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南区第五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比赛》全程实录

[复制链接]
161#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07:49:34 | 只看该作者
当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
舞者风中
每个语文老师都在按照自己的发展轨迹前进着,收获着。每逢大家语文网上介绍说有潘文彬、宋运来、郭学萍、杨树亚、李琳等老师出版新作时,我的内心都是崇拜不已。最近还拜读了林春曹老师的一些文字,感触更加深刻。陈树民老先生对郭学萍讲的一句话让我永远记忆犹新。“小郭,一边教学,一边写作,你可千万别忘了。”写作!就是写作!
博客的诞生为教师的写作打开了一扇可以与全世界交流的窗户,在2005年的夏天,在芮琼老师的引领下,在龚燕冰、周锋等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认识了大家语文。来到致远之后,良好的办公设备,先进的办学理念,绝对年轻化的教师队伍,让我们利用网络成长着,让我们利用博客收获着。
一、博客圈——让教研更有成效
1、提升教研效果
每逢年级组开展备课活动,或者是学校的致远杯赛课,也或者是自己的个人课题,在上课之前,上交之前,我们都邀请老师们把自己的文章先行上传,然后同年级组、学科或者是指导教师就利用网络进行点击和评论,虽然这中方式没有面对面来得有效,但是在每天日益忙碌的工作中,同在一个学校的老师可能一天都见不到一面,又是甲流,又是开会……网络就成了在中午、下班之后、晚上等可以心平气和地思考的时候交流的工具了。在给予建议和交流之后,老师带着自己的博客收获去上课,多多少少会有点进步。然后在将自己的反思、听课笔记上传,这样网络就成为了一种积累资料的资源,明年、以后有老师还需要这样的资源就可以在网络或者博客中调出相关的资料进行二次、三次的备课和整理,这样的教研效果和效率要好快很多。
2、拉近彼此距离。
语文教学博大精深,个人有个人的想法,尤其是工作多年的教师,所有在评课的时候中华文化的中庸之道就特别明显,有些老师觉得抹不开面子,集体教研和点评的时候总是“留一手”。博客跟帖、网评就解决了这样的看法。前一段我的徒弟上了一节课,课后的教研大家感觉都不错,但是在网络的跟帖中还是有人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我的内心为这样的行为大大叫好,说总比不说强,多多少少是另外一回事情,所以博客网的建立拉近了老师和老师的心的距离,让语文教研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
3、获得名师指点。
我不知道大家对于梦轩老师知道多少,他的真名叫刘飞,是泰州……学校的小学老师,每年发表文章数十篇,是凤凰语文网的超级写手,也不知道他每天怎么会有这样多的时间来进行写作的。今天张玲老师的课就深得梦轩老师的指点,他的一篇关于……的博客就发布在我们学校的圈子里,让很多老师受益,这样的帖子还有郭学萍的……、杨树亚的……偶尔也有特级教师光临我们的圈子,让我们受益匪浅。
二、博客圈——让教师更有成就
1、获得高人气
一开始写博客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自私”的心态。比如有人评价说郭学萍就是通过网络迅速串红的“特级教师”。在夫子庙第一次听郭学萍上课不觉得有多么灵动,有一年在小营小学进行语文赛课,她也输给了杨树亚,但是结合起她写的文章来看,不得了,处处是文字、课堂、个人魅力的统一。“辫子老师”的称号果然雅致。
去年我参加南京市语文赛课,芮老师在每节课前都要介绍授课教师,然后说我是风中舞者,就听见低下说:“哦,他就是舞者啊!”,课后有老师给我发短消息,意思是非常惊讶……当网络和现实得到共融的时候,语文博客网不是“见光死”,而是会为老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素材。
2、得到多评论
在博客圈的建立过程中,我们的评论就一直不断。看看我们学校的页面,几乎每一篇博文都是点评的。这样的互评不但让老师的思想得到碰撞,也让彼此之间的“战友”情怀得到体现。所以博客圈的首席技术专家悠然老师将我们致远外小的博客圈放在所有博客圈第一位。
而我们老师的个体就在诸多的评论中获得了不同层次的提升。
3、搜集好资料
今年学校准备推荐我参加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的评选,一开始我很为自己的资料感到担心,准备什么样的材料呢?仅仅是把自己的论文、奖状做一个累计吗?仅仅是把自己发表的文章做一个复印吗?我希望有些创新,于是我就将自己在博客网的文章做了一些编辑和剪切,制作了一个属于自己风格的材料板块。用电脑的确很方便。
我校每周四是海韵广播站的时间,这个时间由固定的老师组织,为了保证文章的推荐,我们在博客圈里有置顶和发布的征稿帖。学生可以提前将自己的文章通过老师发布在博客圈里,这样负责的老师就在这个主题帖子里下载文章,进行准备,稿件的搜集、档案的积累全部交给网络了。
三、我们的策略小贴士
1、布置作业(寒暑假作业、备课上课、课后反思)
2、高调表扬(大会小会、教研活动、博客平台)
3、物质奖励(积分制、大奖是笔记本电脑,大家还要努力)
4、搭建平台(关于公开课的帖子、今天参与活动的老师、将来评选高一级称号的绩效)
只要互联网存在一天,我们资料就永远不会丢失。电脑中毒算什么?电脑坏了算什么呢
16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8 08:07:02 | 只看该作者
     我 的 写 作 之 路
——学校教科研校本培训讲稿[zt]



