牌什么的,没什么两样。嗜好打牌的人天天打,夜夜打,永不厌倦。我想,妙在把牌一张张摸起来的时候,永远会有新鲜的搭配出现在你面前。而嗜书的人,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大概也在于每一页都有新的未知。

世界上的每一门学问,都是一个无底洞。不读书,根本不知道洞在哪里,更不知道它的深处。而读了一些,便觉得处处有洞,深邃无比。于是便生出一种渴望,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于近视的我来说,没有眼镜,就等于没有眼睛。而读过的这些书,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我的眼镜——戴上它,从前看不见的,现在看得见了;从前看不清楚的,现在看得比较清楚了。鲁迅先生说,乡下人常把硫化铜当金矿,空口跟他说不明白,但如果给他一点真金掂一掂轻重,他就死心塌地了。我也是乡下人,目力不远,听力不深,借助这些书,掂一掂“金矿”的分量,也认识了“硫化铜”。于是对世界多了一点理解,也不再轻易受别人的欺骗了。

★★柯中明读书感悟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校长,致力于在学校推行“亲近经典”、“穿越文字”、“小手牵大手”阅读工程。



读书,需要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之言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每读一本好书,我都会觉得是结识了一个新的好友,细细地倾听作者的述说,或哲思的,或绵长的。我也喜欢与书的作者对话:做读书骨架图,梳理作者思路;摘抄书本精华,吸纳作者智慧;勾画批注,留下思维痕迹;书写读书笔记,记录得与惑。渐渐地,我融入了书,书也融入了我。我走近了书,书也改变了我。

读书,需要交流。“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读一本好书,三五成群,或争辩,或认同,或互为注释,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每当和几个好友谈论新书、好书之时,那份默契,真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读书,需要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本为长智明理,修身养性。一边读书,一边践行,以书中智慧指引前行,又以实践真知修正书中缺陷。每有解惑,快哉快哉!

最是书香能致远。静心阅读,心灵获得安宁。带领师生阅读,书籍将使更多的师生内心获得安宁。

★★吉忠兰读书感悟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一个每天带领孩子徜徉于经典文字的人。



2007年,在朋友的推荐下,我买了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等作品,开始了一段古诗词之旅。叶嘉莹以其学贯中西的理论涵养,把每一首诗词都阐释得尤为通透。

今年重阳节的晚上,在美丽的古城扬州,我幸运地聆听了叶嘉莹的演讲。叶先生回忆起20多年前,在北美的幼儿园给小朋友讲诗的情景。海外的孩子们不懂什么是诗,她就用象形文字加图画来说明,左边画嘴巴和舌头,表示用舌头发声;右面画一颗心,心上画脚趾,表示心在走路。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意在心中活动,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就成了诗。她说,几十年来她有一个愿望,就是培养儿童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从小的时候,就开始抓起,对儿童的品格、品行会有裨益。”

那天晚上,叶嘉莹主讲的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特质》。她从秦观的《减字木兰诗》中“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谈起,说中国的诗词注重的是感发,把内心的情思与感动诉诸形象……她就这样站着讲,一直讲了两个多小时。当全场起立,用长时间的掌声回报她的讲座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叶嘉莹能把个人小我融入到更为广阔高远的人生境界,毅然担负起中华古典文化传承的使命。

读叶嘉莹的书,我经常反观自身,我是一个来自教学一线的普通语文老师,一个执著于儿童阅读推广的母语教育工作者,我理所当然带领我的学生们“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我的生命的意义在于把更多的经典作品带给孩子们,让更多的儿童在书香的浸润中,长成优秀、优雅的人。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一书中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希望有一天,我也有底气说“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

★★胡志远读书感悟





  河北省保定师专涿州分校教师,近年来致力于改变当地儿童阅读的落后状况。

我喜欢阅读,安静的阅读,与书对话,心灵的世界无限宽广。

有半年,我着迷于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书中人物命运起起伏伏,时而放荡不羁,时而贫困潦倒,时而暴富却空虚,时而因迷茫而探寻精神支柱,时而在战争中面对生命的威胁,时而大难不死,因祸得福。读之,叹之: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求索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为自己亦可以为社会做许多事情。

