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教学反思中同伴互助方法、策略的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1 13:5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教学反思中同伴互助方法、策略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常州市翠竹中学
一.
关于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这次课程改革成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最直接参与者,新课程实施成功与否,教师的素质、态度、适应和提高是关键因素。新课程倡导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同伴、学生及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再是只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
(二)是教师队伍提升的需要
实践表明,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也不在于过程中的脱产培训,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学实践中。我国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也表明,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青年教师占了70%的我校,教师的成长、发展尤其需要同伴、骨干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拨和帮助。
(三)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正式职能以外,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现成真理的人。”特级教师陈颖也说:“仅仅拥有知识的人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从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教育机智只有靠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才能获得。而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正是教师成长的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在近年的校本教研中,我校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以同伴互助为抓手,校本研训一体化。
(四)是实现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重要途径
教师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在反思、总结中不断与同伴进行交谈切磋,不断得到同伴的点拨和帮助,无疑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反思及与同伴互助的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增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科学性及学校教育的活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学校课堂教学的效益,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幸福、为使我校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奠定基础。
二.概念界定
(一)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原因和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

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在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此,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隐含着三个基本理念: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是研究者。

(二)同伴互助
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校本研究不是靠教师个体的力量就可以完全做得到的,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和教师作为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同时,唯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学校教师共同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互助与合作,其基本形式有交谈、协作和帮助。
在我校同伴互助体现的原则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学校安排与教师自愿组合相结合;定时定地与随时随地相结合。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反思方法的研究。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然而,教师应当采取怎样的方法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有效反思呢?在本课题中,着力探讨的反思方法
有:行动研究法、
叙事研究法、比较法、教学案例的研究和撰写等等。
(二)教师同伴互助方法的研究。
教师的同伴互助主要表现在同学科和不同学科教师之间进行。其方法主要通过组织“学习共同体”,建立共同愿景;开展“合作备课”,共享课程资源;开展“合作教学”,探求共同发展;组织反思研讨,寻求释疑良策;开展经验交流,共享成功经验;架设校园网研究平台,构建基于网络的校本研究;等等。其形式主要有学习、同伴观察、同伴对话、公开课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教学沙龙、专题讨论、经验交流会、师徒协作、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层面的各类教研、协作活动等等。 
(三)教师互助中反思有效策略的研究。
教师个人反思和同伴互助是学校校本研训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同伴互助下的教学反思形式很多,但是如何提高同伴反思的意识和效度,更好地在“教学”中反思、在“学习”中反思、在“研究”中反思、在“互助”中反思,从而使教师在反思中觉悟、在反思中创新、在反思中发展,
在“实践+反思”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呢?由此,教师互助中反思有效策略的研究必不可少。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是指针对教育情境中的日常工作,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的教学实践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式。教育行动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历程加以重新的审视和理解,增进教学专业知识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如了解学生的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协调师生关系等能力。
行动研究的方法简便易行,其比较典型的操作模式是计划──实施──观察──反思。

(二)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多数情况下,是教师本人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叙述自己的教育经历和体验,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叙事有利于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改变教师的“话语方式”,重构“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思路,改进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