路,是人走出来的。而我的写作之路,就是这样一条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积累的路;就是这样一条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路。下面谈谈自己走在写作路上的经历与感受。

山重水复疑无路
执着拼搏必有路

时间,让我们共同回溯到2002年,这一年我45岁。这一年的二月份由于工作需要,我来到我校的前身——金马湖小学任教。
有一天,我写了一篇《习作课堂训练三部曲》,准备参加区级教育教学优秀论文比赛。为什么我要写这样一篇习作论文呢?一是我刚刚来到这所学校,自知之明。二是论阅读教学来,我不如别的老师;论起习作教学,自认为,还有那么一点儿草根化的味道,而且符合“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筛选方略。
打印好的初稿,我先后给当时的部分老师和领导改过。后来,草稿不知怎么传到王才权校长的手上。一天下午,他把我约请到了他的办公室里,我和他交流起来。原来,初稿中有这样一段话:“这里的‘技巧’并非高深莫测,如开头结尾呼应、恰当正面侧面描写、修辞方法的使用等等,甚至能认真写好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只要能使习作增色之举,均可称作‘技巧’。”于是,他问我:你说这“能认真写好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也能称作“技巧”吗?我思量了一下回答道:我们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不能用我们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要实事求是,以生为本;和学生交流要蹲下来,和学生谈心要坐下来;要从简单的容易的开始,以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这样,学生的习作势头才有可能良性发展,持续发展。一番话,让王校长不停地点头称是。说句实话,当时王校长的雅量,令我佩服。最后,我只采纳了吕长春主任的建议,题目缩减为《习作训练三部曲》,这样意思更明了,上口更爽气。
论文正式上报以后,不知怎么的,别人一二三等奖早已拿到手了,而我一番不容易写出来的、第一篇电子参赛文稿却石沉大海,名落孙山。那几天我总感觉到一头雾水,心里一直在思来想去:写得不好吗,不如别人吗,缺少创意吗,不符合新的教改精神吗?明明是自己草根化的研究,不是一年两年的思考,为什么没有得到肯定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再次阅读了《语文课程标准》。“胸中有标准,做事不蛮横。”过了几天,我壮着胆子用信封把原稿寄往了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我省唯一一家专门研究小学语文的刊物——《小学语文研究》。不久,终于有了回音:一天下班的时候,我收到了来自江苏教育出版社的一份刊物,打开一看,我的论文被以一个版面的篇幅,摘要发表在《小学语文研究》2002年第11期的“课堂经纬”之上。不久,《江宁教育》2002年第5-6期的“教海探航”栏目,以两个版面的篇幅全文发表了这篇论文。这篇论文主要论述了习作训练的“两看”、“两有”和“两再”。这就是:“文通句顺看书写,书写认真看技巧;内容具体有中心,上下连贯有条理;先来构思再动笔,写完以后再修改。”虽然这篇论文当时有着一波三折、曲折离奇的故事,但对我来说,毕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心里一下子变得阳光灿烂起来。
之后,我就想,山重水复疑无路,怎样拼出一条路?古人说,车到山前必有路,那是靠运气,没有把握。其实,沉着思考才有路,耐心寻求才有路。
通过这件事,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假如等待现成路,惊慌失措哪有路;沉着坚定寻出路,柳岸花明顺畅路。”是的,我们的好多潜能,并没有被我们自己发现;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有时候并没有被我们自己充分利用起来。


