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马建军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带着爱心做班主任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1-7-16 10: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科学习方法简介

凌馨



那天讲座之后,有个女生来问过,化学成绩总是上不去怎么办。这让我意识到,我对具体学科的学习方法介绍得很不足。以下仅就我相对熟悉的学科做一些介绍。



语文: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依靠做题就可以搞定的学科。但到了高三最后的阶段,做题是必须的,重点在前面的选择题。每一道题,比如涉及错别字,或是同音字的,或是成语的使用,一定一定要查字典!一定一定要记住字典中的每一种读法、用法、引申含义。如果你在做题的过程中,曾经对某一个词有哪怕一点点的疑惑,弄懂它。因为高考中的那一道题,很可能就会考到你所疑惑的那一点。

对于后面的大题,目前我很难给出“速成”的方法,因为阅读理解方面的东西,绝大多数时候是靠日积月累的。但这不防碍我们在最后阶段做一点行之有效的努力。古诗词的背诵已经是不需要强调的,我想现在你们可能还是有这个题型。我的另一个建议是,背诵你所学过的所有的文言课文,如果做不到,背诵重点的段落,以及他们的解释,特别是课文注释中标明的字句的意思,这会让你在做文言阅读理解时有意外的收获——文言的用法总是类似的,一共只有那么几种,如果你需要解释某句话,或是某些词句,你脑海中闪现的熟记的段落,将会立刻给你答案。

关于作文,我想我可能有些欠缺发言权,笑。但我可以给大家提示一些雷点:一,保持你的卷面干净,大热天流水线地看作文,看到不整洁的卷面很容易心情不好影响老师对你的评分;二,尽量避免使用诸如“父亡母病”、“搀扶老大娘过马路”或是“捡到1分钱”这样过于通俗的桥段,除非你真实经历过它们并能很好地表达出你的感受。相信我,阅卷老师已经看过太多类似的作文了,很容易产生“生搬硬套”的恶劣印象。有一个数据说,某次考试中,将近学生使用了父母或其他亲人过世(尤其是父母)的情节,这实在是太不符合实际了,何况我们也不忍心这样做不是么?



数学:

数学是我极不擅长的,但这不妨碍我当年在江苏省平均分不足50分我情况下考了100分。我关于数学的应考方法,对你们如何在考试过程中应对“短板”学科或许有点小小帮助。

我记得很清楚的是,当年数学的所有大题,除了第一道,都非常非常难,几乎都没有办法做到最后一步。我的做法是,当我在这道题上花的时间,已经超过它应当花的时间的120%,那么放弃,只需要做到自己能做的那一步就行了,但一定要做到自己能做的那一步!无论你是否确定这样做能推向正确的结果!因为所有的大题都是按照步骤给分的。

我们要记住的是,高考试卷总是出人意料的,它不是模拟考试。即使平常从没错过,也没有什么题型是你必须做出来的。就像我的立体几何成绩从来都非常好,高考前数学老师专门对我说:“立体几何一定要做出来啊,这个你肯定没问题。”事实上这道题我根本没做出来,因为它必须使用一个大学期间才会接触的定理。我很庆幸的是,当时我选择了放弃,因为没有什么题型是你百分百掌握的,它难免会出些意外。

任何时候不要使用计算器!我不否认等你进入大学或社会后,将需要经常使用它;考试时也会有那么一两道选择题是关于如何使用计算器的(如果你们的考卷和我们当时差不多的话),但也就那么一两道题而已。我们只要知道如何使用,不能依赖它,准确快速的四则运算能力,将令你在高考时的做题效率和自信心大幅提高,毕竟高考时是不能用计算器的,而如何哪怕算错了一点点,很可能一分也得不到。



英语:

曾经有同学问我,英语单词记不住怎么办?我的回答是:死记。这个答案至今都没变过。

但我可以介绍一个我们曾经使用的方法,是很笨的方法,但行之有效:准备一本“默写本”,每页折三折,在最左侧写上中文意思,第二列写上英文,第三列是一些必要的备注,如与其他单词不同的非通用时态,引申词(包括语义相近的和拼写相近的)、语(如类似white lie这样的俗语用法),或是特别的发音。在有空的任何零碎的细小时间,折起这页纸,用第三列遮住第二列,尝试拼出这个单词的正确写法,用铅笔写下,事后核对你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那么重新背,并再次尝试。不要骗你自己!你也知道这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至于如何记住一个英文单词的意思。据说有理论研究证实,一个单词你接触100遍后,就算想忘也难以忘记。就像我们无论如何不会忘记it、is、the这样的单词是什么意思一样。所以听英文课文录音带是有必要的,它们可以节约你的时间,让你在走路或骑车时都不会浪费时间。同时必须准备的是相应的书面原文,对应地去听他们的发音和用法,这对以后做听力题有好处。如果有一个词让你迷惑,那么查字典搞明白它的意思,并把例句记下来;如果几乎所有的词都让你感到费解,那么查字典把它们全部搞明白。并且当你在耳机里听到这个单词的时候,尝试在脑海中默诵它的意思,然后核对它。我们也可以使用歌曲或者是英文影视剧,但一定不要中文字幕,也不要把它们当成例句记下来,这只是让你搞懂单词的意思,生活中的用语未必规范,它不适合考试。如果你只是想在作文中套用,那么请随意。

关于作文我还有一句想说的是,如果你不确定一个词的写法或含义,换另一个。相信我,万一写对可以得到的好印象,和写了一个错词带来的坏印象,是完全不成比例的,不要逞能。



化学:

这是一门很特别的学科,它最特别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背诵默写,尤其是化学方程式。

我们原来的那个班级算是化学奥赛班,全班半数学生参加化学竞赛,其中至少一半获奖。但我们直到接近高考的时候,仍然在默写方程式,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样需要默写的还有那张化学元素表,你得做到能够不翻书自己把这张表画出来,以后那些关于原子的题目,我想就不会再错了。

我们还需要记住的是不同物质的颜色、状态(汽、固、液等)、特点(如碳可以最软也能最硬),它们的价态发生变化后的状态,他们的密度、浮力、溶解度,沸点、冰点、燃烧点……这在做实验题或推断题时必不可少。



生物:

这门课令我很得意,从不及格可以考到130多分。但这总是有代价的。我是理科生,但我始终认为这门课学习方法在绝大多数时候是文科型的。所以我们要记住课本上提到的几乎所有的知识点,诸如“21三体综合征”的症状、成因等等。这门课的背诵量非常非常大!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建议你们在早读课上背,因为这的确是必须的。

但与语文、英语相比,生物的记忆难度要低得多,首先你不用抠字眼,只要记住意思就行了;其次是我的小决窍,就是记住书上的配图,比如书上的细胞结构图、人体结构图、显隐性基因示意图,等等等等,几乎所有的图。如果你能做到一看到图就想到相关的知识点,你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你能在一看到相关题型的时候就想起这张图,我想你已经90%成功了,另外10%只需要我们灵活地运用这张可以随时出现在你脑子里的图就够了。

在我考过不及格之后,我在这门课上花费的时间,基本上是我所有时间的一半。如果你跟我有类似的情况,即基本功课基本可以,某门功课必须重点突破,这种时间的分配是合理的。另外我想说的是,如果你选择的学科刚好有生物,它是一个花了时间就很容易见效的学科,尤其是相对于数学、物理、化学,以及语文和英语;同时我个人也认为在地理和历史学科花费的背诵时间会同样见效,当然这取决于你们个人的意愿。但别奢望立竿见影,它需要一点耐心,一两个月或更长时间,然后你会发现物超所值。



政治、历史:

关于这两科的经验来自我的室友、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生,桂林市高考前10,我想她的话比我更具说服力:

历史重大事件的时间、起因、经过、结局、人物,以及由此可能引申出来的关于历史规律、阶级矛盾、科技进步、重大影响等的考点要在心里有一个很清晰的脉络。可以对照书本后时间表回忆某个时间发生的历史事件,同时又可以根据历史事件回忆起时间年代,如此反复,直到可以在一张空白纸张上评记忆按时间顺序罗列时间、事件为止。更进阶的就是可以在此罗列了时间、事件的纸张上就某些事件发散出一些大题可能涉及的部分,比如你在罗列的世界史的时间轴上看到了“二战”,就可以据此回忆一下做过的有关二战的问答题,它可能会就此问你二战跟一战的区别,二战的影响,并由此联系时事谈谈对世界和平的看法。

政治也是要对概念很清晰,不要求生硬的全盘复制,只要求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概念的主要要素复述清楚。还有各种各样的概念之间的“相同处”和“相异处”,这是个常会考到的地方。政治的问答题会有死的和活的,死的就是概念解释,异同比较。活的就是告诉一个事件,问你如何评价这个事件或者从中看到了什么,这时对于这些事件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可以先在纸上罗列一下,以免写到后面忘记了。回答问答题一般都要先给判断,对,或者不对,或者不全面。然后一句句分析,罗列概念,指出与概念相悖的地方,应该怎么改进等等。