有半年,我专注于巴尔扎克的几部名著。从他的著作中,我发现:人是有许多弱点的,欲望会把人拖入一个无法自拔的泥淖之中。因而无欲则刚,人需要修炼,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有半年,我仔细地读茨威格小说全集。感受茨威格华丽的语言和对心理情感的细腻刻画。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常较极端,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女主人公,但正是这样的偏执与极端,深深地震撼了人心,让我们看到了真情的力量、生活惯性的强大……

有半年,我通读《世界经典童话全集》20卷,我发觉,“童话的发源地是每个人的‘纯真心境’”,童话是悬在庸烦生活暗淡云团后面的金色太阳,它等待着葆有天真的、时时怀着善心的人去接受照耀。

我的生活没有因阅读而添加忙碌,反而因阅读而澄静如水。我的生活没有因推广阅读而憔悴疲惫,反而因推动阅读而充实愉悦,愈加热爱生活,喜爱生命。

爱与真诚是可以传递的,书香是可以熏陶和感应的。我不图谋什么金钱利益,只认真专注讲述经典的故事,只用心忠诚地为孩子工作。

★★周益民读书感悟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2002年起倡导并践行“诗化语文”主张。
在少年青涩的岁月,《少年文艺》一路陪伴,一路点亮。记得当时刊物的地址在南京“高云岭”。许多次对着这个地名遐想,不知道那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不知道那儿究竟有着一间怎样的神秘小屋,怎么就有了那样的文字魔力,叫人的心飘啊飘啊,一直飘向遥远的地方。那儿,飘来过黄蓓佳的“小船”,飘来过程玮的“小草”,也飘来过郑渊洁的“魔方大厦”……

程玮、梅子涵、黄蓓佳……他们都住在我的童年里。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们的作品就给了我最初的文学启蒙,我惊异地发现了另一个世界的存在。从此,我的童年生命在语言中获得了欢愉与安顿。

至今,我仍能看见那些让人怦然心动的阅读场景,也还能闻到那些报刊散发的油墨清香。那些叫人想念的文字甚至成为了现在这个叫做“我”的重要的一部分,构成了我个人意义的经典。

李吉林老师说,教师也是播种者,教师“不把谷子撒进泥土,却把另一种金色的种子播在孩子们的心田上”。我是一个与童年生活在一起的人,是天真儿童与母语文化的“情感中介”,儿童世界既是我的大地,也是我的天空。让童年更美好,让童年在文学阅读中成长,不正是我应该做的事?

格林、安徒生、长长队列的儿童文学作家,你们的想象力、英雄主义、游戏精神,给孩子带来内心无限狂欢与深刻的想象启迪;是你们,让童年生活在别处。

★★岳乃红读书感悟



  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文化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班级读书会最早的实践者。

记得儿子上幼儿园时画了一幅画,画上的我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皮包”(这是我的理解),儿子却说这是一本书,因为妈妈最喜欢读书了。儿子上了小学后,有一天回家告诉我,班上有几个小朋友都很羡慕他——说是有我这样一个妈妈,问他什么原因,他的回答很有意思:“妈妈的书多!”

家中的书橱里几乎都是我的书,其中有不少是儿童文学作品。做了妈妈,成了一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之后,我也读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其中《时代广场的蟋蟀》我至今已读过6遍。我非常喜欢蟋蟀柴斯特,喜欢他的纯净,更喜欢他的淡定,那份不被名利所惑、毅然踏上回家之路的淡定。一如现在,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回到母语的家,回到生命的家。

