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课本,新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5 10:2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课本,新阅读
作者:邓康延

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人心却淡定。人有信念,下有常识,小学课本集二者于一身。
老课本的编著是民间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仁、义、礼、智、信,情趣,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而今,我择其有图画有味道的数十篇课文,配以拙文,分享于人,致敬民国童年。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无论是陈子昂凭吊幽州台,还是我等翻阅这几册线装小书,景深里都是天地之悠悠。
第一课

职业

【课文原文】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一十八字,道出生命的庄重。
进化的自然选择,适己而利人,善哉。
不可无职业,也不可职业乱窜。犬捕鼠,多管闲事;猫看门,形同虚设。
世上职业千万,有需要就有职业;可世上好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
各司其职,便能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能走向按需分配。这些宏大的道理和主义,猫犬不懂,却能身体力行。

第六课
整洁

【课文原文】屠羲时曰:凡盥面,必以巾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沾湿,栉发必使光整,勿令散乱。
教一件事,先教方法。道理在事体里,厚积薄发。据称联合国一份文件用五种官方文字打印,中文最薄。
语言也可整洁。
外看是仪表,内中透情境。
一个人,一亿人从小“勿令沾湿,勿令散乱”,蕴蓄华夏男儿的堂堂仪表。

第十一课

友爱

【课文原文】徐湛之出行,与弟同车。车轮忽折,路人来救。湛之令先抱弟,然后自下。
寥寥数语,淡淡白描,人、事、观点都有了。
众人平素相似,不一样在非常时刻。危险、利益、困顿,最考验人。
这一课让我们看到什么呢?车与路都得适时检修;路有不平,人施于手;先救弱小,再自救。事小道理大,放之于雪灾、地震、车祸、旱涝、战乱而皆准。
道路决定车轮,车轮决定远方。
只是今夜城市车流里的广播正唱:心在远方,堵在路上。

第十五课
投报

【课文原文】孙赵二女,同校读书。孙女得新书,持赠赵女。赵女取纸笔报之。
此册封三印有商务印书馆一段话:“教科书所言事实以家庭教育为主,兼及社会,皆日常习见习闻者。取材颇合儿童心理,书中间涉女子事,尤便男女共校之用……”
所以此课不只是讲孙赵二女的礼节,还在讲这个国度封建了几千年后另一半人的学堂梦想。她们是女童,她们是母亲。西方哲人曰:“一国之兴衰不是看一国之君,而是看一个个家庭的母亲。母亲哺乳了孩子,教育哺乳着母亲,谁哺乳教育呢?”
十年树木,木渐成林。光阴沉淀,积为年轮。
投桃报李,远古至今的绿色箴言。

第十六课
不拾遗
【课文原文】王华行池畔,见地有遗金,华置金于水边,守其旁,待遗金者至,指还之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俗世温度计上的一个温暖时刻。在川流不息的路上,在更深人静的夜里,站着人世的荣耀。
民国那会儿,军阀运辄大打出手,城乡多见兵荒马乱。大道阡陌之间,草莽英雄,世相奔逐。偏偏那一日静静站着个叫王华的童子,他守在池畔,守着金子等一个陌生的路人。读者看到他的等待,千万个如他的童子一起等待。这个简单的故事,复制为民国国民生长的一则信念。
不以黄金为最贵的年代,就是黄金年代。

第十七课
御侮

【课文原文】鸠乘鹊出,占居巢中,鹊归不得入,招其群至,共逐鸠去。
鸠占鹊巢,一课藏谶。
我所得的这册老课本写着当年主人的名字:姜兆信,云南腾冲人。课本印于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那时他约六七岁吧。十多年后日寇军刀割裂大半个中国,寒光一闪又逼近我大后方西南。在滇西,布防高黎贡山和怒江的中国军队和进出于滇缅公路的中美远征军,用胸口死死抵住斜剌里捅过来的日本剌刀。那时姜兆信二十出头,如不出意外,他会在远征军的行列里,“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七十多年后,我在当年玉石俱焚的腾冲城的角落里,觅得这册课本,我在亘古如斯的一个夕阳下翻到“御侮”这一页,发现河山的密码。
真理常常是浅显的常识。真理或会被许多主义形容,被各种标准困扰,而常识,一目了然,随意地搁在青天下、树枝间。