历史和政治的问答题都有很规范化的答题方式,摸清这个规律你就可以有条不紊地把各个你想到的知识点安插进去。但是前提是你脑子里能想到这些知识点,对时间、概念很明确,所以记住它们是复习最首要的一步。手脑并用的记忆方式最实用,关联记忆也很好,比如你正好在记法国大革命的各个知识点,那你同时就可以回忆一下法国其它次革命的起止时间、法国几个帝国时代和共和国时代的起始时间,这些都是有关联的,记忆起来也比较有体系,这些都是可以提高效率的方式。



物理:

我必须承认,物理也不是我的高考学科,所以我的经验很少。但我的妈妈是物理老师,当我问她学物理需要怎样做时,她立刻说先要背出各种公式。她是一个很牛的人,指导的学生曾得过全国竞赛的一等奖,并不只一个,所以你们看,背诵默写对任何学科都非常重要。我记得在我上学的时候,有一本小册子叫作《数理化公式图表手册》,大概只有手掌那么大。我不是卖书的,不过我建议大家买一本,在诸如排队打饭这样的零碎时间可以看。

如果你没有条件买这本小册子,那我要由衷的祝贺你;)因为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别人印好给你看的东西,永远没有你自己抄过一遍的印象深刻,无论你后来花了多少时间看。当然前提是你在抄的时候用了脑子,而不是把它们当成“天书”。事实上我后来曾经自己把这本小册子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些东西都默写在另一本练习册上了。



地理:

我很抱歉,在我写下这点罗里罗嗦的东西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高考选了地理的朋友提供经验,也没有这门学科的老师给予指点。以下我所说的,只是我对会考时的一些粗浅的回忆,未必是有效的,也未必适应现在的地理高考,请斟情参考。

在我的印象里,地理是非常有趣的,诸如地球版块、各种气候的形成、洋流,以及一些天象或是矿藏的分布等等。当我想起这个学科的时候,我仍能记得当时课本上的很多示意图,它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我前面提到的生物学科的各种示意图一样。我想或许是因为这些印象,帮助我在会考中得了98分。所以在复习中,记忆仍然需要摆在很重要的位置。

不过据我个人对地理的感受来讲,就是要在实际中多加运用。比如这两天上海下雪了,我会先想到寒流南下,与暖湿气流相遇令汽态水凝结成冰晶状;然后想到为什么上海总是很少下雪,冬天气温不那么低?因为这里属于海洋性气候,温差不像大陆性气候那么大;另一个原因则是“城市热岛”效应。那么“城市热岛”是如何形成的呢?如此种种。这是非常有趣的经验,或许你们可以在聊天的时候尝试一下这种“接龙”。学习毕竟不该是枯燥的事,当你基本掌握之后会为生活增添很多乐趣,同时也能巩固我们的知识点,暴露一些薄弱的部分(一旦你发现有什么薄弱之处,立刻查阅课本或练习册补上它,这是对你最直接的帮助)。



一点小结:

刚刚室友过来帮我写下她对政治、历史的备考经验,顺便一起回忆了当时那段日子。最终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其实对付高考并没有什么分科经验,普适性的经验也只有两个——背诵,然后做题。这个结论简单又粗暴,但这就是现实。或许我们可以把它说得委婉一点——掌握知识点,一遍遍地去运用它,甚至形成条件反射。(虽然我们可不是巴甫洛夫的狗~~)

还要补充的是,高中的最后一年是非常枯燥和苦闷的,但我们或许可以自己把它变得轻松一些。比如说,在安排自己的复习时间时,文理间隔开,这样有助于左右大脑轮流休息。如果实在累了,可以读一些课外读物,我指的是诸如高考优秀作文选又或者《读者》这样的有益杂志,以及《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这种通俗的历史书,一些短篇的散文或小说也是很好的,它们可以在让我们得到休息的同时,开拓视野甚至帮助记忆。

如果你很想看电视,其实也可以,事实上我就是个电视狂人。《新闻联播》、《焦点访谈》这样的节目,会对要考政治的同学有很大的帮助,它们最好是国际性的、全国性的或江苏本省的,因为从功利角度说,南通本地的新闻出现在考卷上的机率是很低的,其他省份的地方新闻也一样,毕竟我们已经没有时间让自己完全放松了。看电视剧或是追踪一些选秀节目会牵扯我们大量的精力,最好是不要。

