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王功明 发布时间:2010-01-18 |
楹联开盛世 文墨展明时 ——汉川市创建“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回眸
荆楚大地,江汉平原,闪耀着一颗绚丽多彩的明星——汉川市。这座古老而年轻一的城市,是楚文化的发源地,蕴藏着丰厚的文学艺术瑰宝,楹联文化是最绚丽的奇葩之一。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楹联文化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如今,汉川境内楹联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仙女山对联文化景园,以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结合的文化场所,成为人们娱乐、休闲、健身乐园;“楹联一条街”打造了活商兴市的风景线;“楹联之厂”打开了企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大门;“楹联乡村”拉开了新农村建设的序幕;楹联机关、楹联学校、楹联家庭等等,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装点了文明、富裕、和谐新汉川的美貌容姿,写就了“中国楹联文化城市”的辉煌。
“楹联开盛世,文墨展明时”。这是客观事实,也凝聚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文化是城市的魂。历史文化资源既是一个城市发展之本,也是城市的个性和品位所在。汉川市党政一班人的认识也深刻独到,“文化品牌在推动经济、发展旅游、凝聚人心等方面可以形成强大的磁石效应。”拓展文化功能,用文化节包装城市,是市委市政府的战略决策,把文化兴市列入汉川未来发展战略,把楹联文化兴市为重要突破口。
文化兴市的战略决策,把一个民间的楹联活动,提升到文化品牌的定位上来。市委市政府把楹联文化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做到对楹联文化发展有计划有目标,对楹联文化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深入实际有经验有典型。为解决楹联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从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扶持。市诗词楹联学会无办公场所,市领导现场办公,在老干部局安排办公。无活动经费,编辑出版《中国对楹联集成湖北卷汉川分卷》无资金,市政府先后拨款8万元。市政府还拿出100万余元作为楹联文化工程创建专项基金。市委市政府还凭借新闻媒体宣传楹联历史、楹联精英。在主要风景区兴标志性楹联建筑,在公路干道上设楹联龙门架。开展群众性的文艺活动,也将楹联文化有机融入进去,营造全民懂联、爱联、说联、写联的良好氛围。
汉川市早在1987年8月18日就成立了诗词楹联学会,是全省成立学会最早的地方。历届名誉会长均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现任市长刘有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朱光洪、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敏就担任了本届学会的名誉会长。20年来,学会历经五届,形成了一个代表性广泛,年龄形成梯次结构,密切联系群众,有实力,有朝气,有战斗力,有凝聚力的集体。
诗词楹联学会的诞生及其活动的开展,吸引着诗词楹联爱好者。学会根据诗联文化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目标,决定各乡镇场建立诗词楹联分会组织。近几年来,已成立了仙女山、华严山乡、福星科技、田二河镇、里沄乡、马口镇、分水镇、西江乡、中洲农场、脉旺镇、马鞍马乡、杨林镇、垌冢镇等分会。全市60%的乡镇场建立了诗词楹联分会,形成了以市诗词楹联学会为主导的网络体系。
诗词楹联学会及乡镇场分会,都有自己的会刊,为会员开展诗联活动搭起了平台,为会员开展诗联研讨交流拓宽了空间,也为相互之间的沟通牵起了纽带。仙女山分会的《采芝集》,田二镇分会的《银河诗联》,里沄乡分会的《里沄诗联》等,坚持定期出刊,质量越办越好。从民间刊物上成长起来的诗联作品,有的登上了省级和国家级的大雅之堂。这无声无形的精神动力,把诗联爱好者紧紧的整合在一起。
“创造一流的学会”是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诗词楹联学会在创建中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普及,大力发展壮大诗联队伍,极力开展诗联文化“五进”活动,注重培植新生力量,推动楹联文化纵横发展和持久发展;一手抓提高,多层次培训楹联队伍,多渠道开辟楹联知识学习阵地,举办多样化的楹联赛事,既务“书”,又务实,现场练兵,努力提高诗联创作水平,繁荣诗联文化。两手抓,把汉川的诗联文化推向了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基础上繁荣的发展道路,开创了汉川诗联兴盛时期。汉川市诗词楹联学会也被省楹联学会授予“荆楚联坛先进学会”。
“以人为本”是诗联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市委市政府为挖掘历史文人资源,在全市范围内摸清了一批诗联名家,建立了人才网络库。每年春节走访这些名家,以励诗联文化持续发展。周华是人才库中的一员,早在80年代,市委市政府推荐到省里协助筹建湖北省楹联学会,并担任了省楹联学会的常务理事。在汉川,发动组织起来了全省第一个县市级诗词楹联学会。学会历时20年,经过上上下下的宣传发动,诗联队伍不断壮大,现拥有会员800余人。其中年龄最大的95岁,最小的只有12岁。这些人中,既有离退休干部、中小学师生、也有企业老总、事业单位员工及普通农民。目前,全市还有中国楹联学会会员18人,湖北省楹联学会会员74人。真正体现了“全国诗联的‘窝子’在湖北,湖北的诗联‘窝子’在汉川”的美誉。
