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祝站学区姜窑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在线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01: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种视觉看童书






赵永攀   




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使我养成了与学生一起看童书的习惯。只要是要求学生必看的书籍,我一直坚持做到与学生一起阅读。这样做有利于给学生树立榜样,也有利于和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正确地读书引导。然而,这些写给孩子看的童书,作为成年人,作为教师又该如何阅读呢?我以为有三种视觉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站在孩子的视觉。同一本书,成年人和孩子的阅读视觉肯定是有差异的。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孩子或牵引着他们向前。教师阅读童书不是单纯的自我理解和赏析,而是为了指导学生的阅读而读。因此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时时处处替学生着想,把自己的阅读思路转化为学生的阅读思路。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孩子的阅读思维可能会出乎老师的意料。曾经就有学生问我:文中说小女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她爸爸一定会打她的,那小女孩的妈妈呢?她也不疼爱自己的女儿吗?站在成年人的视觉,我们是不会关注到这个问题的。因为,这原本就是一篇童话,它并不是现实存在的。我们所关注的只是小女孩悲惨的生活。但孩子却不一样,因为他们本身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的,所以更关心一个家庭的完整性,特别是母爱。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就必须站在孩子的视觉,用成年人查阅分析资料的能力来解决这个问题。查找原文,文中这样写到:“小女孩好想回家,可是没卖掉一根火柴,她那什么钱去给妈妈买药呢?”原来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即使疼爱自己的女儿,也无能为力。站在孩子的视觉阅读童书,才能更好地带领孩子走进书的世界。
第二,站在教师的视觉。调动学生阅读童书的积极性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参与阅读。一本童书,孩子可能只关注精彩的故事情节,而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仅仅和孩子一样,就失去了看童书的意义。教师的作用是育人,如果能从一本童书中转变育人观念,扭转育人模式,我想就达到了教师阅读童书的真正目的了。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在中国极为畅销的日本童书。学生之所以喜爱它,是因为巴学园里宽松的学习环境和与众不同的学习方式。这本书,我先后看过四遍,每看一遍,都会不同的启发。读第一遍,我的收获是巴学园关注每一个孩子,注重每一个的孩子的全面发展;读第二遍,我将小林校长的办学理念和霍华德的“多元智能理论”联系起来加以分析;读第三篇,则是从一个校长的角度进行阅读,并写出了《校长——一所学校的灵魂》的读书体会;读第四遍,是从理想的民办学校入手,巴学园其实就是一所民办学校,它办学的成功是不是值得我们现在的民办教育工作者学习呢?有人说,常读常新,经典如此,一本好的童书也是如此。站在教师的角度阅读童书,它会带给你对教育的全新思考和全面认识。
第三,站在育人的视觉。任何书籍都有育人的功能。童书也不例外。但是对于孩子的阅读我们也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因为阅历的浅薄或理解的不到位,对于一些童书也会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解读,这样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巴金说过:“文学作品能产生潜移默化、塑造灵魂的效果,当然也会做出腐蚀心灵的坏事。”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一段时间,班上的孩子迷上了法国作家让·克劳德·穆莱瓦的《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我暗自窃喜,因为这是一部获得过国际大奖的小说。但是,后来与孩子的交流中,我却感到一丝忧虑。因为孩子们认为书中的主人公罗伯特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老师。真的是这样吗?我向学生借来小说反复地阅读了几遍。在细细品味中,我发现了一些端倪,文中很多的细节描写是不真实的。比如罗伯特不知道7乘以9等多少,胖女人爬上吊灯,狗吃掉照相机、抹布等。于是,我明白了作者的真实意图,原来所有的一切报复行动都是虚假的,不真实的。罗伯特所有的报复行动都是纸上谈兵。接下来,我通过班级读书会对学生进行了引导,让学生明白了罗伯特其实是一个尽职尽责、宽容大度、慈祥和蔼的好老师。这样的老师是永远也不会报复学生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04:33 , Processed in 0.75392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