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头看看80后写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7 05:1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回头看看80后写手?
中国青年网
  通讯员:张勇
  近段时间,中国作协“招安”80写手的消息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80后”作家加入中国作协一事终于有了眉目,几位提交申请的年轻作家已经顺利通过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审查。80后的写手是伴随正商业炒作成长起来的的一代“文字玩家”,他们被商业炒红,其写作的目的绝大部分也是为了商业利益,一直以来饱受文化界的争议,如今审查通过,读者、网友更是一片热议。他们能不能称之为作家,他们的的东西可不可以称之为文艺作品或者是文学作品。艺术的根本是服务我们的人民,作家的职责是为人民的精神文明服务,而文学作品应该是生活的反映和结晶,同时也是服务生活、给人启示的精神食粮。那么这些80后写手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作为伴随着这些少年写手成长甚至阅读过这些少年写手文字的一代,我们无法忘记当年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火热,随着这些人的一炮走红,在高考沉重的压力下让我们看到了一条捷径,一个突围的最好的缺口,它相当于新一代文人的成长号角,也相当于一代人苦苦追求的梦想。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80后”成为“80后文化”的代言人,他们通过媒体大肆宣传和具有时代气息紧紧抓住了青少年朋友的眼球,他们的作品占据了青春文学市场,牢牢把握了属于自己的文坛话语权。他们在一段时间内曾经成为众多青少年的偶像,在他们的背后,不仅有一群看似疯狂的“粉丝族”,更是一群具有相当消费实力的读者,他们不仅在人气上,更是在物质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无论是韩寒的《三重门》,还是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在吸引众多“粉丝”赢得超高人气之外,更让人关注的是他们的收入,他们的作品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确实让很多人炎热,由此推动了广大青少年对写作的狂热,但这样的完全是为了追求“眼球经济”作品把中国的文坛搞得是乌烟瘴气,这些“意识流”的东西实在没有什么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可言,无非是写写失恋和早恋,满足朦胧少年对青春期的好奇和追逐,甚至是模仿。
  80后的写手都写了些什么?现在回首想想他们的作品压根就不能称之为文学作品,它仅仅是一种快餐读物,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和淘洗的,它甚至连启蒙读物都不算,因为它完全是为了激起我们情感冲动的东西,或许一时的性起可以让我们去模仿或者为它们拍案、为主人公的命运流泪,但当我们稍微长大后,稍微接触社会后,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些东西就是煽情的东西,太幼稚了,有的时候我们都会为自己当时的表现感到好笑。如果说成人小说是满足成人对性的好奇的话,那么这些写手的东西就可以说是为了满足青少年对情窦的好奇,而我们知道,《花花公子》不可能为这些阅读者带来什么生活的其实,也不可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触动,要说有的话也就是看的时候有些猥琐的联想罢了。同样的道理,这些写手尤其是为了商业利益的写手创作的东西对青少年来说是不利的,他们满足的是对这些清涩的情窦少年对情感的冲动,既不能引导他们走出青春期的烦恼更不可能成为他们的励志书。如果成年人把成人小说当成自己的励志书,那么他必定是个色情狂或者变态狂,而免疫力极低的青少年读了这些所谓的“劲爆”的、“流行”的、“抢目”的少年写手和商业炒作制作出来的东西大概不会有什么教育意义吧。
  文学界应该百家争鸣,但那仅仅是说有价值和社会功用的文学!只有这样的作家和作品才能流芳百世,源远流长。(赣南师范学院 张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1 12:59 , Processed in 0.11075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