迷醉路上寻芳踪
文化底蕴不能穷

正因为自己写作之路的一开始就曲折离奇,有超出预期的结果,哲人们不是说,有了一个很好的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了吗!真的,我很崇拜这句话,也很相信这句话。
进入2003年以后,我一直迷醉在自己的写作之中,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我一直认为自身的底子很薄,因此我始终坚持学习、探索、感悟、总结到再学习、再探索、再感悟、再总结的积累过程,争取在写作的这条小路上走稳走好走远。我时刻都想着,只有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才能不断充实、不断增厚自身的文化底蕴。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写出来的文稿,必然才会不仅有立意,有创意,而且构思巧妙,行文顺畅,遣词考究,修辞准确,一气呵成。如此这般,不仅有益于自身素养的提升,而且有益于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因此,我一方面坚持自身的努力学习,光是自己个人先后订阅的书报杂志就有《人民教育》、《教师报》、《小学语文研究》、《小学语文论坛》、《作文教学研究》及《读者》等,以垫厚自身的文化底蕴,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另一方面经常与同行们一起研究语文教学,切实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教育教学本领。如果缺少了一线的教育教学实例素材,我的写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我个人“草根研究”的内容,也就不可能保持我个人的研究价值和写作特色。为此,我争取做到“一有空就画两笔,一句半句不着急;再有灵感添两笔,日后抽空理成篇。”那时候下班后的时间和大部分节假日的休息时间,都在起草文稿,修改文稿,让别人打出文稿,再次修改初稿、定稿,最后又忙着寄出文稿,真是忙得不可开交。而推迟吃饭时间,十一二点睡觉,那是常事。还有的时候,索性列好构思,口述着让人打出初稿来,再反复修改。其中还有不少老师曾经也帮助过我。他们无私助我的形象一直不时地闪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的奉献精神令我至今难忘。
由于同行们的大力帮助及自己的忘我努力,2003整个一年,单单《江宁教育》就发表了我个人的8篇文稿。这些文稿的内容主要包括班级管理、班会案例、教材评价、语文教学、写字教学和习作教学等。这些篇目有:《约束力+亲和力+感染力=凝聚力》、《让小学习作更灵活更开放》、《今日立足努力成人成才,明天参与建设小康社会》、《古墨飘香预辉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培养写字兴趣,体现写字乐趣》、《结合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写字》和《下功夫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一年《江宁教育》的第3期和第6期分别发表了我的两篇文稿,首创了我个人的单期杂志发表量之最。
其中,《古墨飘香预辉煌》一文是有关苏教版语文教材评价的。里面的四处要点,分别是,第一处—泼墨人文景观,具有观赏性:因为苏教版语文教材中选取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黄鹤楼、莫高窟、滕王阁和卢沟桥等人文景观,大幅图片使教材具有观赏性;第二处—浓缩华夏文化,具有继承性:因为苏教版语文教材中选取了我国古代比较经典的传统文化代表《论语》、《孟子》、《庄子》及许多成语故事等,文化典籍使教材具有继承性;第三处—弘扬民族精神,具有思想性:因为苏教版语文教材中选取了不少反映我国民族精神的人和事,让学生读来会从心灵深处受到震撼,那些人和事使教材具有思想性;第四处—显现人性意识,具有人文性:因为苏教版语文教材的用心编写和到目前为止的多轮试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教材具有人文性。这篇论文花费了我2003年整个暑假的时间:先要借齐语文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大致内容,然后才是蕴酿斟酌、查阅资料、构思起草、整理修改出初稿,最后才是让打印出来并再次修改。直至定稿时,我先后精心修改了8次之多。后来这篇论文获得了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研究》编辑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师大研究中心等单位组织的全国“领会新课标,用好新教材”优秀论文一等奖。这一等奖里面共50篇,我们江苏25篇,其中南京10篇,而我是我们江宁唯一的一篇。这些,都公布在《小学语文研究》2004年第2期上。
由此我就想到: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别的可以贫穷一点,但文化学识涵养和教育教学素养不能贫穷。这个方面贫穷了,就不符合“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了。一个迷醉于文化学识和教育教学的老师,才是一位最好的老师。

