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寒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感市教科院副院长周国瑞先生文辑=2008年6月23日起辑转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23:10:57 | 只看该作者
菲律宾记游(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10:57:58 | 只看该作者

由中、美两国顶尖高中生PK所引起的忧虑……

由中、美两国顶尖高中生PK所引起的忧虑……
 
 文/麻辣讥士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邀请中美两国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参与PK。其中,美国的12名高中生都是今年美国总统奖的获得者,国内的高中生也是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大学录取的优秀学生。 

  整个节目中的两个环节因为中、美学生表现的强烈对比,令人震撼。

  美国学生几乎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 而中国的学生却选择了财富和权力!

  在价值取向的考查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几乎惊人一致地选择了真理和智慧。他们有的这样解释,如果我拥有智慧,我掌握了真理,相应我就会拥有财富和其他东西。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了“美”外,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

  中国学生直奔权力和财富这样的结果,忽视了如何实现的过程,不去思索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我们文化中的官本位在他们的观念里已根深蒂固,社会上对于金钱的过分热衷追逐深深地影响着他们。我们的孩子的选择清楚地映照出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一些劣根性。

  我们吟诗弄赋,他们脚踏实地。接下来的环节是制定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首先由中国学生阐述。我们的孩子从中国悠久的历史入手,从歌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到吟咏茶马古道,然后有人弹古筝,有人弹钢琴,有人吹箫,三个女生大合唱,一人一句,一会又是一个人深情地背诵,然后是大合唱。最后对非洲的援助计划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只说组织去非洲旅游,组织募捐,还去非洲建希望小学。整个感觉是一个大扫帚,后面拖个小尾巴。

  有一个留美的华裔作家发问,你们募捐,要我掏钱出来,首先你的整个援助计划得打动我,我还要知道我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我捐出去的每分钱是不是都真正发挥作用了。我们的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面面相觑,谁也回答不出来。

  美国高中生的方案,则是从非洲目前的实际情况,从我们都想不到的非洲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食物、教育、饮用水、艾滋病、避孕等一些看起来很细小的实际问题入手,每一项,做什么,准备怎么做,甚至具体到每项的预算,而那些预算竟然准确到几元几分。每个人分工明确,又融成一个整体,整个计划拿来就可以进入实施阶段。

  与美国学生的成熟干练稳重不同,从节目表现的东西来看,中国学生完全与社会实际脱钩,眼光局限,而且欠缺整体意识,除了才艺展现,就是书本上的知识。

  经过这两个环节,使人无由的悲愤:当中国学生该展现出理想和精神的崇高的时候,他们要追逐金钱和权力;当中国学生该立足实际,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又吟诗弄赋,在实际问题的外围不着边际地轻轻飘浮。

  我们到哪里寻找既有理想,又能做事的公民……


2007-09-10 18:41 发表槐荫论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11:02:58 | 只看该作者
由新新人类提笔忘字而产生的忧虑
文/麻辣讥士
       今年国庆节前夕收看了某电视台的一期节目,第一部分内容是主持人接二连三地用小学6个年级教科书中的一些常识性问题向嘉宾提问。

  那天的嘉宾是一个体体面面的年轻小伙儿,他在答题板上不时写错答案,其中一题的正确答案本是“减轻”二字,可在小伙儿手持的碳素笔下,“减”字的左边写成了“氵”,“轻”字索性以汉语拼音qing替代。

  尽管是一不留神把自身“提笔忘字”的缺陷暴露给了场内外观众,但那小伙儿仍毫不在乎地与主持人开着玩笑。

  依我看,那小伙儿即使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他的汉字书写能力也不至于如此低下。但是,如今书写汉字时频频依靠手机或电脑“救助”的大学毕业生也不在少数,身陷“写字困境”的他们,一遇到结构稍微复杂点儿的汉字就写不完整,至于写错别字,更如家常便饭。电脑打字的书写方式日益流行,正悄悄改变着人们读写汉字的传统习惯。

  每个人读书时的理解、欣赏和感悟,写作中的评述、描写和抒情,无不依赖于小时候跟老师学认的一个个汉字。正如清代学者戴震所言:“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词也,所以明词者字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其道。”一言蔽之,人生学问识字始。

  然而,在电脑哺育下长大的一代人普遍出现的汉字书写障碍问题,不能不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和关注——如果不在学校的每一个阶段加强汉字书写方面的教育,传统汉字所承载的中国语言文化就会离我们渐行渐远。 其后果只能是令人心寒


2007-10-12发表于槐荫论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11:51:10 | 只看该作者
至此,寒梅完成了管教授布置的作业,将网友麻辣讥士老师的文章收藏并编辑做成专集。本专集收藏的“麻辣派”作品主要来自于他的博客和槐荫论坛,共30篇,其中有评论文章19篇,教育专著8篇,游记、杂谈3篇。

先把这层楼占上,随后发上寒梅的读后感!

本来占领了这层楼,准备把学习后感发于此,可下面管教授留言了,只好放在下面了。

这层楼以后出租!

