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陡岗镇小教师读书小组行动计划----管季超只[!!]使用《教师之友网》发布信息!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0-10-29 13:42:27 | 只看该作者
林肯给老师的信


敬爱的老师:
今天,我儿子开始上学了。他的一生好比是穿越新大陆的冒险。所以,亲爱的老师,请你耐心教育他,教给他必须懂得的道理。
我想,必须教给他,并非人人正直,人人忠诚。同时也教给他,有卑鄙龌龊的无赖,必有正气凛然的英雄;有自私自利的政客,必有克己奉公的领袖。
要教给他,有敌必有友。要知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教给他,宁可通过劳动挣得1元钱,也不白要5元钱。
要教给他,胜不骄,败不馁。让他不能心存嫉妒,要教给他偷笑的秘诀。
要尽早让他懂得,恃强凌弱者最不堪一击。
教给他读书的奥妙,但也要给他时间安静思考,去思索天上飞鸟的永恒神秘,还有阳光下的蜜蜂,绿山上的花朶。
在学校里,要教给他,失败要比作弊光彩得多。
教给他,要相信自己的观点,纵然所有的人告诉他这些观点是错误的。
教给他,要以善良待善良,以粗暴对粗暴。
教给他,,在忧伤的时候学会微笑;教给他,眼泪并不是羞耻。也要让他有愤怒的勇气,有勇敢的耐心。
要温和地教育他,但也不要宠爱。因为,只有烈火才能炼出好钢材。
                                                           亚伯拉罕·林肯
52#
发表于 2010-10-29 13:48: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能力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暨给全体贝因美人的一封信