春草路旁依依情
教育追求藏胸间

转眼间,来到了2004年。20042005年间,我先后发表的文稿有《也让学生评评你》、《观察多彩生活,力求表达创意》、《思品与(生活)社会教学的重要环节》、《把美带进语文课堂》、《素材搜集三部曲》、《乐趣·自信·硕果》、《师生文本对话,激活创新思维》等。这些文稿分别发表在《江宁报》、《江宁教育》、《金陵陶研》和《南京教育》等报刊杂志上。
其中,《素材搜集三部曲》的写作,光是思考蕴酿的时间就是一年。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小故事。那是2004年春天的一个傍晚,全体教师会议刚刚于清雅楼美术室结束,王才权校长三步并作两步,追上我,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前两天他到省里开会,一位领导向我问好,并且带来了研究课题,当中就有涉及到怎样指导学生搜集素材的问题。当时,我答应可以考虑这个问题。答应下来以后,我便着手查阅有关信息,结果大部分都是从家庭、学校、社会这几个角度去搜寻的,我的答案也没有新的突破。怎么办?实践出真知,探索找办法。经过近一年的摸索与寻思,有了思考的广度和深度,终于我的素材搜集三部曲可以动手弹奏起来了。第一部曲:养成留心身边生活的好习惯,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第二部曲: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好兴趣,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第三部曲:养成洞察世界风云的好志趣,做一个视野开阔的人。后来这个作品发表在2005年《南京教育》的“语文世界”里。
还有一篇值得一提的是《师生文本对话,激活创新思维》。这是一篇交叉学科简谈“我国历史朝代歌”教与学的一篇小短文。我和学生在“中国历史朝代歌”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六年级社会上的中国历史朝代歌包括标点在内63个字,其中衬字12个;第七册语文上的是58个字,其中衬字17个;而新编小学生字典修订本上的是47个字,其中衬字12个。我就觉得,这其中有着斟酌的余地与修改的可能。后来,我和学生一道依据《新华字典》后面的“我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整理出了一首新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夏商周秦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后十国;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至民国。”这个新的中国历史朝代歌也包括标点在内44个字,但衬字只有两个,且运用了长短句的形式,押韵而又流畅,更为概括与简洁。这篇短文发表在《江宁教育》2005年第2期的“教改探航”之中。到2005年为止,我大约完成了80多篇文稿。在一次期末总结会上,陈谷登校长列出了一组数据:学校一学年个人论文发表的总篇数为13篇,其中我个人发表7篇。
是的,如果没有一份对语文教育境界的一种执着追求,那是难以做到的。也因为如此,我个人曾被学校评为唯一的一位“教科研先进教师”,紧接着,2005年底又被学校确定为“江宁区第五届学科带头人”的候选人之一。虽然,春天即将到来,但我的准备却是,怎样抵御严寒迎接春天的到来。

夜路漫漫朦轻烟
提炼素养每一天

对于一般人来说,夜幕降临,茶余饭后,自然是自己的消遣时间。而我却在忙碌着自己的工作,而且一年四季,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每天如此,不断重复,只想做好,就怕耽搁,只能提前,不能滕后。
记得2006年末,当时评选学科带头人,我所上报的个人教育教学论文集文稿就有8本之多,每一本里面10篇左右,均为自己手工线装式;每一本的扉页上,都有一段写在前面的话。这8本论文集的标题分别被提炼概括为:(1)孤芳自赏为哪般——只为墨香香;(2)安贫乐道自求索——凡事只有做;(3)自强不息见笔端——整天捱墨忙;(4)梅花香自苦寒来——冰雪何难耐;(5)吹面不寒杨柳风——自己要发愤;(6)黄沙吹尽始见金——关键是信心;(7)岁寒三友松竹梅——教书贵品味;(8)一江春水向东流——今日已非昨。平日里,我总是将文稿起草出来,打印出来,修改出来,完善起来,装订起来,我的一项工作才算最终完成。这时,我往往才能长长地舒上一口气。每次琢磨提炼的过程,就是自己教育教学素养逐步提升的过程。而这种琢磨提炼的过程,往往每一天都在思考着进行着。
2006年,我被江宁区教育局聘为第五届学科教学带头人。当即,我写下了一首这样的诗:“随手记下日常事,积累提炼会成功。反思总结有依据,沧桑岁月寻旧踪。”到这年的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之前,根据学科带头人的要求,我写了7篇相应的稿件。20062007年,虽然很忙,自己仍然写了不少东西。这其中有《领悟·感悟·醒悟》、《体验感悟,求实务本》、《习作兴趣四部曲》、《明确阅读理念,认真阅读实践》、《体现亲情文化,建设和谐中队》、《展现形学生个性,彰显学生风采》、《第7册习作5教案》、《一个“勤”字不可少》等。其中《体验感悟,求实务本》一文发表在《南京教育》杂志上。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自己教育教学素养的有效提炼,最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结合自身教、学、研的实践,加以体会和感悟。20062008年之间,应学科带头人的要求,我分别编写了一个高年级语文上下册两个单元的测验试题,目前已经使用了两个学期,反映较好,受到教研室的肯定。此外,我还结合江宁区学科教学带头人的教学研究活动,写了一些课堂评价及课后反思的短文。其中有《难得,真难得》、《回归真本最为难》、《三个教师三个特点》、《人性而灵动的课堂》、《谁说夕阳近黄昏》等。其中《谁说夕阳近黄昏》一文,被教研室周爱华教研员选中粘贴在“江宁教育信息网”上,与全区的老师一道分享和交流。
自己写作的实践让我感受到,时间对我来说是非常珍贵。我只好“明天的事情今天做,今天的事情现在做,现在的事情立即做。”正因为这样,我个人的写作素养,感到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略有提高。

