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管季超研读过的部分作文教学书刊(图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5 18:4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作学研究
  

  写作学是一门从现代语言学、文艺学、修辞学中分立出来,在传统文章写作理论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上发展、创建起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福建境内对写作理论的研究,从现存的资料看可追溯到宋代,但把写作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探讨,则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
  宋代理学家朱熹(1130-1200年)的著述中有许多关于写作理论的阐发,诸如“作者之德”说、“为学之方”说、“写源于读”说、“文章合一”说和“笔力笔路”说等等,这些见解,往往是在论述“修身”、“治学”时作为其组成部分提出来的。邵武人严羽的《沧浪诗话》,则是一部系统论述诗歌创作的专著。他的“以识为主”说、“意贵透彻”说、“别材别趣”说和“妙悟”说等等,对后代的文学写作理论产生深远影响。此外,莆田人黄彻的《溪诗话》、罗源人陈善的《雪蓬夜话》、莆田人刘克庄的《后村诗话》、元代浦城人杨载的《诗家法数》等,都有大量关于诗文写作的理论阐发。
  明代李贽(1527-1602年)提出以“童心”为本的主张,他强调写作必须“绝假纯真”、“情性自然”、只有具备童心,才能写出真文、至文,“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他认为写文章犹如“因病发药,随时处方”,要有为而发;他赞赏纯真自然的“化工”之作,厌恶肤浅雕琢的“画工”之文。
  清代至民国初,出现一批写作理论著述:关于写作的总体理论有梁章钜的《退庵随笔》,林纾的《春觉斋论文》、《文微》和《韩柳文研究法》,吴曾祺的《涵芬楼文谈》,以及严复的“信”、“达”、“雅”说;关于文学写作理论有林昌彝的《射鹰楼诗话》;关于实用写作理论,主要是对八股文的研究,有梁章钜的《制义丛话》,林观成辑的《艺圃问津》;关于写作教学有吴曾祺编的《中学国文教科书》(实为写作文选,采取评点方式,就文章讲作法)。
  五四运动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批移居省外,蜚声文坛、教坛的作家、学人,如冰心、郑振铎、许地山、林语堂,都有阐述写作理论的篇札;而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批作家、记者、学人滞留闽北,如许杰、王西彦、靳以、杨枣,在山区讲学、编刊物、办报纸,都曾涉及写作理论,当地还出版一批有关写作的著述,属于文学写作的有茅盾的《文艺写作讲话》(南平战时文化供应社出版),许杰的《现代小说过眼录》(永安出版公司出版);属于实用写作的,有沙县师范编著的《中心及国民学校教师应用文》(沙县沙师消费合作社出版);属于写作普及读物的,有陈友琴的《青年与写作》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写作研究的主要力量在学校,郭风、俞元桂、陈汝惠、钱履周都曾讲授过高校的写作课程;而程力夫、陈传忠、林泽芬等则对中学作文教学“读课外书,写放胆文,过万字关”进行过积极的探索;出版的有关写作的书籍基本上都是普及读物,据不完全统计,至“文化大革命”结束的27年间,闽版的写作书籍仅7本。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形成一支活跃的、以大学教师为中坚力量,包括中小学教育界、新闻出版界、文学创作界、社会科学界和党政机关人士的写作理论研究队伍。福建写作学界是我国倡导“建设现代写作学”构想的省份之一,是联合提出“实现写作学科的现代化、科学化”的战略口号的省份之一,是主张“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组织基础写作教学”的教学流派的策源地之一。它以自身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成果批评关于写作“不可知”、“不可言”、“不可教”和写作教学“无理论”、“无作为”、“无前途”的说法。在基础写作理论方面,以林可夫主编的《基础写作概论》为代表;在文学写作理论方面,以孙绍振的《文学创作论》为代表;在实用写作理论方面,以林可夫主编的《高等师范写作教程》为代表;在写作教学的源流研究方面,以潘新和的系列文章为代表,都在国内写作学界居领先地位,并具有不同程度的填补学术空白的意义。进入90年代以后,颜纯钧对学科理论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宏观的思考,发表多篇文章,这对活跃学术思想、拓展理论视野很有意义。在写作的微观理论研究方面,陈家生、叶素青、颜剑飞、陈仲义、江声树都取得进展。在写作课程建设上,大学方面,原先单一、庞杂的写作课,已发展成由基础写作课、专业写作课、专题研究课和硕士学位课四个层次、近二十门课程构成的写作学课程系列;中学方面,在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建立常态教学模式和实现阶梯式分步教学上,取得可喜成绩。
  一、纪 事
  1980年12月24日至27日,厦门大学颜剑飞、福建师范大学林可夫出席在武汉召开的中国写作研究会成立大会。作为大会确定的六个学术报告之一,林可夫作《对基础写作教学的一些看法》的报告,报告对当时流行的以文章剖析为核心内容的写作观念和以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目的教学思想提出质疑,并主张以写作运动过程和写作能力训练取代之。
  1981年9月16日至20日,全省11所高校的写作课教师聚会武夷山,成立中国写作研究会福建分会,首批会员44人。会议推选程力夫任会长,郑文贞、林可夫、啸马任副会长,林可夫兼秘书长。
  1980年12月21日至29日,林可夫、颜剑飞、林懋义、郭荣江出席在杭州召开的中国写作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会议明确提出“建立与开创我国独立的‘写作学’”的战略任务,指出“把写作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探讨……是一个创举”,会议酝酿将中国写作研究会更名为中国写作学会。
  1983年6月20日至27日,受中国写作研究会委托,由省分会筹备并主持召开的全国师专写作教材编写会议在漳州召开。会议通过重新确定编纂思想、调整编撰初稿,使濒临绝境的教材绝路逢生。
  1983年8月,中国写作学会会刊《写作》杂志开辟专栏,发表三篇文章和两帧照片,介绍福建师范大学通过改革振兴写作教学的经验。
  1984年4月11日至20日,林可夫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中国写作学会在成都召开的《写作》杂志编委会议。会议针对语言学界和教育界的报刊发表关于写作“不可知”、“不可言”、“不可教”,大学写作课程属“补课性质”、“将来总得取消”的言论,决定组织社会舆论,给予回答。《写作》杂志于同年第四期起开辟“振兴写作学科笔谈”专栏,发表孙绍振的文章《写作学科需要积极发展》。
  1984年8月,中国写作学会教学委员会在上海召开“写作教学改革信息与对策座谈会”,省分会的代表与江苏、浙江、山西、北京、上海等省市的代表一起,共同倡议要“推动本学科、特别是基础写作理论科学化、现代化的进程”。
  1985年夏,由中国写作协会福建、江苏、浙江、山西、上海等地的分会共同策划的全国写作教学现代化、科学化讲习班在上海莘庄举行。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350名学员(福建省14人)参加。讲习班集中研讨三个问题:写作教学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的必要性;写作学体系、观念、方法、手段的更新;写作学的发展前景。孙绍振作《运用辩证逻辑改造议论文写作》的报告,林可夫参与主持讲习班的组织教学工作。
  1985年12月,来自福建与江苏、浙江、山西的六位写作学学者聚会杭州,畅谈写作学科的现状与使命、目标与任务、学风与方法,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写作学”这一课题。作为成果的《现代写作学建设六人谈》一文,于次年5月发表在《语文导报》上,引起较大反响。
  1986年4月22日,经上级主管部门正式批准,中国写作学会福建分会更名福建省写作学会,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依托单位,挂靠福建省社联。
  1986年7月26日至8月13日,福建、江苏、浙江、山西、山东等省的写作学会共同策划并组织的现代写作学学术研讨会暨讲习班在山东烟台举行。会议以“走现代科学宏观综合之路”为中心,指出,实现写作学的现代化,要在大量吸收边缘学科的理论成果的同时,立足本体,强化本体,防止本体迷失。林可夫与孙绍振分别作《关于振兴写作学科的思考》和《单向思维·两极思维·三维思维》的专题报告,颜纯钧、潘新和作学术发言。
  1986年12月9日至13日,福建省写作学会在武夷山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交流学术信息,探讨学科体系,总结建会以来的工作,修改并通过会章,选举第二届学会领导成员。林可夫任会长,郑文贞、林奔、林承璋、啸马、陈家生、陈日亮任副会长,陈秀生任秘书长。会员总数168人。
  1987年9月,福建省写作学会中学写作研究会成立,陈日亮任会长。为克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给阶梯性作文教学提供参照,由王立根任主编,集体编写《初中作文单元训练》一套(共六册),交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受中国写作学会委托,由福建省写作学会筹办的中国写作学会现代写作学研究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88年7月26日至31日在漳州—东山召开。来自14个省份的50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指出,“振兴写作学科的历史重任,有赖于造就一批既谙识写作规律又掌握跨学科理论的写作学者去完成”。会议选举林可夫(福建)为会长,林柏麟(山西)、高原(北京)为副会长。
  为把思维的科学方法、说话的艺术技巧和写作的基本规律结合为一体,福建省写作学会与中国现代写作学研究会于1988年8月4日至21日在福州举办能想、能说、能写的“三能”培训班。主讲教师包括思维科学家、演讲艺术家和写作理论家,来自北京、黑龙江、湖南、贵州和福建的4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
  1988年12月,福建省首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79-1987年)公布,孙绍振著《文学创作论》、林可夫主编《基础写作概论》获二等奖,郑文贞著《段落的组织》、赵增锴著《艺术辩证法技谈》(部分)获三等奖。王立根的论文《议论文的思维训练》获三等奖。
  1990年1月,颜纯钧在《写作》杂志发表文章《对“物意文”理论模型的质疑》。文章提出,由于“写作行为过程的非线性、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性质”,目前普遍为人接受的“物意文”理论模型“面临被挑剔、被证伪的命运”,应以“相对复杂的概念”“描述混乱的新的理论模型去取而代之”。1990年8月,作者发表《写作实践论》一文,认为写作实践“是个看似清楚实则糊涂的对象”,“理论只有科学不科学之分,而没有脱离不脱离实践之分”。1991年11月,作者发表《“术科”的呓语》一文,认为写作学是一门“术科”的观点是“一道束缚自己的绳索”。
  1990年2月,《写作》杂志发表以福建省写作学学者为主力的《写作学科建设六人谈》,文章对当前学科建设中一些重大问题,如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理论创新与务实精神、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等各抒己见,展开争论。
  1990年6月5日至9日,在中国写作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西安)上,林可夫以《写作学界的第三场争论》为题,作大会发言,认为争论表现在三个方面:跨科综合中的主从关系,是固本荣枝还是舍本逐末;理论研究中的逻辑基本点,是特定的写作行为还是宽泛的写作现象;写作理论与写作实践的关系,是搞两相结合的实践写作论还是搞两相脱离的经院写作论。实质是强化本体抑或淡化本体的导向之争。此次会议还进行首届全优秀成果评审,福建省一批写作理论著述获奖:林可夫的《基础写作概论》、孙绍振的《文学创作论》获一等奖;郑文贞的《段落的组织》获三等奖;另外,福建省学者参与编著的《写作学高级教程》获一等奖,《体育实用文写作》获二等奖。
  1991年3月22日至24日,福建省写作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在福州召开。会前,连续举行六场学术报告,就写作的本质及其规律、古代写作理论、学科的现代与展望、异逻辑思维、80年代的写作教学进行评说与探讨。会议选举林可夫为会长,郑文贞、陈家生、啸马、陈日亮、陈秀生、潘新和为副会长,陈秀生兼秘书长。
  由福建省写作学会与省教委、省社科联、团省委、省学联联合举办的全省大学生写作竞赛于1991年6月2日分别在福州、厦门两个赛区同时举行。参赛的276名写作选手共写出竞赛作品550余篇,评出综合奖5名,单项奖50名。
  1991年10月28日,福建省写作学会楹联研究会成立,赵玉林任会长,会员118人。成立后开展的主要活动有:参与主办面向全国的“纪娅娜有奖征联”活动(福清市),应征者达12万人次;参与并指导南平市的“征集市联佳作”。
  1991年11月18日至22日,由中国写作学会现代写作理论专业委员会(原现代写作学研究会)召开,福建省写作学会参与主持的写作理论战线信息、动态、对策与规划研讨会在安徽芜湖举行。
  二、成 果
  1.写作基础理论研究。
  (1)《退庵随笔》,清梁章钜著。梁章钜(1775-1849年),长乐人,嘉庆进士,晚号退庵。这是一部有关“人生应有之道德、之学问”的书,其中包括相当丰富的关于写作的论述。该书辑录古来名家的论诗、论文主张,旁征博引,略加评点。作者的观点树立在引文之中,又在评点中加以强化,较全面地阐述写作过程的诸多问题,如读书立品与作文(“作文以读书为主,读书以立品为主”),摹仿与自成(“作文之法已标举于经传之中者”,“初时句摹字仿,到后来自成片段”,“不为法度所缚”),峥嵘与平淡(初学讲求“英发畅满”、“气象峥嵘”、“采色绚烂”,待渐成熟则求“高简古谈”),删润与修改等等关系。被推崇为一本“非寻常著作”。书中论文部分,被收入有正书局石印《文学津梁》,称《退庵论文》。
  (2)《春觉斋论文》,清末民初林纾著。林纾(1852-1924年),闽县(今福州)人,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和写作理论家。《春觉斋论文》是近代优秀的写作理论著作。林纾在本书《应知八则》中,明确提出为文须知:意境(“文章唯能立意,方能造境”),识度(“识者,审择至精之谓;度者,范围不越之谓”);气势(“深于文者,必敛气而蓄势”),声调(“天下之最足动人者,声也”),筋脉(“行文之道,亦不能不重筋脉”),风趣(“风趣二字,当因题百施,又当见诸无心者为佳”),情韵(“情者发之于性,韵者流之于辞”),神味(“神者,精神贯彻处永无漫天之谓;味者,事理精确处耐人咀嚼之谓”)。在本书《用笔八则》中,他论述布局之法:用起笔,用伏笔,用顿笔,用顶笔,用插笔,用省笔,用绕笔,用收笔。在本书《论文十六忌》一文中,他指出写作中忌讳的常见病:忌直率,忌剽袭,忌庸絮,忌虚枵,忌险怪,忌凡猥,忌肤博,忌轻懁,忌偏执,忌狂谬,忌陈腐,忌涂饰,忌繁碎,忌糅杂,忌牵拘,忌熟烂。
  (3)《文微》,林纾著。这是林纾的学生朱悟园记录他老师论文之语,整理而成的一部写作理论专著,有民国十四年(1925年)潜江朱氏悟园刻本,全书共10章、280条。前5章论及作者修养、文章作法、用笔技巧,后5章是对从周秦至明清历代作品的品评。文学家黄侃将本书与刘勰的《文心雕龙》相提并论,虽近溢美,但也见出对本书的推崇。
  (4)《涵芬楼文谈》,清吴曾祺著,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吴曾祺(1852-?),闽侯人,清末举人。这是一部写作理论专著,共40题62篇。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论及作者修养,包括宗经、治史、读子、诵骚、辨体、明法、养气等9题;另一部分讲述写作原则和写作手法,包括储才、命意、修辞、炼字、运笔、适机、设喻等31题。此外还附有杂说35则。分别地看,各题均可独立成篇;综括地看,它们又相互关联,进而稍加整理,即可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5)《文章原理初探》,作者啸马、游友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作者从“物”—“意”—“言”这条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认识路线,探索文章写作的内部规律;全书从文章构成的角度,就文章阅读和写作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题目、立意、篇章、表达、语言、风格进行研究和探讨,同时把理论知识的阐述同具体文章的分析结合起来,说理深入,文笔浅出。
  (6)《文章修改艺术》,郑颐寿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83年出版。本书从全国通用中学《语文》课文中选出改定后的作品11篇,将其与原文(未定稿或初版稿)对照比较,并从写作、修辞、语法、词汇、语言和标点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改,为什么改得好,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实效性。
  (7)《段落的组织》,郑文贞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该书探讨文章自然段的内部构造和组织运用,既静态地分析文章中“段落的构成”、“段落的种类”、“同一结构诸层次的关系”、“上下层次的意义关系”等有关问题,又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对“段落的划分”、“段落的内部联系”、“叙述角度的统一和变换”,以及段落的“条理、波澜、语气”等进行论述。
  (8)《基础写作概论》,林可夫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这是一本兼容培养写作操作能力与提高写作理论水平,而以写作的智能——技能训练为中心的写作教材。全书分五个部分,除阐明本书基本观点的“前言”外,下分四编,分别是“写作基本能力训练”、“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训练”、“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训练”和“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训练”。在能力训练中,本书提出并阐明四个环节(提取、构思、表述、修改)的训练要求,并设计相应的训练程式与项目。在续后的有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中,各编都设有“基本知识”、“写作训练的中心环节”、“写作的基本过程”等三个章目,而以“写作训练的中心环节”为要点。本书还把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看作是具有独立品格的练习性文体(而不是把它们视作“文类”),指出这三种文体写作训练的中心环节分别是场面描述能力、说明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9)《写作辩证谈》,陈家生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本书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由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角度,对常见的写作方法、技法,如虚与实、抑与扬、张与弛、曲与直、擒与纵、巧与拙、疏与密、刚与柔、偶然与必然、突变与渐变、反常与正常、含蓄与明快……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阐述。