[ 本帖最后由 寒梅 于 2008-7-9 17:54 编辑 ]
35#
发表于 2008-7-8 18:59:38 | 只看该作者

因为

因作者未允专设专栏,我们只好请寒版采用发接续长帖/总置顶方式,让坛友集中读到这批佳作。谢谢作者、谢谢寒版。请接下来看寒版之读感文。。。。
36#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11:06:46 | 只看该作者
读“麻辣”作品有感





    时至七月八日上午,寒梅完成了管教授布置的作业,将网友麻辣讥士老师的文章收藏并编辑做成专集。本专集收藏的“麻辣派”作品主要来自于他的博客和槐荫论坛,共30篇,其中有评论文章19篇,教育专著8篇,游记、杂谈3篇。在编辑过程中,寒梅始终怀着敬仰之心在阅读,在感受。尊重麻老师和其它作者的意愿,延用网名,文章中的配图在尊重作者的同时,寒梅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自行又插入一些图片,唯愿锦上添花。
    多次读麻老师的作品,感受很深,却很少写下评论,主要是觉得自己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生怕把握不好作品的主旨,生怕曲解麻老师的创作品位。今天,寒梅斗胆学着麻评风格,写下几句感言体会,若有不敬之处,还请麻老师和朋友们多多批评指导!

    读过麻老师的评论文章,他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位有着深厚的文艺理论功夫,博学多才,满腹经纶,才智情感皆富有的人,这一点应该是勿庸置疑的。正像网友说的那样,他有一双敏锐的眼睛,能看见作者字里行间背后的心灵密码;他有一颗善感的心,能与作者的情感脉络产生共鸣;他有生花妙笔,能挖掘出连作者都自叹不如的内涵;他的渊博知识,他的文字功底,他的多愁善感,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热情和善良,还有他的才华横溢!他用意象原理解读网友们的诸篇诗歌散文,他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方法来解析网友“天涯”的《与春天有约》,他用佛学的禅意解读“沈寒阳”的《心若安稳如花开》,他站在德育的高度评析“沐歌”的别说你的眼泪我无所谓》,他从“江南可采莲”的《喝茶》中,品出思想启迪和人生感……他总能把文章中的情和理,美与善都挖掘得淋漓尽致。他以文会友,怀着一颗善良虔诚的心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并与之舞。

    麻老师阅读网友们的文章总是极其认真的,他评析一篇文章,总是把作者的其它文章一起研读,这一点寒梅深有体会。麻老师分析寒梅的《春天的眼睛》时,他把寒梅所有的文章乃至摄影照片都找出来比照,分析。他这种认真精细地解读文本的方法,在我们这些语文教师心目中应该堪称楷模了吧!他的文学评论文章在槐荫论坛堪称酷评。让我们再来看看网友们的评论吧!网友叫鸡公曾这样评价:麻辣先生的系列网评文帖,既是“学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学苑”里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我毫不怀疑今后一定会有人超越麻辣先生,但麻辣先生的网评文帖所独具的特色——也就像“标志性建筑”一样,是不会因出现新的高楼而失去其历史意义的。槐荫论坛精英人物楚王后裔曾在论坛诚挚留言:麻辣老师的评论真诚、深刻。最近读了麻辣老师的系列评帖,对我学习如何品文、评帖,很有帮助。新任槐荫学苑版主天涯如是说:让偶不得不佩服麻兄深厚的文字功底,以及对素昧平生网友的细心关注~~~~学苑有像麻老师这样热心的朋友是我们之幸,论坛之幸!

    寒梅也来说:老师高深的理论水平,深厚的评论功夫,驾驭文字的娴熟,用心解读文章的习惯都给予我很多的启迪,能得到麻老师的慧眼赏识,也的确是荣幸之至啊!

  麻老师站在一定的层次,一定的高度,对本土教育有着很深的感情,他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对学校教育的忧虑都怀着“一片冰心”,我们从他的多篇教育专著中可以明显地感悟到这一点。丁亥年此时,当孝高成为众矢之的的时候,麻辣先生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地发出了《不要过于苛求孝高了!》的帖子。今年奥运年,孝高考得好,多少有点沾沾自喜的时候,麻辣先生又泼出“冷水”,他在文中说:“我为没有成为“状元”的学生和没有诞生“状元”的学校鼓点气,只要你或你们永远不放弃、不抛弃,谁敢断言在今后的高考中或是在毕业后不会出现奇迹呢?”是鼓气,是关怀,是问候,更是激励!这前后两个帖子,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了楼主的正直、无私与卓识。(此处文字引用网友善哉善哉语)顺着麻老师的远见,我们也会想想孝高的来年,今年的成绩意味着孝高走出低谷了吗?明年的高考又会如何?会有更好的佳绩回报支持她的人民吗?麻老师对教师的保护和支持也是有目共睹的,他曾经为“子龙”转帖未标示而被版主扣分仗义执言给学苑版主提出意见,把学校让学生给教师打分产生的负面影响执于笔端,他推荐的诸多关于读书,思考的文章都有可读性,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

  麻老师在学苑里发贴很多,寒梅搜索到他的主题贴就有七页之多,共计203贴,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比他多。内容上也非常广泛,前期有关注教育的,有给论坛建设性意见的,有游记照片......后期的评论文章居多,且评论女性作品居多。许多男性网友提出了质疑,寒梅开始也有疑惑。后来,在麻老师的博客和他的文章找到了答案(自认为是答案)。在麻老师的博客上方分明写着这两句话:

    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体会:只要有一颗自作多情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也可以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欣赏到并不虚幻的美!

