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张卫东同志学习
| | | 于继勇
张卫东同志,38岁,是市天马汽车出租公司的司机。一天晚上,当他把车开回公司,准备交班的时候,发现副驾驶台上有一个黑色皮包。张卫东总喜欢把车晚开去十来分钟。十来分钟,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再拉一个客人。和他一个车的小魏对他很有意见。小魏是新来的,有意见只能闷在心里。
这只黑色皮包里,装着许多发票,还有一个手机、一个茶杯、一千多元现金,还有一张张卫东从严没有见过的卡。
张卫东把黑色皮包,想也没想就交到了公司办公室。公司刘总经理马上打电话给市交通台的一个记者打了一个传呼,让记者把这个消息,在电台发布一下,请失主到天马公司来领。
皮包的主人很快就从电台听到了消息。当他赶到天马公司的时候,晚报的记者也刚好听到了消息,正在采访天马公司的老总。本来晚报记者是想采访张卫东的,张卫东说:“我太累了,有点头痛,让刘总给你们讲吧。”说完脸一红,骑着自行车就走了。
皮包的主人是新近来投资办厂的一家台资老板的秘书,他说,那张绿色的小卡有三十多万元钱,晚报记者很激动,当即一边采访,一边打电话把这个消息传到了报社。报社在二版头条,发了名这《好的哥见得不忘义,巨款还失主》的报道。
张卫东在吃晚饭的时候,他的妻子正好下班回来。一进门,就把一份报纸甩到他脸上说:“你真傻啊,三十多万元钱,够我们吃下半辈子的了。你个傻帽儿当什么活雷锋?”接着许多老熟人打电话给张卫东,说从报纸上看到了他的消息。有的人和他的妻子一样骂他傻帽儿,有的人则把他狠狠地夸了一番。
张卫东仔细地把那张晚报看了一遍,心里开始有点发慌。他怎么也没想到那张毫不起眼的小卡竟有那么多钱。
第三天,市晚报的记者又来了。刘总半夜里就已经打过电话来,让张卫东做好接受采访的思想准备,要想想词,一定要把前几次上交过的几样东西:一串钥匙、一个钢化玻璃杯、还有一个装着四百元钱的钱夹,一并向记者讲了。
第四天,晚报在第一版发表了张卫东事迹的第二篇报道,题目叫做《是拾金不昧者,更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一个星期以后,市文明办的人打电话给天马公司,说:“我们市里马上要召开一个表彰见义勇为和优秀青年表彰大会,你们公司的张卫东不错,请把他的事迹整理一下报上来。”
张卫东胸带大红花的镜头,通过电视和报纸,很快呈现在全市三百多万市民的眼前。共青团市委也很快向全市青年发出了《关于大力开展向张卫东同志学习的通知》。
张卫东的那辆车上,也被公司用金漆喷上了“张卫东风尚车”字样。这辆车成了天马公司的一块牌子,每天在市里的大街上流动着、宣传着。
可这辆车没上街几天,同开一辆车的小魏就提出来和别人换岗位。因为,市民一上车,就问他是不是张卫东,还问他是不是先进工作者,要不怎么能开得是这辆车。这让小魏很有压力,许多乘客临下车时说:“你这个人怎么能这样,这可是全市第一号风尚车,服务态度怎么能这样,我们就是看到这个牌子,才搭这辆车的。”
奇怪的是公司谁也不愿意和张卫东合开这辆车。许多人说,学不好先进,还要难先进抹黑,不如不学。公司决定宁愿少赚点钱,也要把这块牌子打下去,就让张卫东一个人开。
张卫东渐渐地发现别的车开始有意抢他的生意,本来应该是他拉的客,别的车方向盘一打,就钻到了他的前面。别的司机伸出头来说:“你是劳模,还和我们这些人抢生意吗?”“有你这样当劳模的?满大街的人都给你拉好了。”张卫东只好把车子缩在后面。有时,也有人冲着他这车上的字,过来坐他的车。张卫东按照公司要求的那样,问人家要不要开水,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自从成了劳模,张卫东的车上就准备了晕车药和开水。最让他感到不开心的是,他要改掉说粗话的毛病。他以前是公司里讲黄段子的高手,现在不能讲了,哪有劳模讲黄段子的。
一年之后,市里发生了一场严重车祸,一名司机当场死亡,另一名司机受了重伤。这场车祸之所以又成为新闻,是因为两辆车中,有一辆是张卫东的,死的是另一个司机。
事故调查的结果是张卫东违规超车。因为张卫东是市里的优秀工作者,省劳模和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在有关部门的沟通下,没有过分追究他的过错,只罚了款了事。如果按规定办事,他是要坐牢的。 现在,张卫东失去了一条腿,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朋友。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目击者说,那个死了的司机,当时骂了张卫东几句类似“你他妈的假充什么高大无私,以前还不和我们一样,你以为你成了劳模,别人就不知道你以前干的缺德事,你就成了报纸上写得那样完美无缺了,啊呸!” 就这一句惹恼了张卫东,他开着车子,想也没想,就朝那个司机的车撞了上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