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何妨来点逆向思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8 20:2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何妨来点逆向思维作者:王丽华
   一、学海无涯苦作舟?
  
  以往的教学“繁、难、偏、旧”,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为了挤过那座“独木桥”,“学海无涯苦作舟”成了许多老师和同学的座右铭。但是,学生背着沉重的包袱,如何学得好?更别谈创新了。
  学习非要吃“苦”才能取得佳绩吗?回答是肯定的:否也!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包括情感的发展。教学过程富有趣味性,教学设计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通过一系列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这样的学习何苦之有?
  学海无涯,应以“乐”为舟!
  
  二、熟能生巧?
  
  有一则故事:说一卖油翁能从一钱孔中倒入油,而没有一滴掉在外面,于是人们悟出“熟能生巧”。
  由于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教学效率低下,但为了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于是题海战术“独领风骚”。理由便是——熟能生巧。
  “熟”真能生出巧来吗?也许,经过强化的训练,学生是会解题了,但这只是在模仿,学生的创造思维从此被扼杀了。我国学生在奥数比赛中屡屡获奖,然而,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却是极差的。新中国成立了50多年,但没有一人能捧上诺贝尔奖。“熟”并未能生出“巧”来,相反,学生的创造精神却被无情地扼杀了。
  “熟”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作用,但更多的是:“熟”会生出笨来,“熟”会生出厌来!
  
  三、跳一跳,摘果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一开始便是一个“复习铺垫”的环节,这一环节的内容与新授内容联系紧密,使学生能很顺利地从旧知向新知过渡,称其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这种铺垫好吗?到底利弊如何衡量?来看一则实例: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复习铺垫: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通分。之后出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题目,问学生:怎么办?由于有前面的复习铺垫,学生马上想到把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表面看,似乎在启发学生,实质是对学生的暗示,学生没有真正进行有效的思维活动,是不利于学生的数学的建构的。铺垫越多,跟新知越接近,学生的建构能力就越差。这一跳,太简单,太容易,没有了思维的价值。不妨让学生独自“在树下思考一会儿”,想一想,如何能摘到果子。这样,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更强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5 07:31 , Processed in 0.09971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