老课本
新阅读

/邓康延
图选自《新撰国文教科书》(第五册)


前年我去腾冲拍摄远征军纪录片,于当年玉碎之城的旧市场,偶然发现几册泛黄的民国年间的小学课本——“共和国教科书”,是商务印书馆印制的“新国文”及“新修身”。其中一本末尾注明“中华民国元年六月初版,十一年三月一四一七版”,另一本扉页上印着“福建长乐凤谦、浙江山阴蔡元培、浙江海盐张元济校订”。这几册课本垂垂老矣,多少战火流离,飘零沉淀后,翻开来依然是民国童年时的明亮俊明。


那是文字和教育的一次浩荡北伐,于清末民初的文言八股之间,让清风骤起于萍末。故国疆土,从此被新语时声所覆盖。


伟人见末节,大师编小书。蔡元培、张元济等半世纪俯身耕耘其间,如今回溯反思,不知羞煞了多少威猛而空洞的主义和宣言。

第三课

天然之美


审美,看似目之所及,实为心之所感。审美观何尝不是世界观?


山不削青,河不堵流,是为自然。


那是大地母亲的寄语:清洁为天然之美,且有益于卫生;妆饰为人工之美,复近奢侈。


今朝的大小校园多将那粗生拙长的繁枝茂叶的修剪成尺直月圆的植被风景,更有将其修剪成欢迎标语和时令口号,让草木萎缩复猥琐。


人与城乡,浓妆艳抹多了,奢侈就成风了。当美变了,审美变了,审美观乃到世界观也就变了。


此刻,城市或乡间的新郑氏姐妹们,还能不能于水管或井台用脸盆接一盆干净的水,映出素颜和青天?


第四课

骄矜之藤


先生不以学子家富谋福利,只以世间规律警醒,此为教育和教育家。


近百年后,富豪飙车撞人之子弟,政委冒名上学之女儿,县官聚众虐人之千金,想必少时不曾读过此课。即便读过,可能也不屑于认同。在金钱、权势能够摆平一切的课堂内外,藤与树不过是一段柴火。先生若知之,定当糊涂。


在一个很聪明、很功利、很讲门道的社会里,教育是个傻子。


第二十六课

好头之张儿


先生的办法是让蟋蟀当先生,张儿的省悟是视蟋蟀为自己。


历代渴求万寿无疆、龙威无疆的帝王们,外驱内头,无法无天,多以众生为蟋蟀,却没想到,在更大的天穹下,他也只是另一只蟋蟀,“败者死,胜者也伤”。


所有的利齿都咬不破世间的规律,这一点也颠扑不破。

第三十六课

冬日白菜诗

第三十七课

腌白菜


一棵有情感的白菜,是齐白石的画,是台北故宫的翡翠白玉,是母亲缸里的咸菜。


最廉价的,或许最昂贵;最普通的,或许最长久;最淡然的,或许最亲近。在豪宴大鱼大肉的后面,放着母亲的一碟腌白菜,如我那不失清白、回味醇厚、含辛茹苦的故国、故园、故人。

第三十八课

第三十九课

演剧


香港演员黄秋生言:“我演过很多烂剧,但从未演过一个烂角色。”


台湾歌手孟庭苇说啊:“我的歌路走过三段:第一段做一个对的歌手,第二段做一个好的歌手,第三段做一个真的歌手。”