  (10)《写作导引》,江声树著,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出版。本书在原先出版的《记叙观察方法训练》、《议论思维方法训练》、《语言表达方法训练》的基础上合集修订而成。全书分为“观察篇”、“思维篇”和“表达篇”。
  (11)《写作的艺术》,沈世豪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出版。该书以动态的写作过程为对象,从选材、触发、构思、炼意、结构、意境创造、辩证艺术、语言运用等八个方面深入阐述写作过程的艺术,并融入作者丰富的实践体验。
  (12)《小学作文百种技法》、《初中作文百种技法》、《高中作文百种技法》,齐宗盛、陈健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年出版。作者按照作文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例,系统讲解写作技法。小学分册由构思技法、行文技法、文体技法、语言技法和修改技法五部分构成。中学两个分册,由通用写作技法、记叙文技法、议论文技法、说明文技法和应用文技法五部分构成。在讲解每种技法时,均包括技法介绍、学生例文、例文评讲和训练题目四项内容。有“虚”,有“实”,“虚”而不空,“实”而有论,便于教,利于学。
  2.文学写作研究。
  (1)《沧浪诗话》,南宋严羽著。严羽(1192-1245年),邵武人。自号沧浪逋客。该书是一部集宋诗话大成的专著,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等五个部分组成。有关诗歌创作理论主要集中在“诗辨”、“诗法”两章。在“诗辨”中,严羽以禅喻诗,认为学诗与悟禅一样,要“具正法眼,悟第一义”,强调“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推崇师法汉、魏、盛唐,“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为此,他又提出“妙悟”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妙悟”),“别材”,“别趣”说(“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强调诗歌创作的艺术特性,涉及形象思维的本质特征。在“诗法”部分,严羽就诗歌的具体做法,作简要点示(如“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音韵忌散缓,亦忌迫促”等),“择其切要者,示人法门耳”。
  (2)《律诗四辨》,清李宗文撰。李宗文,安溪人,乾隆十三年(1748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是书四辨,一曰辨粘,二曰辨病,三曰辨调,四曰辨体。
  (3)《射鹰楼诗话》,清林昌彝著,清咸丰元年(1851年)家刻本。林昌彝(1803-?),侯官(今福州)人,道光十九年(1839年)中举。“射鹰”即“射英”的谐音,表明作者与英帝国主义势不两立,“不主和而主战”的爱国立场。他评诗,要求其内容能“裨益经济,关系运会”,他主张,“作诗须有命意,而后讲性情、风格”,鄙视那些辞采华丽,“空空写去”的无聊之作。他不仅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同时非常注意诗歌的艺术特性。他强调创新、“不袭古”、“不摹古”、“不泥古”,提倡“兼古人之长,而自为机杼”;他提倡诗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他认为,“诸品皆各有所主”,若强调一品,“用以概诸品则不可”;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他崇尚含蓄、自然,“诗外有诗,寓意深而托兴远”,反对雕章琢句,“锻炼之久乃失本旨”,主张自然天成,“无雕镌之迹而自然有味”。
  (4)《诗词格律与章法》,林海权著,海峡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本书分“诗律”、“词律”、“诗词的语法特点”、“诗词的章法”等四章,以及《诗韵常用字表》、《词谱举例》两个附录。
  (5)《文学创作论》,孙绍振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年出版。该书在承认艺术真实的生命来自于生活这一基本前提的同时,着重强调生活和艺术之间的异质与距离,进而重点论述缩小这一距离的具体过程,从“假定论”、“本质论”、“形象论”、“智能论”、“形式论”等各种角度、各个层次对之进行不断的进逼式的考察。该书重点强调形式作为审美规范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形象是“情感特征、生活特征和形式特征的三维一体结构”。在创作构思阶段,形式是一种预期目的,可以先于生活而成为一种现成的规范,去期待与之适应的生活,并对生活进行同化和选择。以此作为基本思想,书中对诗歌、散文、小说和审美规范作深层探索。
  (6)《论变异》,孙绍振著,花城出版社1987年出版。本书从“误差”是一切思维的合理代价这一前提出发,探索文学写作反映生活的特殊方式,认为文学形象不可能完全再现生活的本来形态,一切形象都是进行感知的结果。该书论述知觉变异的特性以及变异的表层、深层结构,并且分析造成变异的动因——情感逻辑的内在规律以及审美情感对“真”的超越性和回归性。
  (7)《散文创作艺术》,沈世豪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出版。这本书从散文是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这一根本特征出发,强调要用真情实感去打动读者,并细致、透彻地阐述整体构思、具体布局和结构安排等一系列散文创作中关键问题。
  (8)《推理小说技巧散论》,颜剑飞著,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年出版。该书包括十五篇论文,将中、外推理小说作为文学写作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加以论述。在考查推理小说的源流和发展趋势以后,重点分析推理小说的特殊的内在构成因素,如推理方法、证据,侦探的性格构成、常见次要角色的作用,以及小说情节、悬念、结构和结局的安排设置等等。
  (9)《现代诗创作探微》,陈仲义著,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年出版。全书由四章构成:第一章“心理感受方式”,第二章“传达表现方式”,第三章“形式展开方式”,第四章“诗人主体意识”。评论家认为,本书之所以具有“全‘置身于现代诗生命中’的理论特征”,是因为作者“不是站在现代诗之外去观察现代诗”,而是“从现代诗之内去感受现代诗的肌理和脉搏”。
  3.实用写作研究。
  (1)《大学新编藻文章百段锦》,宋方颐孙辑。方颐孙,福州人,理宗时为大学笃信斋长。据《四库全书·总目》记载,是书作于淳祐九年(1249年)。取唐宋名人之文,标其作法,分十七格,每格缀文数段,每段缀评于其下。盖为科举而设。
  (2)《制义丛话》,清梁章钜著,有咸丰九年(1859年)刻本。“制义”亦称“制艺”,即八股文。全书二十四卷,记述制义的宗旨、起源、流变、体裁、典制以及旧闻琐事,“诸家之名篇隽句无不备载,盖博采广撷,以成斯编”。
  (3)《艺圃问津》,清林观成著,林庆炳增补校刊,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刊刻。全书主要论述有关八股文写作问题,其中《论文六则》分为认题、命意、立局、修词、炼字、养气六节,论述八股文写作的审题构思、文字表达及作者修养;《论题式四十则》列举四十种八股文题目,并对如何应题作文进行指导;《制艺诸法十八则》列举并说明八股文写作的各种技法。
  (4)《应用文讲义大纲》,为福建协和大学教本,由协和大学中文系主任陈遵统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编述。在绪论中,确定应用文的范围,将其概括为“公共机关应用文”和“社会上之应用文”两大类,并对上行、下行、平行等三种应用文的起源和发展作简要介绍。在“公共机关之应用文”一编中,介绍行政公文和司法公文,并对它们的程式、制作法、顺序、用语、分段、种类等问题作说明。在另一编“社会上之应用文”中,介绍书启文、联语、庆吊文。本书收录丰富的资料和大量的例文。
  (5)《应用文》,作者陈位烨,民国三十年(1941年)初版,福州教育图书出版社发行。本书原名《中心及国民学校教师应用文》,为省立沙县师范辅导丛书中的一本,依据当时教育部颁布的《师范学校国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应用文部分编成。全书分总论、公文、章程、契约、书启柬帖、楹联、题词、表册、记录、标语、结论等十二编,每编(除总论、结论外)均先介绍该文体的意义、性质、种类、效用,然后讲述其结构作法最后列举实例。改名《应用文》后作了修订,增加“广告”一编。该书被省内外多所师范学校选作教本。四年内印刷十版,发行五万册。
  (6)《农村应用文》,福建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该书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常用公文,包括报告、签报、通知、公函、便函;第二部分为一般应用文,包括契约、合同、书信、证明书、申请书、新对联等。每种文体都由简要介绍其性质、应用范围、写法,加例文构成。
  (7)《大众应用文》,福建省教育厅工农业余教育处于1963年组织专人编写,印行近百万册。1981年重新编写,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介绍21类、46种应用文的用途、格式、写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举例浅显,并附练习题。
  (8)《财经应用写作》,郭令瑾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全书分三章:应用写作基础知识、财经行政文体写作和财经专业文体写作。每种文体均由写作知识、实例选读和读写训练三部分构成。
  (9)《司法应用文写作》,邓天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在内容上,本书不但介绍民事诉讼文书、刑事诉讼文书,而且介绍行政诉讼文书和执行阶段文书;在范围上,不仅研究写作对象,而且研究写作主体,阐述司法应用写作的思维规律和逻辑原则;在体例上,按文书的性质归类安排章节。
  (10)《论文写作指南》,王命夔著,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出版。该书除阐述论文的性质、特点、作用和种类外,还以论文写作的过程为序,对论文写作的研究准备、课题选择、材料积累、总体构思、撰写初稿、修改定稿等,作方法上的说明指导,并对社会科学论文、自然科学论文、情报研究论文、调查研究报告、毕业论文等的写作,分别予以专章论述。
  (11)《高等师范写作教程》,林可夫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年出版。全书由“绪论”和上编“写作原理论”、中编“师范体式论”、下编“写作训练论”以及附篇“中国写作教学简史”组成。在上编,在全面探讨写作规律和写作学科理论建设诸问题的基础上,突出师范性,“阐明‘师范写作’这一概念和师范写作学的研究对象,而且提出一条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思路”;在中编,阐述由教练体式、执教体式、教研体式和教务体式构成的师范体式系统;在下编,构建写作训练的理论体系,探讨写作训练的特性、规律、目标、模式、计划、指导、检测等问题。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师范写作学的奠基作”。
  4.写作教学研究。
  (1)《中等师范国文作文教学法》,魏应麒著,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出版。作者曾在厦门大学中文系、教育系讲授教材教法课程,此书为教课讲义,上编为“国文教学法”,下编为“作文教学法”。“作文教学法”由作文方式、教学要点、命题作法、翻译、笔记、批改文卷等六节组成。
  (2)《中学作文教学》,福建教师进修学院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全书由八篇文章组成。前七篇构成一个单元“中学作文教学经验”,介绍怎样指导学生看图作文、翻译古文、口头作文、写生活事、改写课文和如何进行口头评讲、结合学习课文组织作文教学的经验与做法。第八篇构成另一单元“中学作文教学举例”。根据教育部拟定的《中学作文教学初步方案(草稿)》所规定的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年级等三个年级六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提供各个学期进行多种方式作文的教学模式(均含目的要求、教学建议和范文例文三项),本书具有很强的可参照性。
  (3)《关于振兴写作教学的思考与探索》,林可夫撰,发表于《写作》杂志1983年第4期。该文总结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写作教学经验,提出振兴写作教学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组织一支作者化与学者化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建立一个与写作过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设计一套教过以后能管用的训练程式;改进写作研究的方法。
  (4)《写作教学改革管见》,作者潘新和,发表于《高教战线》1984年第8期,文章针对有人提出“文章应用怎样写是说不清楚,讲不出来的”和“以《写作文选》作为写作课的教材”等观点,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批判写作“不可知论”和写作“神秘论”,论述写作教学实践性与理论性的关系,探讨阅读与写作规律上的不同特点,阐明写作教学应遵从写作本体规律的主张。
  (5)《陈望道作文教学观初探》,作者潘新和,发表于《教育研究》1990年第11期。文章认为,陈望道在1922年出版的《作文法讲义》一书的学术价值表现在:一、重新创构科学的作文法体系(“一切都想提纲挈领地说”);二、明晰系统地阐释作文法基本概念(“一切都想条分缕析地说”);三、力求使作文教学研究贯彻现代化科学化原则(“一切都想平允公正地说”)。其意义在于,“建立起区别于传统的作文法体系,开现代写作学研究之先声”。
  (6)《高等师范写作教程·中国写作教学简史》,潘新和撰。该文把从先秦到新时期,分为七个时期,对中国写作教学的历史进行了描述、探讨和评说,在清醒看到前人的局限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前人对写作教学的长期探索,从先秦的论说观,到汉魏晋南北朝的写作论,到唐宋元明清的作文教学观,再到“五四”以后的现代写作论,对今天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思想财富。评论家认为,本文“开辟了写作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发表于 2012-1-25 18: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1-25 18: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作是人的主体、复合、动态的行为活动和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它具有个体创造性、实践操作性和动态综合性三大特点。写作学是研究写作规律、特点以及实践操作和运用的学科。写作过程呈现立体复合状态下的三重转化规律。写作学与写作教学交织发展,源远流长。《写作学新教程》遵循“从实际出发、突出训练、守正出新”的编写原则,构筑上下两编、理论和训练两大系统的基本框架。
一、写作学的涵义
     要了解写作学的涵义,必先了解什么是写作。写作,源远流长,它是人类有文字以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劳动。从汉文字数千年积淀的含义中可知,“写”读作“ xie ”时,可有“写意”、“写忧”、“写怀”之意,即表露心意、发泄忧闷、抒发胸怀,以求信息的传达或情感的宣泄和解脱。“写”读作“ xie ”时,可有抄录、誊写、描摹、摹拟之意,即用笔书写、记写和描画,这是指的操作和劳动。作为写作的“写”,就包含有这两种读法的基本意。“作”,可看作劳动和制造。古人所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中的“作”,即是这个意思。写作中的“作”,因为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所以有了“撰述”、“创制”的含义。以上是从字面义来释解的。如果放在人类社会的大背景下看,由于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和实践,写作活动一直在开发、记载和发展着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蓄聚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左右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道路,甚至成为人生的一种追求,生命的一种体现。
     写作的过程,既受心理的支配,又表现为行为活动,必须手脑并用,或用笔“记写”,或用电脑“制作”,以创造出“成品”。因此,从形式上看,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一项行为活动。它随着文字的诞生而开始,随着文字的演变而发展。从本质上说,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宣泄,而且也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也可以说,写作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和生命现象。作为一种能力,它已成为对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
     写作学,正是以客观存在的写作现象、人们的写作实践和实践的结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特点,和如何掌握、运用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从现代写作学的角度说,它是以主体 ( 作者 ) 和主体的“写”为研究中心,横向考察外物 ( 客体 ) 、作者 ( 主体 ) 、成品 ( 载体 ) 、读者 ( 受体 ) 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和动态组合过程,纵向探讨“物 感 思 文”的转化和生成规律、技法以及各类文体的特性的一门学科。
二、写作学与写作教学
  
