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缪哲:与H先生论语文课本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9 11:4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缪哲:与H先生论语文课本书
作者:缪哲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H兄:
  承问小女的语文课本是不是改了,我一时答不出来。她放学回家,我除了“让谁打了”或“打了谁”之外,其他概不闻问。前天问她你的问题,答曰“《出师表》是有的”,至于阿贵的正传,则曰没有,或高中课本里有也说不定。金大侠庸先生的文字,她说没见过,也不知金大侠为谁某。昨晚D兄招饮,又拿你的问题问他。D兄精于时事,故回答得颇详。他说黜鲁迅而登金庸,原是北京一班浮浪子的所为,惟彼处教育界的要津,近由与之同声气者所据,于是撤了《阿Q正传》,换上《雪山飞狐》的某节。至于从课本中,剔除诸葛的《出师表》,他说是陕西某教授下的虎狼方,教育部敢不敢照方子抓药吃,亦未可知。我问他对这事的意见,他只说“管他妈的”,然后就大谈他养的老鼠不吃粮,专吃蛆,——依旧是你熟悉的那副一说正事就溜腔的怪习惯。
  吾兄去国日久,对国内的人心已隔膜,其实这种事,是顶自然、顶合理的。田舍翁多收几斗红高粱,犹有易妻之想,这些年国人富了,自该有个变化。盖卧薪尝胆时,人得警醒以自策。自掩其长,不讳其短,此《阿Q正传》所以为昨日之用也。现在富了,列国间俨然称“强”了,我们沾沾自喜犹不暇,岂容阿Q败人的兴乎?此金大侠所以为今日之用也。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北京的改课本,亦“圣之时者”之所为,又曷足怪?
  况且这课本的革命之“首义”于北京,就更不足怪了。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咱们上学时,我与TRA等骑车出游,回途是由张家口进入北京的。行至两地的路界时,忽见所来的道路,在路界处齐刷刷断了。路界之北京一侧的,是——用当时A兄的话说——“德国级”的公路,而“却顾所来径”,则是“车轮为之摧”的“羊肠阪”。一块路界,就把一个国家,断作了俩社会,俩时代。90年办亚运会时,De携夫人来华,目见北京的场面,她连问:“中国怎么是第三世界?”她是纽约人,见识未免短,不明白这里并不就是中国。1990年至今,又近20年了,全国的变化固大,北京的则尤大,彼此的悬隔,不问可知也。物质的隔绝,自造成精神、感受的隔绝。一个生活环境近于纽约的人,即使是中国人,其在精神与感受上,也是纽约人的同胞,他的需求与愿望,与其血缘的、或政治上的同胞,则少有共通处。所以,除非你夺他的车子,封他的宅子,逐之于“有北”——也用不着太北,比如离北京150公里外的张家口就行——,他断不会明白今天我们所需的,何以仍是未庄的阿贵,而非雪山的飞狐。
  说起金大侠,我是没有恶感的,不但没有,简直还喜欢。吾兄谅必记得,当80年代初时,金庸的著作还仅有港版,我与D兄等,就一日两回出入于海淀镇上那个租书的小铺了。因租费奇昂,弟卖裤粜袄之不足,又将《水经注》杨守敬校本的初版(那可是祖传的),卖给了一师弟。至于每餐三片槽子糕,三餐一瓶“北冰洋”,缩食以筹租书的费用,亦为吾兄所亲见。弟半生碌碌,行事一无可观,惟在中文系“开读金著之风气”这一点上,除了D兄外,弟不作第二人想。但即使当年,弟也是以游戏的态度读之的,以为“贤于博弈”而已,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比吃喝嫖赌强”。直到今天,我得闲了也还要翻一翻金庸,但与读“福尔摩斯”“尼罗河惨案”等,态度也依然没有两样。盖凡事有体,亦有用。金大侠的书,好到了天也就是游戏文,上不了高头讲章的台面。彼游戏以写之,我游戏以待之,这才是自尊、体面的做法。待之过其所当待,以为柯南道尔可方驾莎士比亚,金庸“雁行”于鲁迅,那就忘了“必也正名”的古训了。金大侠嘴上不灭你,但私底下,吾必见其掩口胡卢,有“对傻子不可说戏话”之叹的。《堂吉诃德》里的公爵,因从未见过桑丘这样的活宝,就假封他为海岛的总督以取乐。我们似连桑丘还不如:金大侠是无心促狭的,但我们非要当桑丘,金大侠不愿捅破这局,就半推半就做了公爵。
  但这些个事情,也不是一个“傻”字能了之的。十几年来,什么“后现代”啦,“解构主义”啦,不停聒噪于我们耳边。按这派的理论,俗与严肃的文学,部落图腾与罗丹的雕塑,街头补胎的招牌与王羲之的书法,价值是同等的。乃至“汽油变水”之类的法术与科学的界限,有人也想抹了。登金庸而黜鲁迅,不过这理论的得逞而已。这是文明的反动,对文明信仰的破产。
  除了拔鲁迅登金庸外,刀兄又告诉我《孔雀东南飞》也被拔了,取代之的,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拔“孔雀”不知什么居心,登崇海子,弟则以为不过“夹私货”而已。读大学时,弟与海子有过数面之缘,也交换过诗作,但相知总不如X兄为深。较之我们其他写诗的人,海子的诗更多感性,没有学究气和智性的枯燥,这也是我当时叹为不及的。但总的看来,那时我们都是少年,都还在学诗的阶段,作品亦为习作的性质。《面朝大海》也如此,比如它的后半截,就大有“力竭”之嫌。成熟的诗是不可以如此的。今天我们谈起海子,都难免自恋的气味。盖我们这代人的青春,是与他的一同留给那个时代的;我们有过共同的激动、共同的苦恼和类似的理想。所以爱海子,爱其诗里的感情,就是爱我们自己。他的自杀,也仿佛是为我们殉道,那代人的青春,则因他的自杀而“成圣”了。但课本是给下一代编的;它需要的是判断力,不是滥情的自恋。
  其实这样的话,我本不想说、也不必说的。所以“不想”者,我也不想说。至于“不必”,则是受了小女的教育。她问我怎么问这种无聊的问题,我告以原委。她“嗨”了一声道:“谁在乎这个!进语文课本的东西,香的也臭了;来了《哈里·波特》,我照样不想读。”所以你瞧,他们爱怎么编就怎么编吧,我们有闲工夫,倒不如听D兄讲老鼠吃蛆的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7 13:08 , Processed in 0.07759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