   竞争是自然界、所有物种、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学习是所有生物的本能,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在于比所有物种有更强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一切生命的生存处境和生活状态均取决于竞争者的竞争力,即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能否取胜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对于人类个体而言,其竞争力更由学习能力所决定。这一点从生物进化角度很容易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资源的相对匮乏导致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变化的环境则决定“适者生存”的方向。学习即起源于人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的互动之中,是人类主动获取经验和知识、以增进对环境(及竞争对手)的了解和应对能力、以期在生存竞争中胜出的行为。在环境急剧变化的条件下发生的竞争之中,更强的学习能力意味着环境中的个体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应对对手,也即意味着个体在生存竞争中胜出的更大可能。
由此可见,学习的需求是由环境决定、天然存在的,而竞争的意识则源于人的生存本能,成为学习的根本驱动力。因此学习能力就是个人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由于人类二律背反的发展,如今我们面临的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生存竞争。竞争的结果,也早已不仅仅是赤裸裸的生与死。“活着就是活着,不为活着以外的任何东西活着”,似乎很容易,很简单,很正确。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生存的矛盾似乎不存在了,竞争似乎不需要了,学习的驱动力渐渐消散,似乎不必继续学习了。人们开始向往“位高权重责任轻,钱多事少离家近,打球打到腿抽筋,睡觉睡到自然醒”的生活。于是,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发生了。
这是近二十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普及的社会现象,也一度是令国人羡煞的生活方式。但星移斗转,时间来到2008年,次贷危机突然层层爆发,多个国家集体“裸泳”,号称世界最富裕最和平的某些北欧国家甚至濒临破产,每位国民相当于身负37万美金的债务。可以说,经济危机虽由经济范畴内的种种原因而起,但意识形态上的危机早已在国民心态和国家体制中悄然筑就:竞争意识缺位,精英意识淡薄,学习行为缺失……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当下这一切,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深思!
现在,让我们收回视线,重新审视我们的组织和命运共同体——贝因美。
到今天,贝因美已经走进风风雨雨的第十七年。十七年来,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步步提升。可以说贝因美今天的一切成就,包括在刚刚过去的除夕夜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的精彩亮相,都是我们十七年来坚持不懈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然结果。
然而近来我已经听到有些人说,贝因美已经“够”大了,言下之意是“你们可以躺着吃老本了”;还有人向我当面表示惊讶,说没想到我现在居然还在日以继夜地工作。次贷危机以前我可能还要耐着性子解释:“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云云。次贷危机发生以后我就省心多了:中国不能成为冰岛,贝因美人不能成为雷曼兄弟!事实上,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学习和进步的相对不足给贝因美带来的阵痛:内部运营管理跟不上战略发展和业务拓展的要求,各方面现实表现跟不上品牌声望的提升速度……我们的方方面面,仍然急迫地需要进步!而这些进步,只能来源于我们每一位贝因美人脚踏实地的学习、自动自发的努力!如果说我们并不缺乏竞争意识和精英意识,那么我们仍然要持续不断地植入和强化这种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充分的转化为学习的行动。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学习什么?又应该如何学习?
首先,我希望各位还记得曾经与大家分享过的“五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沟通,学会生活。如果要衡量“五个学会”的轻重缓急,那么我认为,“学会学习”是先决条件,也是决定学习结果和水平的重要要素,因此是我们当前的重中之重,应该被放在最优先的地位。
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追求成功人生的过程。因此,首先应该端正态度,也就是人生态度。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务必要避开“十大陷阱”:1、迷失方向,不知所措;2、没有目标,失去动力;3、没有原则,失去人格;4、自以为是,刚愎自用;5、自以为大,目空一切;6、急功近利,不择手段;7、迷失自我,不知所处;8、意气用事,失去理智;9、感情用事,为情所困。10、不知不觉,麻木不仁。以前我说过,十大陷阱掉进去两三个,可能就完了。现在作下修正:只要意识到自己掉进去了,只要还想爬出来重新开始,那么就还有机会。吃一堑长一智,这也算是挫折学习,但是千万要记住“同样的错误不能犯两次!”
贝因美是“商学院”,也是“成功生养教研究院”、“人生大学堂”,因此,是很好的学习平台。我支持行动学习法,只要你把每项工作都作为课题来研究,每件任务都当案例来做,你一定就大不同。这或许就是我们贝因美人迈向学习型组织、打造知识/文化型企业的金钥匙。
在这里,我认为有必要再次强调人生三问:
我是谁?想要什么?凭什么要?
这是关于人生追求、价值实现的最根本的三个问题,也是我希望每个贝因美人不懈思考、求索、参悟、实践的关于事业乃至整个生涯规划的命题。同时希望每个贝因美人思考:为什么到贝因美来?想要什么?凭什么要?我相信,每个贝因美人都可以成为社会的精英,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要相信这一点,你就可以拥有无穷的内在驱动,就能不断提升自己,获得进步。我更希望大家能够把职业发展规划与生涯规划高度整合,更多人成为事业经理人,实现成功人生!
最后,惟愿“我学习、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成为每个贝因美人的自我激励信条,从今天开始、从此刻开始,改变自己,影响旁人,活出精彩,活出价值!


谢宏的成功格言:成功是折腾出来的,伟大是折磨出来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8b4ee0100f19f.html~type=v5_one&label=rela_articletagpub
53#
发表于 2010-10-30 08:47:41 | 只看该作者
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啊。。。。。。。。。。。。。。。。。。。。。。。。。。。。。。。。。。。。。。。。。。。。。。。。。。。。。。。。。。。。。。。。。。。。。。。。。。。。。。。。。。。。。。。。。。。。。。。。。。。。。。。。。。。。。。。。。。。。。。。。。。。。。。。。。。。。。。。。。。。。。。。。。。。。。。。。。。。。。。。。。。。。。。。。。。。。。。。。。。。。。。。。。。。。。。。。。。。。。。。。。。。。。。。。。。。。。。。。。。。。。。。。。。。。。。。。。。。。。。。。。。。。。。。。。。。。。。。。。。。。。。。。。。。。。。。。。。。。。。。。。。。。。。。。。。。。。。。。。。。。。。。。。。。。。,,,,,,,,,,,,,,,,,,,,,,,,,,,,,,,,
???????????????????????????????????????
54#
发表于 2010-11-1 16:55:36 | 只看该作者
阅读,超越平庸的法宝
高尊平