    写作学科的建设与写作教学的发展由来已久,它与古人的写作活动和写作理论研究密不可分。我国文化积淀深厚,又号称文章大国,但写作活动在封建时代却受着隋唐以来科举取士的束缚。尤其是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专考八股文。于是八股文写作便逐渐被推崇和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那时的文言八股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正宗,而用俗语写的小说却被视 “残丛小语”,引车卖浆者之说,文人们是不屑一顾的。但也应承认,八股文写作和散文、小说、诗歌以及戏文创作一样,却从不同的侧面为人们积累着不同的写作经验。古时候的写作理论探讨也历来受到文人的重视。从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到李德袷的《文章论》、朱熹的《朱子语类·论文》、真德秀的《文章正宗纲目》、李耆卿的《文章精义》再到魏际瑞的《论文偶记》、刘熙载的《艺概·文概》、唐彪的《读书作文谱》以及 20 世纪初出版的《涵芬楼文谈》、《汉文典·文章典》等著述,不仅有着非常精辟的独到的见解,而且有的有系统的阐述,是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宝库,对现代写作学科建设有很大启示,为写作教学提供着丰富的资料。
     正是在继承古代写作理论的基础上,现代写作理论研究才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促使了对中学作文的重视和高校写作课的普遍开设。写作教学又为写作学科建设提供了环境条件。从 20 世纪初叶至今,写作教学从“文选”到“文选与写作”,从“写作知识”到“写作原理”或“写作学”,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理论的研究、学科的建设与教材、教学相交叉甚至重合。这期间有着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
   第一个时期在 20 世纪的 20 ~ 40 年代。辛亥革命前后,写作研究和教学曾在提高和普及两个层面展开。在提高层,写作学表现为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成为高校的一门课程。其代表性教材和著作有姚文朴的《文学研究法》、林纾的《春党斋论文》、黄侃的“文章作法”课教材《文心雕龙札记》、刘师培的《文章学纲要》等,这些为高校写作理论研究和写作教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在普及层,由于“五四”展开的“白话文”新文学运动,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呼吁“白话写作”,强调“作文如说话”,“白话是文学的正宗”,应该“言文一致”,不仅从根本上动摇了文言文的地位,为白话写作代替文言写作大造了舆论,而且为写作体式及内容的革新、写作的普及创造了条件。由于受写作大众化的启蒙,一大批主要是总结中学写作教学经验,深入思考、探讨写作和文章基本原理的著述先后问世。如叶绍钧的《作文论》,为“文风·结构·文体·表达”的理论框架投下了第一块基石,陈望道的《作文法讲义》,对现代文的基本构成要素及文体分类进行了可贵的探索。还有夏丐尊、刘薰宇的《文章作法》,周候于的《作文述要》,夏丐尊、叶圣陶的《文章讲话》,唐弢的《文章修养》等都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些虽属普及层的著述,都有自己独立的理论视野和研究框架,无一例外地打出了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旗帜。它从另一个侧面为写作学科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写作教学的普及开辟了道路。
      第二个时期在 20 世纪的 50 ~ 60 年代初。这时的“文选与写作”或“写作基础知识”课已在高等师范院校普遍开设。写作理论的研究与教学结合紧密。研究者接纳了前人从文章要素角度析解写作过程的成果,同时受前苏联介绍到中国的文学理论的影响,以此为理论支点,并向语言学、修辞学、逻辑学借鉴,开始系统阐释写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如纪纯的《写作方法》、何家槐的《写作知识》,以及后来出版的《文章讲话》、《作文指导》、《写作基础知识》等。逐渐形成了“绪论、题材、主题、结构、表达、语言、修改、文风”的所谓“八大块”理论知识体系。它侧重于对写作成品——文章的静态探讨,较少涉及写作的动态过程。但这一体系的建立和逐渐完备,毕竟是写作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它对推动写作教学和写作学科的发展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也应看到直到 20 世纪的 70 年代后期和 80 年代初,《写作基础知识》八大块体系的写作教学还在高校占据着统治地位,甚至至今它在高校自考领域和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因此,这一体系不能不长期束缚着研究的思想和思路,使理论研究陷入简单化和静态化的困境。
      20 世纪的 60 年后期和 70 年代初期,写作教学呈现畸形状态:或停或因写所谓的大批判文章而膨胀。教材中充满了时尚的术语,理论研究停滞不前。
       第三个时期在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至 20 世纪末。 1977 年全国恢复高考,写作课在高校普遍开设。 1980 年中国写作会成立,《写作》杂志创刊,随之在写作学界展开了有关文章学和写作学的大讨论,唤醒了研究者和写作教师的自强自立意识,引发了对写作教学和写作学科现状的深刻反思。学科建设的问题被鲜明地提了出来,写作教学从内容到形式的改革活动在高师院校兴起,部分高校开始招收写作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为满足本科选修课和硕士研究生课的需要,为总结学科研究的新成果新经验,一大批既有教材性又有学术性和探索性的有价值的著述相继问世。如:《基础写作学》、《普通写作学》、《写作学新稿》、《写作学概论》、《写作学高级教程》、《高等师范写作教程》等。一些专题性的深入探讨理论的著作也逐渐增多。如《文学创作论》、《写作运思学引论》、《写作智慧论》、《现代写作学基本原理》、《写作心理初探》以及各类文体的论著等等。
      这一时期的研究带有根本性的变化。研究者在从研究对象的动态和静态、客观和微观、人本和文本三个相结合的角度思考问题时,终于从静态单一封闭的旧思路中挣脱出来,代之以动态立体开放的新思路,并逐步走向动静结合;为反叛“以文为本”的片面倾向,“以人为本”的研究充分展开,并趋向二者的结合。这是一个研究者由躁动不安到沉潜下来思考问题的时期,是教学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的时期,也是写作学科有着重大发展的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研究者的意识中开始区分写作理论的哲学层次与基本原理和操作理论层次,区分写作学与写作教学学,并开始关注“学” ( 原理 ) 与“术” ( 操作 ) 并举,学科建设与教学并重的问题。高校写作教学迅速发展,已由一本教材一门课发展到有各类教材、四个层次 ( 基础课、专业课、提高课、硕士学位课 ) 的 20 几门课,基本理论和分支理论研究、跨学科和综合研究以及教学和训练研究正向深入拓展。在这一时期,学科理论的基本框架大体形成。
    从此,写作学与写作教学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发表于 2012-1-25 18: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蔡安延教授谈写作学研究


作者:汉水学坛2006年第2期 发布时间:2007-09-24




    [编者按]写作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以其独特的学术文化品位和审美风格指导着人类的写作实践活动。蔡安延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写作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所得成果颇丰。本期学人访谈我们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近蔡安延教授,和他一起领略写作学所彰显的巨大学术魅力。
    蔡安延教授谈写作学研究

