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的思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2 08:5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的思想
                                 ——一种重要的软实力

郭元祥

       教师的思想有什么作用?教师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怎样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这些问题,一直是我在与中小学合作开展研究的过程中试图去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的思想是一种软实力


       时下,大家都在谈教师专业发展,都在追求教师的核心竞争力。东西南北、流行式的教师高级培训、高级研修,几乎是铺天盖地。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甚至花大价钱,把教师送到美国、英国、澳洲去进行短期进修,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教师的实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怎样才能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如果不分轻重缓急,不分门别类地考量,教师培训也罢、高级研修也罢,也许只能是劳民伤财。其实,教师的综合素质,就是教师的综合实力。在教师的综合实力中,其文化水平、学历、语言能力、社会能力、教育工作能力等等方面,可以称为教师的“硬实力”。而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想,则是教师的“软实力”。“硬实力”就是所谓的教师基本功,我们不少学校、不少教育局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师基本功大赛,什么“两个一”竞赛(一笔字、一口话)、“电子教案大赛”等等,都是教师硬实力的较量。
    “软实力”则是教师的头脑和灵魂,它反映的是教师的一种境界和教育专业的内在品质与格调。教师的思想就是一种软实力。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种路径,以及教师自身的修炼,都应该提升这种软实力。
       教师的思想,就是教师自己对教育、对教育中某些要素、教育活动结构的独特的整体性理解和意识,是教师自己内修的一种教育境界。教师的思想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的价值性的理解,对自己的教育行为的一种解释性的说明。如果一个教师虽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说不出个所以然,那我们可以初步地判断他还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有的教师对教育有自己的看法,甚至有时候这些看法往往表现为一种牢骚、一种抱怨。可以说一种看法并不一定就是教育思想。要使一种看法成为一种教育思想,它必须蕴涵着特点的积极的教育价值观、教育主体观、教育过程观,甚至包含教育质量观。一种教育思想应该具有较强的可解读性。我敢说,袁继庆老师提出的“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是国内小学语文界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先进的语文教学思想。它蕴含着多么丰富的理论命题和教学价值啊!你看,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课程、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学科整合、批判性思维、经验的教育意义、语文的实践学习、语文的文化性与工具性的融合,等等,都包容在这句内蕴丰富且具有震撼力的“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中。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具有极强的引领作用。
       千万别小视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因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不会照本宣科,不会按部就班,不会人云亦云,不会仅仅成为“传声筒”,不会仅仅教给学生“一碗水”,不会替教参编写者教书而忘却了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家。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学生喜爱的教师,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有魅力的教师,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有精神感召力的教师,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教学优质的教师,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定是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教师,也只有他们才能领略到教育的快乐、幸福,才能彰显教育的文化力、感召力、思想力!


    二、教师的思想从哪里来


       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来的,更不是他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从他们鲜活的教育生活中来,从教育实践中来,从教育反思与研究中来,从教育良知与教育责任中来,从教育梦想与教育追求中来的!
    “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简直就是袁继庆老师几年来语文教学的真实写照,是她的教学艺术的鲜活的、生动的、赋有教育灵性的概括。我听过并享受过袁老师的语文课,她对语文教学是多么的投入,多么的用心良苦。她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批判性阅读,她尤其强调将自己的人生阅历融入语文教学并让孩子们分享她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对文化的理解同时引导孩子们相互分享各自的创见,她相当重视国学基础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她所教过的学生基本上能够在小学毕业的时候背诵《论语》《三字经》并谈出自己的理解,她特别关注语文学习与生活学习、实践学习以及相关学科学习之间的关系,把做人、做事与做文(此“做”非彼“作”,它包容了所有的表达与交流的形式和价值)融于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如此赋有教学理念的教师来担任语文教师,真是孩子们的幸福,真是学校的幸运!它生长于沙市北京路第一小学的土壤里,扎根于教学实践中。
       做个有思想的教师,何其难啊!有人说,教育的理想与梦想是天使,而教育的现实与困境是魔鬼,这话一点不假。应试教育、功利主义、分数崇拜、知识授受主义的混血儿手持魔棒,折磨着教师的意志,讥讽着教师的良知,压抑着教师的创造。魔鬼当道,天使避难了!我想,在极易出现“教师职业倦怠”的、浮躁不安且教育功利主义盛行的、呈现出“教育悲情时代”的今天,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我不断地告诫自己和我的研究生们,要向有思想的教师学习,要研究他们,更要理解他们!
       因为,做个有思想的教师,需要心中有梦想,胸中怀信念,需要坚守教育的良知与底线,需要与现实和困境抗争,需要尊重儿童的地位儿童的人格儿童的潜能,需要关住教学的细节并反思教学的问题,需要确立正确的核心教育价值观,需要认识到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生命火种!需要激发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切实赋予他们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引导他们占有人类共有的核心价值观!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多么有生命活力的宏大教育理论啊!
       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重要的是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成为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对待任何教育问题,首先要想一想:我该怎样看待这一问题?我对此有自己的基本观点吗?我的观点合乎教育的本质规定吗?是否具有清晰的价值观?对待重要的教育行动和策略,也要想一想:这样行动合理吗?是否有更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更优化的策略?对这些问题的思考,通过观念的积累,便成为自己的思想。
       你想成为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吗?赶快去读书,赶快去研究,赶快去反思,赶快去总结,赶快去提炼,赶快去合作,赶快去破除对权威的迷信,赶快去找回梦想和理想、信念和信心,赶快去成为你自己!
       即使你还没有自己的思想,但你同样拥有思考的权力,即使我们经过努力也难以成为刘翔,但我们同样能够享受奔跑的快乐。心还在,梦就在!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不要说什么为时已晚,只要行动,就会有思想的灵光,就会有美好的未来!我始终觉得,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要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你开始寻找的时间越晚,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