聊天也是很有益的活动,和同学交换一下对当前热点新闻的看法(这有助于应对政治考试),玩一下成语接龙(好吧,这有利于应对语文考试),其他如地理、历史等都可以聊,就连数学、物理、化学也可以在现实中拿来玩玩,比如根据汽车开行时间算一下回家的距离什么的。当然我们也可以不这么功利,只是谈谈自己复习中面临的问题、对未来的憧憬,也会产生彼此支持、相互激励的效果,更是放松心理压力的好渠道。不过你们比较幸福,你们还有心理老师,如果相信他/她,也可以和他/她聊上一两次。需要提醒的只是,我所说的任何放松的活动,它们的好处都是建立在适度的、有节制的基础上的。

要允许自己适度的休息,我的意思是,坚持出操并参加体育课、体育活动课,以及保证至少每天5小时睡眠。有句话是怎么说的,高考到最后就是拼体力,我们得有个好体力。

最后我还是想说,那天讲座的时候我就曾经提到过,每个人的未来都是有多种可能性的,现在做的每一天努力都会对未来产生影响。所以无论怎样,只要充分把握,这一年都不会白白吃苦。祝你们成功!





ps.我没有检查错别字,如果你发现了,指出它,纠正它。这种好的阅读习惯绝对会让你在高考语文中占据优势,英语亦同。
12#
发表于 2011-7-16 18: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是什么



文/肖川



一个父亲令孩子跪在地上,用尖刻的言辞训斥孩子,还口口声声说:“今天我就要好好教育你”。可人们或许说:“这哪是教育,简直是对孩子的侮辱和摧残”。可见,“教育”是一个与一系列评价标准相联系的规范性概念。

教育,作为实践主体一种自觉的活动,我们既可以从价值-目标追求来作出命题,也可以从过程所具有的特质来作出命题,还可以从活动所产生的效果来作出命题。正如盖列(W.B.Gallie)所说,有些概念“在本质上错综复杂,必然引起争论”,人们经常使用这些概念,但对它们却没有做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教育概念正是这样一个典型。

在中文的文献中,《中庸》是最早对“教育”作出命题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意思是说:上天所赋予人的气质叫做性,依照本性去作事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的过程就是教化。这个道,不能离开片刻我的身心;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正道了。“修道”既是作为目标追求,也是活动过程。

我们可以罗列出关于教育的若干陈述。现代教育学把教育区分为广义与狭义的两种概念。广义的教育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已产生。这种教育存在于各种生产,生活活动之中。凡是一切增进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统可归之于这种广义的教育。把狭义的教育定义为: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8~19页。)

教育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体人生旅程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联结个人和社会的重要纽带。它还连结着人类文明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教育是人类关于自身的理想对象化的主要方式,也是人类自我塑造的主要方式,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更新性再生系统。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学生走进学校,走进教室,他们希望自己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习的需要得到满足。渴望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希望通过付出的努力获得成长,变得越来越有力量。作为教师,每天也都在试图引导学生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建构他们对世界的新的认识。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社会机构希望学校培养有良好的现代文明教养的公民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美国教育家、永恒主义教育流派代表人物罗伯特·赫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第214页。)人们将许许多多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称之为“教育”的事情上。我们如何来确认孩子们在学校中受到的可真是“教育”而不是愚弄或误导?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保证他们的合理期待不会落空?!

如果我们在行动的时候是无目的的,几乎就不可能说我们是在做任何事情。在杜威看来,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以保证教育得以继续进行。使人们乐于从生活本身学习,并乐于把生活条件造成一种境界,使人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这就是学校教育的最好的产物。(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第一版,第30页)

从目标追求的意义上说,教育就是施加影响以便对方成为我们希望成为的人的自觉活动。教育是受理想所导引、激励、鼓舞和推动的活动,在教育理想的谱系中,有关“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最为重要的。“受过教育的人是这样一种人:他倾向于某些行为方式而不倾向于另一些行为方式;他具有诸如审慎、关心个人利益等一般性的品质(也包括派生出的诸如勇气与克制等品质),如果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考察,还应该包括那些更具有道德意味的品德如:仁慈、公正、诚实、宽容、讲信用。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往往崇尚人的自主性(autonomy),因而他自己就富有主见,并对其他人的独立思想持同情态度。他能使自己从狭隘的目的中超脱出来,并运用想象力去理解其它人的思想。”(〖英〗约翰·怀特:《再论教育目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144页)希望教育达到怎样的目标,取决于人们个人的政治哲学和生活哲学。

教育是一个过程,正如道德教育哲学家彼得斯(Peters,R.S.)指出的,“‘教育’这个概念已把某种有价值的东西应被得到这一准则包含其中。它意指某种有价值的东西正在被人们以一种在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所传递(1967,p.6)”(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德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682页。)彼得斯指出:“暗含在‘教育’核心中的准则是:

(a)‘教育’暗含把有价值的东西传递给那些与将受这些价值所约束的人。

(b)‘教育’必须包括实证的知识、理解以及某种认知角度。

(c)‘教育’至少要排除某些传递的程序步骤,其依据是这些步骤不能激起学习者的意愿和主动性。”(转引自麦克莱伦:《教育哲学》,宋少云等译,三联书店1988年第39页)。

厄尔·凯利(Kelly,E)在《回归民主》一书中指出:“衡量我们在教育上所作努力的一种简易方法,就是根据民主的原则去判断它们……(a)每个人都有价值,都重要……他有权利得到人的待遇。不管他的出身或被迫在期间生活的环境怎样,他在法律上具有平等的权利。(b)个人比一切事物都重要。政府和学校──由许多个人创立而为许多个人服务──是我们要生活的方式的体现……(c)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他不同于生活着的其他人……(d)每个人都是其独特的目的,这些目的指引着他,使他的能力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e)自由是民主国家的生活的必要条件,但它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可以自由地为所欲为。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他与别人为邻,他就没有这种为所欲为的权利,因为别人也有必须受到尊重的权利……如果我们要强调学习者本身,则不可能有比民主的理想更好的参照点了。它具有得到大家一致赞同的优点”(转引自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德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539页)。

教育,包括者训练,这却不是训练。在这里训练既包括心智技能、动作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日常行为习惯的训练;教育区别于训练在于教育必定包含精神的因素,有着人格的陶融和心灵的憧憬,最高明的单纯的技能训练也只能将人制造成最有效率的工具。20世纪初德国以施普兰格为代表文化教育学派对“教育”的定义强调的就是教育的精神性的一面:“所谓教育,是将一人的爱移渡于他人的心中的意志,而这意志则在使人之价值受纳性与价值创造性的全体从其内部而发展之”。“教育是使包含在‘文化材’中的普遍妥当的文化价值在受教育者人格中实现的活动。”(蒋径三:《文化教育学》,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97、141页。)

尽管一个学生可以拒绝某些传授的东西,所传授的大量内容还是被学生不假批判地接受了。虽然为了把这种传授的过程视为教育,它必须满足“最低限度的知情和自愿的要求”,但学生也不能充分估价自己正在学习的东西。

“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生长”。(《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P131。)在杜威看来,道德教育根本上是促使学生通过理智的思考,选择对现在是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灌输一系列道德准则。巴西学者弗莱雷对此有深刻认识。他认为传统教育类似于“银行储蓄”,也就是说,教育成了一种储蓄行动,而不是一种创造活动——学生是储蓄所,教师则是储蓄者。教师在学生那里储蓄越多,就越是个好教师。可见,学校里进行的灌输要远远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

“教育就是对自己的和他人的生活的意义执著地、不懈地追求……教师通过讲述、读写以及倾听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的故事来跨越文化障碍,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他人的正直、诚实,加深对自己以及他人的生活经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带领着大家一起超越自我。”( [美]Linda Torp,Sara Sage 著:《基于问题的学习——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刘孝群、李小平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年9月第一版,第17页)这是威尔瑞(Witherell)和诺丁斯(Noddings)(1991)对教育的理解。

由于教育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传达情感,知觉,技能,观念以及处理各种抽象关系的办法,所以,有效的教育取决于有效的交往,即使在建立了和谐的关系之后,也是如此。

有效的交往包括真诚、非权势、积极相待和交往的技能:真诚就其最基本的意义来说,指开诚布公,行事不伪饰,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作掩护。有的教师时常以个人的职业地位或权威掩饰自己的弱点,这样做无疑会脱离学生。

非权势的教师是相对于权势的教师而言,意指这种不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出于帮助人的热情和向往成效,直至今日,教师仍抵制不住权势的引诱,试图在最大的程度上影响和指导学生的生活。当然,这种态度对有些学生能奏效,但对另一些学生则不能奏效,这取决于学生的个性。积极相待基于这样一种设想,如果帮助者对要帮助的人持积极、认可态度,那么发展和变化最有可能发生。

教育基本上是一种言语过程,其中要用词来传递各种抽象的情感,见解与观念,因此教师应精通他所使用的语言,以便能够在各种情境下,就不同的课题同学生交往,并使之为与清楚明确的说话方式等等,而且还意味着要用学生最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达思想和意义的能力。(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380页)

