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云流水话讲评——语文讲评课的有效备课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11 11:0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行云流水话讲评——语文讲评课的有效备课初探
高三复习是学生备战高考至关重要的一关,是学生十几年寒窗苦读见成效的关键。复习的有效与否,关键在于复习课备课的有效与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属于复习课的“预”,复习的“立”与“废”在此一“预”。如何让复习课上的有效,如何让学生在复习中快速提高……现仅就复习课中的讲评课备课道出自己的管窥之见。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语文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到位的试卷讲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使学生能够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弥补缺陷,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试水——备课的前奏【备学情】
学生完成一份语文试卷经历了从识记理解到鉴赏评价、表达的复杂的思维过程,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劳动成效,因此老师及时认真的批改就尤为重要。批改是备课前的试水,批改过程中能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学生答案与规范答案之间的差距等等。分析其中的原因,依据学情来确定讲评的重点与难点。针对学生反复出现的答题误区,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的症结,从而探寻更有效的讲评方法。
阅卷是个工作量很大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备课教师的认真试水,没有备课教师的详细总结,没有备课教师的谨慎分析,讲评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入水——备课的行走【备学生】
高三的学生不是完全住着双拐的孩子,他们已经有了独立行走的能力。备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现有的行走能力,既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信任,更是对解放教师于枯燥讲解的有效手段。
每次考试我总是尽量在讲评课前批完试卷,然后分发试卷和答案。让学生趁热打铁,自己入水一探究竟。
学生可以先对照答案自己解决试题中的部分问题。比如字音、字形、成语、名句名篇的背诵等,学生在看了答案或者是通过自行查阅资料就可以解决的,老师就不必花时间去讲,尽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另外有些题,学生自己的答案虽然不完善,但在认真查看参考答案后能够“顿悟”的,老师也不要在这里花费时间,要相信高三的学生是完全具备这个自学能力的。当然,老师如果不放心,感觉心里没底,可以对学生自行解决的问题进行抽查,一方面督促了学生,一方面也让自己放心。不过问题一定要精,一个或者两个即可,否则就会影响后面的教学进度。
了解自己的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行走,教师在备课时要清楚哪些是可放的,哪些是不能放的。
三、潜水——备课的合奏【备重点】
如果说前面两个环节算是“纸上谈兵”的单兵式的演练的话,那么这一环节就该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合奏”了。讲评课的成功与否,在此一“奏”。
备课中,教师要通过横向的、纵向的比较,罗列、分析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通病”,甚或是“疑难杂症”,在潜水的过程中,一网攻破。
在前边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参看了答案依然找不到解题方法的问题,在讲评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题型,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比如文言文阅读中的实词和虚词题,曾经是不少学生语文复习的死角,更有甚者是每做必错,学生再遇到类似的题放弃的心都有了。备课中教师适当拓展这类实词或者是虚词的含义,并出示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实现知识从课内到课外的积累。时间长了,积累多了,语感强了,这方面的错误就可以避免了。
四、出水——备课的升华【备技巧】
备课教师也罢,学生也罢,下水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出水的成果是技能的获得。讲评课的有效与否,衡量的标准在学生出水的那一刹展现的风华多少。
高三的复习,主要是让学生对知识形成体系,见微知著。比如对阅读题中写作手法题的回答上,除了立足本题把问题讲透外,还引导学生回忆其他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老师在备课中经常这样以点带面的准备,就会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记忆深刻。