此路绵绵无尽头
谦虚谨慎共加油

怎样提提高的呢?只有多读书。因此,平时爱书读书,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一门必修之课。正如沈校长说的那样:“只要有书读,自己就幸福。”我平时也这样教育学生:“吃饭长身体,健骨骼,强体魄,为求生存打基础;读书增见识,长智慧,明道理,为求发展插翅膀。”作为一名教师,理应“让阅读与思考成为一种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与思考是写作的基础。读死书死读书没有用,必须逐步在读中思考,读中运用才行。于是,这几年我也写了一些读书体会。其中就有《美丽·情感·人文》、《我喜爱的一本好书》和《努力使学生道德生命健康成长起来》。
这里简要谈一谈《努力使学生道德生命健康成长起来》一文的写作情况。有一本书,书名叫做《让儿童的道德生命自由生长》。这本书是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成尚荣老师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小学教育丛书之一。初读完这本书以后,我产生了三个困惑。困惑一:怎样坚持与学生道德生命进行民主平等对话?这个问题不但带有普遍性,而且带有深刻性和研究性,我们不能视而不见,避而不想。困惑二:怎样始终与学生道德生命一起互动自由成长?这个困惑不仅是今天值得研究和深思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传统的话题。我们不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还要好好费心研究一番,才会有自己的心得,自己的天地。困惑三:怎样创设与学生道德生命相协调的最佳空间?如果我们不能为学生创设出最为适宜的道德生命生长的天地,那么我们根本就不能办好我们的教育,抓好学生的德育,也就更谈不上培养出未来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公民。其实,在产生这些困惑的同时,自己和学生的道德生命在互动中,也同时一天天健康成长起来。
20072008年当中我所完成的主要文稿有《让课堂充满浓浓的绿色》、《写给语文老师的话》等等。2008年,重点申报了区级个人研究课题《学生写作个性化的研究》,并得到了区教研室的认可,已于上学期完成了结题报告。
2008年初我完成了第五届学科教学带头人的使命,并申报了江宁区第六届学科教学带头人,且顺利得到了聘任。其中,除了教学质量以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自己有一条不平凡的写作经历。当时我又作诗一首,以勉励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年三百六十天,苦练真功才叫绝。”我觉得,今后写作的路途更远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莫愁前路无知己
一同来做好老师


转眼间进入了2009年,在这一年上半年我分别完成了这样一些文稿:《履行职责,不断进取》、《平凡普通才显真》、《胜不骄傲,败不气馁》、《力争三年三步,走出特色之路》、《聚精会神抓学习,源头活水润心田》、《落实语文常规,优化学生语文素质》和《诗化自己,文化学生》等。
新学期开学以后,我写了九篇文稿,题目是《培养习作兴趣,探寻习作途径》、《夯实习作基础,抓好核心训练》、《学习论语,教好语文》等;写了十篇教学随感,分别是《秋燥过后凉风来》、《诲人不倦陶行知》、《阅读岂能缺朗读》、《骨里无诗勿乱吟》、《古来圣贤多磨难》、《严肃认真是态度》等。其目的就是和老师们一道,为了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干好每一天,做个好老师。这里,我要真诚地感谢各级领导和各级教育行政机构,感谢他们在百忙之中,对我个人的信赖及所写文稿的诚心指点和耐心修改。
光阴似飞箭,岁月不饶人。转眼间,我已经来到清水亭学校7个年头了。到200810月为止,我的个人文稿有目录可查的106篇,估计总数在120篇上下。回想起自己的写作之路,有彷徨有等待,有鞭策有奋起;回想起自己的写作之路,有忙碌有期盼,有感动有喜悦。


虽然今年已有53岁了,但是,我今后还是要虚心向大家学习,努力克服自己写作道路上的各种困难,逐步拓宽自己的写作路径,争取写出更好更多的文稿。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文化自身,诗化心灵,提升修养;另一方面可以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几年来,在学习写作的路途中,自己最大的体会是:文化润心,强化修养;诗化养神,追求境界。我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理想地活着,必须不断地文化自身;而要有境界地活着,就必须不断诗化自己。这样说来,又何乐而不为呢?下面我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大家,也送给我自己,以一同来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最后,我就用自己的一首绝句结束我今天的话语:“吾生有涯学无涯,山高路远眼不眨。阑珊秉烛勤笔耕,手卷终现自由花。”



20090914午夜初稿
20100120定稿
于清心书斋
163#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09:23:14 | 只看该作者
164#
 楼主| 发表于 2010-4-30 10:28:47 | 只看该作者
管季超5月23日至29日在武汉'湖北饭店'参加[湖北省小学语文县(市、区)教研员研修班]学习,将陆续发表[学习札记].
165#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17:51:55 | 只看该作者
166#
 楼主| 发表于 2010-5-8 10:39:35 | 只看该作者
《孝南区第五届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比赛》后

