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诚恳去耕种幸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1 08:1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诚恳去耕种幸福——记扬州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卫刚

卫刚,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思维与数学教学研究协作组成员,江苏省数学教育教学评价协作组成员,江苏省数学教育协作组中心组成员,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一、“顺其自然,稍加努力”
    相对于许多特级教师而言,卫刚很年轻,2002年评为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的时候,他刚刚38岁。当许多人追问成功的缘由时,卫刚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顺其自然,稍加努力。
说“顺其自然”,卫刚是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扬州中学的优良传统和成材氛围。扬州中学数学组是一个名师辈出、群星璀璨的优良集体,百年积淀的“严、实、高、活”的教育思想使卫刚觉得身处其中,受益无穷。
    1987年刚刚从扬州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的卫刚,分配至扬州中学数学组任教初中,很幸运的是,他的教学工作得到了数学组前辈教师胡蓉的倾心指导。胡老师把自己的教案毫无保留地提供出来,甚至亲手抄写习题、例题供年轻教师参考,她一丝不苟的教学风格影响着卫刚,从而使卫刚也养成了细致顶真的教学习惯。回想起来,卫刚觉得那三年的初中执教经历为自己的专业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任教高中以后,卫刚师从数学名家张乃达老师,张老师在国内中学数学界享有盛名,他首先提出的“数学教学要充分暴露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原则被写进教学大纲,成为重要的教学指导原则;他撰写的《数学思维教育学》是国内第一部思维与数学教学方面的专著。面对这样一位专家,卫刚“心里充满着敬畏”,但或许是性情使然,卫刚敢于在权威面前抒发自己的见解,保持着自己独立思维的品质,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年轻人少有的诚恳和执著,他和张老师倒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无形之中,张老师的治学方法、处世态度、钻研精神、人格品质悄悄渗透和影响着卫刚。直至今天,卫刚每每感到思想平泛之时,首先想到的仍是张老师。
    说“稍加努力”,那是卫刚的自谦之辞。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卫刚喜爱读书,而且不局限于数学专业,他涉猎较为广泛,从教育学、心理学、文学、历史甚至人物传记,他都孜孜不倦。这样的读书习惯伴随着卫刚二十年的教学生涯,从未间断。这不仅促进了卫刚课堂教育的艺术化,更使他的专业发展具有了一种开阔的视野和鲜活的时代气息,从而在数学王国的探索中触类旁通,游刃有余。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诚然,卫刚曾经感慨过:自己在高中阶段英语是强项,也没有发现过自己在数学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资;由于先天的色弱,在报考大学挑选专业时,不得已选择了数学,不曾想这“不得已”却成就了今日的辉煌。所以卫刚每每总是以自己为例,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告诫自己的学生,只要智力正常,没有理由学不好数学。
    同时,说“稍加努力”,卫刚可能自己没有意识到,他具有一种心无旁骛的意志力,而这种钻研的精神使他沉浸在数学教学与研究的情境中,“乐在其中”。卫刚的同事们有一种印象,当遇到难题时,别人可能把它搁置,但卫刚会穷追不舍,拽住不放,哪怕花上几天甚至几十天的功夫,他一定会求得一个满意的答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把他的事业当成了一种兴趣爱好,他不会觉得苦,相反,他觉得理所应当,其乐无穷。
二、“慎思笃行,渐入佳境”
    高邮中学一位特级教师指出:卫刚把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思路、做法写成教学日记,及时总结提高,长期的教学反思,会促进人不断进步。的确,卫刚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不断校正和追逐自己教育理想的人。
    起初,在卫刚的教学理想中,做一名科研型的名师是一个方向。在张乃达老师的引领下,他投入较大的精力研究“思维教学”,教学实践中卫刚注重思维过程的揭示,强调问题在思维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反思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写出了《课堂提问的作用在于提供思维的动力》、《数学解题中的思维监控》等相关论文。他指出“问题情境的设置不是开场的锣鼓,它本身就是戏”,“问题不仅仅是课堂的出发点,更应贯穿课堂的始终”,“强化课程、教材的应用问题设置”,这些精辟的见解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后卫刚一发不可收,先后在《数学通报》、《数学通讯》、《数学教学》等数学教育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编著了《新精讲》、《举一反三解题经典》、《数学竞赛辅导》等书籍20余部,同时参加了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江苏省扬州中学系统开展学科思维教学”、“九五”规划课题“全方位系统开展审美教育”,这两个课题均顺利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织的验收。围绕数学思维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深入,卫刚的教育教学思想体系渐趋明朗和完善。