复习的目的还是为了最后的那一“搏”。高考题变化万千,似乎让人应接不暇,但沉下心来静思,可循的规律还是很多的。凭高三学生的能力,他们要独立地成功地完成出水的动作还有一定难度。此时教师的适时的指引,恰当的点拨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备课中不能就题论题,而是要通过引导审题、讲解,帮助学生找到规律,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规律就会举一反三,解题就会更快更准。比如诗歌题中的“炼字”题,可以有多种问法:(1)本诗的诗眼是那个字?(2)诗中哪些字眼表现了诗的某一特点?(3)本诗中的某个字用的好不好,换成另一个字是不是更好?等等。但在回答时,答题的要点都可以归纳为:(1)阐释关键字在诗句中的含义(2)分析其所用手法及表现景物或人物形象的特征(3)了解它在表现思想感情、整体意境或在表达技巧上的作用。
另外,复习中,学生的审题、答题习惯也不容忽视。教师在备课时也应把学生因疏忽大意而丢失领土的情况汇总、分类,于课堂上“呈现”。教师此时可发挥幽默的特长,让学生在笑对自己的疏忽中避免失误。要让学生懂得“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规范答题、完整表达的良好习惯。比如有的学生做选择题,经常看不完选项(4个选项只看两个)就动笔,这是考试的大忌。还有的同学尤其是在作文审题上,不能抓住关键的字词去做文章,比如“只做命运的朋友”这个题目,有的同学把“只”给漏掉了,比如:“细微深处”这个题目,有的同学就没有理解“深处”的含义,把文章写成“细节决定成败”了。想让学生养成好的解题习惯也是不容易的,随时提醒学生摆正心态,试卷的字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读,去想,想好了才能动笔。
总之,讲评课的备课从前期到后期,既有学生的动手自行解决,也有教师的启发引导;既有不讲或者略讲的题,也有重点讲评的题。这样的讲评就更有层次感、针对性、趣味性。教师备课精当、适时、有效,就能实现讲评课的“行云流水”,更能让学生实现“最有效的学习是从自己的失误中学习”。达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
吹尽黄沙始得金  —— 高中语文有效备课模式初探
作者:刘艳潇    文章来源:威海二中    点击数:138    更新时间:2009-8-24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没有有效备课就没有有效教学。结合我市高中语文有效教学课题研究提出的“定向自学——合作探究——写作达标”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及上海市著名的于漪老师 “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经验总结,同时根据我平时在语文备课中的实践体会,透过课改路上的漫漫黄沙逐步总结出“定向自备——博采创新——合作探究——反思提升”的有效备课模式。
一 、纲举目张
躬行自知
新课改和有效教学都重视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原则,坚持“以生为本”,为此在有效教学模式中设置“定向自学”这一首要环节,通过“示标定向、自学感知”为“合作探究——写作达标”打下基础。我认为语文学科要想有效备课,“定向自备”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定向”来深入理解、准确把握《考纲》《新课标》的要求,明确自己备课的目标。恰如我们平时所言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此也可以说“目标”是整个备课过程中的眼睛,只有做到“目”明,备课才会有“神”。那么怎样让自己的备课明目传神呢?下面结合写作中的课例来简要分析。
在高三记叙文写作这一专题复习中,《考纲》要求能写文学类文章,并在写作的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做了如下要求:要符合文体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句通顺,结构完整,形象丰满,文句有表现力等等。《新课标》在表达部分也有相应的要求。面对这么多的写作要求,自己应该以什么做为备课目标呢?如果仅仅定标为“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就显得很笼统,也不切实际,因为只凭一二节课是不可能达到这么多要求的,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备课也必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这时就需要“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结合学生记叙文写作中多出现的流水帐、缺少亮点现象,以“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为目标进行备课,效果会有不少改观。当然,描写包括好多种(肖像、动作、语言、环境等),为了使目标更加有效,我们还可再次细化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心理描写能力”为备课目标,这样靶心的范围越来越小,目标才会越来越明,备课才可能有神有效。当然,语文学科的特点使备课的目标有时不可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具体到某一公式、规律的掌握与运用,但没有有效的目标就不会有有效的备课,较具体明确的有效目标无疑是有效备课的指挥棒,所有备课的有效环节都要围绕它来展开。