提起阅读,就想起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留下的脚印,想起拿破仑在监狱中的读书生活,想起爱迪生要读完林立的图书架上每一本书的雄心,想起余秋雨,想起姚雪垠,想起路遥,想起众多的作家、学者,想起许许多多为文化昌盛、社会进步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先哲贤士,心中便涌出一种神圣而敬畏的情感。知识改变命运,阅读超越平庸。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置之百世而不移”的真理啊!
阅读是营养精神的金饭碗。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渺小的,如何才能使这微不足道的生命摆脱平庸的无奈的无聊的生存状态,获得恒久的充实的辉煌的生命意义呢?道路只有一条,便是通过阅读和人类文化相接通。生命个体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只是人类广袤的文化沃野上的一株树,只有将自己融汇在人类文化的洪流中,扎根在人类文明的土壤中,才能使自己鲜活滋润,永不干涸;才能使自己根深叶茂,生命之树常青。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表明阅读是维系人们文化生活、美化世人精神面貌的营养品。读余秋雨的散文,可以增加文化味;读钱钟书的小说可以平添幽默感;读郑渊洁的童话,可以丰富想象力;读歌德的诗歌,可以焕发生命的热情;读卢梭的小说,可以增强反省意识……在阅读中,我们可以领略人类的精神疆域是何等辽阔,人类的智慧经过开发可以提升到怎样的境界,从而激发我们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完善生命的激情和动能。
    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快车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文化各异,奥妙无穷。“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要在有限的生命中,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阅读是一条重要途径,而且是捷径。从《千年一叹》(余秋雨)中,我们可以了解希腊、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古国取得的主要文化成就,可以了解这些古老文明陨落的原因,可以了解这些地区的人民今天的生活状况。作者历经三个月奔驰数万公里才写成该书,我们仅用三天即可轻松读完,这是不是一种奢侈?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殚精竭虑才写成《石头记》。我们读来却满眼春光,满齿芬芳,意会处,叫一声好;伤心处,掬一把泪。陶然自适,获益甚多,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全景式图画尽收眼底。这是不是一种享受?
阅读是锻造人格的冶炼炉。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周密,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这里的“知识”主要是指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革命战争年代,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激励多少有志青年投身革命的洪流啊!改革开放时期,一部《花季·雨季》又拨动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弦,激励他们走上自我完善的道路啊!韩寒的《三重门》《零下一度》,使人领悟到个性和创造力的可贵;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使人感受到人格的高贵和美丽。读“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可培养君子风度;读《鲁滨逊飘流记》,可培养坚强乐观的品格;读《爱的教育》,可培养博爱、友善的美德,如此等等。
阅读是实现创新的奠基石。创新必须以既往为背景,以继承为前提,而提供这种知识背景,只能依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学习前人的思维方式,了解文明演进的线索和规律,发现前人研究中的缺陷和不足,甄别不同观点的得与失,为创新提供问题情境和智力支持。马克思正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才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完整体系;毛泽东熟读《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才领导工农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这些例子都有力地证明:阅读有助于创新!
                                                            (此文发表在《中学生阅读》)
55#
发表于 2010-11-7 23:00:28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之友网]诚征专栏作者


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行动啊。。。。。。。。。。。。。。。。。。。。。。。。。。。。。。。。。。。。。。。。。。。。。。。。。。。。。。。。。。。。。。。。。。。。。。。。。。。。。。。。。。。。。。。。。。。。。。。。。。。。。。。。。。。。。。。。。。。。。。。。。。。。。。。。。。。。。。。。。。。。。。。。。。。。。。。。。。。。。。。。。。。。。。。。。。。。。。。。。。。。。。。。。。。。。。。。。。。。。。。。。。。。。。。。。。。。。。。。。。。。。。。。。。。。。。。。。。。。。。。。。。。。。。。。。。。。。。。。。。。。。。。。。。。。。。。。。。。。。。。。。。。。。。。。。。。。。。。。。。。。。。。。。。。。。,,,,,,,,,,,,,,,,,,,,,,,,,,,,,,,,
???????????????????????????????????????
5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3 18:44:03 | 只看该作者
适合教师阅读的20本书【刘良华】