  从中我们能看到麻老师那独特的崇尚美,鉴赏美的眼睛,看到他唯美的强烈意识。他在评论江南可采莲”《喝茶》中说:“做人还是‘洁身自好’好!”那么做女人更应该“洁身自好“!女人应该是美好的化身,“女”“子”相加就是“好”!女人美了这个世界才变得美好!所以麻老师欣赏有智慧有才学的女人!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我希望所有的女人都深而清澈还有一篇:女人因为可爱而美丽。麻老师也许在女作者的文中发现了人性的美丽,发现了连作者都没有发现的美的内涵。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先看麻老师在评论”碧台幽莲“的做个有风姿,懂风情的女人》文章中的一段话:

    那么在有风姿,懂风情的女人面前,男性朋友们是否也应该深刻反思一下自己需要具有什么和懂得什么呢?作为男人应当怎样进一步改变自己、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呢?显然这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表述得清楚的,因此,我想把这一思考题留给所有的男性同胞去认真思考一下,也许这种思考会伴随我们一生一世。
        
可不可以理为麻老师是在引导男性朋友们去反思?去崇尚美?这世界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女人可爱而美丽,男人完善而丰富,这世界才更精彩!这世界才更加和谐!麻辣老师,寒梅读得对否

  寒梅曾经说过,要好好写篇读后感,还要收藏麻老师的标志性建筑”乃至“高楼大厦”。此时,这两任务都已完成。没有征得麻老师的同意就对麻老师作品评头品足,实属冒昧。没有期待得到麻老师的认同,因为许多地方寒梅自认为是断章取义,把握不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确也没有麻老师的思想境界。

  相当于上海“汤臣一品”的四十层摩天大楼立于眼前,寒梅无意去做那个在楼上看别人风景的人,但楼内已是灯火通明!

    像我们年轻老师模仿特级教师上课一样,寒梅学“麻辣派”评文,也是貌不像且神离更远!

          贻笑大方!


                                 
                          2008年7月8日星期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7#
发表于 2008-7-31 09:02:20 | 只看该作者
汲取他人智慧 充实我的人生
——读网友“莲姬”的《生命的拼图》