第七次与参赛教师网上聊天

■孝南区教学研究室小语教研员
管季超


●与新铺镇小朱艳霞、潘红梅、张琴老师聊天:
     ——张琴老师:你在《答卷》中谈到“我目前在教学上最感困惑的是三年级的作文课。因为学生们接触作文,他们不懂分层次写,也不知道怎样具体去写人、写事,他们还不能像五、六年级的同学那样积累好词、好句。”
   张老师啊,从你这段叙述中,确信已“望闻问切”把准了你“困惑”之真正原因。
   你先想想,有机会到新铺镇小时,我会一点一点儿帮你分析,介绍一些具体的作文教学方法给你,保证让你心理负担减下来,信心提上去,办法增多一点点儿。

    ——潘红梅老师:你的字写得好!舒展大方美观!我相信你如果带一个教学班二三年,你班上学生字写得好的就会多起来。
   我很欣赏你在班上建设“小图书角”的办法。1984-1993年我在老东门中学担任语文教研组长时,一直都是这么做的。我订报刊,有时订两份,一份就放在教室里,给孩子们看。有些成绩差的孩子要过生日了,我就在北正街报刊零售部去买一本《少年文艺》或《儿童文学》送给他们作生日礼物。
   一线教师工作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所获得的“成功感”非常具体,看得见摸得着。我猜想:我们能引导一个班的孩子爱上阅读,学会写作,喜欢学校生活,这种“成功感”一点儿也不比别人提了个副股长、多赚了十万元的“快乐指数”低!

    ——朱艳霞老师: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很多老师都谈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我几乎每天都抽点儿时间回过头来看老师们的《答卷》,有的参赛教师的《问卷》都看过十几遍了。例如朋兴桂晶老师、区实小郑小琴老师、肖港陶庙小学汪登峰老师的《答卷》,差不多能复述出来了!
    老师们认真写的东西,我很珍视。
     在区教研室工作十三年,我对我自己一直有一个“自律”:无必要的工作要见面商量,就不到学校打扰;未经邀请,也尽量不往学校跑。学校领导上上下下左左右右要应付的事儿太多,老师们也挺忙的。
    我把老师们写的《答卷》看熟,可以部分替代到学校去调研;我和我的几位朋友合起来共花了近万小时,耗去万余元把《教师之友网》办起来,我就可以每天只花5元钱左右,在网吧里就可以为老师们提供“零费用”的远程资讯服务了。多好!!
    请你更细心地观察与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有机会应邀到新铺镇小去时,我再和你作专题的交流。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语文教学关系甚大,“逼”着咱们不得不去作一些研究。
      你可以帮我这个忙。

●与朱湖学区塘口小学李光华老师聊天:
    李老师:你在《答卷》中说:“(以往的)区级教研活动开展的频次稍多了一点儿,譬如小语教研活动,有时一月有二至三次之多。我认为,在活动前,应有明确的目标,应是一线教师关注的问题,应有指导性的意见或建议。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要带着问题搞教研,为切实提高业务知识和教学水平而教研。”
    我完全赞同你的判断和剖析!
    你的这段话,对我“从头起步”、克除旧弊、改进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这里用了“指导”一词,不是虚伪的客套,不是熟人间的调侃,是庄重严肃的一种回应!
    在学术问题上,不是谁的“官”大就一定能“指导”别人,也不是谁的年纪大就能“指导”别人,更不是只要戴个所谓“教研员”的头套就能“指导”一线教师了。
    我的第一学历是中师,起点不高,29年来坚持自学,13年教研工作以来未敢懈怠于“充电”,就是基于这样的一种认识。
    既然光华老师真理在握,虽然他小我8岁,他说的话也对我有“指导”作用!
    假如管季超放松了学习,思想观念上落伍了,荒于教学研究了,那谁“指导”谁就得两说着了!
     我有这样的“危机感”,肯定会加紧追赶青年朋友们前进的脚步!
     老马奋蹄,老管加油!

●与朋兴学区星光小学晏发成老师聊天:
     发成:我有一个感觉,朋兴学区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我与其国主任单独接触只有一次,就是去年一起到星光小学的那一次。我们是同龄人,师范是同届不同校,工作的前半段经历也大体近似。我挺佩服他的!
    潘移广先生接触得多一些,他可能比我年长。每次我们在一起商量工作时,他都很细心,很谦虚,很诚恳。我是个“燥性子”人,今后要学着像潘先生那样轻言细语、细心周到地处理问题。我不一定能完全学得到,但会提醒自己更平和些,更稳一点儿。与一线教师朋友们打交道,温和一些、宽容一些,效果肯定好些。
    我可能有时是太心急了!想一口吃出个胖子来!
    问张明老师好!并表敬意!