抚古追昔,同在华人圈,似乎港台更近民国气韵。


哥哥面对弟弟,要什么丰富的表情?要什么华丽的口才?一片真心而已。


家国人世,款曲暗通。《读者》2009-16  P52-53




老课本
新阅读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第三册
邓康延

我看到少年民国呼啸而出

少年民国,格局开阔,元气充沛,民间教育家破除八股,始编新小学课本,民国少年得以拼到适时可口的精神食粮。我在搜集到的各式老课本中,循时可见其演化变通的轨迹,从早期的多为古代人物、农业社会的范文,渐融入现代理念、生活常识、世界发展、个性激励。它们不说教,不高调,娓娓道来,殷殷期许,说礼也说理,爱仁也爱人。自自然,欣欣然。




















第一课

读书











学生入校。先生曰:“汝来何事”生曰:“奉父母之命,来此读书。”先生曰:“善。人不读书,不能成人。”





























上苍托先生转交学生一把钥匙,一把打开书房、眼界、
心扉的钥匙:读书。
——两个字,一件事,贯穿一辈子。当年的学堂乐歌也唱:“学生学生学生,读书要用心。平上去入四声,字字要澈清。因要准,读要勤,讲解要分明。字音字义要留心,进步自胜人。”

本册另一课形容“禽兽”:“饥知食,渴知饮,又能营巢穴,奇者能效人言,惟不能读书。”

“不读书不能成人。”

史书印证:不读书、不能读书、不尊重书、多禁书的朝代,人非人。

第二十一课 逐雀




































第二十四课



勿贪多























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母告诫儿,人民告诫官,同样的话:“汝勿贪"


好句子总难忘


邓康延

有些雨一定要滴进你的生命里。

款客之道,不外是一点炉火,一些佳馔,和无边的宁静。

生命并不是一条直线,像树一样,我们之中大部分人必须移植才能开花。

马比风跑得快,但,马在风里跑。……
 
多年来,我记下了一些句子,犹如一个沙滩上贪玩的孩子拣拾到一些奇异的贝壳,每每捡视,时有心动。记得歌德曾说过:“
人应该每天起码听首好歌,读首好诗,看幅好画,如有可能,说几句合情合理的话。”这挺简单,不奢侈。
  好句子是可以在高处或低处诵读的,是可以在远处或近处回味的。日月精华、山河故人,但在回首之间,却又能在明朝路上。
  我把这些喜爱的句子作出分类,并主观评点,愿与朋友们赏析。
1.质朴的句子——云就是云,雨就是雨,自然天成
  一斧砍完又一斧,终于砍倒大橡树 (大真理常是大白话)
  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 (民谚多比喻,世事很明了)
  沮水桥山元祖大河黄土中华黄陵帝庙古柏英伦游子国家 (黄帝陵内一碑文,皆为名词却是裹挟风云)
  每一代都要亲身体验,才知道炉灶是烫的 (最深切的哲学来自皮肤上的痛感)
2.浪漫的句子——可爱的傻、纯情的痴、无所不在的快乐
  痴想以绳系日 (齐白石印章。不可为而为之,拙而刚)
  来呀来个酒,不醉不罢休,东边我的美人哟西边黄河流 (现代歌词。大写意里见细部性情)
  爱替青天管闲事,今朝几朵白云生(古人诗句。狂狷之士坦坦,青天之事朗朗)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 (台湾现代情诗。爱得别出心裁,惊心动魄)
3.深情的句子——人生极悲极乐处的极念想
  父母去了,我们就永远无法言孝 (挠不到的痛,是大痛)
  以我三句两句书,累母四更五更守 (寸草心里三春晖)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推却千山,掬起一草,千石染翠)
  书生报国无它物,惟有手中笔如刀 (见光、见血、见血性)
  千人万人中,一人两人知 (悲喜尽在对比。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4.悠然的句子——独钓喜江雪,采菊遇南山
  太阳虽有众多行星环绕依赖,犹能发散光热使葡萄成熟,仿佛宇宙间并无它事分心 (上苍只手,触及众生;一圈涟漪,波光万里)
  竹密无妨流水过,山高不碍白云飞 (风土、风致、风流、风骨)
  款客之道,不外是一点炉火,一些佳馔,和无边的宁静 (通古人幽径: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山水无常属,闲者是主人 (与苍天下棋,输赢在身外)
5.旷达的句子——真旷达是历经磨难后仍能大笑
  几许沧桑含在眼里,看那太阳初生的美丽 (眼中有泪,心中才有彩虹)
  我从不忘记光是活着就是乐趣 (清风明月不要钱)
  睡起莞尔成独笑,数声渔笛在沧浪 (一幅“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的国画里,“豆人”亮出)
  如果机会不来敲门,做一道门 (岁月虽有憾,激情却无敌)
6.悲怆的句子——哽咽英雄擦拳时
  只有在提到自由两字会怆然涕下时,人类的情况才会好转 (珠在蚌中,殇在爱中)<, /P>
  英雄的血始终是无味的国土上的盐 (让一辈辈热血后生受滋养再抛洒)
  一个人的饥饿,比世界上所有的书籍都意味更多 (一滴水有海之咸)
  欢乐算什么,一万个欢乐也赶不上一个痛苦 (痛苦使人类进步)
  此身欲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虽说是汉字里日月为“明”,却不料秋下一心“愁”)
7.沉雄的句子——寒梅独笑,落日浑圆
  说真话,坚决不说假话 (不能言真,宁可沉默)
  浮云白日,山川端庄温柔 (江山,我们的父母兄妹、朋友情侣)
  只有用心灵弹奏的曲子,才能让人同歌同哭 (风雨同舟,悲欣交集)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云与月 (境由心造,阴晴在我)