在这条路上,我把一本本好书带到孩子们面前,至今已不知不觉走过将近10年。

我不得不承认,儿童阅读的推广之路是辛苦的。可是我们却又是这样快乐,什么原因呢?因为我们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走向何方。我们的内心无比宁静而又坚定,我们从一本本书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所以才会有了一次次美丽的出发。叶嘉莹先生常说“以无生之觉悟做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境过乐观之生活。”这样,我们才能站在生命的高处。

蜕变的过程总是会痛苦的,但痛苦之后将是更灿烂的起飞。于是在儿童阅读推广的探索之路中,我又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让课堂更多地散发文学的味道。

★★蒋军晶读书感悟



  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语文教师,杭州市十佳教师,5年来一直坚持在课堂上与学生“聊书”。
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整本书,悄悄、慢慢改变着学生——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的阅读习惯。这种改变甚至波及到周围书店的经营,在那些书店里,原本只卖练习册、同步读物以及漫画,现在,他们也会把凯斯特纳、把圣·埃克絮佩里放在书架上。

但是,改变最大的还是我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聊书中,我终于有了一些“新经验”的积累。并且,这点新经验,又反过来影响着课堂上我的教学方式。我的教学观也正在发生改变,我也越来越热爱儿童阅读推广事业。

儿童阅读推广人,肯定是一个热情的阅读者,阅读孩子在读的书,阅读“研究阅读”的书,阅读学生,阅读自己,阅读社会……

儿童阅读推广人,一定希望孩子们被书吸引,但是当他看到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在艺术中熏陶,在大自然中呼吸,在科学中思考……他也会由衷地高兴。

儿童阅读推广人,会想尽办法引导孩子去阅读他们喜欢的书,但不会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停止阅读他们自己不喜欢的书。

儿童阅读推广人,会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但不会发布权威的解释;会对孩子的想法作出回应,但不会作出评判。儿童阅读推广人,把文学阅读当作问题思考的源泉,而不是要接受的答案。

儿童阅读推广人,知道孩子不是天生会阅读的,有些阅读的策略和方法是可以教、应该教的。

儿童阅读推广人,会竭尽全力帮助孩子,但他也会承认,有些阅读障碍是没法克服的。

康德说过,没有讨论的阅读是无趣的,没有阅读的讨论是空泛的。在与学生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我的心柔软起来,得到了回应与温暖。

★★张硕果读书感悟



  焦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致力于“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项目的推广,影响和改变了当地及周边地市一大批师生的生命状态。

没有真正的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阅读就意味着教育。把阅读带给孩子,就是把诗意、温暖和幸福带给了孩子。“一个孩子走进学校,并不意味着接受教育,只有当他面对一本书沉醉不已的时候,教育才刚刚开始。”苏霍姆林斯基斯基的这句话影响着我的阅读观。在我看来,把一张书桌、一个书包带到孩子的面前,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精神生命的成长。除非有人引领,有好书引领,这种引领将让孩子的生命成长呈现无数种可能性。

对于儿童阅读来说,阶梯式、全营养应该是一个基本的底线。所谓的经典,必须首先是适合这个孩子此时此刻精神生命需求的优秀的书籍。因为,一本书放在那里只是一本书,和普通的废纸毫无二致。只有当孩子用阅读去“吻醒”和“穿越”之后,这本书才会融入孩子的生命当中,书中的优秀人物才会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镜像。而对于儿童的阅读来说,长期只读一类书的孩子,就像长期只吃一种食物的孩子一样,一定会患上营养不良症。所以全营养阅读是非常必要的,从童话、故事,到科普、自然,从天文、历史,到数理、哲学,每一个领域都有适合孩子阅读的童书。这样的全营养阅读会发现孩子成长的密码,为孩子的生命成长带来更加丰富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14岁之前的孩子,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将带有预言的性质,将决定着孩子一生的优秀或平庸。

对于那些没有足够的意识和能力引领孩子阅读的家长来说,教师将是孩子步入成年之前的最后一个加油站。对于教师来说,培养孩子的精神饥饿感,不断丰盈孩子的精神生命,引领孩子从平凡走向优秀甚至卓越,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许新海读书感