当然有效目标的确定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因此备课中教师对文本、习题的“自备”便必不可少。于漪老师在她的第一次备课中“摆进自我”,主张不看任何参考书与文献,全按个人见解准备方案。我觉得这一环不论是高一、高二教师,还是高三教师;也不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是不可错过的体验机会。古人有言“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一篇文本,正是通过下水自备,青年教师才会发现自己的疑惑,提出独到的见解,老教师才有可能在常教常新中发现自己的又一个哈姆雷特。同时通过教师的自学备课,才能发现更多类似于学生遇到的问题,从而切近学情,为有针对性的备课打下基础。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人的惰性或是教学繁忙的原因,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体察学情的宝贵机会,仅仅抄上现成的习题答案去照本宣科,这样的备课如同学生不预习就去听课,大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这样的课堂也必是脱离学情的低效课堂。
二 、博采名家
吐故纳新
于漪老师的二次备课是“广泛涉猎”,分类处理各种文献的不同见解后修改方案。在定向自备的基础上,我们教师再参照名家教案或参考书,采用“拿来主义”,吐故纳新,借鉴别人的智慧补充自己的教学设计,或者对参考资料中不足之处加以调整,最终以易于接受的最优化方式传授给学生。比如高三复习中,我们经常遇到答案牵强深奥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定向自备的基础上对答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使其更合理科学,更易于接受。
采尽百花便可酿成新蜜。去年暑假在参加我市高中语文教学能手的说课比赛时,对于名篇《荷塘月色》说课设计,我在参照一些名家的教案备课后,又根据新课改中“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结合高考作文从基础等级和能力等级评分的标准,在学生的赏读中进行了分层评价的备课设计即:
基础等级
能抓住一处分析出景物特点,传达出作者情感,语句通顺。
发展等级
能从两个角度赏析景物特点,挖掘作者的情感,写出个人感受,语句流畅。
优秀等级
能从多个角度赏析景物特点, 整体深入把握作者情感,个人感受独特,语句优美。
这一兼收并蓄后的创新备课关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得到说课评委的一致好评。
三、合作释疑
探究多赢
不过在广泛涉猎后我们好多时候仍有解决不了的疑惑,尤其对于高三教师来说,我们经常遇到原创题,根本找不到相关的文本解读或试题详解,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实用类文本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小组备课和大组研讨中充分进行合作探究,在互动的合作探究中提高备课的效率,达到多赢。

多年来我们组一直坚持集体备课,从主备人的精心设计到众位老师的增删补调,从小组质疑研讨到大组合作探究,我们一路合作,一路丰盈!

例如今年实用类文本训练中就有三篇新闻都考查到开头部分的作用,这三篇文章分别是:《决战广州八昼夜——记抗震救灾中的铁路公安特警英雄群体》、《体操王子飞天点圣火——记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感恩老兵》。其中命题都属于原创型且比较新颖,开头部分作用的共性考查成了老师们争论的焦点,是新闻背景,是新闻导语,还是场面描写?在不同观点的论辩中,大家对文本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对新闻知识的把握越来越准确,最终借助《新闻采写与编辑》选修教材以及我们掌握的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研讨出更合理科学的参考答案。合作中释疑,探究中多赢,何乐而不为?
四、
反思调整
积淀提升

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一段话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于漪老师在她的第三次备课中也强调“边教边改”,在上课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可见,课后反思如同语文有效教学模式中的“写作达标”一样,是教师思维梳理、提升的一个过程。在教学中,我一直坚持课后反思,并不断地提醒老师们写好教学后记,以便在反思中调整,在积淀中提升。如讲评《赤贫魅力测试》这篇小说,去年高三也曾训练过,因而我对文本比较熟悉,今年在27班讲评时,我依然从19题学生概括情节入手,最后总结主题,但在学生总结主题时出现了跟去年学生一样的问题——只赞扬“陌生人”对我的同情、理解,而忽略了作者对美国本土人冷酷、无情的批判。下课后我就想:为什么两年的学生都出现了同样的疏漏?能不能换种讲法避免这一问题?经过一个大课间的思考,我决定26班讲评由21题的主题句入手,先抓陌生人及其共性,再找与陌生人相对的“熟人”——邻居,由文中女邻居叫自己的孩子“汤姆”,可知熟人是美国本土人,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感受到美国本土人对赤贫的我的冷漠,也就能很全面地概括出作者“赞扬陌生人对我的同情理解,批判美国本土人冷酷无情”这一主题。可见备课中的不断反思会提升我们的经验,促使我们成长。

“定向自备——博采创新——合作探究——反思提升” 模式仅是我结合几年来的备课体会对高中语文有效备课的初步探讨,教研无止境,在深化课改、坚持有效教学的路上还会有漫漫风沙掠过,但有了拂去
黄沙淘得散金的收获喜悦,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路播种,定会一路开花!
