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统年俗齐闹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6 16:19: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 南宁新闻网—南宁日报


  随着牛年春节脚步的临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办年货买鲜花,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气。在街上,书法家们免费为人们写春联;社区里,居民们已经开始准备元宵花灯;单位里,猜灯谜正在进行当中……这些传统年俗让这个春节更有年味。

喜气洋洋。 王璇 摄

  春联迎春
  连日来,南宁市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书法家义务写春联、赠春联的活动。1月17日,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明办、自治区文联主办的“文化惠民·欢乐八桂——免费书写赠送春联活动”的民族广场现场,市民将50名知名书法家围得水泄不通,书法家泼墨挥毫,不停地书写春联赠市民。
  今年是牛年,与“牛”相关的春联特别受到市民青睐。“银鼠平安辞岁去,金牛富贵报春来”“牛拓八荒迎吉庆,梅开五福报春风”“牛铃飘翠岭,燕语暖春风”“莺舞池边柳,牛耕陌上春”等都是市民追捧的春联,红纸墨香也给邕城带来了浓浓的年味。
  在南宁历来就有送春联的传统。“在我印象中,上世纪60年代,在朝阳花园,每年都有迎春花卉展以及书画家现场对对联、写对联、赠书画的活动;在人民公园图书馆,也有对对联、评诗的活动。”广西著名书法家黄英章回忆起对春联写春联的习俗:“台上写出上联,台下的诗友及市民就对出下联,现场热闹非凡。”而每逢春节前,不少代书的人就会在街头摆起“威春”档,代市民写春联。而今这些“威春”档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消失,但书赠春联的活动却越来越盛行。
  广西楹联学会秘书长廖铁星告诉记者,楹联艺术是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特别是其中的春联。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南宁市几乎每年春节都举办春联活动。从2006年春节开始,每年举办一届全区性的春联活动。活动主要是优秀春联征集与评选、免费书赠春联和送春联下乡,受到了全民的热情参与。
  廖铁星说:“春联活动既活跃了春节的喜庆气氛,又让春联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弘扬了我国优秀的楹联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花灯扮春
  离春节还有两天,但在菠萝岭社区二楼的活动室里已经热闹非凡,社区里的十多位居民已经开始制作元宵节的花灯。只见活动室内上方已经挂起了数十盏色彩鲜艳、形态各异的花灯,而台上也摆满了彩纸、竹篾和几个花灯的半成品。老少一起分工合作,有的做骨架,有的糊纸贴花。大家有说有笑地糊纸,小孩子们也很认真地帮忙贴花。
  菠萝岭社区副主任李艺告诉记者,大家正在为第19届居民自发的元宵花灯展做准备,虽然手工做的花灯不及工厂制作的工艺花灯精致,但聚在一起做花灯让居民在节日里过得更有意思。只见活动室内挂着的花灯除了花篮造型外,还有蝴蝶、花环、鼓型等样式。
  “这些都是我们的老社员做的,别看她们年纪大,做出来的花灯不仅数量多,样式也多。”李艺告诉记者,神翠莲阿婆去年就交了上百只花灯。
  记者来到神翠莲阿婆家,神阿婆告诉记者,她从上周开始到社区领回材料后,就已经做了20多个花灯。记者看到,神阿婆将花灯从卧室一直串到走道上,而卧室与阳台都摆放着制作花灯的材料。神阿婆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她住在水上,1992年从水上搬到菠萝岭后,每年的元宵花灯节都让她流连忘返。“4年前我就开始学做花灯,到了过年一家老少聚在一起做花灯,有说有笑的,特别开心。”神阿婆告诉记者,虽然今年老伴病了,孙子也上了初中,现在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做花灯,但一想到元宵当天自己的花灯也能挂在街上,就不停地做。
  “社区就是靠居民的坚持,才能年年举办这么丰富的元宵花灯活动。”李艺如是说。

神阿婆喜做花灯。 梁姗 摄

  灯谜醒春
  “‘半箱胭脂密封好’是什么?”“两个红包!”“‘春秋共祥和’是什么?”“金桔!”……1月17日下午,在南宁工人文化宫教学楼教室内,一场热闹的灯谜邀请赛正在进行当中。
  南宁市职工灯谜协会副理事长黄建平告诉记者,自从1986年12月南宁职工灯谜协会成立以来,每年春节前都会举办周年谜会。而猜灯谜已经是南宁职工周末活动的一个内容。每逢周末晚上,南宁市的灯谜爱好者便会聚南宁市工人文化宫的灯谜台前,开展竞猜灯谜的活动。
  退休多年的黄建平如今仍坚持组织猜灯谜的活动。“第一次猜灯谜是在1965年,当时我是一名代课老师,有一次周末到文化宫玩,看到有一群人围成一圈,我就挤了进去。一看,原来是猜谜活动,当时猜中一个谜底就得两颗糖。”黄建平笑着说,凭着小聪明自己一下猜中了好几条,从那时起,黄建平便谜上了这项活动。
  灯谜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瘦词”“隐语”。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人们都要挂起彩灯以示庆祝。有的人为了增加花灯的观赏性,有的在花灯上作画,有的在花灯上题诗,后来还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再贴在花灯上供人竞猜。于是猜灯谜渐渐地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而猜灯谜活动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后来形成了可以脱离赏花灯的一种智慧活动。
  黄建平告诉记者,1977年文化宫恢复活动后,黄建平就接下了第一代新中国灯谜组织者的“接力棒”,继续组织每周的猜灯谜活动。出于对猜灯谜活动的热爱,黄建平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广灯谜文化。“猜灯谜容易,出灯谜却很难。”黄建平告诉记者,灯谜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出谜更是对自己的智慧与知识储备的考验。所以黄建平家中的书籍都是与灯谜有关。“有时候睡觉都想出谜题的事,想到一个新的谜面就马上从枕头旁边掏出纸笔记下来。”这一习惯竟坚持了40多年。
  “春节里赏花灯、猜灯谜仍是人们喜欢参与的传统活动。每年的春节,除了文化宫,不少单位、城区政府还邀请我帮忙出灯谜,一次活动就要出一两百道谜题,可见群众喜爱灯谜的程度之深。”黄建平告诉记者,他正在准备今年大年初一在文化宫和邕宁区(总)工会举办的活动的灯谜,“新年肯定有新的谜面,希望能满足各位喜欢猜灯谜朋友的灯谜瘾!”(记者 梁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22:46 , Processed in 0.12075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