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师是怎样走向成功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1 07:4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师是怎样走向成功的?有没有一般的规律可循?我们能否从名师成长的轨迹中得到一些借鉴?山东省潍坊市广文中学赵桂霞经过查阅许多名师的发展资料,如于永正、杨瑞清、金莹、刘永宽等,发现名师在成长的发展阶段、关键要素、个性特征上有着很大的一致性。

    一、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关键书籍促成了名师
    名师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都在最初的教师适应期(也就是毕业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几年时间内),经历过“关键事件”,也就是对他的后续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的“第一次”事件。因为这次事件,激发了他努力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因为这次事件,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他不断进取。归纳名师发展的关键事件,一般包括两类:一是参加课堂大赛获奖,一是参加教育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如,程翔,北大附中副校长、全国优秀教师。1988年(25岁)参加山东省“中青年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综合一等奖和讲课单项第一名,执教《荷塘月色》的录音带在当时被抢购一空。从那以后,听他课的人多了,他外出讲课的机会也有了,这些变化促使他深钻语文教学;赵磊,山东潍坊广文中学,全国优秀语文教师。2003年4月参加“红杉树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2004年5月获山东省语文优质课一等奖。从此致力于语文主题学习的研究与教学,带动一批老师成长……
    追寻名师成长的轨迹,我们还发现,在名师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两类人在引领或帮助着老师的成长。一类是中外教育家或者教育教学专家,如苏霍姆林斯基、杜威、陶行知、叶圣陶、李希贵、魏书生、朱永新等,他们的影响更多的是对名师思想上的启迪和引领。当遇到困惑时,当有问题需要破解时,他们总是从大师这里寻求答案。大部分老师通过阅读上述中外教育家或者教育教学专家的书籍获得影响,曾经有调查显示,80%的名师读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另一类是对自己的成长给予具体帮助和支持的人,比如校长、当地教研员,名师无一例外地得到过校长的支持。
    还有一个比较集中的外在影响就是书籍。影响名师成长的书籍,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专业书籍。大凡名师,他们往往专注于专业书籍,从中吸纳、借鉴,加之以自己的实践,逐步探索学科教学的一般规律,因而对课堂教学调控自如。另一类是教育类书籍,名师大量阅读教育类书籍,像中外教育家、教育教学专家的著作,他们大都读过,不少老师还读过《论语》、《教育诗》,这是和一般老师最明显的不同。
    二、理想追求、个性品质成就了名师
    从个人因素分析,名师刚踏上工作岗位,都无一例外地以“做一名优秀教师、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们从当老师的第一天起,就立志要做一名孩子喜欢的老师。他们普遍热爱孩子,热爱教育事业,对工作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爱心。得到孩子喜欢和同行的认可后,他们逐步明晰了学科教学的个人发展目标。
    100%的名师都善于学习,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们都是坚持读书的典范,都把书当作自己的精神食粮。于永正老师“四个习惯”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读书习惯;广东深圳宝安建安小学的黎娘献校长,因为愿意学习,愿意读书,被人们称为“年轻的老古董”。名师还注重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专家学习。
   追求卓越是他们的共有特征。名师都不满足于现在,都没有在现有状态下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追求更优质、更卓越的教学,探索更多的研究成果回报教育。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述,“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题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2 09:03 , Processed in 0.18864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