文/麻辣讥士

  近段时间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仍不时偷闲来网海“潜水”。无暇通览长帖,只专找那些篇幅短小而内容精粹的帖子细品,于是,一位“莲姬”网友贴出的《生命的拼图》印入了我的眼帘——
生 命 的 拼 图
文/莲 姬 2008-07-19 22:46
  以前经常有朋友问我:“爱情事业家庭朋友,哪一样在你心中最重要?”
  我想,根本就没有必要给他们排序。
  当你把爱情排在第一位,你会发觉,拥有爱情其实是那么容易。爱情并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重要,事业才是最重要的。
  当你把事业排在第一位,你会发觉,自己是那么的孤单。用尽计谋,朋友和家人都离你远去, 你宁愿用自己的一切换回和亲朋好友相聚的美好时光。
  爱情事业家庭朋友,理想抱负原则尊严,其实每一样对我们都很重要。生命就似一张拼图,缺少了哪一块,拼图就不完整。生命也是如此,缺少了哪一样,我们的生命就不完美。
  人生总有些遗憾吧!昨日已去,一切都无法弥补。我们都有一张不完整的拼图,可是我们要经我们最大的努力拼出一张看似完美的拼图,不要再问哪一块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把他拼出来。
  读完上面这篇300字左右的人生感悟,我犹如饮下一杯智慧之泉,似乎有了一种开窍的感觉。
  社会愈发展,人也愈精明。如今说谁“傻帽”谁都不会痛快承认,反之,倘若夸谁“精明”谁也不会断然谢绝。可是,“精明”与“智慧”之间并不能画等号。“精明”之人,善于思考、比较和选择。然而,同“精明”的人交往,往往是自己吃亏上当的时候多;而同“智慧”之人相处,获得最多的则常常是启迪或教益。尽管真正称得上智慧之人的总是凤毛麟角,但现实生活中仍不乏拥有智慧的人——例如这位“莲姬”网友。
  在读“莲姬”网友的《生命的拼图》之前,我也曾搜集到两个典型故事——都是关于如何选择的“智慧”的。然而经过三方对比,我仍觉得是“莲姬”网友在《生命的拼图》中显示的智慧似乎更胜一筹——因为最切合我们每个人的实际、同时也最具实践意义。
  先看故事一:
  一天,一男青年小王同未婚妻和未婚妻的母亲三人一道去公园划船。在船上,未婚妻的母亲对小王开玩笑说:“我和你未婚妻一同掉进水里,你先救哪一个?”小王略加思索便答道:“先救未来的母亲!”这句十分得体的话,说得未婚妻同她母亲都很满意。
  显然,这个故事里的男青年小王在言语交际中十分得体地运用了双关语。让我们深入考察一下,为什么小王这里非要用“先救未来的母亲”这一双关语作答不可呢?这是由于特定的“情境”,决定着小王的言语表达方式非得利用话语的结构与交际功能这一对矛盾不可。因为男青年小王和未婚妻此时此地都心里明白得很:老人的问话,表面是在开玩笑地考查未来女婿对自己和女儿的态度,实质上,其目的也是在测验小王的人品与智商,看你怎么回答。在这样一个“情境”的限定之下,男青年小王在选用语言表达方式的时候,就得考虑如何措词才能关顾好母女双方。倘若说“两人都救”吧,显得太没水平;说“先救母亲”吧,未婚妻听了会觉得他是在拍丈母娘的马屁;说“先救未婚妻”吧,丈母娘听了会觉得他是没良心。总之,很可能会因一语不慎而得罪双方,所以,此情此境下的小王机智地选用了双关语来作回答。小王此时有意地撇开了话题中的“哪一个”这一单独概念,同时又巧妙地模糊了“先救”这一时间概念,而精心选用了“未来的母亲”这一普遍概念,从而使话语的结构与交际功能的矛盾达到了统一。大家细致地体味一下,这句“先救未来的母亲”是不是用得再准确得体不过了?因为“先救未来的母亲”这一回答同时关系涉及了未来的丈母娘和未婚妻两个方面。由于是未婚妻的母亲在发问,因此“先救未来的母亲”直接地关顾了未来的丈母娘;同时还由于按照一种事物或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未婚妻将来结婚后终归是要生孩子做母亲的,因此“先救未来的母亲”又含蓄地关顾了身边的未婚妻。真是双关语用得巧妙,母女俩听得欢心。
  上面故事中男青年小王的回答,不能不说是一种“智慧”!然而,如果再仔细体察一下的话,如果故事中假设的“情境”真的发生了,这种“智慧”的实用价值到底有多大呢?救人总会有一个先后,既然“未来的母亲”需要你我再三思辨与确定,那么在具体的“实践”检验之下,一切伪“智慧”不都是纸上谈兵又是什么?
  再看故事二: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特别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先抢哪一幅?”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回答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了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先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有人点评说: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所以,贝尔纳的答案既具有“智慧”性又具有实际操作性,能获大奖的确让人口服心服。然而,这个故事中假设的“情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充其量也就是一种“智慧”而已。
  如果将上面两个故事中提出的问题,同“莲姬”网友在《生命的拼图》中提出的问题“爱情事业家庭朋友,哪一样在你心中最重要?”相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不论“先救哪一个”、“先抢哪一幅”、“先选哪一样”,虽然都是让人无法轻易取舍的,但同样都体现了一种“智慧”价值在其中,而且后者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实际联系得更紧——因为我们每个人可能遇不上“救人”的场景、我们每个人可能得不到“抢画”的机会、但我们每个人一定摆脱不了“爱情事业家庭朋友”中的任何一样。于是,容不得我们每个人不认真地思考、比较与选择一番。可是,“爱情事业家庭朋友”中的任何一样,真是那么好选择、好割舍的吗?结果可能就会像佛经中揭示的那样——成为人生痛苦的“八苦”中的“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之源。
  正因为这样,我很欣赏“莲姬”网友所作的理性分析:“爱情事业家庭朋友,理想抱负原则尊严,其实每一样对我们都很重要。生命就似一张拼图,缺少了哪一块,拼图就不完整。生命也是如此,缺少了哪一样,我们的生命就不完美。”
  同时,我更赞同“莲姬”网友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都有一张不完整的拼图,可是我们要经我们最大的努力拼出一张看似完美的拼图,不要再问哪一块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你把他拼出来。”
  也许,最简单的就是最有效的!不管旁人另有怎样的独到见解、体会与做法,反正我是读了“莲姬”网友的《生命的拼图》之后,决定从中汲取她(或他)的智慧来充实我的人生——不再管哪一块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把他拼出来!能拼出一块是一块,即使最终一块都没拼成功也无怨无悔,因为在这“拼”的过程中,生命之花一定会绽放光彩,甚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也未可知也……

[ 本帖最后由 寒梅 于 2008-8-2 08:44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8#
发表于 2008-8-1 21:17:26 | 只看该作者
也 算 是 一 种 诗 评 吧


——读网友“万绿丛中草”的《清茶中的小路——与“麻辣讥士”一起品茶》


         上班途中,忽闻手机铃响,一接听,原来是网友“万绿丛中草”通报:新写了一首小诗,想贴到网上,问行吗?我没细想地就答道:好哇!
  
  等我上网一看,原来这首新作:《清茶中的小路——与“麻辣讥士”一起品茶》是把我俩自初中毕业分开30年后的首次相逢会面作为历史镜头定格下来了。

  诗人就是诗人。其情感细腻、丰富不说,其想象也尤为独特、别致。“一杯长满青苔的茶/在回忆的时光中/慢慢泡开”,诗一开篇就营造了一种庄严、凝重的氛围和意境,容不得有人去想入非非。在如今不少人的心里,多少都有一种期待心理,似乎只要男女网友单独约会,就一定有无比浪漫的故事情节发生。然而,我俩却没有。“一杯长满青苔的茶”,在我眼里也没有产生什么“恐怖”之感,相反,它艺术地再现了我俩手中捧着的已泡得浓浓酽酽的“碧萝春”,显得是那么的厚重和具有历史感。品着这样一杯“茶”,不就是在咀嚼岁月沧桑、回忆青葱梦幻吗?多么精巧的诗的开头呀!