01.[美]亨特著:《心理学的故事》(海南出版社)。
推荐理由:如果要选择一本心理学的入门读本,可以把本书作为首选。它讲了大量的严肃的“心理学”的故事,又以“有情节的故事”形式呈现出来。
02.[美] Harre著《他们改变了心理学—50位杰出的心理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了解某个领域最好的办法是从了解本领域的著名人物开始。本书精选了几个重要心理学分支的50位有影响的心理学家的生平与研究,如皮亚杰、弗洛伊德、维果茨基、杜威、巴甫洛夫、斯金纳等。
03.Hock著的《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推荐理由:从这本书所收集的著名的心理学研究个案中,既告诉你心理学的问题也告诉你心理学的方法:你不仅可以由这本书了解心理学研究在研究什么问题,而且可以因此而了解心理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
04.杜威著:《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
推荐理由:了解教育学的简单办法是“吃掉”、“消化”教育学领域的几个著名人物。这个领域著名人物当然首推杜威。杜威的《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其实并不是一本书,而是几本书的合并。这几本书也并不是杜威最有理论地位的书,但这几本书讨论的都是当时美国社会变化与教育变革的大是大非问题。从社会转型的状态来看,中国当今的社会状态与美国当时的状态类似,中国当今的教育状态与美国当时的教育状态也比较类似,这使本书特别适合现时代的中国教师阅读。
05.[苏]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在教育学领域的著名人物中首选杜威的之后,接下来人们往往会想到苏霍姆林斯基。该书选择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并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择了一些精彩条目,仍然保持“100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感动过中国教育界的几代人,他的建议和相关的故事现在仍然有持久的魅力。
0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科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杜威和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已经成为过去的“文献”,如果要在当代教育文献中推选出一本经典性的教育名著,《学会生存》会在很多读者那里会成为首选。书中提出培养学生“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学”、“终身教育”等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永恒主题。相关材料可参考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07.[加]范梅南著:《教学机智》(教育科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告诉教师什么是“教育机智”:比如“保留孩子的空间”、“对孩子的体验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润物细无声”、“保护那些脆弱的东西”、“将破碎的东西变成整体”,“通过语言”、“通过沉默”、“通过眼神”、“通过动作”、“通过气氛”、“通过榜样”……。选择这本书,同时也选择了一种“教育写作”的方式。
08.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算不上名著,但教师可以借此而了解国际教育领域不断产生“新经验”和“新思潮”:“多元智能”、“后现代主义教育”、“终身教育思潮”、“合作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掌握学习理论”、“发现教学”、“范例教学”、“发展性教学”、“交往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校本课程开发”等等。相关材料可参考商继宗主编:《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09.薛涌著:《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新星出版社)。
推荐理由:对中国教师来说,最紧迫的任务是了解“别国的教育”。本书是介绍“别国的教育与别国的教师”的一份出色的文献。作者相关的书可参见《精英的阶梯》(新星出版社)。
10.肖川著:《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岳麓书社)。
推荐理由:中国教育理论界曾经大量地制造教育学的“理论”和“体系”,惟缺少真实的、个人化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本书是“另一种言说教育的方式”,是中国教育界普遍流行的“社论体教育言说方式的突围”。作者相关的书可参见:《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岳麓书社)、《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岳麓书社)。
11.张文质著:《唇舌的授权:张文质教育随笔》(福建教育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是了解张文质这个人的最好的途径,该书的副标题其实可以置换为“张文质教育自传”。作者相关的书可参见:《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的十字路口》(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你可能会因此而关注他谈论的“生命化教育”,但可能更喜欢他谈论教育问题的形式与文采。
12.刘铁芳著:《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刘铁芳教育讲演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刘铁芳的书与肖川、张文质等几位老师的书可以一起汇聚为“人文教育”以及相关的生命化教育、公民教育的潮流。作者相关的书可参见:《守望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走在教育的边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3.刘良华著:《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以“与众不同”的方式讲述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题与途径。作者相关的书可参见《教育自传》(四川教育出版社)。
14.周勇著:《大师的教书生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的主题就可以引起阅读的饥饿感。“本书介绍了顾颉刚、沈从文、鲁迅、钱穆、陈寅恪、朱自清做教师的日子,古旧馨香、历久弥新的教育生活。”作者相关的书可参见《跟孔子学当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5.李泽厚著:《论语今读》(相关的图书包括《道德经》,二者虽然在很多观点上有冲突和张力,但可以正因其相反,乃可以相成)。
推荐理由:如果说第一紧要的任务是为了理解“别国的教育”,第二紧要的任务则是了解“自己的文化”,尤其需要从老子、孔子、孟子等人开始。
16.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为教师提供有关“自由”、“民主”、“平等”等“人文精神”的基本资源。作者相关的可参见《大学人文读本:人与国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人文读本:人与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人文读本:人与自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7.王小波著:《沉默的大多数》。
推荐理由:既有“教育启蒙”的意义,又有“教育文艺”的形式。相关图书包括“周国平散文”、“余秋雨散文”等等。
18.谢泳编:《胡适还是鲁迅》(中国工人出版社)。
推荐理由:就思想领域而言,这“两兄弟”几乎可以撑起整个近代中国。他们的思想在当今依然可以担当“启蒙”的大任。相关的图书可参见《鲁迅全集》、《胡适全集》。
19.鲁迅著:《鲁迅杂文精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中国教师需要不断以阅读鲁迅的方式保持长久的自我反思状态。 “时至今日,鲁迅杂文仍是我们认识中国人、认识中国社会、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最切实可靠、最生动深刻的文本”。
20.钱理群著:《我的精神自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阅读钱理群老师的书,可以领会“知识分子”的精神以及“知识分子”的苦衷。
57#
发表于 2010-11-16 17:24:03 | 只看该作者
开卷有“乐”