  江苏省海门市教育局副局长,特级教师,努力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有同样的阅读机会。




在爱书人心中,书是最好的朋友。但我一直认为,朋友也分不同类型,在我心中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字之书,一种是无字之书。后者在我们这个变革的时代中尤其重要,此时世界上发生的一切、个人生命中遭遇的师友,都是宝贵的无字“活书”。

我认为阅读要深度切入生活。以行动为笔、以大地为纸,脚踏实地去创造,努力把生命活成一部大书、一个传奇。否则,知识与生活之间形成断裂,阅读就成了纯粹的享受,如此或许也有益于自身,却无益于他人。

因此在读有字书时,我提倡将整本名著泛读与片断精读结合;经典阅读与时文阅读结合;文学阅读与科学、历史阅读等结合;中文阅读与英文阅读结合;文本阅读与网络阅读、影视阅读结合;推荐必读与自由阅读结合。这个过程中,强调阅读的个性化,对阅读的引导应该是润物无声的。

无字书比有字书更难读,它要求读者用心去观察身边不停变幻的事物,从生活中直接汲取营养。因此,阅读无字书时,个人的反思梳理、及时记录,与他人的交流碰撞显得尤为重要。交流碰撞便于集思广议,反思梳理才能进行扬弃,及时记录就能加深印象。

自从踏上工作岗位那天开始,我坚持写工作日记,对当天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反思、整理,从未间断。这时,写就是读,写促进读。

恰如朱永新教授所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的水平。”我以为只有将有字书和无字书结合起来阅读,才能让阅读从享受上升为创造,这样的阅读才会真正成为生命的能量。

郭明晓有一个朋友不明白我为何五十几岁了还那么执著地领着学生进行阅读,他说:“凭你的水平,完全可以轻轻松松地度过最后几年的教书生涯,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呢?”

我本想回答他:“不阅读而无所事事的人会堕落。”可是看到他真诚关心的目光,我换了一种他能接受的说法:“预防老年痴呆呀!”我进而解释道,“带领孩子们阅读,自己也阅读,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你说还能得老年痴呆吗?你看,那些科学家们高度用脑,哪个会得老年痴呆呀?”

他相信了我的说法,说他也要用阅读来预防老年痴呆。预防老年痴呆、提高生活质量,这是很多我这个年纪的人追求的生活目标。怎样的生活才有质量,这是我在阅读中一直追寻的问题。

少年时代,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我就追问过自己,“当你老了的时候,你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吧?你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吧?”因为有了这样的阅读和追问,才有我几十年努力地工作,坚持不懈地阅读。

在年过半百后,阅读《中国哲学简史》时,我希望我有儒家生生不息的精神,我找寻到了我天命的归属——我的天命在教室里;在阅读《论语》后,我要去践行“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人生境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高质量的,才是有价值的。

最后,我用林海音的话来表达我的读书感悟:我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我也要让我的学生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严寅贤读书感悟



  北京一零一中学副校长,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语文特级教师,长期引领学生读书,关注学生的深度阅读、有效阅读。

只有爱读书的人,才知道阅读的重要,才会在潜意识里鼓励、鼓动别人多读书。一个浅而俗的人一定是不读书或读书少的人,而浅和俗则是人的精神生命的软肋。中小学教师不一定成为思想家,但中小学教师一定要有思想、有境界,而思想和境界,通常要由丰富的读书来承载。

今天的学生“敏感”得很。且不说聆听教师课堂上精彩纷呈的教学语言,有时即使透过你的举手投足,他也能判别你这个老师有几分书生气,几多文化味——读书能养气。

今天的学生“势利”得很。教师若经常在教学中表现得捉襟见肘甚至“理屈词穷”,他马上会对你“另眼相看”,觉得你“没文化”,甚至要求校方让你“淡出”三尺讲台——读书能站稳讲台。

今天的学生“简单”得很。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师生活在学生中间,学生课上课下都愿意走近你,走近你的“文化”,走近你的“海阔天空”。否则,他会对你“敬而远之”——读书能铸就你的人气场。