布鲁纳在《论认知》(On Knowing,1962年)中强调过:“所谓教育,终究是要发展心智能力与感受性。……教育必须使智能发挥作用,借助个人超越自身的社会世界的文化方式,去开辟哪怕是些微的新局面,创造出自身的文化来”。“学校,是进入心智的门户。确实,学校是生活本身,不单是生活的准备。但是,学校终究是特殊的生活形式。人的富于可塑性的时期,是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类的发展特征,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这所在。最有效地利用这个时期并周密地计划的生活的形式,便是学校。……学校这个地方,首先是旨在使人类运用智慧,发现新的因素,和着未曾想象过的新型经验世界——同此前的世界非连续的经验世界——飞跃的特殊社会”。因此,布鲁纳说:“我们也许可以认为,教育的最一般的目标就是追求卓越性(excellence)。这个词,不仅意味着教育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也意味着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这样,“如果促使了所有的学生能充分利用他们的智力,就将使我们这个处于技术和社会异常复杂的时代的民主国家,有更好的生存机会”。(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年第一版,第111页)教育作为传承文明和接续历史的活动,它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
13#
发表于 2011-7-17 23: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淀区中小学获奖征文:我喜欢的班主任

北医附中初一(1)班  梅傲先


  在北医附中初一年级的学习生活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我的班主任——梁恕俭老师。
  梁老师是典型的山东男子汉,大高个儿,让我感到既亲切又威严。作为班主任,梁老师把很多精力用在培养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上。初一的我们,身体发育变化快、对外界新事物充满了探求欲望,又易冲动和逆反。当有的同学做了错事如上课迟到、课上讲话、与他人冲突等的时候,梁老师在严肃地批评这些错误现象的同时,又苦口婆心地教育这些同学改正错误。梁老师要求我们关心集体,树立良好班风。无论是参加学校运动会,还是准备校庆活动,他总是尽心竭力,并要求大家一丝不苟地去做,为班级争光。梁老师很喜欢写博客,他把自己的教学体会、生活趣事、对学校和班级的一些事情的看法都通过博客生动幽默地表达出来,我和爸爸、妈妈经常上网看他的博客,很受启发。
  梁老师教我们语文,他的语文水平很高,上课也很生动。他的一课一诗,将课文的精髓用简单几句诗文表达出来,便于我们记忆理解。课堂上,他那风趣幽默、略带乡音的普通话对我们有极强的吸引力,更活跃了学习气氛;他那铿锵顿挫的语音感染了我们每一个同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梁老师为我们全班每个同学写的一诗一联和考试后的一句话点评。去年十月初,我们进入中学刚一月有余,梁老师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为班上每个同学写了一首诗。这些诗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每位同学的特征,反映了梁老师工作的认真细心和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今年六月,他又给每个同学写了一副对联,给我的对联是:“谨小慎微,半卷诗书磨岁月;沉默寡言,一树梅花傲风寒”。这副对联既指出了我学习中不敢主动发言、与同学交流不够、阅读量少的不足,也用我的名字鼓励我像梅花一样不畏风寒,克服困难,争取进步,迎来春天。这副对联将永远记在我的心中。此外,在每次月考和期中(末)考试后,梁老师总给我们写一句话评语,短短几个字,充满深情,给人信心,这也成为我每次考试后最急迫想看到的。我从小体弱多病,学习有时感觉比较吃力,梁老师鼓励我:“一切皆有可能”。的确,我和我们班同学都能从梁老师的评语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我现在觉得,只要我有信心,明确学习方向,刻苦努力,注意学习方法,一定能够赶上去!
  今年七月初,听说梁老师因工作调动,离开北医附中,我们很难过,依依不舍。梁老师不再担任我们的班主任了,我现在也即将进入初二年级了。但是,我永远不会忘记梁老师。借这篇短文来表达我对班主任梁恕俭老师的思念和感恩!

    出处链接:http://58.118.0.160/articles/lnzp.jsp?id=42303
14#
发表于 2011-9-4 16: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给孩子们的话/徐莉http://blog.cersp.com/30928/1320826.aspx