  两人在品茶过程中,话题是从我说从没想到“万绿丛中草”竟然爱好写诗、并且还这么会写诗开始的。因为在我三十年前的模糊记忆中,好象“万绿丛中草” 怎么也跟“诗”扯不上联系。于是她不服(指我怀疑她有“这么会写诗”的能力)。于是她自然而然地开始谈起是从何时起爱好写诗的,并且如何把写诗这样一种高雅的情趣一直保持、发展、延续至今的。

  然后,她问起我俩平素并不相识(因为知道彼此真实身份只是近期的事),又是怎么在网上读懂她的诗的。于是我也自然而然地开始谈起是从何时起爱好写文学评论的,并且是如何用这种“以文会友,与君神交,彼此同乐”的方式来完善自我、升华心灵、丰富人生、既自娱又娱人的。

  相互交谈,有问有答,彼此胸怀坦荡而精神愉快,两人根本不像分开过30年一样。我俩就像诗中描写的那样——“在清茶中”,沿一条蜿蜒的小路,不时拾取“儿时的童谣”,不时“用年少的笑声”给记忆中的残缺之处“打补丁”。提起两人曾经相识的某某和“一个个交错/擦肩而过的背影”,我俩的确都有“一丝淡淡的醉”……不知不觉中,时光悄悄过去了一万一千多秒(折合有三个多小时)。茶味虽然变淡了(因为不知被服务员续添过多少次水),但谈兴却依然很浓……

  读完“万绿丛中草”的这首《清茶中的小路——与“麻辣讥士”一起品茶》,总的感觉是以下三点:

  一、小诗把邂逅的场景描写得很美;

  二、小诗抒发的情感非常真实、自然;

  三、小诗的主题明朗而健康,既回忆了过去的青葱梦幻,又了却了彼此久存的心愿(指都想看看对方现在的样子),同时也愿这种美好的感觉天长地久……

  难得有写诗人与读诗人通过网络结识而成为知音,而且竟然还是30年未见的异性同学——缘分哪,佳话呀,羡慕吧!

  那就还是请大家欣赏原诗作吧!


清茶中的小路--与“麻辣讥士”一起品茶

            一杯长满青苔的茶
            在回忆的时光中
            慢慢泡开

            清茶中
            有一条小路 蜿蜒
            采儿时的童谣铺面
            用年少的笑声 打补丁
            青葱的梦幻 做栏杆
            一个个交错
            擦肩而过的背影
            是路两旁的风景树
            会意的眼神
            是那一盏盏路灯
            
            哦,在转角
            把你的故事 系在那棵古槐树旁
            在微醺的茶意中
            滴落
            一丝淡淡的醉

            曾经的梦 今晚垂下翅膀
            沉在时间的液体里
            融化……
      
      (补记:他与她,同城长大,小学、中学同校,分别30年后不期相遇在网络上,而且神交已久,今晚坐下来一起品茶,是第一次。)


[ 本帖最后由 寒梅 于 2008-8-2 08:4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9#
发表于 2008-8-8 15:15:22 | 只看该作者

一篇情由衷发、文从心出的“警世通言”

一篇情由衷发、文从心出的“警世通言”


——关于网友“松鼠在森林北”创作《天蝎,天蝎》的鉴赏报告

报告人:麻辣讥士

一 序 言

  在戊子年“七夕”(公元2008年8月7日)到来的前20多天,“槐荫文学”的版主们发起了一场大型网络文学竞赛活动,冠名为“七夕笔会”。版主“落花生木树”在他的号召帖里(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451574.html)这样倡议道:“七夕被称为中国最浪漫的传统节日。同时,这个节日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紧密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古今的文人墨客为此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的篇章。基于此,在七夕即将来临之际,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抒写情怀,表达心中久积的情思,或作对情人爱人的祝福……格式要求:体裁不限,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和诗歌均可,内容要言‘情’,而且是爱情;题目自拟,自由发挥……”一时间,经常活跃于“槐荫文学”的才子佳人们纷纷响应,即使没有提交诗、文参评的网友,也积极跟帖参与鉴赏,其场面着实热火。在好奇与爱看热闹心理的驱使之下,我也不时进去赏读一下参评“七夕笔会”的诗、文。尽管其中不乏游戏之作、矫情之作,甚至无病呻吟之作,但总的看来,大都能紧扣竞赛主题,用“手中的笔抒写情怀,表达心中久积的情思,或作对情人爱人的祝福”。下面,着重对其中一位叫“松鼠在森林北”的网友写的一篇参评文章《天蝎,天蝎》(http://www.xgrb.cn/bbs/read-htm-tid-453323-fpage-2.html)发表我的鉴赏报告。

