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磨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11 13:5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磨课通常是由学校(或学科教研组)组织的集体性推敲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的教研活动。一次好的磨课能较好地发挥教学研究中教师同伴互助的作用,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教学智慧的提升。而上述案例中暴露出的问题在磨课中也不鲜见,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思考一:磨课仅有同伴互助,够吗?
    c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教师同伴互助。教师们围绕一节课,进行多角度剖析,多方谋划,献出各自的真知灼见。在交流讨论中,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交锋,生成新的教学智慧。教师在磨课过程中发表的真知灼见是优化一节课的备选要素。但一节课绝不能成为各种真知灼见的简单堆砌。一节课是一个系统。结构与要素同样重要,结构不同,会产生质的差异。要把磨课中好的意见有机地整合起来,仅凭执教者的教学经验和选择判断是不够的,必须给予必要的专业引领,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与执教者一起对磨课中的各种意见进行甄别、筛选、剪裁、整合,否则就会出现案例中“你一言,我一语,听起来都有道理”,而执教者“没了主意”的现象。因此,磨课过程中仅有同伴互助是远远不够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必不可少。
    思考二:磨课中专业引领应该注意什么?
    磨课中,担任专业引领角色的往往都是教学领导、教研组长,他们在磨课中有绝对的学术权威优势,这就易给参与磨课的教师以心理暗示,导致他们不敢敞开心扉,直言观点,或者虽然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与权威意见相矛盾时却不敢坚持,选择屈从。执教者更多的时候是像案例中的那位教师一样,面临两难抉择:如果“按大家的意思,彻底修改了教案,这种凝结集体智慧的教案看似很完美,但因严重脱离了执教者的实际,而显得格外生疏、僵化”,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果照自己的理解来讲,讲砸了怎么办?因此,磨课中专业引领要注意适当、适时、适度。所谓适当,就是专业引领的身份要适当,专业引领人要努力营造一种关系平等、心理相融、合作互助的磨课氛围,以欣赏的眼光和豁达的心态对待磨课中的各种意见,让参与磨课的教师在不知不觉中表达出真实的想法。所谓适时,就是要给参与磨课的教师留出尽可能大的空间和尽可能多的时间,引领者可在讨论难以深入时给予点拨,在意见交锋难解难分时给予分析,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给予指点,在观点散乱时给予提炼,在磨课结束时给予评点。所谓适度,就是不扼制教师教学个性的自由伸展,不以自己的教学特色为标准去束缚教师,不以自己的教学好恶去取舍磨课中的真知灼见,努力把执教者的个体智慧、其他参与者的集体智慧和引领者的教学智慧有机整合在一起。
    思考三:磨课究竟应该磨出什么?
    学校中的磨课普遍以提高教研课、评优课、考核课的课堂教学水平为目标,大家都期望所磨的课能获得理想的名次或受到好评,这本无可厚非。但值得关注的是,磨教研课、评优课、考核课时,磨课者的心理会在不经意间发生偏移,为了使课获奖或受到好评,他们往往更注重课堂的观赏性,想方设法让课堂出彩,以取悦于评委和其他听课者,结果导致课堂教学的异化。这样的“做秀式”的磨课极易抹杀执教者本人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教学个性和特色既是自身的价值所在,也是教学魅力所在,教师对此应百倍珍惜。这样的“做秀式”的磨课也极易造成教师群体的认识误区,以为教研课、评优课、考核课与平常课是截然不同的标准。因此,必须扭转只有教研课、评优课、考核课才磨课的狭隘的目标取向,真正让磨课成为教师的日常教学研究行为,唤醒教师的课堂研究意识,引领教师进入研究状态,养成反思的习惯。此外,在磨课中应关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独特感受、体悟和发现,涵养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4 20:25 , Processed in 0.65482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