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信心从哪里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1 18:0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信心从哪里来?
    教育,承载着每一个孩子的纯真梦想、编织着每一个家庭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因此,人们对教育的期盼和诉求要迫切得多,对教育的质疑和批评也尖锐得多。为什么“减负”减得学生书包越来越重?为什么同在蓝天下受教育条件却截然不同?这样的社会现实让人感到不公,感到不满。这样的问题多年得不到解决,人们便由不满而失
    望,渐成一种社会情绪。朱永新教授不久前曾在一个教育论坛上呼吁,摆脱教育的现实危机,最迫切的是要解决“全民集体失望”现象,重拾教育信心!
    连日来,正在进行中的教育规划纲要第二轮征求意见工作,展现的正是一幅这样的图景——公众参与之广泛,讨论之热烈,建议之中肯,像和煦的东风,正在唤起全民的教育信心。
    教育信心从哪里来?首先有赖于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发展教育事业的坚强决心。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要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这一转变,根本在教育。制定面向2020年的教育规划纲要,正是主动适应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范例。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一工作高度重视,对纲要的制定给予了高屋建瓴、细致入微的指导。一位网友说,只要中央有决心,百姓就有信心。
    重拾教育信心,还因为人们从征求意见中感受到了民主公开的诚意。一年多来,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在动员各方力量深入调研的同时,通过专设邮箱、门户网站、媒体参与等多种形式纳群言集众智,几十次修改文本,形成了今天的纲要征求意见稿。可以说,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群众参与度最高的事件。原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的感慨是由衷的:“在教育岗位干了一辈子,还没有看到过哪一个决策这样发动群众,这样举全国之力。”
    实现民主的前提,在于人民的诉求能够从江湖直抵庙堂,人民的意愿能与中央的决策合拍,而教育规划纲要两次公开征求意见,正是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一次生动实践,是中国民主政治进步的生动写照。一位网友说得好:两次公开征求意见,把民意纳入决策过程,让我对教育改革的前景充满信心。
    教育的信心被唤起,还在于人们从纲要文本上找到了那些教育难点热点问题的满意答案。人们欣喜地看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成为教育规划纲要大背景上的三基色;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成为未来十年教育的工作方针。许多专家表示,这个纲要让人看到了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清晰路标。
    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曾说,信心是抱着足可确信的希望和信赖,奔赴伟大荣誉之路的感情。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感情,为完善教育规划纲要而建言献策,并期待纲要在充分的民意表达和利益博弈之后,最终能担当起“国兴之大计,民福之远谋”的重任,能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蓝图。
来源:人民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4 20:55 , Processed in 0.11512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