语言学家赵元任说:“要做哲学家,须念不是哲学的书。”德国化学家G·利希藤贝格说:“一个只知道化学的化学家,他未必真懂化学。”《教育:财富蕴含其中》一书中说:“一个人所学的每一类知识,都能影响和丰富其他知识。”博览群书,建立教师自己的立体式前瞻性知识结构,确立自己的文化强势地位,在今天,实在太重要了。

自己青少年时期读书越少,越觉得让今天的学生读书太重要。今日社会泛滥的“学生读物”越多,越觉得让学生学会选择的重要。今日社会让学生所面临的诱惑越多,越觉得引领学生读书的重要。引领学生阅读,不能满足于泛泛地布置任务,而必须让学生“完成任务”,这就是“阅读、思考、表达”,三者缺一不可。书香校园的终极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读书,一所学校不能成为精神的荒漠,而应当生成文化的绿洲。

★★梅子涵读书感悟


  
  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提出的“相信童话”不仅教会了很多人的“童话读法”,而且成为一种温暖、诗意的人生向往。

孩子要阅读儿童文学,他们长大后心里会有很多童话。记忆里普遍有童话的民族、国家,会有很多的笑容,很多的诗意,美的态度和观点会鲜艳,语言文静、帅气,文字书写的情感也真切、活跃,想象奇异……

那时再拍电影、电视剧,为一个故事里的城市取名字就不会总是“滨海市”、“滨江市”,怎么都是滨海市、滨江市呢?难道只有滨海市、滨江市才有故事吗?

成年人小时候没阅读过什么童话,现在可以读读。成年人中的老师们,尤其应该读读童话,包括大学教授们。这样,课堂会增添美好,大学课堂也就不会只有深刻的“批判”,还有美好的想象和愿望,大学课堂需要增添美好的描述,需要建设大的情怀,需要《小恩的秘密花园》(图画书)里那样的“栽种教育”。面对生活的艰难和灰暗,小恩想的是“太阳会从我住的房子上照耀下来”,“我们一起迎接春天”。小恩是个喜欢在艰难、灰暗生活的阳台、房顶上栽花的小姑娘。美好的想象和愿望也是深刻的!

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更加应该熟悉童话、拥有童话,那是你教室里、讲台上最重要的一样东西,是你的“职业素质”,

没有童话,那算什么老师?那算什么教室?那算什么讲台?那又算什么教育呢?

把童话捧起来。

相信童话。

★★朱自强读书感悟



  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是一位集阅读理念倡导和阅读推广实践于一身,兼学者、作家、翻译家多种身份的儿童阅读推广人。
读书之于社会具有改造的力量。阅读可以改变社会、改变人。我们现在身处的现代社会的出现其实就与阅读有内在的关系。比如,民主、自由、平等是现代思想的核心内涵,其出现就与活字印刷机带来的阅读相关。印刷机将口头声音语言变成眼睛阅读的语言,这就使阅读由集体行为变成了个体行为,从而营造了促成自我意识和个人主义的心理环境。

读书之于个人可以审视自我,塑造人格。对我而言,读书是一个人生问题,读书是一种生命存在的形式。当我思考儿童文学、思考儿童阅读时,我意识到,树立端正而健全的人生价值观是根本问题。因此,在思考人生的过程中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人生,才是高品质的读书生活。

读者与书籍,是“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辩证、融合关系。以这样一种关系阅读,才能既读进去,又读出来,从而建构一种具有主体性的阅读生活。

★★李庆明读书感悟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田园教育”、“文化阅读”、“活力教学”等主张的倡导者。