    [嘉宾简介]
    蔡安延,男,教授,1962年生,湖北丹江口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历任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教务处副处长、校语委办主任,现任校图书馆馆长。
    蔡安延教授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助教班进修硕士生主要课程,1992年9月至1994年6月在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学习,199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4月至2005年1月在职攻读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2004年9月至2005年1月在武汉大学做文艺学访问学者,2006年晋升为教授。现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教学委员会委员,校学报编委会委员。
    蔡安延教授长期从事写作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曾先后主讲新闻写作、中学作文教学、应用写作、基础写作、文艺概论等专业课程。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主体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始终以学习的有效性为最高追求。主讲的写作课被评为校级优质课。个人被评为郧阳师专优秀教师、湖北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
    蔡教授在坚持行政工作,搞好教学工作同时,一直致力于学术研究。先后主编、参编《新编应用文写作》、《写作学教程》、《写作与作文教学》(获全国写作学会教院系统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学作文教学》、《中国写作学大辞典》等七余部高校文科教材教参及专业辞书。在《人文杂志》、《贵州社会科学》、《理论月刊》、《中国教育学研究》、《理论界》、《写作》、《中国高等教育与科研》等中文核心期刊及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湖北省重点科研项目《武当山道教文学研究》,另外还主持或立项校级科研项目3项。
    (以下记者提问简称记,蔡安延教授答问简称蔡)
    记:蔡教授,您好,很高兴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知道您一直致力于写作学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能否请您谈谈写作学的研究对象、功能、学科特点、学科规律以及学术界关于写作学研究发展趋势和您的研究重点?
    蔡:很高兴接受你们的采访,感谢你们关注写作学这门年轻的学科。我在写作学领域只是作了一些研究,有多少“成果”谈不上,更谈不上有“丰硕”成果。我只是一个写作学的关注者、践行者。
    写作学研究对象,是人类一种特有的写作实践活动,即研究写作活动的特点、过程和规律。具体地讲,就是研究怎样抓住“物——意——义”过程中的特殊矛盾,怎样把握客观世界转化为主观映象的“意化”规律,以及怎样掌握用语言文字表达思维成果的“物化”规律,从而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
    写作的功能有很多,从不同角度概括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从作者和读者的角度看,其功能主要有六点。即:一、研究和提供人的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二、研究和提供人的智慧的一种生成机制;三、帮助人们获得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式;四、不断满足人们的求知需要;五、不断满足人们表达性需要;六、提高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写作学的特点是:一、综合性。它涉及到文学、历史、哲学、美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政治学、民俗学、语言学、思维学等多种学科;从写作过程看,涉及到采集、感受、立意、构思、表达、修改、文风等一系列问题;从作者角度看,涉及到生活知识积累、情感、审美观、心理、智能、意志、才气等多种因素和条件。二实践性。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对写作实践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写作实践。三、创造性。既是写作活动普遍的揭示,又是写作活动特殊规律的探讨,更重要的是通过富于创造性的探索,得出突破性的理论成果,从而正确反映复杂的写作实践活动规律,适应日新月异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变革。四、个体性。它既关注写作主体个性化的创造性精神劳动,又注意以各具特性的写作者为对象进行理论概括和理论探索,更注意以各具风格特征的具体文章为研究对象。
    写作活动的主要规律是:一、“物意义”转化规律;二、多元因素统一规律;三、点化调整渐深规律;四、知行结合通变规律。这四条规律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紧密相联,共同制约着写作活动,影响着写作的成败优劣。
    写作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五点:一、由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发展;二、由客体研究向主体研究发展;三、由封闭式研究向开放式研究发展;四、由微观研究向宏观研究发展;五、由单元写作理论研究向系统写作理论研究发展,出现了“文本语境——文本功能——文本结构——文本生产过程——文体”的系统理论及研究模式。
    我从事写作学的教学和研究二十多年,写作学是我的学术最爱。我的研究涉及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学、文化学、哲学等领域,但重点仍是写作学。写作学是门涉及很广的学科,主要包括写作哲学、写作美学、写作行为学、写作心理学、写作思维学、写作文化学、写作传播学、写作发展史、写作基础理论、文体写作理论、写作风格学等等,我关注的重点是写作哲学、写作发展史、基础写作理论及应用文文化学。其中,对应用文文化学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广泛,取得一些引人注意的成果,发表在《贵州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理论月刊》等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从文化学的视角审视应用文,从更深更高的层次上,提高了应用文研究的品位。
    记: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写作学理论有着四千年的悠久历史,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我国写作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吗?它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
    蔡:中国的写作理论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古代写作理论和现代写作理论两个部分。从时间上看,以十九世纪初的五四运动为界,在它由传统写作理论发展到现代写作理论的过程中,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冲击交汇乃至融合。出现了多种写作理论的繁荣汇集爆炸期。
    从写作理论的发展流程来看,从古到今可以分为八个阶段。前四个阶段属于古代写作理论即传统写作理论的发展阶段,即先秦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其中先秦两汉是我国写作理论的萌芽时期,其后分别是形成期、发展期和成热期。后四个阶段属于现代写作理论的发展阶段。
    先秦两汉的萌芽期。这一时期的写作理论还未出脱专著,更无所谓体系,对写作理论的研究还仅仅是一些古籍著作中偶尔提及或涉及到的只言片语。但是,这是我国古代乃至我国整个写作理论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所出现的片断性的写作理论大都垂范后世,对写作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导航作用。因此,它的先驱和经典的地位不可动摇。例如在《尚书?尧典》中有“诗言志”说法,这一观点就得到了后世历代文人的推崇与阐发,成为体现文章写作社会功能的一条极其重要的理论依据。
    魏晋南北朝的形成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写作理论空前繁荣、发达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写作学的学科体系得以正式建构。尽管这一时期政权更替频繁,战事不息,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却极为繁盛,出现了多位旷古硕今的文学巨匠。在文学创作蓬勃发展的同时,写作理论更是呈现了一次大爆发。此时的写作理论注意体系的建构,即把写作理论分为五个子系统:过程论,文体论,发展论,价值论,鉴赏论。较之先秦两汉对写作理论的研究只是片言只语的概括,魏晋南北朝的数量较多的专篇论著就已经把一些理论问题大大系统化了。曹丕的《典论?论文》是这一时期理论研究的一座高峰,其中对于写作价值、作者个性、文体风格、鉴赏态度等方面都作出了综合性论述。
    隋唐宋金元的丰富期和明清的总结期。经过了魏晋南北朝写作理论研究的多样化和系统化,隋唐宋金元和明清时期的写作学顺利地走向了丰富和成熟。这一时期的写作理论在很多方面已大大充实和完善了魏晋南北朝的写作理论,但并未全面继承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所构筑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是隋唐宋金元时期写作理论研究的一座高峰,它对前代的写作理论既有继承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个阶段的理论研究还有叶梦得的《石林诗话》,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论作文法》等诸多著作;另外文人在他们的书信及其它文体中,也以单篇形式对写作理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看法。虽然他们有不乏承袭前人之说的嫌疑,但文人的体会和感受丰富了写作理论。经过历代文人的努力和总结,明清时期的写作理论研究呈现出了成熟的新气象。明代王文录的《文脉》对文章的写作有独到的见解和看法,特别是对文章的结构、章法等作出了明确的定义和开创性的总结。此外,清代王夫之的《夕堂永目绪论外篇》、方东树的《昭昧詹言》、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都是理论性的专论,在写作理论的研究方面别有建树。
    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的写作理论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世纪初传统写作理论取得集大成的非凡成就时期、20年代至40年代末兴起的白话“文章作法”时期、50年代至70年代末出现的“写作知识”时期、80年代至今的现代写作学的勃兴时期。在这段并不长的发展时间里,出现了两次理论高潮,这是我们20世纪至今写作理论的丰碑,同时也是我们文学创作的繁荣期。
    一、世纪初,传统写作理论的集大成及其与现代写作理论的汇聚与融合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经历了急剧的动荡和变革。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极度不稳,中国社会民不聊生。在这种背景下,写作理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急剧变化,也经历了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过程。从中国写作理论本身的发展看,传统写作理论已经步入了成熟期,集大成也就是历史积淀的必然结果了。正是因为文化氛围和历史积淀的合力作用,才出现了中国写作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如来裕恂的《汉文典?文章典》,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这些著作综合了传统写作理论的精华,各自形成了专门、系统的理论体系,其深厚的学术造诣代表了我国的传统写作理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达到的高度。
    二、20年代至40年代末的白话“文章作法”时期
    这一时期的白话“文章作法”宣告了文言写作理论的终结,同时也完成了写作理论从“传统”到“现代”,或者确切地说是“近代”的转变。这种“近代化”可以追溯到傅斯年在1914年所写的《怎样做白话文》一文。这篇论文奠定了今天的白话“文章作法”的理论基础。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怎样写白话文”就成了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于是,叶圣陶的《作文论》、陈望道的《作文法讲义》等一大批白话“文章作法”也就应运而生,从而满足了社会各界的需求,也使文章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享工具,而成为广大民众可以表情达意的利器。不过,这些“文章作法”虽然汗牛充栋,但是它的目的是普及文体学、语法学、修辞学的知识,而并不是建构白话文的写作理论,因而客观地说,它们都是以“体”(文体论)代“论”(基础理论),是有“学”(语法学、修辞学)无“道”(写作学之理论)的。局面虽然繁荣,但“理论”实际上却严重匮乏,当然更谈不上什么“理论高潮”了。
    三、50年代至70年代末的“写作知识”时期
    这一时期是写作知识的拓展和系统化时期。从它的结构、表达方式、以及语言文风等方面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即雏形期(50年代)、发展期(60年代)及成熟期(70年代)。
    雏形期的代表作是朱德熙当年给清华大学编写的写作教材《作文指导》和何家槐的《作文基础知识讲话》。这两部著作已初具写作学各方面的系统知识。发展期的代表作有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室编写的《写作知识》,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写作教研室编写的《写作基础知识》。成熟期的代表作有王志彬、郝季光合著的《写作简论》以及刘锡庆、朱金顺等编著的《写作基础知识》。至此,中国的写作理论完成了知识体系的建构,呈现出完备、系统的态势。但此时的写作理论“知识性”有余,“实践性”不足,表现出明显的学院特征。
    四、80年代至2000年的现代写作学勃兴时期
    80年代初期,刘锡庆、朱金顺编著的《写作通论》和朱伯石主编的《写作概论》呈现出了鲜明的“过渡时期”色彩。其中《写作通论》是在《写作基础知识》(1979年版)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全书共分10讲,除个别提法略有改动外,主体框架没有变动。《写作概论》共15章,堪称写作知识体系的集大成之作。此外还有李景隆的《作文法概要》等,也都呈现出“过渡期”的特色。
    80年代后期,出现了中国写作理论建设的第三个高潮,也是上个世纪的第二个高潮。代表作有南京大学裴显生教授主编的《写作学新稿》以及武汉大学周姬昌教授主编的《写作学高级教程》。这两部著作堪称现代写作学的“双璧”。《写作学新稿》“本质论”、“过程论”、“技巧论”、“文体写作论”的理论框架是对《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继承与发展,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也是对写作学的新突破。
    《写作学高级教程》集中体现了全国十九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写作学研究专家教授的智慧,并经过十七位专家教授的审定,使该书体例更加完备,论述更加全面,学术信息更加丰富,学理的思辩色彩更加浓厚,是现代写作学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90年代至今,现代写作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不论是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新进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基础理论研究出现了集成式的著作。二、实用写作研究有了质的飞跃。三、操作理论研究开始系统化。四,理论史研究也取得了突破。五、注意引进和吸收世界写作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在观念和研究方法上又有了新拓展。
    记:有关资料显示,虽然中国写作学的理论源远流长,但我们也看到中国当代写作学一直在语言学和文艺学的夹缝中生存,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从您多年的研究来看,您怎样给它一个定位呢?
    蔡:中国的写作学源远流长,但中国当代写作学的确一直处在语言学和文艺学的夹缝而被漠视,以致于有人把它归为语言学或文艺学的范畴,这从近年的核心学术期刊分类和各种学术评奖的办法可以得到映证。其实这是对中国写作学的一个误解。中国写作学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积累,已经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原因有四:1、已有一支数量可观稳定的专业研究队伍;2、研究的对象、概念、方法相对独立;3、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有影响的写作学研究专著;4、数量众多的大学开设了写作课,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已有机构单独招收写作学的研究生。可以预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生活的现代,写作学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写作学的发展也必将更加蓬勃和迅速。
    记:我们注意到,应用写作学是写作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并逐步发展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您认为它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令人瞩目的成绩?
    蔡:在中国这样一个以诗为“正宗”的国度里,应用文及应用写作学一直不被人们所重视。在中国古代,实用性很强的应用文,也要浸染上浓厚的审美色彩,如皇帝的诏书、平民的书信、碑文等,否则,就难以为人们所接受,这说明在中国古代,人们没有审美的实用观念,或者说是混淆了审美和实用的界限,或者是把实用依附于审美,从而造成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是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很发达,而应用文写作和应用文研究一直不景气。
    当中国现代社会引入西方分析哲学以后,人们开始注意应用文写作和应用文研究,但大都停留在形式技巧的概括分析上,没有抓住影响应用文质量优劣的真正深厚原因进行探讨,于是有人认为应用文肤浅没理论深度,应用文不值得研究等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融于世界,经济、文化、科技等对外交流日益活跃,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生活呈现出实用化的鲜明特征。实用写作便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进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应用写作学在适应社会需要的同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它得到发展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六点:1、社会生活的实用化为它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2、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带来了应用文使用交流的普遍化,使应用文被人们愈来愈重视;3、应用文写作理论、写作方式的创新,引起了许多有学术造诣的学者的重视,并吸引他们亲自参与到应用写作学的研究中来;4、有统计学、文化学、语言学、民俗学、美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为应用写作学的发展提供基础。5、有一个组织庞大、分工细致的全国性应用写作学会的组织、协调,使得应用写作学年年有新成果,年年有新突破;6、全国各地办有十几种应用写作方面的学术杂志,为应用写作学研究成果的发表提供了稳固阵地。
    记:当前,信息技术革命直接导致了以电子技术与“视像文化”为标志的“媒体时代”的到来,并迅速完成了对人类文化战略合围,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使得写作有从专业化向大众化发展的趋势,您认为这种潮流会对写作学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写作学应该怎样适应这种信息社会的新变化并寻求更大的发展?
    蔡:这是一个时尚的话题,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信息技术给写作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写作和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它以电脑写作和网格传播为主要特征。二是参与主体的大众化。它在创作传播、接受等诸方面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同样的素材可能有多个文本,同一个文本可以有多人同时阅读,一个文本代表一种阅读方式等等。三是文本意义的平面化。平面化是后现代文化最本质的特征,它不把意义的深刻性作为终极的追求,而是强调情思的宣泄效果和娱乐功能。四是文本风格的个体化。在网络世界里,人们更关心的是文本的个体风格,它包括语言习惯、网页设计、版式安排、插图艺术等等,没有个性的文本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它对写作学发展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思维方式,二是理论构建,三是语言选择,四是写作观念,五是价值追求。
    写作主要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变化并得发展,首先要敏锐捕捉信息社会的新变化并将它纳入研究的范围;其次是善于把握众多新名词背后隐藏的规律;再次是注意到引进和吸收新的观念和研究方法;最后是将研究成果放到写作实践中去检验,以不断促进写作学的发展。
    记:蔡教授,我们知道,您在致力于写作学研究的同时,也一直从事着写作教学工作,您在教学中是怎样将您的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您是重视学生的理论研究还是注重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呢,为什么?
    蔡:写作教学是门艺术,它既包括教学方法的选用,也包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内容进行完美的结合,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我努力这样做。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既注意对学生进行思维启悟和理论引导,也注意用可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既注意用科研促教学,又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启悟和发现,从而实现教学和科研良性循环。这是由写作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决定的,也是由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决定的。从另一个层面讲,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检验的理论是靠不住的,只有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才是理想的写作人才。
    记:我们有很多学生对写作学这门学科很感兴趣,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对此,您能给他们一些关于写作深层的指导和建议吗?
    蔡:同学们写作的热情很高,对写作这门课也很感兴趣,让我颇受鼓舞。但不少同学的创作还不成熟,这是正常的,为此,给有志于献身写作的同学提几点不成熟的建议,供大家参考。一、要真正提高写作水平,必须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精神境界,这是能否成功的关键;二、以提高宏观驾驭事物的能力为突破口,提高感悟能力和宏观构思能力;三、潜心生活,用心观察,每天一得,持之以恒;四、注意意境、语言、格调的一致性;五、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美的鉴赏创造能力。
    记:我们看到您在研究和教学工作之余也做了大量实践创作,您对您的这些作品给予怎样的评价?
    蔡:在研究和教学工作之外,还担任了行政管理职务,这使我少有时间去从事创作,更多的是看书学习,在与先贤伟人的对话中获得智慧的启恒和心灵愉悦。我的文章选点独特,大多有哲学眼光和深刻色彩,语言朴实准确,少有华而不实的词藻堆砌,显出平和自然的总体风貌,我时常有一种恐慌,害怕哪一天停止了学习耕耘,自己会成为精神和思想的落伍者,故此常命令自己勤耕不断。
    记:蔡教授,再次感谢您作客《汉水学坛》,您的讲解又让我们对写作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层的了解,最后能否对我刊及我们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指导意见?
    蔡:《汉水学坛》是在你们的辛勤劳动中成长起来的,应该好好地呵护她;我衷心地祝愿《汉水学坛》越办越好,衷心祝愿刊物的编辑同学学有所成,万事顺利,衷心祝愿《汉水学坛》的读者朋友学业进步,人生如意,谢谢大家。
  [策划:喻成立]
  [采写:王蔚松  龚道臻]
  [时间:2006年11月25日]