二 本 论


  鉴赏一:该文“合时”“合事”,极富时代感和现实性

  白居易老先生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指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强调作文、写诗要“合时”“合事”,即要把握现实生活的脉律,以作者所置身、所面对的社会时事入诗入文,体现出时效性、鲜活性、现实性。我猜想,“槐荫文学”版主发起“七夕笔会”的目的,不仅仅是开展文学游戏、活跃文坛气氛、纪念传统节日,而更主要的是为了借“七夕”——“中国情人节”这样一个契机,采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通过表现文学美、展现情感美、传承精神美,来创新民族文化,谱写时代乐章。我正是以这样的视角看问题,所以认为《天蝎,天蝎》一文非常紧扣“七夕笔会”的主题,并且“合时”“合事”,极有时代感和现实性。
  《天蝎,天蝎》是一篇书信体散文,内容是以一位“留守”妻子的口吻写给他那远在“千里之外”(若按文中夸张的“十万丈”来转算,至少应有3300公里)打工的丈夫的“情书”。如今许多家庭的夫妻或情侣为改变生活状况而外出务工(或经商),已成为一种极具普遍性的社会现实。或者“牛郎”到大城市里去做“农民工”,“织女”留在家中照顾老人、抚养孩子;或者“织女”到棉纺厂做“挡车工”,“牛郎”留在家中坚守根据地,打理“责任田”,期盼日后日子小康之后有一“叶落归根”之地。他们平时很难回家团聚,于是电视新闻中滚动报道的每年一度春节回乡的“民工潮”,也几乎演变成了当代版的场面恢弘的“七夕”群侣相会图!
  在夫妻、情侣阔别一年的大量时段里,他(她)们除了务工、经商或劳作,平日歇息下来时各自都在想些什么呢?记得有首歌中唱道:“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难道光是“想家”这么简单、这么抽象吗?我不知道天上神仙般的“牛郎、织女”平时都是怎么在想,但从《天蝎,天蝎》这篇作品中,我们却能“窥一斑见全豹”,具体了解当代的“牛郎、织女”——即现实中不经常在一起的夫妻、情侣们是怎么在想。该“情书”极尽细腻、热辣之文字,把一个“留守”妻子对在外打工的丈夫的那种深深的爱恋与思念、殷殷的关怀与叮嘱、暂别的理解与无奈、隐约的不安与担忧、巧妙的提醒与警策,以及夫妻间的戏谑与逗趣……都酣畅淋漓地倾诉出来了,使人完全浑然模糊了艺术与现实的界线,好象就是在写给我看、写给你看、写给他看、写给每一位常年在外的安分的或不安分的丈夫们看!
  如此“合时”的文章——即符合“七夕笔会”的主题要求:“拿起手中的笔抒写情怀,表达心中久积的情思”。
  如此“合事”的文章——即以小见大地撷取一个恰似“牛郎、织女”样的家庭来反映我们社会现实中的某个生活侧面。
  如此“合情”的文章——即能够让许多非身临其境的人也为之震撼、为之颤栗、为之感动。
  难道这不算是一篇好文章吗?!当然,作为一篇好文章的理由一定不止这几点,下面看我接着赏析。

  鉴赏二:该文情由衷发,文从心出,恰似现代版的“警世通言”。

  但凡一篇感人的好诗、文,都是“情由衷发,文从心出”的。在我所浏览的众多“七夕笔会”参评诗、文中,除了少数游戏之作、矫情之作,甚至无病呻吟之作以外,绝大多数诗、文都是倾注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的,只是其倾注的深浅程度各有不同罢了。因此,“情由衷发,文从心出”应是一切好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的共同性。但作为《天蝎,天蝎》这样一篇书信体散文来说,其美的特殊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主要是体现在它对人性揭示的深刻性、思想阐发的精辟性、现实联系的普遍性诸方面。一言以蔽之:恰似一篇现代版的“警世通言”。
  之所以说它能“警世”,是因为这篇文章中所阐发的人生观、爱情观的确对许多现代人和现代家庭具有很强的警策意义。下面按文段顺序摘取一些实例来让大家思考与体会:

  ……我从那时空离开,当然知晓那江湖有多深有多浊,可在江湖中混饭的,又怎脱得了江湖?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如果你遇上了一只可人的鸟儿,你是否会与你的肩停泊她的温柔?如果,她并没有你期许的念想,你可以以这一桢文字与她相看,你说:“这是我深爱的女人……”那么,她必会扑展着翅膀而去,她会从我的视角里读到更多的关于你,那临别的眼神,你一定要看,那依恋的眼神也许有我的影子。如果,她正是你心底的爱情理想,你也可以以这一桢文字与她相看,你说:“这是深爱我的女人……”那么,她一定会比我更懂爱如何去爱你。

  ……常在花丛的王子真的会永远爱着灰姑娘,那审美疲劳的芽岂是谁能掐得了的?美人鱼没有想过把匕首插进王子的胸膛,有几个是先想到爱人然后想到自己?

  如果江湖有美人,你不必告诉我她是谁,也不必细说经由。我允你心一隅细细怀想。你只告诉我她什么形态,我愿意踩着你念想的那个鼓点出现,哪怕你把我当作她,我就算完整地不曾缺失你。
  …… ……
  …… ……
  之所以说它像“通言”,是因为这篇文章中所抒发的强者之音、所总结的人生警句和爱情格言几乎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下面仍按文段顺序摘取一些实例来供大家品读与感受:

  
最好的诗是最难找到注解的。
  如果我不曾见到海,也许我不会思念一叶扁舟。
  纵有千山鸟千形态飞过,我只希望我的树在钟情处休止节拍。
  人性,皆有逆反和任性的一面。
  女人有时会说反话,其实是参透了人性。
  我可以以你新的审美去修正,以期与你思想同步。
  真爱要爱得人性,爱得深沉却不失飞扬。
  如果江湖美人含笑、回眸,只会让你保鲜男子魅力。
  相见不如怀念,是封存着酒酿;怀念不如相见,是开启陈酿。

