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课文欣赏法(余映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4 09:38: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师实用研究技法:课文欣赏法(余映潮)作者:余映潮

原文出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第11期
摘要: --------------------------------------------------------------------------------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课文欣赏法”,但也与“论文写作”相关;我表达的实际意思是:让这种欣赏变为成果。
我主张一线语文教师多写课文赏析千字短文。
要写好课文赏析千字短文,就常精细地把玩教材,这就是“研究”。
语文教师必须有深厚的阅读功力,在研读教材上达到“读得细腻,读得深刻,读得奇美”的境界,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才能有优秀的课文分析文章产生。
如下面对《春》的一段文字的赏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当我们运用通过朗读、体味、分析、想象等手法对这段文字进行欣赏时,它会给我们多角度的感受。如:
时令感——春天的脚步近了;
画面感——小草和快乐的人们;
动静感——一片一片的嫩草,享受春光的人;
色彩感——小草青得逼你的眼;
层次感——写草,写人,写人的感受;
变化感——动词之妙;
对称感——短句之妙;
音乐感——叠字运用;
诗意感——含情反复;
轻快感——节奏轻快活泼;
情味感——句式的反复、排比、倒装;
对短短的一段话有这样多的体味,这种欣赏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又如下面对“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的《被压扁的沙子》的变“体”阅读:
人们常说,课文《春》有五幅图,《变色龙》就像是一场独幕剧,《过故人庄》似一阕美妙的乐章,《观潮》是精彩镜头的剪辑……这就是在用美术的、戏曲的、音乐的、摄影的……眼光看课文。
用不同于课文体裁的眼光来分析课文,研读课文,欣赏课文,想象课文内容,可称之为变“体”阅读。
如我们可以这样来欣赏《被压扁的沙子》:
1.作者所说明的“观点”是什么?
“撞击”也许是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2.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提出了“撞击说”和“火山说”两种不同的看法,证明其中的一种看法是正确的。
3.作者是怎样证明其中的一种看法是正确的?
根据斯石英的形成原因及性质来进行证明。作者这样说道: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4.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在上面的过程中,我们用了分析议论文“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眼光”来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我们是在把一篇“说明文”当作“议论文”来读。
下面出个题目考你一下:你能试着将《恐龙无处不在》当作“议论文”来阅读吗?
这短短的文字阐述了一种生动有趣的欣赏方法,没有别出心裁的体味,就写不出这样的精短文章。
在课文欣赏之中要求自己写作千字赏析短文,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带来的是研究与成果。
课文赏析千字短文,是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中一个精美的分支,它小巧、灵活、秀美、丰满,讲求选材上的新颖性,内容上的赏析性,表达上的生动性。具体来讲,其表达特点是一短,二新,三丰,四美。
短,就是篇幅短小。少则三五百字,多则一千余字,涉及一篇或多篇课文,赏析一个或几个美点。正是由于“短”的特定要求,正是由于“赏析”的特定内容,就表现出了它在阅读中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也就表现出了它的写作难度——对作者理解教材的能力、钻研教材的水平、提炼美点的能力以及写作技法、文字功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新,就是标题新、内容新、观点新、表达技巧新。这是千字赏析短文质量保证之一,是写作成功的重要条件。可以说,没有那种紧跟新课文的意识,没有艰苦的研究与发掘,没有颇有新意的表达,就写不出优秀的千字赏析短文。
丰,也就是内容丰厚、丰富、丰满。有时是选点生发,小文大写;有时是浓缩内容,大文小写;有时是探幽发微,浅义深写……论文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它的作用,论文中的每一个板块都有着它的特定的内涵,没有套话,没有赘语,全篇文章都沉浸在赏析的气氛之中。
美,在话题的选择、文章的层次、内容的组合、分析的角度、语言的表达等等方面都力求突现美点。美点的突现既讲究内容的深刻性,也讲究表达的生动性,还讲究文章结构的“造型”之美,其高层次的境界是用散文式的叙事性的笔调来进行表达。
下面是笔者的一篇短文,角度非常好,能基本上表现出上述短、新、丰、美四个方面的特点:
从课文题目说开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是一篇秀美的记游文章,文中之景很秀美,文章的结构布局也很秀美。作者在文中写水声,写小潭,写岩石,写树木,写潭水,写游鱼,展现出一幅幅绘形绘色的微型风景画;同时借景抒情,表达了被谪永州之后寂寞凄凉的心情。
对《小石潭记》进行品析与欣赏,有一个非常优美的角度,就是:从课文题目说开去。
课题“小石潭记”四个字,字字在课文中都有“文章”,我们可以分别从“小”的角度、“石”的角度、“潭”的角度、“记”的角度来“说话”。
1.让我们来对《小石潭记》说品析与欣赏的话,话中要带有“小”字,如:
·课文第一段移步换景,写小石潭的发现,写小石潭的形状特征与潭岸的景致。
·第二段定点特写,描写潭中小鱼和清清的潭水。
·第三段由近及远,描绘了小溪的曲折,给我们留下了想像的余地。
·第四段环视四周,写小石潭环境的幽深寂静和作者心境的孤寂悲凉。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景物的小巧清秀。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给人一种清凉之感。
·潭中小鱼“影布石上”,可见潭水冰清玉洁,清澈透明。