正是橙黄橘绿时——有效备课应该渗透的四个观念
作者:周丽珍    文章来源:威海二中    点击数:163    更新时间:2009-8-24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并非天马行空式的随意性发挥,也不是呆板的邯郸学步式的讲授,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地讲解。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课堂教学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做好教学目标的“预设”,确立好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三维目标”应该达到怎样的“度”,我认为备课时应该渗透这样的观念:
预设目标要以教材的价值取向为标杆
教材是众多学者、专家心血的结晶,是经过精挑细选、反复洗练的,教师备课时必须重视教材,要深入研读,全面准确地理解教材,理清教材的三维目标,真正弄清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并以其为标杆预设学习目标,绝不能背离甚至扭曲教材的基本价值观。如备《孔雀东南飞》时,应考虑到由于生活阅历、知识背景不同、个人的爱情价值观不同等因素,可能会导致有些学生会有这样的认识:兰芝是一个“不识利弊”的人。这时候教师要尊重文本的价值观——对兰芝的自尊、不慕虚荣和对爱情坚贞不屈、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的赞扬,而不是迎合学生,一味地肯定。教师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你同意他的看法吗?通过争论辩错的方式引领学生回归正确的轨道。
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并不是不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解读,对于有些文章,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可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历史局限性,如果学生的解读赋予了它新的意义,丰富了文本的内涵,只要不与文本的既定价值观背道而驰,这种解读就可以被肯定,而且针对这样的文本,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历史和现代两个角度来辩证的解读,形成以教材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多元解读。
重视学情,备在学生“欲知”处
教是为学服务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规律进行预设,想学生所想,从而使预设具有针对性。只有我们的目标定在学生的“欲知”处,在学生的疑惑处做好问题的预设准备,才能高效的引领学生思考。如备课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时,我预计学生对贝尔曼、琼珊、苏艾的人物性格把握应该难度不大,而对于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学生会存在疑问,于是在课堂设计时预设了这样一个问题:主人公到底是谁?是琼珊还是贝尔曼?主题究竟是什么?因为问题设在学生的疑惑处,所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重视学情,并不是一味的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如备《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即使知道大多数学生想听一听《红楼梦》里的故事,我们也不能一味的来满足这种“欲知”要求,而应在介绍与课堂内容有关的情节后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原著。
所以这里所说的重视学情是建立在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的学情预知。对文本解读时学生存在的已知处与未知处,思而可得处与思而未得处以及思考的深度、广度等方面是教师备好学情的关键点,这决定着教师整体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具体环节的安排。比如如何做到已知处与未知处的新旧知识的补充、衔接、迁移,如何在思而未得处做好讲解,如何在思考的纵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延伸等,所以,重视学情、备好学情是有效备课的基本要求。
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目标来追求
教学目标的预设仅仅是教师预期的愿景,备好了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不等于就完全备好了一节课。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成才是落脚点,所以在预设教学目标时要“把‘生成’当成一种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余文森教授语)来追求。当这样的常态追求内化成课堂教学备课的一种行为习惯,它就会演绎出精彩的课堂。反之,就会在“生成”到来之时因视而不见而留下遗憾。记得一位老师在讲解鲁迅的《药》一课时,明暗两条线索、文章中心等很快按预设完成。但学生讨论互动时生成一个问题:文章中写在处决夏瑜时狗一只也没有叫,为什么狗一只没有叫?有的学生说是实写狗确实没有叫,有的学生说白色恐怖狗吓得不敢叫。也许当时觉得这个与教学目标没有必然联系,这位教师没有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实只要他引导学生再阅读文本思考“老栓正在专心走路”这几个字的含义,就会让学生明白:狗不是没有叫,而是华老栓没有听见,因为他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投入在人血馒头上。这样的一笔描写更加突出了华老栓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从而揭示主题。
这位教师错过了一个精彩的生成,也许并不是智慧不够,而是在他的观念里没有把“生成”当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目标来追求,却把“预设”看得太严格,太死板,过于追求预设目标的完美执行,根本不允许“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可见,对课堂上的“意料之外”,我们要正面迎接,促成精彩的生成,而不是茫然的躲避和不负责任的斥责学生异想天开。
定位目标要烙上“我”之痕
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有些教师会不假思索的照搬参考书,没有思考目标是否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这种“拿来主义”的做法虽然便捷但不利于形成自己的思想风格。因此教师要结合自身的个性特长、社会阅历、情感态度等创造性地“解剖”教材,确立最终的“三维目标”,使教材解读烙上“我”之痕迹。如在备课《沁园春.长沙》时,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我把原来的“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意境”修改为“反复诵读,抓住关键字品味诗歌的意境,充分想象,用优美的文字展示诗歌的意境”;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把原来的“了解伟人的壮志豪情”深化为“教育学生把个人志向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理想”。经过这样的改动,使《沁园春.长沙》的三维目标更加明晰化,具体化,从而使课堂成为“我”的课堂,具有更强的个性特点和操作性。
记得苏轼写过这样的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随着新课改逐步推进深化,我相信有效教学、有效备课必将成为最灿烂的风景,我也将在这个“橙黄橘绿”的时节收获更多更多的思考与智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1 09:20 , Processed in 0.13306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