●与三汊镇李巷小学江秀丽老师聊天:
     今天,我第N次看你的《答卷》,又一次被你的朴质诚恳所感动。
    每次我遇到烦心事儿时,只要想一想一线教师中还有许多像你们这样的青年朋友发自内心的尊重我,对我有所期待,马上就有了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我不畏惧“批评”之类,很害怕尊重和信任。因为那是真诚的期待,我不敢伤了一线教师朋友们的心,让他们失望。
    你《答卷》中提到的杨店产川小学董水生老师,是千千万万平凡的一线教师中的一个“标本”。勤勉工作一生,无官无职,清贫生活,也不是“名师”“模范”,或许教学方法也不时尚,但他们实实在在地教育和影响了一批学生,从学生那里收获了真诚的敬意。
    董老师教过你父亲,你父亲敬重他;你又用充满敬意的笔调在《答卷》中提及他。这种“纯民间”的美誉,我看其价值一点儿也不比由教育局人事科盖印发证的“官方认可”价值低!“官方认可”是要“分解指标/层层审批”的,“民间美誉”则是无需“指标”,以心证心的!
    我更看重“民间美誉”的份量!!
     向董老师致敬!

●与肖港学区路西小学余红玲老师聊天:
     你《答卷》中有一段话我挺佩服。你说:“今年我们学校在搞教学改革,学习‘杨思教学法’(管注:应为‘洋’思)。运用导学稿,先学后做。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对一所农村小学一年级是无法做到的。我们班学生留守儿童多,爷爷奶奶无法辅导,孩子们也无法上网或查找课外书,一年级孩子认得的字有限,怎能先学后教呢?”
     我挺佩服你带着思考去工作,有了疑问就直言表达的勇气!

     陈云同志说过:“不唯上,不唯书,只求实!”我看他老人家这9个字抵得上一本10000万字的厚书!因为真要做到,挺难的!仅“不唯上”三个字,咱们孝南区还真没有多少校长做得到。我本人,人微言轻,更做不到。咱刚想这么试着做一下来着,好像就有一股力量让你灰头灰脸了!
     何其难矣!何其难矣!
     因此,我佩服你的这一段话!

    洋思、杜朗口、衡水、盘锦……我都没去过,因为咱“资格”不够么。但我一直通过书刊、网络等途径在了解,学得还挺细,想得也不少。假如让我和实地去过的朋友各弄一场报告会,PK一下,估计至少打个“平手”,稍不留神咱就肯定赢了。因为咱是真心想学。没机会实地去学,咱劲头儿还更足!是不是挺逗的?!
    无论是食古还是学洋,无论是学近还是学远。我以为,摄其神而不止于仿其形,取人长而不忘增己之长,总是不能忘的。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尚且要与井冈山的具体情况结合,何况初萌之“洋思模式”乎?
    教育是个“慢功”,温水泡茶慢慢浓。急也不一定有用!新中国建国60年,教育史上这样的前例覆辙已经太多。
    我的教研室同事严启红先生在前几天的一次座谈中即兴说过一个观点,我也极为佩服!他认为,这些地方的教改,如果有成功之处,其要害在因老师教的方式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他抓住“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个牛鼻子!这样就从总体上观照和审视了“教改名校”的具体做法。真的是大气磅礴高层建瓴!
    我怂恿他将此观点详加阐述,发表出来。启红先生如若纳此一谏,他的文章至少可顶一打清凉油。
    拜托红玲老师以后多给我的工作“打问号”,提意见,让我少犯错误。即或犯了错误,咱改了就还是好同志么,您总不能拎着一根包了橡皮的铁棍子一直打我沙?
     对了,在前天的座谈会上,我有一个应景应命的发言,是参考了一些资料,又打了草稿的,有2/3属“原创”。附在此信之后,给红玲老师看看。

[附件一送肖港路西余老师看]


学习魏书生,做一个意志顽强任何挫折也摧不垮

教学研究专业人员

——在云梦听魏书生先生学术报告后的几点体会

●孝南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
管季超


    聆听魏书生先生的报告,谈一点体会:
一、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必须完善自身素质与修养
    作为一个教育人,魏书生先生无疑是个成功者。成功是结果,为了成功而付出的努力和所使用的方法是过程,而个人修养则是成功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个人修养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荣辱和事业的成败。

1、热爱与执着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魏书生个人修养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把崇高的追求与对自己的认识紧密地结合起来,找准目标,准确定位。
   魏书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工厂工作期间,为了能去教学,他向有关部门口头申请了170多次,正式书面请求报告也交了几十份。
    对事业的热爱是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而能将这种热爱转化为实际行动,就必须要有执着的追求精神。

2、不受外部压力干扰,集中精力干正事
    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之一就是极强的心理承受力和包容量。用魏书生的话来说“能承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
    能准确地定位,适时调整心理状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以积极的状态去面对现实,这是成功者必不可缺的心理素质。
    当年魏书生的教学改革初步取得成果之后,陆续有人前来听课。尽管表面上一片赞扬之声,可是私下里却不断有人吹“冷风”。
    魏书生对这一切有独到的分析,他把意见分成两类:一类是善意的不理解,担心,这是富贵的,要珍惜。另一类是出于嫉妒等仇视心理。魏书生认为对恶意的谣言加以反驳甚至反击实在是“浪费脑细胞”。