发表于 2012-1-25 18: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应表现论――兼论建立生命写作学陈功伟
内容提要 写作是个体生命的一种对应性整体表现,因而生命写作学的建构应该是成立的。生命化写作认识是普遍现象,我国古代写作及文学创作理论使用许多生命化的术语,任何学说都是生命某一方面的系统认识。写作的本质是生命化的,既是主体生命的心理表现,又是主体生命的生理表现。写作过程是生命化的。写作人才有着不同层次和类型,而写作的最终目的是人的生命体层次的提高。有什么样的主体生命或者写作即时取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对应性文体。 On the Corresponding --and on establish the life writing study CHEN Gong-wei (Chinese Department of Guangzhou  Amateur University,Guangdong Guangzhou 510230,China) Abstract:The writing is a life‘s corresponding whole exhibition, so should establish the life writing study. The cognition of life writing is rifeness phenomena. The theory of Chinaese ancientry writing and literature produce use many life nomenclature.Any theory all are life’s one aspect system cognition. The writing hypostasis is life, is mentality physiology exhibition of main body. Writing process is life’. Writing person ability has different from levels and style, writing ultimately aim is raising life’levels. What main body and life’s estate when writing , as much as corresponding style. Key word:corresponding;life writing;physiology exhibition;Writing person ability;corresponding style
关键词 对应;生命写作;生理表现;写作人才;对应文体

一直以来,一种模糊而又顽强的意识在头脑中不断躁动,直到近年才形成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即写作和生命有着对应关系,写作是个体生命的一种对应性的整体表现,进而生命写作学的建构应该是成立的。



作为普遍现象的生命化写作认识

对写作和生命的关系的思考,是每个作者都会经常发生的,而两者更为密切的对应性的思绪也会出现,但却常常是浮光掠影,难以深入和明晰。这些考虑往往在学习古代写作尤其是文学创作的理论中闪现,也在研究当代美学、艺术、哲学及其他科学理论中产生碰撞。

我国古代写作及文学创作理论在世界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大量使用生命化的术语。这主要是由于东方思维的特点所造成的。东方思维是与西方科学分析思维明显不同的思维方式,以直觉为主,具有整体性、模糊性和神秘性,一言以蔽之曰生命化。因此,有意无意地,中国古代理论包括写作理论,明显运用类比思维,使用许多比喻和象征。这些比喻和象征的内容常常是人类生命体及其部分。

中国古代写作理论在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简单介绍若干。古代唯一的写作学系统论著《文心雕龙》,标题中的“文心”,是一个突出的例证。从各种关于写作的论述中,可以找到这样一些生命化的术语:文眼,文面,文心,文体,文风,风骨,风格,风致,文首,文尾,凤头,猪肚,豹尾,文脉,文气等等。古人评论文章写作时是与评论人物一样看待的,在其意识和行文之中往往混为一谈。

古代的写作术语中还有一个最常见的但又难于充分认识的术语:“文”。这是一个象形字,是一个人的生命体的形状,是生命的直接表现。由一个字到一篇文章,其间的关系是可想而知的——脱离不了基本的联系和规律。

应该说,任何学说都是生命某一方面的系统认识,都与生命的整体存在着有机的联系,——这就是系统论得以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人们在学习某一学科时,不能不产生关于生命的联想。特别是一些带有概括性或者形象性的学科更是这样。美学即生命特质的学说;任何美都是人的生命自由创造本质的投射,具有整体生命所带来的不可穷究的模糊性、神秘性和可感性。当人们看到美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会是美的人。科学思维已经到了一个比系统论和遗传工程更为高级的发展阶段,产生了生命哲学、生命科学这样一些学科。医学及人体科学,仿生学等,更是直接研究生命的实用科学。

当代科学中有两个突出的文艺理论学科与我们所说的写作对应生命的认识有着特殊的联系。一是生命艺术学。这门学科引起艺术家的注目,但是还没有从外国完整地译介进来。可以说,它与文学主体论和艺术形态学这样一些理论认识是相通的。从它们本身就可以看出生命与写作对应关系的密切来。二是结构主义,提出世上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相似结构的认识。确实,一切事物都有相似的结构,都包容着原子运动结构。动物的结构更是这样,都有同样的首尾、感官、脏腑。由此基本的道理,进而认识文章这种精神产物和人的结构的相通就有了一定的前提。

至于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文学主体理论,更是特别地强调写作主体生命自身的修养水平,认为这是写作水平提高的根本原因;主体的素养及其高低,必然在文章中表现出来。

对写作的生命化认识,是古往今来一切写作的人都会自然产生的,尽管往往是片言只语或者瞬间感悟。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将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认识。



写作的本质是生命化的

对写作与生命的对应关系这一认识,还应该从人类写作包括文学创作的本质上去探究。写作是一种通过创造性思维,运用语言文字符号,表达主体对世界的某种认识的过程。写作可以一分为二,包括科学文章写作和文学作品创作两大类。在“对世界的某种认识”中,“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自身三个方面,“认识”包括以抽象思维为主导的理论和以形象思维为主导的感受。上述定义,理解重心应该放在“主体”上来,即写作是主体生命的一种表现。

人类生命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运用语言进行写作只是其中一种对应的表现。绘画、摄影都是生命的对应甚至可以说是对照的表现。如果绘画和摄影的是主体自身之外的事物,那么应该是主体生命内在本质的投射这样一种对应性表现。如果绘画和摄影的对象是主体生命自身,那更是一种明显的对照性表现。其他艺术如舞蹈、影视等都是这样的生命化的对应表现。写作同样是人类生命的一种对应表现,不过它运用的手段是语言文字。如果写作的内容是主体之外的事物(包括其他生命体),那么这种文章既是主体生命创造本质的投射,又是一种自成一体的精神生命。

有的人会提出,文学作品是主体生命对应表现倒可以说得过去,科学文章这样说似乎不大通。不管是科学文章还是文学作品,都是人的心理创造物,应该说是一个特定的精神生命体。对应于人类个体生命,这种精神生命体无论哪一篇具体文章都同样有首有尾有体干,还应当说有眼有心有细胞等。而在这一精神生命体的内在层次,还有着人类生命本质的投射的产物,如创造性,如气质,如脉络等。至于以自身为写作对象的文学作品,除了作为精神生命体外,还清晰地完整地对应了自身形象。

在这里,文学作品还应当从其作为心理活动的产物的本质来辨析:文学作品表现了人的心理活动及生命本身。这种说法称为表现说。表现说不同于反映说,前者是文学艺术的根本认识,而后者应当说主要是科学理论的根本认识。人们往往误认为文学作品是为了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更由于政治的需要而将这一看法明定为文学作品的金科玉律。其实,反映社会生活(甚至包括真实地反映主体自身形象)在文学艺术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又是次要的前提和途径。文学艺术从根本上来说是要表现人即创作主体的能动本质。这样,反映论就不是正确的文学理论, 尽管它有时能够出于政治的需要而统治文坛相当时期。艺术包括文学是作家个体生命的表现。真正的艺术作品, 既要以反映外在表象即反映事物取得认识价值为前提和基础,还要以表现自己的生命本质即取得审美价值为主体和目的,辩证统一,形成一个完整的意象--艺术生命。只讲哪一项都是错误的,但在艺术的历史和实际的创作中,看来只讲反映的倾向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而真正的文学艺术家都达到了二者完美的结合,创造了独特的艺术生命。比较一下鲁迅和茅盾。茅盾的作品尤其是《子夜》有着对于社会生活的细致的描绘。他反映了旧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回答了当时的中国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重要然而公众化的问题。用重大题材报告文学来定性他的作品,尽管苛刻但却有一定的道理。鲁迅的作品不是这样。在他的小说和散文作品中,透过愤激的沈郁的情绪氛围,能够看得到一个伟大的艺术生命。而生命形态文学化,就是鲁迅的一个文学观。特别是《故事新编》一书收集的几篇历史题材小说,反而是他在人生最后几年的生命行程中对于“创造者生命形态”即自我生命形态--悲剧的几个阶段各自不同的艺术表现。

文章作为主体生命的表现,作为独立的精神生命体,我们易于明白它是主体生命的心理的表现,还需要更加清醒认识的是它还是主体生命的生理的表现,是二者辩证统一的表现。

1.主体生命的基本生理构造在写作成果中表现为对应的文章结构,如文首、文尾等。

2.主体生命在创造即写作时,生理还成为写作心理的基础,同样表现在文章的组成上。如人的呼吸的长短,决定了语句的长短。再长的语句,一般来说不能长过50字以上以致不能一口气说完。又如心脏的跳动是节奏产生的基础。

3.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生理的整体状况必然表现在文章中,从文章的词语、情绪和风格,可以看出人的身体状态甚至寿命长短。这在古书中有很多记载。可想而知,一个大病在身的人,写出来的文章不可能雄壮威武、明朗健康,最有可能的是文章气促音低(或声嘶力竭),语言无力,软弱短小,勉为其难。马步升在《随笔》(1999.1)发表的《婉约情怀》一文中说到秦少游:“……当他吟出‘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时,他的心智、志向和躯体都被愁淹没了。当时的丞相曾布见到这阙《千秋岁》(笔者注:少游选择词牌有意无意地揭示了自己的潜意识中的隐忧)词,即说:‘秦七必不长久于世,岂有愁如海而可存乎?’有此预感的还不止一人……”人们还常常从一些年纪小的人的文章中看出,作者才气和精力过于显露和挥发,以致可能早早夭折。

4.人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系统即先天的气质和后天的性格也整体性地表现在文章中,在成熟的文章中甚至成为风格。文学史上所谓的豪放派、婉约派,就可以说是两类不同气质和性格的人所形成的。大观园中,粘液气质、弱小性格的惜春是不可能作出胆汁气质、刚强性格的探春的诗词来的。当然,这些都是从总体上来说的,正像一个人的气质或者性格是以一种为主兼有它种,在一个人的所有文章中也可以是一种整体特点或者风格为主,兼有别种。总之,人的心理和生理都必然表现在文章写作中。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生命写作的认识是成立的,生命写作学的建立有着理论认识的深厚基础。



写作生命化的过程及其对应表现

从生命写作的过程及其成果即文章精神生命体的元素来看生命写作,是更加具体的理论深入。写作过程一般都作为“三段论”,但有各种各样的划分。笔者有专文探讨,认为写作过程划分为构思阶段、成文阶段和发表阶段最为恰当。以下我们按照生命写作的进程来作以阐述。

一、构思——受精并孕育精神生命的阶段。首先,有着潜意识中民族生命遗传的主体生命需要具备一定的素养如思想修养、生活经历、知识储备和写作技巧等,并争取这些素养在一个高层次上统一起来。接着,主体生命从社会生活群体生命及自身生命中选取材料——这些材料将成为文章的血肉。第三,主观的能动和客观的选材产生碰撞,其火花即为灵感。这是生命各种因素和信息的有机的机遇,可以比喻为新生命的受精。由于它的高妙复杂,以致于人们不由得不感到古代算命所讲究的时辰、地相和人缘的神秘莫测的作用,称为天作之合。第四,提纲设计。人们都知道,生命的受精是一刹那的事情,而孕育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是理智的行为。在这一环节,主体要把握全篇,主要是主题——核心和结构——骨胳。结构被分为人的生命那样的“三段式”:开头、中间(肚)和结尾(动物一般都有,极个别的特例如人类进化而取消了尾巴;有的文章也不需要结尾)。标题作为文眼最先出现。主题作为核心,是生命自由创造本质的集中表现,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关键(不是体形,而是心灵、智力、灵魂),因此它有着核心地位和决定性作用。

