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材编写呼唤更多的民间“事实核查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8 17:09: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编写呼唤更多的民间“事实核查员”  作者:吴重生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读写月报·新教育》主编李玉龙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说,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教材的好坏事关孩子教育的成败,事关民族的未来。现在教材中虚假的东西很多,找不到出处,根本就是胡编乱造。把教材中的问题收集起来看,可以说让人触目惊心。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郭初阳们”和作为家长的“于爱群们”的质疑精神和求证努力难能可贵,对教材编写和出版部门的提醒和警示作用不言而喻。

  在谈到对教材编写部门、出版部门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建议时,郭初阳说,其实很简单,只要与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方针保持一致就可以了——“学术独立,教育普及”,教材编写团队是独立的,编写经费并不依赖国家提供;编写的意图在于普及教育,培养现代公民健全的人格。

  70年前,“商务”巨擘张元济“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从《左传》、《战国策》、《史记》中精选出十几篇译为白话文,名为《中华民族的人格》,意在呼唤慷慨悲歌之士抵御外敌,同时也希望在新一辈少年身上养成坚韧昂扬的意志。同在“商务”的王云五则主持万有文库,“日出一书”。他们就是教材编写者的典范。

  在北师大版教材的《后记》中有一段话也引起于爱群的不满。文中说:“本册教科书选编的课文,有的作者佚名,有的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了修改。受时间和条件限制,来不及与作者联系,在表示诚挚歉意的同时,一并致谢。”于爱群问:“教科书里的课文一选好几年,怎么来不及联系作者?今年来不及,第二年还来不及?几年都没找到作者,这作者怎么这么鬼鬼祟祟啊?这样的文章可信吗?”

  于爱群发现,有硬伤的课文几乎都是无作者、无出处、无发表时间的“三无”文章。这样的文章,来路不明、无法考证、文责不能自负,还可能有人浑水摸鱼、随意增删,导致错讹。因此她呼吁:尊重知识产权,杜绝“三无”文章。她建议,所有文章要标明作者,并尽可能对作者作简单介绍;不收录佚名作者的文章;如果文章经过改编,应该同时标明作者和改编者;所有文章应该标明出处、发表时间和是否节选。

  于爱群表示,做教科书的义务核查员,本身也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她会继续为此而不懈努力。教科书“事实核查员”的职责是对现行教材进行监督和审察,及时提出批评,促使教材进步。郭初阳认为,教科书“事实核查员”职责的保障有赖于“专业的素养”、“独立的身份”和“有影响力的传媒”。他说:“我们担任‘事实核查员’一职,只是出于岗位责任感,是为中国教育做义工。如果现状不够理想,这个岗位我们只能继续坚守下去,并希望越来越多的同仁加入我们的队伍。”(吴重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7 19:44 , Processed in 0.07552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