    随着教学科研给卫刚带来甜蜜的果实,卫刚也逐渐陷入了一种困惑,他觉得纯粹的科研与实际教学似乎在争夺自己的精力,在痛苦的思索与抉择中卫刚超越了自我,他猛然觉得,科研应努力解决教学实际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与促进学生的发展保持协调和一致。此时此刻,卫刚心里明确了一个新的努力方向,那就是致力于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和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应体现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新型师生关系。应该说,这是一个崇高的选择。若干年以后,一位考入高校学习“会计专业”的女生在给母校老师的来信中,用诚挚的语言写到:“感谢卫老师,感谢他‘发疯’一样地赞美数学,从而使我保有对数学的信心和兴趣,进而最终没有被数学打败。”卫刚确实用一颗诚恳的心去呵护学生对待数学的兴趣,他立足于课堂,把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指导视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从数学文化的高度去追求朴实自然的教学风格,独到地去研究数学解题中的“语言转换”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条理分明、逻辑性强、重点突出、语言生动、分析透彻、深入浅出、气氛活跃的授课风格。他在省、市公开教学比赛中多次荣获一、二等奖,在全国范围内多次开设示范课,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再一次的跨越是在2000年,卫刚组织全校高一年级参加了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实验工作,是扬州市实验教材研究组的负责人,为实验研究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2001年扬州中学被评为先进集体并被授予首批实验挂牌学校,卫刚本人被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实验领导小组评为教学教研优秀奖。同年卫刚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义务教材的修订工作以及“科学与人文精神相融的学科教育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卫刚在反观自己的教学思想时,较早触摸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他力倡“课程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学课程的设计不仅要重视教学的内容与要求,更要关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展”等教学基本原则,为扬州中学应对新课程的挑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三、“待人以真,接物以诚”
    卫刚不尚浮华,朴实为人,对待荣誉和待遇时常常淡然处之,但对待自己的学生却总是满腔的热情。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他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充满爱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卫刚能真心地给予关心和帮助。一个学生因为早恋问题和家里闹得不可开交,甚至一拳将自己的父亲打倒在地。卫刚没有粗暴地压制,而是反复多次与学生交换思想,最终卫刚的真诚感动了学生,使他在痛哭流涕中幡然醒悟。实践证明,用真心可以赢得理解和尊重,用真诚可以产生心灵的震颤和情感的升华,你真心去爱护你的学生,学生会因此而深深感念。卫刚正是用自己的坦诚促使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都能取得优良成绩。1996年所带班级在省级范围内开设班会公开课,受到专家的好评,并获班会评比一等奖,他本人也被扬州中学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青年教师,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个人,1999年被扬州市教育委员会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多年指导毕业班的复习和数学竞赛的培训工作中,卫刚逐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待竞赛培训工作,卫刚精心组织,自编教学材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保证每一次的培训都能使学生有所收获。他所指导的学生在高考和全国数学竞赛中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经过长期努力,先后有数十人在全国数学竞赛中获奖,其中有数名学生获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他本人也被江苏省数学学会评为优秀辅导员并获得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称号和数学竞赛优秀辅导员称号。但卫刚更注重提供竞赛辅导的机会给年轻教师,使他们的专业发展获得更多的锤炼机会,他的身边常常有年轻教师围坐探讨,他也总是把自己的备课心得毫无保留地提供出来供大家参考,卫刚总是强调年轻教师在吸收新信息学习新知识方面的长处,从不把自己摆在一个专家的地位上居高临下地教训,这种谦和的态度促进了整个教研组民主、团结的学习风气。
    卫刚1998年5月任江苏省扬州中学教务处主任助理,2001年10月任江苏省扬州中学教务处副主任,2002年被聘任为扬州市数学学科教研站站长,2003年被聘任为扬州市数学学科指导小组成员。卫刚是江苏省高考数学阅卷专家组成员,江苏省思维与数学教学研究协作组成员,江苏省数学教育教学评价协作组成员,江苏省数学教育协作组中心组成员,扬州市数学学会理事,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004年度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5年担任校长助理,2006年任扬州中学副校长……一项项的荣誉和光环接踵而至,卫刚没有沉湎于鲜花和掌声,他依旧勤勤恳恳,从容淡定,以一种朴素的态度肩负起更为艰巨的责任。
    真诚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今日的高度,卫刚的成功从某个意义上讲,是一种性格的成功,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责任和越来越多的关注,卫刚曾经有感而发:
    如果是赞美,我把它当成引力;如果是指责,那我就把它当作动力。
                                     (子牛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1 16:33 , Processed in 0.10115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