二、成文-精神生命的诞生养育阶段。 这时,语言作为精神生命的细胞,成为基本的材料。而表达方式则是细胞组成的各种皮肤;正像皮肤有头部的、面部的和体部的分别一样,表达方式也有叙述、议论、说明、抒情和描写之分。这一阶段,首先要起草。起草应是生命的自由整体运作——任意起草,仅仅在提纲这一理性的时隐时显的观照之下。这时,深藏着民族及人类原始生命的基因信息的潜意识起着巨大的主流作用;生命发挥到了极致。于是,随着人的精神状态如感情的高昂还是沉静、逻辑的有力还是隐蔽,形成了相应的文气——阳刚或者阴柔的内在的整体状态,语句也相应地抑扬顿挫、长短相间。而且,线索——文脉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接着,修改文章——修饰调治和养育。这一环节是清醒的理性的行为,往往要反复进行,时间长久。最后,一个新的生命出现了。

三、发表-独立生命体定型并走向社会的阶段。首先,定稿——定型美化文面,让文章体面的环节是少不了的。接着,写作主体将这一精神生命体进行投稿——送出家门。让社会去接受或者拒斥,也许它适应了社会的某种需要,得到发表并产生效应——接受并反馈。社会群体生命接受了这一精神生命。



写作的最终目的是生命化的

人类写作的最终目的,正如一切科学综合起来的目的一样,是人的生命体层次的提高——美的高级生命。文学艺术创作没有实用的目的,供人欣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心灵境界。这是创作的最终目的。科学文章的写作,起到了某些实际的作用,但最终来说也是完善人的生命体(主要是心智的真和善的极限深入),并与美化人的生命体的文学艺术的作用辩证统一。写作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生命层次,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于人类整体而言,这一点是所有科学都要达到的大道,在每一时代都提出了生命的楷模。今天的理想人物的内涵,决不同于历代相对的理想人物,而未来的理想人物可能是我们今天不能完全把握的。二是对于写作者本身而言。对后者,下面作以简述。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写作成才。还应对写作人才的层次和类型进行分析,这是因为对写作人才的认识至今还未见到比较系统而清晰的认识。古代文论早有一些笼统的看法,如“有第一等之人,斯有第一等之文”,再如“经史子集”的分类及由此引起的人们对于人才的评定。写作人才的衡量应以文章的社会作用大小为标准。

1.“圣人”,以有文学性的鸿篇巨制对人类社会具有长期的指导作用。如马克思,他的论著具有磅薄的气势、精美的语言、恰当的用典和巧妙的手法。

2.“哲人” ,以自己的理论体系和一系列文章或作品,充实了人类精神的宝库,对社会生活产生了相对显著的作用。如佛罗伊德,他的论著在人的自我认识上具有独特的精神分析发现。

3.“诗人”,明确地注重文章的社会作用,其中大都是社会政治作用。如李四光,他的“新华夏体系”的地理学说对于中国工业的发展作用巨大。

4.“文人”,往往以写作为业,才华横溢,著作等身, 但是境界平凡,不注重社会作用。如琼瑶。

5.“才人”,具有一定的写作才能、发表若干有独特性和应用性文章的人。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人才。这五个层次,自上而下,数量自少而多。可以分别以一个字来概括:德(圆满高深的道德)、智(智慧更为突出)、体(指体用实践)、能(指写作发表能力)、用(指生活应用)。

生命,是写作的一切。



文体是对应于主体生命的精神生命群体

生命写作孕育出一个精神生命体,这是自我的永生的灵与有限的肉的辩证统一,是生命的大欢喜。需要再加辨析,精神生命体要有类和种的划分,即文章有各种体裁。反过来说,文章体裁是对应于写作主体生命的,有什么样的主体生命或者写作即时取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就有什么样的文体,对应清晰。

文章这种精神生命体,以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大人类基本思维并以科学语言(真实、准确、实用)和文学语言(心理化、生活化、个性化)为准,分为两大类。

一、科学文体,一一对应于它们的作者群体,其特性是相同的,都讲究客观的基础、准确的反映和社会的应用。以议论表现手段为主的议论文,中心在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判断。以说明表现手段为主的说明文,重在对于客观事物的静态的介绍。两者的作者都是具有较高抽象思维水平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人员。应用文是较为特殊的科学文体,应该承认应用文同样有着独到的认识和准确的反映。应用文是各种以科学思维为主导的作者写作的。科学文体中有一个易于混淆的种类是讲究客观真实的记叙文,如新闻及报告文学,其作者是是以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为标准的新闻工作者。

二、文学文体,一一对应于它们的作者群体,其特性是讲究主观的发挥、心理的表现和人生的审美。诗歌最为极端,正像诗人最无规则一样,有着心理活动的真实的直接表现,不需要依靠、只是自由地借取外在事物的反映,语言讲究多义性、跳跃性、音乐性和可感性。散文、小说、剧作等文体,则讲究前提性社会事物的反映真实,但最终要表现主体生命的本质。它们的作者都比诗歌更多地需要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这些作者在写作和生活中的行为,与诗人的行为是大不一样的。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主体生命即时的取向是科学思维那就不会创作出文学类的精神生命体,反之亦然。



本文突出、强化和完善了写作是一种生命的对应表现这一认识,以促使人们更加清醒地对待写作的生命化,进而建立生命写作学。本原和表象不能再被剥离。热切地希望写作成为更多人的一种最佳生存方式,让更多的人进入写作人生,也就是创造人生和审美人生。由此建立的生命写作学,不但是高尔基所说的“人学”,而且应该是生命个体进而民族及人类生命群体的美化学和成功学。





作者简介:陈功伟(CHEN Gong-wei),男,1953年12月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写作及文学理论。单位:广州业余大学(Guangzhou Amateur University);网站http://www.xieda.com(写作大学) E_mail:writun@hotmail.com 广东省广州市,邮编510230



(收稿日期:2005-2-4)

发表于 2012-1-25 18: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创意写作学学科建构论纲

葛红兵1  许道军2


内容摘要   创意写作学将写作活动的本质定义为创意活动,同时确立读者接受/文化消费意识,建立文化产业研究这一新生研究极,确认创意写作通过专业培训培养文化产业核心从业人员的目标。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新模式、文化产业化发展新需要、国际文化产业竞争新格局及高校文学教育教学体制改革要求促生新型创意写作学学科的诞生。创建中国化创意写作学学科必须打破“作家不能培养”及“写作学没有学问、无需学科”的“中文系偏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创意与写作、文学性写作与非文学性写作及分体写作深化研究的问题,开拓创意习得和读者接受两个新视野,并加强“自我发掘” 、“文类成规”等基础理论研究,确立新型学科理论体系,加强创意写作教育教学制度创新和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关键词   创意写作学    学科建构  自我发掘  文类成规
作  者 1葛红兵,上海大学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许道军,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上海:200444)

20世纪20年代末,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创生于美国爱荷华大学,后来作为新兴学科在美国及西方国家的高校确立并推广。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创意写作已经是有80余年历史、包含近20个子类、设有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层次的大学科。创意写作学学科的诞生和发展,改变了欧美战后文学发展的格局,也彻底改变了欧美文学教育教学思想体系,为欧美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和发展奠定了学科基础。但是,迄今为止,这门学科在中国尚未得到正式承认。尽管各式各样的探索已在展开,然而,从总体上来看,中国高校还没有自己的关于创意写作学的原创理论、训练体系、课程系统,创意写作学学科建设更是空白。那么,什么是创意写作?中国高校要不要创建创意写作学科?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做出尝试性的探讨。

中文教育改革与创建创意写作学学科

长期以来,文学创作被看作是一种只有作家才能拥有的天赋,而这种天赋是不能或者不易被学校培养的。正是基于这种观念,我国的大专院校的文学教育形成了“不培养作家”的传统,这导致“写作学”在大学学科体制内处于边缘化甚至不被承认的地位,一些大学的中文系一度取消写作学课程、教研室,更谈不上该学科的现代化转型及向“创意写作学”的深度发展。
今日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文化产业化及文学数码化时代,数码文学时代的主流艺术样式是影视而不是文学,文学成为影视艺术的中介,以及其他文化艺术样式的前文本。中国当代文学至此已经不再仅仅是所谓“圣手”作家的天才事业,而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当代文学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20世纪80年代所谓“纯文学”概念可以概括的范畴,文学写作逐渐成为文学编辑、广告人、编剧、书评人和影评人等的修养基础。此外,文学经过口头时代、纸面时代的发展,其创作规约和技巧已经无比丰富,超越了绝大多数人可以无师自通的能力范围,没有相对专业的训练,要想成为一个作家已经变得非常困难,而时代主流艺术形式的新变,更要求我们建构现代意义上的创意写作学,使得这种写作技能可以通过有效手段得以培养。
首先,创意写作学的发展是繁荣当代文学创作的需要。创意写作学在美国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科学有效的创意写作学训练可以培养作家、繁荣创作。谁也不能否认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领先地位及成就,而这个成就与创意写作学科在美国高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今天的美国,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没有受过创意写作训练的“作家”,美国战后普利策奖获奖人多数出身于创意写作训练班。美国当代知名作家几乎都有创意写作学位,许多作家甚至受聘于大学,任教创意写作专业,我们所熟悉的白先勇、严歌苓、闾丘露薇等都曾系统学习过创意写作,著名作家哈金也在作家工作室教授创意写作。
其次,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呼唤创意写作学科的创生。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对美苏二战之后的实力的对比消长充满误解。事实上,美国完胜苏联靠的不是军事和政治。美国在军事和政治上从来没有真正打过胜仗,美国的胜利靠的是文化:冷战开始美苏文化产业几乎在同一起跑线上,而冷战结束,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在美国GDP占比约20%,经过半个世纪的冷战,美国文化创意产业已发展成占比第一的支柱产业,同时美国也成为世界第一大文化产业出口国,出口占比超过军工和一般制造业,美国的强大奠基于文化及其产业化发展上。与美国相比,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占GDP总值约5%,极度落后于美国(但相比美国,我们至少还有4倍的空间)。在未来的中美较量中,我们不能重蹈苏联只重视军事和工业而最终失败的覆辙,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未来的中美较量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较量。谁在文化上占据了先机,谁就能真正在“观念”上影响世界,就可能在竞争中获胜,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我们文化创意产业的落后最主要是因为高校文学艺术教育落后所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强大的文学艺术教育学科,但我们缺乏这个学科引擎。2009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首次确认了文化可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此后各地各级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为我国走向文化资源大国、文化创造大国、文化消费大国、文化输出大国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创意写作学科的创生和发展提出了要求。
最后,提出创建创意写作学学科,乃是根源于大学中文系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这里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中文系学科独立的问题;一是中文系“语言文学”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一方面,中国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高校文学教育,文学学科在中国从未取得独立的地位。中国的文学教育从来就没有与语言教育分离。中国文学教育同语言教育混融为“语言文学学科”,形成了“谈文学就是谈语言”、“谈语言就是谈文学”的混融观念,进而造成了文学学科属性认识上的偏差,含混地强调其“基础类”、“研究性”的学科属性,忽略其“艺术性”的学科本质,更否认甚至反对其应用性。事实上,文学和语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文学教育不仅仅应该教授语言修养、文体格式,更应该训练个体表达和创造思维(“自我诗化”)。因为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恰恰存在于语言之外,文学的本质是“艺术”,不是“语言+艺术”。文学教育应该独立,应该回归其艺术教育的学科本性。
目前的文学教育是“把文学当作意识形态”时代教育体制的遗存,是为培养“文学哨兵”服务的。文学教育以文学研究、文学批评为主,教授语言知识、语言修养,教授文学史知识和文学鉴赏批评能力,却不教授文学创造能力。以前我们“把文学当作意识形态”强调作家身份及其创作的独特控制管道,自然我们也不需要面对大众的、以“独创”为旨归、以个体表达为核心的“创意写作”能力的培养。1980年代兴起的“先锋小说潮”及其后的启蒙主义文论让我们误以为文学的个体性和创作性是不可习得的,文学创作与创作成规的可继承性是对立的,我们不承认文学创作能力可以培养、教育,因而我们的文学教育没有指向“创意写作”为核心的高校文学学科。
另一方面,中国式语言与文学混融的教育已经严重滞后于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需要,中国式“语言文学”模式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严重脱钩,当前中国的所谓“文学教育”完全不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及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冗余学科。麦可思(MYCOS)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报告,汉语言文学专业连续数年位列最难就业专业排名前十位之内。[1]新浪网文章将汉语言文学专业排名最难就业专业第七位,因为该专业“看起来什么都能干,其实什么都干不了” [2]。
目前中国高校文学通识教育主要集中在“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教学上,文学专业教育主要是文学理论和文学史知识教学,而文学史知识又集中在古代文学部分,现当代文学部分常常是受忽视的。这个体系培养出来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普遍有知识却不能创造,能鉴赏却不会创作;“有文化修养”却没有文化技能,有“知识基础”却没有专业技术。这样的学生怎么会有就业前景?实际上,中文教育教学的状况,也是中国高校文科教育教学的普遍状况的缩影,中国高校文科教育教学改革应该从中文教育教学的创意写作化改革中寻找突破口。
如今,我们应重新审视并摒弃当前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模式,建立新型的以创意写作为方向的文学,恢复文学教育应有的独立学科地位,确认其作为艺术教育学科的本质品格。中国高校文科教育应该把教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文学教育应该在这其中承担领衔作用,把激发全民创造力、想象力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并把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作为直接目标。中国高校应该充当文化创造性创生及产业化发展的发动机,中国高校不仅仅是科学创新的发动机,同时也应该是文化创新的发动机——中国高校要完成这一使命,就必须把创意写作学科当作核心学科来创建,承认其学科地位,开放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本科及专业硕士招生。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新模式、中国当代文化产业化发展新需要、国际竞争新格局及中国高校文学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促生新型创意写作学学科的诞生,也规定了中国创意写作学学科创生的背景,这个背景决定中国创意写作学学科与海外创意写作学学科有着深刻的一致性,同时也具有鲜明的中国色彩。