童年需要并且适合斯文的、高贵的阅读。这样的阅读是诗意盎然的,不是枯燥的。它能使儿童的心灵产生温暖、感动、悲悯、宽恕、安详和无限美好的遐想。这样的阅读是史韵丰厚的,而不是低俗的,它能倾听到悠远的历史回声,接通割断的文化血脉,重建不朽的精神生命;这样的阅读是理趣深邃的,不是浅薄的。它能启迪智慧,发人沉思乃至考问灵魂。只有心灵复苏、凝聚了这种天堂般的高贵,儿童的精神发育和成长才不会陷入迷茫、空洞和沉沦,才有可能平静地接受理性精神的熏陶,而不沉湎于巫术魔方般神异刺激的诱惑。这样的阅读会使儿童气质斯文,灵魂纯朴,童心不灭。在这样的阅读中,儿童好像沿着雅各的天梯,从尘世的大地拾级而上,走向奥妙无穷的天堂,光亮照彻了整个心灵。

我们是行走在校园不知困倦的点灯人,校园里每一个掩映在绿意葳蕤中的书架,每一张可以尽情舒展我们美丽的阅读姿势的书桌书椅,每一本吐露浓郁芬芳的经典读物,以及书中每个闪烁着灵性辉光的文字……都是我们点燃的街灯。我们要在孩子心灵世界的每个荒芜、孤寂、幽暗的角落,把心灵的街灯点亮!也许我们每个点灯人点燃的光亮像萤火虫的那样微弱,但是,如果校园所有点灯人,包括司机、保安、花工等等点燃的光亮聚集在一起,就不微弱了;如果我们跟随那些热切地走进校园的来自文学界、出版界、学术界、图书馆的伟大点灯人去夜巡,那么,整个校园就会光明如昼!这时,孩子们会欣喜地说:

“当心灵被点亮的时候,思想的彩翼就兴奋地颤动起来,我们这群渴慕书林的天堂鸟就要带着自由的梦想飞翔了!”

但是,仅仅在校园飞翔的天堂鸟是飞不高,飞不远的,飞不出婀娜万千的曼妙舞姿,飞不出背负青天一览众山的博大气概,飞不出吐纳云气仰观俯察的自由境界。我们应当让天堂鸟的羽翼承载着个人和民族的自由梦想,掠过学校的篱笆、围栏,优游穿行于社区的上空,将美丽的剪影定格在每个家庭窗前的灯光下;我们应当让天堂鸟的朗声歌唱飞越千山万水,带给贫困地区期盼阅读的孩子,让他们在贫困中依然能够安享清朗而高贵的读书生活。当我们,包括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保姆阿姨们,都念念不忘为孩子带来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们的生活就必然增添了许多无邪的笑声,这样幸福的笑声会给我们带来慰藉、安顿和启示。于是,那些忙忙碌碌的人们,也会在这种孩子赐予的恩典中学会阅读,学会在他的优游行走中,他的静卧休养中,他的谈笑风生中,他的礼尚往来中,他的良行善举中,展现优雅的阅读环境,丰富的阅读表情,风趣的阅读姿态,良好的阅读习惯,浓郁的阅读气息,并用它来滋养家庭的风尚,社区的文化乃至城市或乡村的精神。

这时,孩子们就会满怀激动而自豪地说:“我们飞翔的时候,整个世界就会飞翔!”

★★齐振军读书感悟



  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他始终倡导让孩子在无压力的阅读环境中成长。
书是生活的写照。是激情的谱写还是聊聊收尾,取决于你与作者的同感、同受,取决于自身的认知和感悟的程度。任何一本书都不是简单的文字拼凑,而是作者经历和想象的真实写照。手捧书籍,既可以感受和诸子百家论道的盛宴,也可以感受战争的血腥与残酷,还可以感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闲适,视野的局限也得到了质的升华。

书是思想的升华。读书与视野是成正比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而书是心灵升华的催化剂,与作者思想的碰撞可以产生出智慧的火花,它使我们更聪明、更明白,使知识无限延伸,使视野无限延长。

人有知识渊博和一窍不通之分,也有品德高尚与卑鄙无耻之分。那是他们的认知程度和感悟不同。

书是人生的导航,可以避免人生道路上不必要的错误,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在今天,书是你人生最好的伙伴。