本课题自去年9月份申报以来,经过了半年的准备、发动、学习,课题研究方案的修改、完善等开题工作,在调查、分析、研讨的基础上制订了初步的行动研究计划,并努力付诸于实施,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在研究的基础上,上学期有9位老师申报了该课题的子课题,从而又形成了9个紧密合作的反思型小组和同伴互助小组。
本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情况及其相应策略主要表现为:
(一)加强同伴互助制度建设,确保课题研究活动的有效开展。
本课题是全校性的课题研究活动。为了确保课题研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我校一开始就关注教师同伴互助的制度建设。主要表现为从学校到教研组、备课组以及教师个体四个层面进行分解落实。
1. 从学校层面。
①每学年举行一次教学工作专题研讨会。
每学年举行一次师徒结对仪式
③每学期举行一次公开课教学研究周活动。
④每学期举行一次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
⑤每学期举行一次教研组网页评比活动。
⑥每学期举行一次多媒体课件展评活动。
⑦每学期至少与同类兄弟学校进行一次学习交流的互动。
2.从教研组的层面:
①每两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雷打不动。每次教研活动做到四定: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②每个教研组必须有子课题,每月围绕1-2个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和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活动,及时解决课堂中的教学问题。
3.从备课组的层面:
备课组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每次不少于2课时,以便老师们在观念和方法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集备的程序有:对上一课进行同伴反思,谈各自在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让经验共享,减少弯路。整合各自的教学资源,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从而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益。针对学生现状,对教材的章节及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提高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能力,提升教师智慧。④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大胆预设,着力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最大程度地避免课堂过失。
4.从教师个体的层面:
每人建立一本教学业务档案,每年在全校范围内展评一次。
每月听课不少于3节。
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写一篇教学案例及分析。
每学期开设一节公开教学研究课。
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二)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研讨活动。在课题研究中,通过组织老师们进行教学理论专著和相关论文的学习、研讨;组织老师听取专家讲座及与专家对话、商讨;组织各科老师进行课程标准的学习、研讨;组织各课题组老师针对本学科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再加上同伴积累的专业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交流与榷谈等等,使老师们进一步更新了教学观念,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得到了不断完善。
(三)组织开展不同层面的课题研究活动。如:学年初开展的教学工作研讨会、师徒结对及经验交流会;每月一个主题如《实施新课程的收获与困惑》《怎样的课是好课》的教学沙龙研讨活动;每学期开展的公开课教学观摩活动及反思交流会;每学期开展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及相关的同伴备课、评析活动;教师自发结合的随时随地进行的话题研讨、问题争论、活动准备等互助活动;等等。所有这些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学校的科研氛围,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从而逐步养成了教师积极反思的态度和习惯。
六.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一)进一步更新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基。
管理大师彼德·圣吉所言:“在现代组织中,学习的基本单位是团体而不是个人。”,“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整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要快。”由此,我们通过组织“学习共同体”,建立共同愿景。组织教师学习了关于新课程的理论专著、各科课程目标及相关文章(详见评估材料二学习材料和笔记),组织教师开展了基于经验的反思学习、基于问题的行动学习、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并组织多种形式的反思 、研讨活动,通过相互间的学习讨论,教师们分享了理念分享了经验分享了知识。从而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知识结构得到了完善,也就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解燕老师《变体美术字》一课的教学就是很好的例证。请看她的一段教学札记: 《变体美术字》的内容在美术课程中是属于枯燥乏味的,学生在学习中总是表现为“爱它不容易”,大多学生的学习显得被动、没有激情,创作就几乎没有可能。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使课堂气氛活跃、让美术创作吐露生气,我决定借助音乐的力量,用背景音乐开启学生智慧的遐想。
这是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怪异空间,神秘而安静。夏风轻轻吹过,月光微微洒落,乌云渐渐散去,在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记住的,遗忘了,只留下一地微微晃动的迷离树影。音乐快速转动,夏绿蒂天使般的歌声在纯真的童声合唱伴随下,带着紧张的疑惑感,将人们引入了繁忙的地下铁……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随意,学生们伴随着音乐练习着、创作着。然而,几分钟后,我注意到,在其他学生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有两位学生,撑着下巴,一动不动,完全陶醉在音乐的旋律之中。但我没有去惊动他们。过了一会儿,我来到他们身边,发现他们的画纸上并非是空白的。
我拿起了其中一份:“哇,美术字多漂亮啊!不仅色彩鲜艳,造型也很美。”再仔细一瞧,学生画的不正是背景音乐中的那句歌词:“向左走”、“向右走”吗?
这六个字栩栩如生,“向”字中间的“口”,变成了人的双目,左右两个方向用富有立体感的箭头表示,字的下方描绘的是穿着鞋子的双脚,代表“走”。他们运用了象形的方法,将普通的汉字变化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出于好奇,我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灵感?”他们说:“作曲家能依照一幅画奏出美妙的音乐来,为什么我们就不能依照音乐,来进行美术创作呢?况且,这首曲子是多么的神秘、悦耳啊!”是啊,他们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查字典,翻书,绞尽脑汁的想,而是借鉴了音乐的旋律,轻轻松松地完成了创作,艺术在这其中获得了升华。
在当今课程改革中,美术、音乐的结合对人们来说已不再陌生。在美术的学习中渗透音乐的内容,在音乐的熏陶下,传递美术的精华。然而在这节美术课上,学生能那么自然地将美术与音乐融合成一体,这是我始料未及的。这对我来说确是一种震撼!