认识创意写作及创意写作学必须纠正两个“偏见”

“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 是一切创造性写作的统称,为了强调其“创造性”内涵,以突出与传统写作的本质区分,笔者更愿意将创意写作界定为人类以写作为活动样式、以作品为最终成果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的第一规约是“创造性”,第二规约是“写作”,其本质是“创造性活动”。创意写作首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涵盖了传统文学创作但又远远超越于传统文学创作,它既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传统文学的“写作的创意”,又适应文化产业化发展新变化,面向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开展“有创意的写作”。创意写作学是研究创意写作规律及创意写作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它一方面在本体论上研究什么是创意写作,如何认识创意写作规律,创意写作活动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等,另一方面在活动实施上研究如何组织创意写作;同时它还要研究高校创意写作教育教学体系的建构、发展、课程设置、能力训练方法等问题,给高校创意写作课程体系提供理论支撑,连接创意写作活动和创意写作学学科。
大学中文系不仅应该教给学生中国文化修养、中国文学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意写作能力,这是创意写作学学科的基本理念。但是,迄今为止,中文教育学界对此还是有分歧的,依然存在着创意写作能力不能教授和“写作学没有学问、无需学科”的“中文系偏见”。一些人依旧存持叶圣陶先生的观点,认为大学写作课不过是“补课”性质,将来终究要被“取消”,终究要为“专业写作”取代。[3]另一些人承认创意写作可以教、应该教,但是他们却反对创建“创意写作学学科”,认为创意写作只是技能,没有那么多理论可以研究,创意写作不应该有“学科”。这种学术偏见和学科歧视,导致了创意写作学学科建设的极端困难,也导致了创意写作学研究的极端落后。目前多数高校都没有正规的创意写作学学科研究队伍,创意写作学二级学科的地位也不被承认。没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学科地位和可以培养创意写作学学术研究人才,这种现象对于创意写作学的发展来说是很不利的。[4]
事实上,目前我们的创意写作学学术研究任务甚至比创意写作技能教学本身更为繁重,社会需求也更为迫切。没有系统的创意写作学理论体系,我们就不能真正认识创意写作的根本规律,也不能找到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创意写作技能教学和培养训练,甚至不能说服高校开设类似课程,也不能说服学生来学创意写作,接受创意写作技能培训。创意写作是实践技能,但不能因此就说不存在一个创意写作学,创意写作学需要科学和严谨的学术研究来建构。


创建创意写作学学科体系需要解决四大问题


创建新型创意写作学学科首先必须处理好创新与传承的问题。许多人认为,写作学中国古已有之,无需新建一门创意写作学,这显然是一种偏见。创意写作是一门不同于传统写作学的新型学科,它更多致力于研究创意活动规律、创意思维规律及如何以文字体现创造性想象和个人性风格。传统写作学主要内容是文章学,侧重造句遣词、篇章结构和技法训练,并把公文写作、应用文写作作为教学和研究重点。但这种写作学不适应当下社会现实发展需要,也不符合真正的创作学要求,它受到质疑从侧面也说明了它的欠缺。其最大的弊病在于,在观念上,它认为写作活动本身可以做知识性展示、分解说明、静态讲述,但是“作家”或“writer”不可培养;在教学上写作活动与学生个人成长完全脱离,写作仅仅是外在的技术训练;在训练上也缺乏完整、系统和循序渐进的体系,各文体教学分散、割裂和平行。

但是,毋庸置疑,传统写作学给创意写作学学科的创生也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与经验教训。20世纪20年代,我国就出现了一批从语文学分离出来的初具独立品格的写作学著作,如陈望道《作文法讲义》、叶圣陶《作文论》、夏丏尊、刘薰宇《文章作法》等,几十年以来,传统写作学在写作原理及基础理论建设上获得了相当的成就,写作本质论、写作过程论、写作能力论、写作心理论、写作思维论、写作教学论、写作史及写作理论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各种写作的分支研究方面,传统写作学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各种文体研究也均有所涉及;在写作训练方法的研究方面,写作训练序列研究、写作题型研究、写作测评研究等也有相当成果。

其次,创建新型创意写作学学科必须处理好“创意”与“写作”的关系。与传统写作学不同,创意写作学不仅仅围绕“写作”活动本身,“沿着创作规律”展开写作主体学和写作心理学研究,还更多地把重点延伸向“创意”,“沿着创意规律”这条更上游的主线来进行“创意心理”及“创意活动”研究,不把精力重点放在讲授“文章技巧”的文章学上,更着重突出创意活动规律,用创意规律来统领创作规律:“创造力遵循的那些规律往往是非同寻常而且互相矛盾的。假如你违反了它们,你会浪费巨大的精力而最终一事无成。好比你一只脚把汽车的油门踩到底而同时另一只脚却把刹车也踩到底……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到写作过程的基本原理,这才是一切烦恼的最终根源。他们想把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的、非创造性的标准强加到写作这个非同寻常的过程上来,于是就造成了这个后果。确实如此,创作活动可不是普普通通的现实生活。” [5]在创意心理研究方面,美国的创意写作学在这个方向就发展了一种叫做“作家障碍” 的专门研究方向,研究如何在心理上突破“创造性”障碍,成为一个能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人的问题。在创意写作学看来,任何人都能成为作家,关键是你如何越过那些“障碍”,“作家的神奇魔力确实存在。很多作家都幸运地遇到或找到过这种体验,这种体验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传授的。要做好准备学习这种体验过程,你必须走一条迂回的路。首先,考虑一下你将会遇到的主要困难。然后,开始做一些简单的、但是迫切需要的练习进行自我施压,来帮助你克服那些困难。最根本的一点是:你必须有信念或者必须有好奇心,愿意接受一个奇怪的建议。这个建议和你在课堂上或者课本里学到的建议都不相同。” [6]这个方向的研究可以看做是创意写作学对创意写作内部规律的研究。   

再次,创建新型创意写作学学科必须处理好文学性写作与非文学性写作的关系。这里涉及到“创意写作”培养目标问题,需要研究当下社会文学发展及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状况,并处理创意写作与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传统写作学并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意识,没有为创意产业培养核心从业人员的学科研究目标定位,因而传统写作学关注的是文学创作和公文写作两个方面。创意写作则要把研究扩张到整个创意产业链,研究创意产业发展规律,用产业眼光来对待“写作”,甚至也在国际文化领导力、文化产业生产力竞争的格局中来研究“写作”。这样它不仅要重视文学性写作,同时要重视非文学性写作,在非文学性写作中更把“创意文案”、“建议提案”、“商业推广文案”等作为研究重点。

创意写作学研究的对象当然包括文学创作,研究如何追求个人风格、艺术原创的问题,这类写作我们可以定义为“欣赏类阅读文本创作”,也就是传统纯文学范畴的文学写作,包括故事、对话、小说、随笔、剧本、游记、传记等内容。从现代文化工业角度来看,它们是文化工业和文学消费的终端产品(当然几乎都具有向其它艺术形式转化的可能);但与此同时,它还研究众多非文学或与文学相关但本身又不是文学形式的有创造性的写作,其一是 “生产类创意文本写作”,这类创作文本本身不作为阅读欣赏的终端产品,不是作为艺术欣赏消费的直接对象,而是创意活动的文字体现,对应着创意活动的各个环节,其功能主要是为了生产新的创意文本及创意活动,具有再生产性,如包括出版提案、剧本出售提案、活动策划案等;其二是“工具类功能文本写作”,这类写作文本与中国高校传统应用写作、公文写作的对象基本重合,它们作为信息传达工具而存在,其价值体现于文本信息的沟通、交流、传达,不以欣赏性作为创作目的。创意写作学把“生产类创意文本写作”的研究提到学科研究重点的位置,这与创意写作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创意写作不仅培养作家,还更多地着力于为整个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核心从业人才,为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所有文化产业提供具有原创力的创造性写作从业人员。中国高校文科教育的改革、中文系文学教育的出路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息息相关,敏感的教育问题与严峻的社会问题纠缠在一起,要求创意写作学学科承担着更多的任务,这也将是中国创意写作学学科发展的特色。
最后,创建新型的创意写作学学科体系必须处理好分体写作研究的学科深化问题。没有分支学科的学科是不成熟和不发达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处理创意写作学学科分支和教育教学方法问题。前文我们把创意写作分成三类: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工具类功能文本写作、生产类创意文本写作,这三类研究都可以形成创意写作学学科的二级分支,而“生产类创意文本写作”是研究的薄弱环节。在“欣赏类阅读文本创作”这个分支,我们又可以分出“虚构类创作”和“非虚构类创作”两个三级学科分支。
目前,在中国,有一种将“创意写作”等同于“文学写作”,又进而等同于“虚构类文学写作”的倾向[7],复旦大学开设的创意写作研究生课程,包括“主题写作”、“小说写作实践”、“散文写作实践”等实践课程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西方文学名著导读”等文学史课程,主要还是集中在“文学写作”和“文学史教育”方面。这是复旦复旦传统,但是,作为学科的创意写作,其研究范围超越了文学写作,更是远超虚构类文学写作。实际上创意写作所涉及的文体分支研究是非常广泛的:文学虚构类的小说、随笔、剧本、诗歌、散文等,文学非虚构类的历史、游记、回忆录、传记、博客写作等;生产类创意文本类得歌曲词、影视剧本、清口相声(Stand–up Comedy Writing)、商务推介文案、影视节目策划案及串场词撰写等,这些都需要不断深化研究,丰富创意写作学学科体系。

视野创新与基础理论建构

传统写作学认为,文学不可教,也不可以习得;公文写作、应用写作没有创意,不可与文学创作相提并论。这些都是带着偏见的认识,那种认为凡是“独创”的东西都没有规律可言,都不能教授和习得的看法是片面的,也不符合现代创作现实和创意写作发展的实践规律。创意大师赖声川说:回顾自己的经验,通过漫长的学习过程,我内在的某种创意能量被激发了,被释放出来了,变得具有创造力。光凭这一点,就表示创意是可能学、可能教的,而且每个人都可能同样具有可能被激发的潜在创意能力。[8] 其实,创意写作学学科视角下无论是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还是生产类创意文本写作和工具类功能文本写作,都具有“创意”特征,需要从“创意”的视角重新加以认识。这是创意写作学学科第一方面的“视野创新”,这个视野创新为“写作研究”指明了新的论域。
第二个视野创新表现在从读者接受/市场消费的视域来认识写作,把写作当做一种文化产业活动来看待。创意写作认为“写作”本质上是一种交流、沟通、说服活动,以文本为媒介,牵连写作者和接受者两头。创意写作学研究应非常重视读者/市场接受的研究,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识,具备产业头脑。即使是纯文学虚构类作品,都不可能不考虑接受者的需要,其个性和风格是建立在有效的交流、沟通和说服基础之上。生产类创意文本更是如此,一份好的生产类创意文本首先是能否自我推销、求取接受对象认同的文本。强烈的读者意识及市场接受观以及相应的沟通、说服能力,是创意写作取得成功的生命力来源。

“自我发掘论”是创意写作基础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石。创意是自我人生的投射,创意写作是发现自我、反思自我、开发自我、形成自我并超越自我的活动。作为交流、沟通,它的前提是对自我心思的体认,利益诉求的明确具体化。作为人生投射,它既要有“我曾经是谁”的反思,也要有“谁曾经是我”的追问,最终确是要回答“我是谁”的终极命题。写作可以记录个人的人生轨迹,创意写作却可以在反思的维度超越自我。“有人问你是谁,你得讲自己的故事。也就是说,你会依照对过去的记忆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来讲述自己的现状。你根据自己过去的状况和将来的发展来阐述自己现在的境遇。” [9] 英国相当多的高校创意写作学学科把“自传”、“家族史”写作作为创意写作训练的重要起点和环节的事实,正是基于文学创作自我发掘的考虑。

创意写作学学科还要重视“文类成规”的研究。创意活动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带着镣铐跳舞,它要遵循种种文类成规,在接受对象可以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写作。功能性创意写作有十分明确的写作规范、格式要求,即使是欣赏类创意写作,也并非作为规范的违反者和破坏者而存在。文类成规是读者在长期的阅读中所形成的预读期待视野,只有符合这个视野才能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我们相信在创意活动中存在着一种创造性成规。它和社会成规不同,社会成规你遵守它,就意味着与别人雷同,比如红灯停绿灯行,而创造性成规就不一样,你遵守它,并不意味着你就是在仿制。文类成规一直在创作与接受活动中存在,只有承认它,学习它,运用它,才能更好地从事创造。什克洛夫斯基认为,“不仅是讽刺性模拟作品,而且任何一般的艺术作品都是作为与某个样板的相似和相反的东西创造出来的。新形式的出现不是为了表达新的内容,而是为了取代已失去自身的艺术性的旧形式。” [10]

因此,创意写作学应坚持“文类成规”的研究理路,将之作为创意写作学基础理论来建构。创意写作是有限制的,然而限制本身又具有两面性。成规具有创新性,合理利用成规,反而能迅速进入创作状态,有助于提高创意写作水平。成熟的艺术家决不会故意引人注意,明智的艺术家决不会纯粹为了打破常规而行事。文类成规也可以逆向运用,甚至存在一种完全反成规的创作,但是,文学史上大量的“先锋文学”、“探索文学”实践也证明,他们最终也是建立了一个“先锋”和“探索”的文类成规,并产生了自我复制,罗伯特·麦基道出了“先锋”的真相:“先锋派的存在是为了反对大众化和商业化,直到它自己也变成大众化和商业化的东西,然后它便反过来攻击它自己。如果非情节‘艺术电影’有朝一曰火起来,大赚其钱,先锋派将会反叛,谴责好莱坞将自己出卖给呆板刻画式的影片,并将经典形式据为己有。” [11]

除了我们强调的个人挖掘和文类成规理论以外,美国创意写作学学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国家和地方叙事理论、种族叙事理论、性别叙事理论以及我们传统的阶级叙事理论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个人发掘理论和文类成规理论的交叉延伸。“个人”应该有更大的利益单位,比如政治团体、家族、国族、性别等等,文类从内容上可以分出地方文类、阶级文类甚至民族文类来。这些创作规律都应该得到创意写作的重视和研究。
改革高校文学教育教学体制,开设创意写作专业,搭建创意写作学学科体系,形成中国创意写作教育教学机制,建设以培养创意写作人才为目标的新型中文系势在必行,也任重道远。这一切都在探索之中,刚刚起步,但是让创意写作成为国人创意思维的发动机、文化创意产业的促进器、中国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占领更广阔产业舞台的支撑点的愿望,已逐渐成为共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创意写作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的春天就会到来。


[此文系上海市重点学科项目(编号S30101)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赵秀红.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发布 中西部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硅谷”. 中国教育报, 2009.6.11.