  
    人常说开卷有益,我却感觉时常是开卷有“乐”。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直接出自《渑水燕谈录》,书中有一则说到宋太宗一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就对臣下说:“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这似乎是对其兄赵匡胤偃武修文国策的一种有意识地表露。
  “益”有好处、获益的意思,读书有益是几千年的共识,但不免带有鲜明的功利性。而乐是乐趣的意思,相对而言是非功利性的,亦即阅读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满足,而只是内心的审美欣悦达到充盈后的外露。在此,阅读完全是出自内心的需求。以格调的高低而言,从开卷有益到开卷有乐,应该是往更高层次上的提升。让乐趣引导阅读而成为悦读应是未来阅读的方向。此乐应是精神层面的高雅之乐,充满人文精神的心灵之乐,而绝非娱乐至死的感官刺激之乐。
  开卷有乐最早可追溯至孔子的悦读生活。在《论语·述而》篇中,孔子曾这样自豪地评价他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之乐,已不在庙堂之上,亦不在江湖之远,更不在名利之间。孔子之乐,在阅读的理想状态之中,乐在其中才会达到不知老之将至的人生至境。
  显然,阅读的理想状态是开卷有乐。开卷有乐本质上是审美的境界,超脱于功利之外。元代才子翁森《四时读书乐》有诗四首,用极具灵性的语言将读书之乐诗意化、审美化到了极致。
  诗中说:“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此悦读状态已臻于化境,人与书、书与境完全融为了一体,难分彼此。正如邵燕祥所说:“乐的是那个情调,痴迷沉醉于其中。”因沉浸其中,乐在其中,内心的欣悦才会透过窗前的萋萋芳草折射出悦读者自足的心境。悦读而油然慧生,聪慧犹如肆意滋长的芳草不断地茁壮成长起来,在心底扎下四通八达的深根。“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束薰风。”悦读之乐似乎化成一曲瑶琴后绕梁的袅袅余音,回荡心间,又何止三日不绝呢?“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悦读之后的兴味和意蕴仍久久萦绕心头,挥之不去,令你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只得起床凭栏,把玩霜天皓月,思接古今,令人味之无穷。“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悦读到了至境,已不能局限于书本。书本之外,梅花是书,天地是书,人心更是一部无字的天书。如清代张潮所云:“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把有字书的悦读延伸到于无字处读书,去读生活的大书,人生的大书,其乐也融融。
  杨绛先生曾说:“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这般家长里短的生活话语,十分朴实,充满悦读的智慧。因为她在平淡如水的话语中道出了开卷有乐的真谛。至于阅读是否是“追求精神享受”值得商榷。
  法国作家蒙田也非常善于阅读,他说:“读书,我只寻求那些能够令人愉快且又朴实无华的篇章。”他的蒙田随笔也一如洗净铅华的箴言,含英咀华后令人倍感意味无穷。博览群书而又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杨绛先生不可能不会体会到这些西方哲人的悦读名言,但她的内敛自省也正好道出了中西文化间的差异与隔膜。这种差异与隔膜表现在中国文化强调利他,是悲天悯人的救世情怀;而西方文化偏重利己,强调的是以个人为中心的幸福追求。在此文化背景以及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杨绛先生自然不会去宣扬自己的读书“享乐主义”了。
  悦读事实上就是一件令人享受的赏心乐事和美事。健康的书籍总能使人沉浸在醇厚的书香墨韵之中。在悦读的境界里,体验古与今、中与外、情与理、聪与慧的匆匆变幻,让生命得到滋养,让悦读点燃心灵的永恒之灯。
  夏春锦
58#
发表于 2010-11-16 17:30:25 | 只看该作者
毕淑敏:读书如交朋友