(二)营造了学校的科研氛围,提升了教师的科研意识,逐步养成教师积极反思的态度和习惯。
本课题研究一年来,开展的各类培训、研讨、反思、交流活动有47次,其中开展教学沙龙3次,人数由第一次的25人到第二次的34人到第三次的42人;涉及的人员由第一次的纯青年教师,到第二次的以青年教师为主加入了部分中年教师,到第三次的有许多中年教师甚至有4位年过半百、教龄在30年以上的老教师参加,使参加人数达到了学校专职教师的一半,充分体现了学校教师好学上进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同时,大多老师也逐渐养成了撰写教学札记、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的习惯,由此每学期都在选择的基础上编辑出了《教师教学反思、案例集》。由沈秋萍老师的一篇反思可见学校教师科研意识的提升情况。题目是《听公开课的思考——兼谈公开课的双重功能》。其中讲到:
学校和教师都应注意开发公开课的双重功能。因为:从教学本质看,公开课具有教学和教研两大功能。教学功能是指公开课是一项教学活动,施教者必须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教研功能是指公开课作为一项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听课、说课、评课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和教研水平。
为了展现公开课的教研功能,施教者应当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艺术等方面让听课教师感悟教学设计的意图,这应该是公开课隐性的教学目标。当然显性教学目标依然包括认知、能力、情感三个层面。教学目标相对于教研目标是独立的,教研目标的实现直接与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相关,因为无论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总能够从中提升出成功的经验或总结出失败的教训。这里提升或总结的过程就教学研究功能实现的过程。
  要获得公开课的教研功能,听课教师除了从授课教师那里获取教学信息外,还要注意观察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学生作业获取教学反馈的信息。如果辅之与学生交流,那么就可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学习中的情感体验等方面全方位的体察,同时获得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信息,这样就可以从质和量的两个维度,对公开课作出相对公正的评价。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公开课的双重功能呢?这里重要的是教师的主动参与。不论是以讲课者身份,还是以听课者身份参与。体现主动参与的核心是教后的自觉反思和平等交流。对公开课的反思和交流,就是对教学个案的分析,这种分析是以丰富的具体的教学情境为理论和实践结合提供生动的注解,针对教学过程的某一细节,让教师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为载体展开理性思考。与面面俱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空泛评论相比,我们追求的是,提倡反思、交流和分析的深度,并在这一基础上的再设计——再实践。这才是一种真真切切的校本培训。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吹尽黄沙始现金。让我们以“没有最好,力求更好“来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

(三)充分地发挥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表现在开展的各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如骨干教师示范课、师徒结对活动、集体备课、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教学沙龙等。在此以殷勤老师在参加申报高级教师资格的教学考核后撰写的一则教学札记为例证。她在教学札记中讲到了上课后的三点启示,其中说的第一点启示:就是同伴互助至关重要。这里完全引用她写的一段:
我校在教师校本培训中的一个特色就是“同伴互助”。此前,我对这一点的感受不是很深,而通过这一次的备课,我觉得,同伴互助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专业发展上的作用真是十分明显。
上这节课前的一个星期,我针对可能会抽到的课题作了较多的准备。可是当上课前一天的下午五点半钟上课课题正式公布时,我却傻了眼。因为这个课题是“文明的冲撞与交融”,它不在我的准备之列,而且自我感觉这节课的内容实在是没什么好上的。所以,当我拿到课题后,我紧张得几乎整整有一个小时大脑是一片空白。就在这时,同组的钮老师对我说了很多宽慰的话,让我不要着急,并说她会帮我一起备课。这时的我才缓过神来,进入了状态,开始了这节课的准备工作。在钮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先是一起梳理了这节课的结构、思路、重难点和亮点设计,紧接着开始了整堂课的详备。从导入语,到过渡语,都一字一句地斟酌。尤其是钮老师帮我设计出了一段别出心裁的新课导语,使我的课一上来就把学生深深地吸引住了。此外,钮老师还建议我大胆地将本课结构与内容打乱进行重新整合,使之更趋流畅。经她这样一点拨,我觉得豁然开朗,思路一下子就清晰了,内容过渡的特别自然。后来这节课上完以后,大家都觉得对课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是我课堂的一大亮点。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认为,在“关键”时刻教师之间的同伴互助既可以帮助同伴解决“燃眉之急”,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同伴树立信心,甚至可以帮助和促使同伴的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总之,我觉得教师间的同伴互助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有帮助。
(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实实在在的课题研究确实让一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年多来,课题组教师在常州市区评优课比赛中获奖的有6人次;开设的市级公开观摩课有9人次;在省市级以上发表文章7篇;在各类省市级以上征文、论文评比中获奖达73人次。其中,青年教师薛韬工作时间只有四年,但在师傅毛晏雯老师(市骨干教师)的指导、引领下,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多次开设市级公开课、进行教材分析、参与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写工作,并在常州市区评优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由此在2005年5月被评为常州市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以同伴互助为抓手的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活动,带来了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革以及实际教学能力的同步成长。
(五)有利于发挥学校群体合力的作用,形成合作精神,促进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建设。
任何人际相处都是互动的、相互影响的。同伴互助,给老师们提供了更多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广大教师经常在办公室商讨教学问题,在阅览室查阅资料、相互启发,在实验室探索新的实验方法、改进实验效果。大家都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彼此信任、互补长短,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创造真心向往的“共同愿景”, 从而在学习、工作中建立了团结、进取、和谐的人际关系。因而学校也形成了学习之风、教研之风、互帮互助之风,逐渐形成与新课程相匹配的互助合作、共享经验的良好氛围。
总而言之,《教师教学反思中同伴互助方法、策略的研究》课题活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品位;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为使我校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七.存在问题及整改办法
(一)存在问题
一年多来,尽管开展的课题研究活动已不少,但是老师们对实践活动的提炼缺乏足够的自信和能力,他们在实践中往往看不到问题的根源在哪?更不知如何表达。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老师的理论素养欠缺,老师们的理论学习主要表现为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还没有从内心深处感到读理论书籍的重要性,因此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较少。
(二)整改办法
在下阶段的课题活动中,除学习一般的理论文章外,学校将为每位教师购买《教师批判反思ABC》一书,每位教师按照学校要求学习,并做好读书笔记,以提升理论水平,增加研究底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4 23:46 , Processed in 0.1165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