[3]叶圣陶.关于师范教育.中国教育报,1984.6.18.

[4]马正平.学者专访.中文自修指导.2005(4).

[5] 克利弗,王著定译.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

[6][7]多萝西娅·布兰德,刁克利译.成为作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2.

[8]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p12.

[9]理查德·卡尼,王广州译.故事离真实有多远.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

[10]赖声川.赖声川的创意学.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42.

[11]什克洛夫斯基,方姗等译.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北京:三联书店,1989:23.

[12]罗伯特·麦基, 周铁东译.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74-75.

《探索与争鸣》杂志2011年第6期    编辑  叶祝弟
发表于 2012-1-26 12: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3-4 11: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您注册登陆《教师之友网》,参加本站内容建设,发帖转帖,共建分享


                 告     白

      我站已将[自由注册]改为人工审查后才放行注册会员发帖权!

      也就是说:即或您用网名注册‘成功’,也只是[待验证注册会员]状态,不能发帖!

     重申本站网管约定:请您实名注册,填全注册信息!

        否则,对不起,一律删除。






                                                    公益服务教育文化网站《教师之友网》
                                                                      2012。3。5。
发表于 2012-5-12 17: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中作文辅导视频讲座汇总作者:广大教育

作者:
付强 怎样才能写出真感情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rwC6TS3EQ/
作文教学《于寻常处见精神》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LgW61Nyp6o
写一个人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EbFGQWS5Fk/
初中作文指导《如何记叙清楚一件事》课堂实录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De04uuB-fc/
初中作文《场面描写》视频课堂实录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wl1EwEE-sc/
初中语文《写自己》视频课堂实录0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0wd5I54Bp0/
初中语文《写自己》视频课堂实录02评价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nMkzbEbtiM/
初中作文优质课《记叙的要素》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rVNCJpNvxQ/
初中作文教学《记叙文写作》公开课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B-9z3za8-A/
初中语文《我的老师》(魏巍)视频课堂实录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W0-KYquGrE/
初中作文优质课《几种常见的应用文》(上)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W8_cfkAywE/
流浪客$初中作文优质课《几种常见的应用文》(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4Qn_ZsCEZk/
《细节描写出神韵》作文研讨课视频实录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qpLnhd4CiM/
初中《作文教学》视频课堂实录杭州老师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9K_49A6VXM/
赵莉老师作文课堂实录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L_TiQg5MBM/     
李镇西--作文讲评2-320x240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BK3mEbQDog/     
李镇西--作文讲评1-320x240   平凡中感受关爱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hiUjgwT70I/     

向青松课堂实录(个性化写作训练)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XkfClruDjo/

老师用 初中语作文第二讲《教会学生说真话是作文教学的灵魂》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PqgeY5o_I8/     
老师用 初中作文重点难点问题分析与指导第一讲:作文教学在语文课中的地位和作用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PRXmuMu5F4/     
            
“完整清楚地叙述一件事”写作训练之文章修改课堂实录01-执教者:陕西省渭南市下吉中学王满仓老师,用时62分04秒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wXLVbA2RhE/      
“完整清楚地叙述一件事”写作训练之文章修改课堂实录02--执教者:陕西省渭南市下吉中学王满仓老师,用时46分21秒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68U07gbXVc/      
“完整清楚地叙述一件事”写作训练之如何修改文章课堂实录03,执教者:陕西省渭南市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mLCBMHlTkU/      
            
周志华老师作文秘籍之学语文就像学武术?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hPgAY7dqLc/      

支玉恒作文教学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BOX7apubrw/
支玉恒作文教学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bn6_rFDOfM/
高中 《作文构思训练课》课堂实录-320K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12424322i45339112.html
《让亲情在细节中流淌》作文指导视频课堂实录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12424322i74440173.html
高中 《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必修五名师课堂教学实录(作文教学)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12424322i39566614.html

初中作文辅导视频讲座汇总作者:广大教育


作者:
付强 怎样才能写出真感情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rwC6TS3EQ/
作文教学《于寻常处见精神》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LgW61Nyp6o
写一个人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EbFGQWS5Fk/
初中作文指导《如何记叙清楚一件事》课堂实录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De04uuB-fc/
初中作文《场面描写》视频课堂实录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wl1EwEE-sc/
初中语文《写自己》视频课堂实录0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0wd5I54Bp0/
初中语文《写自己》视频课堂实录02评价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nMkzbEbtiM/
初中作文优质课《记叙的要素》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rVNCJpNvxQ/
初中作文教学《记叙文写作》公开课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B-9z3za8-A/
初中语文《我的老师》(魏巍)视频课堂实录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W0-KYquGrE/
初中作文优质课《几种常见的应用文》(上)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W8_cfkAywE/
流浪客$初中作文优质课《几种常见的应用文》(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4Qn_ZsCEZk/
《细节描写出神韵》作文研讨课视频实录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qpLnhd4CiM/
初中《作文教学》视频课堂实录杭州老师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9K_49A6VXM/
赵莉老师作文课堂实录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L_TiQg5MBM/     
李镇西--作文讲评2-320x240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BK3mEbQDog/     
李镇西--作文讲评1-320x240   平凡中感受关爱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hiUjgwT70I/     

向青松课堂实录(个性化写作训练)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XkfClruDjo/

老师用 初中语作文第二讲《教会学生说真话是作文教学的灵魂》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PqgeY5o_I8/     
老师用 初中作文重点难点问题分析与指导第一讲:作文教学在语文课中的地位和作用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PRXmuMu5F4/     
            
“完整清楚地叙述一件事”写作训练之文章修改课堂实录01-执教者:陕西省渭南市下吉中学王满仓老师,用时62分04秒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wXLVbA2RhE/      
“完整清楚地叙述一件事”写作训练之文章修改课堂实录02--执教者:陕西省渭南市下吉中学王满仓老师,用时46分21秒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168U07gbXVc/      
“完整清楚地叙述一件事”写作训练之如何修改文章课堂实录03,执教者:陕西省渭南市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mLCBMHlTkU/      
            
周志华老师作文秘籍之学语文就像学武术?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hPgAY7dqLc/      

支玉恒作文教学1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BOX7apubrw/
支玉恒作文教学2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bn6_rFDOfM/
高中 《作文构思训练课》课堂实录-320K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12424322i45339112.html
《让亲情在细节中流淌》作文指导视频课堂实录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12424322i74440173.html
高中 《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必修五名师课堂教学实录(作文教学)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12424322i39566614.html
发表于 2012-5-12 19: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地址:中小学生写作无忧宝典,不转必后悔!作者:娜娜area
写作网络宝典,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好帮手!
不管您是教师,还是家长,或者是学生,只要把以下内容慢慢学习完,您的教学,或辅导,或写作就无忧了!
小学语文教学资料库初中语文教学资料库高中语文教学资料库
小学说话、作文辅导
【小学低年级说话写话】
如何指导二年级看图写话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看图写话 写好一段话得方法
看图写话要注意的几个基本点看图写话“五步曲”怎样指导小学生写好日记
【小学中高年级作文辅导】
1、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9、过渡、照应和点题 17、学会把自己“摆进”文章中
2、学会留心身边事物10、列好作文提纲18、认真锤炼语言
3、注意积累作文素材11、曲折、悬念、伏笔和对比、衬托19、比例、拟人和借代
4、打好写句基础12、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20、夸张、双关、反语和对偶、排比
5、掌握写段基本要求13、学会议论和抒情21、反复、设问、反问和引用
6、审题和拟题14、学会联想和想象22、把语言写简洁、明了
7、怎样选材15、学会象征和借物喻人23、正确使用“的、地、得”
8、学会根据中心来安排16、学会“大”题目“小”写24、学会使用标点符号“说话”
【观察与景物描写】学会观察生活观察景物的方法
怎样写游记怎样描写景物景物描写要有顺序
怎样在记叙文中描写景物景物描写例析小学生景物描写要注意什么
【教你作文十高招】4、文不跑题、题不跑文8、抓住特点来简叙、盯住细节来描写
1、写得生动、写的实在5、想的透、想的深、想得新9、调动读者的感官与心灵,与你共鸣
2、想作文、说作文、写作文6、给文章安排一个好骨架10、把人物活生生的送到读者眼前
3、读好有字的说,读好无字的书7、浓淡相宜,疏密有致【其它】怎样指导小学生做读书笔记
初中作文辅导
【起步作文十六讲】 6、过渡—文章的桥梁 12、叙事—记叙文的筋骨
1、主题—文章的灵魂7、照应—前后呼应波澜生13、描写—文章的血肉
2、选材—采花酿蜜8、层次—文章的血脉14、议论—画龙点睛耀华章
3、语言—思想的华丽外衣9、线索—千头万绪一线牵15、抒情—震撼人心的力量
4、开头—落笔有神,引人入胜10、虚实结合—让你的文章丰满起来16、细节—文章的细胞
5、结尾—文章的“收官”之战11、抑扬—曲折跌宕动人心
【作文技法二十讲】 7、工于记实,善于写虚 14、即事说理,一事一议
1、画龙点睛,精心拟题8、多读多写,养成习惯15、阐述观点,有理有据
2、抓住关键,审清题意9、文贵创新,突出个性16、引议联结,有感于读
3、整体构思,确定主旨10、展开想象,拓展思路17、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4、围绕中心,严格选材11、写人记事,内容生动18、扩续缩改,衔接自然
5、理清思路,合理结构12、诉说真情,突出实感19、根据需要写应用文
6、文从字顺,有条不紊13、抓住特征,解说得法20、自我修改,精益求精
【写景二十讲】 7、随从时间进程 14、分门别类描述
1、切题紧扣特征8、定点逐次绘景15、系列画面组合
2、恰当具体体现9、定点不断换景16、凭借景致抒情
3、调动感官功能10、移步取舍换景17、行文脉络清晰
4、选择合理顺序11、通篇生动比拟18、结构变化多样
5、笔法张弛相间12、纵横比较异同19、措辞修辞巧妙
6、融合季节特征13、幻化虚实相生20、综合手法表现
高中作文辅导
【议论文写作指导与训练】 3、叙例与析例 6、思路与结构
1、审题与破题4、引证与喻证7、见识与启示
2、选例与用例5、思辨与情感8、语言与风格
【议论文系列辅导】 4、并列式的拟定角度 8、议论文基本模式与布局(总结)
1、议论文文体特点及写作要求5、如何展开分析论证9、让你的议论语言“靓”起来
2、议论文写作基本模式6、议论文常见布局方法(递进)10、材料作文立意“五步法”
3、议论文写作常见布局方法7、议论文常见布局方法(对照)11、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做一项影响深远的教育公益活动:心灵之旅
【活动宗旨】
    在学校老师的精心组织下,通过匿名写信、读信、悟信活动,引领家长和孩子进行真诚心灵沟通,
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配合学校更有效的教育和管理学生。活动网址>>
【学生信】 【家长信】
1、两位同班女生给父母的信1、河南许昌一位母亲给初三女儿的信
2、我真的好烦,真的好累!2、女儿,你永远是爸爸手心里的宝
3、我最希望做的事情就是让父母幸福地活着3、亲情的颜色
4、喜欢看见你们天天都是笑脸4、单亲“碎嘴婆”对女儿的期望
5、妈妈,我“恨”你
6、烦恼少年给母亲的信
【活动资料】
1、让孩子的天更蓝、地更绿——班级活动方案 2、已参与学校或班级信息公布
3、参与活动的教育机构、民间团体和媒体等4、云南省牟定县第一高级中学参与活动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9 09:24 , Processed in 0.1397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