    三、站在教育思想的前沿


       说白了,转变教育观念,就是转变教育思想、看法。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也许很难站在教育理论的前沿,但完全有可能站在教育思想的前沿。所谓教育思想,就是对教育问题的看法。教育思想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观念,二是教育思维方式。在教育变革日益活跃的背景下,一名优秀教师尤其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判断能力,站在教育思想的前沿,而不应该成为落后思想和观念的囚徒。修炼自己的教育思想,首先应该对新的教育理念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和思维方式,对新生的观念和行动策略保持高敏感度。就近十年来世界范围内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实践的走向来看,有五大教育新理念是广大教师应该理解的。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教育家爱德华·加德纳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与实验确立的理论。1983年,爱德华·加德纳在美国哈佛大学启动了著名的“零点工程”,开始了超越吉尔福特提出的传统三维智力结构学说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验研究。通过多年对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等的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他重新划分人的智力构成元素,辨析各类智力元素在智力上的作用,形成了多维多元的智力结构。他提出了七种智能结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90年代后,他又把进一步分解了人的多元智力,认为人的智力结构包括九种基本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生存智力。
      多元智力理论表明,社会经济多样化发展要求人才的多样化,以学习学科知识为本的单一结构向着多样化智能为本的立体教育结构转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把重心由单一的知识教学向多元的智能发展转移,克服机械的知识授受教学的局限性。
    2.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有活力、最赋想象力的教育新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充分认识到学习者在教育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学习者已经经验、学习情境和团体学习的作用,反对把一切知识当作结果和定论来机械接受的教学。建构主义重视符号知识所隐含的个人意义和智慧价值,主张每个学习者对知识的个性化、个别化、情景化的意义理解,强调观念联合和自主的意义获得。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持有动态和辩证的观点,认为知识具有相互对应或对立的多重属性。
       当然,建构主义拥有不同的流派,有倾向批判解构的建构主义,有倾向于理解的建构主义,有倾向于意义生成的建构主义。从积极方面看,建构主义对超越机械的知识授受、书本中心的单一接受学习,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创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现在有人一味地批判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并冠以“西方视野”加以批判甚至排斥,我觉得多少有些保守主义的倾向。
    3.学习共同体理论
       学习共同体理论是日本现代教育学家佐腾学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他从信息社会、学习化社会的现代特征出发,强调学习方式的革命,主张在当今学习化社会、信息化社会里,人类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静悄悄的革命,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创设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建立一种对话型、合作型、活动型的教学活动,进而将学校和教学发展成为一种学习的共同体和发展的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理论从学习方式的变革入手,强调师生之间的合作、实践、活动、交往,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学力”。毫无疑问,学习共同体理论反映了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4.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源自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主体教育实验研究。主体教育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确立了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个性差异,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主体教育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论或教育模式,更是一种核心的教育思想。对深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落实以人为本的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5.回归生活教育理论
       回归生活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教育的基本关系,教育所面对不仅仅是纯粹的“科学世界”,还有人的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在“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构筑一个贯通的桥梁,是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处理间接经验(即科学知识)与直接经验(即生活体验)的关系,如何发挥经验的教育意义?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回归生活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教给学生生活的知识,而在于赋予科学知识教学价值性,在于充分尊重人的生命地位、人格和尊严,关怀人的生命成长。
       作为一名具有专业精神、专业人格和专业能力的教师,在处理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不应该仅仅是技术性的问题,而应是价值性的问题。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需要把握教育理论发展的前沿理论和观念,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从教育价值观、教育主体观、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等方面,逐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3:34 , Processed in 0.12177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