二、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干正事作贡献,必须更深刻地去洞察人性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除了个人修养,对事业超人的投入与热爱,执着的追求精神和顽强毅力外,个人的实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是不可少的。魏书生的成功不但是他自身功力的结果,更是他对人的深刻认识的结果。

    ——他在作老师时,深刻地体察学生心理,采用“科学与民主”的管理方法,他给学生学习的自决权,于是学生有了学习的自觉性;他让犯了错误的学生不写“检讨”而是写“说明书”,让学生从小事中发掘人性中的真与善,于是学生会更守纪律;他努力发现差生的性格优点,于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他在走上云梦会场讲台上的第一句说“五一节休息时间来作报告,是不得人心的。”于是赢得了台下一片会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他深知老师们(听讲者)对他身兼多职仍能胜任愉快最有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于是在貌似自谦实则有些自得的叙述中满足听者的期待;他深知在新课改推进过程中,在解决了一些老问题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一线老师对新课改有许多的不适应,不认同,迷惑之处,于是揪住新课改推进中明显的误区直言其弊,博得掌声和共鸣。
     我大胆的推想,当魏书生当老师时,“名气”比校长大;当“校长”时,名气比局长大;当了“局长”之后,影响力比辽宁省教育厅长大,他又一年四季跑到外地讲学。以我对中国人“国民劣根性”的体察,他也一定有超越常人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把他生存的那个“小环境”“摆平”得很好。否则出不出来,提拔不上去,走不到今天。



    作为一个“人”,魏书生的生命质量很高!他有充沛的生命本能,健康的体魄,以惊人的毅力坚持数十年每天跑步,磨炼意志;他有高远的精神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他的教学改革是走在最前列的一位。我国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创建,发端于吕叔湘等先生发生的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状况的呼吁,以效率为改革的抓手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增强语文教学的吸引力,是最近二十多年语文教革的主流,而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举措,多数是以提高“效率”为直接动力、为现实目的的:“画”语文知识树、设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十三法乃至六步教学模式,是为了“想方设法提高讲读课的效率”,他树立了“教学民主”的思想,这样,就获得了许许多多的助手,得到意想不到的帮助,花费较小的力气取得比较大的效果。在他的课堂上,“读课文、写课文、背课文,全要讲速度。”追求效率,是魏书生语文教学改革的突出特征,甚至可以说是灵魂。

    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校长、局长)”,他迁移和放大了他在语文课堂上获得的成功体验。他善于分解责任,充分信任下属,善励属下。他将课堂教学的“六步法”求效率,成功迁移为一个学校,一个地区教育管理的求规律、讲实效。他将当年自己作老师是如何协调与学生、同事、领导的人际关系、经验放大为有效地、协调地处理好如今多种社会角色集于一身的管理艺术。

    任何一个人,名人也好,伟人也好,都会有一些“局限性”。“有局限性”应该说是常态。(例如他对“新课改”的微词;他“不家访”等等)我们要辨认局限性到底何在,着眼于学习他的先进性,发现其宝贵的意义

     魏书生的成功经验,有规律可寻,值得我们作“教研员”的同志认真学习。作为我个人来说,可以学到一部分。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全学得到。
    能学到的,咱就学习。学不到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样的一种学习,关键是学习他的崇高精神、顽强意志和对本职工作的痴爱.




167#
发表于 2010-5-9 22:02:11 | 只看该作者
管老师的功夫真是下得深,学习了.
168#
发表于 2010-5-10 20:10:56 | 只看该作者
注册以来,一直关注着,收获良多,谢谢管老师。
169#
 楼主| 发表于 2010-5-11 07:31:48 | 只看该作者
       虚心向一线语文教师同行学习/依靠各学区各校朋友们支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做一名老师们尊重信任的合格[教研员]。

    恳请朋友们监督我帮助我指点我。


170#
 楼主| 发表于 2010-5-12 16:38:14 | 只看该作者
与青年朋友陈华维同志打商量

        我办这个网的唯一目的,是为真爱教育的一线教师朋友提供资讯服务,为青年朋友的专业成长提供一点助力,为老师们平净纯净的学术交流提供一个共享平台.
       虽然在800余天的时间里,我和乐意帮我的几位朋友共耗去一万多小时,我个人贴进去一万多元钱,但只要有助于青年朋友的成长,我会坚持.
         打商量1,实名注册,阅网时挂上网名,对我们的劳动是个鼓励和尊重;
      打商量2,共同来建设,让这个网更具服务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00:01 , Processed in 0.1229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