  有些雨一定要滴进你的生命里 (命运之水猝不及防)
8.哲思的句子——一角冰山,沉潜万千
  第一次真正大笑你自己的那天,你就成熟了 (初生时由内到外是哭,历练后由外到内是笑)
  物换星移不及一个小孩在谷仓一角沉思麻雀之死那样动人 (小小含大大)
  大多数旅行最好的部分是期待和回味,实际旅行时,往往会发生遗失行李之类的事件(满怀期望上路,胜过抵达目的地)
  生命并不是一条直线,像树一样,我们之中大部分人必须移植才能开花 (即使固态物质,内核也有布朗运动)
  在朋友身上,我找到第二个自我 (朋友是你自己结交的亲戚)
9.警示的句子——突然一朵莲花
  你如何待人,人如何待你 (第一大书《圣经》的第一平常语)
  衡量一个人,莫过于看他可以完全从心所欲之时的所作所为 (暗处知亮)
  要是我们不认定无论谁当权,他迟早必会把权力用至极限,那我们就没有把历史读好(前边一些无法无天的家伙已把历史弄得很惨)
  出名要趁早啊(张爱玲语,真性情,大警句)
  接受你不能改变的一切,改变你能够改变的一切 (年月还长,有时还得学会妥协)
10.逆挽的句子——卒章显志,跌宕成瀑
  满载苦难一样多的财富 (世事总平衡)
  人之刚硬胜于钢铁,坚实胜于石头,而脆弱却胜于玫瑰 (一人三性,百变之身)
  马比风跑得快,但,马在风里跑 (包容大于锋利)
  悲观者提醒我们百合属于洋葱科,乐观者则认为洋葱属于百合科 (心态决定姿态)
11.妙趣的句子——幽默如兔,撞猎人怀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不能没有钱 (而金钱是额上的汗珠,抹去了又来)
  战争就是用牙齿解开政治上的结——当舌头无能为力的时候 (天大的事,一口解决)
  人一吃过饭就变得保守了 (而官人们更多好饭……)
  小镇是这样一个地方:人人都知道谁的支票靠得住,谁的丈夫靠不住 (妙!)
  演说像迷你裙,越短越好 (就此打住)

转自小海螺”博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7 16:50 , Processed in 0.08492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