  
   编者的话: 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书在每个地方,每个时代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包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 书给我们带来了遐想和乐趣,书给我们带来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读书能明白事理,增强能力;读书能陶冶性情,德润人心。沿着书籍构成的阶梯,我们学做人,学做事,攀上一个又一个科学的高峰,不断超越,走向卓越。

  
 
    最近看的书叫做《世界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是一本站在西方史学家的角度上所写的一部世界史。现在的世界格局是1500以后地理大发现时代定下的,在此,整个世界都以西方为中心,但如今,很多西方人都觉得世界的中心在东移。其实在我看来并非如此,世界在发展,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这才是正常的。没有中心是对的,有中心则不好。
  我是理科出身,平常读书不特别专注文史哲方面,而是比较杂,对于科学前沿的一些发现也较关注。我的书桌放有《病毒感染分子学》、《潜意识的力量》、《昆虫记》等各种各样的书。当然,也会关注一些畅销书,特别是畅销榜上说的比较邪乎的一些书,总的感觉来说,现在的畅销书多是一些关于成功学、口才训练、如何在职场生存等可操作性很强的书。
  现代人读书大多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这可能是如今的大环境所致,时代节奏越快,人们的压力也越大,从而变得非常急切,急于提升自己的财富,急于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内心的迷茫也需要找一个出口,甚至有些慌不择路。所以他们总是想从某本书中得到什么。
  其实,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本书让人读了之后立刻就能解决问题的。读书其实是修炼自己的内心,让人的视野更加宽阔,慢慢养成看透本质的能力,这需要长期坚持,倘能够坚持下来,就总会有收获,这种收获可能并非可操作性的技巧,但却是更加深层的内涵和底蕴。
  还有一个对年轻人的建议,读书,不要只读年轻人写的书,年轻人写的书可能会更加容易引起共鸣,但是那些死去的人、老年人写的书也未必就过时,相比之下,反而更有一种智慧的沉淀和人生的感悟。
  读书如交朋友,广交朋友,多读书,眼界自然会更宽,人生也会更丰富、更自如。

59#
发表于 2010-11-16 17:36:39 | 只看该作者
经典需要直接碰触
  来源:人民网   
  
   编者的话:我喜欢静下来一个人思考,品味着今天读的书,体悟着某个人的说的话...那时总会觉得自己富有学识。但不知从何时起,心静需要莫大的努力,思考更是难如登天。我常用“空心菜”来形容自己,绿油油的外表富有朝气、充满活力,但表皮之下,没有内涵、没有精华...我时常暗下决心,“闲暇之余一定要读书。”我怀念曾经抱着书静静阅读的感觉。但每当空档,却又是沉沦于碎片化的信息,看着娱乐化的节目傻乐,一次次与经典擦身而过。马克思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今,经济基础丰厚了,匮乏的精神文明无疑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繁荣,让我们的精神同样吸吸氧吧,谁不爱“秀外慧中”?  