  …… ……
  …… ……
  一篇3000字左右的文章,就含有如此之多的深邃之思与豁达之语,品读之后怎不使人产生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呢!
  作者在文章末尾似乎有一个担心:“如果这算一封情书,不用收藏多久,80,90,00……的男女看了,是否会鄙夷:古董。”我想,只要是情陷其中、感同身受过的人儿,是断定不会轻易“鄙夷”与否定你“情书”中的经验之谈的。

  
40#
发表于 2008-8-8 15:16:30 | 只看该作者
鉴赏三:该文形散神聚,构思巧妙,善融技巧于无技巧之中

  先说形散而神聚,这是一切优秀散文作品的共同特征。网友“松鼠在森林北”写的这篇《天蝎,天蝎》的书信体散文,同样也体现了“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可有些人(包括个别评委)在初读《天蝎,天蝎》之后,便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似乎比较“散”,我认为这是有些人没有整体地把握该文和深入地理解该文的结果。本鉴赏报告在前面已经明确指出,《天蝎,天蝎》一文的主题非常鲜明而突出,作者就是在借“七夕笔会”这个平台,用“手中的笔抒写情怀,表达心中久积的情思”,述说一对当代“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既然要“表达心中久积的情思”,那就必然会涉及到情感、情绪、情怀、情趣、情结、情爱等等方面,而所有这些属于“情思”的方面,无一不是紧紧围绕着夫妻间的“言情”交流而呈放射状的展开的,不这样就不足以“表达心中的久积”的深度。所以,随着思绪的流动性和情感的起伏性,文章从表面看来有点“语无伦次”,但其实质却是神聚而有条理的,至少我是丝毫没有读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的。
  再说构思巧妙,善融技巧于无技巧之中,这是一种自然之美和匠心所在。网友“松鼠在森林北”的这篇《天蝎,天蝎》的书信体散文,是从一位“留守”妻子与远方丈夫交流自己“昨天,我读一个故事。我想到如果你也恰巧读到,你的心会疼痛……”开始的,这是一个多么简明而亲切、自然而随意的开篇呀!它一下子就打破了夫与妻的时空距离,使“天涯”变成了“咫尺”;同时也一下子就拉近了作者和读者的心理距离,让大家仿佛身临其境。如果再仔细读完全文,大家还不难发现,作者前后巧妙地选择了两个小故事来作为文章的起承转合,并且这两个小故事都是紧紧围绕着文中这位“留守”妻子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表达需要而设置的,丝毫不露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
  众所周知,但凡讲故事其实就是用一种打比喻的方式来委婉而含蓄地传达某个信息。那么作者在文中讲述的两个小故事,各有什么寓意呢?
  我认为,这第一个小故事,其实是在委婉地提醒丈夫:防止“她那等待的心被别的人偷走了”——意在告诫丈夫在外莫要一心埋头苦干,还要经常关心、慰问家中的妻子,要与妻子保持高度的精神融合。无庸讳言,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思想的沟通与情感的交流,比如在城市中一个单元住门对门还互不认识的不是少数。所以,当代的“牛郎织女”们——那些分居两地的夫妻或天各一方的情侣,双方一旦缺乏经常的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感情很快就会由浓烈变得淡薄,直至变得像是陌生人一样而导致最终两人分手。这在现实中是经常能看到的现象。常言道: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婚姻。而我们文中的主人公——一位“留守”妻子竟能主动以写信的方式来与远在他乡打工的丈夫进行心的交流,就充分显示了当代“织女”在与“牛郎”相别的日子里,对培育爱情、维护爱情、巩固爱情的一种自觉意识。记得周杰伦在《千里之外》中唱有这样的歌词:“那薄如蝉翼的未来/经不起谁来拆……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我体会,这就是在警示现代的夫妻们、情侣们,要想保持情浓似酒、情深意长,就必须经常打破“沉默”,让心与心交流,让情与情沟通,要做到像台湾歌手邰正宵在一首歌中唱的那样:“心要让你听见/爱要让你看见/不怕承认对你有多眷恋/想你的时候/盼你能收到我的真情留言……”对于有些用不起手机的当代“牛郎织女”们,你们平时就学着多写写“情书”吧——这可是一种能使爱情长久保鲜的“灵丹妙药”呀!
  文章在快结尾时作者又讲述了第二个小故事,我认为,这里其实是文中主人公在含蓄地向自己的丈夫表白:无论我日后是贫穷或是富贵,无论你日后是健康还是病残,我都会对你不离不弃!——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文中为我们刻画了一位多么忠贞丈夫、执著爱情的“留守”妻子形象呀!
  象上述这些精心立意、精炼选材、精巧布局、精辟阐发等,都被作者掩饰在“情书”中的一种絮絮叨叨的非常随意的自然状态之下,看似没有技巧,实则是构思巧妙、充满匠心,它运用了技巧却不被人轻易看出——真写作高手也!