  晨:你是个很乖的男生,你的进步老师一直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有时你有些胆小,不敢大胆表达自己。我想可能是因为你不够自信吧,对吗?这一点你要向哥哥学习呀!要积极动脑,大胆发言,不怕出错,充满自信才好哦!试试看,你会发现自己其实很棒,学习很有趣!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加油!老师期待你的改变与进步!
  堂:你聪明机灵,发言踊跃,是个爱学习的good boy。认真的时候可以很出色,偶尔表现得不够认真踏实,对自己的要求不够严格。希望你能有始有终,再接再厉,自己进步的同时也帮助弟弟一起进步好吗?老师非常希望看到你们互帮互助,齐头并进!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啊!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莹:你是个乖巧可爱的女生,但你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注意力不够集中,不会抓紧时间,学习不够认真踏实,经常因为马虎而出错。你认真的时候可以很出色,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老师真希望你每天都能这样!我们一起努力加油好吗?相信你一定能做到!老师期待你的改变与进步!
  这是一位英语老师写给孩子们的话。给她所执教的两个班,近九十名学生,每一个。原本她是来我的办公室借用计算机打印评语的,突然说起自己写评语用去了两天多,后来又补充说昨晚写到凌晨四点。不正常,她花掉的时间太多了,这让我感到惊讶,便请她留下评语给我看看。也许是心有惴惴,听她说了好几遍:“你的期望不要太高!”当我开始浏览,她在一旁不停解释:“有许多重复的话……”她不知道,我在意的是没有人要求她做这件事而她做了。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她的用心,赶紧诚恳地回复:“比我预期的还要好!我想知道为什么你要花这么大的功夫做这件事。”她有些迟疑,欲言又止,消除顾虑之后,才慢慢打开话匣子:“这个学期新接手的两个班,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总是打不起劲的样子,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都很差,日常组织教学很吃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家长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关注度,就想到通过写评语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我相信学生和家长看到评语都会高兴的。”
  帮助她澄清:“这个‘为什么’中呈现的是你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你现在正试图通过写评语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和家长对英语学习的关注度不够的问题。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得到有效解决吗?评语本身并不能表明你成功了或者失败了,必须继续关注评语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实际效果究竟怎样?’得通过进一步观察获得,而不是评语发下去,问题就结束了。”她突然插言:“你在教我做课题吗?”我大笑:“不是!别害怕,我不要你交我论文或方案,只是希望你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这第二个问题就是你新的开始。”她也笑:“可我似乎明白了怎么做研究。”
  我补充说明:“夸赞你如此用心地给孩子们写评语,并不表示我期望下个学期期末的时候你仍然坚持这样做。我相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家长对英语学科的关注度有多种方法,写评语只是其中的一种,你应该在检验了评语的实际效果之后再决定下个学期是否继续使用这一方法。如果你找到更加省时有效的方法,那就更好了!”她连忙给我看随身的提兜,里面是满满的糖果:“我还为孩子们准备了许多糖果。”那一会儿,我们都感到欣喜。
  之前我还看到几位信息技术老师的“创意”:一张三四厘米见方的小纸片上绘有精美的图案,学生的成绩之后还附上一句鼓励的话。当我质疑,成绩是同一等级的孩子所得到的鼓励的话完全一样的时候,他们向我解释,因为每周每班只有一课时,每位教师所任教的班级又很多,所以,他们不可能记住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只好采用这种方式――很省时间,而且“孩子们看到这么漂亮的成绩单还是会很高兴的。”我也觉得,现有的格局中,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中午下班前,几位年轻的班主任请我检查评语。一位老师不安地告诉,为了能按时将评语交给我,她使用了网络上的评语软件。她说自己也觉得很不好,已经开始重新写了,只是还有一些没有完成。很喜欢她的坦率,安慰她说,学期结束前这一段的班主任工作特别琐碎繁重,工作第一年难免手忙脚乱,慢一点没有关系,用心做了就好。其实,我一向不反对教师使用网络上的评语软件,作为一种技术支持,如果能帮助教师省时高效地完成评语未尝不可。但是,若评语软件生成的评语出现千人一面、词不达意的问题,令家长质疑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教师之间生出嫌隙,就得不偿失了。“下次你可以直接告诉我需要迟交几天,只要不影响散学时发成绩单就行,不必专门为应付检查而另花时间气力。”
  读完评语,我建议老师们将评语复印三份,一份贴在学生的素质教育报告单上,一份贴在学生的学籍档案中,一份自己留存。我的解释是:“我也做过班主任,知道写评语是非常费心的事情,这些用心写下的评语既是送给孩子的礼物,也是自己的财富。保存好这些评语,你就可以将一个孩子一年、两年、三年的评语拿出来比对,可以将自己的评语与同伴的评语进行比对,还可以将自己几年之前的评语与现在的评语比对……你一定能发现许多有趣的变化,比如孩子的成长,自己话语方式的变化等等,琢磨一下这些变化,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就是向自己学习。”
  写给孩子们话只有几行,背后却有许多故事,你的故事是什么呢?我知道,为那短短的数行,多数老师都用心了,孩子们和家长们大多也是极其在意的。
15#
发表于 2011-10-5 04: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想说的故事——班主任妈妈[zt]