·小溪水声清脆,水色清亮,“明灭可见”,消失在远
方。
·文中之景就像小小的盆景那样玲珑雅致,充满了诗情画意。
2.让我们来对《小石潭记》说品析与欣赏的话,话中要带有“石”字。如:
·小石潭的奇妙之处在于“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甚,为岩”写出了潭边奇石的千姿
百态。
·“全石”“卷石”等是明写石,“闻水声,如鸡佩环”“其岸势犬牙差互”是暗写“石”。
·“如鸣佩环”写出了水击石声的清越。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成的优美形态。
·“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着水的清澈透明。
·“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还有坐在石上的清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3.让我们来对《小石潭记》说品析与欣赏的话,话中要带有“潭”字。如:
·课文分层描写了潭石、潭水、潭岸青树、潭中游鱼和潭外小溪,并以水、石、鱼为重点描写对象表现了小石潭及其周围清幽秀丽的风景。
·流水声“如鸡佩环”,潭边有“青树翠蔓”,这是有
声有色。
·潭石是静静的,青树翠蔓是蒙络摇缀的,是参差披拂的,这是有动有静。
·作者借鱼写水,写了清澈的潭水而全然不言及清澈的水,这是有实有虚。
·“潭中鱼可百许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一幅空灵的镜头,这是有光有影。
·写了潭水后又“潭西南而望”,写小溪的“不可知其源”,这是有近有远。
·潭上“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从外界写到内心,表达了作者谪贬后的孤寂凄清的失意心情,可谓触景生情,有景有情。
4.让我们来对《小石潭记》说品析与欣赏的话,话中要带有“记”字,如:
·这是一篇游记。
·这是一篇记游的文章。
·文中有记事,有描写,有抒情,文笔精到,用语清雅,充满了诗情画意。
·作者记事写景文笔精美,一处一景,一笔一景,有时甚至是一词一景,景物幽美清新。
·文中最后一段交代了同游的人,以示纪念,并使全篇游记完整。
·文章结尾的记叙中写到仅有亲友数人跟随消遣于山水之间,这是何等清冷,何等寂寞!世态炎凉之感,自在言外。
……
上面的四“说”之中,其实还有很多内容没有说到,我们可自由地从“小”“石”“潭”“记”四个字中任选一个字再来说话,你一定会觉得有趣有味而且收获还挺大。
从提高教师水平的角度来讲,赏析课文并撰写千字短文有三个“有助于”:
1.有助于教师养成研读教材的习惯,提高教师的欣赏水平。
2.与教学浑然一体,有助于课堂阅读教学。
3.有助于教师在繁忙工作之中的研究,丰富教师的研究手法。
课文赏析千字短文的写作内容非常丰富,见仁见智,几乎是不可一一列举,我们可以重点在如何“出新”上探究一些技法。如:
1.纵深探究:从深刻奇美的角度进行发现,如“《马说》的语气”。
2.妙要列举:对课文进行美点赏析,进行妙点揣摩,如“《我愿意是急流》美点寻踪”。
3.选点突破:集中笔力突破课文中的某一点,某一处,如“《祝福》的眼神描写”。
4.连续发现:从表达的规律上发现课文的表达特点、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如“《再塑生命》中的三种‘描写段’”。
5.反复多角:对精短课文进行多角度的反复的品读欣赏,如“《狼》的三次评点”。
6.横向牵连:用连类而及的思路,用横向联系的手法,跳出某一课的视野,拓展与组织写作内容,如“《称呼 心情 心理》”。
7.巧变角度:避开一般的视点或一般的取材角度,另辟写作的蹊径,如“《品一品(变色龙)中的人物群像》”“说一说门子的‘口才’”。
8.渗透学法:从学法指导的角度写赏析文章,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读一文写几文”“《安塞腰鼓》的审美式阅读”。
下面是笔者“别出心裁读课文”中的一篇,能综合地表现出纵深探究、连续发现、反复多角、巧变角度等多方面的技法:
精妙概括
概括,是高效阅读的技能之一。
精妙概括,是建立在一般概括之上的阅读艺术,是一种别出心裁的读文方式。它所追求的,除了概括的准确性之外,更要求语言的精美和角度的丰富。
精妙概括,可以用于阅读一段、一节文字,更有魅力的是用于阅读短文。
例如课文《散步》,我们对它一般地这样进行概括:这是一篇写家庭生活的文章,它选取“散步”这生活的一角,表现了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
但本文的“精妙概括”就与上面的概括不同,它的语言表达与品味角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看下面的生动的表达:
1.内容概括:
·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
·中年人的责任感。
·尊老与爱幼的传统美德。
·亲情·真情·责任感·使命感。
·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
·互相爱护、尊重、体贴和理解的一家人。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一篇表现家庭生活、表现亲情的美文。
2.主题概括:
·沉重的责任,自需背负。
·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
·成熟的生命爱护幼小的生命,善待衰老的生命。
·背起生活的重担,架起上下两代人之间的桥梁。
·作为中年人,长辈和晚辈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3.写法概括:
·精心选材,以小见大。
·写了景,写了情,写了事,写了意。
·用生活的一角表现了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
·写了一件事,表达一个“理”。
·一滴水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几个细节的描写表现了故事的主体内容。
·简短的故事中也有波折,深情在波折中闪光。
看来,所谓“精妙概括”,就是用精练的语言,从不同的视点对文章或文段进行“立体式”的概括。要说“别出心裁”,就“出”在这“视点”的变化之上。创造性阅读或者说阅读中的新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视角”的变化;而面对学习、生活上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启发自己:还有没有新路可走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11:25 , Processed in 0.11587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