  鉴赏四:该文标题醒目,寓意深长,在众参评作品中独树一帜

  鉴赏到此,我不能不专门说说为什么要特用专条来赞扬文章的标题了。
  稍有写作常识的人都知道,文好题一半。标题是一篇作品的“眉目”或“窗口”,通过它能感知一篇作品的大致面貌。一篇文章如果标题选得好,精气神很足,读者在选择阅读对象的时候,只那么略略地一瞥,就会产生立睹为快的兴趣;反之,则一眼瞟过就不会再睬你了。不管你里面的内容如何精彩如何天花乱坠,他们都会因为标题给他们的初始印象平平淡淡、甚至不好而不再光顾你,青睐你。所以说,标题是抓住人们阅读欲望的第一要素,马虎不得。尤其是散文,很少见到有像诗歌那样使用《无题》作为标题的。
  我在扫描式地选择浏览那些参与“槐荫文学”版“七夕笔会”的诗、文过程中,《天蝎,天蝎》是突然让我眼前一亮的标题之一,首先的感觉是不大理解,于是就偏要好奇地把文章彻底看个究竟,于是产生了鉴赏的浓厚兴趣,于是就诞生了这篇鉴赏报告。
  上面只是说了《天蝎,天蝎》这个标题是如何引人入胜的,但真正体会到这个标题的妙处,则是将标题同文章的主题联系在一起、将标题同人物心理与性格联系在一起,才发现作者为什么要用《天蝎,天蝎》这个标题来给一封普通的“情书”冠名的良苦用心。
  标题中的“天蝎,天蝎”本是指的两个星座的名称,就像“牛郎、织女”也是两个星座的名称一样。宇宙中的“牛郎星”与“织女星”,每年到了“七夕”这天晚上就会有一个最近距离的接触,在人们视角上就仿佛是看到两颗星拥抱到了一起。这一自然现象,于是激发了聪明智慧的先人们的奇特想象与艺术创造,于是为我们流传下来了一个关于“牛郎织女”每年农历七月七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浪漫故事,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生活中许多不能日夜厮守却爱情专一的忠贞夫妻或情侣的无限敬仰之情。再联系《天蝎,天蝎》文章来看,它里面则是通过描述一对具有“天蝎座”性格的夫妻如何在性格上产生冲突、如何在爱情中形成融合的情感片断,让我们明显感受到了这对当代“牛郎、织女”在爱情上的那种炽热与坚贞。
  据从网上查询“天蝎座”的有关资料讲:“天蝎座的女子对自己的男人的确有一点支配欲,那是她事事都想参与的目的,绝不是为了要凌驾于你之上,成为你的女王,她只是想要全力的帮助你走向成功之路,因此才会事事都为你打算。如果你没有照她的意思去做,她会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失望。她渴望你是一个坚强、勇敢又有智能的男人。却又担心你会太过独立而离她太远。这一切的矛盾、多疑,以及强烈的占有欲,全是因为爱你才如此啊!”有了这个对“天蝎座”女人性格的注解,我们再来品读作者的原文,是不是就有了一把进入人物心灵与情感大门的钥匙呢?
  同时我还从资料中了解到:原来“天蝎座”的女人和男人都是属于那种对人“好的时侯如胶似漆,不好的时侯就像是三世仇家”的性格的人。具有这样性格的一对夫妻若能长期厮守在一起过日子,肯定是情意缠绵、恩爱无比、相安无事的,这都可从作者在《天蝎,天蝎》这封“情书”中所回顾的许多生活细节和生活场景看出来。然而,具有这样性格的一对夫妻若是长期分离不在一起,任何一方稍有冷落一方的蛛丝马迹露头,其敏感的心灵一定会泛起疑窦,往下发展则可能产生怨艾,当怨艾郁积到一定的程度便会由爱生恨,最终发展到“就像是三世仇家”。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形发生呢?作者通过《天蝎,天蝎》这封“情书”,为我们提出了一种化解感情危机的方法——那就是夫妻间、情侣间要保持经常的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把对对方的爱意表达出来,把各自心中的郁闷倾诉出来,把生活中的某些误会解释出来,这样就会使夫妻、情侣双方心更紧、情更浓,爱更深。推而广之,这也是医治现代人际关系“冷漠病”的一种非常实用的良方——谁不信可亲自试试,实践可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呀!
  上面是我由对《天蝎,天蝎》文章标题的好奇,从而产生阅读兴趣,直至进行深入赏读的原因。于是,我也把自己的这篇鉴赏报告起了一个醒目的大标题——《一篇情由衷发、文从心出的“警世通言”》,目的也是想吸引一下大家的眼球。(呵呵)
  
  总而言之,《天蝎,天蝎》一文的精彩之处绝不止以上所鉴赏的四个方面,只要继续深入发掘、深入感悟,肯定还会有新的惊奇与发现的。考虑到再写长了自己吃苦,大家读着也受累,毕竟抽象的文学评论远不如具体的文学作品精彩,于是本篇鉴赏报告到此打住。

三 结 语


  综上所述,在赏读了参评“七夕笔会”的众多诗、文之后,个人认为网友“松鼠在森林北”写的这篇《天蝎,天蝎》,是一篇以书信体写成的充分抒发真情、含蓄表达善意,同时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美文,应不失为“七夕笔会”的上乘佳作之一,专此报告。
  可惜我不是评委,不能给我情有独钟的佳作(包括许多其他人的好作品)量化一个满意的分数。
  幸亏我不是评委,才能这样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个人的看法而不至于影响到竞赛的公平与公正。
  先前读过这篇作品的人,如果领会尚不深刻的话,建议您不妨再认真品读一下。而许多还没有读过这篇作品的人,请就您认真地欣赏我附于文后的原作。
  谢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12:01 , Processed in 0.14659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