   S学生一家。在槐荫大道南边、冲沟西的一个贫民居住楼里租住。
   一次,生物课上,S学生举手向老师发问:“老师,是不是男的比女的死的早?”老师有点生气,说这个问题不是这节课讨论的问题。课后,教生物的老师向L老师反应了这个事。
    在老师的印象里,S学生平时还是比较懂事的,在课堂上提出这类的问题,必有原因。联想到S学生的校服款还未交,L老师决定到学生家里了解情况。
    第二天下午放学后,L老师跟S学生一起到S家。
    家,是一间十几平方的小屋。潮湿、黑暗,兼做厨房。他们一家三口就挤在这“屁都打不开”的屋里。
    学生母亲卧病在床,父亲苍老、没有多少生气与活力。见到老师,拘谨、没有“是哈”。
    通过交谈,老师了解到:学生父亲,本河南人,不倒半岁,河南水荒,母丧;随父、兄流浪湖北。两岁,与父兄离散,被武汉一老人领养。好心的老人后来也去世。于是,6岁时又流浪至黄陂李集,被S姓老人收养,从老人姓,并从老人那里学得一点民间医术,以此谋生,最多时每月能挣到3、400元钱,其余就靠别人周济。其母:长期患病,基本丧失劳动力。而S学生,被两次让人收养的父亲收养。前几年,S学生一家三口流落到孝感……
    第三天一大早上班,老师就拿着从学生家得到的贫困证明(学生户口所在地村、镇开出),楼上楼下找领导签字,从后勤处领来“减免款”交给学生,并再三嘱咐学生把钱保管好、回家后交给父母。
    稍后,老师又到政教处,说明学生的家庭状况,要求政教处跟供应商做工作,免除学生应交的校服款。
    然后,老师买了几件外套,送给了学生。


    L学生,干瘦、每天在校都不过早(没有交早餐费)。当别的同学吃早餐时,她总把头低着。
    别人以为她在家吃过早餐。一天,老师无意问学生,在家吃了早餐?谁知,孩子的眼圈红了。
    学生的异样表现,引起了老师的警觉。老师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询问她家的情况。学生嘤嘤的抽泣、哭得很伤心。老师就说:如果你想哭,就趴在我的肩头哭哭吧。学生趴老师的怀里哭了好一会,情绪才稳定下来,从她的叙述中老师了解到她家的一些情况。
    学生的父母,一年上头,就是过年时才回来跟孩子们住一段时间,其余时间都在外打工。由于没有多少文化、基本做苦力、赚不了多少钱。
    学生姊妹二人读书,读七年级的姐姐只十一二岁,还要照顾读小学的妹妹。家里穷,连学费都难以交清。所以,就没有交早餐费。
    每天,姐姐都不吃早餐。中午、下午放学后,姐姐就做饭洗衣服。说做饭,其实就是下面条——经常是下“光”面条——供姐妹两人吃。邻居的老奶奶们看不过去,就叫姐妹俩只要想要、就扯她们在地里种的白菜。这样,姐妹俩才能吃点青菜。
    学生还对老师说:我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妈妈,真希望妈妈和我们在一起。
    老师告诉学生:那你叫把老师当成妈妈,有困难就跟老师讲、老师给你想办法。今后,早餐一定要吃、就跟同学们一起吃。
    在课堂上,老师告诉同学们,L同学的早餐费已经交给老师了,以后她跟大家一样吃早餐。


     附说明:
   1、真人真事,亲见亲闻。老师,女性,参加工作21年、普通教师、并不是学校的“优秀教师”。
   2、今天是第二十七个教师节,以此表达对千千万万(类似文中教师的)普通教师的敬意。
   3、本人才疏学浅、不能写出“风采”。只照实记录,以回应某些对教师队伍认识“偏颇”的人士。
16#
发表于 2011-10-5 06: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则感人的教育故事
    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
    25年后,另一位教授发现了这份研究,他叫学生做后续调杳,看昔日这些男孩子今天是何状况。结果根据调查,除了20名男孩搬离或过世,剩下的18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
    这位教授在惊讶之余,决定深入调查此事。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了老师。”
    这位老师目前仍健在,虽然年迈,但还是耳聪目明。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
    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中国教育评论网http://zgjypl.5d6d.com/
17#
发表于 2011-10-15 20: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18#
发表于 2011-11-1 15: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0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
发表于 2011-11-17 15: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
发表于 2011-11-22 13: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7 02:53 , Processed in 0.1024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