诗联人才的“才”体现在诗联创作成果上。20年来,学会成员仅就楹联创作,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的作品3万余副;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办了29届春联大赛,汉川获一等奖26人次,二等奖58人次,三等奖61人次。其中周华连续五届获一等奖,有“五连冠”之称,黄文学也有“四连冠”之称。首届“楚天杯”春联大赛,汉川就拿到1名一等奖,1名二等奖两个等级奖项。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湖北省第九届“云鹤杯”征联大赛中,2人获等级奖,11人获优秀奖。在海内外、在全国征联大赛中获等级奖的大有人在,楹联创作成果累累。
诗联人才,用诗联书写了无私奉献的人生,也描绘了辉煌多彩的和谐社会。汉川市诗词楹联学会,花三年时间,搜集了汉川从唐熹宗以来,近400人撰写的5200副楹联作品,编纂出版了《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汉川分卷》,获省文联、省楹联学会“最佳奖”。汉川市文联编辑出版的《仙女山对联文化景园联墨》,收集了仙女山对联文化景园的100多副景观联,受到全国楹联名家的好评。田二河镇诗联分会,出版了由省楹联学会会长陈东成题写书名的《银河诗联》,辑录了分会100多名会员。8年来在报刊上发表和参加全国大赛获奖作品1848副[首]。尤为可贵的是书中载有60名中小学生的作品100多副。20年来,会员中有23人出版诗联专著100余种,其中夏民安的姓氏楹联100万字,在《民间对联故事》上连载3年,近期省出版家协商出版该书。
20年来诗联发展历程,涌现出了不少先进曲型,这是诗联文化的品牌。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品牌不放,发挥其品牌效应。
继山乡食品饮料公司获得“楹联之厂”殊荣之后,田二河镇建新街又获得省授予的“楹联一条街”荣誉。这条街上的商业门户,厂家店面,居民门庭,都挂上了由楹联家和书法家,创作和书写的相应的精妙对联,打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市委市政府分别召开现场会,组织各乡镇场的宣传委员和诗词楹联分会会长参观,推广山乡食品饮料公司和田二河镇的经验,明确狠抓“三个发展,两个参与,一个建设”的工作目标,即发展分会组织,广泛发展会员,培育发展各式各样先进典型,组织会员参与各级举办的诗联大赛和理论研讨,千方百计筹措财物建设标致性的楹联工程,为创建文明城市打牢坚实基础。
诗联文化先进典型的推广,促进山乡食品饮料公司的诗联文化上了新的台阶,被省楹联学会命名为“荆楚文化对联之星”;田二河镇不仅获得了“楹联之镇”的美誉,也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单位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在典型引路的推动下,在全市范围内,争创楹联文化单位的高潮迭起,分水镇七屋村“省楹联之村”,市计划生育局“湖北省楹联机关”,市实验中学、田二河镇中学、脉旺镇桃园中学“湖北省楹联文化校园”,相继挂牌。楹联之花在汉川大地上遍地开放。
市场经济的运行,企业需要文化包装,学会的生存发展需要企事业资助,两者相互依赖共谋发展,是一条互利双赢的发展之路。汉川市诗词楹联学会开展一系列活动的实践,构建了与企事业单位“联姻”的格局,形成了互利双赢的合力。
学会与部门携手办会刊。汉川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刊《汉川诗联》是集会员作品的宏篇巨著,每一期出刊都要一笔经费,解决办法就是与部门合办。曾与湖北福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办。会刊中图文并茂介绍福星科技的发展史及生产产品,宣传福星科技人团结拼搏精神,收到很好的效果。与汉川市补习高中合办,刊载师生的诗联作品,宣传补习高中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提升学生升学档次,打造复读名校的办学理念,受到人们的欢迎。
学会与部门联合征联。一年一度的春联大赛,从赛事的各个环节,到颁发奖项,需要一定的经费,为了解决经费上的困难,就是与部门“联姻”。与原汉川报社举行过九届征联大赛,与老干部局携手在全国范围内征联。学会还先后与轻工工艺大楼联合举办迎春征联大赛、与宫庭烤鸡大酒店联合举办《宫庭杯》楹联大赛、与银泰商贸有限公司联合举办《金种籽杯》诗联大赛、与宗申摩托城举办《宗申杯》春联大赛等等。
学会与部门共同打造宣传阵地。在反腐倡廉活动中,学会与市纪律委员会在全范围征联征诗,组织书法家书写,汇编成反腐倡廉联墨集,发给党政领导干部。学会还与市纪律委员会在固定橱窗上,用诗联迎奥运的到来,营造喜庆和谐氛围。
学会与部门庆典结合开展诗联活动。国营中洲农场在迎来了五十年华诞之际,为歌颂中洲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歌颂中洲人战天斗地豪情,学会与中洲农场在全国范围征诗征联,征辑作品编纂成《中洲风采——献给建场50周年》。
学会开展活动与部门合作,发挥了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是顺利开展活动的保证,是推动诗联文化发展的依托力量。
*
*
*
中国楹联[汉川]论坛暨汉川市首届楹联文化节开幕,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孟繁锦为汉川颁发了“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匾牌,实现了汉川市委书记冯云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利用人们喜爱楹联创作的传统,举办楹联文化节,争创全省、全国楹联之市”的目标,迎来了汉川市楹联文化的空前繁荣。发展无休止,汉川人民有信心有力量朝着楹联强市的目标奋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