     电子书和互联网对于阅读的改变已成为生活的现实。它们带来了阅读的便捷性,但其“碎片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却对经典的阅读和传承形成了挑战。
  经典是在漫长的历史中所积淀的人类文化的结晶,又是人类的不同文化所创造的共同瑰宝。它启悟我们如何生活,如何看世界,也让我们的人生有更丰富和更有趣的体验 。但在当下,人们面对经典有两个困扰。
  一方面,随着高速的经济发展,人们已经感受到了过度的物质化所带来的精神困扰和焦虑,感到自己需要更多经典的滋养和对于生命和世界的感悟,对于经典的阅读有需要和渴望。
  但另一方面,网络文化和电子媒体的丰富性正使我们经历着巨大的信息爆炸,我们会发现自己淹没在海量的信息之中,难以找到有价值的东西。八卦、奇闻和各种千奇百怪的趣事所形成的“零散化”和“碎片化”的信息,使得我们难以持续地关注经典的传承;我们的注意力被分散在各种各样丰富而诱人的文化潮流和时尚之中,被一种“流”状文化的片段所吸引,难以持续地关注和宁静地体验经典之美之纯。
  这种反差就出现在我们对于经典的渴望和无法持续地关切经典之间。正统的学校教育之后,我们常常难以在生活中接触和品味经典,缺少真正的经典阅读会使我们的人生“空心化”,让我们在物质和欲望中失掉人生的主心骨,失掉对于事物的基本判断力和基本价值的持守。
  人们都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当一些诠释经典的著作出现时,大家都很兴奋。经典仍然需要有经验的、丰富而又有意义的诠释,这种诠释既不是简单的消极的注解,也不是同样简单地庸俗地理解经典,将其片面化。
  诸如王蒙解读“老子”、“庄子”,或者《读点经典》等书,都是将经典活化的最直接的努力。这些都能够切实地介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让我们容易进入经典的世界——经典不再仅仅是高头讲章,鸿篇巨制,高不可攀;而是变得生动活泼,具体可感。
  可见,最重要的还是直接和经典接触,直接阅读经典的原文,在片段的阅读中,让经典变成我们内在的精神滋养,感受中西古今的文化高境界和大格局,体验生命的丰富和宽广。

60#
发表于 2010-11-18 08:49:57 | 只看该作者
一张推荐给老师的阅读书单


   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的结果,业务成长是从预设—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中贵在教师的教育实践反思。怎样才能走出学校的局限,在开放的学习交流中有效地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西安市第43中学找到了老师学习进步的好伴侣,尝试着给老师们开了张书目。其中,名家教学法、班主任工作方法、教育理论和思考、课堂实录、文学作品各类都有涉及。
    请看,西安市第43中学教师阅读参考书目:
0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02.《教育漫话》
03.《魏书生与教育教学艺术》                           04.《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05.《回到原点—时代冲突中的教育理念》                 06.《幻想之眼—一个教育者的内在冲突》
07.《唇舌的授权—张文质的教育随笔》                   08.《明日教育论坛》
09.《慢教育》                                         10.《风中芦苇在思索》
11.《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                         12.《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
13.《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                           14.《钱梦龙与语文导读法》
15.《给我一个班我就满足了》                           16.《诱思探究教学论》
17.《任勇与中学数学学习指导》                         18.《包天仁与四位一体教学法》
19.《张思中与十六字教学法》                           20.《赵谦翔与绿色语文》
21.《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                           22.《余映潮讲语文》
23.《赵谦翔讲语文》                             24.《胡明道讲语文》
25.《蔡  明讲语文》                             26.《李卫东讲语文》
27.《非常语文课堂》                                   28.《听李镇西老师讲课 》
29.《听郑桂华老师讲课》                               30.《听李卫东老师讲课》
31.《听袁卫星老师讲课》                               32.《语文课》
33.《卡拉马佐夫兄弟》                                 34.《金蔷薇》
    以上书籍主要反映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老师们如果找不到这些书怎么办呢?不忙,学校建议老师们充分发挥网络功能,到网上搜寻相关文章,没准老师们通过搜索,点击相关链接,能掘到更多更好的金子呢?                                                        (西安市市43中:高峰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4 10:12 , Processed in 0.10410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