★★张云鹰读书感悟


 
  张云鹰: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中心小学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她发起的“读书的教师最美”活动让教师更加热爱生活。
身为校长的确有太多的会议需要参加,太多的检查需要迎接,太多的难题需要求解……但绝不能以此为借口与书绝缘。只有校长热爱读书,以身示范,才能带动整个学校乃至整个地区走进书香,享受阅读。

当然,读书是要全身心投入的,就是当今流行的说法“全息”读书:手到、心到、身到。手到:读书须动笔,坚持记笔记。也许是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我读书常喜欢摘录,写感言、随笔。当校长这些年,大大小小的笔记本满满地写了15本,数十万字。心到:强调的是思考性阅读,读而不思犹如观而不察,如此就是“读书死、死读书”。身到:把读书学习与工作创新结合起来,将读书思考和实践化为研究成果,影响更多的人。不能学以致用,不能知识迁移,这样的阅读是没有价值的。

追求“读书、教书、写书”的教育人生,是我的成长之路,也是我意欲引领学校师生要走的路。
70#
发表于 2011-1-30 01:07:55 | 只看该作者
教师读书为何窃读



  ■湖北省监利县上车湾镇中心小学  朱培垓  

  邻校的一位教师朋友来到我的办公室,见室内还有其他老师,便招呼我出去,说是有点私事找我帮忙,神态略显诡异。行至楼道角落,他才低声开口:“我想找您借几本教育方面的书读读,不好意思当着别人的面说。”

  来者是位敬业爱岗、颇有成长力的年青教师,勤学爱读,令我感动,而他“不好意思当着别人的面”借书,着实让我慨叹——什么时候读书成了一种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勾当”?

  教师不读书或者读书少差不多已是普遍现象。从众心理作祟,担心遭受“书呆子”、“不合群”之类的嘲讽,而需要鼓起勇气,偷偷摸摸地借书、读书,何其无奈、尴尬、怪哉!

  常听身边的教师抱怨,读再多的书也只是个穷教书的。但,人,应该“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这是魏书生老师的智慧悟语。确实,教师的人生价值与精神追求需要通过读书来拨云见日。否则,物欲的枷锁会让我们陷入痛苦与虚无的深谷,戕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老早就有“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一桶水”之说,到了现代社会,不仅各种知识信息浩如烟海,而且更新速度极快,教师更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不读书,源头堵塞,何来活水?

  没时间读书,成了很多教师不肯读书的借口与托词。诚然,教师的工作是繁杂琐碎的,即便如此,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教师没时间读书”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命题。我们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将这些时间交给了闲聊和牌局。在笔者身边几乎难得找出几个不会打牌或者对打牌不大感兴趣的老师。打起牌来,往往能够通宵达旦,而且精神抖擞。闲聊起来,见缝插针,兴致勃勃,只要没有课,只要校长没转悠过来,办公室里便谈笑风生。很多老师干什么都有时间,唯独读书没有时间,有很多的兴趣爱好,唯独与读书不相往来。更为可悲的是,如果大家都在谈笑或者搓麻玩牌,有人却在旁边捧读一本书,定会遭到冷嘲热讽,被视为另类。

  我常常深深地为那些颇有发展潜力却乐不思蜀于麻坛牌局的年青教师扼腕叹息,一旦他们把初为人师时的那份志向与激情消褪殆尽,怕是只会剩下一个枉为人师的躯壳了。

  “人,充满了劳绩,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荷尔德林的名言。教师充满劳绩,却更有理由和条件诗意地栖居在教育的大地上。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与书打交道的职业,而书,是诗意的,是芬芳的。教师读书应该理所当然、光明正大,而绝不应当“偷偷摸摸”、“不好意思”。期望教师同侪们鼓起勇气,摒弃窃读,成为在校园内外能够高雅自豪地手捧书本静心阅读的践行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5 14:06 , Processed in 0.17642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